经贸管理学院6个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
福州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培养方案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代码、名称专业代码:020102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International Economics & Trade)二、专业培养目标木专业培养系统地掌握经济学基木原理和当代国际经济与贸易基础理论,全面把握当代世界经济现状及发展趋势,具备宽厚的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专业知识,热悉中国对外经济的有关政策法规和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及惯例,熟练地运用法语、英语和计算机技能,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和职业竞争能力,能胜任政府机构、涉外贸易金融部门和外资企业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木专业学习和研究当代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等的运行机制、特点、政策和发展规律以及相关实务。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动态:2、能运用计量、统计、会计方法讲行分析和研究;3、了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4、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5、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水能力;6、能从事涉外经贸实际工作。
、学制和学分要求学制:4年学分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应修满140学分,其中,必修课76学分,毕业论文和专业实习8学分修课56学分(含通识教育12学分).五、学位授予符台条件者,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统计学、世界经济概论、地区国别经济、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投资、财政学、货币银行学、会计学、国际经济法。
七、双语教学(中英文)课程1≥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2、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3、中级微观经济学(IntermediateMicroeconomics)4、中级幺观经济学(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5、国际经济学(International Economics: Theory and Policy)6、计量经济学(Econometrics)7、国际贸易实务(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Trade )8国际金融理论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9、证券投资学(Securities Investment)。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及人才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勇于开拓进取,面向市场经济,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经济理论,较系统地掌握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及相关业务技能,了解当代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现状,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以及中国对外贸易的政策法规,了解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能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
(二)毕业生去向及工作范围本专业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国际政治经济方面的背景知识,能运用英语和电子计算机等从事涉外经贸工作。
本专业毕业生应能胜任对外经济贸易部门和外贸公司企业的业务工作,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业务工作,国际化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驻外商务机构以及海外驻华商务机构的业务代办,涉外运输企业的业务工作等。
适应岗位:报关员、外销员、单证员、跟单员、报检员、货运代理、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文秘人员、电子商务业务员、政府外贸部门进出口业务管理人员等。
(三)招生对象及修业年限从统一招生考试中招收高中程度学生,在校学习3年。
(四)毕业生素质要求(一)主干课程名称1、国际贸易原理 54学时2、电子商务 72学时3、市场营销 90学时4、国际贸易实务 72学时5、国际结算 54学时6、国际金融 72学时7、国际商务 54学时8、外贸制单业务 36学时实训36学时9、外贸英语函电(英文) 72学时10、WTO概论 54学时(二)课程名称、要求及学时数1、体育学时:108学时学分:6学分要求: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健康,全面提高学生的体能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身心的全面发展。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理论知识,建立正确的体育观念,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技能,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良好习惯。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及勇敢顽强,团结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风貌。
2、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学时:18学时学分:1学分要求: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使学生的健康成长;掌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观点,了解中国宪法和主要法律的基本精神和规定,具有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熟悉与专业有关的专门法律法规,具有依法办事、严格遵纪守法的素质与能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的设规划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的设规划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建设规划一、引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作为现代经济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建设规划,以确保专业的高质量发展和培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生。
二、专业目标1. 培养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业人才;2. 培养学生具备全球化思维和跨文化交流能力,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需求;3. 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的专业人才;4. 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
三、专业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设置以下方向:1. 国际贸易与投资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国际贸易和投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贸易政策、国际市场分析、国际商务谈判等;2. 国际金融与货币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国际金融和货币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国际金融市场、汇率风险管理、国际支付结算等;3. 国际商务管理方向:主要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管理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包括国际市场营销、跨文化管理、国际商务战略等。
四、课程设置1. 基础课程: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国际商法等;2. 专业课程: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国际商务管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市场营销等;3. 实践课程:实习实训、国际商务案例分析、国际经济与贸易实践等。
五、师资队伍建设为了保证专业教学质量,需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具体措施如下:1. 招聘具有国际经济与贸易背景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作为专业教师;2. 鼓励教师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3. 建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培训机制,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
六、实践教学与实习实训实践教学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措施如下:1. 加强校企合作,与相关企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教学项目;2. 为学生提供国内外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跨文化交流能力;3. 组织学生参加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的竞赛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大类:经济与贸易类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020402 学制:四年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一、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掌握经济学以及经济与贸易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方法,熟悉国际通行的经贸规则,认识与把握国内外经济、贸易的运行机制和发展规律,熟练掌握一门外语,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良好沟通、协调能力,成为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全球视野和较为完备知识体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受到国际经济分析与国际贸易应用能力的基本训练,具备胜任国际经济与国际贸易业务的良好素质。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可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能力和素质:1.知识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为完备的知识结构,包括基础性知识、专业性知识、工具性和通识性知识等。
(1)接受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系统训练,扎实掌握国贸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外贸活动专门知识的基本原理,熟悉外贸业务流程,了解和熟悉外贸活动的法律法规和惯例,熟悉国际工程或国际商务活动的业务内容。
(3)具备从事本专业研究和实务操作所必须的数学、外语、计算机、互联网等相关知识。
2.能力要求本专业学生应具备较为系统的能力结构,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专业基本理论和知识于实践的能力、创新思维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等。
(1)掌握现代科技和信息等高效渠道和途径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备自我学习、自我消化、自我更新、终身学习的能力。
(2)具备洞察问题、提炼问题、综合运用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实际外贸问题的能力。
(3)具备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具备进取意识和探索精神,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4)了解和熟悉主要贸易国家和地区地理、文化和风俗,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以下简称“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是一项高质量的教育培训计划,为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和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经济学人才而设立。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牢固的经济学理论、较好的国际视野、广泛的应用能力、强烈的创新思维、优秀的职业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国际经济与贸易相关领域的高端人才。
学生毕业后应具备以下能力:(1)对国际经济和贸易领域的发展、变革趋势和政策规定等有扎实的基本认识和知识储备。
(2)具备框架式的经济分析能力,能够较好地解决经济、贸易等方面的问题。
(3)具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能够流利地使用中英文进行沟通交流。
(4)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能够独立地进行研究和课题开发。
(5)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等工具进行经济分析和贸易数据处理。
(6)较好的职业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与体系(1)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法、会计学、运筹学、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统计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2)分别对国际贸易中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国际投资、经济合作组织等领域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和研究。
(3)学校开设了各种专业选修课程,例如国际经济、国际商务、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咨询等方面的课程。
三、教学方法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采用“双师制”授课,即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专业教师和企业实战人员联合授课。
同时,学生除了在校内学习外,还会组织赴国内外企业、机构、学术团体、政府机构等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了解实际经济运作情况,促进实践和理论的相互融合。
四、评估与认证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培养计划取得了多项权威机构的认证,例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评“优势特色专业”、学院获评“教育培训基地”等。
学生毕业后,可获得本科学位证书和毕业证书,学校为每位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计划”,协助大学毕业生就业并提供长期跟踪服务。
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
经营管理人才培养计划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成为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培养计划的设计、实施和评估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培养计划的设计1.明确培养目标: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培养经营管理人才的目标。
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发展战略和需求,因此培养目标也各不相同。
一般来说,培养目标可以包括提升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领导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2.确定培养内容:根据培养目标,企业需要确定培养内容。
培养内容应包括基础知识的学习、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专业技能的培养等。
同时,还可以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层次和岗位的人才,制定相应的培养计划。
3.制定培养计划:在确定培养目标和培养内容的基础上,企业可以制定具体的培养计划。
培养计划可以包括培训课程的安排、学习时间的安排和培训方式的选择等。
同时,还应考虑到培训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使得培养效果更加显著。
二、培养计划的实施1.培训课程的开展:根据培养计划,企业可以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
培训课程可以包括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
通过培训课程,可以提高经营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其综合素质。
2.实践经验的积累:除了培训课程,企业还可以通过实践项目和岗位轮岗等方式,帮助经营管理人才积累实践经验。
通过实践,经营管理人才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3.导师辅导的开展:企业可以为经营管理人才配备导师,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导师可以根据经营管理人才的特点和需求,帮助其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其专业能力和领导能力。
三、培养计划的评估1.培养效果的评估:企业需要对培养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通过考核和测评等方式进行。
通过评估,企业可以了解培养计划的实施情况和培养效果,及时调整培养策略,提高培养效果。
2.反馈机制的建立:企业可以建立反馈机制,收集经营管理人才的意见和建议。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
为了培养适应国际经济与贸易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各高校纷纷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具备国际视野、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主要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国际经济形势和贸易政策。
2. 具备扎实的经济学基础和运用经济学方法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的能力。
3. 具备国际贸易实务操作能力,包括国际贸易的谈判、合同签订、支付结算等。
4. 具备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能够适应国际贸易环境中的多元文化。
5. 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和应对变化的能力,能够在国际经济与贸易领域中不断适应和发展。
二、课程设置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商务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课程。
具体课程包括但不限于:1. 微观经济学:介绍市场经济体制下个体与市场的关系,分析市场供求、价格形成等基本原理。
2. 宏观经济学:讲授国民经济的总体运行规律,分析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调控。
3. 国际经济学:探讨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和政策,包括国际贸易理论、国际投资等。
4. 国际贸易实务:介绍国际贸易的基本流程和操作,包括国际贸易的谈判技巧、合同签订、支付结算等。
5. 国际金融:讲述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包括国际汇率、国际支付等。
6. 国际商务管理:介绍国际商务的基本知识和管理技巧,包括海外市场开拓、国际营销策略等。
三、实践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还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实习:要求学生在专业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锻炼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实训:组织学生参与国际贸易实务操作的模拟训练,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指尖轻轻敲击,思绪如潮水般涌动。
国贸本科人才培养,这是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话题。
让我来尝试用意识流的方式,为你描绘一幅国贸人才的成长蓝图。
一、培养目标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程设置上,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让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2.强化英语能力。
英语是国际贸易的通用语言,我们要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能够无障碍地进行国际交流。
3.拓宽国际视野。
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实习实践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国际环境,拓宽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国际贸易实务等。
2.专业课程:跨国公司管理、国际投资、国际税收、国际物流、国际经济合作等。
3.选修课程:外语提高、跨文化交际、国际礼仪、国际贸易案例分析等。
4.实践课程:国际贸易模拟、国际市场营销模拟、企业实习等。
三、培养方式1.课堂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2.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国际贸易实务操作、企业实习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
3.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研讨会,与业界精英交流,提升自己的学术素养。
4.跨学科学习:鼓励学生选修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拓宽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
四、培养成果1.知识与能力:毕业生应具备扎实的国际贸易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3.国际视野:毕业生应具备国际视野,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中国形象,为我国国际贸易事业做出贡献。
4.持续发展:毕业生应具备持续学习的能力,能够在职业生涯中不断提升自己,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这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国贸人才肩负着推动我国国际贸易事业发展的重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国贸人才而奋斗!注意事项一:理论与实践脱节解决办法:这个问题挺常见的,有时候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但一上手实践就蒙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401)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规范使用语言文字意识和应用能力,具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理论素养,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和宽广的知识面,有较强的适应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能够在政府机关、各类经济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从事经济理论与政策研究、经济分析和涉外经济实务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毕业要求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2.系统掌握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商务方面的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法规及工作流程;3.具有较深厚的人文、社会和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合理的知识结构;4.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5.具备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6.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一定的国际沟通能力;7.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和专业应用软件,能够迅速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8.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9.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法律意识,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10.具有爱岗敬业、团结合作的精神品质;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
三、培养特色1.注重扎实的经济理论基础培养。
本专业开设的课程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专业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2.强调知识结构的广度、深度和合理性。
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批判性思维、国际化视野的经贸人才为目标,兼顾专业能力的辐射范围,强化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
3.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
学生在读期间可以到国际合作学校参加学期、学年、假期交流及双学位项目,实现学分互换;开设多门双语专业课程,强调培养方式与培养过程与国际接轨。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内容概览培养目标:培养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政策和实务操作,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国际市场动态,具备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的专业人才。
课程设置:包含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
基础课程强调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基础知识的学习;专业课程涵盖国际贸易理论、贸易实务、跨境电商等方面;实践课程则注重案例分析、模拟操作和实习实训等。
实践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项目参与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国际化培养:鼓励学生参与国际交流、海外实习等活动,拓宽国际视野,提高跨文化沟通能力。
素质提升: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创新思维、团队协作、沟通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评价体系: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考核、实践评价、综合素质评价等,以全面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1. 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国际贸易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手段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快,国际贸易成为连接各国经济的纽带。
各国之间的商品、服务以及技术交流带动了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国际贸易的增长能够推动各国经济的发展和稳定。
国际贸易的增长也意味着各国经济体系的融合加深,推动了全球市场的繁荣和多元化发展。
国际贸易能够提升就业水平和社会福利。
国际贸易的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提升了各行各业的就业水平。
国际贸易的发展使得各国之间的资源得到更合理的配置和利用,推动了各国社会福利的提升。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之间能够更有效地分享经济增长带来的利益,进一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发展。
国际贸易是技术创新和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
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更加频繁,国际贸易成为了新技术的展示平台和市场平台。
各国在贸易中分享各自的科技成果和创新技术,促进了技术的全球化传播和创新应用。
国际贸易不仅推动了技术创新的发展,还通过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社会效益。
国际贸易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修改稿)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教[2010] 号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并举、道艺兼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培养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安排教育教学任务、评价教育质量、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从国情出发,广泛开展社会调研,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同时,要遵循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重视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课程的延伸,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全面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对国际贸易的
整体认识,了解国际贸易的原理和规则,熟悉国际贸易的各种方式和工具。
2.具备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培养学生从事国际贸易实践的能力,包括国际市场调查、国际商务谈判、国际贸易结算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开拓国际市场和开展国际贸易的能力。
3.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培养学生熟悉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了解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对贸易活动的影响,能够准确把握国际贸易政策和法规的动态变化。
4.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建立和谐的沟通和合作关系,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差异。
5.具备国际贸易项目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国际贸易项目管
理的能力,包括项目策划、组织协调、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能力,在实际项目中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推进贸易活动。
6.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具备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
能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具备开展国际贸易创业的能力。
通过以上多方面的培养目标,可以使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具备全面的国际贸易知识和实践能力,能够适应和应对国际贸易的复杂环境和挑战,为国际贸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2019 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2019 版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来华留学生)The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of undergraduates majoring i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international students)学科门类:经济学专业名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代码:020401 Discipline category: Economics Specialty: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Specialty Code: 020401授予学位:经济学学士标准学制:4 年弹性修业年限:4~6 年Degree: BA of Economics Standard length of schooling: 4 years Flexible length of schooling:4 to 6 years一、培养目标/Training objectives本专业旨在培养来华留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求实精神,熟悉中国语言和文化,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熟悉通行的国际贸易规则、法律和惯例,了解中国经济与世界主要国家与地区的社会经济情况,掌握国际经济贸易的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能在外经贸企业及政府部门从事国际贸易实务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The program aims to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with international vision and realistic spirit. Students need to learn Chinese and Chinese culture, to grasp the basic principles, theories and practical skills of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tudents should be familiar with prevailing and current rules, laws and practices of international trade, learning China’s foreign trade polic ie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circumstance throughout the world. After gradation students are able to engag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practice and management in foreign trade enterprises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as applied senior professional talents.二、培养要求/Requirements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素养、知识和能力结构要求:At the time of graduation, students of this major should acquire the following qualities, knowledge and abilities:1.素质结构要求/ Quality requirements:1.1具有良好的汉语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了解中国国情和中国文化,热爱中国。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摘要: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培养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介绍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并分析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步骤和效果。
最后,本文提出了未来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和挑战。
正文: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是提高我国国际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国际经济的日益复杂多变,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越来越重要。
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不仅可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还可以提高国民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方法制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人才培养的目标、内容、方法、措施和评估等。
以下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主要方法: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明确,任务应该具体。
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需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任务,制定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计划等。
2.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应该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根据国内外就业市场的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3.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在线教学等。
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方法,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计划。
4.建立评估机制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才培养方案需要建立评估机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应该包括教学效果评估、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等。
浙江经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管理办法
浙江经贸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工作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重要文件,是组织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确定教师编制的基本依据。
为规范培养方案的制订、执行、调整和修订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培养方案的制订第二条培养方案要依据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及培养目标要求,立足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结合我院的特色制订。
它既要符合教学规律,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又要不断根据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适时地进行调整和修订。
第三条培养方案的制订在主管院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牵头,各教学单位具体组织实施。
第四条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学制与学位;学时与学分分配;指导性教学计划表;集中性实践类课程安排一览表、主要课程简介等。
第五条培养方案制订的程序(一)学院成立由主管教学院长、有关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各系主管领导参加的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组,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以加强对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的领导、督促和检查;(二)在教育思想观念讨论、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务处提出制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和基本框架,经培养方案制订工作组审核后,报请学院领导班子审议批准;(三)各系成立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小组,在组织深入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各专业的培养方案草案;(四)各系组织专业建设委员会审议、修改培养方案草案,由主管教学的主任审定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教务处;(五)教务处组织有关专家讨论、修改、审定各专业培养方案草案,经学院专业建设委员会讨论审议并报请院长办公会批准后印发执行。
第三章培养方案的执行第六条确定后的培养方案由教务处和各教学单位负责组织执行。
培养方案中所列各门课程、教学环节的名称、学时、开课学期、考核方式、授课单位等均不得随意改动。
第七条教学任务按学科性质和课程所属由相关教学单位归口承担,教务处负责划分和协调。
任何教学单位不得强行要求或拒绝承担规定的教学任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营销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3月修订)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各类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中的市场营销与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网络营销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现代市场营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熟悉国家的政策、法规及国际市场营销的管理与规则;熟悉国内国际贸易的一般业务;了解财务会计、进出口业务的基本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趋势;了解本专业的最新成果与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在营销活动中能运用定性、定量的分析方法进行市场调研、预测以及解决管理决策中的问题,并有较强的广告活动策划和营销策划能力;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和推销、商务谈判技巧;掌握一门外语,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
3.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质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四、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国际贸易学、市场调查与预测、营销策划、电子商务、渠道管理、经济法、消费行为学、广告学、推销理论与实务、营销组织与管理、服务营销与管理。
五、学制与学习年限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为4-6年。
六、授予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七、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毕业最低学分:166+6学分(其中6学分为课外必修学分);课内总学时:2472学时。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一)九、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二)十、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三)十一、有关说明本专业课程分国际市场营销和网络营销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必须选修其中一个模块并且要求全部达到合格。
此外,学生还可在专业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跨学科和跨专业的部分课程。
表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三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注:表中比例均按学分计算。
校稿人:王益萍审定人:李跃军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3月修订)一、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21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的国际经济贸易领域的中、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
学生毕业后,能在涉外经济与贸易部门及外向型企业从事外贸业务、涉外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等工作。
二、基本规格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掌握经济学、国际贸易和现代国际经济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中国的经济政策和法规;通晓WTO机制,熟悉当代国际贸易的发展现状,熟知通行的国际贸易惯例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贸易政策;了解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前沿和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国际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具备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问题的基本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3. 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经济学、统计学四、主要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国际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结算、市场营销、会计学、统计学、国际贸易实务。
五、学习年限与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4—6年。
六、授予学位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七、毕业最低学分及课内总学时毕业最低学分为169+6学分,其中6学分为课外必修学分;课内总学时为2522学时。
八、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一)九、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二)十、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三)十一、有关说明:本专业课程分国际商务和国际投资两个专业方向模块,学生必须从第5学期开始选修其中一个模块并且要求全部达到合格。
此外,学生还可在专业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跨学科和跨专业的部分课程。
表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二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三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注:表中比例均按学分计算。
校稿人:章伟坤审定人:李跃军工商管理(旅游管理方向)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3月修订)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的现代管理理论和旅游管理专业知识,具备创新意识、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能能够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旅游策划和旅游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1. 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旅游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相应的决策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健康人格,适应现代旅游业需要,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接受旅游管理方法与实践方面的训练,具备酒店管理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和景区管理能力等专业核心能力;了解国内外旅游管理领域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达到国家四级英语水平;掌握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基本应用技术。
3.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管理学、经济学四、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旅游学概论、旅游文化学、中国旅游资源学、旅游市场营销学、旅游心理学、导游实务、旅游信息系统、旅行社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现代饭店管理概论等。
五、学习年限与学制基本学制为4年,学习年限4—6年。
六、培养模式采取“3+0.5+0.5”培养模式。
1.阶段一: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3年)从第1学期到第4学期,及第6、7学期是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阶段。
2.阶段二:校外联合培养(0.5年)第五学期与实习单位联合培养应用型人才,实施“双导师”制,严格实行流程管理。
本专业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景区管理三个方向,第三学期由学生自主选择专业方向,实施专业导师制。
3.阶段三: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阶段(0.5年)第八学期,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结合毕业实习,与用人单位对接。
七、授予学位授予管理学学士学位。
八、毕业最低学分要求及课内总学时毕业最低学分:172+6学分。
其中6学分为课外必修学分;课内总学时:2253学时。
九、课程设置及教学进度安排(表一)十、集中性实践环节安排(表二)十一、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表三)十二、有关说明1.本专业采用3+0.5+0.5模式进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二个学期进行集中性实习,其中第五学期进行模块实习,第八学期进行毕业实习;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专业教学计划中实践教学环节35学分,40周;2. 模块课程开设从第3学期开始,其他模块中的课程学生可部分选修;学生还可在专业任选课和公共选修课中选修跨学科和跨专业的部分课程;鼓励教师采取探究性教学。
表一课程设置及教学进程安排表二实践教学环节安排表三课程结构比例及学时学分分配注:表中比例均按学分计算。
校稿人:林智理审定人:李跃军工商管理专业“3+0.5+0.5”指导性人才培养计划(2012年3月修订)一、培养目标紧紧围绕地方性、应用性办学定位,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走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办学道路,培养具有知识面较宽、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富有创业创新精神,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二、基本规格要求1.思想道德素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业务素质:搭建可塑性的知识框架,系统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基础理论;熟练掌握现代管理科学分析方法;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和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加大应用与实践的比例,塑造与个性特长充分结合的职业技能;通过在创业型单位的实践锻炼,扎实掌握创业知识,熟练掌握创业技能,具备发现商业机会、把握商业机会能力;通过在就业型和平台型单位的实习培养,具备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熟悉掌握岗位的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着重培养创新能力,具备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素质:具有本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自然科学素养以及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修养,使专业人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审美情趣。
4.身心素质:具有健全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主干学科经济学和管理学。
四、主要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运筹学、运营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国际贸易学、统计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预测与决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