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抽样风险控制与数据式审计

合集下载

IT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那些及详解

IT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那些及详解

IT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那些及详解来源:CIO时代网CIO时代IT审计风险主要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审计风险和剩余风险四类。

其中,固有风险是指在不对信息系统部署任何控制措施情况下,信息系统自身所有具有的风险;控制风险指由于控制设计以及执行的不合理或不准确,使信息系统具有的风险;审计风险,是指由第三方审计师对信息系统进行审核评估的过程中带来的风险;剩余风险,是指结合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及审计风险对系统风险情况做出的综合评估。

对于被审计单位而言,在IT审计过程中得到的风险结论实际是审计师对于剩余风险的描述。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以统一的标准作为基线,才能确保审计师执行IT审计过程中有章可循,提高审计效率并保证审计效果,也有助于其他审计人员在相同条件(使用相同的标准和证据)下对审计结论进行验证,规避由于审计师能力不足或评估不客观等风险,确保审计结论准确。

所以,ISACA的信息系统审计准则对IT审计的执行过程做出明确要求,要求IT审计遵循一定的流程,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制定审计计划、执行系统审计、提交审计报告以及进行后续跟踪等五个阶段。

第一,建立审计章程。

审计章程中需要明确IT审计的总体目标及IT控制范围,并约定审计职责第二,制定审计计划。

审计师首选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运营情况、被审计信息系统承载的业务信息以及系统结构有所了解,然后进行风险评估,对被审计系统的关键控制点以及现有的IT控制情况进行了解。

审计师需要对IT控制的重要性进行评估,评估过程需要综合资产的价值及控制检查活动的投入回报比等多方面信息做出判断,决定是否需要以及需要对具体哪些控制进行检查,以控制审计风险的程度,确保剩余风险在被审计单位的风险容忍度范围之内。

审计师做出综合判断后,需要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完成审计计划。

第三,搜集证据并完成IT控制的符合性测试。

所谓符合性测试,是针对控制的设计的有效性进行检测,审计师通过调查取证,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设计IT控制。

审计方法和审计抽样-精品文档

审计方法和审计抽样-精品文档

4、推算分析法;
5、调节分析法; 6、账龄分析法;
7、账户分析法。
18
2019/3/10
18
1、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某一财务报表项目与其既定标准的比较,以获取审 计证据的方法。它一般是以本期实际数与计划数、预算数、 上期同期数,与同行业标准或与CPA计算结果之间的比较。 一般以对比结果的增减幅度百分比来分析存在的差距。 2、比率分析法.
且还要关注其他可能的差错(如过账、转账有误等)。
Page 15
15
7、重新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行:
是指CPA以人工方式或计算机技术,对被审计单位 内部控制的程序 或业务流程进行重新操作。 如重新编制科目汇总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等, 并与被审计单位编制的进行比较。
Page
16
16
(四)审计分析取证方法(即分析程序)
2019/3/10
3
3
一、审计方法的含义
1、广义:是指为了实现审计目标,完成审计任务, 从承接业务开始,到实施审计程序,最终出具审计报告所 采用的一系列程序和方法的统称。
包括:签订业务约定书、制定审计计划、了解客户情
况、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测试内部控制、评估审计风险、 审计取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调整账项、拟写审计报告 等。
Page 13
13
(3)函证的控制措施:
1)询证函应由被审计单位盖章; 2)应由CPA直接发出,回函要求寄到事务所; 3)将发函、收函情况记录于工作底稿;
4)对未能收回的函证,应再函证或采取替代程序。
注意: 1)函证过程不能由客户控制; 2)函证样本量不能过少。
Page
14
14
6、重新计算:(即计算复核)

财务审计方法

财务审计方法

财务审计方法一、引言财务审计是指对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报表以及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全面、系统、独立的检查和评价的一种方法。

财务审计方法的正确应用对于保障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企业财务管理的合规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财务审计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财务审计方法1. 内部控制审计内部控制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运行情况进行评估的过程。

通过审计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发现并纠正可能存在的风险和漏洞,提高财务报表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2. 业务流程审计业务流程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进行检查的过程。

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采购、销售、库存、资金运作等业务流程进行审计,确保企业的业务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

3. 抽样审计抽样审计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抽样,以代表性样本来评估整体财务状况的方法。

通过抽样审计可以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和资源下,对企业财务数据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提高审计效率。

4. 目标风险审计目标风险审计是根据企业特定的风险情况,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审计的方法。

审计人员会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经营模式等因素,重点关注可能对企业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风险点,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 证据分析法证据分析法是审计人员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和相关证据进行分析,评估其真实性和可靠性的方法。

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原始凭证、银行对账单等财务数据进行详细分析,并与其他相关证据进行核对,以确定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6. 现场核实法现场核实法是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进行实地核查的方法。

审计人员会前往企业的办公场所,通过实地观察、询问员工、检查档案等方式,核实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7. 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审计人员对企业财务活动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定进行评估的方法。

审计人员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税务申报、购销合同等进行审计,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合法、规范。

审计学(简单版)

审计学(简单版)

《审计学》练习题1、审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

2、以下有关审计方法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风险导向审计是以审计风险的防止或发现并纠正为重心)。

3、以下关于会计师事务所向审计客户提供评估服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向审计客户提供评估服务可能会产生自我评价对独立性产生的不利影响)。

4、下列有关审计业务约定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具体内容和格式不会因不同的被审计单位而不同)。

5、下列内容中,不应当在审计业务约定书中列示的是(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

6、审计业务约定书除基本应该考虑的内容外,根据情况的需要,还应当进行特殊考虑的因素和事项是(组成部分管理层相对于母公司的独立程度)。

1、下列关于审计方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有(制度基础审计方法是指以控制测试为基础的抽样审计;风险导向审计方法是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审计方法从账项基础审计发展到风险导向审计,都是注册会计师为了适应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作出的调整)。

2、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发表审计意见必须包含的内容有(财务报表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1、以下对保密要求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在终止与客户或雇佣单位的关系之后,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其在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

2、保密原则要求会员应当对在职业活动中获知的信息予以保密。

下列情形对保密原则构成了不利影响的是(利用因职业活动而获知的涉密信息为第三方谋取利益)。

3、以下属于具体业务层面的防范措施的是(轮换鉴证业务项目组合伙人和高级员工)。

4、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已识别对客观性的不利影响的重要程度并在必要时采取防范措施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下列防范措施中不能降低不利影响的是(与客户管理层讨论可能产生不利影响的事项)。

5、项目组成员与客户存在重要且密切的商业关系,这属于(自身利益)导致的不利影响。

审计工作中的数据分析与风险识别

审计工作中的数据分析与风险识别

审计工作中的数据分析与风险识别在现代社会中,数据变得越来越重要。

数据分析在各个行业中被广泛应用,而在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审计师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并为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决策支持。

本文将探讨审计工作中数据分析的重要性和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识别风险。

一、数据分析在审计工作中的重要性数据分析在审计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通过数据分析,审计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的业务情况。

审计师可以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了解企业的盈利模式、商业模式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关联情况等重要信息。

这有助于审计师对企业的业务进行深入理解,从而更准确地评估企业的风险。

其次,数据分析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传统的审计工作主要通过手工抽样和目测评估来进行,耗时且容易出错。

而通过数据分析,审计师可以轻松地从大量的数据中筛选出异常情况和潜在的风险点,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此外,数据分析还可以减少主观判断的干扰,提高审计的准确性。

最后,数据分析可以帮助审计师发现隐藏的风险。

企业在进行日常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各种潜在的风险,如财务造假、违反监管规定等。

通过对企业数据的分析,审计师可以发现不符合正常模式的异常现象,并对其进行深入调查和核实。

这有助于及早发现和解决潜在的风险,保护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二、数据分析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数据分析在风险识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数据分析方法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

1. 财务比率分析:审计师可以通过对企业财务数据的比较和分析,计算出各种重要的财务比率,如流动比率、偿债能力比率、盈利能力比率等。

通过对这些比率的分析,审计师可以发现企业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并及时提出改进和优化建议。

2. 异常交易分析:审计师可以通过对企业交易数据的分析,发现异常的交易模式和交易行为。

例如,如果某个供应商的交易金额和频率明显高于其他供应商,审计师可能会怀疑存在虚假交易或供应链风险。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

审计师行业工作中的数据分析方法与工具在审计师行业的工作中,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数据分析已经成为审计师进行有效和准确审计的必备技能。

本文将探讨在审计师行业工作中常用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

一、数据分析方法1. 抽样法抽样法是审计师在进行大规模数据分析时常用的方法。

通过抽取样本数据并进行分析,可以为审计师提供对总体数据的了解。

常用的抽样方法包括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和目标抽样等。

2. 比较法比较法是审计师用来进行数据分析的常见方法之一。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不同企业或不同部门的数据,审计师可以发现潜在的风险和异常情况。

比较法的一种常见形式是趋势分析,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

3. 比率和比例分析审计师经常使用比率和比例分析来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务绩效。

比率和比例分析可以帮助审计师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效率等方面的情况。

常见的比率和比例包括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存货周转率等。

4. 帕累托分析帕累托分析可以帮助审计师确定重要的问题和风险。

审计师可以通过该方法识别出导致绝大部分问题的关键因素,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帕累托分析以其简单性和实用性而受到广泛应用。

二、数据分析工具1. 电子表格软件电子表格软件如Excel是审计师最常用的工具之一。

通过Excel等电子表格软件,审计师可以对数据进行排序、筛选、计算和可视化等处理。

此外,电子表格软件还提供了各种函数和宏,方便审计师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2. 数据挖掘工具数据挖掘工具可以帮助审计师从大规模数据中发现隐藏的信息和模式。

这些工具可以对数据进行聚类、分类、关联规则挖掘等分析。

常见的数据挖掘工具包括RapidMiner、KNIME和Weka等。

3. 数据可视化工具数据可视化工具如Tableau和Power BI等能够将数据以图表、仪表盘等形式进行可视化。

通过数据可视化,审计师可以更直观地呈现分析结果,发现数据中的趋势和异常情况。

论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2019年文档

论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2019年文档

论审计抽样风险及其控制一、审计风险概述对审计风险的理解,国内外学者由于理解的角度不同,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按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审计工作承担着审计责任,审计人员如果被发现在审计工作中有错误,就要受到相应的法律追究,承担相应的审计损失,因此,审计工作面临着审计风险。

审计风险的存在是客观的,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随着审计方法运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审计风险按形成的原因可分为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其相互关系可表述为: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

在上述三个构成要素中,审计人员惟一能够真正控制的是检查风险,并通过检查风险控制审计风险。

所谓检查风险即指差错在未被内部控制发现又未被审计人员发现的可能性。

显然审计抽样风险是影响检查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审计抽样风险的成因审计方法是随着审计实践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完善的,广泛应用抽样审计方法是现代审计的一个显著特点。

抽样审计是从大量的会计资料和有关业务资料中抽取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项目来进行审查,并根据抽查结果来推断全部资料是否正确或有无弊端的一种审计方法。

这种方法不同于过去的详查法,它只对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进行审查,这就必然导致误差的存在,而这种误差,就可能产生审计风险。

笔者认为,在诸多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中,抽样风险是不容忽视的,这是由现代审计的特点决定的。

本文从抽样审计中的抽样风险来谈审计风险问题。

统计学的知识告诉我们,通过调查搜集到的数据与研究对象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异,被称为误差。

数据的误差有两种:一是抽样误差;二是非抽样误差。

抽样误差是指由于抽样的随机性引起的样本结果与总体真值之间的误差。

在概率抽样中,依据随机原则抽取样本,可能抽中由这样一些单位组成的样本,也可能抽中由另外一些单位组成的样本。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及防控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规模呈现指数级增长,大数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和领域,包括审计领域。

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具有以下特点:数据量庞大。

大数据时代下,企业、组织和个人产生的数据量巨大,包含了更多、更复杂的信息。

在审计工作中,传统的抽样检查方法可能无法完全覆盖数据的全面性,存在遗漏与疏忽的风险。

数据来源多样。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不仅来自企业内部的各种系统和数据库,还来自外部的互联网、社交媒体、第三方数据提供商等。

这些数据来源的多样性使得数据的信源性和可靠性难以保证,可能会存在误差和不准确的风险。

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复杂。

大数据时代下,数据处理和存储方式变得更加复杂,传统的审计方法和工具可能无法有效应对。

大数据往往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分析系统,数据可能被切分成多份存储在不同的服务器上,需要特殊的技术来处理和分析。

而这些特殊的技术和工具,如果没有得到妥善的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导致数据丢失、被篡改等风险。

数据隐私保护和安全性风险。

大数据时代下,个人和企业的隐私数据被大量收集和使用,涉及到大量敏感信息。

如果这些数据没有得到合理的保护,可能导致个人和企业的信息泄漏、盗用和滥用等风险。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还可能引发网络攻击和数据安全问题,对审计数据的保密性和完整性产生威胁。

针对大数据下的审计风险,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和保护制度。

企业和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制度,规范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等环节。

应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加强对数据的安全管理和风险防控。

加强数据质量控制。

在大数据时代下,数据质量的可信度和准确性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审计机构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质量控制方法和工具,识别并纠正数据的不准确性和错误。

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

大数据时代下,传统的审计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审计工作对数据的全面分析和风险预警的需求。

审计机构应紧跟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运用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发现数据背后的隐藏信息和规律,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

审计的抽样方法有哪些审计是指对财务报表、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信息进行检查和验证的过程。

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审计人员通常无法对所有数据进行检查,因此需要使用抽样方法来进行审计。

抽样方法是在整体群体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推断整个群体的情况。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

1. 随机抽样:随机抽样是指从总体中等概率地随意选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能够保证每个样本都有相等的机会被选择,并且能够避免选择偏差。

随机抽样可以通过随机数表、随机数生成器或抽奖等方式实现。

2. 系统抽样:系统抽样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从总体中选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具有一定的结构规律的情况。

例如,可以按照总体中的序列号、时间顺序或其他规则选取样本。

3. 分层抽样: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互不重叠的层级,然后从每个层级中分别抽取样本。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具有不同特征或不同重要性的情况。

通过分层抽样可以保证各个层级中的样本都能够得到充分的代表性。

4. 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将总体划分为若干个群组,然后从每个群组中选择全部或部分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总体中群组内部相似度高而群组之间差异较大的情况。

通过整群抽样可以减小抽样误差,提高抽样效率。

5. 效应抽样:效应抽样是从总体中选择关键性或异常性较高的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审计人员认为某些样本可能存在重大错误或潜在风险的情况。

通过效应抽样可以集中审计资源,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和验证。

6. 判断抽样:判断抽样是根据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经验选择样本进行检查。

这种抽样方法适用于审计人员根据经验判断某些样本可能存在问题或风险的情况。

通过判断抽样可以结合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提高审计效果。

以上是一些常用的审计抽样方法,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来进行审计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抽样只是为了从样本中推断总体,因此样本的选择应该具有代表性,并且根据风险评估来确定抽样的大小和方法。

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方法
审计抽样是审计工作中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从总体中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检查,以便对总体进行推断。

审计抽样方法的选择对于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审计抽样方法。

首先,随机抽样是最常用的一种抽样方法。

在进行随机抽样时,每个样本都有相同的机会被选中,从而保证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客观性。

随机抽样可以通过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和整群随机抽样等方式进行。

其次,系统抽样是一种按照一定的规则和系统进行抽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有序性的情况。

系统抽样可以通过等距抽样和等比抽样等方式进行。

再次,区间抽样是将总体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后,按照一定的间隔进行抽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总体有序排列的情况,可以有效地减少随机性带来的误差。

最后,判断抽样是一种根据某些特定的判断标准进行抽样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审计对象具有一定特征或特定情况的情况,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选择。

在实际的审计工作中,根据审计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审计目的的不同,可以灵活运用以上几种抽样方法,以达到审计工作的准确性和效率。

在进行抽样时,还需要注意样本的大小和抽样的精度,以及对样本的有效性和可靠性进行评估,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信度。

总之,审计抽样方法在审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对于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以上介绍的几种常见的审计抽样方法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2023年注册会计师《审计》 第四章 审计抽样方法
一 、 本 章 讲 什 么 伴随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会计记录的数据资料不断增多、成倍增长,审计人员执行审计工作时不可能对被审计单位所有 的项目进行审计,一方面源于审计人员在合理的时间以合理的成本完成审计业务的需求,另一方面则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 要求,因此审计人员通过审计抽样根据样本结果来推断总体,做出审计结论并发表审计意见。本章主要介绍审计抽样的基本内 容以及审计抽样在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中的运用。 本章在逻辑体系的哪个环节
不推断总体
大额或关键或特定项目;全部大于某一金额项目;不能由样本推断总体
(3)审计抽样,以样本结果推断总体
结论
总体规模较大的项目;由样本推断总体;不等于抽查
注意:审计抽样可以与其他方法结合进行。例如在审计应收账款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使用选取特定项目的方法将 应收账款中的单个重大项目挑选出来单独测试,再针对剩余的应收账款余额进行抽样
【单选题】下列有关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从某类交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检查构成审计抽样 B.从总体中选取特定项目进行测试时,应当使总体中每个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 C.对全部项目进行检查,通常更适用于细节测试 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控制测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选项A,选取特定项目与审计抽样属于两种不同的选取测试项目的方法;选项B,选取特定项目不能保证每个项 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选项D,审计抽样更适用于细节测试,没有留下轨迹的控制不适宜使用审计抽样。选项C,一般需要对
知 识 点 4.1审 计 抽 样 的 含 义 ( ★ ★ ★ )
一 、 含 义 审计抽样是指注册会计师对具有审计相关性的总体中低于百分之百的项目实施审计程序,且所有抽样单元都有机会被选取 (无偏性)。 所有项目都有被选取的机会,才能根据样本项目的测试结果推断出有关抽样总体的结论。

审计的组织方法

审计的组织方法

审计的组织方法一、引言审计是一种系统性的、有组织的、独立的评价活动,旨在为组织提供关于其财务状况、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可靠信息。

为了有效完成审计工作,审计师需要遵循一定的组织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审计组织方法。

二、按照审计阶段划分的组织方法1.计划阶段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师需要制定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范围和时间安排。

首先,审计师需要了解被审计组织的业务特点、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状况,然后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审计重点和工作重点。

最后,审计师应编制审计程序和工作底稿,以指导实施审计工作。

2.执行阶段在审计执行阶段,审计师需要按照审计计划进行实质性的审计工作。

首先,审计师要进行初步分析,了解被审计组织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情况。

然后,审计师需要根据审计计划进行证据收集和分析,包括对财务报表的审核、对内部控制的评估以及对相关业务活动的审查。

最后,审计师应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记录审计过程和结果。

3.报告阶段在审计报告阶段,审计师需要编制审计报告,向组织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提供审计意见和建议。

首先,审计师要对审计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形成审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然后,审计师应按照审计准则和规范要求,编写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

最后,审计师应与组织管理层和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解释审计结果和建议。

三、按照审计对象划分的组织方法1.财务审计财务审计是对组织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进行检查和评价。

财务审计的组织方法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编制、财务报表审核、内部控制评估、风险评估、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分析等。

2.综合审计综合审计是对组织财务状况、业务运营和内部控制的全面评价。

综合审计的组织方法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编制、业务活动审查、内部控制评估、风险评估、财务报表审核、业务流程分析等。

3.合规性审计合规性审计是对组织业务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检查和评价。

合规性审计的组织方法主要包括:审计计划编制、合规性要求确认、合规性测试、合规性评估、违规行为调查等。

审计第09章审计抽样

审计第09章审计抽样
发现抽样适合于查找重大舞弊或非法行为。
9.4 实质性程序中的抽样技术
一、实质性程序中的基本抽样概念
在实质性程序中,审计抽样只能在实施细节测试 时使用。
1. 可接受的抽样风险 在细节测试中,可接受的抽样风险主要是指抽 样风险中的误受风险,有时也包括误拒风险。 在确定可接受的误受风险时,注册会计师需要 考虑下列因素:
① 信赖过度风险 ② 信赖不足风险 ③ 误受风险 ④ 误拒风险
2. 非抽样风险
非抽样风险是指由于某些与样本规模无关的因 素而导致注册会计师得出错误结论的可能性。
在审计过程中,可能导致非抽样风险的原因主 要有:
① 注册会计师选择的总体不适合于测试目标; ② 注册会计师未能适当地定义控制偏差或错报,导致
3. 发现抽样
发现抽样是固定样计总体偏差率直接定为零,并根据可接受信赖过 度风险和可容忍偏差率一起确定样本量。
在对选出的样本进行审查时,一旦发现一个偏差 就立即停止抽样。
如果在样本中没有发现偏差,则可以得出总体可 以接受的结论。
– 不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的抽样方法即为非统 计抽样。
2. 统计抽样的优缺点 – 统计抽样的优点在于能够客观地计量抽样风险 ,并通过调整样本规模精确地控制风险,有助 于注册会计师高效地设计样本,计量所获取证 据的充分性,以及定量评价样本结果。但统计 抽样需要特殊的专业技能,需要增加额外的支 出培训注册会计师,有时需要支付额外费用对 样本项目进行处理,使单个样本项目符合统计 要求。
3. 非统计抽样的优缺点 – 非统计抽样简便、易行,能节约成本,如果设 计适当,也能提供与设计适当的统计抽样方法 同样有效的结果。但非统计抽样不能精确地测 定出抽样风险,使用时必须考虑抽样风险并将 其降至可接受水平。

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的审计

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的审计

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的审计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信息系统和数据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证企业的财务和业务操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审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需要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

本文将介绍审计师如何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的审计,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方法和技巧。

一、审计师对企业信息系统的了解企业信息系统是企业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数据处理的平台。

审计师在进行企业信息系统的审计前,首先需要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结构和运行机制。

这包括了解企业的IT基础设施、网络拓扑、数据流程和交互方式等。

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的信息系统,审计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数据的来源和流向,有助于发现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二、数据抽样和测试数据抽样和测试是审计师在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审计中常用的方法。

通过抽样和测试,审计师可以对企业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验证,以确定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在抽样和测试的过程中,审计师需要根据具体的审计目标和风险评估制定相应的抽样方案,并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同时,审计师还要进行数据比对和核实,以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三、数据挖掘和分析数据挖掘和分析是审计师进行企业信息系统和数据分析审计时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审计师可以发现隐藏的关联性和异常情况,有助于识别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在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时,审计师需要应用统计学和数据分析方法,利用现有的数据工具和软件进行数据预处理、数据建模和模型验证,以得出准确和可靠的结论。

同时,审计师还要根据数据挖掘和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方案,帮助企业提高数据管理和运营效率。

四、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对于信息系统和数据审计至关重要。

审计师需要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检查企业是否建立了适当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是否存在潜在的数据风险。

通过对内部控制和风险评估的分析,审计师能够确定审计的重点和焦点,并制定相应的审计计划和方法。

数据式审计步骤

数据式审计步骤

数据式审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的目标,如审计的业务范围、审计期间等。

2. 确认数据源:确定需要审计的数据来源,如财务系统、人力资源系统等。

3. 确认数据完整性:确认所选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包括数据的来源、时间范围、
数据结构等。

4. 制定审计程序:根据审计目标和数据源制定审计程序,包括数据抽样、数据分析等。

5. 数据抽样:根据制定的抽样方法从数据源中随机抽取数据样本,以进行检查和分析。

6. 数据分析:对数据样本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比较分析、趋势分析等。

7. 发现问题:在数据分析过程中发现数据异常或不符合预期的情况,确认是否存在问题。

8. 解释结果:对发现的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确定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9. 提出建议: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建议,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和内部控制。

10. 撰写报告:根据审计程序和结果撰写审计报告,将审计结果向企业内部或外部汇报。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

审计中的质量控制与风险管理在现代商业环境中,审计是确保财务报告准确性和真实性的重要环节。

然而,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审计过程中存在潜在的风险和错误。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审计机构必须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措施。

本文将重点探讨审计中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一、质量控制1. 内部控制体系审计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以确保审计工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这包括规范审计程序、明确审计责任、建立审计标准等。

内部控制体系的目标是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2. 人员素质与培训审计机构应拥有经验丰富、专业素质高的审计人员。

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专业知识和沟通能力。

此外,持续的培训和学习也是提高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可以帮助审计人员跟上业务和法规的发展变化。

3. 审计文件管理审计文件是审计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记录着审计人员的工作细节、发现和结论。

审计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审计文件管理制度,确保文件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

同时,也要注重审计文件的保密性,防止信息泄露。

4. 多元化审计方法审计机构可以采用多种审计方法来提高质量控制。

例如,可以引入数据分析技术、采样方法和统计分析等,以增加审计的准确性和效率。

此外,跨部门的合作和资源共享也是提高质量控制的有效方式。

二、风险管理1. 风险评估与规划在审计开始之前,审计机构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规划。

这包括对被审计对象的经营风险、内部控制风险和审计风险进行评估,以明确审计的重点和难点。

同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计划,以提前应对潜在的风险。

2. 审计程序与方法选择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审计机构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审计程序和方法。

对于高风险的区域,可以增加抽样频率和测试的深度。

对于重要的账户,可以加强数据分析和内部控制的测试。

这样可以提高审计的目标性和有效性。

3. 风险沟通与解决审计机构应与被审计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及时沟通和解决潜在的风险和问题。

三种审计方法的联系

三种审计方法的联系

三种审计方法的联系审计技术和方法是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

归纳起来,审计技术和方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账表导向审计(古代至20世纪40年代末期);二是系统导向审计(20世纪50年代初期至80年代末期);三是风险导向审计(20世纪80年代末期至现在)。

想了解三种方法的联系,先了解下三种审计方法。

一、账表导向审计目标:账表导向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围绕被审计单位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编制过程所进行的一种审计方法和程序。

发展过程:账表导向审计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数据稽核、账簿审计、详细审计、资产负债表审计和全部报表审计等阶段局限性:1.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2.对会计系统不了解,即使采用抽样技术,容易造成重大问题3.以交易为主的审计不容易发现程序性错误。

二、系统导向审计产生:系统导向审计是以被审计单位具有较健全的内部控制系统为前提条件的,伴随着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系统导向审计于20世纪50年代初逐渐走上审计舞台。

审计程序:(1)了解被审计单位的背景和理论上应具备的业务制度;(2)了解被审计单位实际应用的业务制度;(3)详细查明其内部控制中的强点和弱点;(4)评价各个强点和弱点对各主要业务的影响;(5)确认据以编制财务报表的各种记录的可靠程度;(6)保证财务报表与主要记录一致;(7)对所审核账目的合法性、公允性形成审计意见;(8)在审计报告中发表意见局限性:由于内部控制系统本身具有局限性,以系统为基础的审计方法也存在局限性:在强调系统的同时忽略了人的因素致命弱点:基于内部控制系统的审计模式没有与审计风险联系起来,没有为有效降低审计风险提供指南和帮助。

三、风险导向审计目标:强调审计战略,要求制定适合被审计单位业务的审计计划,要求不仅应检查与会计系统有关的因素,而且应检查企业内外的各种环境因素,不仅应进行与会计事项有关的个别风险分析,而且应进行涉及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风险分析。

产生和发展因素: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与内控评估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与内控评估

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与内控评估审计工作是一个关键的财务领域职责,旨在确保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然而,在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审计人员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并进行内控评估以确保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

本文将就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与内控评估展开论述。

一、审计工作中的风险控制在进行审计工作之前,审计人员首先应该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审计风险和相应的控制措施。

1.业务风险业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上的决策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审计人员在识别业务风险时,应关注以下方面:- 了解企业的业务模式和战略规划,以评估业务风险的潜在影响;- 分析企业的市场竞争环境,确定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评估企业的供应链和生产流程,以识别与供应商、合作伙伴和物流有关的潜在风险。

2.内部控制风险内部控制风险是指由于内部控制缺陷或不足而导致的潜在风险。

为了减轻内部控制风险,审计人员应采取以下措施:- 评估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是否存在潜在的弱点和漏洞;- 检查企业的会计制度和报告准则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定;- 观察企业员工的工作行为,以判断员工是否按照制度进行操作。

3.信息技术风险在现代化的审计过程中,信息技术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工具。

然而,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潜在的风险。

为了应对信息技术风险,审计人员应注意以下方面:- 评估企业信息系统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检查企业的数据存储和备份机制,以防止数据丢失和恢复;- 确保企业的网络安全,防止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

二、内控评估内控评估是评估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和健全性。

审计人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估:1.风险识别与评估审计人员应该识别并评估潜在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

通过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审计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潜在风险,并为应对这些风险提供建议。

审计抽样风险控制与数据式审计

审计抽样风险控制与数据式审计

审计抽样风险控制与数据式审计作者:刘慧芬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年第14期[摘要] 审计抽样风险是审计基础理论中重要的研究领域,但因技术手段局限,导致其应用仅作为曲高和寡的框架,抽样风险成为转嫁法律责任的有力托辞,也是一直以来拉大审计期望差距的主因。

借助信息化集成技术平台建设,运用数据式审计理念,审计抽样能够得到灵便有效的应用,抽样风险也可以控制在科学合理的水平。

[关键词] 审计抽样风险;数据式审计;信息化技术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4. 004[中图分类号] F23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4- 0007- 05审计抽样理论作为现代审计重要的理论基础,一直处在审计期望差距与审计质量争议的风口浪尖,推动着审计技术在不同的环境中觅寻完善可能。

数据式审计从提出至今,对其概念框架与实施条件都还停留在探索试行阶段。

但其优越的理念与技术实现模式对现行审计技术瓶颈突破形成极大的诱惑,引领理论与实务工作者趋之若鹜。

本文主题并不在于提出新理念,而意在通过对审计抽样风险理论剖析,重点分解其中影响审计质量的部分,提出在数据式审计模式下可能的改进设想。

1 审计风险模型的应用理解《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定义中强调审计风险构成因素的关系,①重大错报的存在性,②重大错报与审计意见的匹配性。

就审计工作而言,发现重大错报是其一,对发现的重大错报的反映与处理是其二。

那么这两者能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得以体现与反映?审计风险因不匹配的审计意见而生,而审计意见能否通过审计风险模型体现?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前提是对重大错报的灵敏嗅觉在整个审计系统中得到相应的预警机制保障,在定性的基础上加以量化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险理论剖析 , 重 点 分 解 其 中 影 响 审 计 质 量 的部 分 . 提 出在 数 据 式
审计 模 式 下 可 能 的改 进 设 想 。 1 审 计 风 险 模 型 的 应 用理 解
所 检 查 风 险 合 力所 致 。 这 种 划 分 引 导 报 表 使 用 者将 审计 风 险 的形 成 来 源分 解 为被 审 单 位 与 会 计 师 事 务 所 , 一方面是被审计单位 自
现重大错报是其一 , 对 发 现 的重 大 错 报 的 反 映 与 处 理 是 其 二 。那 不 匹 配 的 审 计 意 见 而生 ,而 审 计 意 见 能 否 通 过 审计 风 险 模 型 体
[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0 3  ̄ 2 2
以厘 清 诉 求 对 象 , 就被 审 单 位 内部 串 通 舞 弊所 致 的重 大 错 报 与 审 1 . 2 审 计 执 业 角 度 审 计 风 险 概 念 本身 从 理 论 上 有 助 于 把 握 审 计 风 险 内 涵 . 但 从 执 业 角度 操 作 指 导 性 不 强 .而 审 计 风 险 模 型 将 审计 风 险 细 化 分
[ 摘 要] 审计 抽 样 风 险 是 审计 基 础 理 论 中 重要 的研 究 领 域 , 但 因技 术 手 段 局 限 , 导 致其 应 用 仅 作 为 曲 高和 寡 的框 架 . 抽 样 风 险成 为 转嫁 法 律 责任 的 有 力托 辞 , 也 是 一 直 以来拉 大 审计 期 望 差距 的 主 因。借 助 信 息化 集 成技 术 平 台 建设 . 运 用数 据 式 审 计
0 f 9 . 8 9 ) + ( 2 . 2 5 %! x 3 8 3 2 ) x 4


— —
进 而 估算 出 可 转 换 债 券 的 公 允 价 值 。但 由于 该 模 型是 建 立 在 一 系列 假 设 基础 之 上 ( 如股价变 动呈对数正态分布 、 期 权 有 效 期 内
降低 审计 风 险 的 重 要 前提 是 对 重 大 错 报 的灵 敏 嗅 觉 在 整 个 审计 系统 中得 到 相 应 的 预警 机制 保 障 , 在 定性 的基 础 上 加 以 量 化
架 与 实 施 条 件 都 还 停 留 在探 索 试 行 阶 段 。但 其 优 越 的 理 念 与 技 控 制 。 审计 风 险 模 型 使 量 化 审计 风 险成 为 可 能 , 同时 , 也 为量 化 审 术 实 现 模 式 对 现行 审计 技 术 瓶 颈 突 破 形 成 极 大 的诱 惑 .引 领 理 计 工 作 量 设 计 审 计 测试 程序 提 供 了理 论 基 础 , 只是 这 一 模 型从 不 论 与 实 务 工作 者趋 之若 鹜 。 本 文 主 题 并 不 在 于 提 出新 理 念 ,而 意 在 通 过 对 审 计 抽 样 风 同使 用 者 角 度 理解 存 在 一 定 的期 望 差 距 。 1 . 1 报 表 使 用 者 角 度 客 观 存 在 的 审计 风 险 由被 审 计 单 位 的 重 大 错 报 风 险 与 事 务
2 0 1 3 年 7 月 第 1 6卷第 1 4 期
中 国 管 理 信 息 化
Ch i n a Ma n a g e me n t I n f o r ma t i o n i z a t i o n Vo 1 . 1 6 No . 1 4


刘 慧芬
( 广 东 外语外 贸大学 , 广州 5 1 0 0 0 6 )
理念 , 审计抽 样 能 够得 到 灵 便 有 效 的应 用 , 抽 样 风 险 也 可 以控 制在 科 学合理 的水 平 。 [ 关键词 ] 审计抽样风险; 数据式审计 : 信 息化 技 术
d o i : 1 0 . 3 9 6 9 8. i s s n . 1 6 7 3—0 1 9 4 . 2 0 1 3 . 1 4 - O O 4 [ 中图 分类号 ]F 2 3 9 A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3 — 0 1 9 4 ( 2 0 1 3 ) 1 4 - - 0 0 0 7 — 0 5
的可能性 。 定义中强调审计风险构 成因素的关 系 , ① 重大错报的 释, 有 助 于 报 表使 用者 客观 理 解 并 正 确 区 分 其 中 蕴 含 的 会计 责 任
存在性 , ②重大错报 与审计 意见的匹配性。就审计工作 而言 , 发 与 审计 责 任 。 一 旦 出现 审 计 失 败 , 追究法律责任时 , 报 表 使 用 者 可
么 这 两 者 能否 通 过 审计 风 险 模 型 得 以体 现 与反 映 ? 审 计 风 险 因 计 程 序 故 障导 致 的 重 大 错 报 遗漏 有 一 个 相 对 清 晰 的 逻 辑 分 析 。
[ 基金项 目] 广东省教育科研“ 十二五” 规划项 目( 2 0 1 1 T J K 1 3 8 ) 。
身 防 御 系 统 出 现 问题 所 导 致 的重 大 错 报 可 能 , 另 一 方 面 是 会 计 师 事 务 所设 计 的 审计 测 试 程 序 未 能 发 现 重大 错 报 的概 率 。 因 此 ,审 计 风 险模 型 在 这 里 是 客 观 存 在 审 计 风 险 要 素 的 诠
《 中 国注 册 会 计 师 审 计 准 则 第 1 1 0 1 号 —— 财 务 பைடு நூலகம் 表 审 计 的 目标 和 一 般 原 则 》 , 第 十七条 中对“ 审计风 险” 的定义 : 审 计 风 险 是 指 财 务 报 表 存 在 重 大 错 报 而 注 册 会 计 师 发 表 不 恰 当审 计 意 见
现?
审 计 抽 样 理 论 作 为 现 代 审 计 重 要 的理 论 基 础 ,一 直 处 在 审 计 期 望 差 距 与 审 计 质 量 争 议 的 风 口浪 尖 ,推 动 着 审 计 技 术 在 不 同 的环 境 中觅 寻 完 善 可 能 。数 据 式 审计 从 提 出至 今 , 对其 概 念 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