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资源有效配置、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通过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标志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它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
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且提出了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认真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的要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总结我国现代化建设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而提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不仅是建设小康社会和提高广大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观需要,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仔细回想,我们所住的地球只有一个,资源、环境极其宝贵。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说到底其实是协调人和自然、人和地球关系的问题。
纵观整个社会发展历程,人类对于自然环境的不合理使用,导致了自然对人类的报复。
正如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都会报复我们。
目前人类所面临的人与自然的不和谐问题,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复杂和严峻。
而支撑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大多都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们今天肆意挥霍,我们的子孙后代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所以,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实现新形势下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如果人类不及时改变经济社会的发展模式,建设友好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长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为不再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从国情出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1.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这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益的根本所在。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未来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从国家宏观调控角度来讲,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 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其有法可依。如2003年1月1日 起实施的《清洁生产促进法》,2009年1月1日起实 施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其次是充分重视资源节 约,环境保护。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 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 与全局的关系。要以预防为主,从根源上着手,因 为污染造成的损失和治理污染的费用往往是预防措 施所需费用的100倍。可以尽量利用市场机制推行 循环经济,通过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可将政府管 理废物的责任转移到私营企业,成为一项经济活动, 贯彻“谁污染,谁治理”。
参考文献:
《赤子
》2009年第6期;
《循环经济专题讲座
;
《循环经济21世纪的理想发展模式》;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概论》
谢 谢 观 赏
1998年引入德国循环经济概念,确立“3R”原理的中心地位;
1999年从可持续生产的角度对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进行整合;
2002年从新兴工业化的角度认识循环经济的发展意义;
2003将循环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观,确立物质减量化的发展战略; 2004年,提出从不同的空间规模:城市、区域、国家层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未来发展之路:循环经济
•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 主义社会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 识的新飞跃。 •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 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它要 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经济的各个方面,以 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它不仅体现了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的社会发展模式。 •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它以人 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一遵循 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简直保护优先、开 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 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 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专家观点
▪ 冯培恩: ▪ 回收1吨废纸能生产0.8吨好纸,可以少砍17
棵大树,节省3立方米的垃圾填埋场空间, 还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造纸资源,减少35% 的水污染。 ▪ 各级政府应扮演这样的角色:高度重视再生 资源回收利用体系的建设和管理,制定各类 废旧资源的收集、运输、处置、回收利用管 理办法和规定,使各类废旧物质得到最大限 度的回收利用或妥善处置,避免环境污染和 危害的发生
▪ 3、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 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 长期以来,我国发展经济所走的都是粗放 型增长的路子,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经 济发展慢,资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显。 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各地经济发展步 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资源稀 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软 肋”。
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
世界银行看中国
▪ 世界银行公布了的促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技援 项目的一篇政策建议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的资源 利用效率(指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资源消耗)低于国 际水平。
▪ 这篇名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要点和建议 》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尽管这种“低效”部 分是目前中国的经济结构造成的(尤其是生产和出 口资源密集型商品),但其资源利用率提高的空间 还很大。另外,随着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其经济 结构也将发生转变,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将有助于 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更加可持续、对环境更加友好 。
▪ 潘家铮: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惟一出路 ▪ 世界各国要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应该
是共同的方向,节约应该是全人类的美德。但对于中国来 说,这一点尤其显得重要和紧迫。
我国是人多而物不博。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 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 口已达13亿,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 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 列。例如人均耕地仅1亩多,为世界平均的1/3,还在不断减 少,要养活自己难度极大。如果有1/10的粮食要进口,就会 压垮世界粮食市场。又如石油,为世界平均的1/10,如果中 国按美国现在的标准消费,每年需50亿吨以上,全世界生 产的石油都给中国用也不够。其他如水和重要的矿产资 源现在都已面临危机,如没有远虑,前景十分危险。另外, 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1. 什么是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模式,旨在通过有效利用资源,减少垃圾产生和减少能源消耗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主要包括资源的再循环利用、废物的再利用以及产品寿命周期延长等概念。
2. 循环经济的重要性发展循环经济可以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有效保护生态环境,以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实施循环经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3. 循环经济的原则•减少与再利用:尽量减少资源的浪费,通过再利用废弃物品实现资源的再循环利用。
•产品寿命周期管理: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减少废弃物产生。
•资源的替代:寻找替代资源,减少对有限资源的依赖。
•整体规划:从整体上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
4.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4.1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活动,例如对资源浪费行为进行惩罚,对环保行为进行奖励等。
4.2 推广资源节约技术加强科技创新,推广资源节约技术,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推广循环利用技术,加强废物处理和资源回收。
4.3 培养节约型生活习惯教育公众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生活习惯,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
鼓励大家购买环保产品,倡导绿色出行、绿色生活。
4.4 加强环保意识通过媒体、教育等渠道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让每个人都参与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中来。
5. 循环经济的应用案例5.1 垃圾分类垃圾分类是循环经济的一种体现,通过将可回收、有害、湿垃圾等种类分开处理,可以最大限度地进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5.2 农业生态循环系统建立农业生态循环系统,通过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和再利用,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对化肥农药等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
6. 总结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手段,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摘要: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兴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从我国国情出发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
本文从国家相关政策出发,研究了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涵和重大意义,重点探讨了建设两型社会中应着力解决的几方面重点工作。
关键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经济,生态保护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3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环境的约束,将直接影响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
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环境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2005年3月举行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
与此同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及系列相关举措,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等发展目标。
2011年3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如何利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
如何利用循环经济促进资源节约和再利用在当今社会,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不断增长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创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
循环经济强调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再生,旨在减少资源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从而达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双重目标。
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利用循环经济来促进资源的节约和再利用呢?首先,要树立循环经济的理念。
这需要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对资源和废弃物的传统认知。
过去,我们往往认为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废弃物则是毫无价值的东西,只需丢弃即可。
然而,在循环经济的视角下,资源没有“废弃”一说,只有放错位置的宝贝。
每一种废弃物都可能成为另一种生产过程的原材料,具有潜在的经济价值。
比如,废旧的金属可以通过回收和冶炼重新制成新的金属制品;废弃的纸张可以经过处理变成再生纸。
只有当我们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才会在生产和生活中主动去寻找资源再利用的机会,从而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关键的一步。
政府应当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比如对从事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
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企业和个人在资源节约和再利用方面的责任和义务。
对于那些违反规定、过度消耗资源或者随意丢弃废弃物的行为,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法律保障。
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先进的技术是实现资源高效回收和再利用的重要支撑。
例如,研发更加高效的垃圾分类和回收技术,可以提高废弃物的分类准确率和回收效率;开发新的材料再生技术,可以让更多种类的废弃物得到有效的再利用;探索能源回收和转化技术,能够将废弃物中的能量转化为有用的能源。
此外,信息技术的应用也能为循环经济的发展助力。
通过建立资源回收和再利用的信息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快速对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
企业在循环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 -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 会
招 立娣 吴少 伟 赵 高送 (. 1 青岛 大学 山东青 岛 2 6 7 I 60 1 2 3 郑州华 信学 院管理 系 河南郑 州 .. 4 10 ) 5 1 0
学、技 术科学 、人 文科学 以及 综合性 学科 的教 学与实 践环节 中 ,并贯 穿于大 学教育 的始终 ,同时为政 府机 关 、企业人 员进 行专 门培 训 ,既为 环保事 业和 生 态工业 提供 具有较 强适 应能 力的 高素质 新型人 才 ,又为社 会提 供符合 可持 续 发展 需 要的 科技 成 果 。 2 2 3 新伦 理体 系架 构 .. 创 必 须在 生 态环境 伦 理 体 系和 市场 经济 伦理 之 间 建立 一套 新 的循 环经 济 伦理 体 系 ,并使之 深 人人 心 ,发 展循 环经济 才能得 到公 众 的理解和 支持 。循 环 经济 涉及 生产 和生 活 的所 有领域 ,与全社 会 的所 有人 的利 益都 密切 相关 , 因此 ,实 施循环 经济 不仅需 要政 府 的倡导和 企业 的 自律 ,更 需要提 高广大 社 会公 众的 参与意 识和 参与能 力 。必须 发动社 会大众 ,充 分认 识环境 和资源 对 可持 续 发展 的 严重 制约 。 3 综合 打造 循环经 济 战略平 台 3 1 全 方位 构建长 效机 制 . 3. . 建 立发 展循 环经 济的政 策机 制 11 政 府 要着 眼于循 环经 济 的发 展 ,强化政 策导 向 ,综合 运用 财政 、投 资 、 信贷 、价 格 、税 收等手 段 ,强化 宏 观调 控力 度 ,通 过 产业 政策 、财税 政 策 、 投资政 策 以及政绩 考核 引导 循环经 济 的发展 ,制定 关于环 境 与资源信 息透 明 与公众 监督 政策 。关于 循环 经济发 展 中的非政 府组 织等政 策 ,形 成发 展循环 经济 的适 当激励机 制 与约束 机制 ,制定 发展循 环经 济的各 类规划 编制 ,在规 划编制 过程 中 ,加 强对 发展 循环经 济的 专题研 究 ,建立科 学 的循 环经 济评价 指标 体 系 ,以此 建立 和 完善 发展 循 环经 济 的政 策机 制 。 3 1 2建 立发 展循环 经济 的组 织机制 .. 国 家 要以 循环 经 济理 念为 指 导 ,加 强组 织 建设 和管 理 ,推 进组 织 管理 体 制创 新 ,建立常设 性综 合协 调部 门与决 策体 系 ,创 新统 一指挥 与属地 管理 相结合 的体 制。在 大力促 进和 发展 循环 经济的 同时 ,制定 强有力 的措施 ,抑 制 阻碍 循 环经 济 发展 的 各种 不利 因 素 ,为 发展 循环 经 济创 造 良好 的条 件 。 3 1 3制定 发展 循环 经济 的法 律机制 .. 把 “ 循环 经济 ”写 进宪 法 , 从宪法 的 高度确 立循 环经 济 的地位 。制 订一 部 能够 统领 各单 行法 律 的 《 循环经 济 法》 ,加快 《 环经 济促 进法 》立 法进 循 程 ,抓 紧制定 发展循 环经 济的 专项法 规 ,采用这 种有 效的形 式 ,约 束和 规范 政 府 ,社 会 、企业 和 国民 的行 为 建立 完善 的 循环 经济 法规 体 系 。 3 2 宽领域 架构 支撑体 系 . 3 2. 架 构发 展循环 经 济的技 术 支撑体 系 . 1 突破 制 约循 环 经济 发 展的 技 术瓶 颈 ,积 极支 持 建立 循环 经济 信 息 系统 和技 术咨 询服务 体 系。利用 先进 的科 技推动 循环 经济 。建立 研发 中心 、产学 研基 地和 科技投 入保 障体 系 ,建 立 以政府 投入为 引导 ,企业 投入为 主体 ,金 融 信贷 为支 撑 ,社 会投 入 为补 充 的 多元化 科研 经 费投 入机 制 。 3. 2架构 发展 循环 经济 的主 体 支撑体 系 2. 发展 循环 经 济需 要 政府 、 企业 、非政 府组 织 和公 众 的参 与 。使其 在 统 认 识 的基 础上 ,明确 各 自_ 利和 义务 ,共 同推 进循 环经 济 的建设 。 的权 从 政 府来 看 ,需 要 发挥 政府 优 势 ,从 上到 下 来推 动循 环 经济 发 展 。从 企业来 看 ,需要把 资 源循环 利用 和环境 保护 纳入企 业总体 的发 展战略 中 ,自 觉地在 生产 经营 各个环 节采 取相 应的技 术和 管理措 施 。从 公众 角度看 ,我 国 的消 费体 系仍处 于形成 阶段 ,建 立一个 资源环 境低 负荷 的社会 消费体 系 ,走
建设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循环利用
建设节约型社会与资源循环利用第一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概念与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资源的快速消耗和环境的恶化,人们对于建设一个节约型社会的意识越来越强烈。
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理念是“减量、再利用、循环利用、保护和改善环境”,以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尚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资源恶性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凸显,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第二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阶段与重点1. 开展节能工作节能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等手段,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减少资源消耗量,降低能源使用成本,达到“千企节能、万户受益”的效果。
2.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常青之树。
通过建立完善的资源回收利用制度,实现资源的再生、重生和再利用,遏制浪费现象,在延长资源利用寿命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量。
3. 推广绿色生产绿色生产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有效手段之一。
通过改变传统生产方式、使用环保材料,推广循环经济、低碳经济模式,将生产与环保完美结合,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资源循环利用的实践案例分享1. 银行卡丢失再利用作为一种塑料制品,银行卡易于破损、丢失,在使用完毕后常常会成为垃圾。
但在中国银行南京长江路支行,员工们利用废旧银行卡纪念一位退休同事,用废旧银行卡拼成了一幅模拟货币取款机,极具创意。
2. 废纸变身高级纸板废纸利用是资源再生的一个重要形式。
在中国大陆,部分企业将废纸加工成为高级纸板,用于各种包装盒、卡通书等盒装礼品的制造。
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产生,还创造了经济效益。
3. 垃圾分类再利用在上海某饮品厂,促进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已经成为公司员工的自觉行为。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让饮料瓶、快递纸箱、餐具不再被随意地扔在垃圾桶里,而通过分类和回收利用再次利用。
这不仅减少了废弃物的数量,还节约了资源和能源成本。
第四章: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未来展望与挑战1. 科技创新的推动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科技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蓬莱市的实践与思考
CHI NA E NVI ONME AL P R NT ROT CTI I E ON NDUS Y 0 TR 2 07. 1 1
4fn 2o a 流o嘲 Cct 交il maf m io un 平 t P
维普资讯
清污分流 ,经处理过 的污水可作为绿化用水 、干灰调湿 又污染 环境 。为此 ,蓬莱黄金 总公司投 资1 2 0 0 0 万元 , 水。生 活污水处理 系统处理能力为1m’h,达到 国家二 成立 了蓬莱市 金冶 纳米材 料 有限公 司 ,开发 了黄 金冶 0 / 级标准 ;锅炉补给水处理装置再生时排出的酸碱废水 、锅 炼氰 化尾 渣去氰 提 金及综 合 利用项 目 ,该项 目现 已正 炉酸洗水等经化学废水处理站处理后p 值 达标 ,可用于 式投入 运 行 ,建成后 可基 本消 除氰 化物 、二 氧化硫 和 H 输煤、除灰系统 ;除灰空压机及汽化风机房冷却水 、地面 汞 、铅 等 重金属 对 当地 环境 的污 染 ,一期 工程 年可 回
集 中供热 等工程 ,年可节煤 8 万多 吨 ,取得 了可观 的经 元建设 了海水取水工程 ,采用海水作为循环 冷却水 ,并
济效益 ;目前 ,蓬莱市的一些水泥企业正在进行节 能技 采用分散处理和集 中处 理相结合 ,建立 了完善 的污水处 术改造,利用 水泥窑余热发 电。如 山东蔚 阳水泥集 团正 理系统 。该企业 的下水 道采用分流制 ,厂 内设生活污水 在准备建设利用水泥 窑余热进行 发电的项 目。 下水道 、工业废水 下水道 、雨水下水道 ,各 类排水做到
冲洗水及输煤系统冲洗水经工 业废水处理车间处理后可重 收黄金 1 万 克 、 白银 1 9 克 、纳米级 氧化 铁红 1 5 2 8万 .万 吨、工业硫酸 铵3 吨 ,最大 限度地 利用 了废 弃矿产 资 万 源 ,率先 解决 了全 国黄 金行 业普遍 存在 的问题 ,实现
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第2卷 第2 5 期
26 月 0 年2 0
工 业技 术 经 济
v..o 总2 N2 05 . 1 第
18 4 期
对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思考
王 华 ( 中共大庆市委党校 ,大庆 135 ) 623
[ 要]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国情基础、经济发展道路和落实科学发展 摘 观的 内 在要 求。我们应该在,众意识 、生产消 费、制度 支持 、法律保 障、技术 支撑等层 面积极 工作 。以 厶 \
2 I 它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问题的迫切要求 .
这迫使人类重新审视发展历程,改变资源的使用模式。 我 国是世界 上最大 的发 展 中 国家 ,人 口最 多 ,资 源 循环经济的思想萌芽于 2 世纪 6 年代,美国经济学家 紧缺,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改革开放加 多年来,我国的 o o “ 波尔丁”对传统 工业经济 “ 资源一产品一排放 ”的 “ 开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 了举世 瞩 目的成 就 ,人 民生活得 到 了
环”范式提 出了批评 ,首次 提 出 “ 环经 济” 的概念 。 循
“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 现了快速增长, 但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这既加剧 内,在资源投入 、 业生产 、产 品消费及其 废弃 的全过 企 了能源资源短缺的压力 ,又加 大 了投 入品价格 上扬 以及 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 的线型增长的经济, 转变 通货膨胀的压力 ,还 带来 了煤 电油运 的全 面紧张 ,整个 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 环来发展 的经济 。 ”
加快发展循环 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的步伐 ,实现 可持续发展
[ 关键词] 循环经济 资源节约型社会 可持续发展 [ 中图分类号]F0 [ 25 文献标识码]A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
经济与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思考□杨勰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部湖北武汉430060)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新的、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是目前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途径。
循环经济以系统论为理论基础,具有层次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发展循环经济是当前中国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循环经济立法是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我国应借鉴日本和欧美一些国家的先进立法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上来完善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
发展循环经济就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立法和制度支撑体系,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及循环型社会的建立,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中图分类号:D92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6)10-034-02资源枯竭与环境恶化、人口膨胀,被视为影响地球人类长久生存的三大危险因素,同时也严重制约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与人类文明的进步。
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的共识和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
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国情和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能源浪费严重的现状,决定我们必须从科学发展观出发,积极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促进经济循环发展。
由此就需要我们构筑并不断完善一个能够促进、保障节约型社会形成与存续的法律制度,加强与建设节约型社会有关的立法工作,尤其是要完善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资源保护法、环境保护法等经济法律体系,并在经济立法中将促进与保障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一项新的立法原则,让有关经济法律、法规充分体现它的要求。
一、循环经济的立法定义与内涵(一)循环经济的法律定义根据我国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背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将循环经济定义为:循环经济是指通过减少对自然资源和能源的投入、开展清洁生产和废物综合利用、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和手段,减少资源和能源在生产和消费领域的浪费,实现个人、企业以及全社会对资源和能源利用的最优化,从而减轻对资源和环境压力的经济增长模式。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断掠夺,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成为了有效应对环境问题、实现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一、循环经济的定义及特点循环经济是指以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资源的二次利用和废物资源的再生利用为主要特征,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经济形态。
循环经济通过改变传统的线性经济发展模式,采用轮回制和循环发展的方式,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价值化利用。
循环经济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大等特点。
二、建设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循环经济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升国际竞争力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建设可以有效避免环境污染、能源的消耗和物质资源的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2. 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和技术创新,可以推动经济向高效、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升级。
3.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循环经济的发展可以有效降低能源的依赖性,减少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
4. 提升国际竞争力。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实现循环经济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途径之一。
三、构建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措施建设循环经济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参与,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和管理制度等多种手段。
1. 政策指导。
政府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建立起完善的循环经济市场化和产业化机制。
2. 技术支撑。
加大在科技研发等方面的投入,提高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的积累和应用,促进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3. 加强市场调节。
通过价格、税收、贷款利率等手段,引导企业依托市场机制实现循环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4. 学校教育。
在学校课程中加强循环经济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和绿色发展的认识。
四、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循环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解决。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东省经济贸易委员会近年来,在国家发改委和山东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之中,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产业链不断延长,资源生产率持续提高,各项消耗指标大幅降低,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们的做法可以概括为一个核心,两个结合,三个层次,四个途径,五项措施。
一、坚持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紧密结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山东省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巨大的资源约束矛盾。
主要表现在资源的人均占有水平低,支撑力不足。
人均矿产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的65%,人均耕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的六分之一。
资源型、初加工型工业比重高,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性大。
采掘业、原材料工业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所占比重超过60%。
能源、资源的过度消耗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末端治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消除环境污染。
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
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省委省政府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实施以节能、节水、节地、节约矿产资源为重点的资源节约战略,实现经济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在工作中坚持一个核心,认真搞好两个结合。
一个核心就是把循环经济理念贯穿到国民经济发展、产品生产和城乡建设之中,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力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和最小的环境代价实现最大的发展效益,彻底摈弃传统经济“大量开采、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发展模式。
两个结合就是把发展循环经济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日常工作之中,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紧密结合。
省委省政府多次强调,要唱响循环经济主旋律;山东省小康社会建设规划和各级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都把发展循环经济列为重要内容。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005年7月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导思想和今明两年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工作。
2006年3月6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提出,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规划纲要(草案)》要求在资源开采、生产消耗、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逐步建立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要节约能源,实现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等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工作。
要节约用水,农业基本实现灌溉用水总量零增长,城市强制推广使用节水设备和器具。
要节约土地,控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控制城市大广场建设,到2010年实现所有城市禁用实心粘土砖。
要节约材料,鼓励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提倡简约实用的建筑装修,规范并减少一次性用品生产和使用。
要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推进工业废物利用,加强生活垃圾和污泥资源化利用。
要强化促进节约的政策措施,推行强制性能效标志制度和节能产品认证制度,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
一、含义(是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明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原因(依据,为什么)1、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的。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路子。
2、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
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线性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 循环模式转变。
循环经济是以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十一五”期间应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第一,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推进工业、交通运输、建筑、商用和民用节能。
推进农业节水灌溉,加大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支持海水、再生水、苦咸水、矿井水利用,推广先进的节水设备和器具。
加强重点行业原材料消耗管理,推行产品生态设计和使用再利用材料,提高金属材料利用率,推进木材节约代用,大力发展散装水泥,严格工程建设中材料消耗核算,限制过度包装。
第二,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最大程度地利用生产和消费中产生的各种废物。
加强资源开采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回采率和综合回收率,加强煤层气等共伴生矿的综合开发利用,推进矿产资源深加工。
推进钢铁、有色、煤炭、电力、化工、建材(建筑)、酿造等废物产生量大、污染重的行业废渣、废水、废气综合利用,大力普及农村沼气,推广秸秆综合利用。
第三,全面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和服务的源头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
要重点抓好高耗能、重污染行业及重点流域、重大工程污染预防;支持企业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逐步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的转变。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必须采取综合措施,突破观念、技术、政策、体制、法制等方面的制约,建立长效机制。
一要转变发展观念。
要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重大战略任务,作为编制各类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二要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
按照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合理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各类开发区和重化工业集中地区要按照循环经济的要求规划、建设和改造,发挥产业集聚和生态效应,围绕核心资源发展相关产业,形成资源高效循环利用的产业链。
循环经济
4、循环经济对我国特殊的环境保护意义。
第一阶段问题 (1)空气问题
(2)水质问题
二氧化硫环境容量1200万吨, 化学需氧量环境容量700万吨, 实际排放:06年2588.8万吨, 实际排放: 06年1431万吨,
07年2468.2万吨,
08年2332.4万吨, 09年2214.4万吨; (3)农业和农村环境
07年1389万吨, 08年1327.6万吨, 09年1277.9万吨。
《2006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点源污染与面源污染共存、生活 污染和工业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与二次污染相互交织,工业及城市污 染向农村转移,土壤污染日趋严重”
世界主要城市空气污染状况2008年
国家和地区
中 国
城 市 上 海
室气体实际排放总量约为6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排放量
约为50.7亿吨 。 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 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节能提高能效 的贡献率要达到85%以上,到2020年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
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左右(目前是7.2%);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
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
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 品设计和服务中,以增 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 及环境的风险
废物循环利用,建立生产闭合圈;
发展环保技术,搞好末端治理
清洁生产
工业生态系统
(生态工业园)
环境保护
资源节约
减少工业废物 循环利用工业废物
循环经济模式
第二阶段
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经济综合报告》: “最新气候模型表明,除非大大减缓资源使用,推行循环经 济模式,否则到100年以后的2100年,地球温度比现在上升 6摄氏度,必然导致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贫瘠、 空气污染、水极度缺乏、食品生产减少和致命疾病扩散等全 球性重大环境问题。”
发展循环经济 建设节约型社会 促进东营工业健康发展
程 中产 生 的次 小 薪 和采 伐 剩余 物, 以及木材加工的剩余物 , 作为 中、 高密度纤维板企业 的原材料 , 实现了上游废弃物与下游原材料
— —
的衔接。 石油开采与化工行业实 国内生产总值比 2 0 年翻一番 ; / 00 天的中段水处理工程和白水回收 现了资源共享链条。胜利油 田油 过 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 项 目 ,实 现了全 部废 水达 标排放 。 气开 采过程 中伴生大量 轻烃 , 内生 产 总值 能 源 消耗 比 “ 五 十 期 我 市被 列 为 全 省 清洁 生产 示 范 城 去全部排放到大气中 ,造成环境 末 氏2 %左右。东营在节约能 市 ,华泰集团和正和集团被列为 0 源方 面 积极 探 索 。例 如在 烧 碱 行 全省清洁 生产示 范企 业 。 业发展战略思路上 :控制高耗能 4 .综合 利 用 搞好 工 业 生产 “ 三废 的利 用 , 是发展循 环经济 隔膜法制碱扩产 ,支持鼓励 离子 膜法烧碱扩产 。在抑制隔膜法烧 的重要内容 。目前东营市在这方
一
关键环节 , 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 , 促进资源 节约 工作 再上新 台阶 , 推动 东 营 工 业经 济建 设 的 可 持 续 发展 。
囝 L, N 26 U ̄ 0. E 0 5
于 集 团对污水 系统进行改造 ,增上 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一 了二级浮选及活性炭过滤装置等 , 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提出了“ 十一 对油水在原处理基础上进一步净 使清洁的水作为冷却水再循环 五 时期经济 社会发展的主要 目 化 , 0万 标: 在优化结构 、 提高效益和降低 利 用 ,每年 减少废 水 排放 量 3 吨 。华 泰集 团上马 了 1 立方 米 0万 消耗 的基 础 上 , 实现 2 1 人均 00年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的方式进行生产、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为根本特征的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以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第三,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的,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口问题一直是我国发展中的最大
问题,因此,控制人口,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人口的控制是非常成功的,但由于我国的人口基数大,使我们在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方面仍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只有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提高社会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历史任务。同时,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庞大的人口基数,人均资源相对贫乏,环境污染严重,等等。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的相互协调中推动经济建设的发展,并在发展过程中带动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问题的解决,从而实现经济、资源自然的和谐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生态等新问题、新挑战、新要求,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着眼于最广大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为了实现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不断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在发展观念和发展实践上所实现的深刻转变和战略转型。
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
循环经济与资源节约型社会循环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同时减少污染和废弃物的排放。
这种经济模式以资源循环利用和最大化价值为目标,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破坏为使命。
在循环经济中,产品设计、生产、销售和消费都是以资源循环和回收为核心的。
循环经济的意义每个人都可以为循环经济做出贡献。
例如,人们可以选择使用再生纸张,避免浪费塑料袋,鼓励使用可持续的生产工艺等等。
循环经济的意义在于: 1.减少资源浪费。
2.减少污染和废弃物排放。
3.增加就业机会。
4.改善资源可持续性。
5.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循环经济是一个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双赢方案。
资源节约型社会在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愈加严重的今天,建设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显得尤为重要。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控制资源消耗和减少环境污染,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新型社会经济模式。
这个历史进程的意义在于: 1.推动绿色发展。
2.促进经济转型。
3.改善生态环境。
4.实现可持续发展。
循环经济的实践和展望在实践中,循环经济已经在各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开展。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有欧盟、中国、日本、新加坡等。
在这些地区,政界和产业界共同在技术、法律、制度等方面合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实践,大幅减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值得一提的是,循环经济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是创造新的商业机会。
在循环经济的背景下,产业界可以通过推广可回收材料和再生产品制造等形式,开拓更多的商业机会,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尽管循环经济在实践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其发展仍然面临着种种挑战。
例如,技术成本高、资源供需矛盾等等。
但相信在政策、技术和市场各方面的共同推进下,循环经济将会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将会为解决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一定的希望。
但是,单纯地发展循环经济是远远不够的,更应该从宏观层面上推动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在这一方面,政府应该引导公众意识的转变,鼓励更多人加入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行列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卷第4期2010年10月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 nal o f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 logy(Socia l Sc ience Editi o n)Vo l .3No.4Oct.2010收稿日期:2009-06-05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2005297)。
作者简介:曹 旭(1966-),男,辽宁辽阳人,副教授,博士生,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1674-0823(2010)04-0379-06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曹 旭,张夫玲(沈阳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沈阳110870)摘 要: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改进。
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生态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
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在政府调控、制度支持、法律保障、技术支撑、生产消费、公众意识等各个层面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
分析辽宁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关 键 词: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线性经济;资源节约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中图分类号:F 062 2;F 120 3 文献标志码:A今天人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从资源危机和环境危机中便可以一目了然。
2003年突如其来的 非典 ,2005年的禽流感,以至于2009年在全世界蔓延并引起全球恐慌的甲型H 1N1流感也足为明证。
人类每天生活在恐惧之中,即使经济水平提高了也绝不可能感到幸福。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都采用着以 高投入、低产出、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率 为显著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这就持续不断地加重了生态环境与能源供给的负担,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阻力不断增大。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将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作为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主要内容之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 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并把它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
至此,循环经济理念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目标在我国最终确立并进入实施阶段。
一、循环经济的基本理念1 循环经济的由来及概念循环经济是20世纪60年代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E !波尔丁提出的。
他认为,宇宙飞船是一个只能靠不断消耗自身储存的资源而维持运行的独立系统,当它将自身资源消耗殆尽时也就失去了利用价值,而唯一能延长其寿命的方法就是实现其内部资源的循环使用。
如果把地球比作一艘飞船,其资源系统也是有限的,也有消耗殆尽之时,到那时人类将如何存续?所以,只有实现地球资源的循环利用,地球才能长存,人类才能存续。
循环经济是指在经济社会系统中,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经济,转变为依靠资源循环的现代型经济。
循环经济这一理念,提高了环境在经济社会中的地位,使资源环境由一个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的和制约性的因素,转变为其健康发展的内在的和促进性的因素。
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也规定: 本法所称循环经济,是指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循环经济从本质上看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改进。
传统经济活动是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废物排放的单向流动的线性过程,人类无休止地、无限度地生产和消费,不断向地球索取资源和能量,最后还把大量废物和污染还给地球,破坏了其资源与环境,使经济活动呈现出粗放型特征。
而循环经济是一种崭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它把传统的单一线性的 资源∃产品∃废物和污染排放 过程,转变为 资源∃产品∃再生资源 的循环流程,使前一环节中排放的废物转变为后一环节的原料,物质和能量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形成了 低投入、高产出、低排放、低污染、高效率的集约型经济发展模式,从而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程度降到最低,保持了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
2 循环经济的3R原则首先,减量化(reduce)原则。
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尽可能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资源数量。
减量化要求在生产、流通和消费等过程中,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
在设计产品时就要考虑在生产中尽可能减少物质资源的使用量,不浪费物质资源;要禁止对产品进行过度包装和一次性消费,引导人们遵循国情进行科学的、适度的消费,反对奢侈浪费,达到既节约资源又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其次,再利用(reuse)原则。
再利用要求将废物直接作为产品或经修复、翻新、再制造后继续作为产品使用,或将废物的全部或部分作为其他产品的零部件予以使用。
该原则要求尽可能多次或以多种方式使用产品或消费品,延长其使用周期,减少对其他同种类替代产品的浪费。
再次,资源化(recyc l e)原则。
资源化要求将废物直接作为原料利用或对废物进行再生利用。
该原则要求尽可能地对生产和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和废物进行循环再利用,使其变为资源,既可以将废弃物变成同类的新产品,又可以将其变成不同类型的新产品,这必然会节约资源,既能在源头上减少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又能缓解垃圾填埋场、焚烧场的压力,可谓一举两得。
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基本理论胡锦涛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指出: 能源资源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
%%建立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和资源节约型社会,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资源保障。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社会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小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发展模式。
在这里, 节约除了与浪费相对外,更重要的是要求在经济运行中对资源、能源需求实行减量化,合理使用稀缺性资源,充分回收利用各种废弃物。
建立节约型社会针对的是我国现行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同时,提倡科学的、适度的消费,使人们在正常消费的同时不影响后代人消费的权利。
党和国家在此时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这一长期战略是有其重要意义的:首先,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重大策略。
我国人口多、环境承载能力弱,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可耕地面积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0%、水资源为25%、森林为14 3%,人均石油为世界平均值的11 1%、天然气为45%、铁为42%、铜为18%、铝为7 3%、煤炭为55 4%[1]。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生产力水平较低,大多数产品都是初级加工产品,资源依赖性强,能源消耗大。
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必须用循环经济理念来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走出靠资源的高消耗、高污染换取经济高增长的误区。
其次,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转变资源浪费型社会的必然选择。
我国属于典型的资源浪费型国家:人均耕地面积从1980年的近两亩,急剧降至2003年的1 43亩;2001年能源消费支出为1 25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3%,而美国仅为7%;住宅平均能耗超过日本标准43 3%;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是国外先进水平的50%,工业万元产值用水量是国外先进水平的10倍;占工业部门能源消费总量73%的8个高耗行业的单位产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进水平高47%;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工业部门每年多用能源约2 3亿吨标准煤[2]。
在我国,一次性木筷随处可见,而20世纪90年代日本政府就出台法律严禁使用一次性木筷,并鼓励日本企业到中国大量收购廉价的一次性木筷回国造纸。
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比中国高得多,而我国是人均森林资源尚不到世界平均水平50%的少数国家之一,却如此浪费。
最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的重要举措。
据国家矿业联合会统计,在我国45种主要矿产的现有储量中能保证2010年需求的只有24种,铁矿石、铜、铝等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都将达到50%以上;能保证2020年需求的只有6种[3]。
目前,我国每年原油、成品油进口超过1亿吨,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
预计到2010年,中国国内石油对需求的保证程度将不到60%;到2020年,中国石油进口将达到2 5亿吨,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度将提高到约60%。
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将达到36 2亿吨标准煤[4],中国将面临严峻的能源问题。
2000∃2020年我国主要能源消耗量如表1所示[3]。
380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第3卷表1 2000∃2020年我国主要能源消耗量类别2000200520102020煤炭/亿吨14 519 222 831 8石油/亿吨2 33 14 16 5天然气/亿立方米2394838631701电力/亿千瓦时39307575922715858消耗总量/亿吨标准煤14 119 624 436 2当前,全球资源争夺的局势异常紧张,世界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在实施资源全球化战略。
我国解决现代化建设的资源问题,必须把着眼点和立足点放在国内,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控制和降低对国外资源的依赖程度,这对于确保国家经济和政治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三、运用循环经济理念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探索循环经济以资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转变为质量型的服务增长。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与发展循环经济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增强资源意识、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用循环经济理念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而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行之有效的途径,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资源消耗,是循环经济减量化原则在建设节约型社会过程中的运用。
要尽快扭转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尽快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工艺,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资源节约型国民经济体系。
1 编制长期规划,引导节约经济资源节约要求政府先行,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要把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作为实现 十一五规划的首要任务,作为编制 十二五规划、各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发展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以节约、高效和循环使用资源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以及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从而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在具体行为上,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也要时刻起到表率作用, 其身正,不令则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政令畅通,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