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历程及启示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
哈佛大学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每隔一代人就要改革一次。
2002年10月,哈佛大学文理学院院长科比(WilliamC.Kirby)正式宣布启动自1978年以来最全面综合的本科生课程改革。
新一轮本科生课程改革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工作业已完成,第二阶段尚在进行中。
第一阶段主要目标是集思广益,收集哈佛学院内外教师、学生、校友和社会同仁对课程改革的意见和建议,思考如何最佳地设计改革步骤,确保最广泛的参与。
2003年12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提交了“关于课程审查进度的中期报告”,报告总结了过去的工作,重点阐述了4个工作小组探讨主题和途径。
2004年4月,课程改革指导委员会公布了“哈佛学院课程改革报告”,标志着第一个阶段的工作结束。
第二阶段工作任务是评论、讨论、辩论、逐步深入、进入高潮,即通过教师团立法推出新的课程计划。
2004年6月起,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又陆续组建了普通教育委员会、科学技术教育委员会、建议和咨询委员会、说明性写作评审委员会、教学法改进委员会和元月短学期委员会,分别落实2004年4月报告中提出的相应任务。
各委员会成员基本上是重新选择的,和第一阶段工作小组成员并不重合。
2005年底至2006年初,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各委员会分别提交了工作报告。
由于哈佛大学校长和哈佛文理学院院长的更迭,课程改革工作暂时陷入停顿。
哈佛大学自1636年创立至今,本科生课程数量、内容和结构经过多次变革,最终形成了目前三组合的哈佛大学本科生课程:专业课程(1/2)、普通教育(1/4)和选修课程(1/4)。
毫无疑问,普通教育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头戏。
历史上,哈佛大学普通教育是如何演变的?曾经辉煌的核心课程需要改革吗?而今,专业教育处于霸权地位,选修课程扩张呼声高涨,普通教育改革何去何从?本文试图跟踪哈佛大学普通教育改革的最新动向。
一、哈佛大学普通教育的历史哈佛大学的教育一直和高度专业化的第三级教育不同(音乐学院和工学院的学生从一开始就过着专业化的生活),与英国让学生学习单一学科(例如历史、文学等)的模式也是不同的。
哈佛大学课程的历史与变迁
哈佛大学课程的历史与变迁作者:郭英剑来源:《教育》2014年第05期除了建校的高起点外,哈佛大学能够迅速在近现代时期有快速发展,特别是在20世纪有长足的进步,成为一所享有世界声誉的大学,并一直走在高等教育的前列。
以笔者之见,主要得益于两点:其一,哈佛总是能够遴选出具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而他们大都不负众望,能够依据时代的变化对未来做出准确而富有远见的判断;其二,在上述准确判断的基础上,所出台的政策与措施总是不仅能够应对当下,更能够对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本科生的课程设置当中。
换句话说,哈佛总是能够抓住机遇,为未来培养人才。
20世纪前的哈佛课程在建校初期,哈佛主要借鉴的是英国大学的教育理念,注重强调并讲授逻辑学、修辞学、拉丁文、希伯来文、希腊文、伦理学、形而上学等,但不是很重视数学或者自然科学。
到18世纪的时候,哈佛课程有所拓展,加入了法文和哲学的内容,要让学生接受的是所谓“绅士教育”。
随着学校逐渐在18世纪和19世纪与早期所固有的清教传统分道扬镳,哈佛迎来了历史上的大发展时期。
1869年,哈佛迎来了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艾略特。
这位化学家对整个美国高等教育所产生的重大影响至今犹存。
上任伊始,艾略特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新教育的体制》,从此拉开了美国教育改革的序幕。
哈佛在抬高了入学门槛之后,在本科生中正式确定了选修课机制,保证学生可以从各种学科的众多课程中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
而且,哈佛不仅放松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制,还废除了强制学生到课堂听课的政策。
这一转变给了学生更多自由选择、自主决策、自我成长的机会,实际上更预示着哈佛与像父母那样管教学生的传统的大学模式的决裂。
20世纪的哈佛课程1909年,洛威尔走马上任。
他在坚持选修课制度的同时,提倡学生要特别关注一门学科。
他在自己的就职演讲中提出了一个非常知名的理念:在我们这个错综复杂的现代世界中,最好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培养那些对一切学科都有所了解、而对某些专业有深入认识的人。
哈佛大学改革的特点及启示
高等教育学研究 , ( E— m a i l ) b M q i a n g @c q u . e d u . c n 。
自
强
哈 佛 大 学 改 革 的 特 点 及启 示
5 7
须 进行 “ 美 国式 ” 改革 , 主张 美 国 的 大 学 “ 必 须 从 种
( 三) 第三 次重 大 改革—— 从研 究 型 大学到 国际 二 战结束 后 , 美 国进 入 全 球 战 略 时 期 。 哈佛 大
里, 几 乎没有 发 生大 的变革 。l 9世 纪 2 0年 代 乔治 ・ 蒂克 纳 ( G e o r g e T i c k n o r ) 教
授发起了改革 , 但改革 仅局限于其所在 的系。从严格意义上讲 , 哈佛大学 的重 大改 革是从 1 8 6 9年查 尔 斯 ・ 艾略特( C h a r l e s Wi l l i a m E l i o t 1 8 6 9—1 9 0 9 ) 担 任 哈 佛大 学第 2 1任校 长开 始 的 , 迄今也不到 1 5 0年 。在 这 期 间 , 哈佛 大 学 经历 了三 次具有 腾 飞意义 的重 大 改革 , 使 其 逐 步 跻 身世 界 一 流 大 学 行 列 , 并 最 终 发 展 成 为世 界一流 大学 的典 范 。
( 一) 第一 次重 大改革—— 从 教 学型 小学院到教 学研 究型 大学的转 变 艾 略特 是 哈佛 大学 第 2 1 任校长, 在 他 出任 校 长 以前 的 2 3 0多 年里 , 哈佛 大
学几乎是一个热衷于“ 博雅教育” 的教学型小学院。1 8 6 9年 , 年仅 3 5 岁 的艾略 特 出任哈佛 大学第 2 1 任 校长 , 他认 为 哈佛大 学要适 应社 会发 展 的巨大变 化 , 必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_赵长林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及其启示赵长林 董泉增 摘 要:本文从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背景出发,通过分析哈佛大学发展历程中四次课程改革的特点,试图揭示哈佛大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规律,以对我国世纪之交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哈佛大学 课程改革1636年,哈佛建校,以英国的牛津、剑桥两大学为模式。
在其3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其课程体系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革与发展之中,这种主动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不断创新与变革的历程,奠定了哈佛大学在世界高等教育中的地位与特色。
在世纪之交,正值我国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深入改革之际,回顾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史,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
一、19世纪中叶以前的课程改革:自然科学和选修制地位的确立 建校之初,哈佛学院主要培养神职人员,课程主要包括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
17世纪50年代,为了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哈佛大学开始设置比较实用的课程,培养行政人员、医生和律师。
18世纪初叶,受欧洲启蒙运动和德国大学模式的影响,开始对自然科学及实用科学感兴趣。
此时,正是北美洲产业革命的兴起,工商业应用科学的需求增强,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的趋势,哈佛学院购进大批科学仪器设备,教授们开始用实验的方法,向学生讲授天文、物理、化学。
在数学领域内,设立了测量术和航海术等技术学科,并为学生进行科学实验研究提供条件。
1727年,建立了数学和自然哲学的教授讲座,18世纪下半期,又设立了医学教授讲座,自然科学在哈佛学院奠定了基础。
19世纪初,随着大工业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有所提高,顺应时代的要求,哈佛大学逐步建立了不同类型的职业学院、神学院、法学院、医学院、科技工程学院、人文科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等。
1825年乔治·提克诺(Geo rge Tiknor )积极倡导哈佛学院实行选修制,但这种革新遭到保守势力的反对,末能付诸实施。
理性的光芒: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
、
哈佛大学“ 核心课程 ” 的提 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问 ,吉姆士 ・ 波莱 因特 ・ 科南特出任 哈佛 大学校长 。他认为哈佛当时的通识教育课程 不能达到向学生提
哈佛大学历次的课程改革并不是某个人 随意设计的 ,更不
供他们所必需的共 同教育的 目的。为此 。他在 14 9 3年组 织了 是 凭 空 捏造 的 , 心课 程 的最 终 出 台 , 历 经 了诸 多 教 育 家们 不 核 是
维普资讯
崤
2o o 8年舞 1耘
理性 的光芒 : 哈佛大学“ 核心课程" 改革
李 适
(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 南 长沙 4 0 0 ) 湖 10 8
摘 要 : 佛 大 学 “ 心课 程 ” 通 识 教 育 的典 型代 表 , 哈 核 是 已经 实施 多年 并积 累 了丰 富 的 经验 。 文 追 溯 了哈 佛 大 学“ 心 课程 ’ 本 核 ’ 提
本科教育的混乱局 面 , 责成哈佛大学文理学 院院长罗索夫斯基 后期 , 随着科技 的不断进步 , 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 , 同时在 自由、 组成 了一个委员会 , 检讨原有通识教育课 程的实施情况 , 坦诚哈 民主的哲学思潮 的影响之下,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 目 标上开始
佛大学实施 了 2 多年的通 识教 育课程中的不足和偏失 , O 决心重 更多地关注人 的发展 , 以促进人的全 面 自由发展为追求首位。 并 新设计课程 。经过 7 的努力 ,罗索夫斯基运用更为具体的学 至此 以后 , 大学发展历史上的每次课程改革 , 年 哈佛 每一次教学 管 科性 方式对普通教育课程 加以改革 , 于在 17 终 9 8年提出 了“ 核 理制度的创新都是围绕这一 目 标而展开的。哈佛大学这种以促
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研究及启示
养上流社会 的贵族 子 弟 , 本 科课 程全 部为 必修 课 , 选修 课
受到严格限制。艾 略特 就任校长 之时 , 正是美 国南北 战争
结束后建设现代化国家的起 点 , 急需各类 实用人才 。哈佛
大学是美国政府的思想库 , 其 以博雅 教育为 主的课程设 置 明显适应不 了正在快 速前 进 的美 国。艾略 特批评 了当时
第2 7卷 第 5期 2 0 1 3年 l 0月
河南财政税务 高等 专科 学校 学报
J o u na r l o f He n a n C o l l e g e o f F i n a n c e& T a x a t i o n
V o 1 . 2 7 . No . 5
的要 求 。
[ 关键 词 ] 哈佛大学; 通识教 育 ; 课 程 改革 [ 中图分 类号 ] G 6 4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编 号 ] 1 0 0 8— 5 7 9 3 ( 2 0 1 3 ) 0 5— 0 0 6 8—0 3
模的改革 。
哈佛大学是世人公认 的世 界顶尖一 流大学 , 其教育 模 式对世界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广泛深刻 的影响 , 特别是 1 9 世纪 中叶开始 的以通识教育 为特征 的本 科课程 改革 , 因其 特征鲜 明、 成效 显著 , 成为世界 各大学仿效 和学 习的榜样 。 从哈佛大学历次本科课程改革的历史沿革角度 , 分析研究其 课程改革背景 、 培养 目标 、 课程 内容等方 面, 对我 国高等教育 的课程改革具有重要 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一
引入实用学科 和 实行选 修课 制度 是艾 略特本 科课 程
改革 的重要 内容 。艾略特校长在任长达 4 0年 , 为其课程改 革计划 的实施赢得 了宝 贵时间 , 奠定 了改革基 础。他认为
大学到底应该教什么_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的启示
2009.12.95Overseas 〔环球/焦点〕◎文·张会议一所真正意义上的大学到底应该教给学生哪些内容?一千年来,这始终是困扰大学教育的一个核心问题。
近几年我国的很多著名高等学府都不约而同地开始进行本科教学课程改革,比如北京大学的“元培计划”、中山大学的“无专业精英”、复旦大学成立“复旦学院”对所有本科新生不分专业统一实施教学安排等等。
可见进入21世纪,我国高等教育界逐渐认识到本科教学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一场以“通识教育”为发展方向的改革随之也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美国的哈佛大学在全球享有极高声誉,堪为世界高等学府的“楷模”。
几十年来,哈佛大学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如果我国的“通识教育”改革能够从中汲取一些成功经验,将会受益良多。
“方法-理念-视野”:课程改革没有尽头早在20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就进行了本科课程体系改革。
当时改革的结果是所谓的“红皮书”,即强调在一个自由民主的社会必须实施通才教育的理念。
根据这一理念制定的通识教育大纲(General Education Program)一直实行到70年代末,其主要特点是课程以导论课为主,不强调对细分专业知识的深入掌握。
到了70年代,美国许多教育人士对这一课程体系设置提出质疑。
经过深入讨论,哈佛文理学院对通识教育大纲进行了改革,其结果是对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的“核心课程”(The Core Curriculum)体系产生。
1974年,哈佛大学提出了《核心课程报告》,决定用核心课程替代原来的通识课程。
《核心课程报告》提出核心课程的目标是培养20世纪“有教养的人”。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涵盖了7大领域11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与艺术、科学、道德推理、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
历史研究领域分为A、B两类:A类侧重宏观方面的研究,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研究理解当代世界重要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轨迹;B类侧重微观方面的研究,其课程集中在详细了解有文献记载的古代某些主要历史事件及其发展过程。
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变迁及其课程设置理念对我国的启示
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变迁及其课程设置理念对我国的启示论文关键词: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变迁课程设置理念启示论文摘要: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在不断变迁之中,每一次变迁的背后都有其深层次的理念指引。
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经验对我国的教师教育具有深刻的借鉴意义。
哈佛大学教师教育由教育研究生院(HarvardGradumeSchoolofEducation)主办,其教师教育课程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从2o世纪50年代“教学文科硕士”计划的建立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教师教育课程,哈佛教育研究生院为教师教育做出了突出贡献,成为培养优秀教师的摇篮。
一、哈佛大学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变迁当前,哈佛教育研究生院的教师教育课程主要包括两大类,即“教育博士学位课程(Ed.D.)和教育硕士学位课程(Ed.M.)”_lJ。
这种课程模式是2007年9月份最新确立的。
在此之前,哈佛大学的教师教育课程包括五大类,即“教育博士学位课程(Ed.D.)、教育硕士学位课程(Ed.M.)、高级研究证书课程、非学位课程和专门课程”_2J。
2007年9月份的课程设置模式对前面的五大类课程进行了整合,把高级研究证书课程的内容归置于教育博士学位课程,而把非学位课程和专门课程的内容穿插于两大类课程之中。
下面比较一下这两次大的课程设置变迁间的变化。
1.教育博士学位课程的变迁在2O07年9月份之前,哈佛教育研究生院主要在下列三个专业授予教育博士学位,即“行政、规划和社会政策(APP),学习和教学(IJsrT),人类发展和心理(HDP)”_3J。
而如今可在以下六个专业授予教育博士学位:“教育政策和领导艺术及教育实践,人类发展与教育,文化、社区和教育,教育政策量化分析,高等教育,城市督导和研究”_4J。
在这种变迁中,后面三个专业是由高级研究证书等项目整合而来的,同时也对原来的三个专业进行了整合。
哈佛大学的教育博士学位一般要求学生完成两年的课程学习,发表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并完成博士学位论文。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
●课程改革美国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的四次改革浪潮陈向明 哈佛大学自1636年建校以来,随着美国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其课程体制经历了很多次变革。
在经过历史多次的洗刷以后,目前哈佛大学的课程体系在美国高等教育领域被认为处于领先的地位。
本文旨在介绍哈佛大学360年来课程体系方面四次重大的改革浪潮,重点介绍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导思想、有关参与人员的态度和行为,以及改革对现今课程体系的影响。
正如哈佛大学前校长德雷科・博科(D ereck Bok)曾说过的:“改变一个课程体系比搬迁一座墓地还要难”,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走过了一条十分艰难曲折的道路。
中国的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目前也正经历着一次改革大潮,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通过了解哈佛大学这类世界一流大学的经验和教训,我们也许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利的借鉴。
11改革前的基本状况1636年哈佛建校时,建立的只是一所学院,目的主要是培养神职人员,以满足教民们的需要。
因此,当时的教育主要是一种“博雅教育”(L iberal educati on),课程主要包括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如拉丁文和希腊语。
第一批入校的学生只有12名男生,毕业时仅剩下了9人。
当后来成为哈佛校长的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CharlesW illiam E li o t)在1849年进入哈佛时(当时他年仅15岁),他必须上学院规定的所有十三门课程:拉丁文、希腊语、数学、修辞、历史、化学、法语、自然历史、伦理和智识哲学(mo ral and intellectual ph ilo so2 phy)、物理、政治经济学、宪法、自然和启示神学依据(evidences of natural and revealed religi on)。
他花了两年的时间修完所有的课程以后,只能选外语或数学作为自己的专业。
到十七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政管理和商业的兴起,美国的大学也开始逐步地走向世俗化。
启示:哈佛在渐变中取胜
启示:哈佛在渐变中取胜王学军在今天,国际间的大学排名和教学质量评估,所以常将美国哈佛大学(以下简称“哈佛”)为样本或参照系,是因为这所世人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在其数百年的发展史上能够做到于渐变中保持不变,从而实现变中取胜。
尤其是自上世纪末以来,哈佛先于1977年逐步用“核心课程体系”替换其首创并实施31年的“通识课程体系”,后于1986年逐步以“全课程制”取代其首创并实施114年的“学分制”。
这些成功改变背后的是:哈佛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引进他山之玉攻坚克难,科学依据美国国情领先创新办学方式和方法。
自1636年创办至今,哈佛虽有“先有哈佛,后有美利坚”之誉,却非常居领先位置。
十九世纪中期,当美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的时候,哈佛却未能及时赶上潮头,以致落后于它的竞争对手。
被动的局面警醒了哈佛,终始其采取以变取胜的策略。
首先,哈佛从尊重学生学习自主性的需求出发,率先效仿德国试行“自由选修制”。
其次,哈佛又从美国就业市场的需求出发,于1872年起逐步实施了完全学分制。
这些都无疑使哈佛从萎靡中重振起来。
正如时任校长埃利奥特所说:“学分制将大学像烙饼一样,翻了个底朝天。
”事后的调研证实:“这所最古老的大学同时也是这个国家最富有的大学,她提供的课程比其他大学都多,任课的是这个国家最庞大、最受人尊敬的一支教职员队伍。
在美国一千名一流科学家中,有237人是在哈佛上过学。
”更令人感慨的是,成功的哈佛并未高枕无忧,而是继续改进教学模式。
自1903年起,哈佛检讨了“学生选课极少考虑知识结构;课程体系不系统,显得支离破碎”以及“全开放的自由选修制曾一度造成教学混乱,学生既未达到专的要求,也未达到博的目的,影响了教学质量”等不足,并于1914年建构了基础、专业和选修课程相配套的综合课程体系。
同时,哈佛也看到:“学分只是对学习时间和最低成绩的衡量,并不反映课程内容的学术价值”。
基于这一认识,哈佛又于1916年前后建立了学分积点制和本科生导师制,并经1933年至1946年的实践,逐步实施了通识教育计划。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运行管理思考
哈佛大学通识课程改革及运行管理思考哈佛大学作为美国最早的大学,其早期的课程客观地反映了当时人类知识的体系,体现了17、18世纪的通识教育精神。
不仅承袭了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博雅教育,而且还进行了许多革新[1]。
作为美国通识教育先行者,哈佛大学经历了从19世纪末艾略特校长推行自由选修课制度,到20世纪初洛威尔校长引入主修课制;从19世纪40年代,在科南特校长领导下《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的推出,到20世纪60年代“核心课程”的推出的过程。
这些改革引导着哈佛学生从对知识扩展的重视,到对专业知识的深入;从对通识教育意义的重审到从“学什么”向“用什么方法学习”理念的转变。
目前,哈佛大学的通识教育进入了另一个新的阶段。
2009年起,以新的“通识教育课程”代替了执行了半个世纪的“核心课程”,其改革的中心为:不是为了具体的工作而学习,而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了解不同观点。
强调跨学科学习,给学生更宽广的知识覆盖面。
目前已进入第一个5年检验期。
一、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历程(一)教授积极参与,推动课程改革关于目前执行的通识教育课程,可追溯到2004年。
那一年哈佛大学对其课程进行了全面的审核,很多教师和学生都参与了这次审核过程。
审核结果认为有必要对当时的核心课程进行改革,旨在扩大人文学科的广度并为本科生提供更多选择的机会。
在这场大规模的历史性的课程改革讨论中,学校的各个部门齐心协力,教授们积极而又负责地提出各自的建议。
通识教育委员会提议用一个更为广博更有深度的课程来代替核心课程,并为学生的通识教育提供一个全面的课程指导。
以审核专业课的目标、结构、时间和范围为主要职责的教育政策委员会认为课程的设置应该保证学生在大学一年级能尽可能多地接触各个领域,后几年能深入专业学习,大学4年里师生之间要有充分的交流和互动。
此外,写作与口语委员会提出要将写作与口语的教学融入到各部门的专业学习中,与学位项目相结合。
科学技术委员会建议要设置一套新的关于自然和应用科学的介绍性的课程推广到全校。
哈佛核心课程体系
哈佛核心课程体系摘要:一、哈佛核心课程体系简介二、课程体系涵盖的主要领域1.文学与艺术2.社会与行为科学3.自然科学4.历史与哲学5.宗教与道德价值6.外国语言与文化三、课程设置目标与意义四、课程体系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正文:哈佛核心课程体系是哈佛大学为学生提供的一种全方位、跨学科的课程设置。
这套课程体系旨在帮助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结构,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全球视野,并增进对各类学科的理解和尊重。
一、哈佛核心课程体系简介哈佛核心课程体系,始于1945年,经过多次调整和完善,现已发展成为一套成熟且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课程体系。
该体系要求学生在大一至大四期间,完成至少12门课程,涵盖六大领域。
二、课程体系涵盖的主要领域1.文学与艺术:学生可通过学习文学、戏剧、电影、音乐、艺术等课程,提升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2.社会与行为科学:涉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学科,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现象和人类行为。
3.自然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
4.历史与哲学:通过学习历史和哲学课程,让学生了解历史演变和哲学思想的发展。
5.宗教与道德价值:探讨宗教、道德、伦理等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观念。
6.外国语言与文化:学习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语言、文学、文化,拓宽国际视野。
三、课程设置目标与意义哈佛核心课程体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批判性思考、有效沟通、全球视野、跨文化理解、道德判断与领导力。
通过这套课程体系,学生可以获得全面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贡献奠定坚实基础。
四、课程体系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哈佛核心课程体系的的成功经验,对我国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1.拓宽课程领域,实现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2.强化通识教育,重视基础学科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3.增加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4.改革评价体系,注重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
哈佛大学“全面教育”本科课程改革:背景、内容与启示
领 导 进 行 的 核 心 课 程 ( oec u ss 改 革 , 调 赋 予 学 生 探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索 知 识 的 途 径 , 养 c r o re ) 强 培
学生 的智 能和思维 方式 。这些 改革不 仅使 哈 佛在 教 育质 量 、 研 水 平 和人 才培 科
养 方 面 名 列 世 界 前 茅 , 且 也 对 世 界 大 学 课 程 体 系 改 革 产 生 了深 远 影 响 。 而
蒋华林 , 等
哈佛大学“ 全面教育” 本科课程改革 : 背景 、 内容与启示
l 51
哈 佛 为 什 么 又 要 选 择 此 时 进 行 此 次 课 程 改 革 呢 ? 自 13 6 6年 建 校 以 来 , 佛 就 一 直 充 当 着 美 国 高 哈 等 教 育 改 革 的 先 导 , 直 都 在 尝 试 如 何 改 进 哈 佛 的 一
重庆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2 1 第 l 第 5期 00年 6卷
J U N LO H N QIG U I E ST Sc l cec dt n o.6N . 0 0 O R A FC O G N N V R IY(oi i eE io )V 11 o52 1 aS n i
括 , 资借 鉴 。 以
一
、
改 革 的 背 景
从 16 年 以 来 , 佛 先 后 进 行 过 4次 重 大 的 本 科 课 程 改 革 。 16 年 , 利 89 哈 89 埃 奥 特 ( . . l t 出 任 校 长 后 , 改 学 校 过 去 对 课 程 设 置 严 格 限 制 的 做 法 , 步 C W Ei ) o 一 逐
中图分类 号 : S 1 G 1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 编号 :0 8 3 (0 0 0 -1 00 10 38 1 2 1 ) 50 5 -5
哈佛大学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及启示
哈佛大学课程体系的历史沿革及启示作者:刘昭亚洪英来源:《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4年第03期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国际激烈竞争的局面,哈佛在课程设置方面将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总体来说,哈佛大学的课程设置特点充满时代感和科学性,它通过扩大基础、博才取胜的策略,体现个性与共性的平衡,重视伦理教育,培养全素质的人才,实现学以致用。
这些理念和具体措施都是值得我们仔细研究,并结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批判吸收,为我所用,促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
纵观哈佛大学课程发展进程,我们不难看出,它也是在曲折中不断求证、不断整合、不断发展的。
一哈佛大学课程改革的历程———从交锋走向融合哈佛大学每一次课程都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大学办学思想之间的斗争和妥协的结果。
美国教育以强调个性、个人利益和实用性著称,实用主义文化可谓美国的主流文化,是美国一切制度和主流价值观生存的土壤。
哈佛大学建校之后先受英国大学的影响,形成了传统的理性主义大学思想,其中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成为传统理性主义的经典思想。
进入18世纪后,德国现代理性主义大学思想开始影响哈佛大学,从1841年哈佛大学借鉴德国正式采用选课制,欧洲的理性主义大学观念开始作用于美国实用主义文化[1]之后的一百多年间,哈佛的课程改革可以说是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博弈与制衡、理性主义大学思想与功力主义大学思想的交锋走向融合的过程。
由于哈佛的课程改革与选修制密不可分,在这里,我们以哈佛选修制发展演变为视角来看哈佛的课程改革进程。
选修制之所以能为世界绝大多数高校接受并沿用至今,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例如它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种学生对不同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平台,与其同时,还促进了学科的分化,使新课程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了大幅度增加。
体现了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开放性和民主性。
哈佛大学课程选修制度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课程体系创新与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
课程体系创新与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本文首先阐述了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历史沿革与内涵,接着分析了课程改革历程背后所蕴涵的大学思想以及更深层的文化思想,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大学的课程体系创新可以从中得到的深刻启迪。
[标签]哈佛大学课程改革课程体系创新这种巨变主要得益于我们的教育改革。
但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目的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的改革仍然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教学改革还没有找到很好的机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
为此,我们必须加快教育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本科教育核心课程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这所世界一流大学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世界各国大学在课程体系创新方面树立了典范。
一、哈佛大学本科核心课程的历史沿革与内涵1636年哈佛大学建校时,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神职人员,标榜与崇尚博雅教育,并形成了以古典文学和古典语言为主的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工业的兴起和发展,哈佛大学构建的古典学术课程体系产生了动摇。
1841年哈佛大学正式采用选课制,本科生的课程体系比以前更为灵活开放,增设了自然科学以及实用科学方面的课程。
从1636年到19世纪40年代,哈佛大学的课程经历了200多年的发展,自然科学和选修制的地位已经确立。
1869年哈佛大学全面推行自由选修制。
自由选修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各种学生对不同课程的要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较充分的时间;它还大大地促进了学科的分化,使新课程在数量和种类上都有大幅度的增加。
这些新课程不仅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而且教师可以自由讲授。
随着自由选修制的推行与实施,其弱点也逐渐暴露出来,由于自由选修制对学生的课程选择没有任何要求,很多尚未成熟、不具备自制能力的学生选课时不做充分的准备,往往根据授课时间是否方便和是否容易取得学分而选课。
1909年开始推行“集中与分配制”(concentration anddistribution),即:本科生的16门全年课程中6门必须“集中”在自己的主修课中,修完以后要进行结业大考,确保学生形成一定的主攻方向,其它至少6门必须“分配”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三个领域。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置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启示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置对我国通识教育的启示作者:刘金凤郑施来源:《新校园·上旬刊》2013年第04期摘要: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设置体现了通识教育的思想,本文通过对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历程以及我国通识教育现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对通识教育的涵义理解还处于探索阶段,我国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若干问题。
关键词: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置;通识教育一、哈佛大学核心课程设置的改革历程及启示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艾略特、洛厄尔、科南特和罗索夫斯基的不断发展,历久弥新。
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的、永恒的,哈佛通识教育为了与社会、知识、文化发展相协调也在不断改革。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是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和标志,在哈佛大学实施并发展了多年,经过多次改革已经相对完善,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一直以来都是世界上各个国家大学通识教育的风向标。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通识教育发展的时间相对较短,发展相对落后,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学习并研究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发展历程可以使我们国家通识教育的发展少走弯路。
(一)哈佛大学核心课程的改革历程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是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得来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历很多代校长的努力探索,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在成功中积累经验探索出的动态变化模式。
哈佛大学成立之初,是对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一种传承和沿袭,注重修辞学,以文雅学科为主教学内容。
1945年出版的《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红皮书》宣示,通识教育是一种健全平衡的全人教育,通识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完整的人,应当具备四种能力,有效地思考能力、沟通能力、综合完整的判断能力和对价值的认识能力。
规划出通识课程应包括三个领域: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在这次通识课程改革中,大学毕业最低限的16门科目中,主修仍为6科,通识课程6科,自由选修4科。
6科的通识课程必须在人文、社会、自然三大领域中至少选一科。
1978年《核心课程报告书》把哈佛通识课程开设的领域分为五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和数学、历史研究、社会和哲学分析、外国语文和文化;1982年开始全面实施,以核心课程取代原有的通识课程;到1985年,课程领域分为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2007年将原来的七门课程知识领域改为八门:美学的阐释和理解、文化和信仰、实证与数学推理、道德推理、生命系统科学、宇宙物理科学、世界社会和世界中的美国。
哈佛大学通识课教育改革对我国高校通识课建设的启示
2021年第2期 总第322期里龙,教岬究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No. 2,2021Serial No. 322呤彿大学通鈕课教育改革对我国高枝通识课建设的启示张友燕(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摘要:通识教育改革一直是近年来我国高校课程教育改革的重点,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纷纷加入探索通识教育的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总的来看,我国的通识教育仍然没有走出困境。
随着中国的日益强大,中国需要更多“不仅具有专业技能,还可以应付各种挑战,并具有健全人格”的新一代人才,通识课程建设迫在眉睫。
哈佛大学20世纪以来经历了四次规模较大的通识教育改革。
探索了分类必修教育、核心通识教育、分布选修教育等多种通识教育模式。
其多年积累的经验教训、多领域覆盖又互相关联的课程设置、大班讲座小班讨论的教学方式、形式多样的考核体制等对我国当下高校通识课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哈佛大学;通识课;启示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丨003 -2614(2021)02 -0059 -05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 五”规划》提出:“要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通识教 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式,推行模块化通识教育,促进文理交融。
”[1]全国各高校尤其是学生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一流高校日益重视通识课教育。
目前,世界各国高校 达成共识的是:通识教育不把培养将来做什么工作作为教育 的重点,而把培养可以应付各种挑战的人作为教育目标[2]。
哈佛大学是较早将这一理念纳入通识课教育中的国际高校。
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负责人哈里斯说,专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 职业人,而“通识教育旨在使学生受到更广泛、更全面的教 育。
通识课程用更加全面、宽泛的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具备 在走向社会之后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3]。
解读美国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及其启示
出送入示波器观察实验结果,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就可以了。
这样会造成学生机械地做实验,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没有提高。
我们把Multisim和Matlab引入到实验当中来,Multisim 是加拿大简称IIT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从电路仿真设计到版图生产全过程的电子设计工作平台,是一套功能完善、操作界面友好、方便使用的EDA(ElectronicDe-sign Automation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是电子技术界广为应用的一种计算机仿真设计软件。
Multisim提供了方便友好的操作界面、相当广泛的元器件、种类齐全的电子设备、全面的电路分析工具。
由于软件操作是在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的,不是真实实际的元器件和仪器设备的连接,故称虚拟电子实验室。
例如对于信号的分解与合成,很多同学感到概念抽象,不容易理解,我们让同学们自己运用Multisim软件设计一个滤波电路来观察信号的分解与合成,这样直观形象,学生能深刻理解这个概念,而且是学生自己设计的电路,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Matlab俗称“矩阵实验室”,是Matrix Laboratory的缩写。
1984年由美国MathWorks公司研制开发,以矩阵计算为基础的交互式的功能强大的科学及工程计算软件。
Matlab将高性能的数值计算和可视化集成在一块,并提供了大量的内置函数,从而使其广泛应用于数学计算和分析、自动控制、系统仿真、数字信号处理、图形图像分析、数理统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技术、通讯工程、金融系统等领域。
时至今日,经过MathWorks公司的不断完善,Matlab已经发展成为适合多学科、多种工作平台的功能强大的大型软件,也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我们把Matlab软件应用在《信号与系统》实验当中可以把课程当中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形象化,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这些难以理解的内容。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及启示
摘 要 文章梳理 了核心课程的内涵 ,点 出核心课程 改革的动 因,从核心课程 目标、分类、 选课 与教 学 以及 管理 四个方 面 系统介 绍 了核 心课 程 改革的 内容 ,并给 予 了客观 评价 。最后 阐明 了
哈佛 大 学核 心课 程改 革带给 我们 的启 示 。
关 键词 通识 教为世界诸多大学所效仿。哈佛大学校长博克在 《 美国高等教育》 一书中提到 :“ 核心课程 是迄今为止在理念上最完美体现通识教育精神的一种课程实施方式。 ”
一
、
核心 课程 的 内涵
笔者认同 《 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 中关于 “ 核心课程” 的定义 :“ 一种综合传统独立学科 中 的基 本 内容 、以 向所 有学 生提供 共 同知识 背 景 为 目的 的课 程 设 置 。 - 这 个 定 义从 课 程 内容 、课 ”2
哈佛 大学 的核心课 程设 置使 学 生 的学 习打 破 了系科 的限制 ,促 进 了知识 的整 合 ,从 而让 学 生有 了
一
个广博 的知识基础 ,克服 了专业教育 的局 限性 ,使学生成为一个 “ 完整的人 ” 。 3 .核心 课程 的选 课 与教学
哈佛 大学 现行 本科课 程 要求 学 生 在 4年 时 间 内修 习 3 2门半 课 程 ( 课 程 指 一 学期 的课 程 , 半
一
6 一
高等 理 科教 育
哈 佛大学核心 课程改革 示 及启
2 核心课程的分类 . 诚如 《 韦伯斯特新大学词典》 中 “ 核心课程” 的定 义所讲 ,核心课程 的内容应该是 “ 传统 独立学科中的基本 内容” ,即应 当包括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和 自然科学 中的基本知识 内容。那如 何对这些庞杂繁多 的基本内容进行科 学合理 的分类 ,以使学生既能有针对性的学习又能在大学期 间学到最有价值的知识 呢?不妨看一下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分类。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涵盖了七大领域十一类 :外国文化、历史研究 、文学与艺术、科学、道 德推理、社会分析与定量推理。历史研究领域分为 A 、B两类 :A类侧重宏观方 面的研究 ,其课 程旨在帮助学生通过历史研究理解 当代世界重要事件的背景和发展 ;B类侧重微观方面 的研究 , 其课程集 中在详细 了解有文献记载的古代某些主要历史事件或变化 。文学与艺术领域分为 A 、 、B C三类 ,分别 指文 学 、视 听艺术 、文化 背景 。科学 领 域 分 为 A、B两 类 :A类 课 程 主 要是 通 过 定 量处理研究 自然现象与 自 然规律 ;B类课程是分析 比较复杂的科学系统 , 那些难于作定量处理的 自然现象 ,对其提供描述性 的、历史性 的、演化性 的解说 。 由哈佛大学核心课程分类可以看出,核心课程包括了人类社会的 “ 普遍知识” ,注重学科的 融合。美 国卡 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主席博 耶曾说过 :“ 我们最主要 的敌人是 ‘ 割裂 ’ :在社会中 我们 失去 了文 化 的 内聚力 和共 性 ,在 大 学 内部 是 系 科 制 、严 重 的 职业 主义 和知 识 的分 割 。 [ 而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大学的课程改革历程及启示作者:黄兆文来源:《科教导刊》2014年第34期摘要哈佛大学在377年中经历了四次课程改革,从培养上层社会的“绅士”和通才开始,到培养实干家和能做出成就的人的转变;在经历社会变革发展,哈佛大学本科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设置又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作为自由教育的精髓,把大学应该培养负责任的人和公民,培养情感和智力全面发展的人,培养集自由的人与专家于一身的人作为己任。
历史悠久的哈佛大学给予我国高等教育的是一面生动的教科书,坚持不断自我更新才会获得新生,到核心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的转变等,都是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宝贵经验。
关键词哈佛大学课程设置核心中图分类号:G649.28 文献标识码:ACurriculum Reform Course and Enlightenment of Harvard UniversityHUANG Zhaowen(Employment Guidance Center, Jingch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gmen, Hubei 448000)Abstract Harvard University has experienced four curriculum reform in 377 years, from the culture of the upper class "gentleman" and generalists began to cultivate doer and successful people can make changes; experi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 change, Harvard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 curriculum system people in the core curriculum training again as the essence of freedom of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should develop responsible citizens and cultivate human emotional and intellectual development of a comprehensive, training set free man and as an expert in one person She added. The historic Harvard University higher education is to give our side of vivid textbook, continue to adhere to self-renewal will be reborn, to focus on the core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methods of acquiring knowledge, are worthy of our college learn valuable lessons.Key words Harvard University; curriculum; core在全球几万所高等院校中,哈佛大学无疑是世界一流的高等学府。
这所于1636年美国殖民时期成立的一所院校,比美国国家独立历史还要长。
而哈佛大学的成功不在于其历史悠久,而在于哈佛大学从建校之初就在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上,确立了哈佛大学的发展战略。
现在,哈佛精神由最初的“创新精神、保守意识、开拓精神”演变成“创新精神、保守意识、开拓精神、竞争意识、斗争思想”并尝试融合“企业家精神”的一个复杂的精神集合体,使得哈佛精神成为一个蕴含多元素的结合体。
①以哈佛大学的设置课程为例,可以看出哈佛大学在培养人才目标方面经历了数次变革的结果。
1 核心课程及其他课程设置哈佛大学之所以成为世界项尖大学代名词,除了学校有钱配备最先进的设备和雇佣了世界一流的教授和学者外,哈佛大学还因为蕴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吸引着世界各国学子或学者前往学习。
而哈佛大学的本科教育核心课程设置就是独树一职,在哈佛大学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中,每个哈佛本科生必须修满涵盖8大学科领域分为7大类的32门核心课程,包括:外国文化(共27门)、历史研究(共29门)、文学艺术(共48门)、伦理道德(共14门)、数理伦理(26门)、科学(13门)和社会分析(共11门)等,其中人文学科是核心中的重点。
②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学会发现和鉴别事实真相,坚持对事物进行严谨的分析,能够理性、历史地认识现实问题和道德问题,探求对他们所遇到各种情景的最透彻理解。
强调教给学生在未来大千世界中获取有用知识的主要方法,强调方法与策略是有能力的基础,能使学生具有很强的思辨能力。
在这些核心课程中,不管课程内容多么不同,但都“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宗旨,达到殊途同归的育人效果,这也是哈佛杰出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精髓及大学教育成功的关键。
③另外,在“本科新生研讨会”的课程上,哈佛大学也是别出心裁,其课程名称丰富多彩,耐人寻味。
例如:什么是大学,它的目的是什么;人的进化;翅膀的进化;细菌的历史;银河与宇宙;象棋与数学;疾病的话语;DNA简史;等等。
④在这些营养的熏陶下,他们的思路开阔,富有很强的创新能力,为步入社会发展中成为合格接班者打下坚实基础。
2 哈佛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课程建设是人才培养的核心,也是哈佛大学在人才培养方面改革的重心所在。
但是,哈佛决策者认为,大学绝不仅仅是为了解决现实社会问题和适应当前社会需求而设立的。
大学还有它更为重要的任务,它要传授一代又一代学生终其一生都需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思想、知识和方法,它要探求人类最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真理和学理,它更多地关注“应当怎样”和理想境界,而不是实际的操作和现实的妥协方案。
⑤事实上,哈佛的课程设置同美国其他高校课程设置大体一样,也是在经历漫长的一个发展过程中不断变革的结果。
只是美国课程出发点却与国内通识教育理念紧密相关。
美国课程设置的基本教育理念是培养“人的完整性”出发,以大学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到培养有教养的人,又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能力有理性的人”。
哈佛的教育理念总是不断地更新升级。
课程设置也是围绕着“人的完整性”为出发点,探讨教育如何为人生做准备,旨在培养学生成为一个负责任的人和公民,让学生具备有效的思考能力、交流思想的能力、做出恰当判断的能力、辨别价值的能力。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判断力,因为它需要具有一种智慧来抉择。
3 启示3.1 人文教育渗透于课程中哈佛大学虽然是一所综合性大学,但它却非常重视人文科学教学和人文素质培养,让学生不仅在专业领域独领风骚,而且还要成为令人难忘的人。
我国现行教育的高中文理分科,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也导致了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关怀的分离,造成我国近百年来缺失诺贝尔奖的优秀人才。
人文关怀的缺失成为我国现在人才培养迫切解决的一个问题。
真正的人文教育目标就是引领学生,突破由事务主义引起的短视。
真正赋予人文关怀的大学不会关注学校是不是一流大学,更不会以分数论英雄,在招生上相互争夺“高考状元”。
由于我国教育方面长期实行官方主办官方管理制,在高校教育制度方面有着根深蒂固的领导管理机制,即按领导意图办校。
而在人性化教学管理方面,所谓的素质教育实际上依然是跟着“分数”转来管理。
即从中小学也是哪个班级分数上去,教师也跟着沾光。
到了高校依然是分数决定一切。
只注重理论,轻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必然导致高分低能,永远出不了实践研究型的像袁隆平这样顶尖专家。
甚至有的大学课程设置大多是因师设课,一般高校的取向价值都以知识本位、能力本位为主。
对于专科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对于本科生缺失了学生的知识培养。
3.2 教育需要坚持不断自我更新哈佛大学的教育改革同美国历史一样悠久,哈佛的教育制度代表了美国。
它不断变革的课程设置也源源不断为美国社会培养着各式各样的无数个栋梁之才,这些人才也为美国发展带来了机遇,从而为美国社会输入充满生机的“血液”,使美国永远处于朝气蓬勃发展中。
在我国大学里,商业化操作越来越明显,并且课程设置落后问题比较突出,就是所设课程落后于时代发展,教科书陈旧现象比较严重。
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因人设课。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设置几个什么课程,忽略了学生这个主体。
甚至有许多大学打出所谓的“品牌课”,做的“观光式”教育,把大学搞成“形象工程”。
大学管理者应该引导老师转型,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不仅仅是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还要具有我国人才战略眼光。
而作为高校管理层不会泡在会议上,忙碌于上级领导会议,校内会议、校外会议等。
问题的关键在于修订学科专业目录的时候,必须科学、慎重对待。
不过,课程设置也不能单凭某个学生的喜好来决定。
同时,大学要根植于市场又要有高于市场的意识,不能完全跟着市场走。
当前,国内高等教育有种不好的现象是,忽视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教育之间的差异。
如果普通本科院校课程设置过于紧扣市场需求,一方面可能使普通本科教育演变成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可能使高校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其课程、专业体系始终处在不断的变动之中,这并不符合高等教育的自身发展规律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
当前各高校也在忽视个性化发展,所有高校都强调大而全、强调科研,高校之间完全没有特色。
高校只有坚持搞自己的特色,走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模式。
3.3 核心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哈佛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既注重学专业方面的学习,又兼顾了他们作为人的全面发展。
它将自由和秩序、多样化和专门化、灵活性和规范化、深度和广度、个人兴趣和学校指导结合为一体,促使学生毕业后也能有足够的应变能力适应纷纭的世界。
其核心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破除“通才”和“专才”之分,让大学生博学而不做“书呆子”,多能而不平庸。
让本科生有更多的到外国学习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思辨能力和怀疑精神,给学生选课更大的自主权。
加强教授对学生的直接辅导,尤其是一流的教授都必须担任本科生课程,给本科生的专业学习加以指导。
2001年任命47岁的萨默斯校长力主改革本科教材课程,注重获取知识的方法,认为这比知识本身更重要。
这一点无疑是值得我国高校在课程设置改革中汲取的一个重要理念。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之渔,对于课程设置改革也是一样。
3.4 独立思想让学生学会思考独立思想是哈佛大学的首要教育原则。
哈佛大学的环境不只允许、而且鼓励人们从自己的特立独行中寻求乐趣,大学的主要努力方向就是使学生成为参与发现、解释和创造新知识或形成新思想的人,相应地,教学也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