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了解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3.掌握降水的测量方法和分布规律;4.能够分析降水变化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降水的测量方法;4.降水的分布规律;5.降水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出示一幅有关降水的图片,引发学生对降水的思考,让学生讨论降水是什么,它对人类有哪些影响。
2.学生讨论之后,教师简要介绍降水的定义,并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如降水的分类,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等。
二、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是大气中的水分凝结成为水滴或冰晶而从云中下降到地面的现象。
根据降水的形式和成因,可以将降水分为雨、雪、雾和露等不同类型。
2.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形态的图片,并与学生讨论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三、降水的主要影响因素(3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主要受到地形、气候和天气系统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大陆地形上升处常有降水增多的地方,而山脉背风处则容易形成干旱带;气候会影响降水的变化,如赤道地区降水较多,而两极地区较少;天气系统也会影响降水的分布,如低气压系统中心通常是降水最频繁的地方。
2.教师通过图表和实例解释降水变化与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与学生一起分析和讨论其中的规律和原因。
四、降水的测量方法(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雨量计、雨量图、降水重量计等。
雨量计是一种常用的测量降水的工具,它能够记录单位面积上降水的毫米数。
2.教师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降水测量工具,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五、降水的分布规律(20分钟)1.授课内容:降水的分布规律与气候和地理位置密切相关。
一般来说,赤道地区降水较多,两极地区降水较少,而中纬度地区则呈现不稳定的分布规律。
2.教师通过地图和图表展示不同地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其中的规律。
“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教案
降水和降水分布地理教案绪论地球上的降水是水循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降水不仅影响气候变化,而且对地球上的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教案将重点介绍降水的定义以及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
一、降水的定义降水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经过冷却凝结,形成水滴或冰晶从空中落下的现象。
降水主要包括雨水、雪水、冰雹和霰等形式。
降水是地球上水的重要来源之一,对地表的水文循环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降水通常以单位面积的毫米或英寸来衡量。
降水量可以根据不同时间段(如小时、日、月、年)进行统计,并用于气候和水资源研究。
二、降水分布的影响因素降水的分布在地球不同地区具有明显差异,并受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以下是一些主要影响因素:1. 气候带地球的气候带划分是降水分布的重要依据之一。
赤道附近的热带地区由于季风和对流活动的影响,降水量较大;而极地地区由于冷空气的影响,降水量较低。
中纬度地区的降水量受到温带西风带和副热带高压带的影响,呈现出显著的季节性变化。
2. 地形地形对降水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山脉与山脉之间的洼地通常会形成降雨带,称为雨影区。
山脉阻挡了水汽的传播,导致风向上升时冷却和凝结,形成降水。
因此,与山脉背风的一侧相比,山脉顶端和背风的一侧通常降水更多,而背风的一侧则较干燥。
3. 水体分布水体的分布也对降水有一定的影响。
海洋的蒸发和释放大量的水蒸气,造成邻近陆地的降水量较大。
另一方面,大陆的内陆地区由于缺乏大型水体的蒸发供给,降水量相对较低。
4. 气象系统大气环流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和气旋等也是决定降水分布的重要因素。
例如,副热带高压带会导致降水量较低的地区,而低压系统和气旋往往伴随着降水的增加。
5. 升温升温是导致降水形成的重要因素。
当空气上升时,空气冷却并达到饱和点,水蒸气开始凝结为水滴或冰晶,从而形成降水。
三、降水分布的地理意义降水分布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
1.农业和林业: 降水是农业生产和林业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七年级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4.课后思考题:布置一些关于降水和降水分布的思考题,要求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思考,巩固所学知识。例如:
a.降水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主要类型?
2.强调作业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注重作业的反馈和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
4.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提问,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研究精神。
4.重视学生主体地位: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5.分组合作,探究学习: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展示等形式,深入理解降水知识。
6.强化数据分析能力:提供降水数据,指导学生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降水特点,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
7.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结合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引导学生关爱环境,树立和谐发展的价值观。
4.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与降水相关的自然现象,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降水的相关知识。
2.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网络资源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设计课堂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身边的降水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8.情感教育:结合降水知识,引导学生关爱环境,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学活动:播放一段关于世界各地降水的视频,展示雨、雪、雾等不同降水现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降水的多样性。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根据生活体验描述降水的几种形式;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3.能够具备通过合作或引导得出某个结论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降水的空间分布。
教学难点:掌握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方法。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一、等降水量线图的判读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图等降水量线是把降水量相等的点,在地图上用线连起来。
世界各地,有的地方降水多,有的地方降水少。
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
二、合作探究:读图并分析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教师提示:由于都属于等值线,让学生自己类比等高线、等温线图的概念,可加深对等降水量线的理解。
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活动:根据课本上的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通过小组学习,能够学会合作,交往,不断促进自我发展的基本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毫米以上?两极地区的降水大约在多少毫米以下?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和大陆西岸的降水有什么差异?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学生讨论,教师带着分析:①赤道地区年降水量大概在1 000毫米以上,有些地区超过2 000毫米。
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毫米以下。
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1000毫米以上。
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大约在200毫米以下。
③在中纬度地区,内陆降水少于沿海地区,体现了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的变化特点。
观看视频:世界“雨极”——乞拉朋齐1861年,位于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印度的乞拉朋齐,一年里雨量达到了20447毫米,夺得了世界“雨极”的称号,以后来自世界各大洲的年雨量记录,都远远落后于乞拉朋齐,可望而不可及!1960年8月~1961年7月,乞拉朋齐再一次以26461.2毫米的成绩,打破了它自己的记录,蝉联了世界“雨极”的荣誉。
素质。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梅山中学杨腾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常见的降水形式、降水的不同等级;②学会运用降水量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③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降水的季节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规律的读图、分析、讨论,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并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和阅读;②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难点:会利用降水的统计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教学准备:PPT课件学法指导:学习本节,关键是学会阅读降水量柱状图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
①阅读各月的降水量柱状图时要注意看柱的高低,按照降水量刻度,读出各月降水量的约数;分析该地降水的变化状况,包括降水全年多或少,什么季节多雨,什么季节少雨,多到什么程度,少到什么程度等等。
②阅读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关键是掌握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注意某地在图中的位置,再判断符合哪一规律。
板书设计: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变化1、降水的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2、降水的主要形式:降雨3、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4、降水的时间变化:年际变化、季节变化5、降水量柱状图:(1)绘制(2)判读6、降水季节变化的差异: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全年多雨、全年少雨二、降水的分布1、等降水量线2、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三多三少”(1)赤道附近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3)在中纬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教学过程:新课教学节多雨,多到什么程度,什么季节少雨,少到什么程度等。
7.降水季节变化的地区差异(1)比一比:读教材图3.2,观察:A、B两地降水量的季节分配有何不同?(2)举一反三:试说明图中各地降水的季节变化特点。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第1课时 教学设计(表格式)
3.你生活的地区有哪些降水形式?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强调: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教师播放降水的形成视频。
降水的等级划分教师介绍:降雨的等级:在气象上通常用某一段时间内降雨量的多少来划分降雨强度。
教师提出问题:华北23·7强降水属于什么降水强度?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介绍生活中不同等级降水的感官差异:小雨:雨滴下降清晰可辨;地面全湿,但无积水或积水形成很慢。
中雨:雨滴下降连续成线,雨滴四溅,可闻雨声;地面积水形成较快。
大雨:雨滴下降模糊成片,四溅很高,雨声激烈;地面积水形成很快。
暴雨:雨如倾盆,雨声猛烈,开窗说话时声音受雨声干扰而听不清楚;积水形成特别快,下水道往往来不及排泄,常有外溢现象。
过渡:降水有多有少,降水过少会造成土地干裂,生活缺水等,降水过少会造成房屋倒塌,庄稼被淹等,对降水量学以致用,前后联系,问题引领。
从数据和生活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感知不同等级的降水。
进行观测和统计尤为重要。
任务二降水的测量与统计降水的测量教师图文介绍降水的测量:测量降水量的仪器:雨量器和量杯测量:人工、自动降水量的单位:毫米(mm)月降水量:把一月内每日的降水量相加年降水量:把一年内每月的降水量相加多年平均降水量:通常所说的年降水量,是指多年平均降水量。
过渡:观测记录怎样呈现呢?下面我们学习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步骤:(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注重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讲练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绘图能力。
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3)在坐标图的相应位置,逐月标出降水量的高度,画出各月降水量柱状图。
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总结绘制降水量柱状图的要领:绘轴,标数要规范;选点,绘柱是关键;最后写上图名。
任务三降水的时间变化过渡:不同时间降水量的多少是变化的。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作业设计方案一、设计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帮助学生深入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掌握相关观点和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进修积极性。
二、设计内容:1. 降水的定义和分类;2. 降水的形成原因;3. 降水的分布规律;4. 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设计要求:1. 学生需要通过查阅资料和教室进修,了解降水的观点和分类;2. 学生需要分析降水的形成原因,理解气象学的相关知识;3. 学生需要收集不同地区的降水数据,绘制降水分布图,并对其进行分析;4. 学生需要撰写一份关于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的钻研报告。
四、设计步骤:1. 学生自主进修降水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分类和形成原因;2. 学生在教室上展示自己收集的降水数据,并进行分析;3.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绘制降水分布图,并进行比较分析;4. 学生撰写钻研报告,包括降水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相关案例分析。
五、评判标准:1. 能够准确理解降水的观点和分类,分析降水的形成原因;2. 能够收集、整理并分析降水数据,绘制降水分布图;3. 能够撰写完备的钻研报告,包括结论和相关案例分析;4. 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和展示,展现团队合作精神和进修态度。
六、拓展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加深对降水的认识;2. 学生可以进行降水对植被发展的影响实验,探究降水与生态系统的干系。
通过本次作业设计,置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降水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培养他们的地理学科思维和钻研能力,为未来的进修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不息提升自己!。
“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设计(人教版)
看图并回答
疑 问, 激发兴趣
呈 现课 题
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降水 , 么是降水, 什 它有 怎样的分布特点?带着这些疑 问, 我们一起 走进 第 33节“ . 降
请 学生阅读教材第 5 ̄ 4页, 35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 降 环节一 水 比一比 , 看谁更聪 明 与
情感、 态度与价 值观 : 体会 降水 的意 义 、 降水与 生活 的关 系; 通过降水的学 习, 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 主义教育 。
四 、 学重难 点 教
重点 : 降水的季节变化 ; 世界降水的分布。 难点: 通过 阅读降水 量分布图 , 出世界年平均降水 量的 说 分布规律 。
五 、 学方 法 教
启发式 、 探究式 、 式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 体验 借助
多媒体教学 , 使活动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 让学生愉 陕学习。
二 、 计思 路 设
以“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的教学理念为指导 , 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体作用 ; 以学生参 与活动为形式 , 在学生的亲身体验 、 研究
六 、 学过 程( 1 教 表 )
学生动脑、 动手、 角色扮演和即时评价 , 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 提 通
过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 增强课堂教 学的生动性和有效性 。在教
学行 为 方 面 , 以多媒 体 为辅 助 手段 , 视 地 理 信 息 载体 的运 用 , 重
丰富 了教学 内容 , 优化 了教学活动。( 重庆市永川 区教科所地理
正是 因为有适 量的降水, 才产生 了大 家口中说的“ 风调 雨顺, 五谷丰登” ,雨水 , 却有利于人 才有了杜 甫笔下 的“ 随风潜入夜 , 润物细无声” 们的生产生活 过 现在 一起 来看一看 , 龙队、 虎队分别获得 几颗幸运 星?到底花 落谁 家, 我们继续 P 下面一起 了解永川 K; 渡 的 降 水情 况 体验成功 , 增强集 体 荣誉 感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以及说教学反思六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课出自人教版义务教育课题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中的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的第三节,本节教材讲述天气和气候的要素之一——降水,主要讲了降水与生活、降水的季节变化和降水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的内容。
本节教材与上一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一起,是对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知识的自然延申,更是作为理解第四节“世界气候”有关知识的基础。
因此,本节教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根据课程标准,结合学生实际。
我确定以下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生活实际,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运用生活实例说出降水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动手实践,使用降水资料,制作降水量柱状图,并能够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学习身边的地理。
2、大自然是有规律的,我们应该研究大自然的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根据教材内容,我重新编排了教学内容。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学生对于降水的变化只有感性的认识,而缺乏理性的认识,因此教会学生正确认识降水的变化是本节课的重点。
初一学生不仅认知水平低,而且对于数据与图像之间的转化,缺少—种图文转化能力和从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把降水柱状图阅读和绘制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为“新授课”:共计2课时;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雨量器。
二、说教法教学不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帮助者、引导着和组织者,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
总之,本节课力图表现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是学生的指向标。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2.掌握如何使用资料绘制中国降水分布图。
3.深入理解气象预测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难点:气象预测对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学过程(以教师讲解和学生互动为主)1.导入环节:通过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激发学生对于本次教学的兴趣。
(1)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地图,并询问学生所在城市的降水量情况。
(2)探讨降水分布与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2.知识讲授环节:通过PPT讲解、视频观看和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
(1)PPT讲解:讲解中国的降水分布图和其特点;讲解山地降水和季风降水两种类型。
(2)视频观看:通过观看有关降雨量预测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气象预测的原理和方法。
(3)讨论交流:针对不同地区的降雨情况,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其原因和影响。
3.实践操作环节: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如何绘制降水分布图。
(1)资料收集: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获取各地区的降水数据。
(2)制作降水分布图: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绘制出中国降水分布图。
4.总结反思环节:通过小结和问题反复提问等方式,让学生对本次教学进行总结和反思。
(1)小结:回顾本次课学习内容,总结降水分布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2)问题反复提问:对于一些不易掌握的知识点,进行反复提问,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
五、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我们了解了中国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制作降水分布图的方法。
同时,我们也深刻认识到气象预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这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基础。
我们期待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思考的活力,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降水的形成原因、类型及分布规律,特别是锋面雨、地形雨、对流雨等不同类型降水的形成机制。
2.掌握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
3.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降水分布图,解释降水现象。
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降水现象,激发学生对降水知识的学习兴趣。
2.新课内容:讲解降水的概念、形成原因、主要类型及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探究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4.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分布图,提高学生的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要求:短文结构清晰,观点明确,建议具有可行性。
-目的:加深学生对降水与农业生产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请学生观察并记录家中一周的用水量,结合本节课学习的降水知识,思考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要求:记录详细,思考深入,能够提出具体的节水措施。
-目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明白地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2.讲解降水分布规律,引导学生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降水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介绍降水对农业生产、水资源分布等方面的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强调降水资料的处理方法,如降水分布图的绘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处理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分析我国不同地区的降水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5.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降水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降水与降水分布”教学设计
大屏幕展示当时学校刚刚过去的l月6 0 0 日8 年校庆
当天 小雨 的照 片 ,让学 生在 回忆 中得 到情 感体 验 ,同时 5 活动2 . —— 分 组展 示 请 每 个 组 的 代表 将 画 出 的 图像 在 投 影仪 上 向全 班 展 示 , 说 明通 过对 比最 直观 的 图像 形式 和 降水 的季节 并 分 布 情况 , 由此 得 出降 水时 间 分布 的 5 类 型— —全 年 种
,
世 界 年 降 水 量 的 分 布
( 转 第 1页 ) 下 3
教 学 研 究
第 1 7期
垒 ● 鲨 一
7 8 7 65 0 0 5 6 4 0 5
2) 6 1 0 1 O 9 ( 5 2 2 0
●
开罗
四 、学 习过程
l _创设 情境
月 2 3 4 5 6 8 。 l l 份 1 7 I 1 2
降 水
m 65532 I nn223 m 。 III l
新加坡 月份 1 降 水
n21 n
2
3
4
5
6
7
8
9 1 1 1 0 1 2
2 0 4 2 0 4 1 O 2 1 O 2 0 2 O 1 2 0 2 0 8 3 O 4 2 0 1 1 o 1 7 6 4 0 9 8
伦 敦
月份 1
2
3
4
5
6
7
8
5 4 3 3 4 4 5 5 4 5 5 4 0 0 5 5 5 0 0 2 9 0 2 9
罗 马
月份 1
2
3
4
5
6
7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第3课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内容的安排与前一节的气温分布有类似的地方,可以利用前一节的分析方法,引导学生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分布”来分析世界各地降水差异的成图思考,结合图示找到问题答案,且能引导学生自主归纳世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学生分析: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小学向中学的一个心理转变期,其心理总的表现为独立性与依赖性。
自主学习能力差,课堂中较为活跃,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一堂课中要掌握住有效的学习时间,合理、适量的安排教学内容,伴随思考、活动等环节,增强学生注意力和学习兴趣。
让学生用最简单1、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2、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三)情感与价值观1、体会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2、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和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学会阅读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2、能够依据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逐月降水量柱状[学生回答]联想到下雨的景象。
[教师总结]这三句古诗都出现了一个“雨”字,它们都描写了降雨的景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降雨有关的知识——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板书]降水的变化与分布讲授新课一、降水的变化[教师提问]降水就是指降雨吗?为什么?[学生讨论][学生回答]降雨只是降水的一种形式,除此之外降水还包[学生活动] 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思考(课本57页)(1)该地的年降水量是多少毫米?该地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多?哪个月份降水量最少?(2)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多,最大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3)该地哪个季节降水较少,最小月降水量是多少毫米?(4)该地降水的季节变化有什么特征?[教师总结归纳]学会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一般方法,就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了解该地降水量季节变化情况。
[多媒体屏幕展示]世界5个城市降水柱状图(flash动画)界降水分布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讲述] 世界各地降水差异很大,通常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等降水量线与前面学习过的等高线、等温线一样,都属于等值线。
初中地理降水的分布教案
教案:降水和降水的分布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
2. 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掌握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3. 理解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教学重点:1. 降水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 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
教学难点:1. 降水形成条件的理解。
2. 世界降水分布规律的掌握。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3. 相关降水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气温知识,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与降水的关系。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有哪些形式呢?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讲解降水的概念:降水是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冰雹等,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2. 介绍降水形成的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有足够的凝结核。
3. 讲解降水的形成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降水形成的过程。
三、世界降水分布(10分钟)1.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图,观察并描述降水分布的规律。
2. 讲解降水分布的规律:a. 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b. 南北回归线两侧,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c. 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d.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四、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农业、水资源、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2. 举例说明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降水的形成条件、降水分布的规律及其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2. 强调降水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自己所在地区的降水特点。
2. 调查周边地区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绘制降水柱状图,并分析降水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降水形成的原因、降水分布的规律以及降水与人类生活和生产的关系,使学生掌握降水知识。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
《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理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掌握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能够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重点:1.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
3.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4.通过地图和数据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教学难点:1.降水的时空变化分析。
2.降水变化的影响因素解读。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
2.中国地图。
3.降水数据。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答降水的定义和分类。
2.播放一段关于降水的视频,激发学生对于降水变化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讲解降水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包括全球气候变化、地形地貌、气候带和气压系统等。
2.通过实例和数据分析,讲解降水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三、地图分析(40分钟)1.给学生分发中国地图,让学生自己标出中国各地降水的分布情况,并用不同颜色标出高降水和低降水区域。
2.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和讨论自己标注的结果,并对比不同小组的结果,分析其差异原因。
3.给学生提供降水数据,让学生根据数据绘制降水量的等值线图,进一步分析降水的时空变化。
四、总结归纳(10分钟)1.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降水的变化原因有哪些?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降水的分布规律是什么?2.教师进行总结和归纳,提醒学生重点掌握和记忆的知识点。
五、课堂讨论(1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降水的特定案例进行讨论。
2.学生通过数据分析和地图研究来解读该案例下的降水变化原因和影响因素,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结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以一篇短文的形式,总结降水的变化和分布,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并准备下节课的讨论。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降水的变化及分布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第1、2课时示范课教案【六年级地理上册鲁教版】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 了解降水及其主要形式,知道降水的不同等级划分,掌握降水量的测量方法。
2. 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3. 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阅读某地区降水数据资料,并据此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三、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变化来讲解,分为降水的年内变化和年际变化。
本节课围绕三个要点展开:1.什么是降水;2.降雨的不同级别;3.降水的变化及降水量柱状图。
为此,本节课设计了“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的活动,通过活动完成“运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说出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的要求。
四、教学流程五、当堂练习1.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降水就是指降雨B.降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不大C.一个地区,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没有差别D.一个地区,不同年份的降水量也是有差别的2.天津市的年降水量约为580毫米,它的含义是()A、多年平均降水量B、各月平均降水量C、各年最高降水量D、某一年的降水量某地理兴趣小组观测当地某月全部六次降水过程,了解到当地全年平均降水量约530mm,并记录了降水量,如下表。
3.该地当月降水量为()A.150mm B.25mm C.5mm D.530mm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兴趣小组测量降水量的工具是温度计和气压计B.相对全年平均来说,该地当月降水量较少C.该地当月下旬降水较多、强度较大D.该地当月降水非常集中答案:D;A;A;C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三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降水的概念及测量1. 降水的含义2. 降水量观测方法二、降水柱状图的绘制与判读三、降水的变化《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第2课时四、教学目标1.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2.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
2.1《世界的降水》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中图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降水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
强调降水在现实生活或学习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降水。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降水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拓展与延伸
1. 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世界气候奇观》:介绍世界各地独特的气候现象和降水奇观,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降水与水资源管理》:探讨降水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降水资源。《气象灾害与预防》:分析降水引发的气象灾害,如洪水、暴雨等,以及如何预防和应对这些灾害。
5. 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降水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 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降水的重要性和意义。
课堂
1.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在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提问、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观点,教师应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小测验或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降水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
2. 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要求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降水形成的原因和分布规律。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降水现象,记录并分析其特点。邀请气象专家或相关领域人士进行讲座,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降水及其相关知识。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气象站、水文站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降水的测量和分析过程。鼓励学生参与气象灾害防范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学生的气象灾害防范意识。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中国降水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掌握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3. 能够分析中国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1. 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
2. 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1. 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
教学准备:1. 地图、地球仪等教学工具。
2. 降水数据表格、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外面的天气情况,询问学生对降水的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降水对生活和农业的影响。
二、讲解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15分钟)1. 利用地图和地球仪,展示中国降水的分布情况。
2. 讲解中国降水的特点,如季节性、地域性等。
3. 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降水分布规律,如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等。
三、分析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15分钟)1. 讲解气候带对降水的影响,如热带、亚热带、温带等。
2. 讲解地形对降水的影响,如山脉的阻挡、海拔高度等。
3. 讲解大气环流对降水的影响,如夏季风、冬季风等。
四、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10分钟)1. 讲解降水量的测量方法,如雨量器、雷达等。
2. 讲解降水类型的区分,如雨、雪、冰雹等。
五、案例分析:降水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10分钟)1. 分析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如灌溉、防洪等。
2. 分析降水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城市排水等。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延伸:1. 邀请气象专家进行讲座,加深学生对降水的认识。
2. 组织学生进行降水观测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了中国的降水特点及分布规律,掌握了影响中国降水的主要因素。
同时,通过降水量的测量及降水类型的区分,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最后,通过总结与评价,巩固了所学知识点。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气温和降水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降水及降水的类型、降水量的观测方法
2、了解降水量的含义,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并能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的规律
3、能根据气温和降水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降水量逐月分配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加强读图能力的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气温和降水的意义、与生活的关系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世界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
深刻理解降水形成的两个基本条件。
掌握降水的三种基本类型。
能够依据气温和降水量的数字资料绘制出气温变化曲线图和逐月降水量柱状图。
能够根据数字资料及统计图表描述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能够说出世界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的分布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入境生趣
自学生疑
自读课本思考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的条件?
3、降水的主要类型
4、降水量如何的测定?
5、降水的分布规律?
学习释疑
1、降水
降水顾名思义就是天空中水分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水分有可能是雨水,还有可能是雪或冰雹。
2、形成条件: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或以前所学知识解释,及时的评价学生总结答案:
①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
②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的程度
补充:水的液、气、固三态;水分的蒸发、凝结、凝固过程及温度条件;热涨冷缩原理;热空气与冷空气的性质对比;地表一定范围内高度越高、温度越低事实。
3、主要类型:
根据挂图,分别讲解由于降水形成过程中不同的空气上升原因和形式,所区分的三种主要降水类型。
并分析分布地区。
①对流雨:湿润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变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对流雨。
发生在太阳辐射强列的地区,空气强烈对流时(如赤道地区)
②地形雨: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山的迎风坡产生降水叫地形雨。
沿海、沿湖河等较湿润地方的迎风坡(如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台湾火烧寮等地。
)
③锋面雨:当冷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产生的降水叫锋面雨。
海洋陆地的交界处如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根据降水类型形成条件,联系家乡的实际,判断家乡主要属于那种降水类型,为什么?
4、降水量的测量
以学生自学为主,学生推算:月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月中每一天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年中每一月的降水量相加的和)年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将某地多年中每一年的降水量的平均值)。
5、降水的分布规律
教师知道看图,总结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气温高、蒸发强烈、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多),两极地区降水少(气温低、蒸发弱、空气下沉)。
②沿海地区降水多(迎风处受海洋湿润空气的影响),内陆地区降水少。
③南北回归线经过的大陆西岸(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比东岸(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少。
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根据分布图列举世界之最。
6、世界之最
①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印度东北部乞拉朋齐
②世界上降水稀少的地区:南北两极和南北回归线穿过的大陆西岸及内陆地区
③世界上最湿润的大洲:南美洲利用板书列出前部分知识的体系,找学生回答问题串一遍。
学生反思
谈收获
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降水
1、什么是降水
2、降水的条件?
3、降水的主要类型
4、降水量如何的测定?
5、降水的分布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