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教案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_0778文档

合集下载

气温与降水教案

气温与降水教案

气温与降水教案教案标题:气温与降水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气温和降水对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 掌握测量和记录气温和降水的方法。

3. 分析气温和降水数据,了解其变化规律和季节性变化。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季节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兴趣。

2. 提出问题:你认为气温和降水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请举例说明。

知识讲解:1. 介绍气温和降水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解释温度计和雨量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 解释气温和降水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如气温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动物迁徙的影响,降水对水资源和农作物产量的影响。

实践活动:1. 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地点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测量。

他们可以使用温度计和雨量计,并记录每天的气温和降水量。

2. 学生将测量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进行数据分析。

他们可以观察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并尝试解释这些变化。

讨论与总结:1. 学生展示他们的数据分析结果,并与其他小组进行讨论。

讨论气温和降水对不同地区和季节的影响是否相似。

2. 引导学生总结气温和降水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的建议。

拓展活动:1. 学生可进一步研究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他们可以使用互联网或图书馆资源进行研究。

2. 学生可以设计一个小型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和降水条件下植物的生长情况。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数据记录的准确性。

2. 学生的数据分析报告和讨论参与度。

3. 对学生的拓展活动成果进行评估。

教案扩展:1. 将气温和降水与其他气候要素(如风速、湿度等)进行比较和分析。

2. 探究全球气候变化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并讨论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3. 研究气候变化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并进行相关的社会科学讨论。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

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Lesson 3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lesso n plan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

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教学用具】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1、冬季气温特点2、夏季气温特点(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初中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气温和降水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 让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2. 降水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3. 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测量方法。

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 投影仪。

2. 电脑及配套软件。

3. 气温和降水数据图表。

4. 地图。

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认知情况。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 学生活动:设计小组任务,让学生进行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以及地图标注等活动。

教学过程:1. 导入:提问导入,问学生“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和降水吗?它们是如何测量的?”2. 讲授新课:首先介绍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测量方法,然后讲解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规律,最后分析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 巩固练习:分小组,每组选取一个城市,让学生收集该城市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并绘制图表进行分析。

4. 归纳小结:总结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变化规律,强调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评价与反馈:1. 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口头反馈、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2. 为学生提供反馈,指导学生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 收集当地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并绘制图表进行分析。

2. 分析当地的气温和降水对农业、交通和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 写一篇短文,描述一次极端天气事件及其对当地的影响。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通过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节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教案 商务星球版
1.教师展示《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点击不同的地区,引入学生分析空间特点。强调800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2.把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分析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七)降水的时间变化
1.讨论说出家乡一年中降水的季节分配。
2.读图四城市降水柱状图,讨论各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雨季的长短。
3.读课本年际减少分布图,讨论完成1、2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各种图表,进一步巩固读图方法,能够快速的从地图上活动有用的地理信息。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了解我国各地异彩纷呈的优美风光,激发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和主要的温度带。
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和主要的干湿地区。
项目
内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1月份0°等温线经过的地区,能够通过等温线图分析我国冬夏气温分别特征。
2.理解温度带的划分依据,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
3.阅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根据四城市的降水柱状图了解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
4.了解我国主要的干湿地区,理解其景观的差异。
3.讨论回答家乡的农作物
1.联系生活,引入活动积温的概念,解释温度带的划分。
2.展示《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引导学生读图
3.提问家乡的农作物,介绍不同温度带的主要农作物。
(六)降水的空间分布
1.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等降水量线的分布,讨论我国南北和东西的降水差异
2.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台北、某某、某某和乌鲁木齐,找出所在地区的降水X围,根据柱状图估计数值,给全班同学展示,一起标在课本相应的位置。讨论我国降水的总趋势。

气温和降水课程设计

气温和降水课程设计

气温和降水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掌握其基本特征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描述气温和降水在地理位置、季节变化中的分布规律。

3. 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地图、气候资料等工具,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观测、数据分析等方法,探究气温和降水在本地区的规律。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气象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究自然现象的欲望。

2. 学生意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提高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心。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地理学科,结合学生所在年级,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实际技能的培养。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要求:教师应采用生动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和降水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依据。

二、教学内容1. 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特征- 气温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日变化、年变化特点- 降水的定义、类型及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2. 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气温和降水的地理位置分布规律- 季节变化对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影响3. 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农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异常对自然灾害的影响4. 气温和降水的观测与分析- 气温和降水的观测方法及工具- 气温和降水数据分析的基本技巧5. 气温和降水的实际应用- 气温和降水对城市规划、农业种植等方面的影响- 气温和降水预报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气温和降水的概念与特征第二课时: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第三课时:气温和降水的影响第四课时:气温和降水的观测与分析第五课时:气温和降水的实际应用教材章节关联:《地理》六年级上册第四章“气候与气象”,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内容紧密关联,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

《气温和降水》 教学设计

《气温和降水》 教学设计

《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知道气温和降水的测量方法。

(2)学生能够读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描述一个地区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3)学生能够分析气温和降水对人类活动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和降水对人类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关注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气温和降水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变化规律。

(2)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方法。

2、教学难点(1)分析气温和降水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运用气温和降水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直观演示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不同季节、不同地区的风景图片,如冬季的哈尔滨雪景和夏季的三亚海滩,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地区的差异与什么因素有关。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些地区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和降水。

2、讲授新课(1)气温①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②测量:介绍气温的测量工具——温度计,以及测量气温的方法和时间(一般一天测量四次,分别在 2 时、8 时、14 时、20 时)。

③变化规律:通过展示某地的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日变化: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 2 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北半球陆地最热月在 7 月,最冷月在 1 月;海洋最热月在8 月,最冷月在 2 月。

南半球相反。

(2)降水①概念: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

气温和降水教案范文

气温和降水教案范文

气温和降水教案范文教案主题:气温和降水一、教学目标:1.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和性质。

2.能够使用适当的工具和方法进行气温和降水的测量和记录。

3.分析和解释气温和降水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4.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2.降水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3.气温和降水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

三、教学步骤:Step 1:引入气温和降水的概念(2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他们对气温和降水的了解和观察,引发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兴趣。

2.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向学生展示不同气温的场景和降水的形式,让学生感受气温和降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Step 2:测量和记录气温和降水(40分钟)1.介绍常用的气温测量仪器,如温度计、气象站等,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和读取气温仪器。

2.引导学生在校园或家庭附近选择几个测量点,使用温度计等工具进行气温的测量,并记录测得的数据。

3.介绍常用的降水测量仪器,如雨量计、降水量计等,并演示如何正确使用和读取降水仪器。

4.引导学生在校园或家庭附近选择几个测量点,使用降水测量仪器进行降水的测量,并记录测得的数据。

Step 3:分析和解释气温和降水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40分钟)1.让学生根据测得的气温数据,观察和分析不同气温条件下的环境变化和生物活动差异。

2.让学生根据测得的降水数据,观察和分析降水对环境和生物的影响,如土壤湿度、水资源变化等。

3.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农作物生长、出行、穿着等方面,进行讨论和交流。

Step 4:实验设计与报告撰写(40分钟)1.分组让学生设计一个小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和降水条件下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情况。

要求学生从实验目的、实验步骤、材料和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设计和记录。

2.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部分。

四、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教案

中图版地理八上《世界的气温和降水》word 教案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顺降水(1)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气温顺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

“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第一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摸索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势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能够让学生通过实际运算,加深经历。

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把握的技能是能够依照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那个练习,能够利用课堂时刻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气温顺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顺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回忆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利用世界要紧都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引导学生比较气温顺降水的差异;(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气温顺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阻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说明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顺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阻碍因素;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三、教与学的过程(导入新课)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伙儿一样都收看中央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

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学生回答。

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地理八年级上册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案
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 高高纬度地带全年获得太
阳的____________,年 平辐均射量气较温少____________。 (3)因此低 ,世界年平均气
温分布的一般规律是以
____________向 _以__赤__道__为__中__心_逐渐降低。
两极
课程结束
This template is the internal standard courseware template of the enterprise
A.亚洲 B.大洋洲 C.南美洲 D.非洲
7.世界上最寒冷的大陆是:D
A.亚洲 B.欧洲 C.北美洲 D.南极洲
8.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D
A.同纬度,高山、高原地区气温高于平原地区
B.夏季,同纬度的陆地气温低于海洋
C.7月,世界气温最高的地区是赤道穿过的地区
D.从低纬度向南、
北9、两有极关逐气渐温降分低布的叙述,正确的是:B
经济
•经济周期 •GNP趋势 •利率 •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 •失业率 •可支配收入 •能源供给 •成本
社会文化
•人口统比收入 分配 •社会稳定 •生活方式的变 化 •教育水平 •消费
技术
•政府对研究的 投入
•政府和行业对 技术的重视
•新技术的发明 和进展
•技术传播的速 度
•折旧和报废速 度
OT机会与威胁分析方法一:波特五力模型

流 暖流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高,寒流 经过的地区气温比较低

形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平均海
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约0.6℃
一、填空题
课堂练习
北半球 大陆:气温最高月份:_7_月___。 思 气温最低月份:1_月____。 考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降水》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气温的概念,能结合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日变化变化和年变化规律;结合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气温的空间变化规律。

2.通过阅读地图,提高读图分析图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法,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3.能够运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气温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变化。

【难点】用关于气温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树立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2018年10月1日的天气预报,让学生注意仔细观看聆听天气预报员的话。

其中涉及到了这样一句“明天天气转凉,最高气温是16℃”,提问学生“气温是什么呢?”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1.气温的概念【教师活动】让学生自主观看教材,找到气温的概念。

【学生活动】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是大气的冷暖程度。

2.气温的时间变化教师过渡:回顾课前所观看的天气预报,里面提到了“最高气温”,有最高气温必然会涉及到对应的最低气温,说明一天当中的气温是在变化的。

教师出示地图:北京某年10月1日气温日变化曲线图【问题】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分别出现在什么时候?【学生回答】自主归纳、回答。

【教师总结】气温日变化图分布规律:最高气温出现在14时,最低出现在日出左右。

教师补充:生活中还会听到“平均气温”这样描述气温的词语,补充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的相关知识。

【过渡】气温除了一天当中有变化外,在一年当中有变化吗?【师生共同总结总结】气温在一年当中的变化就是气温的年变化,在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低气温出现在1月,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7月。

【过渡语】秋天,天气会渐渐转凉,为什么候鸟这个时候会向南飞。

继而引出空间变化。

3.气温的空间变化教师活动:首先让学生阅读课中阅读“等温线的基本知识”,之后出示“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学生结合图例进行分析)。

【问题】(1)0℃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方?(2)气温的分布规律?【学生活动】归纳总结。

八上_第二单元_第3课__气温和降水

八上_第二单元_第3课__气温和降水
(2)找出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它大致与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上的℃等温线基本吻合。
(3)右图是北京、广州、哈尔滨、武汉四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A、B、C、D分别对应的城市是:(写在括号中)
(4)以上资料说明,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差别很大,而且降水集中在季,
南方雨季较(长或短),降水较(多或少);而北方雨季较,降水较。
(总结归纳)根据1、2题归纳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3、在“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
基本上沿着山脉----河流----高原的东南气温一般为°C以上,北部气温一般在°C
以上,南北温差约°C,这说明,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大、小),
教(学)反思
教学过程
知识点一:气温分布
读课文P30—31及图2.5完成下面内容:
1、在图2.5中,标注等温线的度数:0℃,8℃,16℃,–8℃,–16℃,
–24℃,–32℃,可以分析出我国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2、读图2.5,我国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区域是,
最高区域是,二者之间的温差是。
可以分析出我国气温分布的规律是。
(总结归纳)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5、我国7月气温最低处:,此处气温低的原因。
班级
姓名
阅读P32页有关“活动积温与温度带”阅读材料,在书上找出以下问题:
6、活动积温:。
7、我国的温度带划分的根据:。
8、读图:识记我国温度带的名称和分布.
9、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大体经过一线。山东省位于带。
知识点二:降水的时空变化
A、地势起伏大B、降水差异大C、离海远近相差大 D、纬度差异大
2、李军12岁了还从来没见过家乡下雪,下列城市中最有可能是他的居住地的是:()

《气温和降水》教案

《气温和降水》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气温和降水》学科领域:地理学科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提高学生对气候现象的认识,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 气温的分布规律3. 降水的概念及其形式4. 降水的分布规律5. 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难点: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地理图表,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

3. 开展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4.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深入理解气候现象。

5. 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精神。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和降水这两个地理要素。

2. 讲解气温概念及其单位,引导学生了解气温的定义和计量方法。

3. 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4. 讲解降水概念及其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降水的类型和形成原因。

5. 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引导学生掌握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降水的影响。

6. 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气温和降水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分享各自的认识。

7. 案例分析:以我国某地区为例,分析气温和降水对该地区农业、水资源等的影响。

8. 总结本节课内容,强调气温和降水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

七、课堂练习1. 根据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2. 结合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a.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大。

b. 沿海地区降水量比内陆地区多。

c. 高山地区气温较低,降水量较大。

《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

《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

《气温和降水》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理解它们在地理环境中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和统计数据来分析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准备1.教学材料:气温和降水的地图、统计数据、PPT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白板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展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气温和降水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二、气温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1.讲解气温的基本概念,如气温的定义、单位等。

2.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

4.教师点评并补充气温分布规律。

三、降水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1.讲解降水的基本概念,如降水的定义、单位等。

2.展示世界降水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降水的分布规律。

4.教师点评并补充降水分布规律。

四、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1.讲解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

2.学生举例说明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因素,如:我国南方气温高,北方气温低;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等。

五、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复述气温和降水的基本概念、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六、课后作业1.观察家乡的气温和降水情况,记录并分析其分布规律。

2.查找世界不同地区的气温和降水数据,绘制气温和降水分布图。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对气温和降水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3.教学过程中有哪些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重难点补充:一、气温的基本概念及分布规律1.教师通过PPT展示:“同学们,我们来看一下这张全球平均气温分布图。

大家能告诉我,你们从图中看到了什么规律吗?”2.学生回答:“我发现越靠近赤道的地方,气温越高。

”3.教师引导:“很好,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温分布的第一个规律——赤道附近气温高。

地理八上《气温和降水》教学课件

地理八上《气温和降水》教学课件

“四水归堂”式住宅,江南地区的住宅,平面布局同北方的“四合院” 大体一致,只是院子较小,称为天井,仅作排水和采光之用(“四水归堂” 为当地俗称,意为各屋面内侧坡的雨水都流入天井)。室内多以石板铺地, 以适合江南温湿的气候。江南水乡住宅往往临水而建,前门通巷,后门临水, 每家自有码头,供洗濯、汲水和上下船之用。
Download prompt: This PPT courseware has been carefully prepared by our store. We hope that after downloading, it can help everyone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After downloading the PPT courseware, i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碉房,青藏高原的住宅形式,一般为2~3层。底层养牲畜,楼上住人。平面 多为外部一大间,内套两小间,层高较低。外墙下宽上窄,有明显收分,朝南卧 室常开大窗,实墙都是材料本色,外观朴素和谐。大型பைடு நூலகம்房内有小天井采光,高 的达4~5层。
大土楼,闽西(福建省西部)客家人聚族而居的围成环形的楼房,内包庭院,一般为 3~4层,最高为6层。庭院中有厅堂、仓库、畜舍、水井等公用房屋。底层和二层朝外都不 开窗,多用作仓库。三层以上开小窗,多用作居室。大门牢固,上设防火水幕,防卫性很强。 客家人为保护自己的生存创造独特的建筑形式,至今仍在使用。
阿以旺,维吾尔语,意为“明亮的处所”,是新疆维吾尔族的住宅 形式。密梁式平顶,房屋连成一片,庭院在四周。带天窗的前室称阿以 旺,又称“夏室”,有起居、会客等多种用途。后室称“冬室”,是卧 室,通常不开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_0778文档
EDUCATION WORD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3课气温和降水教案_0778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

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
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
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知道0°等温线通过的地区。

2、了解温度带的划分标准和范围。

3、了解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4、理解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教学用具】中国1月气温分布图中国7月气温分布图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地形分布,今天学习一下气温和降水的内容。

2、展示1月和7月气温分布图,安排学生读图。

讲解:我国气温不仅季节变化大,而且地区差异明显。

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

板书:一、气温分布1、冬季气温特点2、夏季气温特点(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冬季和夏季气温特征不一样,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根据各地的气温对于农业生产的影响,把全国划分为5个
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读图认识一下,和前面的地形区联系,看看主要地形区所处的温度带。

(转承)那么我国的降水是怎样的呢,下面看图分析一下板书:二、降水的时空变化安排学生读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完成课本内容。

总结:我国降水的时间和空间变化都很大,从空间上看,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从时间上看主要集中在夏秋季节。

根据我国各地降水和蒸发的关系,我国分成四个干湿地区。

总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都很大,分成很多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分成两个小组,负责1月和7月,找出自己家乡的气温,在找出本图中,全国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数据和位置,计算气温年较差。

每个小组派代表上黑板说明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总结1月和7月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

回忆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海陆、地形。

得出冬季受纬度影响,夏季北方日照时间长。

找出划分的标准是活动积温。

家乡所处的温度带是暖温带,分析图表,了解每个温度带适合生长的农作物。

找出家乡的降水量和集中的季节。

对比四个城市的降水变化,总结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自己家乡的降水季节,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规律。

找出我国四个干湿地区的范围,确定自己家乡的干湿地区,和前面的温度带和地形相结合。

【作业设计】描画我国温度带分布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