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第七章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内部真题资料,考试必过,答案附后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的原因,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征。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经济的原因:一是社会分工;二是独立经济利益实体的存在。
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与其他社会的市场经济一样的共同特征:①市场机制起基础性作用;②市场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③商品的价格由市场竞争形成;④政府不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⑤经济运行依据法律规范进行。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①在所有制结构上,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制度。
②在分配制度上,要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③在宏观调控上,社会主义国家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建立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保证国民经济健康运行。
5.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只要存在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就必然存在并起作用。
【例题1·单选题】(2004、200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 )作用。
A.统治性B.决定性D.社会化大生产E.按劳分配[答案]AC【例题3·单选题】只要存在商品经济,就必然存在的经济规律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市场竞争规律[答案]B?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模式考试内容:掌握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框架。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市场和计划都是资源配置的调节手段,两者能够而且必须相互结合。
推荐下载-XXXX年经济师中级经济基础第1-7章讲义 精品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一、市场需求(一)需求的含义需求是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需求的构成要素有两个:一是购买的欲望;二是购买的能力,即有支付能力,二者缺一不可。
市场需求是消费者需求的总和。
(二)决定需求的基本因素影响需求变动的因素主要有:(1)消费者的偏好。
(2)消费者的个人收入。
一般情况下,消费者收入增加,将引起需求增加。
但对于某些产品来说,需求是随着收入的增长而下降的,比如:劣质商品。
(3)产品价格。
产品自身价格和需求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4)替代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替代品的价格呈同方向变化。
(5)互补品的价格。
商品的需求与互补品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化。
(6)预期。
(7)其他因素:如商品品种、质量、广告宣传、地理位置、季节、国家政策等。
影响需求最关键的因素是该商品本身的价格。
(三)需求函数、需求规律和需求曲线需求函数表示一种商品的需求量。
方程式:Q d=Q d(p),其中,Q d为需求量,p为该商品的价格。
需求规律:一般情况下,需求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化。
价格与需求之间的这种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就叫需求规律。
需求曲线:用横轴表示需求量(Q),纵轴表示价格(p),我们把需求和价格之间的关系用曲线表示出来,这条曲线被称为需求曲线。
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要点:1.价格与需求之间呈反向变化的关系即需求规律2.需求曲线反映了价格与需求量之间的对应关系3.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二、市场供给(一)供给的含义和影响供给的因素供给是指某一时间内和一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者愿意并可能为市场提供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市场供给是所有生产者供给的总和。
影响供给的因素主要有:(1)产品价格。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价格和其供给的变动呈正方向变化。
(2)生产成本。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产品自身的成本和其供给的变动呈反方向变化。
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预习讲义7.1
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lesson$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
(一)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
社会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实质是满足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与此相适应,社会主义再生产的实质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高社会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
(二)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
考试内容:掌握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社会主义再生产不同类型的涵义。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
扩大再生产从其实现的方式来看,分为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
在现实生活中,两者往往是结合在一起进行的。
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应当把扩大再生产的立足点转移到内涵扩大再生产上来。
【例题?单选题】生产在原有的规模上重复进行的再生产是( )。
A.简单再生产
B.扩大再生产
C.内涵扩大再生产
D.外延扩大再生产
[答案]A。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中级经济师基础第七章讲义
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本章重点:1.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及其主要核算方法;2.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3.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储蓄的含义和储蓄函数,投资的含义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和公式,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4.总需求、总供给的含义和曲线,总供求模型的含义及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知识点一:国民收入核算(一)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1.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目前世界各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
2.国内生产总值的三种形态(多选):收入形态(初次收入)价值形态(增加值)产品形态(最终-进口)3.国民总收入( GNI )(1)国民总收入: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2)GNI= 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 外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理解】GDP=本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GNI=本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GNI=GDP-外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 GDP+(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 GDP+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例题·单选题】关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内生产总值又称国民总收入B.国内生产总值又称为国民生产总值C.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D.国内生产总值仅具有价值形态『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国内生产总值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是不同的概念,国民生产总值又称国民总收入。
初级经济师考试辅导经济基础知识07章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知识点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知识点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建议关注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对象。
(一)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1)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职能。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调控者的职能(2)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的职能,其目标是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政府作为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3)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建设的职能。
——政府作为社会管理者的职能(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2.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合理有效运行的需要。
4.使微观经济活动符合宏观经济目标的需要。
【例题·单选题】(2010年)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对象是()。
A.国有企业B.国民经济关键行业C.国家政府机关D.国民经济总体活动『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理解。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国家,对象是国民经济总体活动,并通过对市场的调控来实现。
【知识点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和手段建议关注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方式、手段。
(一)宏观经济调控的目标(二)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三)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例题·单选题】(2011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是()的价格机制。
A.以政府为主制定和管理市场价格B.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C.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D.政府调控的着眼点以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为目标『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价格机制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有政府宏观调控。
【知识点三】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建议关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社会主义制度(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概述
考试内容:掌握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党的十三大标志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不发达的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1)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必须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
(4)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是由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了解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掌握)
我国经济师考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是由社会主义的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例题。
单选题」(2005年)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股份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D.民营私有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C。
初级经济师人力资源知识点讲义 (7)
第二部分人力资源管理——第七章绩效管理将员工的绩效表现划分为多个等级,按正态分布将员工的工作表现放入每个绩效等级中,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是()。
A.排序法B.配对比较法C.强制分布法D.行为锚定法『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强制分布法的定义。
强制分布法,要求评估者将被评估者的绩效结果放入一个类似于正态分布的标准中。
它将员工的绩效表现划分为多个等级,并确定每个等级的人数比例。
绩效考核的目的不包括()。
A.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B.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目前的工作成绩,并找到提升绩效的方法C.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决策提供依据D.对员工的工作业绩进行排名『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绩效考核的目的。
D选项描述错误。
下列关于排序法的陈述,错误的是()。
A.排序法的最大优势是操作简单,成本低廉B.简单排序法在评价员工业绩时,采取“掐头去尾”和“逐层评价”的排序C.排序法容易造成员工的心理压力,不容易接受评估的结果D.很难提供详细具体的绩效评估结果『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排序法。
B项应为交替排序法。
下列关于绩效考核主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被评估者的上级对员工进行考核通常受到被评估和评估双方的支持B.员工通常不太乐意反映他们对管理者工作的看法C.同级员工可能会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审视其他人的绩效D.外部人员参与绩效评估可以增强绩效评估的导向性、公正性和专业性E.让员工进行自我评价的好处是,可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和可靠『正确答案』ABCD『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绩效考核体系。
在自评中,员工通常对自己过于宽松,所以评价结果可能会不太准确,所以E项错误。
绩效考核侧重于()。
A.绩效计划的制订B.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价C.员工个人能力的发展D.绩效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绩效管理概述。
绩效管理侧重于信息的沟通和绩效的提高,绩效考核则侧重于绩效的识别、判断和评价。
记录发生在员工身上的特别有效和无效的行为,这种绩效考核方法是()。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讲义复习要点
经济基础知识讲义笔记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1)物质资料生产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三个要素——人的劳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2、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1)社会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2)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3、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运动过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具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也有反作用。
4、社会基本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其类型(1)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客观经济条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尊重经济规律(2)经济规律的类型在人类各个阶段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在几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价值规律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按劳分配规律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1、人类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及经历的主要阶段(1)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2)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制度。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1、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1)自然经济的概念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2)自然经济的基本经济特征——自给自足2、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1)社会分工(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3、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过程(1)简单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2)发达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社会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目的、市场、市场体系、市场机制等几方面区分。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
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前言一、教材体系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二部分:财政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第四部分:市场营销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第六部分:法律涉及多个学科。
什么叫复合型人才?把经济基础知识学完就是复合型人才。
二、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有两种: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
单选题70小题,第小题1分,共70分。
多选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试卷总题量为105小题,满分140分。
三、学习方法1.针对教材特点的解决方案(1)内容多;(2)记忆量大针对内容多的特点,要让教材由厚到薄。
要找出那出闪闪发光的句子和词语。
什么是闪光耀眼的?也就是结合考试要求比较重要的内容。
一句重要的话,一个重要的詞。
有时候一大段叙述都是在阐述一个观点,那么这句表达观点的话就是重要的话。
例如:第三章第一个问题:货币转化为资本,说了一页多之后,最后一句话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一句话下个定义,给个概念,说明一种认识等,那么其中的关键词就是重要的词。
例如:第一章第(二)个问题第二段讲生产关系,有一句话藏在第四行: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
07年09年的真题都考了这句话。
当然这其中有些东西似乎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针对记忆量大的特点,有两个对策:一是注意归纳总结,以达到由繁到简的效果。
其实是简约而不简单。
看似总结出三两句话或一两个重要词,却每词每句都是要点。
二是注意记忆技巧。
这么大的记忆量不仅是对毅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记忆技巧的挑战。
运用了科学的记忆技巧,记忆便可由难变易。
例如:第三章第六个问题:剩余价值的流通过程在资本循环中实际上讲了这样几个问题:产业资本循环经过的阶段;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并与剩余价值联系起来;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
这几个问题可以一一对应地去进行记忆。
这样看似杂乱的内容就形成了三条清晰的线条。
2.注意梳理不同问题间的逻辑关系。
教材中有的内容之间是有一定逻辑关系的,但教材在编排时并未将其串连在一起,看似很零散,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梳理其中的逻辑关系,以便于将前后知识联系起来形成知识体系。
经济基础知识(第七章)
2019/12/24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2
•1.价值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 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 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2.收入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创造并分配给常 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的初次收入之和 •3.产品形态: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最终使用的货物 和服务价值减去货物和服务进口价值。
国民总收入(GNI)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
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的净收入
•国民总收入是一个收入概念,而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生
产概念
2019/12/24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3
(二)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即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10
– 2.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 强调消费与个人生命周期阶段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取决于 家庭所处的生命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 • 青年时期:收入低,消费可能超过收入,但是有稳定的工
作,未来的收入会增加
• 中年时期:收入增加,收入大于消费。偿还青年阶段的负 债及收入储蓄起来用于防老
税减去生产补贴之后的差额(企业利前税,不包括所得税) (4)营业盈余。从总产品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 润,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
2019/12/24
经济基础知识(中级)
4
2.支出法(社会最终使用角度)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
• C+I+G+(X-M) = C+S+T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经济师-初级经济基础知识内容汇总-整理目录版 (1)前言 (2)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3)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10)第三章剩余价值的产生与流通 (16)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23)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7)》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 (30)第七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37)第八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45)第九章财政职能 (49)第十章财政支出 (53)第十一章财政收入 (57)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 (63)]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 (72)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77)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 (86)第十六章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 (9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100)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107)第十九章市场营销环境 (112)?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 (117)第二十一章市场营销策略 (122)第二十二章产品和服务策略 (127)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134)第二十四章计划职能 (136)第二十五章组织职能 (14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149)/第二十七章控制职能 (159)第二十八章法的基础知识 (160)第二十九章经济法基础知识 (164)第三十章民法基础知识 (167)第三十一章行政法基础知识 (176)第三十二章诉讼与仲裁法律基础知识 (183)前言[(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1.考试科目《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讲义
2019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考点讲义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第四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运行基础第六章社会主义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第八章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知识点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知识点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知识点四】市场与市场体系★【知识点五】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知识点六】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知识点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1.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于人们需要的过程。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3.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三个基本要素:(1)人的劳动:是生产的最基本的要素。
(2)劳动资料:包括生产工具、生产场所、道路、运河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未经加工的;经过加工的)。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注意1】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2】劳动对象是生产力作用的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2.生产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3.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4.社会生产方式(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此处图片未下载成功](3)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经常处于变动之中,而生产关系则具有相对稳定性。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章节训练-第7章
第七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1 [单选题] 下列属于货币政策工具的是( )。
A.税收B.存款准备金率C.国债D.国家预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2 [单选题] 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之间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
A.是否以保持物价水平的稳定为目标B.宏观调控是否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C.是否促进充分就业和收入分配D.是否对国民经济总体活动进行调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式。
直接调控和间接调控之间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宏观调控是否通过市场机制来发挥作用。
3 [单选题]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中,以( )为主。
A.计划手段B.法律调控手段C.经济调控手段和经济杠杆D.行政调控手段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本题考查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
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以间接调控为主,就是主要依靠经济手段和经济杠杆进行宏观调控。
4 [单选题] 国家对整个国民经济统筹规划,制定方针、政策等属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的职能。
A.承担社会公共事业建设B.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C.对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D.承担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题干所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职能。
5 [单选题] 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
A.调控的目的不同B.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C.平衡社会总供求的效果D.对微观经济主体的影响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直接与间接两种宏观调控方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是否通过市场机制这一中间环节来发挥作用。
6 [单选题] 关于财政政策说法错误的是()。
A.财政政策最主要的任务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B.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的基本平衡C.财政政策的类型有平衡财政政策、盈余财政政策和赤字财政政策D.发行国债、财政补贴、转移支付属于财政政策手段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是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第七章
四、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一)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考试内容:掌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涵义及其相互关系。
经济增长:一个国家或地区商品和劳务总供给量的增加。
两层含义:商品和劳务总供给
量是增加的;人均占有的商品和劳务也是增加的。
经济发展:不仅是一般的经济增长,而且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以及社会福利、文教卫生、群众参与经济及社会发展程度等在内的各
种结构的协调与优化。
经济增长只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但它却是其中最基本、也十分重要的一部分。
(二)经济增长方式及其转变
考试内容:掌握经济增长方式的涵义及类型。
经济增长方式的含义:指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即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及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劳动、资本、土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三种基本要素。
经济增长方式的类型:粗放型和集约型。
了解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和途径。
【例题•单选题】(2008年)经济增长方式是指()。
A.经济发展的目标形式
B.经济发展的决策模式
C.资源的总体配置方式
D.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式
[答案]C
(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考试内容:熟悉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经济发展中有关全局性、长远性和根本性的决策体系,与一般的经
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具有全局性、长期性和根本性的特征。
制定经济发展战略,首先要依据物质生产发展规律和客观经济规律,其次要依据本国的国情和国际环境,再次要充分考虑到需要和可能,具有可行性。
经济发展目标是指在较长时间内国民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到20世纪末,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第一,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第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第三,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了解三步走战略。
熟悉2007年11月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提出的新要求(68页):六项内容,
注意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例题•多选题】(2008年)与一般的经济计划相比,经济发展战略所具有的特征包括()。
A.指令性
B.全局性
C.阶段性
D.长期性
E.根本性
[答案]BDE
(四)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考试内容:掌握
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并强调了“五个统筹”的任务目标,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社会经济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开放和对外开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
“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转变政府职能;(2)建立健全财税体制、社会保障制度、政绩考核制度等方面的机制;(3)改变经济增长方式;(4)突出社会经济工作的重点,切实解决关系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
【例题•单选题】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