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粤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讲评教案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Word版含答案
【高优设计】2016届高三语文粤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讲评教案二 古代诗歌鉴赏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评教案二古代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分析试卷,了解诗歌鉴赏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多角度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
3.推敲语言,规范答题模式,使答案准确、流畅、雅致。
教学过程一、对照答案,自查自纠发放答案,对照自查。
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错题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解题过程与结果。
二、合作交流,问题汇报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适时合作学习。
个人提出问题,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等。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调控讨论情况。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理清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误答展示,分析归纳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解题过程的规范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文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下面以专题规范练九第12题姜夔的《鬲溪梅令》为例加以分析。
(一)错例分析(1)“粼粼”“盈盈”两个叠音词有什么作用?病例1:重复,起强调作用;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分析:考生为了能够拿到分数,把能够想到的作用不加分析地全部写上,殊不知,尽管其中能够涉及评分标准中的某一点或两点,在高考评卷中也是拿不到分的。
归纳常见失误一:漫无目的,堆砌术语病例2:运用叠词,读起来朗朗上口;也增强了诗句所要表达的语意效果。
分析:这一答案似乎已经从形式、内容两方面回答两个叠词的作用,但学生对内容方面的作用只是浮于表面,没有涉及文本,而此种答案亦可以成为“万能答案”,任何题目都可套用这种浮在表面,落不到实处的“赏析”,显然违背了诗歌鉴赏的规律,也是诗歌鉴赏严重失分的一个原因。
本题内容方面的作用要结合“粼粼”“盈盈”在词中具体的作用回答。
高三语文粤教版一轮复习专题讲评教案六 实用类文本阅读 传记 Word版含答案

专题讲评教案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传记文章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传记类文章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病例1:如第一大题《大卫·切瑞顿:全球最富的教授》篇的第2题: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两位学生对切瑞顿的评价,请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
有的同学回答:(1)说明了这两位学生对于切瑞顿的喜爱。
(2)显得更为真实、客观。
分析:该同学的答案无视传记文本特征,只知道传记是在写传主的成长中具体的经历,并不理解别人的评价也是在侧面表现传主。
侧面表现能使人物更为形象丰满,就本文来讲,前文都是具体在写传主的具体的事例,最后通过学生的评价来深化这样一个形象——切瑞顿对别人都有深刻的影响。
另外该同学也知道一点传记的基本特点:真实、客观,但是在答案中并没有具体分析如何“真实、客观”,这是大忌。
归纳常规失误一:无视传记文本特征,答案牵强。
归纳常规失误二:答案概念化,不够具体深入。
【优化方案】高三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16实用类文本(1节)名师课件

课堂精讲精练
章首品悟
【思悟二】 有人说,爱才是人类 永恒的主题。没有了爱,没有了爱心的 世界,是一个怎样荒芜的世界?南丁格 尔用她的爱心换来了受伤战士的生命, 又怎能不赢得后人的尊重和爱戴?
章首品悟
【思悟三】 你为世界付出了多 少,世界将回报给你多少。命运就是如 此公平。南丁格尔奉献出了自己的时间 与爱心,用英国人民颁给她的奖金创办 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从而改变了 整个世界对护士的看法。
课堂精讲精练
这类题目通常是简答题,要注意筛 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 出文中、文本 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
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 记具有的不同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 文本加以辨别分析。如,自传采用第一人 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 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 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解读高考考纲
★考纲解读 实用类文本的阅读是配合普通高中 语文新课程开设的选修课,它在2007年 第一次出现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它强调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体现实用 性和应用性的特点,使试题进一步贴近 生活,引领学生在学习中关注生活,是 新课标实验区试卷的显著特色。
解读高考考纲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 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具体包括:①筛选 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 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 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文本的 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 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 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 文本的深层意蕴;⑧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 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 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高考语文广东粤教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6部分第5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三:科普阅读(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
7. ①鳝鱼善于拱泥入洞,隐居其中; ②只在夜间出来觅食,白天一般躲着不出来; ③鳝洞一般都打得很深,很难挖掘; ④鳝鱼常常是“狡兔三窟”,当发现危险时就悄悄溜走。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
8.①能够关爱、理解和体谅对方,真诚为对方着想。雄 鹳总是主动承担重任,具有奉献精神。雌鹳也不是坐享其 成,而是尽其所能。双方既分工又合作,齐心协力,相互 配合,轮流上阵,互助互惠,满足双方的需求。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实用类一 1. (1)沙漠干旱的威胁;
(2)来自鬣狗、狮子、鳄鱼等强大肉食类动物的威胁; (3)来自无法防备的小飞虫的威胁; (4)来自渡河时相互践踏的威胁。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
2.(1)作者采用的是类比手法,用夸父追日的精神来类比角 马在跋涉中对目标心无旁骛、不畏艰难,执著、坚韧等精神。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
5.①社会科技迅猛发展,而人文环境则每况愈下。 ②爱因斯坦所忧虑的社会现实仍然没有变化。 ③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仍然不够高。 ④大多数人缺乏对于文明的反思。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二 6.要点:
①科技发展和人文发展并不必然协调; ②科技是双刃剑,对人文环境的作用并不都是正面的; ③我们在发展科技和经济的时候,要对人类文明进行 反思;要使科技成果造福人类。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五 产和生活实际中应用科学成果,而这种应用可以更好地促 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六
16.(1)这里的“潇洒”是指古代的诗人对于数字不太在意, 只注重诗意的表达。
(2)这里的“精耕细作”指人们对于数字高度重视,力 求精确。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高考语文广东粤教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6部分第3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一:传记阅读(下)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七
19.①纳斯达克指数暴跌,很多互联网公司陷入了困境, 甚至关门倒闭。
②全社会对互联网产生了一种不信任,阿里巴巴业务 也开展得分外艰难。
③遭遇“非典”。 ④创办淘宝网,创办支付宝、收购雅虎中国,创办阿 里软件,阿里巴巴公司上市。(①②③为考验,④为美好局 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七
20.这是过渡段(或:承上启下)。本文采取了倒叙的手法, 先叙述马云攀上了他自己设定的高峰,吸引我们对传主马 云的注意;再由这一句引起过渡,回顾马云创业的艰苦历 程,展示马云的独特魅力。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七
21.①创业精神及坚定不移的信念。1999年带领18人回杭 州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创业。遭遇到“非典”之时,马云 依然自信,并用自己的信念感染着公司里的每一个人。
(2)①仔细考查作文的表达形式。②详细询问作文的思 想内容。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
8.(1)因为①有着几十年亲似手足的友情,②有着共同的 兴趣和爱好,③互相激励和帮助。
(2)因为每次谈心时都能①随兴之所至,无话不谈,② 没有功利目的,无所顾忌,③心领神会,肝胆相照。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三 9.“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是叶圣陶于1980年元旦 为上海《解放日报》题写的,这一年叶圣陶86岁,所以既 是自勉,也可以看做是他一生的精神写照和人生追求。因 为文中反映的是1940-1945年间叶圣陶40多岁时的事迹, 所以题干中要求考生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 圣陶的“孺子牛”情怀。三个方面:①对子女循循善诱, 呵护备至。②对作者、读者热情宽容。③对年轻编辑辅导 提携,关心爱护。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四
11.①中国学问博大精深,难以穷尽。 ②应当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坚持不懈地学习钻研。 ③要有真正的发现,推动学术的发展,为后世负责。
高考语文广东粤教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6部分第4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之二:新闻、报告阅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校外教育和社会实践缺乏制度保障,社会各方面还不能 为素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无论是德育还是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的培养,都需要系统地整合学校、社会、家庭的资 源。但从总体看,公益性设施向学生开放还缺乏制度保障, 企事业单位缺乏承担校外教育的义务,学生的公益活动、 生产劳动、社会实践、岗位实习往往面临无处可去的窘境; 学校开展的各种素质教育活动面临巨大的安全压力,缺乏 必要的保障;社区功能尚在发育之中,校园周边环境仍然 存在很多问题,课后和假期学生往往只能困守家中,这些 都影响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与文学作品阅读比较,实用类文本的阅读,鉴赏的成 分相对较小,分析综合与评价探究的成分相对较多,甚至 还有较多的理解性阅读的成分。选考类的题型已经基本固 定,主要是主观题。因而在新闻阅读复习中应该特别重视 分析、评价、探究类的主观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2012届高考应该特别注意调查报告和人物通讯的阅读。 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角度出题。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导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的领导体制的建立,有利于教育 改革的社会和舆论环境的形成,公共教育资源的开放,企 事业单位对实践教育的承担,社会对校外教育的责任等, 都缺乏科学、合理、完善的制度安排。从教育层面来看, 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 想,促进学校制度的完善,系统地规划人才培养选拔体系, 建立科学的教育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教育工作评价制度,进 行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人事制度改革等。从教育监管方 式来看,一方面,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领域改革能否解决素质教育所 面临的障碍?请结合文本作简要分析。
【答案】不能。因为素质教育不同于传统教育,它是更 加社会化和开放性的教育模式,需要全社会其他制度的 全力支持与配合,而目前素质教育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实际上是因社会其他体制的制约所致,所以,如果相关 的制度建设不完善,而仅仅依靠进一步深化传统教育领 域改革,也还是不能解决素质教育所面临的障碍。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

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教学参考1019 0924高考第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导学案【高考目标导航】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2.鉴赏评价 D(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2)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3)探究文本中的终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基础知识梳理】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项能力。
具体包括: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③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④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⑤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⑦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⑧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⑨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和难点,提出自己的见解。
从题型上看,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题型呈现三大类:以简答题为主要类型,还包括选择题和论述题。
从测试内容上看,①实用类文本阅读比文学类文本更重视信息的筛选与整合,因为实用类文本涉及的材料以纪实为主,选取的较之文学作品更加丰富而繁杂,突出考查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概括中心的能力。
②实用类文本在鉴赏评价方面,主要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③实用类文本涉及人物可以分四类: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大家,追求卓越的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体现时代精神、传承爱国情怀的人物。
高考语文广东粤教学海导航新课标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件:第6部分第1节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一:小说阅读(中)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一、复习策略 1.塑造人物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阅读小 说首先要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1)分析人物外貌、 动作、细节、语言、心理活动的描写,从多方面准确地把 握人物形象的特征;(2)着重分析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 的矛盾冲突;(3)思考和发掘人物形象的思想意义。如《老 杨同志》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有着丰富的实际斗争经验的 农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3.评说人物 所谓评说人物,就是对人物形象进行概括,进行评议, 通过这种概括与评议来认识小说中的人物的典型意义。在 进行评说时,要注意综合全文内容,运用“多层次表达”, 由浅入深地表达自己对人物的理解。这里说道“多层 次”“由浅入深”。是说先从人物的外貌、语言描写的角 度来评说,再从人物经历、命运的角度来评说,再从小说 塑造人物目的的角度来评说,也就是要先从人物的形态外 貌说起,说到他(她)们的身份、生活、性格、命运及其代 表意义。
第9章 扩声系统调音
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又不能对情节发展的各个阶段平 均用力,应当把主要精力放在分析情节的发展和高潮部分。
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 揭示时代背景,这些描写能表现出人物性格的时代根源, 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作品的思想意义。还有自然环境描 写,主要内容有地点、时间、季节、气候及景物,主要作 用是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动、心情,渲染气氛等。 在写景时总是紧扣人物的思想感情来着笔,把写景和叙事 糅合在一起,以揭示悲剧产生的历史根源和社会根源,对 主
二、应考策略 解答小说阅读题,一般要经历以下几个步骤: 1.理解内容 理解课文内容或者理解课文片段的内容,要注意运用 “多角度品析”的方法,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如情节、 人物、环境、人物活动、表达方式、描写角度、结构层次、 修辞手法、段落大意、表达目的、情感抒发等各个方面去 进行理解,力求有自己独到的发现,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讲评教案六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学习目标1.剖析试卷错题,归纳传记文章答题中常见错误类型,分析原因,反馈矫正。
2.突破难点,掌握传记类文章答题技巧。
学习内容及过程一、对照答案,让学生自查自纠,独立解决问题。
发放专题规范训练试题答案,让学生独立地对照答案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包括知识、思路、方法、技巧、规范等方面),更正答案。
二、归纳问题,学生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1.对学生自查自纠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可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先由个人提出问题,再由其他同学解答或小组内进行讨论、争辩。
以学生之间的智慧共享,进一步促进认识、理解的深化。
教师巡视各组讨论,及时了解讨论情况,掌握学生思维的脉搏。
2.对有争议的问题和小组未解决的问题,由小组长进行整理并集中汇报。
对学生所提问题进行归类、分析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展示错误答案,分析错因,指出解决办法。
对学生所提较集中的问题,从原因分析入手,从概念和规律认识、理解的深刻性与全面性方面,从解题方法、技巧的灵活性方面,从题干情景和设题的变化性等方面进行重点讲解,举一反三,重锤敲击。
(一)错例分析病例1:如第一大题《大卫·切瑞顿:全球最富的教授》篇的第2题:文章结尾处引用了两位学生对切瑞顿的评价,请谈谈这样安排的作用。
有的同学回答:(1)说明了这两位学生对于切瑞顿的喜爱。
(2)显得更为真实、客观。
分析:该同学的答案无视传记文本特征,只知道传记是在写传主的成长中具体的经历,并不理解别人的评价也是在侧面表现传主。
侧面表现能使人物更为形象丰满,就本文来讲,前文都是具体在写传主的具体的事例,最后通过学生的评价来深化这样一个形象——切瑞顿对别人都有深刻的影响。
另外该同学也知道一点传记的基本特点:真实、客观,但是在答案中并没有具体分析如何“真实、客观”,这是大忌。
归纳常规失误一:无视传记文本特征,答案牵强。
归纳常规失误二:答案概念化,不够具体深入。
病例2:如第四大题《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篇的第1题:请根据全文,概括马寅初是一个怎样的人。
有同学的答案为:他是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
分析:该同学的答案没有理解题干中的“概括”,同时没有整合的意识,全文其实都是在表现马寅初的“倔”具体表现为他忧国忧民、坚持真理、有气节等各个方面。
仅仅用“一位摆弄经济学的倔老头儿”显然是不太合适的。
归纳常规失误三:不会整合,照搬原文。
病例3:如第四大题的第2题:文章为什么以“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为题?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有的同学回答:因为马寅初特立独行,坚持自己的观点,不为别人左右,所以他是思想者的第三种造型。
分析:该同学并没有审清题干要求,题干要求是分析题目,而答案为马寅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很显然文不对题。
同时该答案更没有具体分析题干中的各个答题角度,如“第三种”“造型”等重要信息。
归纳常规失误四:文题不对,答非所问。
归纳常规失误五:找不准答题角度,要点不全。
(二)抢分技巧1.认真审题,找准区域。
2.理清层次,圈点整合。
3.精确概括,分条列项。
4.具体阐述,精练得当。
5.讲究条理,有序组织。
四、难点突破,拓展升华。
人物传记文本探究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也是此类阅读的一个难点。
人物传记文本探究题偏重对传主身上表现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及对传记文本独特的社会价值进行探究,也有对传记文本独特的表现技巧和艺术特色进行探究的。
回答探究类试题一定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文本与分析紧密结合的原则。
探究性题目要尊重文本,答题时必须尊重原文的信息,在此基础上进行合情合理的概括和阐发。
二是观点鲜明、分析有理有据的原则。
具体步骤:①表明自己的观点,句式为“我认为……”或“我赞同……”;②分析自己的理由,句式为“理由是……”,最好把理由分点罗列;③加总结句,句式为“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强化训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高风亮节梁启超拥有博大的胸怀。
1924年,他不幸得了尿血症,亲友们热心地建议他出国治疗,但他坚信祖国的医疗水平,不仅不出国,而且特意请北京协和医院的中国大夫为他诊治。
1926年,协和医院为他做了割除右肾的手术,结果证明这次手术是一个大的失误:右肾无肿瘤,也无其他病灶!术后梁启超的身体状况日益恶化。
这引起他的朋友和社会人士对协和医院的强烈不满,他们在报刊上发表文章批评协和医院的失误。
梁启超宽厚地对待协和医院,恐怕此事影响人们对中国西医科学的怀疑,不顾自己所受的损害而极力维护协和的声誉,替该院辩护,并说自己会继续接受协和的治疗。
梁启超具有高尚的品格。
他追求真理,坚持原则。
为了寻求真理,他抛弃传统习俗,恭恭敬敬地拜地位比自己低的康有为为师。
然而当康有为逆历史潮流搞复辟时,他即断然与恩师决裂。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中国的传统道德,背师、逆师,近于大逆不道,梁启超无论是当初拜师还是其后背师,都是以极大的勇气突破了传统规范和道德,他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这与他所说“吾爱孔子,吾更爱真理”一样,成为传世名言。
梁启超热爱祖国,公私分明。
他一生多次受过日本政府和友人的极大帮助,尤其在戊戌政变后的生死关头,日本人曾帮助他逃离虎口。
梁启超在日本度过十余年,视日本为第二故乡,但是当日本政府向袁世凯提出危害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梁启超义愤填膺,在报刊上接连发表文章,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日本人威胁利诱不成,即中伤梁启超“忘恩负义”。
梁启超义正词严地表示,他决不会因受日本保护十余年而放弃对祖国的责任。
梁启超为政公正,做官清廉。
他多次组织筹款,经手无数钱财,但未曾滥用一分钱以自肥其私。
有时他生活窘困,卖文度日,在日本时甚至一度举债为生,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数月来生计之狼狈,乃至不可言。
”他不为个人争权力。
在组织政党时,一些人争地位、权力,他则大力主张任人唯才、唯贤。
民国初年,多少人为求官而多方奔走,他却因袁世凯及段祺瑞专制独裁、难以合作而毅然数次辞去高官。
护国运动之后,他功成名就,却退出政坛,潜心学术,表现了知识分子高尚的情操和独立的人格。
他不以权谋私,袁世凯任命他为司法总长,他上任伊始,即发表《告乡中父老书》,表示要“谢绝请托,破除情面”,对于同党、朋友及康有为等推荐的人,他任用和推荐德才兼备之士,为此而得罪了不少人。
梁启超光明磊落,为人坦荡。
他不仅平时待人平等、宽容,在政治上也主张自由竞争和宽容。
梁启超在日本组织政闻社,革命派同盟会成员大闹成立会会场,并痛打梁启超。
当时日本警方前来调查,以便依法处理。
梁启超为避免同胞纠纷,将此事淡化处理,赢得人们的称赞,日本名流及报纸颇赞美梁先生有“政治德量”。
梁启超平易近人,没有名人的架子。
他在协和医院住院时,给从医生到看护妇,乃至厨子、打杂工共几十人每人送了一把题了字的扇子,而当时梁启超的墨宝是相当名贵的,由此可见他的为人。
梁启超高尚的人格和爱国情操得到了人们的一致赞许,即使是他的一些反对派也十分佩服他。
真可谓高风亮节梁任公!(选自黄敏兰著《中国知识分子第一人:梁启超》,湖北教育出版社,有删改)1.简析梁启超为什么既拜康有为为老师,又与康有为决裂。
参考答案:梁启超追求真理,恭恭敬敬地拜地位比自己低的康有为为师,然而当康有为逆历史潮流搞复辟时,梁启超断然与恩师决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分析文章的内容。
先选定答案所在区域,筛选重要信息后,语言简洁地表达出所需要的内容。
2.文章着重写了梁启超作为哪几种身份主要对待、处理了哪些事情?答案示例:①作为普通病人,宽容地对待、处理了协和医院手术失误的事,平易地给医院的普通人送扇子。
②作为学生,正确地对待、处理自己与康有为之间的师生关系。
③作为政治家,正直地对待权力、贤才和同盟会的痛打。
④作为受助者,虽然接受过日本政府的帮助,但他理性地对待、处理日本给予自己的照顾以及为了国家民族的命运坚决地揭露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这道题要求选准角度,弄明白“身份”的含义,文章虽然用了大量的材料,但从身份角度看,不外乎就是普通病人、政治家、学生和受助者等几个方面。
3.梁启超的高风亮节中,哪一点给了你深刻的启示?试结合文本、联系社会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答案示例:梁启超的高风亮节中,追求真理坚持原则给了我深刻的启示,特别是“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人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不能因为个人感情原因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
梁启超尊敬他的老师,热爱他的老师,但当老师康有为逆历史潮流搞复辟时,他断然与老师决裂,选择追求中华民族向前发展的真理。
当前,一些地方政府不切合当地实际地发展经济,招商引资,弄来了污染环境的企业,或者盲目地开发而无端地扩大建设规模。
作为这些地方的年轻一代,面对热爱家乡、热爱政府、培育自己的长辈们,我们要更爱科学,更加热爱科学发展观的真理,因而就有必要大声疾呼:保护环境,科学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探究能力,要求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
要先亮出观点,再结合文本内容,最后联系社会实际。
表述时,观点要鲜明,论据要充分,论述要逻辑性强,语言要尽量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