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绝对精品

合集下载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和人说《雨霖铃》被誉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而这首《雨霖铃》是柳永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这首词通过层层的渲染、铺陈,以及典型意象的有机使用,使词成为一首意致绵密,凄恻动人的“惜别诗词”之千古名篇。

首先,全词通过多层次地、层层递进的结构将离愁别绪表现得缠绵悱恻。

“寒蝉凄切”从寒蝉,深秋之鸣虫开始展开,将镜头聚焦在一个微小之物之上。

然物微而意大,寒蝉代表的是秋风萧瑟的深秋,而“悲秋”又是从宋玉起开创而形成的传统意境。

且,“凄切”之声又响在耳边,其悲凉之意更增添了一分。

寒蝉体积虽小,看似微不足道,但仅“寒蝉”一入眼(/入场),其整个深秋、悲凉、愁绪之意便跃然纸上,不必再赘言,读者便早已心领神会。

仅四字“寒蝉凄切”,便奠定了整篇词的基调,而四字概括得极为精妙而传神。

此为一层。

然后,放佛随着主人公的抬头远望,镜头拉长,那延绵不绝的长亭,五里一短亭,十里一长亭,似乎都像是为主人公而设,放佛在幽幽地诉说着无法逃避的离别。

抬头望去,尽是离别之景物。

并非周围景物仅有长亭而已,然而入眼的却只有长亭,正表明了主人公的满心离愁别绪。

再一望,那夕阳西落,暮色十分,一日的美好将尽,放佛象征着“你我”之美好姻缘也将随之而尽。

第二层,对着送别的长亭,在这傍晚时刻,“我”心如何不感伤不仅如此,第三层的环境描写,将氛围烘托得更为抑郁难耐,即“骤雨初歇”。

深秋之傍晚,已觉寒气,然而加之秋雨,更令人觉得无法抵御的寒气逼人。

天冷而心亦寒。

正所谓“秋风秋雨愁煞人。

”而且,骤雨已既停,表明船即开,分手的时间迫在眉睫。

此三句十二字里,包含了三层氛围的营造及环境的描绘,层层递进,十分精妙而恰到好处地点明了时间、地点,背景和场景。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导语: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以下是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雨霖铃·寒蝉凄切》解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都门:京城门外。

《雨霖铃》古诗原文及注释

《雨霖铃》古诗原文及注释

《雨霖铃》古诗原文及注释《雨霖铃》[1]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2]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

[5]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6]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

[8]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10]【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八句,仄韵。

[2]骤雨:阵雨。

[3]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4]留恋处:一作"方留恋处"。

[5]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6]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7]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8]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9]经年: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恋情。

【简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都下传唱,甚至远及西夏,"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避暑录话》)。

柳词盛行于市井巷陌,同他这种明白晓畅,情事俱显的词风不无关系。

柳永在词史的地位:柳词在题材方面不局限于士人的情感,时见市井气息,在词的描写内容方面有所拓宽;柳永在词调使用方面多有尝试(宋词调880,柳用百余),尤致力于慢词,善在文字转折处用强有力的仄声字,用来承上启下,成为语气转换的枢纽,让人有"潜气内转","摇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浑然一体,丰富了词的形式体制;柳词长于铺叙,白描,语言清新自然,在写作技巧方面都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下面我们一起赏析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加了注音,请欣赏。

雨霖铃yǔ lín líng柳永liǔ yǒng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hán chán qī qiè,duì cháng tíng wǎn ,zhòu yǔ chū xiē。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 ,liú liàn chù ,lán zhōu cuī fà。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zhí shǒu xiāng kàn lèi yǎn ,jìng wú yǔ níng 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niàn qù qù qiān lǐ yān bō ,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 ,gèng nǎ kān 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 ,yáng liǔ 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ǐ qù jīng nián ,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雨霖铃》古诗解析

《雨霖铃》古诗解析

《雨霖铃》古诗解析江淹先生(原名杨时)的《雨霖铃》是一首感慨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诗。

本文将从诗的结构、意境以及语言运用等方面对《雨霖铃》进行解析。

一、结构与体裁《雨霖铃》共计七十二句,分为十个八句的段落,采用的是七言绝句的体裁。

整首诗情感紧密且连贯,句句寓意深刻。

二、意境描绘诗人以雨霖铃声抒发离愁别绪,着力描摹人生的无常和离别之苦。

全诗以清新细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面对离别的痛楚和思念之苦。

首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通过形容蝉声的凄切以及夜晚里长亭的寂寥,与骤雨的突然停歇,表达出作者对离别之情的深沉感慨。

接下来几句“都门帐饮无绪,方亭委曲,秋雨叶凋时。

”写出了主角在都门帐饮中心事已被打乱,委曲求全的心态,透过秋雨中飘落的叶子,进一步表达了物是人非,时光易逝的主题。

接着的“铁马冯·唐突处”写出主角深夜长啸的场景,以及在短暂的啸声中包含的无尽哀怨。

而铁马和唐突则以象征的方式揭示出岁月无情,人生易逝的真实。

诗的后半部分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开头,进一步阐释了人世间的离合和阴晴圆缺的现实。

最后以“此事古难全”一句巧妙地点明了人生的苦短与无奈,传达了作者对离别之痛的深切认知。

三、语言运用诗中运用了诸多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情感真挚且富有表现力。

例如,对比手法在描绘离别之情上起到了极好的烘托作用。

“都门帐饮无绪,方亭委曲”中的对比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纷乱和无奈。

此外,诗中以“雨”和“铃”的意象为主线,穿插运用了描写自然景观、感知情感的手法,使作品富有声、色、味的感官形象。

四、主题意义《雨霖铃》以对离别之痛的深沉感慨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人生琐事的描绘,展示出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哲理。

在离别之痛和对流转不息的世事的反思中,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奈和悲凉的体悟。

综上所述,《雨霖铃》是一首以离别之痛为主题的感伤之作。

通过结构紧凑、意象描绘入微以及语言运用巧妙的手法,诗人成功传达了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情感和思考。

《雨霖铃》柳永全文

《雨霖铃》柳永全文

《⾬霖铃》柳永全⽂《⾬霖铃》柳永全⽂ 导语:《⾬霖铃》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是⼩编整理的《⾬霖铃》柳永全⽂,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霖铃·寒蝉凄切 ⾬霖铃 宋代: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赏析 赏析 这⾸词的上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的“宋⾦⼗⼤曲”之⼀。

起⾸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令》云:“孟秋之⽉,寒蝉鸣。

”可见时间⼤约农历七⽉。

然⽽词⼈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然景物,⽽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骤⾬寒蝉,词⼈所见所闻,⽆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句,中间插⼑,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

”他的恋⼈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对美酒佳肴,词⼈毫⽆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理:⼀边是留恋情浓,⼀边是兰⾈催发,这样的⽭盾冲突何其类锐!这⾥的“兰⾈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便迸出“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句。

寥寥⼗⼀字,语⾔通俗⽽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前。

真是⼒敌千钧! 词⼈凝噎喉的就“念去去”⼆句的内⼼独⽩。

这⾥的去声“念”字⽤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然⼀转,下启“千⾥”以下⽽⼀⽓流贯。

“念”字后“去去”⼆字连⽤,则愈益显⽰出激越的声情,读时⼀字⼀顿,遂觉去路茫茫,道⾥修远。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

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雨霖铃》原文欣赏附注音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下面我们一起赏析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铃》,为了方便大家阅读,加了注音,请欣赏。

雨霖铃yǔ lín líng柳永liǔ yǒng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hán chán qī qiè,duì cháng tíng wǎn ,zhòu yǔ chū xiē。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dōu mén zhàng yǐn wú xù ,liú liàn chù ,lán zhōu cuī fà。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zhí shǒu xiāng kàn lèi yǎn ,jìng wú yǔ níng yē。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niàn qù qù qiān lǐ yān bō ,mù ǎi chén chén chǔ tiān kuò 。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duō qíng zì gǔ shāng lí bié ,gèng nǎ kān lěng luò qīng qiū ji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jīn xiāo jiǔ xǐng hé chù ,yáng liǔ àn 、xiǎo fēng cán yuè。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cǐ qù jīng nián ,yīng shì liáng chén hǎo jǐng xū shè。

雨霖铃

雨霖铃

《雨霖铃》①宋柳永【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都门帐饮无绪,③留恋处,④兰舟催发。

⑤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⑦暮霭沉沉楚天阔。

⑧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⑨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⑩【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分手后越来越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

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篷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鉴赏】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阙: 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伤情无限。 第一层是开头两句,陈述别情,点明主 旨。
第二层是“今宵”句,虚景实写,明写 景,暗写情,名句绝妙。 第三层是后四句,写离愁之深,令人神 伤,无穷意味。
归纳总结
上阕: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离别环境 凄切悲凉 寒蝉 长亭 骤雨 (实)
离别场面 无绪催发 难分难舍 此去行程 惆怅伤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酒醒
愁醒
送别留赠的信物,自古就 有“折柳送别”的习俗
谐 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诗经》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温庭筠 : 绿杨陌上多别离。
辽阔楚天——无垠
三种景物与词人的“伤离别”有何关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
浩渺的烟波 沉沉的暮霭 辽阔的天空 黯淡的离愁
无尽的别恨
情抒景借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一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情于景和以虚景写实情 的 手法,词人借用_____________ 想象之景 ,通过
情—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两人相对而立,手握手,眼对眼,泪眼婆 娑。心中千言万语要和对方说,却激动地 哽咽,什么都说不出来了。
动作神态的细节刻画是情感的集中表现 , 真挚动人. 白描手法勾勒细节,拨动心弦,引发共鸣。
这时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是“相顾无 言,惟有泪千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晚”点出时间,恰又唤起“美人 迟暮”的感慨;
“雨”点出天气,暗合下文的送别 之“泪”。 “长亭”是送别之地,从来就是 “天下伤心处”。
即 景 抒 情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鉴赏:这一句点出了别离的时间 _____、地点 _____和 _____。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意 寒蝉、长亭、骤雨 天气情况 象,构成一幅秋雨黄昏送别图。营造了 _____________的送别氛围,为全词奠定_____________ 凄凉伤感 感 凄清萧瑟 情基调。
以哀景衬哀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难舍难分的离别过程
情——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矛盾
恋人在都门外的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 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 ,为什么?
这七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 典型心理: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一边 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依 依不舍,难舍难分的矛盾何其尖锐。
• 整体感知
• 归纳总结这首词的感情:
• 羁旅行役之情 • 宦途失意的压抑 沦落飘泊之感 恋人别离的痛苦
• 基调:哀怨缠绵
伤感低沉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作者用什么样的抒情方式将凄凉 哀婉的感情表现出来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写景)
上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下片: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寓 意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 刺客列传》
象 征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温庭筠: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韦庄: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
离 愁
直接抒情
作者用什么意象来写景?对全诗有什么 作用?
意象:
寒蝉、长亭、骤雨、兰舟、 烟波、
暮霭、楚天、柳杨、晓风、残月 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
借景抒情
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如何划分?
离别前:
离别时:
离别后:
融 情 入 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点出节令(深秋),显出凄 清,渲染气氛;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那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
伤离别。 自古伤离别是常情,似乎有自我安慰 之意,接着又转入现实的痛苦中来: 递进语气强调了此时清秋离别更让人 难受。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共同感受 普遍情感 触景生情 难以承受 离别之苦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 晓风残月。 孤清冷落的
雨霖铃
柳永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 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 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 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柳 永
柳永,北宋词人,原名 三变,字耆(qí )卿。排行 第七,世称“柳七”。婉约 派重要代表词人,北宋第一 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精通音 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 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 迎。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 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皆能 歌柳词”的说法。《乐章集》 传词将近两百首。
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 更与何人说?
孤清冷落的别后情景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 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良辰好景”因无人共赏而如同 “虚设”,即使有“千种风情”也因 无人共语而倍觉痛楚,词人以虚景、 虚情收束全篇,写出了“清秋节”之 实景可以随时令之推移暂告消失,而 “伤离别”的实情却是随时令之推移 与日俱增。
本词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时作。只 是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 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沦落飘泊之感是可 想而知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 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 以寄别恨。 这首词就是抒写他和知己在长亭话别时的 情景。 所以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离别前凄清寂寥的环境 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 离别后迷蒙辽阔的景物 离别后凄清孤寂的生活
实写
虚写
艺术效果:丰富了诗歌离别的内容,拓 展了诗歌凄清的意境,渲染和强化了词 人与恋人离别时的伤感,孤独,无奈的 感情。
这首词描写了作 者要离开汴京(开封) 去外地漂泊时和心爱 的人依依惜别的痛苦 心情。 上阕主要是写临别 时难分难舍的情景。 下阕主要是写别后 的孤寂凄清的情景。
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作用:
• 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 茫茫的惆怅。 • 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片的离别情景,又是 为下片写别后情景作铺垫。 • 从眼前所见写起,又想象行舟后所见之景, 半虚半实。
上阙: 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
从抒情的重点和层次上看,上阙 扣住“别”字,由“出行”到“帐饮”, 到“催发”,到“执手”,到“遥念”, 突出了惜别的深情,离别的痛苦。 ( 写景抒情显得黯淡凄清)
• 《雨霖铃》 • 被称为“宋金十大曲之一”。
柳词从题材方面看,大体可分三类: 1、写都市生活和风光; 2、写妇女生活、愿望和男女间的恋情; 3、写羁旅行役之苦。 作品以白描见长,铺叙刻画,情景交 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
• 婉约派有四大旗帜:
• 四旗中号“闺语”:李清照 • 四旗中号“别恨”:晏殊 • 四旗中号“情长”:柳永 • 四旗中号“愁宗”:李煜
别后情景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想象画面:一舟临岸,词人酒 醒梦回,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 柳,一弯残月高挂梢头。越发增添 了凄清、伤感的情调。
名句赏析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思考讨论:这句话选取了哪些意象? 酒 、杨柳 、晓风 、残月
象 征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楼饯别校书叔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 浩渺的烟波,沉重的暮霭,无边的楚天 意象, 营造了_____________ 迷蒙辽阔的意境, 含蓄而形象 地写出了词人分别后抑郁悲伤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孤寂落寞 之情的浓重、绵长和深沉。
探究思考:此时置身于“杨柳”、“晓风”、“残月 情景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情绪?
酒、杨柳、晓风、残月,这四件最能触动 离愁的典型意象组合在一起,冷落、空虚、 孤寂、惆怅。

情景交融
杨柳
晓风
残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概括鉴赏:质朴白描,韵味无限,不着 一字,尽得风流。
此句最妙就在于词人能___________________ , 词人用最能触动离愁的四个意象: 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___________________ 集中渲染成一幅 酒、杨柳、晓风、月影 _________ 的画面,用_________ 、 凄清孤寂 酒的愁苦 __________ _________ 、 残月的破碎 _________ 来烘托 杨柳的萧疏、 晓风的清冷 ___________________的离人心境,抒情含蓄, 形只影单、孤零惆怅 的确应为千古名句。
泪眼无语
融 情 入 景
伤 离 别
烟波
暮霭
楚天 (虚)
下阕:想象中的别后情景
过 渡
伤离别 清秋节
今 宵 杨柳 晓风 酒醒伤情 经 年
残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因 情 造 景
情 景 交 融
思 念 苦
惨不成欢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体 会 诗 意
离别前: 勾勒环境
离别时: 描写情态 因情设景 离别后: 刻画心理 表现手法: 情景交融 虚实相济 杨柳、晓风、残月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 (情语) 虚拟 寒蝉、长亭、骤雨 (景语)实写 执手、泪眼、凝噎 (情语)实写 烟波、暮蔼、楚天 (景语)虚拟
——借浩淼迷茫的烟波暮霭来表现离人黯淡 的离愁。作者要去的地方,那千里烟波之上 是沉沉暮霭,那沉沉暮霭之上是辽阔无边的 楚天。这一去不知何处才是归宿,也不知何 时才能回来,前途茫然,作者心中无限悲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