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
![柳永《雨霖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036f46e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53.png)
柳永《雨霖铃》赏析柳永《雨霖铃》赏析导语:《雨霖铃》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是不得不别的情景。
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别后思念的预想。
柳永的《雨霖铃》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8bfda3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f9.png)
柳永的《雨霖铃》赏析柳永的《雨霖铃》赏析1雨霖铃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词语注释:⑴凄切:凄凉急促。
⑵骤雨:急猛的阵雨。
⑶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⑷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
⑸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⑹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
⑺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即“沉沉”。
⑻今宵:今夜。
⑼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⑽纵:即使。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白话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雨霖铃赏析】此词为抒写离情别绪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有宋一代婉约词的杰出代表。
词中,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
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离别古诗柳永《雨霖铃》赏析
![离别古诗柳永《雨霖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0c1b66f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8.png)
离别古诗柳永《雨霖铃》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供大家阅读。
《雨霖铃》原文: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摧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雨霖铃》《雨霖铃》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②骤雨:阵雨。
③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一作“凝咽”。
⑦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⑧暮霭:傍晚的云气。
沈沈:深厚的样子。
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⑨经年:一年又一年。
⑩风情:男女恋情。
《雨霖铃》赏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下片述怀,承“念”字而来,设想别后情景。
‘多情自古伤离别,那堪冷落清秋节。
念宵酒酲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
“今宵酒醒何处”,遥接上片“帐饮”,足见虽然“无绪”却仍借酒浇愁以致沉醉;“杨柳岸、晓风残月”,则集中了一系列极易触动离愁的意象,创造出一个凄清冷落的怀人境界。
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柳永《雨霖铃》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42a408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7.png)
柳永《雨霖铃》的赏析(2)柳永《雨霖铃》的赏析《雨》词下阕主要写别后的痛苦。
伤情离别,自古皆然,可万不该在这冷落清秋的时节,这叫人怎能忍受?第二句照应首句,“清秋”应“寒蝉”,衬托出自己的离情比古人更深,意义翻新,不入俗结。
“今宵”二句为千古传诵名句。
“酒醒”遥接上片“帐饮”,可见当时虽然情“无绪”,然借酒浇愁,还是沉醉了。
扁舟夜发,愁醉迷蒙,忽然醒来,想必已是拂晓。
惊起忙寻觅,情人在何处?所见者唯杨柳岸上晓风残月也。
清秋的晓风是凉的,“月”前着一“残”字,而境界全出矣。
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境。
此刻的离愁别绪如风卷浪拥,不可遏止。
真是“离愁波涌杨柳岸,别绪风连残月边”。
“此去经年”以下四句虚写想象别后的情景。
作者由“今宵”想到“经年”,由“千里烟波”想到“千种风情”,由“无语凝咽”想到“更与何人说”。
作者离开情人,寂寞凄凉,孤独万分,从此后即使有良辰美景,也只形同虚设,然而越是有良辰美景,就越发使人念情伤神。
恐怕别后只能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中虚度余日了。
最后两句中,一“便”一“更”,表明念之心切,爱之情深。
《雨霖铃》这首词主要以冷落凄凉的秋景来衬托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可以看出,作者当时在仕途上失意,不得已离京远行,这种抑郁的心情和失去爱情慰藉的痛苦交织在一起,便谱成了这首词的主旋律。
其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但格调较低沉,情调未免太伤感了些。
另外在表现手法上,这首词以铺叙为主,白描见长,勾勒环境,描摹情态,惟妙惟肖。
写景则近景远景相连,虚景实景结合;写情则极尽渲染衬托,层层推进。
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情景交融,感人至深。
柳永《雨霖铃》赏析篇四: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赏析宋词《雨霖铃》
![赏析宋词《雨霖铃》](https://img.taocdn.com/s3/m/af52f43c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ce.png)
赏析宋词《雨霖铃》
《雨霖铃》是宋代文学家柳永创作的一首词,下面我将从词的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1.内容方面:《雨霖铃》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词。
词人通过对离别时的天气、环境、离别者的情感和心情等方面的描绘,将离别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词中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烟波江上”等景象,为离别营造了一种凄凉、萧瑟的氛围。
2.艺术手法方面:《雨霖铃》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对仗、排比、比喻等,使得词句优美、富有韵律感。
同时,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将离别的情感融入到了自然景象之中,使得词作具有更加强烈的感染力。
3.情感表达方面:《雨霖铃》通过对离别情境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离别之情的深深眷恋和无奈。
词人通过对离别者的情感刻画,展现了离别者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同时,词人还通过对离别者心境的描绘,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总的来说,《雨霖铃》是一首描绘离别之情的杰作,词人通过对离别情境的描绘,展现了离别者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同时传达了一种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
这首词在艺术手法和情感表达方面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值得我们深入品味和欣赏。
《雨霖铃》诗词赏析
![《雨霖铃》诗词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769b57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8.png)
《雨霖铃》诗词赏析《雨霖铃》是一首抒发离别之苦的词,其作者是北宋时期的柳永。
该词通过描述与情人的离别,展现了一种深沉、哀婉的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赏析:词的上阕首先通过描绘秋景来渲染离别的氛围。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词人以凄凉的自然景象作为背景,为接下来的离别营造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接下来的"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三句,词人将目光转向离别的一幕,用简练的笔墨将矛盾和挣扎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下阕中,词人进一步深入到离别的情感中。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三句,词人借用古人的情感,表达出离别的痛苦,并且强调了秋天这一特定季节对离别的渲染。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二句,则是对离别后情状的一种假设和猜想,展现出深深的留恋和不舍。
这首词的美在于它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深入浅出地描绘出了人类普遍的情感——离别之苦。
柳永通过对秋天、长亭、骤雨、兰舟等典型景象的描绘,以及对情人之间留恋和挣扎的细腻刻画,成功地展现了人类情感中深沉的一面。
整首词的结构严谨,意境深远,使读者在感受离别之痛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的艺术功力。
此外,这首词对后来的诗词创作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柳永在词中的表现手法和情感表达,被后来的许多诗人所借鉴。
比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的“欲寄采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就有着与《雨霖铃》相似的情感表达。
总的来说,《雨霖铃》是一首充满情感、意境深远的词。
它不仅展示了柳永高超的艺术技巧,也展现了他深沉、真挚的情感世界。
这首词的赏析是一个充满感性和理性的过程,让人在理解和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能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柳永雨霖铃_柳永《雨霖铃》的赏析
![柳永雨霖铃_柳永《雨霖铃》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2b2ff54e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25.png)
柳永雨霖铃_柳永《雨霖铃》的赏析柳永《雨霖铃》赏析篇一:《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到前途的暗淡和渺茫。
全词分上下两阕。
上阕主要写饯行时难舍难分的惜别场面,抒发离情别绪。
起首“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三句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真正做到了字字写景而字字含情。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是不得不别的情景。
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
一对情人伤心失魄之状,跃然纸上。
这是白描手法,所谓“语不求奇,而意致绵密”。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写别后思念的预想。
词中主人公的黯淡心情给天容水色涂上了阴影。
一个“念”字,告诉读者下面写景物是想象的。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下阕着重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景。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ceb243b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3.png)
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柳永《雨霖铃》古诗赏析[译文]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出典]北宋柳永《雨霖铃》注:1、柳永《雨霖铃》【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
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2、【注释】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3、【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f7c2a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6c.png)
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评解《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刘熙载《艺概》)赏析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4c1dc8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0.png)
雨霖铃译文及赏析《雨霖铃》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最早见于他的诗集《陶渊明集》。
这首诗以写景的形式描绘了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通过对雨声、铃声和思念之情的描写,抒发出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以下是《雨霖铃》的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译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暗度年。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雨霖铃》赏析:这首诗以描绘自然景物为主线,通过雨声、铃声等音响效果的描写,将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出来。
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也透露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首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
黄鹂的声音清脆悦耳,与翠柳相映成趣;白鹭高飞,直冲云霄。
通过这样的描写,传达了幸福美好的氛围,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美好春天的向往。
接下来的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则以冬天为背景,描绘了西岭飘雪和东吴港口的繁忙景象。
窗含西岭千秋雪,意味着大雪纷飞,屋内温暖如春;门泊东吴万里船,形容了港口繁忙的情景。
通过这样的描写,将季节变换和地域差异带入诗中,丰富了诗歌的意境。
后两句“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暗度年。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则是诗人对自身情感的倾诉。
诗人深感不为世人所理解,他们以为我是在偷闲、度日如年。
只有那些在群山之巅、在瑶台之下与我相见的众多友人,才能真正理解我内心的喜悦和忧愁。
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身居异乡的孤独感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总体而言,柳宗元的《雨霖铃》以其细腻的描写、巧妙的构思和对内心情感的抒发,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首诗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与变幻,也倾诉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恋。
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一种诗人内心世界的美好与沉思,融入到雨霖铃的世界中。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34dda03b3567ec112d8a7f.png)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柳永《雨霖铃》译文及赏析,欢送大家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黄昏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常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黄昏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黄昏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
![《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8df1df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b.png)
《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雨霖铃》全诗译文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全诗。
寒蝉凄切。
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2、注解。
(1)凄切:凄凉急促。
(2)骤雨:急猛的阵雨(3)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4)无绪:没有情绪(5)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6)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7)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8)暮霭:傍晚的云气(9)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10)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3、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4、赏析。
赏析一: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
![《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abe11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99.png)
《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雨霖铃》柳永赏析(通用6篇)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以下是《雨霖铃》柳永赏析,欢迎阅读。
《雨霖铃》柳永赏析篇1大凡词都不出情景两字。
善于写景的词人往往能借景以言情。
然而,要把一种抽象而不可捉摸的思绪变成具体可感的东西,即以有形的文字来描绘无形的情愫,使之情景交融,给人以强烈的感染,非高手实难达到。
北宋词人柳永的代表《雨霖铃》,正是这样的佳篇。
其中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就进入了此种艺术境界。
它是作者在强烈的离情别意的驱使下,设想出来的一副冷落凄清的景象,着意渲染的一种无限怀人的气氛。
读之令人神观飞越。
文章无警策则不足以传世,《雨霖铃》一词也因这两名而传诵千古。
凡警策之句就其一句来看果然极妙,如放到整篇中去却更能显示它的神韵和魅力。
试读全词以深味之。
这首词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
词的内容以冷落的秋景作为衬托来抒发一对离人的依依惜别的伤感。
它是作者晚年赴屯田员外郎任所作的。
词人柳永屡试不第,一生落魄,只有到晚年宋仁宗景祐元年(公元一○三四的)才考上进士,那时年已近半百了。
可是仁途坎坷,并没得到重用。
黄昇《花庵词选》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宋仕宗颇好词,近臣有意拔擢柳永。
在一次宫廷宴会上叫柳永按仁宗的旨意填词。
柳作了一首《醉蓬莱》,其中宸游凤辇何处一句正与御制的真宗挽词暗合,仁宗感到不快,以此对他冷淡。
所以柳永只做了一个小小的屯田员外郎,为此词人在赴任时的那种羁旅行役之情,沧落飘泊之感是可以想见的,何况又要与自己心爱的人相别。
宦途失意的压抑,与恋人别离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内心充满哀怨,于是作此《雨霖铃》以寄别恨。
全词以别为中心层层敷陈。
上片写别离时的情景,下片设想别离后的凄清。
词中统共只出现了一个别字,但通篇一笔到底,无一处离开别意。
一开始作者就用了白描手法,抓住秋天的特色渲染出一种别离的气氛。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整理_1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整理_1](https://img.taocdn.com/s3/m/742b2a9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66.png)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整理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大家在平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应当都会接触到古诗词赏析吧,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欢迎阅读!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及赏析1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dū)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动身。
握着手相互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终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难过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犹如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解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二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古代供远行者休息的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都门:京城门外。
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7.凝噎:哀思气塞,说不出话来。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4180af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a.png)
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永《雨霖铃》翻译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译文]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出自] 北宋柳永《雨霖铃》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注释:①雨霖铃:唐教坊曲名。
宋人借旧曲倚新声,始见于柳永《乐章集》。
②都门帐饮:在京城门外设帐饯行。
③凝噎(yē):欲哭无声,喉中气塞。
④暮霭:晚间云气。
⑤那堪:兼之也。
更那堪,即更兼之,更加上。
④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⑤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⑥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⑦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沉沉:通“沉沉”深厚的样子。
⑩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⑾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⑿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⒀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247b154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6c.png)
柳永《雨霖铃》赏析(全文)一、关于词牌名的来历“雨霖铃”,一作“雨淋铃”,原为唐敦坊曲名。
相传唐玄宗入蜀,至叙口时,栈道中闻铃声,为悼念杨贵妃,遂制此曲。
白居易《长恨歌》云“夜雨闻铃肠断声”即指此事。
柳永,原名三变,少年时去汴京应试,经常跟歌伎们一道生活,狂放不羁。
由于擅长词曲,他还常常替歌伎们填词作曲。
有人在仁宗面前举荐他,仁宗听了他的名字,批了四个字:“且去填词”。
以后,他就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到五十多岁才改名柳永,并考取进士。
他曾在浙江等地做过几任小官。
柳永晚年穷困潦倒,死后由歌伎们集资才得以安葬。
柳永的词比较缠绵婉约,《雨霖铃》不仅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作。
词人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无可奈何地离开京都,但想到从此不能再和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就更加痛苦。
《雨霖铃》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为衬托,抒发了词人因仕途失意和情场伤神以至飘零四海的感伤,基调格外低沉。
三、内容赏析“寒蝉凄切”,这是送别的大环境,不仅渲染了气氛,也暗示了送别的地点。
宋代的汴京河两岸栽有很多柳树,柳永在另一首词《少年游》中曾写过“高柳乱蝉嘶”。
“寒蝉凄切”正是写柳树上寒蝉凄切的长鸣,而柳树又有“拂水飘绵送行色”的作用,因此自然会触动离情。
这就点明了全文的主旨。
下面接着说“对长亭晚”,意思就更明确了。
在唐宋时期,“长亭”已经当作了离别地点的通称。
康与之曾说过:“今古短长亭,送往迎来处。
”词人此刻到了长亭,正值“骤雨初歇”,眼前的景物变得更加清晰,他听着凄切的蝉声,看到河两岸的柳树和河边的小舟,离情自然更浓。
这里是一种融情入景的写法。
雨停了,这时,无论如何也该启程了,必得离别,自然逼出下句“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无绪”,词人因仕途失意,穷困潦倒,只能在一个很简陋的帐蓬里告别恋人,当时的心情正如李煜所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白天就登程了,因不忍离别,延挨到了“对长亭晚”,自然唤起下句“方留恋处”。
求柳永《雨霖铃》赏析
![求柳永《雨霖铃》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b6e743c8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f.png)
求柳永《雨霖铃》赏析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jiàn,本义:设酒食送行) 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对方泪光闪闪的眼睛,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评解《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
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的思念。
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
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的特点。
(刘熙载《艺概》)赏析:词以“伤离别”为主线,目录清晰。
开首三句道出时间、地点、景物。
以凄清景色揭开了离别的序曲:清秋节令的“寒蝉”,衬托着“凄切”悲凉秋景。
人将别、日已晚、雨乍停、蝉声切。
惜别的长亭,凄凉的深秋。
壮士分别尚且悲伤,更何况这对一别可能成永诀的恋人呢?“都门”三句,写离别时的心情。
设宴帐中,本欲多“留恋”片刻,怎奈“兰舟催发”,这样的饯别酒,饮起来怎能不“无绪”?欲留不得,欲饮无绪,矛盾之极。
“兰舟”,相传鲁班刻木兰树为舟(见〈〈述异记〉〉),后用兰舟作船的美称。
“执手”两句,将惜别推向高潮。
手拉着手面对依依惜别的恋人,泪眼对着泪眼,纵有千言万语,因悲痛气塞而一句也说不出来。
这是分别时的情景。
对照苏东坡的悼亡妻的《江城子》中“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我们能更好地理解。
以上三小节极尽了回环、顿挫、吞吐之能事。
“念去去”两句,则承上启下,笔随意转,有如浩瀚长江,一泻千里。
雨霖铃柳永的赏析
![雨霖铃柳永的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0b486bf86bd97f192379e920.png)
雨霖铃柳永的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
此词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下面是雨霖铃柳永赏析,请参考!雨霖铃柳永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②,对长亭晚③,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兰舟催发⑤。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⑥。
念去去⑦,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⑧。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⑨?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⑩,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词句注释①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调见《乐章集》。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在雨中听到铃声而想起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⑤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⑥凝噎(yē):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⑦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⑧“暮霭”句: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暮霭(ǎi):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⑨今宵:今夜。
⑩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白话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
![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d9bc38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c882257.png)
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自古以来,表现男女离别之情的诗词曲赋层出不穷,而独有柳永的慢词《雨霖铃》经久不衰,传诵至今,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的原词及赏析,欢迎来参考!【雨霖铃原词】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这首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本篇为作者离开汴京南下时与恋人惜别之作。
词中以种种凄凉、冷落的秋天景象衬托和渲染离情别绪,活画出一幅秋江别离图。
作者仕途失意,不得不离开京都远行,不得不与心爱的人分手,这双重的痛苦交织在一起,然后使他感到格外难受。
他真实地描述了临别时的情景。
全词由别时眼前景入题。
起三句,点明了时地景物,以暮色苍苍,蝉声凄切来烘托分别的凄然心境。
“都门”以下五句,既写出了饯别欲饮无绪的心态,又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执手相看无语的临别情事,语简情深,极其感人。
“念去去”二句,以“念”字领起,设想别后所经过的千里烟波,遥远路程,令人感到离情的无限愁苦。
下片重笔宕开,概括离情的伤悲。
“多情”句,写冷落凄凉的深秋,又不同于寻常,将悲伤推进一层。
“今宵”二句,设想别后的境地,是在残月高挂、晓风吹拂的杨柳岸,勾勒出一幅清幽凄冷的自然风景画。
末以痴情语挽结,情人不在,良辰美景、无限风情统归枉然,情意何等执着。
整首词情景兼融,结构如行云流水般舒卷自如,然后时间的层次和感情的层次交叠着循序渐进,一步步将读者带入作者感情世界的深处。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北宋)《雨霖铃》赏析
题解: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
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宋代柳永的《雨霖铃》最为有名,而其中的“多情自古伤离别”一句更成为千古名句。
柳永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雨霖铃》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赏析:
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上片写临别时恋恋不舍的情绪。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三句说,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
这里不仅交代了时间、地点,而且就所闻所见
烘托出一种浓重的凄凉气氛。
耳边是秋蝉凄切的鸣叫,眼前是令人黯然伤神的暮雨黄昏。
这里所写的景象中已暗含了词人的感情,而又同时为下片“冷落清秋节”的概括先伏一笔。
“骤雨初歇”四个字意味着马上就要起行,自然地引出下面对临别时矛盾复杂心情的描写:“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是指在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
从这句看,这首词很可能是作者离开汴京南去,跟恋人话别时所写。
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这两句描写握手告别时的情状,感情深挚,出语凄苦。
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无言胜过有言,正因为气结声阻,就更能见出内心的悲伤。
“念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以景写情,寓情于景。
一个“念”字领起,说明下面所写的景象只是一种想象,而不是眼前的实景。
但虚中见实,由推想的情景中更能表现出一对离人此刻的思绪和心境。
重复“去”字,表明行程很远。
“念”字的主语是谁?词里没有交代。
从感情来看,应该包括行者和送行者两个方面。
分别以后,前去便是楚天辽阔,烟波无际,行人就要消失在烟笼雾罩、广漠空旷的尽处了。
上片写离别时的情景,经历了一个时间发展过程,景象是由小到大,由近及远,而离人的思想感情则越来越强烈,到最后三句发展到高潮,因而既收束上片,又引出下片。
下片写离别之后的孤寂伤感。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这三句,由个人的离别之苦而推及于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感情体验。
可是跟苏轼在著名的中秋词中“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的超旷态度不同,词人越是把个人悲苦的离情放到历史发展的广阔时空中来咀嚼,就越加陷入深沉的感伤之中,并让读者越发感受到那沉重感情的分量。
“冷落清秋节”,照应到上头三句,使得情景交融,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两句是为人传诵的名句,被称为“古今俊语”。
“酒醒”二字和上片“都门帐饮无绪”遥相呼应,使人将酒醒后的情景同前面送别时的情景自然地联系起来。
妙在词人不写情而写景,寓情于景中。
他不直接说自己酒醒之后如何寂寞孤凄,只是拈出在飘流的孤舟中所见所感的三种物象:岸边的杨柳,黎明时的冷风,空中的残月,心中那种凄哀悲苦的感情便充分地表现出来了。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这两句更推开去,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再好的时光,再美的景色,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两句照应到上片“执手相看”两句,离别时是千言万语说不出,离别后是千种风无处说,这就在眼前与将来、现实与推想的对比中,把真挚深沉的情爱和凄苦难言的相思,表现得更加充分,在感情发展的高潮中收束全词。
这首词以秋景写离情,情景交融;在表现上,以时间发展为
序,虚实相生,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语言自然明畅,不尚雕琢,以白描取胜,确实表现了一种“清和朗畅”,“意致绵密”(黄蓼园语)和“秀淡幽绝”(周济语)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