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雨霖铃柳永意象
雨霖铃柳永意象雨霖铃柳永意象《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是集中的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的意象的运用,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
所以解读本词,不能不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的涵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意象,希望对你有帮助。
[内容摘要]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船更令人有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关键词]意象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伤别离离愁[正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柳永意象:“悲莫悲兮生别离。
”(屈原《九歌"少司命》),“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李煜《乌夜啼》),“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孔雀东南飞》),用“伤离别”三个字可以概括柳永这首《雨霖铃》词的主调。
全词用了大量的意象,渲染表达了词人的离愁别绪。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译文秋蝉的叫声凄凉而急促,傍晚时分,面对着长亭,骤雨刚停。
在京都郊外设帐饯行,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对方的手含着泪对视,哽咽的说不出话来。
想到这一去路途遥远,千里烟波渺茫,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总是为离别而伤感,更何况是在这冷清、凄凉的秋天!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
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无绪:没有情绪。
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及赏析(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总结、策划方案、演讲致辞、报告大全、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党团资料、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y, planning plan, speeches, report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letter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出自《全宋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柳永因作词忤仁宗,遂“失意无俚,流连坊曲”,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希望大家喜欢!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礼记·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
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
“对长亭晚”一句,中间插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这三句景色的铺写,也为后两句的“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
“都门帐饮”,语本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
”他的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
接下去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的“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之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的深化。
于是后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
寥寥十一字,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
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的就“念去去”二句的内心独白。
这里的去声“念”字用得特别好,读去声,作为领格,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流贯。
“念”字后“去去”二字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的声情,读时一字一顿,遂觉去路茫茫,道里修远。
“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
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一层浓似一层;既曰“千里”,又曰“阔”,一程远似一程。
道尽了恋人分手时难舍的别情。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雨霖铃》是柳永的名作之一,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雨霖铃柳永的意象,欢迎 参考阅读!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 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 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象赏析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 5 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 天后就要死去。
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 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 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 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古人在文学 作品 中写到“蝉”的时候, 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 这里再加上 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 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②长亭: 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 供旅客停息、 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 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 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作者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 骤雨初歇, 凉意彻骨, 暮色苍茫, 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 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 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 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烟波,水也。
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全词鉴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译文及全词鉴赏《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柳永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
这是一首描写离情别绪的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这首《雨霖铃·寒蝉凄切》吧。
《雨霖铃·寒蝉凄切》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寒蝉凄切》【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
相传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
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
又名《雨霖铃慢》。
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
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
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2.寒蝉:蝉的一种,又名寒蜩(tiáo)。
3.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长亭:人们饯行送别地方。
4、骤雨:阵雨。
5.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
都门:京城门外。
6.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
后用作船的美称。
7.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即是“凝咽”。
8.去去:重复言之,表示行程之远。
烟波:水雾迷茫的样子。
9.暮霭:"霭"读aǐ,傍晚的云气。
10.沉沉:深厚的样子。
11.楚天:南天。
古时长江下游地区属楚国,故称。
12.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13.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14.千种风情:形容说不尽的相爱、相思之情,风情:情意。
15.无绪:没有心思,心情不好。
16.更:一作“待”。
《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朝代:宋代作者: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人:美景)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凄切:凄凉急促。
骤雨:急猛的阵雨都门:指汴京。
帐饮:设帐置酒宴送行。
无绪:没有情绪兰舟: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坐船的美称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去去:重复言之,表路途之远暮霭:傍晚的云气经年:经过一年又一年。
风情: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赏析1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诗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三《霖铃》是柳永著名的代表作。
这首词是词人在仕途失意,不得不离京都(汴京,今河南开封)时写的,是表现江湖流落感受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达到了情交融的艺术境界。
词的主要内容是以冷落凄凉的秋景作为衬托来表达和情人难以割舍的离情。
宦途的失意和与恋人的离别,两种痛苦交织在一起,使词人更加感▼赏析一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
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时期流行的宋金十大曲之一。
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点明了地点和节序。
《月令》云:孟秋之月,寒蝉鸣。
可见时间大约农历七月。
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自然景物,而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氛围的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意▼赏析四词是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体,最早源于古乐府,兴起于唐代,经过晚唐五代的发展,至宋代已极为繁荣。
已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专用名词。
宋代不仅词家众多,且格亦多样。
词本以婉约风格为主,到北宋苏轼才始创豪放一派。
柳永是宋代婉约词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剪红刻翠的艳▼赏析二在群星璀璨的北宋词坛上,柳永是耀眼的明星之一。
南宋叶梦得在《避暑录话》中记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即为证明。
在不胜枚举的柳词中,《雨霖铃》是流传最广的佳作之一。
后人有晓风残月柳三变,滴粉揉酥左与言的谑语。
柳永少年时到汴京应试,由于擅长词曲,熟悉了许多歌妓,并替她们填词作曲,表现了一种浪子作风▼赏析五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
此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上片纪别,从日暮雨歇,送别都门,设帐饯行,到兰舟摧发,泪眼相对,执手告别,依次层层描述离别的场面和双方惜别的情态,犹如一首带有故事性的剧曲,展示了令人伤心惨目的一幕。
这与同样表现离情别绪但出之以比兴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
北宋时柳词不但▼。
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
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柳永这首词借一系列的意象表情达意,融情入景,情深意挚,凄楚动人,不愧为婉约派的代表之作。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柳永雨霖铃意象赏析,希望大家喜欢。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①寒蝉:蝉在地下生活5年,在地上生活只有秋天里的短短的十几天,十几天后就要死去。
更何况这是一只“寒”“蝉”,是一只秋后的蝉,它活不了多久了,一场秋雨过后,蝉就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可以说这是生命最后的绝响,因此蝉在古典诗词里就成了忧愁悲苦的代名词。
诗人在文学作品中写到“蝉”的时候,往往都是和“忧愁悲苦”联系在一起的,这里再加上一个“寒”字,就愈发使人感到特别的悲苦。
因此,“寒蝉凄切”四字在词作之首,就为全篇奠定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情感基调。
②长亭:早在秦汉时便开始在道旁设亭,供旅客停息、休憩或送别饯行之用。
当时是十里置亭,也叫“十里长亭”。
正是因为长亭是送别的场所,所以它也就成了离愁别绪的象征。
面对着长亭古道,曾有多少有情人在此洒泪惜别,曾有多少佳侣从此各奔他乡。
雨霖铃面对此亭,睹物伤心,触景生情,怎能不感慨万端。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从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烟波,水也。
水是古典诗词中象征愁苦的常见意象。
有笼罩在江面上的雾气水波长时间难以散开,与缠绕在人心头的惆怅长时间难以消除相似;黄昏云雾沉沉的特点,与人心情的沉重相似;楚地天空的空阔辽远,与愁绪的无际相似。
词人用比喻的修辞,选取了千里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楚天这三个有代表性的意象把离愁写得缠缠绵绵,充分表现了离别的愁绪。
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宋词《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因作词忤仁宗,屡试不第,所以心中失意忧愤,常流连秦楼楚馆为歌伶乐伎撰写曲子词。
此词当为柳永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该诗赏析,希望你喜欢!雨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好景一作:美景)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是一个浪漫词人,一个江湖词人,也是一个与词共着生命的专业词人。
他一生混迹于乐工歌妓间,这些人都跟当时主要供歌唱的词有着血缘关系,这种生活决定了他以毕生精力来写词。
郑振铎先生生说他“除词外没有著作,除词外没有爱好,除词外没有学问”(《中国插图本文学史》)。
这虽然说得有些绝对,但确能概括初他作为一个专注于词的创作的词人的基本特点。
柳永的词大都是在“偎红倚翠”生活中“浅斟低唱”的产物。
前人说他“工于羁旅行役”(《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一),这是他的词在题材内容上不同于前人的一个重要方面。
他离乡背井,长期浪迹江湖,体尝到了生活中的种种苦况;又因此常常不得不与所恋的人离别,故所作多怨苦凄悲之辞。
《雨霖铃》(寒蝉凄切)便是他这方面的代表作。
这是一首送别词。
在柳永以前,抒写离愁别绪的词非常多。
但因为柳永是一个长期浪迹江湖的游子,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因而他写一对恋人的离别,就不同于传统的送别词那种红楼深院、春花秋月的狭小境界,而表现出一种烟波浩荡、楚天开阔的气象。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及赏析
【导语】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第七,⼜称柳七,福建崇安⼈,北宋词⼈,婉约派代表⼈物。
柳永是第⼀位对宋词进⾏全⾯⾰新的词⼈,也是两宋词坛上创⽤词调最多的词⼈。
柳永⼤⼒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华的⽩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了深远影响。
下⾯是为⼤家带来的柳永《⾬霖铃·寒蝉凄切》及赏析,欢迎⼤家阅读。
⾬霖铃·寒蝉凄切宋代: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初歇。
都门帐饮⽆绪,留恋处,兰⾈催发。
执⼿相看泪眼,竟⽆语凝噎。
念去去,千⾥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
此去经年,应是良⾠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说?译⽂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急促,⾯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阵急⾬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已催着出发。
握着⼿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相对,千⾔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这⼀程⼜⼀程,千⾥迢迢,⼀⽚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望⽆边。
⾃古以来多情的⼈最伤⼼的是离别,更何况⼜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了。
这⼀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不在⼀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能和谁⼀同欣赏呢?注释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修建⼀座长亭供⾏⼈休息,⼜称“⼗⾥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送别的地⽅。
凄切:凄凉急促。
骤⾬:急猛的阵⾬。
都门:国都之门。
这⾥代指北宋的⾸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帐饮:在郊外设帐饯⾏。
⽆绪:没有情绪。
兰⾈:古代传说鲁班曾刻⽊兰树为⾈(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做对船的美称。
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
谈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与意象
谈谈《雨霖铃·寒蝉凄切》的意境与意象首先,对于“雨霖铃”这个词牌的出现在这里我们不做过多的笔墨。
我想大家都对它背后的故事有所了解,也知道它是凄凉曲调的代表。
对于柳永来说,他虽出身于官宦世家,仕途却屡遭磨难,仁宗的“且去填词”更是狠狠地打击了他。
虽仍然留心于功名,却无奈没有好的机会,他把自己的情绪都发泄到了词上,也意外造就了他的艺术天赋。
可流连于市坊民间,听曲玩乐终究解不了他对官场的渴望,就如这个词牌一样,满是悲伤痛苦之情。
《雨霖铃》这首词就是他在离开都城汴京所作词。
江淹《江赋》所言:“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1】这首词就将这黯然销魂的哀怨情思展现的淋漓尽致。
在本词的开头就设定了情感的基调,同时我们也知晓了大概的时间和地点,由此开始构建意境的根基。
词人以“寒蝉”、“长亭”、“骤雨”三个名词,加上“凄切”、“初歇”两词,描绘意境,简短而又不失韵味,这一句就点明了全文凄凉冷清的氛围。
我们都知道“寒蝉”这一个意象,秋日的蝉是活不久的,它凄惨地鸣叫,想要为自己的一生留下些不可磨灭的印记。
寒蝉的出现一般在清秋时节。
这时天气转凉,古人认为这段时间是阳气衰退,阴气盛行的时期,这自然就渲染出了寒冷凄然的意境氛围。
而“凄切”的鸣叫声,为凄冷的意境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长亭”为古人送别停留之处。
在傍晚送别时,黑夜将至的环境也为词人的离别情绪更添一笔。
这就是“感物说”带给我们的感受吧,以天地万物激发我们的思绪。
试想,在一个清冷的秋日,一场大雨刚刚落幕,空气潮湿,泥土的味道充斥鼻腔,天上也许还有一丝亮光,或许还有几颗零碎的星子点缀着。
在送别的长亭里,看到了离别的人儿哭成泪人,依依不舍。
呜咽声、抽泣声、低语声不断传来,这样的氛围无不影响着词人,悲伤情绪不觉已至。
词人巧妙地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结合的手法技巧,不断激发读者的想象,并将读者带入到了他自己置身的那个环境之中,让他们有深刻的体会。
将情感寄托在意象之上,是为融情于景。
《雨霖铃 寒蝉凄切》解析及释义
《雨霖铃·寒蝉凄切》解析及释义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宋代著名词人柳永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词人仕途失意、离开京城(汴京,今河南开封)之时。
这首词以离情别绪为主题,通过描绘离别的场景和表达深深的思念之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首句“寒蝉凄切”,便借蝉鸣之声渲染了离别的凄凉气氛。
接下来的“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出一幅远行者在长亭傍晚面对阵雨的画面,以此传达出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下片开始,“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 这几句词则进一步描绘了离别场景,送别的酒宴上充满了无尽的惆怅和不舍,使得别离的时刻更加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 描述了两人握手告别的情景,彼此凝视着对方,泪水涌上眼眶,哽咽得说不出话来。
这两句词深情地展现了人们对离别的无尽哀痛和惋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 这两句词则表达了词人对未来生活的深深忧虑和不安,同时也揭示了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雨霖铃·寒蝉凄切》是柳永巧妙运用词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手法,生动描绘离别场景和深刻表达离愁别绪的一部杰作。
全词遣词造句不着痕迹,绘景直白自然,场面栩栩如生,起承转合优雅从容,情景交融,蕴藉深沉,将情人惜别时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堪称抒写别情的千古名篇,也是柳词和婉约词的代表作。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诗歌鉴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翻译及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原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吴萸。
都门帐饮无绪,眷恋处,兰舟预示。
赵胜泪眼泪眼,竟无语凝噎。
读回去回去,千里烟波,暮霭绝情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注解、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诗所:悲凉低沉。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洛阳)。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下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0、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浓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2、今宵:今夜。
3、经年:年复一年。
4、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重归于好之情,深情蜜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翻译秋后的蝉叫做得就是那样地悲凉而低沉,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下。
在京都城外设帐私宴,却没豪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急着启程。
挥著手互相啊着,满眼泪花,直至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戳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起这回来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雨霖铃?寒蝉凄切》是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一首词,此词当为词人从汴京南下时与一位恋人的惜别之作。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柳永的《雨霖铃》上片细腻刻画了情人离别的场景,抒发离情别绪;下片着重摹写想象中别后的凄楚情状。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柳永的《雨霖铃》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柳永的《雨霖铃》原文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雨霖铃》注释①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②凄切:凄凉急促。
③骤雨:急猛的阵雨。
④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⑤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⑥无绪:没有情绪。
⑦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⑧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⑨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⑩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今宵:今夜。
经年:年复一年。
纵:即使。
风情:情意。
男女相爱之情,深情蜜意。
情:一作“流”。
更:一作“待”。
《雨霖铃》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3、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国古诗词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木兰书树所做小船,后引申为船只美称。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4、2杨柳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在《诗经。
小雅。
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
汉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以表达惜别之情。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传达出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所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更是体现了“挽留”之意。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柳永多作慢词,长于铺叙,《雨霖铃·寒蝉凄切》这一首词表现作者离京南下时长亭送别的情景。
下面是小编搜集的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赏析,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
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
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
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能和谁一同欣赏呢?注释1、长亭:古代在交通要道边每隔十里修建一座长亭供行人休息,又称“十里长亭”。
靠近城市的长亭往往是古人送别的地方。
2、凄切:凄凉急促。
3、骤雨:急猛的阵雨。
4、都门:国都之门。
这里代指北宋的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
5、帐饮:在郊外设帐饯行。
6、无绪:没有情绪。
7、兰舟:古代传说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南朝梁任昉《述异记》。
这里用做对船的美称。
8、凝噎:喉咙哽塞,欲语不出的样子。
9、去去:重复“去”字,表示行程遥远。
10、暮霭:傍晚的云雾。
沈沈:即“沉沉”,深厚的样子。
楚天:指南方楚地的天空。
11、暮霭沈沈(沉沉)楚天阔:傍晚的云雾笼罩着南天,深厚广阔,不知尽头。
雨霖铃意象分析
1.【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唐人骆宾王《咏蝉》起首两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以寒蝉高唱,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的气氛。
“寒蝉鸣我侧"(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句也表达这样的情思。
2.【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李白《菩萨蛮》:“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劳劳亭也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亭,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谢亭又称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大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李白有《谢亭》诗:“谢亭离别后,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外,山空碧水流.”李白还有诗云:“送客谢亭北,逢君纵酒还.屈盘戏白马,大笑上青山。
回鞭指长安,西日落秦关.帝乡三千里,杳在碧云间。
”许浑也有《谢亭送别》诗。
反复不断的离别在谢亭上演,使优美的谢亭风景也染上了一层离愁了.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兰舟】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下面这两首诗中的“船"意象更多地融入了诗人的漂泊之感:“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雨霖铃柳永的意象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意象赏析
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③骤雨:一阵秋雨一层凉,秋雨过后,更见悲凉。
长亭送别,更何况眼下是骤雨初歇,凉意彻骨,暮色苍茫,云低风冷。
在这样一种令人凄神寒骨的环境中,又怎能不让人黯然销魂。
在这三句中,词作开篇就以凄婉之笔,通过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令人心碎的悲凉气氛。
这几句除了交代时间、地点和特定环境外,更主要的作用是渲染气氛,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的情调,烘托出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象解析
摘要:对此诗词的意象解读,首先要分析何谓意象,在此基础上,再分析词中意象所蕴涵的意义。
寒蝉是悲凉的同义词,长亭乃离别之伤心地,而船,则是令人产生漂泊之惆怅,暮霭渲染了凄迷暗淡的黄昏意境,酒是别离场中不可少之物,杨柳依依伤别离,月是多情物,更是伤心物。
作者也正是在综合了以上意象的基础下,营造了离愁的感情。
关键词:意象物境情境意境寒蝉长亭兰舟暮霭酒杨柳月离愁
1.何谓意象
《易传》的“观物取象”说,主要出自《系辞传》的一段文字:
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在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1这一段话提出了“观物取象”、“立象以尽意”两个命题。
象,就是八卦的卦象,如三个阳卦代表天,三个阴卦代表地,所以,《易经》的卦象,是模仿而来的“天地阴阳之象”或者是“万物之象”。
象也者像也,关键是用“法像”来解释“像”。
从其表述可以看出,所谓“法像”,就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伏羲氏在八卦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察飞鸟走兽,从而画出了八卦图,从《易经》可知,古人立像的目的是为了尽意,为了说明自己的思想。
所以,这里所说“言”,指抽象的语言,即用来界定、判断、推理的语言,用较为形象的“象”,来阐述、解释较为抽象的语言,这就是立象的目的。
2.王昌龄的“三境”说
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王昌龄不仅是著名的诗人,而且是最早使用“境”这个范畴,以揭示“意境”的审美内涵。
先作语义学的梳理。
《周礼·夏宫·掌周》有“凡国都之竟”句,下释说:
“竟, 界也。
”《说文解字·田部》释“界”曰:“界,竟也。
”可见,“竟”与“界”同义。
《说文·田部》段注有云:“竟俗本作境。
今正。
乐曲尽为竟,引申凡边境之称。
”可知“境”与“界”同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和其他一些著作中所用的‘意境’或‘境界’, 实际上就相当于‘意象’这个范畴”。
○2王昌龄云: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
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极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
二曰情境。
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用思,深得其情。
三曰意境。
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
(《诗格》)
这一段话中,王昌龄揭示了文学作品中的三个描写对象,即:“物境”、“情境”和“意境”。
王昌龄所论述的三种“境”,是作为诗人艺术创作时所展现对象,或者是对于具体所见之物的具体描写。
诗词的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再现, 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
从直观感相的模写, 活跃生命的传达, 到最高灵境的启示, 可以有三个层次。
○3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物境”意象分析
“物境”并非指纯客观的景物。
客观景物需要被“神之于心”而达到“莹然掌中”的程度, 在此基础上“然后用思”(也即一个心物交互作用的过程) , 最终才可“了然境象”而“得形似”。
“物境”中自然有“情”。
而“情境”是在“物境”基础上更高一层的境地, 显然“情境”之“情”与“物境”之“情”自有不同。
全文有四处“物境”,此四者,即“寒蝉”、“长亭”、“兰舟”、“暮霭”,这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亲身感受,虽是客观景物的描写,但是这些景物无一不与离别之苦相关,也是作者此时离别之际感情最真挚的流露。
3.1寒蝉
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不久便呜呼哀哉。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以寒蝉高鸣,渲染自己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之情。
本诗开篇写:“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息。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
别绪的气氛。
3.2长亭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古代驿站路上约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所以,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李叔同《送别》:“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很显然,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长亭已成为陆上的送别之所。
中国古诗词中,反复不断的离别在长亭上演,使其染上了一层离愁。
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这长亭也就是离别之所,带有词人深深的离愁别绪。
3.3兰舟
古人常说“舟马劳顿”“水陆兼程”,可见“船”在古代交通中的重要地位。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木兰书树所做小船,后引申为船只美称。
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之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
柳永《雨霖铃》“留恋处,兰舟催发”此去便是漂泊,便是远离,便是浪迹天涯,便是无穷无尽的思念和悲愁了。
3.4暮霭
雾霭,是一种黄昏意象,作者借景抒怀以沉沉的暮霭,创造出凄迷暗淡的黄昏意象,隐隐透露出词人迷茫的目光和惆怅的心情。
柳永的《雨霖铃》写离愁别绪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烟波千里,暮蔼楚天—是诗人别后茫然若失心境的物化再现。
主人公暗淡的心情与空间里灰蒙蒙的颜色,一同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主人公暗淡的心情给天空水色染上灰色的色彩,写出了自己的真实感情,为离别词的千古绝唱。
4.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情境”意象
此三者就是酒、杨柳、月。
三者虽然不是作者当时的情景再现,但却是表达、流露具体情感不可或缺的元素。
作者能够将这三者运用到这次的离别中,很可能是以往的深切体验,这种离别之悲又再次上演。
4.1酒
酒,可用以消忧,可递友情,可寄豪情。
但事实往往是“举杯消愁愁更愁”,“醉不成欢惨将别”。
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将行的一方
与送行的一方大多要“聊共引离尊”(秦观《满庭芳》)。
尽管常常“都门帐饮无绪”(柳永《雨霖铃》),“醉不成欢惨将别”(白居易《琵琶行》),却仍然“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送别》),试图“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于是,酒到酣处人寂寞,酒香飘处别情浓。
对于独行千里的归客来说,行前满饮一杯友人斟上的美酒,或可稍御旅途风寒,聊解客况寂寞。
在别离文学作家笔下,不论别离于何时何地,双方都希望在酒精的麻醉下,暂时忘却忧愁。
这说明酒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作者在詞中亦说,就醒后不知身在何处,此时的离别之情跃然纸上。
4.2杨柳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是一个很早就被咏唱的对象,在《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视为咏柳之祖,柳与离别一下子拉上了关系。
汉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以表达惜别之情。
折柳寄托离情的习俗始于汉而盛于唐,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如“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传达出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
所以,柳永在《雨霖铃》中以“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更是体现了“挽留”之意。
4.3月
诗人笔下的月常与悲欢离合的情感相联系。
“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月有时圆如盘,有时残如勾。
月亮圆了又缺,缺了又圆,勾起人们的想象和联想。
“晓风残月”这一弯残月,引起了词人太多的离愁别绪。
作者定是在离别之际,陷入沉思,产生缠绵而渺远的情思。
5.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意境”意象
《雨霖铃》中表现愁绪的这些意象,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本词不过是集中的表现了出来,正因为这众多的意象的运用,使《雨霖铃》成为离别诗词的代表作品。
所以解读本词,不能不先领悟这些意象表达的涵义。
作者在寒蝉的凄鸣中,傍晚长亭下,骤雨初停之时,与恋人别离,这都是具
体存在的事物,也是作者愁思开始的描写对象。
后在驾舟人的催促声里,雾霭的笼罩下,与恋人正式分离,这是作者具体经历中的具体、深刻的情感体现。
最后,在下阕中,作者的精神活动十分活跃,不仅思绪飞到了“杨柳岸”与“残月”,更想到了多年后的自己,这就是“良辰美景”谁与共的悲哀,虽然作者于恋人分开不过片刻。
作者在大自然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社会经验中寻找境像情感与具体事物相交融,达到了感情与具体环境中物的相交融状态,其心与环境合一。
需要指出的是, 王昌龄“意境”概念的内涵主要是由“意”一词来承担的。
如朱立元所说,“境”这个词与“意”结合, 最终形成“意境”这一术语, 它自然给“意境”一词“增添了一些新的意味, 而这些新的意味很快就融化于意境的基本内涵, 对后者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4
参考文献
○1《汉书艺文志注释汇编》陈国庆编中华书局 2011
○2《现代美学体系》叶朗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9
○3《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4《美学》朱立元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