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三十四中2015_2016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月考试题(第1_2章)(含解析)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第一次月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学校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装……………………订…………………线………………………………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卷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 分一、填空题 (每空1分,计23分)1、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填出下列数据的单位:一个学生的身高是170____;一张报纸的厚度约8×104_____ ;一枚壹圆硬币的厚度约2×103_____。

2、“掩耳盗铃”是大家熟悉的成语故事。

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又没有阻止声音的_______。

3、如图1所示,用刻度尺测量木 块的长度。

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 _____ ,它的量程是_____ ,所 测量的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

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下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________和________ ;经过5 s ,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________。

5、如图2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_____ min _____ s 。

6、在二胡表演时,表演者在用弓拉动琴弦的同时,不断用手指 去控制琴弦的长度,这样做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选填 “音调”、“音色”或“响度”)。

7、如图3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 顺序是:___________ (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_______ .(只填对应序号)8、如图4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

图中数字的含义是_________.这样的噪声_______ _(填“会”、“不会”)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一次月考试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计算题(每题3分,共24分) (共8题;共24分)1. (3分) (2019八上·遵义期末) 王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

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A . 提出问题B . 制定实验方案C . 建立猜想和假设D . 获取事实与证据2. (3分) (2017八上·任城期末) 关于物理实验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斜面的坡度不应太大,以便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B . 长度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代表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C . 如果砝码磨损,会使托盘天平测量的结果偏小D . 弹簧测力计必须沿竖直向下方向使用,否则会增大弹簧与外壳的摩擦力,导致误差偏大3. (3分) (2019八上·武邑期中) 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B . 站在正在上升的观光电梯上的乘客认为电梯是静止的,是因为他以身边的乘客为参照物C . 站在地球上的人觉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在空中静止不动,是因为他以自己为参照物D .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若以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运动的4. (3分)用一把尺子测量某物体的长度,一般要测量三次或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A . 减小由于观察时视线倾斜而产生的误差B . 减小由于刻度尺不准确而产生的误差C . 减小由于估测而产生的误差D . 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5. (3分) (2017八上·柳城期中) 如图,甲、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V甲>V乙B . V甲<V乙C . V甲=V乙D . 无法判断6. (3分) (2017八上·东台月考) 进行百米赛跑时,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时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88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约为()A . 10.59sB . 11.17sC . 10.88sD . 11.29s7. (3分)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 . 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 .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 . 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8. (3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B .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C . 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 .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同二、填空题(每空1分,7题4分,共16分) (共7题;共15分)9. (2分) (2019八上·北流期中) 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测得木块的长度是________cm.10. (3分)(2016·云南) 为测量水中的声速,人们采取了这种做法:将两只船相距10km停放在平静的湖面上.一只船上的人敲响放入水中的钟,同时点燃船上的火药,另一只船上的人看见火光时开始计时,当用水中的听音器听见第一声钟声时停止计时,得出这两个时间差为10s,此次测量,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 m/s,计算时忽略了火光传播的时间,这是因为这个时间比声音在水中的传播时间________得多.11. (2分)某人以6m/s的速度跑完全程的一半,后又以4m/s的速度跑完剩下的一半路程,此人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12. (1分)一列200m长的运客火车以30m/s的速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相邻的平行轨道上迎面开来一列长300m的货车,速度是20m/s,坐在窗口的乘客看到货车从他跟前经过的时间是________s.13. (2分) (2016八下·盐城开学考) 如图所示是用照相机通过每隔0.1s曝光一次的方法记录小球沿直线向右运动的情况,由图可知小球做的是________(匀速/加速/减速)直线运动,图中刻度尺的最小分度为________cm,小球从位置A到位置C的平均速度________m/s.14. (3分)(2019·铜仁) 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钟声是钟________产生的,钟声是通过________传播到人耳中的。

山东省东营市初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山东省东营市初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山东省东营市初二上期第一次月考物理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物理教科书八年级上第20页上有下列两则信息,如下图所示。

根据这两则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B . 狗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和飞行的蝴蝶C . 猫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蝴蝶,不能发现飞行的蜜蜂D . 人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2. (2分) (2016八上·江夏期中) 噪声会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下面事例中是为了在声源处控制噪声的措施是()A . 甲乙B . 乙丙C . 丙丁D . 甲丁3. (2分)关于一名中学生的数据,以下叙述合理的是()A . 步行速度约5m/sB . 质量约60gC . 身高约1.7dmD . 正常体温约37℃4. (2分)(2019·深圳模拟)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B . “引吭高歌”中的高是指响度大C .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不能证明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 超声波与次声波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都是340m/s5. (2分)(2017·深圳模拟)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 . “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杨光模仿不同名人的声音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同B . 课堂上老师的讲课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学生耳朵的C . 空气加湿器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D . 中考期间学校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6. (2分)(2017·深圳模拟) 读下列图,判断正确的是()A . 甲图,物体的长度是 7.30 厘米B . 乙图,电源左端是电源正极C . 丙图,若开关都闭合,两灯并联D . 丁图,晶体凝固时间是7分钟7. (2分) (2016八上·定州期中) 2016年10月19日”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应用技术试验,以及科普活动.如图,若认为“神舟十一号”处于静止状态,则选取的参照物肯能是()A . “天宫二号”B . 太阳C . 地球D . 月球8. (2分)(2018·阳东模拟) 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2004年12月26日由强烈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造成了数十万人员伤亡,被称为“世纪之灾”.但令人感到惊讶的是“海啸”过后,人们没有发现野生动物大规模死亡的情况,如果从物理知识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A . 动物反映灵敏B . 有些动物能听到超声波C . 有些动物能听到次声波D . 动物能观察到地震9. (2分) (2018八上·哈尔滨月考) 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不必要的是()A . 测量时,刻度尺刻线必须紧贴被测物B . 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最左端量起C . 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D . 记录时,必须在数值后面注明单位10. (2分)(2013·茂名) 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A . 响度B . 音调C . 音色D . 频率11. (2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同学们课外玩的“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B . 两人潜泳时,在水中也可交谈,这表明液体(水)能传声C . 真空中声音传播的速度最大D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12. (2分)(2020·海淀模拟) 为抗击疫情,口罩生产厂家竭力提高口罩的产能。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月月考试卷

山东省东营市八年级上学期物理1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3题;共26分)1. (2分)(2017·上城模拟) 如图所示,小金将一木块放在弹簧上,用手压木块,弹簧被压缩.松手后木块竖直向上飞起直到最高点的过程中,对木块的分析合理的是()A . 木块到达最高点,速度为零,受力平衡B . 木块离开弹簧继续向上运动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C . 弹簧的弹性势能不断减小,木块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D . 手对木块的压力与弹簧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2. (2分) (2019八上·荔湾期末) 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A . “露似珍珠月似弓”是——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B . “孤帆一片日边来”——“孤帆”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C .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高”是指声音的特性“音调”高D . “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3. (2分) (2020八下·惠州期末) 下列数据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 . 普通中学生步行的速度约为8 m/sB . 一名普通初中学生的质量约为1.5 tC . 一支铅笔的长度约为0.8 mD .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4. (2分)(2014·贵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B .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C . 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D . 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物体可以通过凸透镜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5. (2分)(2019·桓台模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现象,需要放热B . 清晨小草上的露珠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 . 在衣柜里的长时间放置的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需要吸热D . 冬天在烧开水的壶嘴处冒“白气”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6. (2分)小明在作文《春天是美丽的季节》里写道:“梨花白、迎春黄、桃花红、油菜花香,小鸟在枝头高声“歌唱”,鱼儿在小河里迷藏…”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迎春花只反射黄光B . “花香”是由于气体分子能无规则运动C . “歌唱”声是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的D . 看到河水中的鱼儿是鱼的实像7. (2分)两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A . 一定相交于一点B . 一定会聚于焦点C . 一定靠拢但不一定相交D . 一定发散8. (2分)(2019·哈尔滨) 下列物理量与测量仪器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 . 长度——刻度尺B . 电压——电压表C . 时间——停表D . 电阻——电能表9. (2分) (2016八上·丰润期中) 如图所示是在镜中看到的钟面指针位置,则实际时刻是()A . 9:30B . 2:30C . 6:15D . 12:1510. (2分)(2016·道外模拟) 我们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采用很多研究方法.在探究“空气能传声”时,逐渐将真空罩内的空气抽出,根据听到罩内的闹钟的声音逐渐变弱,得到“真空不能传声”的探究结论.以下物理问题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与探究“真空不能传声”相同的是()A . 用磁感线描述磁场B . 探究推断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C . 探究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D . 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和分电阻之间的关系11. (2分) (2017九下·龙口期中)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拉着长木板A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B始终静止不动,若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木块B不受摩擦力B . 木块B受到方向向左的摩擦力C . 木块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平衡力D . 拿掉木块B后,木板A在拉力F的作用下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12. (2分)(2020·本溪) 如图是我国生产的“鲲龙”AG600特种飞机,它是目前世界上在研的最大水陆两栖飞机,可用于森林灭火、水上救援等。

东营市东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东营市东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

东营市东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第三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6分) (共12题;共34分)1. (2分) (2017八上·安图期中) 你身体上最接近1.2cm长度的是()A . 头发丝的直径B . 肩膀的宽度C . 左手中指的长度D . 大拇指指甲的宽度2. (3分) (2016八上·源汇期中) 如图所示,相同的水下录音装置A,B录下在海里同一位置的鲸发出的同一段声音.A录到的有高、低音,B录到的只有低音,由此可以推测;在海洋中能传播较远距离的声音是()A . 频率较低的B . 音调较高的C . 能量较小的D . 响度较小的3. (2分)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 “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B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C .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音色来判断D . 地震、火山喷发、台风等都伴有次声波4. (3分) (2018八上·弥勒月考) 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属于升华的是()A . 雪人没有融化却变小了B . 冬天窗户上有冰花C . 烧开水,水嘴壶冒“白气”D . 晒衣服5. (3分)(2017·苏州) 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A . 用电吹风吹干头发B . 舞台上用干冰制造白雾C . 冬天,冰冻的衣服能晾干D . 夏天,打开冰柜门会看到冒“白气”6. (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光的传播速度总是3×108m/sB . 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C . 物体经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实像D . 光总是沿直线传播的7. (3分) (2018八上·惠阳期中) 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文字词句与物理知识相符合的是()A . “锦鳞游泳”,看到水里的鱼是实像B .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亮是光源C . “浮光跃金”,湖面波动的光闪着金色是光的折射现象D . “静影沉璧”,如玉璧一样月亮的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8. (3分)(2018·通州模拟)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A . 铜勺的柄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B . 小狗在地面上形成影子C . 玫瑰花在平面镜中成像D . 拱桥在水中形成倒影9. (3分)如图所示对应的物理知识其中正确的是()A .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的光路B . 静止木块对斜面的压力示意图C . 静止时小磁针的状态示意图D . “雾凇”的形成是凝固现象10. (3分)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进行的操作是()A . 沿ON向后转动板AB . 沿ON向后转动板BC . 改变入射光线与ON的夹角D . 改变反射光线与ON的夹角11. (3分)小明做了一个实验,将蜡烛、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上,从蜡烛的另一侧透过凸透镜用眼直接观察到一个正立、放大的烛焰的像,利用这种成像原理可以制成()A . 平面镜B . 照相机C . 幻灯机D . 放大镜12. (3分)(2019·海珠模拟) 新龟兔赛跑,在自西向东的百米直线赛道上进行,s-t图像如图所示,在百米全程中()A . 兔子与乌龟在途中相遇了三次B . 兔子相对乌龟,一直是向东运动C . 乌龟有过三次的领先D . 乌龟的平均速度较大二、实验与探究(共34分) (共5题;共34分)13. (8分) (2016八上·孝南期中) 为了探究液体蒸发的快慢跟哪些因素有关,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他在3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大小相同的酒精,分别测出三种条件下酒精全部蒸发所用的时间.三种条件下对应的全部蒸发时间如图所示.(1)小明的实验结果表明: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表面积和________有关.(2)对比、分析A,B两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的速度越________.14. (7.0分)(2017·扬州模拟) 某实验小组进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1)由图1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2)实验时凸透镜与光屏的高度已调好,但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低,要想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节蜡烛使烛焰向________(填“上”或“下”)移动.(3)如图2所示,若在光屏上(光屏未画出)得到清晰放大的实像,则烛焰应位于透镜左侧a、b、c、d四点中的________点,此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_上(填一种器材名称).(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如图3所示),小明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①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透镜和光屏位置的前提下,小华应将蜡烛向________(左/右)移动,或者换用焦距更________(大/小)的凸透镜.②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________。

东营市东营区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

东营市东营区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

东营市东营区初二上期月考物理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2017·黑龙江模拟) 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声源的振动幅度越大,发出声音的音调会越高B . 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可以探测海底深度C . 不同乐器的音色一般相同D .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40m/s2. (2分) (2019八上·巴彦淖尔期中)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 通常采用压缩体积的方法将天然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B .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 . 夏天,游泳后刚从水中上岸的人会感到冷,这是水蒸发吸热的缘故3. (2分) (2018九上·成都开学考)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用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

下列物理量中所采用的定义方法与速度相同的是().A . 力B . 功率C . 功D . 浮力4. (2分)小李同学用一只新买的激光笔照射水平水面,在竖直白墙上出现了两个红色亮点A和B,如图所示,现保持入射点O的位置不变,使入射光线MO绕着点O沿顺时针方向转动,竖直白墙上的红色亮点A和B将如何变化()A . 红色亮点A和B的位置都不改变B . 红色亮点A下移、B上移C . 红色亮点A上移、B下移D . 红色亮点A、B都下移5. (2分)如图所示,在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则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为()A . 2.1 mB . 2.5 mC . 4.6 mD . 5 m6. (2分)晚上人在马路上走过一盏路灯的过程中,其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A . 先变短后变长B . 先变长后变短C . 逐渐变长D . 逐渐变短7. (2分)在如图所示的四位科学家中,精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物理学家是()A . 托里拆利B . 牛顿C . 瓦特D . 帕斯卡8. (2分)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情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 入射角等于30°B . 折射角等于50°C . NN′是界面D . MM′的右边是玻璃9. (2分) (2016八上·黔东南期末) 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A . 20cmB . 15cmC . 10cmD . 5cm10. (2分)光的世界丰富多彩,光学器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借助放大镜看地图,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B . 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这是由于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 . 照相时,被照相者应站在距镜头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D . 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去看,因为离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11. (2分)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B . 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C . 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 . 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12. (2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 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B . 平面镜可以成像,也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径C . 阳光照射下,密林中地面上的圆形光斑是太阳的实像D . 人在河边看到水底的石头是光的反射现象二、填空题 (共11题;共23分)13. (2分) (2016八下·沙县期末) 小明将手放在喉咙处,讲话时,感觉到手有点“麻”,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___产生的.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14. (1分) (2018八上·蚌埠期中) 在炎热的夏天中午,取两只相同的茶杯,盛入等量的清水,将A杯盖上杯盖,B杯敞开,如图所示。

东营市东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东营市东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

东营市东营区八年级上学期物理期中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2016·黄石) (2016•黄石)每一项重大的科学发现,都会促进人类社会的进步,以下关于科学家的伟大发现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 .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才有了今天的通信卫星B . 帕斯卡对摆的等时性的研究促进了钟表的研制C . 法拉第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并据此发明了电动机D . 奥斯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据此发明了发电机2. (2分) (2016八上·胶州期中) 下面是小明收集的人们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做法,其中正确的是()A . 课间同学们在教学楼内比赛跑步B . 音乐课上同学们按老师要求放声歌唱C . 公交车上乘客把矿泉水瓶扔出窗外D . 半夜看球赛时电视音量很大3. (2分)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泡沫塑料球,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泡沫塑料球的作用是()A . 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B . 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C . 将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D . 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4. (2分)在下面几幅交通标志牌中,能明显表示用于环境保护的是()A .B .C .D .5. (2分)如果在地震中你被埋在废墟下,为了尽快获救,你可以采取的最有效的自救措施是()A . 大声呼救B . 耐心等待C . 用硬物敲击墙壁或水泥板、木板等D . 见空就钻,可能就逃出来了6. (2分)下列数据中,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 . 人的正常体温为39.5℃B .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为60℃C . 人的心跳频率大约为1.2HzD . 让人感觉舒适的环境声强级为60dB﹣70dB7. (2分) (2017八上·无锡期中) 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中a线所示。

山东省东营市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山东省东营市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

山东省东营市初二第一次月考物理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1分)1. (2分)(2017·金乡模拟) 经常归纳总结知识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下列四个选项是小夏所做的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声音特性影响因素描述举例响度振幅响鼓需要重锤敲、震耳欲聋音调频率不敢高声语、低声细语音色材质闻其声知其人、口技B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流I=I1=I2 I=I1+I2电压U=U1+U2 U=U1=U2电阻R=R1+R2R=R1=R2C .电荷磁极种类正、负南、北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应用避雷针指南针D .电路图电压表电流表电路故障有示数无示数灯泡短路无示数有示数灯泡开路无示数无示数变阻器开路2. (2分) (2017八上·钦州港月考) 如图所示,飞机空中加油时,受油机与加油机以同样速度向同一方向水平飞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选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静止的B . 选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C . 选加油机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D . 选受油机为参照物,加油机是静止的3. (2分) (2017八上·江津月考) 使用一根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 . 偏大B . 偏小C . 正常D . 无法比较4. (2分)(2014·来宾) 小明骑着自行车上学,若说他是静止的,则所选的参照物是()A . 路旁的树木B . 小明背着的书包C . 迎面走来的行人D . 从小明身边驶过的汽车5. (2分) (2016八上·富宁期中) 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 . 126km/hB . 70km/hC . 52.5km/hD . 30km/h6. (2分)在2010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小虎队20年后重新聚首,演唱了他们的经典歌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三十四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共26分,每小题2分)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麦浪滚滚 B.铁水奔流 C.灯光闪闪 D.万里雪飘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4.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 5.50cm B.1cm 8.30cm C.1mm 8.30cm D.1mm 2.80cm5.小明学习物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B.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C.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8.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神七”载人飞船 B.太阳C.地球 D.月亮9.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10.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11.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A. B. C. D.12.男同学的声音比女同学沉闷、浑厚但嗓门大,原因是男孩的()A.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小B.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大C.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小D.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大1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1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1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m/s= km/h1km/h= m/s72km/h= m/s12m/s= km/h.18.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传入我们耳中的.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读作,表示的物理意义是.20.选填适当单位:(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2(2)一个操场的周长0.4(3)人正常步行速度1.2(4)汽车行驶速度为60 .21.如图,在物理课上,同学们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结果发现,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了,这说明:声音传播需要,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22.双休日自驾车随父母外出郊游,在行驶的过程中,善于观察的李晓同学看到汽车上有一个显示速度和路程的表盘,示数如图甲所示,则汽车此时行驶的速度为;该车匀速行驶了一段时间后,表盘示数变为图乙所示,从表中可知该车匀速行驶的路程为,那么这段时间为h.23.从哈尔滨东站开往北京的K18次列车,夕发朝至,全程运行1288km,列车运行时刻表如下.由此可知,K18次列车全程运行时间是h,列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km/h.(精三、实验题(共28分每空2分)24.如图是某同学在使用刻度尺时的情形,请你指出其中的3处错误.(1);(2);(3).25.将图中各测量结果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木板长度为;铜丝直径.26.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对同一物体测量了4次,测得的数值分别2.41cm、2.42cm、3.41cm、2.41cm.(1)4次测量过程中,发生测量错误的是,计算平均值时(选填“要”或“不要”)去除该数据.(2)该物体长度的平均值是.27.测小车的平均速度.(1)测平均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和,该实验依据的原理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2.8s.请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并计算出小车通过上、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1= 和V2= .(保留两位小数)(3)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过程中,小车做的是直线运动(填“匀速”或“变速”).四、计算题:(共20分)28.如图所示,轿车从某地往南宁方向匀速行驶.当到达A地时,车内的钟表显示为10时15分;到达B地时,钟表显示为10时45分.则:(1)轿车从A地到B地所用时间是多少小时?(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29.一列队伍长100m,匀速通过一座长800m的大桥,所用时间为300s,(1)求队伍的行走速度.(2)若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1.4km的大桥要多长的时间?2015-2016学年山东省东营市胜利三十四中八年级(上)月考物理试卷(1-2章)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有且仅有一个答案,共26分,每小题2分)1.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A.麦浪滚滚 B.铁水奔流 C.灯光闪闪 D.万里雪飘【考点】机械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解答】解:A、麦浪滚滚,麦子相对地面不断发生位置的改变,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B、铁水奔流,铁水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C、灯光闪闪,光的折射现象,与物体运动没有关系,不属于机械运动,符合题意;D、万里雪飘,是雪花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属于机械运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评】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在做机械运动,关键是要看它的位置是否在发生变化.2.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噪声较大的环境中工作时,人们常佩带耳罩,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D.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调;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噪声是指妨碍人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声音.生活中可以从三种渠道防治噪声:一是从声源处减弱,二是从传播过程中减弱,三是从人耳处减弱.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A、人们佩戴耳罩,属于在人耳处(接收处)减弱.错误.B、棉线属于固体,固体可以传声.正确.C、蝴蝶翅膀振动频率慢,产生声音的音调低于20Hz,属于次声,人耳无法听到次声.错误.D、不同物体发出声音的特色不同,是指声音的音色不同.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噪声防治方法和与声音中物理量的定义的理解能力.3.“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之所以能分辨出“蛙声”和“钟声”,从物理学角度看,主要是依据()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根据音色的定义,来对本题进行判断.【解答】解:青蛙发声和钟声的特点不同,即音色不同.与其他选项内容无关.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音色定义的了解情况,需要结合实例进行解释.4.如图是小明用刻度尺测量一条形金属片长度的情形,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A.1cm 5.50cm B.1cm 8.30cm C.1mm 8.30cm D.1mm 2.80cm【考点】长度的测量.【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2)起始端没从0开始,把5.50cm处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5.50cm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1)图示刻度尺1cm又分为10个小刻度,故最小刻度值为1mm;(2)金属片起始端对应的刻度值为5.50c m,末端对应的刻度值为8.30cm,金属片长度为8.30cm﹣5.50cm=2.80cm.故选D.【点评】刻度尺是初中物理中基本的测量工具,使用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使用时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小明学习物理后,对抽烟的爸爸说:“吸烟有害健康.我和妈妈都在被动吸烟”.小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是()A.分子在不断运动B.分子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隙D.分子之间有作用力【考点】扩散现象;分子的运动.【分析】扩散现象,是指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吸烟时,烟分子在空气中进行扩散.【解答】解:由于烟分子在空气中进行扩散,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小明和妈妈也可以吸到空气中的烟.吸烟有害健康,所以要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扩散现象的理解能力,要熟练掌握分子动理论的内容.6.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A.物理课本的长度大约是50cmB.课桌上的橡皮掉到地上时间约10sC.人正常步行速度约是1.2m/sD.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是15mm【考点】时间的估测;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综合应用题.【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物理课本的长度大于20cm,接近30cm.此选项不符合实际;B、课桌的高度在1m左右,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此选项不符合实际;C、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左右.此选项符合实际;D、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20cm,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在17.5cm=175mm左右.此选项不符合实际.故选C.【点评】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这种能力的提高,对我们的生活同样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7.下列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B.测量时可以做到零误差C.测量过程中如果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除误差D.测量中的误差大多是由测量时粗心造成的【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1)测量时,受所用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这就是误差.(2)误差不同于错误,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在实际中经常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办法来减小误差.【解答】解:A、作为误差来说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所以A正确;B、误差是不可避免的,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做到零误差,所以B错误;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都可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误差,所以C错误;D、再细心的测量也同样会有误差产生,粗心还有可能造成测量错误,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误差及其减小误差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特别要注意误差和错误的区别:误差只能减小,不可避免,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8.2008年9月27日16时43分,航天员翟志刚随“神七”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动,并实施出舱活动(如图)他在舱外活动时间为19min35s,这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km,这一距离所选取的参照物是()A.“神七”载人飞船 B.太阳C.地球 D.月亮【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专题】压轴题;参照思想.【分析】宇航员行走的距离是以“78km/s”这个速度来讲的,因此找出这个速度所选的参照物即是正确答案.【解答】解:由于宇航员相对飞船是静止的,而“载人飞船一起以78km/s的速度绕地球高速运运动”说明了这个运动速度是以地球为参照物的,所以行走的距离所取的参照物是地球.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参照物及其选择,有一定的拔高难度,属于难题.题目中的“他在太空行走了91650km”不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教师应结合实际做适当讲解.9.运动会上,100m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大B.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C.二者的平均速度相等D.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考点】速度的计算;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已知总路程和总时间,根据公式可求平均速度的大小.【解答】解:两人跑的总路程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可知,两人平均速度相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平均速度的计算,关键是比较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二者相同,平均速度就相同.10.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考点】防治噪声的途径.【专题】应用题.【分析】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中的措施,与以上三种方法相对应即可得到答案.【解答】解:A、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B、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C、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即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不符合题意;D、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噪声的减弱办法是针对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这三个过程来采取措施的.两者对应起来,可以简化对噪声减弱办法的记忆.11.甲声音波形如图所示,把音调比甲高的乙声音输入同一设置的示波器,乙声音的波形是下列图中的哪一幅()A. B. C. D.【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解答】解:从图中可以看出,A和D振动的频率都比甲声波小,C振动的频率与甲相等,只有B振动的频率比甲大,所以B的音调比甲高.故选:B.【点评】通过比较声音的波形图来考查频率对音调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能够从波形图上看懂频率.12.男同学的声音比女同学沉闷、浑厚但嗓门大,原因是男孩的()A.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小B.声带振动频率高,振幅大C.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小D.声带振动频率小,振幅大【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专题】声现象.【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解答】解:男同学相对于女同学而言,声带振动的幅度大,响度大,但声带振动较慢,频率低;故选D.【点评】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声音特征中的响度、音调定义去分析解答.13.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C.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D.孕妇作“B超”【考点】声与能量.【专题】声与光.【分析】(1)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例如利用声波传递能量来清洗钟表等精密的机械,还可以清除人体内的结石;(2)声音还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医生利用听诊器来听病人的心肺就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解答】解:A、超声波可以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不符合要求;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故B不符合要求;C、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故C不符合要求;D、孕妇做“B超”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用来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要求.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声音的应用的了解和掌握.声音在传递过程中,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是一道基础题.14.如图所示的图象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运动和力;图像综合题.【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的图象有两种表示方法:s﹣t图象和v﹣t图象.一定要分清楚其本质的不同.【解答】解:如果是s﹣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距离,因速度不变,s与t成正比,所以图象是过点O的射线,如图C.如果是v﹣t图象,则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因速度不变,所以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射线,如图B.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如何通过图象来表示.图象能很直接的反应物体的运动规律,对于图象题,首先看清两个坐标轴所表示的物理量,再顺着图象看随横坐标轴变化,纵坐标轴如何变化,找到物体的运动规律.15.甲、乙两同学沿平直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B.4s~8s内,甲、乙同学都作匀速直线运动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D.8s末甲、乙两同学速度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专题】信息给予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从时间和路程的图象上可以得到甲乙出发是时间和运动的路程,可以看出甲乙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都保持不变,所以可以判断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又因为甲乙都进行直线运动,所以可以判断甲乙都在进行匀速直线运动.【解答】解:A、乙出发4s之后甲才出发,所以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s.不符合题意.B、如图,甲乙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相同的,甲乙都进行匀速运动,甲乙都在平直的路面上步行,所以甲乙都进行匀速直线运动.不符合题意.C、如图,在0s~8s内,甲乙都通过了5m,通过的路程相等.不符合题意.D、8s末甲、乙通过的路程相同,但是甲运动了4s,乙运动了8s,运动时间不同,运动速度不同.符合题意.故选D.【点评】已知条件不是直接出现在题干中,而是反映在图象中,要从路程和时间的图象中搜寻运动路程、时间,然后计算速度.16.关于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路程s越大B.物体运动的速度v越大,通过的时间t越大C.物体运动的速度v和路程s成正比,与时间t成反比D.物体运动的速度v由决定但与s,t的大小无关【考点】匀速直线运动.【专题】应用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运动方向都是不变的,而速度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时间无关.实际上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时间t是原来的几倍,路程s就是原来的几倍,其速度是不变的.【解答】解: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是个定值,即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是个定值,与物体通过的路程和运动的时间无关.而选项A、B、C中的说法属于不能真正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不能只站在纯数学的角度理解物理公式,而应考虑它的物理意义.二、填空题(共20分每空1分)17.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m/s= 3.6 km/h1km/h= 0.28 m/s72km/h= 20 m/s12m/s= 43.2 km/h.【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专题】其他综合题.【分析】本题根据速度单位的进率进行换算.换算的步骤为:原来的数字、乘号、进率、后来的单位、最终结果.【解答】解:①1m/s=1×=3.6km/h;②1km/h=1×=m/s≈0.28m/s;③72km/h=72×=20m/s;④12m/s=12×3.6km/h=43.2km/h.故答案为:3.6;0.28;20;43.2.【点评】无论什么物理量的单位换算,前面的数都表示倍数,不进行换算,只是把后面的单位进行换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单位换算.18.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空气传入我们耳中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答】解:有风的时候,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振动,振动发声,所以笑树能发出笑声;我们听见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也是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的.故答案为:振动,空气.【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产生的条件已经声音传播的条件的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19.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读作340米每秒,表示的物理意义是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340米.【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长度、时间、速度.【分析】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在气温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解答】解: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读作340米每秒,其物理意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340米.故答案为:340米每秒;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的距离为340米.【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的读法,以及表示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是一道基础题.20.选填适当单位:(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2 cm(2)一个操场的周长0.4 km(3)人正常步行速度1.2 m/s(4)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 .【考点】长度的测量;速度与物体运动.【专题】估算法.【分析】对常见的长度和物体运动速度进行估测时,既要理解长度和速度的含义、单位的换算,同时也要凭借生活中的经验.【解答】解:(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1.62m=162cm;(2)一个操场的周长约400m=0.4km;(3)人正常步行速度约1.2m/s;(4)汽车行驶速度为60km/h.故答案为:(1)cm;(2)km;(3)m/s;(4)km/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