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P GIS课堂作业

合集下载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堂实录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堂实录

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堂实录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为GIS)是一种结合计算机技术与地理信息科学的综合应用系统,它能够对地球表面的各种空间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分析与展示。

空间分析(Spatial Analysis)是GIS的核心内容之一,它通过对空间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揭示地理现象之间的关联与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GIS和空间分析的应用,我们在课堂上进行了一次实践,下面是我对该课堂实录的描述。

1. 课堂背景和目标本次课堂是地理信息系统与空间分析课程的一次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参与课堂实践,我旨在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学会运用空间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实践内容本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a. GIS软件操作介绍:首先,老师对我们介绍了常见的GIS软件和其功能,例如ArcGIS、QGIS等。

同时,老师示范了如何打开软件、导入地理数据、进行数据编辑和地图制作等操作,并详细讲解了操作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b. 数据采集与处理:接下来,我们进行了实地数据采集和处理的实践环节。

每个学生在指定区域内选择一个地理现象进行调研,并利用GPS定位设备记录采集点,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GIS软件中进行处理。

c. 空间分析应用:在数据采集与处理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空间分析的实践应用。

例如,利用缓冲区分析确定城市规划中的安全距离、利用叠加分析研究不同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等。

通过这些应用案例,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空间分析方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实践成果本次实践课程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成果:a. 数据采集与处理:通过实地数据采集与处理,我们成功录入了各种地理现象的数据,并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清洗和整理,使其适用于后续的空间分析。

b. 地图设计与制作:在GIS软件的帮助下,我们学会了如何设计与制作专题地图。

通过选择合适的地理现象和相关数据,我们能够展示出不同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和相关性。

《第五章第四节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四节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通过学习《GIS的发展》课程内容,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它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理解GIS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发展历程,以及熟悉GIS在地理教学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GIS的介绍、原理、应用等内容,并完成相关的知识点梳理,总结GIS的主要功能和它在地理教学与生活中的价值。

2. 观看教学视频观看与GIS发展相关的在线教学视频,如GIS发展史、GIS 技术的实际应用案例等,加深对GIS技术知识的理解。

3. 完成思维导图根据学习内容,绘制关于GIS发展的思维导图。

要求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和要点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清晰的知识框架。

4. 编写作业报告根据课程内容和所学知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撰写一篇关于“GIS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作业报告。

报告中应包含对GIS技术的理解、应用实例分析以及个人见解等。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内容,理解并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和解释。

2. 观看教学视频要求观看教学视频时需保持专注,积极思考视频中提到的知识点和案例,并做好笔记记录。

3. 思维导图制作要求思维导图应清晰明了,逻辑性强,能够准确反映课程中的核心知识点和要点。

鼓励学生使用色彩和图形来丰富思维导图的内容和形式。

4. 作业报告要求作业报告应内容丰富、条理清晰,并结合自身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阐述。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GIS知识,分析身边的地理现象或提出实际应用建议。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思维导图的质量、作业报告的内容和逻辑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思维逻辑的清晰度、实际应用的创新性等。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第五章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和功能,通过实际操作体验GIS的强大功能,理解其在地理空间数据管理、分析和应用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GIS的定义、组成和基本功能的介绍,并完成相关概念的笔记。

2. 视频学习:观看GIS基本功能的视频教程,了解GIS在现实中的应用案例。

3. 软件操作: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使用GIS软件进行基本操作,如数据的导入、导出、编辑、查询和空间分析等。

4. 案例分析:选择一个具体的地理现象或问题,利用GIS进行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分析,最终形成一份简单的GIS应用报告。

5. 实践作业:以小组为单位,结合学校周边的实际环境,设计一个简单的地理信息应用方案,包括问题的确定、数据的收集、GIS操作处理和结果展示等环节。

三、作业要求作业要求如下: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 理论学习部分需有详细的笔记记录,并能够准确理解GIS 的基本概念和功能。

3. 软件操作需按照教师指导的步骤进行,并熟练掌握基本操作。

4. 案例分析和实践作业需结合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GIS应用方案。

5. 提交的作业需格式规范,内容清晰明了,小组分工明确,团队合作有效。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根据以下标准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软件操作的能力和熟练度;3. 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4. 实践作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5. 团队合作的效果和作业的整体质量。

五、作业反馈作业反馈将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2. 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和分享,让学生互相学习和借鉴。

3. 对共性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4. 根据作业评价结果,给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GIS的基本功能。

《第五章 第三节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 第三节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GI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及结构,并初步了解GIS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学生对GIS数据库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中关于GIS数据库的章节,掌握GI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类型及结构,理解GIS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

2. 案例分析:学生需选择一个与GIS数据库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分析该案例中GIS数据库的应用方式及作用。

3. 数据库操作实践:学生需利用GIS软件,进行基本的数据库操作练习,包括数据的输入、编辑、查询、分析等。

4. 作业报告:学生需将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及数据库操作实践的内容整理成一份完整的作业报告,报告中应包含对GIS数据库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详细过程及操作实践的总结。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掌握GI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及数据类型,理解其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作用。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选择的案例应与GIS数据库相关,分析应深入、具体,体现出GIS数据库在实例中的应用价值。

3. 数据库操作实践要求: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确保操作的正确性和规范性。

操作过程中应记录详细步骤,以便于后续的总结。

4. 作业报告要求:报告应条理清晰,内容完整,重点突出。

理论部分应详略得当,案例分析及操作实践部分应具体详细。

报告应体现出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情况、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数据库操作实践的规范性和报告的完整性、条理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学生对GIS数据库的理解程度、案例分析的深度和广度、操作实践的规范性以及报告的书写质量等。

3.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以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和努力。

《第4单元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4单元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使学生掌握利用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观察和分析典型地貌特征的基本技能,提高空间思维能力与地理分析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地形地貌的认知。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预先学习典型地貌的概念、类型及分布特点,理解三维GIS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原理和基本操作。

2. 地理信息搜集:根据课堂所教内容,学生需通过网络或相关地理数据资源,搜集至少三种典型地貌(如平原、山地、湖泊等)的地理信息,包括位置、特征等。

3. 地理信息处理:使用指定软件或在线平台,学生将所搜集的地理信息导入至三维GIS系统进行预处理,准备用于三维建模和分析。

4. 三维建模与观察:在三维GIS系统中,学生需完成典型地貌的三维建模工作,通过旋转、缩放等操作,从不同角度观察地貌形态特征。

5. 特征分析与报告撰写:分析所观察地貌的形态特征、空间分布及成因等,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包括地貌的名称、位置、主要特征及分析结论。

三、作业要求1. 操作规范:学生在进行三维建模和观察时,应遵循软件操作规范,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操作的规范性。

2. 数据分析:在分析地貌特征时,学生应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避免简单描述。

3. 报告撰写:报告应条理清晰,内容完整,包括地貌的基本信息、形态特征分析以及个人见解或分析结论。

报告应使用专业术语,避免口语化表达。

4. 创新性思考: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尝试从不同角度或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地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创新性思考。

四、作业评价1. 正确性评价:评价学生是否正确完成了三维建模和数据分析工作,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2. 深入度评价:评价学生对地貌特征的分析是否深入,是否结合了地理知识进行了综合分析。

3. 创新性评价:评价学生在作业中的创新思维和独特见解,是否提出了有价值的分析和思考。

4. 报告撰写评价:评价报告的条理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等方面。

GIS作业

GIS作业

对应省份 ▪ 河北省 ▪ 黑龙江省 ▪ 福建省 ▪ 湖北省 ▪ 四川省 ▪ 甘肃省 ▪ 广西 ▪ 山西省 ▪ 江苏省 ▪ 江西省 ▪ 湖南省 ▪ 贵州省 ▪ 青海省
学号 10610017 10610018 10610019 10610020 10610023 10610024 10610025 10610026
1、大家从网上下载各省区地图。要求地图上的地名、省 边界、地级边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要素 必须清晰。
2、利用ArcMap对其进行矢量化。要求:至少包括省边界、
地级边界、高速公路、国道、省道、铁路等图层及其相 对应的完整属性表。 3、将其保存为地图文档(即后缀名为.mxd) 4、在12月16日14:30之前以临时文件的方式上传到“城
10610028 10610029
李沁鞠
张巧成 何亚芳
10610015
10610016
郭超
陈宇
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0030
10610031
张丽蓉
杨谦君
姓名 黄大文 赵磊 孙浩颖 杨小刚 曹雪 熊炜 沈育华 李玉芳
对应省份 ▪ 辽宁省 ▪ 浙江省 ▪ 山东省 ▪ 广东省 ▪ 云南省 ▪ 新疆 ▪ 吉林省 ▪ 安徽省 ▪ 河南省 ▪ 海南省 ▪ 陕西省 ▪ 内蒙古 ▪ 西藏
10610012
10610013 10610014
程权宝
史照远 张凯龙
10610027
1. 运用常规四叉树存储方法,表达下表所示的栅格矩阵 数据。
2.运用拓扑数据模型编码方法,表示出下图所示的矢 量数据结构。
(其中,N1,N2, …N7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y2), …(x7,y7))

《第五章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三节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数据库及其应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作业设计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库基本概念,掌握GIS数据库的构成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GIS数据库的简单应用。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GIS在地理信息处理中的重要性,并初步具备利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堂讲解和自学的方式,了解GIS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构成及工作原理。

重点掌握空间数据、属性数据等数据库要素及其在GIS中的运用。

2. 案例分析:学生需分析一至两个GIS数据库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理解GIS数据库如何为这些领域提供支持。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简单的GIS数据库操作实践,如数据导入、数据编辑、空间分析等。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GIS数据库的理解。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根据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的内容,撰写一份关于GIS数据库及其应用的作业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对GIS数据库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详细内容以及实践操作的体会和心得。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要求: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掌握GIS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构成。

对于不理解的地方,应及时向教师请教。

2. 案例分析要求:学生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详细分析GIS数据库在其中的应用过程和效果。

案例分析应具有深度和广度,能够反映出GIS数据库的实际应用价值。

3. 实践操作要求:学生需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实践操作,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实践操作过程中,学生应积极思考、主动提问,加深对GIS数据库的理解。

4. 作业报告要求:作业报告应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能够反映出学生对GIS数据库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报告应包括对GIS数据库的理解、案例分析的详细内容以及实践操作的体会和心得,字迹工整,格式规范。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案例分析、实践操作和作业报告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第五章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课时的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1. 进一步理解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2. 掌握GIS的基本功能,如数据采集、编辑、分析、可视化和输出等。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仔细阅读教材中关于GIS的介绍,理解GIS的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2. 功能探究:学生需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自学的方式,掌握GIS的五大基本功能:- 数据采集:学会如何利用GIS设备或软件进行空间数据的收集。

- 数据编辑:了解如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修正和优化。

- 数据分析:通过实例,学习GIS如何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式识别。

- 数据可视化:理解GIS如何将复杂的数据以地图、图表等形式直观展示。

- 数据输出:掌握如何将分析结果以报告、图表等形式输出。

3. 实践操作:学生需利用学校提供的GIS软件或网络平台,完成以下任务:- 选择一个具体区域(如学校所在社区),利用GIS软件进行数据采集。

- 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编辑,去除错误和重复信息。

- 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简单的空间分析,如区域内的热点分析等。

- 将分析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如制作地图。

- 最终以报告的形式输出分析结果。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保证作业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理论学习部分需有详细的笔记记录,以备查阅。

3. 实践操作部分需附上详细的操作步骤和结果截图或输出文件。

4. 作业中需体现出小组或个人的思考和见解,鼓励创新和探究。

5. 作业需以规范、清晰的格式呈现,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理论学习笔记、实践操作记录及最终的作品质量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实践操作的熟练度、作品的创新性和实用性等。

3. 评价结果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个等级,并给予相应的鼓励或建议。

gis作业课程设计

gis作业课程设计

gis作业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知识目标:了解GIS的基本原理、组成和应用领域;掌握GIS数据的基本类型和处理方法;理解GIS的空间分析原理和应用。

2.技能目标:能够熟练操作GIS软件,进行地图的制作、编辑和空间分析;能够独立完成GIS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实施。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运用GIS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GIS基本概念:GIS的定义、组成、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

2.GIS数据:数据类型、数据结构、数据来源和数据处理方法。

3.GIS空间分析:空间分析原理、空间分析方法和空间分析应用。

4.GIS软件操作:GIS软件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和实践应用。

5.GIS项目实践:项目规划、设计、实施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操作方法,使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GIS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GIS在实际中的应用和价值。

3.实验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GIS软件,进行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小组讨论法: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权威、实用的GIS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

2.参考书:提供一批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充足的GIS实验设备,保证学生实验课的顺利进行。

5.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践案例。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旨在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4单元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4单元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提升学生对典型地貌的认识和辨识能力。

2. 熟练掌握使用三维GIS技术进行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与可视化。

3. 增强学生的地理信息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1. 理论学习学生需在课前预习三维GIS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其在地理学中的应用,并了解典型地貌的分类和特征。

2. 软件操作学习(1)安装并熟悉三维GIS软件,掌握软件界面及基本操作。

(2)学习如何导入地理数据,包括地形高程数据、遥感影像等。

(3)了解如何设置观察角度、色彩等参数,以更好地观察地貌特征。

3. 观察实践(1)选择一个典型地貌(如河流冲积平原、黄土高原等)进行观察,分析其三维空间结构特点。

(2)运用三维GIS软件加载该区域的地理数据,并对其进行处理,使之呈现最佳的视觉效果。

(3)记录地貌形态、地势变化等信息,并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因素。

4. 作业任务(1)完成一份关于所观察地貌的详细报告,包括地貌类型、空间分布、主要特征及形成原因等。

(2)制作一份利用三维GIS观察地貌的过程记录视频或GIF 动画,并附上简要的文字说明。

(3)与同学分享自己的观察成果,并就不同地貌的异同点展开讨论。

三、作业要求1. 理论学习部分需全面掌握,为实践操作打下基础。

2. 软件操作学习需认真细致,确保能够熟练操作三维GIS软件。

3. 观察实践要深入细致,记录准确,分析到位。

4. 作业任务需按时完成,报告要条理清晰,视频或动画要清晰明了。

5. 分享与讨论环节要积极参与,拓宽视野,加深对地貌的认识。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理论掌握程度、软件操作熟练度、观察记录的准确性和分析的深度、作业任务的完成质量、分享与讨论的参与度。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相结合。

3. 评价结果:以分数或等级形式呈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1. 教师需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优点和不足。

《第五章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二节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基本功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并掌握GIS(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和分析等,能够利用GIS软件进行简单的地理信息处理与分析,并能够初步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二、作业内容本课作业重点围绕GIS的四个基本功能展开,要求学生通过软件实践掌握:1. 数据输入功能实践:学生需选择一个实际地理位置的地理数据(如学校所在地的交通路网数据),并使用GIS软件将该数据转化为空间数据,包括点、线、面等空间要素的输入。

2. 数据编辑功能实践:学生需对输入的空间数据进行编辑,包括数据的修改、删除、移动等操作,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查询功能应用:学生需利用GIS软件的查询功能,根据一定的条件(如学校所在地的行政区划、交通状况等)进行空间查询,并分析查询结果。

4. 分析功能探索:学生需运用GIS的分析功能,如空间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等,对地理数据进行综合分析,提取有用信息。

例如,可分析学校周边的商业分布情况,为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作业内容的要求,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他人成果。

2. 学生在进行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和分析时,需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学生在完成作业后,需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总结自己在实践过程中的体会和收获,以及在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时的思考和见解。

4. 报告需条理清晰,逻辑性强,字数不少于800字。

四、作业评价本作业的评价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作业的完成度:学生是否按照要求完成了所有作业内容。

2. 数据的准确性:学生在进行数据输入、编辑、查询和分析时,数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3. 报告的质量:学生的报告是否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见解独到。

4. 创新性:学生在应用GIS技术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有所创新和突破。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认真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

《第4单元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第4单元实践活动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中图中华地图版必修第一册

《利用三维GIS观察典型地貌》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三维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让学生直观观察和了解典型地貌特征,增强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加深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二、作业内容(一)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在课前预习阶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资料或网络资源,了解三维GIS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及在地理学中的应用。

同时,需掌握典型地貌的定义、分类及基本特征。

(二)软件操作培训课堂上,教师将指导学生安装并熟悉使用的三维GIS软件,包括软件界面的基本构成、如何进行地形地貌的加载与显示、空间量测及地形分析等基础操作。

(三)地貌观察作业学生需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三维GIS软件,对特定区域的典型地貌进行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地貌的形态特征、地形起伏、地表覆盖等。

并尝试利用软件中的量测工具,对地貌进行简单的空间量测。

(四)记录与报告学生需将观察结果详细记录,包括地貌的形状描述、空间分布、典型特征等,并撰写简短的观察报告,报告中需包含对所观察地貌的简要分析和个人见解。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进行作业时需保持专注,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观察的细致性。

2. 学生在操作三维GIS软件时,应遵循软件操作规范,避免因误操作导致数据损失或软件故障。

3. 记录与报告部分要求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分析见解需基于观察事实,不得抄袭或捏造数据。

4. 作业提交前需自行检查,确保无误后再提交给教师。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软件操作熟练程度、记录与报告的详实程度及分析见解的独到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评价结果将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的一部分。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同时,将在课堂上进行作业讲解,分享优秀作业案例,帮助学生提升地理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和地理知识理解水平。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旨在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地理空间感知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学生今后深入学习地理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GIS教程习题

GIS教程习题

第一章绪论第一章习题1.什么是信息、数据?信息与数据的关系是什么?信息(Information)是现实世界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

信息以文字、数据、符号、声音、图像等形式记录下来,进行传递和处理,为人们的生产、建设、管理等提供依据。

数据(Data)是指对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指能被计算机进行处理的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声音、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形式。

信息与数据的联系和区别:(《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P4)联系: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

数据是信息的载体、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与信息是形与质的关系。

区别:●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与载荷它的物理介质有关,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而信息是数据内涵的意义,不随载体的改变而改变,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

●数据是客观的原始事实,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是主观知识,不同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

2.信息、数据的特性是什么?地理信息特性有什么?(《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P3)信息具有客观性、实用性、传输性、共享性4个主要特性:●客观性:任何信息都是与客观事实相联系的,这是信息的正确性和精确度的保证;●适用性:问题不同,影响因素不同,需要的信息种类是不同的;●传输性:信息可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进行传输;●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信息可传输给多个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这为信息的并发应用提供可能性。

数据的基本特性:●选择性:侧面的取舍、存在方式的选择。

●可靠性(正确性):任何描述是相对精确的,●时间性:体现了data的现势性●完备性:空间、时间、主题的完备性。

●详细性:指数据的分辨率,也就是可描述最细微差异的程度及最微小物体的大小。

详细性的对偶是综合性。

地理信息(Geographic Information)指与研究对象的空间地理分布有关的信息。

《第五章第四节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四节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GIS的发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理解GIS 技术对地理信息处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地理信息分析能力,同时增强学生对GIS技术发展的认识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一)课前准备1. 学生需提前预习《GIS的发展》课程内容,了解GIS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2. 收集与GIS相关的实际案例,如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的GIS应用实例。

(二)作业内容1. 撰写报告:学生需撰写一份关于GIS技术在其收集案例中的应用分析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案例简介、GIS技术的应用方式、应用效果及对案例的启示等内容。

2. 制作PPT:学生需制作一份PPT,展示其收集的GIS应用案例,并阐述GIS技术在其案例中的作用和意义。

PPT应包含清晰的标题、内容及适当的图片、图表等辅助材料。

3. 小组讨论:学生需参与小组讨论,分享各自收集的GIS应用案例及报告内容,互相交流学习,并就GIS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应用进行探讨。

三、作业要求1. 报告撰写要求内容充实、条理清晰、逻辑严谨,不少于800字。

2. PPT制作要求内容准确、格式规范,每个页面内容不超过三个要点,并附有适当的图片或图表辅助说明。

3. 小组讨论要求积极参与,记录讨论内容,并就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4. 作业提交前需经过同学间的相互检查和修改,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评价1. 报告评价:评价学生报告的内容充实程度、条理清晰度、逻辑严谨性等方面。

2. PPT评价:评价学生PPT的内容准确性、格式规范性以及辅助材料的适当性等方面。

3.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记录的完整性以及总结归纳的能力等方面。

4. 综合评价:综合以上各项评价标准,给出学生的综合评价,并给出相应的分数或等级。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提交的作业,教师应及时进行批改和评价,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GIS课程大作业

GIS课程大作业

浅谈GIS的应用摘要: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结合地理学与地图学,已经广泛的应用在不同的领域,是用于输入、存储、查询、分析和显示地理数据的计算机系统。

最近的30多年内取得了惊人的发展,这项技术在科学、政府、企业和产业等方面更广泛的应用,它塑造了数字电力、数字城市、数字地球。

关键词:广泛的应用、数字电力、数字城市、数字地球1.背景1.1 定义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

顾名思义,地理信息系统是处理地理信息的系统。

地理信息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地球上的空间位置有关的信息,又常称为空间信息。

一般来说,GIS可定义为:"用于采集、存储、管理、处理、检索、分析和表达地理空间数据的计算机系统,是分析和处理海量地理数据的通用技术"。

从GIS系统应用角度,可进一步定义为:"GIS由计算机系统、地理数据和用户组成,通过对地理数据的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生成并输出各种地理信息,从而为土地利用、资源评价与管理、环境监测、交通运输、经济建设、城市规划以及政府部门行政管理提供新的知识,为工程设计和规划、管理决策服务"1.2 基本功能1.2.1资料展现GIS数据以数字数据的形式表现了现实世界客观对象(公路、土地利用、海拔)。

1.2.2资料采集数据采集——向系统内输入数据——它占据了GIS从业者的大部分时间。

有多种方法向GIS中输入数据,在其中它以数字格式存储。

1.2.3资料操作GIS可以执行数据重构来把数据转换成不同的格式。

例如,GIS可以通过在具有相同分类的所有单元周围生成线,同时决定单元的空间关系,如邻接和包含,来将卫星图像转换成向量结构。

投影系统,坐标系统与转换财产所有权地图与土壤分布图可能以不同的比例尺显示数据。

GIS中的地图数据必须能被操作以使其与从其它地图获得的数据对齐或相配合。

1.2.4 GIS空间分析空间分析能力是GIS的主要功能,也是GIS与计算机制图软件相区别的主要特征。

《第五章第四节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第五章第四节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选修7

《GIS的发展》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GIS的发展》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GIS技术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并激发学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

二、作业内容(一)知识预习1. 学生需提前预习GIS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及主要功能。

2. 通过网络资源或图书馆资料,搜集GIS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案例。

(二)理论学习1. 在课堂上,教师将系统介绍GIS的定义、分类及发展历程。

2. 分析GIS在环境保护、城市规划、灾害管理等方面的实际应用。

(三)案例分析1. 学生需根据课前搜集的GIS应用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其应用场景、技术要点及实施效果。

2. 每组选择一名代表,将小组讨论结果向全班汇报,并与其他组进行交流。

(四)实践操作1. 学生需利用学校提供的GIS软件,完成一项简单的空间数据分析任务。

2.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需注意数据的来源、处理过程及结果展示方式。

三、作业要求(一)理论部分1. 学生在预习时要做好笔记,课堂上要认真听讲,并与预习内容相结合。

2. 理论学习部分需形成简明扼要的笔记,总结GIS的核心知识点。

(二)案例分析部分1. 小组讨论时需积极参与,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认真听取他人意见。

2. 汇报时需清晰表达,包括案例背景、技术应用及效果评价等方面。

(三)实践操作部分1. 实践操作需按照教师提供的指导进行,遇到问题需及时向教师请教。

2. 实践结果需以报告形式呈现,包括数据来源、处理过程、结果分析等方面。

四、作业评价教师将根据以下标准对学生作业进行评价:1. 理论部分:笔记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对核心知识点的理解程度。

2. 案例分析部分:小组讨论的活跃度、汇报的条理性及内容的准确性。

3. 实践操作部分:实践报告的完整性、实践过程的规范性及结果的正确性。

五、作业反馈教师将在课后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出详细的反馈意见。

gis概论各练习题

gis概论各练习题

gis概论各练习题第1章、导论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般的计算机应⽤系统有哪些异同点?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个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前⼴泛应⽤的两个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较其异同点。

3、试说明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分析功能与应⽤模型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4、根据你的理解,阐述地理信息系统的相关学科及关联技术,并就地理信息系统理论基础的建⽴和发展问题,发表你的意见和观点。

5、地理信息系统可应⽤于哪些领域?根据你的理解论述地理信息系统的应⽤和发展前景。

6、你对地理信息系统社会化的发展趋势是怎么理解的?7、叙述地理信息系统的⼏个主要发展阶段,它们的标志性进展以及其对地理信息系统发展的影响。

8、给出“Geomatics”⼀词的定义。

如何理解“Geo”和“matics”的含义?“Geomatics”的出现有什么意义?第2章地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结构1、通过实例说明GIS空间数据的基本特征及在计算机中的表⽰⽅法。

2、简述空间数据的拓扑关系以及其对GIS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有何重要意义?3、试⽐较⽮量与栅格数据结构各有什么特征?4、请简述平⾯控制⽹和⾼程控制⽹在GIS中的作⽤。

5、什么是4D数据?它们与⽮量和栅格数据之间具有什么联系?6、什么是游程编码?游程编码的压缩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7、什么是栅格四叉树结构?请⽐较常规四叉树与线性四叉树的区别。

8、什么是TIN?Grid和TIN在表达曲⾯数据的时候各有什么特点?第3章、空间数据处理1、⽐较空间内插的移动拟合法、局部函数和按距离加权法等。

如下图所⽰,试⽤⼀次多项式拟合法和按距离加权法分别求取A点的⾼程,并⽐较其结果。

Y2、讨论在空间数据坐标变换中,选择控制点数量与分布的评判标准。

3、试述克⾥⾦内插法的基本原理、优点及实施过程。

4、请举⼏列说明常⽤的⽮量和栅格数据的转换⽅法。

5、除本章所述的空间数据结构转换⽅法外,你还了解其他哪些⽅法?⽐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场合。

MAPGIS平台问题集锦答案

MAPGIS平台问题集锦答案

MAPGIS平台问题集锦答案1、如何进行全自动误差校正?全自动误差校正的步骤分为数据准备和开始校正两个部分:数据准备:方里网wt,标准图框wl,矢量化的图形(wt、wl、wp)数据来源:方里网wt,矢量化的图形(wt、wl、wp)是在输入编辑模块中矢量化而来;标准图框wl是在投影变换模块工具原来的纸图的比例尺和坐标生成的。

启动误差校正模块:1)文件菜单-打开上述文件:方里网wt,标准图框wl,矢量化的图形(wt、wl、wp)。

2)文件菜单-打开控制点pnt文件:如没有,系统提示新建。

3)控制点菜单-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值类型为“实际值”,其他不变。

4)控制点菜单-选择采集文件:方里网wt5)控制点菜单-自动采集控制点:6)控制点菜单-设置控制点参数:采集数据值类型为“理论值”,其他不变。

7)控制点菜单-选择采集文件:标准图框wl8)控制点菜单-自动采集控制点:在弹出的对话框中“确定”9)数据校正菜单-线文件校正:选择矢量化的wl文件。

10)数据校正菜单-点文件校正:选择矢量化的wt文件。

11)数据校正菜单-区文件校正:选择矢量化的wp文件。

12)右键-复位窗口,查看效果。

13)文件菜单-另存校正后的结果文件,以new开头的文件是校正后的文件。

2、我在数字化之前没有进行投影变换和坐标设定,现在想进行纠正,使线文件有正确的理论坐标,可是纠正出来的图是变了形的,坐标值也不对,我的图是1比5万的地理坐标,度为单位,比例分母我设的是5,单位是米,是不是问题出在了这里?!建议在矢量化之前对扫描图像进行配准。

因为配准只需要生成标准图框,而不需要太多的投影知识,初学者很好掌握。

如果没有进行配准,建议将底图上的方里网和内图廓线全部矢量化,再用误差校正将图形校正到标准图框上去,最后在进行投影变换。

你的情况在投影变换中参数的设置是:当前投影:地理坐标系,单位度目的投影:投影平面直角坐标系,高斯投影(5号),比例尺分母1,单位米,中央经度设要合理,与你的图形范围的中央经度匹配。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

地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

第一章1、什么是地理信息系统(GIS)?它与一般计算机应用系统有哪些异同点?答:地理信息系统: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GIS 脱胎于地图学,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城市科学、空间科学、信息科学和管理科学等众多学科交叉融合而成的新兴学科。

但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这学科和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1)GIS 与机助制图系统机助制图是地理信息系统得主要技术基础,它涉及GIS 中的空间数据采集、表示、处理、可视化甚至空间数据的管理。

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制图系统的主要区别在于空间分析方面。

一个功能完善的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包含数字制图系统的所有功能,此外它还应具有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

(2)GIS 与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 GIS 除需要功能强大的空间数据的管理功能之外,还需要具有图形数据的采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空间分析等功能。

因此,GIS 在硬件和软件方面均比一般事务数据库更加复杂,在功能上也比后者要多地多。

(3)GIS 与CAD 系统二者虽然都有参考系统,都能描述图形,但CAD 系统只处理规则的几何图形、属性库功能弱,更缺乏分析和判断能力。

(4)GIS 与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遥感图像处理的系统是专门用于对遥感图像数据处理进行分析处理的软件。

它主要强调对遥感栅格数据的几何处理、灰度处理和专题信息提取。

这种系统一般缺少实体的空间关系描述,难以进行某一实体的属性查询和空间关系查询以及网络分析等功能。

2、地理信息系统有哪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有哪些?试举目前广泛应用的两个基础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为例,列出它们的功能分类表,并比较异同点?(1)系统硬件:包括各种硬件设备,是系统功能实现的物质基础;(2)系统软件:支持数据采集、存储、加工、回答用户问题的计算机程序系统;(3)空间数据:系统分析与处理的对象,构成系统的应用基础;(4)应用人员:GIS 服务的对象,分为一般用户和从事建立、维护、管理和更新的高级用户;(5)应用模型:解决某一专门应用的应用模型,是GIS 技术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常用的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转换方法?
(1).矢量向栅格的转换
矢量转栅格:内部点扩散法,即由多边形内部种子点向周围邻点扩散,直至到达各边界为止;
复数积分算法:即由待判别点对多边形的封闭边界计算复数积分,来判断两者关系;
射线算法和扫描算法:即由图外某点向待判点引射线,通过射线与多边形边界交点数来判断内外关系;
边界代数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转栅格算法,适合于记录拓扑关系的多边形矢量数据转换,方法是由多边形边界上某点开始,顺时针搜索边界线,上行时边界左侧具有相同行坐标的栅格减去某值,下行时边界左侧所有栅格点加上该值,边界搜索完之后即完成多边形的转换。

栅格转矢量:即是提取具有相同编号的栅格集合表示的多边形区域的边界和边界的拓扑栅格转矢量关系,并表示成矢量格式边界线的过程。

步骤包括:多边形边界提取,即使用高通滤波将栅格图像二值化;边界线追踪,即对每个弧段由一个节点向另一个节点搜索;拓扑关系生成和去处多余点及曲线圆滑。

1.矢量向栅格转换方法:矢量向栅格转换处理的更笨任务就是把点、线或面的矢量数据,转换成对应的栅格数据,这一过程叫做栅格
化。

栅格化可以分别针对点、线和面来进行,点的栅格化是线和面栅格化的基础。

转换方法:立矢量数据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和栅格行列坐标系之间的对应关系。

点的栅格化:矢量坐标(x,y),转换后的栅格但愿行列值(I,J);线的栅格化:线的栅格化先分解成折线的每一个线段的栅格化,对应一条线段的栅格化,先使用点栅格化地方法,栅格化线段的两个端点,然后再栅格化线段中间的部分;
面得栅格化:基于弧段数据的栅格化方法与线段栅格化地方法类似,基于多边形数据栅格化地方法,这种方法是以非拓扑的实体的实体多边形作为栅格化地处理单元,将一个多边形的内部栅格单元赋予多边形的属性值,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包括:内点填充法、边界代数法和包含检验法等。

栅格向矢量的转换方法:栅格数据结构向矢量数据结构转化又称为矢量化。

矢量化方法:
1)二值化,想根据栅格数据建立一个阈值,再根据这个阈值将不同的数据灰度严肃哦到2 个弧度形成二值图。

2)细化,是消除线画横断面栅格树的差异,使得每一条线只保留代表其轴线或周围轮廓线位置的单个栅格的宽度。

细化又可分为“剥皮法” ,和“骨架法”两大类。

“剥皮法”:实质是从曲线的边缘开始,每一次剥掉等于一个栅格宽的一层,直到最后留下彼此连通的由单个栅格点组成的图形。

“骨架法”
3)跟踪法:是讲细化处理后的栅格数据转换为从节点出发的线段或闭合的线条,并以矢量形式存储线段的坐标。

2.栅格数据的矢量化方法:
1)首先在栅格数据中收索多边形边界弧段相交处的节点位置;
2)接着从收索出得节点里任选一个座位其实跟踪节点,顺着栅格单元属性值不同的两个栅格单元之间进行多边形边界弧段的跟踪,记录每一步跟踪的坐标,直到另一个节点为止;
3)最后将各宗得到的弧段数据连接组织成多边形。

ⅶ.请简述仿射变换的原理及其误差纠正方法?
(1)原理:在有限维的情况,每个仿射变换可以由一个矩阵A和一个向量b给出,它可以写作A和一个附加的列b。

一个仿射变换对应于一个矩阵和一个向量的乘法,而仿射变换的复合对应于普通的矩阵乘法,只要加入一个额外的行到矩阵的底下,这一行全部是0除了最右边是一个1,而列向量的底下要加上一个1。

(2)误差纠正方法:放射变化是几何纠正的常用方法,放射变换后的特性直线变化后任是直线,平行线变化后任是平行线,不同方向上的长度比发生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