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对策与合理用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中药的临床合理应用PPT课件

16
Page 16
第四部分 异病同治
补中益气
妇科:子宫脱垂 外科:肛门脱出 消化科:胃下垂
脾气虚弱,中气 下陷,不能升举
补中益气丸
健脾益气,升阳举陷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17
Page 17
第四部分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
活血化瘀 改善供血
速效救心丸 复方丹参片
9
Page 9
第四部分 如何合理使用中药?
中医基本理论的特点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10
Page 10
第四部分 整体观念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组 织器官是不可分割的,功能上互相协调、互 相为用,病理上互相影响。同时认为人类生 活在自然界中,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 直接或间接地必然受到自然环境、地理和气 候的影响。所以中医在诊断疾病时非常强调 整体观念,临床中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表现, 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全面考虑,不能孤 立的用一个任何症状而概括疾病全面。
Free Powerpoint Templates
6
Page 6
第三部分 背景资料
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年度报告中指出:
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 /事件报告120余万份,其中中药占17.1%。
共收到14个大类中药注射剂报告10.3万例次, 其中严重报告5500余例次,占5.3%。与2011 年相比,中药注射剂报告数量同比增长58.2%, 高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数据总体报告增长率。
第四部分 同病异治
湿热型胃肠炎
主显、肛门灼 热甚至脓血便。
香连片:主要有木香、黄连,可用于肠炎、 腹泻、发烧
《临床合理用药》PPT课件

• 四环素类: 四环、金霉、土霉素、多西环素等。
耐药菌多见,除治疗一些衣原体、支原
体、立克次体感染外,已很少用。
• 氯霉素类:
因其骨髓抑制性及耐药菌多见,已很少 用。
七、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 对G+需氧菌(MRSA、MRSE多数耐药)厌氧菌 有效。 • 国外治疗厌氧菌感染首选,但难辨梭菌耐药
八、其他化学制剂
• 抗菌药和抗生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大范围 和小范围的关系。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 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 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
• 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 很多的微生物,比如2002年流行的非典,它 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 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 面去。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 比较专一的。
•
尽早查明病原感染,根据药敏实验结果使用 敏感抗生素。有条件的医院住院病人必须在 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 菌培养,同样门诊病人也可以开展药敏工作 ,为什么?因为当代医生和患者特别是病人 ,不论什么病都自行购服消炎药,必然导致 耐药(青霉素类已达80%启用新型青霉素), 逼迫医院。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否则疗效 值得怀疑。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1939年Chain提取并纯化了青霉素,开创人类
应用抗生素的纪元。
• 目前抗生素有300余种。 • 现代抗生素的定义: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 制某些其他微生物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破坏细菌结构 细胞壁:β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细胞膜:多粘菌类 2、影响细胞代谢
u 头孢菌素类
•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 、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地嗪、头孢他定、头孢哌酮); •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头孢吡兰)。
耐药菌多见,除治疗一些衣原体、支原
体、立克次体感染外,已很少用。
• 氯霉素类:
因其骨髓抑制性及耐药菌多见,已很少 用。
七、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 对G+需氧菌(MRSA、MRSE多数耐药)厌氧菌 有效。 • 国外治疗厌氧菌感染首选,但难辨梭菌耐药
八、其他化学制剂
• 抗菌药和抗生素是什么关系呢?他们是大范围 和小范围的关系。抗生素是针对所有能够医治 杀灭的生命体,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肿 瘤细胞等,抗菌药物主要是杀灭细菌的。
• 因为能引起人体感染的,除了细菌以外还有 很多的微生物,比如2002年流行的非典,它 是病毒感染,需要用抗病毒的药物,抗病毒 和抗细菌的药物都可以算在抗生素的范畴里 面去。抗生素是比较广义的,而抗菌药物是 比较专一的。
•
尽早查明病原感染,根据药敏实验结果使用 敏感抗生素。有条件的医院住院病人必须在 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 菌培养,同样门诊病人也可以开展药敏工作 ,为什么?因为当代医生和患者特别是病人 ,不论什么病都自行购服消炎药,必然导致 耐药(青霉素类已达80%启用新型青霉素), 逼迫医院。根据药敏使用抗生素,否则疗效 值得怀疑。
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 1929年英国学者Flemming首先发现了青霉素, 1939年Chain提取并纯化了青霉素,开创人类
应用抗生素的纪元。
• 目前抗生素有300余种。 • 现代抗生素的定义: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 制某些其他微生物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抗生素的作用机制
1、破坏细菌结构 细胞壁:β内酰胺类 万古霉素 细胞膜:多粘菌类 2、影响细胞代谢
u 头孢菌素类
• 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唑林、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 •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呋辛酯 、头孢替安、头孢克洛、头孢丙烯); • 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噻肟、头孢曲松、 头孢地嗪、头孢他定、头孢哌酮); • 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匹罗、头孢吡肟、 头孢吡兰)。
中成药的合理使用PPT课件

二防止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方法二防止中药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方法1对中药进行全面评价与认识2提高中药质量和研究水平3合理用药4不良反应预防与监测11对中药进行全面评价与认识对中药进行全面评价与认识1经研究发现有一些药材中的毒性成分可使人体内某些酶系统失活造成组织内细胞机能和代谢发生障碍而引起中毒反应如氰苷类果仁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活性造成细胞窒息
7
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 静脉、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 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注和点滴两种,运用 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剂完全 相同。至于中药注射剂用于病灶局部注射 给药,系指枯痔注射液消痔灵用于痔核内 注射的枯痔疗法,及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 癌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黄芪的穴 位注射疗法。
9
含有以下中草药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药
• 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作用的中草药分为禁 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
• 禁用药多是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 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 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 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26
忽视个体差异
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尤其是病理 状态或疲劳营养不良时更为明显,另外妇 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27
婴幼儿:肝功能、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等发 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处理功能不如成年人, 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小量应用,选用作用 较缓和的药物。
老年人:肾功能下降,肾血流量减少,影响体 内药物的排泄;而肝药酶活性降低,使血中 药物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再者老年人有多 发疾病和营养欠佳倾向,用药品种较多导致 不良反应率增高。用量应减量,慎用毒性、 作用剧烈药物。
7
注射法 中药注射法主要分为皮下、肌内、 静脉、穴位及患处局部等不同给药方法。 其中静脉注射又分推注和点滴两种,运用 注射法的无菌操作要求和西药注射剂完全 相同。至于中药注射剂用于病灶局部注射 给药,系指枯痔注射液消痔灵用于痔核内 注射的枯痔疗法,及莪术注射液用于宫颈 癌或皮肤癌肿的局部注射疗法。黄芪的穴 位注射疗法。
9
含有以下中草药的中成药为妊娠禁忌药
• 有损害母体及胎元以致引起堕胎作用的中草药分为禁 用药与慎用药两类。凡禁用药妊娠期间绝对不能使用, 慎用药可根据孕妇体质及病情需要审慎使用。
• 禁用药多是引产堕胎药、破血消癥药、峻下逐水药, 如砒霜、雄黄、轻粉、斑蝥、蟾酥、麝香、马钱子、 乌头、附子、土鳖虫、水蛭、虻虫、三棱、莪术、商 陆、甘遂、大戟、芫花、牵牛子、巴豆等。
26
忽视个体差异
个体对中药的耐受性差异很大,尤其是病理 状态或疲劳营养不良时更为明显,另外妇 女哺乳期就对许多药物反应敏感。
27
婴幼儿:肝功能、肾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等发 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处理功能不如成年人, 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应小量应用,选用作用 较缓和的药物。
老年人:肾功能下降,肾血流量减少,影响体 内药物的排泄;而肝药酶活性降低,使血中 药物浓度增高或消除延缓,再者老年人有多 发疾病和营养欠佳倾向,用药品种较多导致 不良反应率增高。用量应减量,慎用毒性、 作用剧烈药物。
中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与合理用药1129ppt课件

2021/5/21
21
原因分析
合理用药指标缺乏 西药合理用药指标 ➢ 处方指标 ➢ 抗菌药物用药指标 ➢ 外科清洁手术预防用药指标 中药合理用药指标 ? ?2021/5/21
思考
22
原因分析
思考
指导性文件缺失
法规名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 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条例 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购用印签卡管理规定 医疗机构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管理规定
2010.12.03
卫生部53号令
2007.05.01
卫医管发【2010】28号
2010.02.10
卫办医政发【2010】62号
2010.04.20
卫医发【2007】38号
2007.01.25
卫医发【2007】39号
2007.01.25
国卫办医发【2015】43号
2015.07.14
卫生部令第84号
2021/5/21
11
中药剂量表述方式
➢ 中药饮片剂量多以重量单位表述。 ➢ 中成药剂量表述方式有多种: ①折算为中药饮片的剂量; ②按照药物制剂重量或容积使用; ③按制剂的最小单位数量使用,如粒、丸等; ④按照制剂中主要代表成分的含量使用。
2021/5/21
12
一、临床中药学相关概念
中成药
➢ 以中药饮片为原料,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 方原则,以规定的处方和方法加工而成一定的制剂 类型,供临床使用的药物。
2021/5/21
13
中成药的特点
研发途径:从临床应用到动物实验再到临床应用 研发模式:传统经典方剂开发
现代药物模式开发 治 疗 学:整体全面调节(复方) 说 明 书:有辨病、辨证、辨病与辨证结合多种描述。 使 用:携带、贮存、服用方便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05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 施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停药并就医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一旦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总结词
针对性处理
详细描述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的方法。对症治疗包括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物理 治疗等;支持治疗则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 施,以帮助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
中成药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总结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案例一:某感冒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服用某感冒中成药,服药后不久出 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案例分析:该患者对感冒中成药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中成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反应,需特别关注过敏体质人群。
案例二:某降糖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
0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 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或丘 疹,可能伴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荨麻疹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
伴有剧烈瘙痒。
皮肤瘙痒
皮肤灼热感
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 痒感,可能伴随红肿、
皮疹等症状。
合理用药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PPT课件

WH0倡导推行的一系列促进合理用药策略
1、处方指标: 每次就诊的处方药物平均品种数 处方药物使用非专利名(通用名称)的比例(%) 每百例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每百例次就诊使用针剂集药物的比例(%)
2、患者关怀指标 每例患者接触处方者(医生)的平均时间 每例患者接触发药者(药师)的平均时间 每百种处方药物中,患者实得药物的数额(%) 药袋标示(姓名、药名、用法)完整的百分率 患者正确了解全部处方药物用法的百分率
医院评审中与合理用药相关的条款:
医院评审中与合理用药相关的条款: 药师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调配发药,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干预。医院有可行的监督机制与措施。 抗菌药物管理有适当的组织,并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 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落实各类手术(特别是Ⅰ类清洁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关规定。(★) 4.15.7 配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A】符合“B”,并 每100 张病床与临床药师配比≥。
严重ADR: 用药后引起下列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导致死亡 危及生命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B型反应:又称为剂量不相关性不良反应,也称质变异常性不良反应。它是一种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 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变态反应等属于B型不良反应
C型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其发病机理:有些与致癌、致畸以及长期用药后心血管疾患、纤溶系统变化等有关,有些机理不清,尚在探讨之中。举例:妊娠期服用已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
1、处方指标: 每次就诊的处方药物平均品种数 处方药物使用非专利名(通用名称)的比例(%) 每百例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 每百例次就诊使用针剂集药物的比例(%)
2、患者关怀指标 每例患者接触处方者(医生)的平均时间 每例患者接触发药者(药师)的平均时间 每百种处方药物中,患者实得药物的数额(%) 药袋标示(姓名、药名、用法)完整的百分率 患者正确了解全部处方药物用法的百分率
医院评审中与合理用药相关的条款:
医院评审中与合理用药相关的条款: 药师应按照《处方管理办法》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调配发药,对临床不合理用药进行有效干预。医院有可行的监督机制与措施。 抗菌药物管理有适当的组织,并制定章程,明确职责,对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有检查、干预和改进措施。(★) 根据《指导原则》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和管理实施细则”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并检查落实情况。(★) 落实各类手术(特别是Ⅰ类清洁切口)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有关规定。(★) 4.15.7 配备临床药师,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提供用药咨询服务,促进合理用药。【A】符合“B”,并 每100 张病床与临床药师配比≥。
严重ADR: 用药后引起下列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导致死亡 危及生命 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 导致显著的或者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 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
药品不良反应分类
B型反应:又称为剂量不相关性不良反应,也称质变异常性不良反应。它是一种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难预测。 特异性遗传素质反应、药物变态反应等属于B型不良反应
C型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出现,潜伏期较长,没有明确的时间关系,难以预测。其发病机理:有些与致癌、致畸以及长期用药后心血管疾患、纤溶系统变化等有关,有些机理不清,尚在探讨之中。举例:妊娠期服用已烯雌酚,子代女婴至青春期后患阴道腺癌。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与临床合理用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翁维良(培训资料2011.01)

• 2009年8月,卫生部颁布的《国家基本药物 目录》收载了柴胡注射液、参麦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含注射用冻 干粉)、血塞通注射液(含注射用冻干 粉)、丹参注射液、脉络宁注射液等品种, 表明了其在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 中药注射剂主要有溶液型注射剂(含水针和 静脉注射剂)、注射用粉针和冻干制品、注 射用混悬剂和注射用乳剂。
• 中药注射用药虽有优势,但较口服给药风 险也增加。随着中药注射剂应用增多,范围 扩大,其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报道也逐渐 增多。
药物警戒
• 药物警戒是对药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包 括研发、生产以及上市前、后和临床 应用全过程的风险管理,对所有潜在的 ADR苗头进行监控和消除,不能消除 的应采取相应的警告措施,
穿琥宁注射液。不良反应有药疹、呼吸困难、 寒战、发热、血小板减少、过敏性休克。 血管性刺激疼痛
• 莪术油注射液。为过敏样反应、皮疹、 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死亡
• 莲必治注射液。不良反应表现为急 性肾功能损害、皮疹、头晕、胃肠 道反应、过敏样反应等
• 鱼腥草注射液、复方蒲公英注射液、 鱼金注射液、炎毒清注射液、 • 新鱼腥草素钠注射液、新鱼腥草素 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新鱼腥草素 钠
鱼腥草注射剂ADR原因10 • 与其它输液一起进行时,它们之间 可能发生药物相互作用,引起过敏 反应
鱼腥草注射剂ADR原因11 • 注射液说明书不规范 • 功能主治
• 用法用量 • 禁忌 • 注意事项等均有待完善
鱼腥草注射剂ADR原因12
• 患者过敏体质
鱼腥草注射剂ADR原因13
• 上市前临床研究的局限性
中药注射剂ADR原因7
肌注与静注给药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不 同
病例报告 总数 严重 静脉注射 4455 216 肌内注射 35 2 休克 113 1 死 31 0
中药的合理用药PPT课件

ppt精选版
5
药品不良反应相关概念
药品不良反应(ADR):合格药品 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扑尔敏 嗜睡、困倦、乏力
ppt精选版
6
上世纪最大药害事件
ppt精选版
7
据统计1956-1963年在17个国家中发 现海豹肢畸形儿有1万余例,其中德国 6000多例,日本1000多例,畸形儿半数 死亡,生存下来的智力正常。各国禁止
ppt精选版
25
5.含金属元素类 含金属元素的中药主要是矿物类药物。
ppt精选版
26
(1)含汞类药
汞为一种原浆毒,汞化合物对人体具有强烈的刺激性和腐蚀 作用,并能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 能紊乱。
如水银、轻粉、朱砂、红升丹、白降丹。
ppt精选版
27
(2)含铅类药
铅是多亲和性毒物,作用于全身各个系统,主要损害神经、 造血、消化和心血管系统。
ppt精选版
30
(2)巴豆
①基本毒理 巴豆内含毒性球蛋白巴豆毒素,其毒性类似蓖麻 碱,能溶解红细胞。巴豆油有剧烈的腹泻作用,并对皮肤有 刺激性。巴豆霜内服量为0.15-0.45g。
ppt精选版
31
(3)雷公藤(又称黄藤根、断肠草)
①基本毒理 为卫矛科藤本植物,毒性极强,内含多种雷公藤 碱,还含有雷公藤内酯醇、内酯酮。本品有剧烈的胃肠道刺 激性和肾毒性,对血管运动神经、心肌、肝脏有毒性作用, 可引起心、肝出血和坏死。
ppt精选版
46
(3)含砷类(砒霜、砒石、雄黄、代赭石)
①基本毒理 主要含三氧化二砷(As203)、硫化砷、砷盐等。 砷是一种原浆毒,进入人体内能与多种参与细胞代谢的含巯 基酶结合,影响细胞正常代谢,最先造成广泛的高级神经活 动失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