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不良反应概念PPT课件

合集下载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课件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课件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6
➢ 药理作用: 1、止血,抗血栓,促进造血。 2、扩张血管,降血压,抗心肌、脑缺血,抗
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
3、抗炎,保肝。 4、镇静,镇痛,抗肿瘤。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7
➢ 现代应用: 1、上消化道出血。 2、眼前房出血。 3、脑血栓。 4、高胆固醇血症。 5、肝炎。
29
➢ 现代应用: 1、冠心病。 2、糖尿病。 3、肿瘤。 4、慢性疲劳综合征(气阴两虚型)。 5、失眠症。 6、病毒性心肌炎。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30
➢ 毒副作用:主要为心情兴奋、烦躁、激动、 忧虑、头痛、 眩晕、失眠,出现人格丧失
或精神错乱等类似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和 刺激症状。有些人会出现畏寒、体温下降、 食欲不振、腹痛腹泻等症状。有的会发生 过敏反应,上下肢呈现散在性大小不等的 水泡,瘙痒异常等症状。还有的会发生痛 经和经期延迟等等。
2/22/20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18
➢ 野山参——野生者。 ➢ 园参——人工栽培者。 ➢ 生晒参——洗净晒干。 ➢ 红参——蒸熟晒干或烘干。 ➢ 糖参——经沸水浸烫后,浸糖汁中,取出
晒干。
➢ 吉林参——产于吉林抚松,道地药材,质 量较好,产量最大。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2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 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时出现与用药 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包括中成 药和中药饮片引起的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的类型包括药物的副作用、毒性 反应、依赖性、成瘾性、特异质反应、三 致作用等。
2/22/2021
常用中药的毒副作用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ppt课件

常用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ppt课件

ppt课件
15
5.5 批与批之间不良反应的差异性
由于工艺技术条件和药材质量、制剂质量 标准控制水平的制约,不同厂家、不同批次的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类型可能不同,无 法做出较为确切的结论。
ppt课件
16
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成因
1、 患者个体差异
具有过敏性体质的患者出现过敏反应通常与药品 质量及用药剂量无关,他们在正常剂量或小于正常剂 量的情况下即可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
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卡那霉素、小诺霉素、 妥布霉素、维生素B6、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均发生沉 淀现象,前者与青霉素联合静脉滴注可引起休克症状。 复方丹参与右旋糖苷配伍使用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并 有死亡报道。
ppt课件
21
3.6 中药成分复杂,大多数中药为复方制剂,其中许多成 分的药理作用不清楚。
目前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很不完善,只能对所含个别 成分进行定性定量。由于中药注射剂所含成分尚不完全 清楚,特别是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处于未知状态,无法对 所有成分均做出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质量控制标准不 完善,标准要求过低使得难以保证中药注射剂的质量。
ppt课件
19
3.5 配伍不当引起药品变质
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复杂,与其他药品配伍时容易引起 药品pH改变、色泽加深、发生沉淀等变化,从而引起不良反 应。
ppt课件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0版)性味与归经项 列出的具有小毒、有毒、大毒的中药如下:
小毒(24种):丁公藤、九里香、土鳖虫、川楝子、小叶莲、水蛭、 艾叶、北豆根、地枫皮、红大戟、两面针、吴茱萸、苦木、苦杏仁、 草乌叶、南鹤虱、鸭胆子、重楼、急性子、蛇床子、猪牙皂、绵马贯 众、蒺藜、鹤虱。
ppt课件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PPT精选文档

中药常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PPT精选文档

2、遗传因素:个体差异、种族差异等
3、病理因素:肝肾功能的代谢、排泄功能等
19
性别因素 一般女性对药物的敏感性较男性大,故用药剂量 宜减小,特别是女性月经期、妊娠期和哺乳期,对
许多药物的反应与一般情况不同。
20
年龄因素 儿童对药物较成人敏感,特别是某些毒麻中药, 小剂量便可能引起中毒。
老年人因体质较差,对药物的吸收、代谢能力降
6
事件3
7
事件3
上世纪70年代,鱼腥草注射液上市; 2003年“非典”期间,鱼腥草注射液治疗SARS效果显著; 2006年6月1日起,CFDA在全国范围暂停使用和审批鱼腥草注 射液; 截止2019年4月份,仅有报道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例多达220例 (冰山一角)。
8
Questions
29
3、循环系统为主的不良反应 引发药物:洋金花、川乌、草乌、附子、蟾酥等。
主要成分:强心甙、生物碱、黄酮、皂甙、蟾酥 类毒等。
30
4、呼吸系统为主的不良反应 表现为呼吸急促、咳嗽、血痰、呼吸困难、紫绀,
甚至发生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或麻痹。 严重时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31
4、呼吸系统为主的不良反应 引发药物:罂粟壳、马钱子、白果、苦杏仁、桃
如长期服用朱砂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肾脏损伤,
出现痴呆及血尿、蛋白尿等。
HgS
17
5、辩证不准,用药不当
临床辨证不准,寒热错投,攻补倒置。
如表虚感冒者误用发汗解表峻药,将使患者感
冒症状加剧。
6、配伍不当
违背了中药配伍原则,或中西药配伍不合理。
18
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2
患者机体的原因
1、生理因素:性别、年龄等的差异

不良反应 总论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

不良反应 总论   中药药理学教学课件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Prevention and Cure of the Side Effect of TCM)
北京中医药大学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药理教研室
( The department of pharmacology )
孙建宁 教授
(professor sun jianning)
一、中药引起的变态反应
(Hypersensitivity Caused by TCM)
(一)原因(causation)
应用范围广泛;(the range of application is abroad ) 制剂不纯;(the preparation is impure) 炮制不当;(the herb processing is improper) 药材质量存在问题(the quality of medicinal is improper)
2.影响递质代谢和阻断受体
(Effectting Metabolize of Transmitter and Blocking Receptor)
AchE
Ach
A+ch
毒扁豆碱(eserin)
毒蕈碱(muscarine)
M-R(-)
莨菪碱(hyosyamine )
3.细胞毒作用(Cytotoxic Effect)
(二)机理(mechanism)
蛋白质(protein)
全抗原成分 多糖(polyoses)
抗原-抗体反应
(holoantigen) 多肽(multipeptides) 机体
抗原-致敏淋巴细胞反应
小檗碱(berberine)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的中草药毒性及不良反应ppt课件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神经不良反应
➢ 萱草花—可致脑、脊髓白质、视神经变性 ➢ 白果—可使人惊厥、强直、呕吐、腹泻 ➢ 天竹子—对心脏、呼吸有抑制作用 ➢ 瓜蒂—对呼吸有抑制作用 ➢ 马钱子—可使人惊厥、强直,对神经有毒性 ➢ 麻黄—有中枢兴奋作用 ➢ 长春花、山慈姑—有不可逆性的周围神经毒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过敏反应
➢ 益母草、茺蔚子—大剂量、长期使用可致急、 慢性肾衰。
➢ 紫草—可致蛋白尿、血尿,光过敏, ➢ 山慈姑—可致蛋白尿、亚急性肾小球肾炎 ➢ 苍耳子—长期服用,有的可致肾功能下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常用中草药不良反应——血液毒性反应
➢ 龙葵、蜀羊泉—可致溶血、血液白细胞下降 ➢ 雷公藤、青风藤—可致血液白细胞下降、 ➢ 长春花、喜树、山慈姑—有骨髓抑制作用 ➢ 三棱、莪术、蜈蚣—可致溶血、出血 ➢ 斑蝥、蜂毒、雷公藤、天花粉—可致弥漫性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毒副反应——常见原因
➢ 辩证错误 ➢ 不熟悉药物整体性能 ➢ 不熟悉药物炮制作用 ➢ 剂量过大(有个体差异) ➢ 疗程过长 ➢ 配伍欠妥 ➢ 病症复杂,顾此失彼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
常用中草药的不良反应——消化道反应
➢ 黄柏—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苦参—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食欲减退 ➢ 秦艽—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食欲减退、腹泻 ➢ 龙葵、蜀羊泉—部分人可致便稀、腹泻 ➢ 仙茅—剂量超过10克,可能出现恶心、内热感 ➢ 青风藤—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百部—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胃痛 ➢ 山豆根—可出现恶心、泛酸、胃痛 ➢ 山慈姑—剂量过大,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
➢ 下列药物可致过敏性皮炎:天花粉、全 蝎、水蛭、地鳖虫、蜈蚣、鱼腥草注射 液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中成药不良反应ppt

05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 施及Βιβλιοθήκη 停药并就医总结词: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一旦出现中成药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相关药物,并尽快就医。就医时应向医生详细说明用药情况,以便医 生准确判断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对症治疗与支持治疗
总结词
针对性处理
详细描述
根据不良反应的具体症状,医生可能会采取对症治疗和支持 治疗的方法。对症治疗包括针对不良反应症状的药物、物理 治疗等;支持治疗则包括补充营养、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措 施,以帮助患者度过不良反应期。
中成药不良反应
目录
•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常见原因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控制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应对措施 •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案例分析
01 中成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总结词
中成药不良反应是指在正常用法和用量下,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
案例一:某感冒中成药引起的过敏反应
总结词:过敏反应
详细描述:某患者因感冒自行购买并服用某感冒中成药,服药后不久出 现皮疹、瘙痒等症状,经医生诊断为过敏反应。
案例分析:该患者对感冒中成药中的某种成分过敏,导致机体产生过敏 反应。中成药成分复杂,易引起过敏反应,需特别关注过敏体质人群。
案例二:某降糖中成药引起的肝损害
03 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 表现
皮肤症状
皮疹
皮肤出现红色斑疹或丘 疹,可能伴有瘙痒、疼
痛等症状。
荨麻疹
皮肤出现水肿性红斑, 常呈圆形或椭圆形,并
伴有剧烈瘙痒。
皮肤瘙痒
皮肤灼热感
皮肤出现不同程度的瘙 痒感,可能伴随红肿、
皮疹等症状。

中药的毒副作用培训课件(共16张PPT)

中药的毒副作用培训课件(共16张PPT)
药,观察给药后一周内的死亡率,发现其毒性具有明显的时辰节律,以中午12点给药 者死亡率最高,20点至次晨8点给药者死亡率最低。当然,有时药物的毒副作用有 时也是可以减少或避免的。例如半夏“生令人吐,熟令人下。”生半夏对胃粘膜 有强大的刺激作用,故致呕吐;熟半夏却显示镇吐作用。据研究从生半夏的95%
乙醇浸膏中分离出含有2分子右旋葡萄糖和苯甲醛而成的甙,其甙元有强 烈刺激性;熟半夏中镇吐成分据称是葡糖醛酸的一种水溶性甙,没有刺 激性。乌头中含乌头碱,为对心脏的有毒成分,可致心肌纤维性颤动, 经过浸漂、煎煮而使乌头碱分解破坏,故毒性降低,但乌头中的强心成 分消旋去甲乌药碱耐热,故仍可保留其强心成分。
培训专用
• 中药的毒性除了和药品本身的结构和机理有关外,还和服用
的剂量有很大的关系。早在1583年,作为药理学家和学者的 帕拉斯尔萨斯就说过一句极其中肯而精彩的话:“只有剂量 能决定一种东西没有毒”,直到今天,这句话仍不失其意义。 五味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具有收敛、固涩、益气生 津、补肾宁心的作用,是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药。临床上用各种五 味子制剂治疗各种肝炎,一般无副作用,个别病人服药后有舌燥、 异味、胃部不适、全身发热感,极少数病人有恶心。有人曾做过这样 一个实验:用五味子5g/kg灌喂小鼠,二日内未见死亡,说明毒性
另外,还应避免用茶水服用中药。 中药多含生物碱,茶中 含有大量鞣酸,它们相互作用使药物产生沉淀。,影响药效, 甚至引起副作用。如治疗贫血的铁剂与祆酸结合沉淀,妨碍铁 剂的吸收,并刺激胃肠不适,甚至引起腹疼
培训专用
• 另外一些中药,如人参、党参、使君子、土茯苓、威灵仙、
麻黄、黄连、钩藤等。有些含铁剂(硫酸亚铁、碳酸亚铁、 枸橼酸铁胺等)、含铝剂(如氢氧化铝等)、酶制剂(如蛋 白酶、淀粉酶)等西药,都不宜用茶水送服,以避免茶叶中 的多酚类物质与这些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产生化学反应中和或 降低药效,有的还会对身体产生副作用,如妨碍肠胃吸收, 刺激肠胃道,严重的还会发生腹痛、腹泻等副作用。另外, 茶叶中的咖啡碱具有提神、兴奋心肌的作用,因此,服用镇 静、催眠、镇咳类药物时,也不宜用茶水送服。一般认为, 服药后2小时内不宜饮茶。

《中药不良反应》课件

《中药不良反应》课件

中药引起的预期不良反应,如恶 心、头痛等。
中药与现代药物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 应
药物相互作用的类型
中药与现代药物相互作用引 起的不良反应包括药物-药物 相互作用、药物-食物相互作 用等。
典型例子
如麻黄碱与苯丙胺类药物的 相互作用导致的心血管系统 不良反应。
防范措施
避免同时使用相互影响的药 物,加强监测与警示。
பைடு நூலகம்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全球发生率
根据统计数据,中药不良反应在 全球范围内有一定的发生率。
年龄影响
中药不良反应在不同年龄段的人 群中存在差异,如老年人更容易 出现不良反应。
性别差异
男性和女性在中药不良反应方面 也有一定的差异。
中药不良反应的风险因素
个体差异
不同人体质量、遗传因素、免疫状态等影响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中药不良反应的治疗方法
1
停药及处理症状
根据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考虑停药并给予相应的对症处理。
2
药物解救
通过采取针对不良反应的特殊治疗方法进行药物解救。
3
康复与预防复发
加强康复护理,同时控制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不良反应的因素。
与药物不良反应的区别
中药不良反应与西药不良反 应在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和 处理方法等方面存在差异。
重要性与影响
中药不良反应对中医药临床 应用和中药产业的发展具有 重要影响。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过敏反应
中药引起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如 荨麻疹、肿胀等。
毒性反应
副作用
中药对身体器官、组织或细胞的 不良影响,如肝损伤、肾损害等。
药物特性
中药药物特性,如毒性程度、剂量等,也会影响不良反应的风险。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课件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课件

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
根据其在机体中发生的部位以及临床表现的 性质,可将其分类为胃肠道不良反应、皮肤 过敏反应、肝损伤、肾损伤等,还可根据药 品的性质、用药方式、部位等不同因素来进 行分类。
中药不良反应的症状与表现
胃肠道不良反应
恶心、呕吐、腹泻、便秘、胃 痛等。
皮肤过敏反应
皮肤瘙痒、红斑、水疱、荨麻 疹等。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
中药不良反应是指中药在治疗疾病过程中,对患者产生的非预期反应和副作 用。作为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中药不良反应对中药的安全性评价、 有效性评价和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中药不良反应的定义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
指在正常的医疗使用过程中,绝大多数患者 会出现的意外反应,不包括正常治疗反应和 药效不足的反应。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 中药的安全性伴随着更高的要求而不断提升。
肝损伤
无痛黄疸、腹水、肝功能异常 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1
药理机制
包括药品的自身性质、剂型、用药方式、剂量等。例如,有些药物太毒,或无法合理 搭配使用,会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2
遗传性。地域性等影响
中药不良反应还受到遗传、地域、性别、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某些中药在 不同地域的患者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不同,可能与当地气候、水土等有关。
3 例三:麻黄碱引起
的呼吸困难
麻黄素是中药中的重要 成分之一,但如果大量 使用,或与其他类似作 用的中草药相混配,就 可能引发呼吸道不适甚 至心衰等症状,属于对 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胁。
总结
中药的广泛使用和复杂性决定了它创伤性不良反应最为突出,具体表现在多 种因素的复杂作用下,不良反应的发生尤为珍贵而又难以预测。与此同时, 加强中药诊疗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对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和防控也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因用药使机体对药物在精神及身体上产生 依赖性的现象,表现出一种强迫性的要连 续或定期用药的行为和其他反应,称为药 物依赖性。
➢ 药物的依赖性分为精神依赖性和身体依赖性。
9 耐受性
2020/5/1
20
.
20
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程序及时限
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省卫生主管部门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部
2020/5/1
15
.
15
过敏反应的分型
▪ 速发型过敏反应
➢ Ⅰ型:如过敏性鼻炎、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 肿、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
➢ Ⅱ型:也称细胞毒型变态反应,如溶血性贫血 、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 症。
➢ Ⅲ型:也称免疫复合物过敏反应,如血清病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治疗后果成 为继发反应。
▪ 不是药物本身的效应,而是药物主要作用 的间接结果。
➢ 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由于体内对药物敏感 的细菌被杀灭,而一些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 抗药性的细菌趁机大量繁殖,引起二重感染或 菌群失调。
2020/5/1
19
.
19
8、依赖性
(dependence):
➢ 临床表现为皮疹、血管水肿、休克、哮喘等;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类不良反应,而且其发生
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2020/5/1
13
.
13
药物过敏引起的皮疹
全身过敏性皮疹
2020/5/1
注射部位皮疹
.
口唇部药疹
14 14
过敏反应的特点
▪ 往往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 ▪ 一般只在用药者中的少数人身上出现; ▪ 一般不发生于首次用药; ▪ 有一定的潜伏期; ▪ 有时皮试会出现假阴性; ▪ 可发生交叉或不完全交叉过敏反应; ▪ 某些疾病可使药物对机体的致敏性增加。
致畸胎(teratogenesis) 致癌(carcinogenesis) 致突变(mutagenesis)作用
2020/5/1
8
.
8
致畸胎
某些药物经孕妇服用后能引起婴儿的先天性畸形
2020/5/1
9
.
9
致癌、致突变
▪ 致癌:有些药物长期服用以后,能引起机体某 些器官、组织、细胞的过度增殖,形成良性或 恶性肿瘤。
▪ 致突变:是指药物引起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及 其中的DNA的构成和排列顺序发生变化,进而 使某些器官在形态、功能上发生病变。
2020/5/1
10
.
10
3、后遗效应
(residual effect)
▪ 指停药后血药浓度降至有效浓度以下,残留药物引 起的生物效应称后遗效应。
▪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 如服用巴比妥次日清晨的宿醉现象,长期应用肾上腺皮 质激素类药物引起肾上腺皮质的萎缩和肾上腺功能减退 等。
及时 国家ADR中心
3天
省ADR中心
确认
15天,死亡病例及时报告
2020/5/1
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个人
21
.
21
我国ADR因果关系分析评价标准
根据对以下5个问题的回答: 1、用药与ADR的出现有无合理的时间关系? 2、反应是否符合该药已知的不良反应类型? 3、停药或减量后,反应是否消失或减轻? 4、再次使用可疑药品后是否再次出现同样反应? 5、反应是否可用并用药物的作用、病人病情的
2020/5/1
16
.
16
过敏反应的分型
▪ 迟发型过敏反应
➢ 也称Ⅳ型过敏反应:是由于致敏的 T淋巴细胞 与相应的抗原结合而引起,如过敏性皮炎等 ,一般要经过48~72小时或更长时间后才出 现,发病过程中没有抗体或补体的参与,多 数没有个体差异。
2020/5/1
17
.
17
6、特异质反应
▪ 因先天性遗传异常,少数病人用药后发生与药物 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有害反应,称特异质反应。
▪ 因剂量过大或药物蓄积而发生的毒性反应。 ▪ 特点:通常是可预知的。
2020/5/1
7
.
7
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与“三致”作用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在短期内出现的毒性作用。 ▪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因长期用药后逐渐产生的
毒性作用。 ▪ “三致”作用:也称特殊毒性。
▪ 产生的原因:因病人存在遗传缺陷,大多是由于 机体缺乏某种酶,使药物在体内代谢受阻所致。
➢ 如乙酰化酶缺乏者,服用异烟肼后易发生多发 性神经炎,服用肼屈嗪后易出现全身性红斑狼 疮综合征。
➢ 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者服用磺胺 后可致溶血。
2020/5/1
18
.
18
7、继发反应
(secondary effect):
中药不良反应
冯亭亭 ddf1227@
.
1
1956-1961年,欧美等国使用“反应停”治疗妊娠反应导致海豹样畸胎1 万多例,死亡5000多人。
2020/5/1
3
.
3
主要内容
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 中药不良反应的机理、因素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与防治 常见中药不良反应介绍
2020/5/1
2020/5/1
11
.
11
4、停药反应
(withdrawal reaction )
▪ 突然停药或减量过快导致病情或临床症 状加重,称为停药反应,也称反跳( rebound reaction)。
➢ 如停用抗高血压药出现血压反跳以及心悸、 出汗等症状;
➢ 停用巴比妥类药物出现不安、精神错乱,惊 厥等症状。
▪ 主要指药物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治疗 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 产生的原因:由于药物的选择性低,作用广泛而 引起。
▪ 特点:是其固有的、可逆的、可预知的,相对的, 可通过合并用药避免或减轻。
2020/5/1
6
.
6
2、毒性作用或毒性反应
(toxic effect or toxic reaction )
2020/5/1
12
.
12
5、变态反应或过敏反应
(allergy or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
▪ 一部分病人在接触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
种药物产生致敏,当再次使用这类药物可
发生异常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亦称
过敏反应。
➢ 有些药物如某些生物制品,本身可以是完全抗 原。有些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或者其杂质,在人 体内与血浆蛋白结合,才能变成完全抗原。
4
.
4
一、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
▪ 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 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 应,即为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 (Adverse drug reactions)。
2020/5/1
5
.
5
1、副作用或副反应
(side effect or side reactio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