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潍坊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检测语文试题
实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测试语文试题2015.9说明:试题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为第1页至第5页。
第II卷为第5页至第8页。
试题答案请用2B铅笔或0.5mm签字笔填涂到答题卡规定位置上,书写在试题上的答案无效。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真正的“好”教师重“深教”而不唯“浅教”。
所谓“浅教”,唯重堆砌知识的形态,条块分割,外在于“人”:最令人痛心者,莫过于轻视甚或无视本应自如驾驭知识的强劲思想力。
复制了大量弥散着书香的“知识”却不知其何以如是,何以用之。
更心安理得于丢失开启未来世界的“金钥匙’—____ (质疑/置疑)批判、独立评论和逻辑演绎。
这就从本源上断开了重构新世界知识形态的可能。
梁启超先生早在“五·四”之前即_____(犀利/锋利)批判传统教育“偏于记性”、忽略悟性,至今不失为针砭时弊的教育箴言。
而“浅教”的对立面是“深教”,它以培育学生强大的逻辑理性、严谨思辩和超越性创造力为根本宗旨,以 ____(叫醒/唤醒)个人沉睡的“问题意识”、养成植根自由思维、独立人格之上的评论能力为终极境界;换言之,卓越教育所视之为“贵者”,并非复制传统知识的机械“记性”,而是创生无尽真知和新知的珍贵思想力及其相辅相成的表达力。
一切传统都会悄然老去,唯有茂盛的创造之树与时长青;一切知识都会暗然凋落,唯有成长的思想力和表达力才会孕育丰硕的创造之果。
1.下列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强劲(jìn) 逻辑演绎B.悄然老去(qiǎo) 暗然凋落C.箴(zhēn)言相辅相成D.针砭(biǎn) 严谨思辩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质疑锋利叫醒B.质疑犀利唤醒C.置疑犀利唤醒D.置疑锋利叫醒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短小精悍的吕厚民,1950年被调到中南海,专门给毛主席和其他中央领导照相,开始了前后12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
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考试卷

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潍坊高三一模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7分。
阅读材料一老舍先生在《谈幽默》中说,“凡是只为逗人哈哈一笑,没有更深的意义的,都可以算作‘滑稽’,而‘幽默’须有思想性与艺术性”。
幽默“首要的是一种心态”。
老舍“是由事事中看出可笑之点,而技巧的写出来”,“细心‘看’事物,总可以发现些缺欠可笑之处,及至钉着坑儿去咂摸,便要悲观了”。
其实,只要稍微细心,就不难发现,老舍的幽默招牌之作《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日》,不全是可笑的,里边也有叫人落泪的悲。
滑稽的闹戏,在老舍是根本看不上眼的。
因而,“所谓幽默的心态就是一视同仁的好笑的心态”。
老舍的《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道出了他一出手就避不开幽默的原由:“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对别人又是很义气的女人。
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
我失了讽刺,而得到幽默,幽默中是有同情的。
我恨坏人,可是坏人也有好处;我爱好人,而好人也有缺点。
‘穷人的狡猾也是正义’,还是我近来的发现;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老舍所处的那个可笑的时代,也造就了他的幽默之笔。
清末民初,社会与“猫城”无甚差异,可笑!大学生不读书以胡闹为荣,可笑!响马摇身一变走马上任管地方治安,可笑!凡社会上人们的自私偏狭,嫉贤妒能,恃强凌弱,骄奢淫逸,虚伪矫饰,愚昧顽劣,欺瞒狡诈等等都可笑,都该笑。
换言之,老舍是想以幽默之笔来写时代的悲剧,即要写出深刻的幽默。
老舍醉心幽默艺术的深刻用意,“为的是能够较为委婉较为温和地写出他所咂摸到的世事的滋味,表达自己的爱憎判断——‘看透宇宙间的各种可笑’以后的悲观与恐怖”。
当老舍以成熟的悲剧家的姿态把幽默挥洒在小说里,艺术上的拿捏也是那么准确到位时,他创作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骆驼祥子》出现了。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6届高三下学期起初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潍坊一中2015-2016学年度 语文模块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93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36分) 一.(每小题3分,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做1~3小题。
路两侧是青青的草坪,森森的梧桐,间或有刻着李白、杜甫、孟浩然、皮日休、欧阳修等人诗词的碑刻。
一粒粒黑黝黝的饱满遒劲的汉字,婉如圣哲先贤们的一颗颗瞳仁,静谧、肃穆而又慈祥。
走出一片松林,眼前豁然一亮。
箕形山坡下,累累卧石和簇簇青葱之间,好鸟相鸣,荷叶田田,萼红(灼灼/濯濯),一池晶莹,笑容可掬。
池塘约三四亩,澄澈(宁静/幽静),(映照/映衬)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日月沉浮,好一个安详的世界!那是大地的脉络,那是历史的记忆。
,重檐六角,斗拱高耸,恰似魏晋高士的峨冠。
池水周围是一丛丛毛竹,,又如美女明眸的睫羽。
1.文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间(jiàn)或婉如B.黑黝黝(yōu )笑容可掬C.累累(léi)安详D. 遒劲(jìnɡ)峨冠 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灼灼幽静映照B. 灼灼宁静映照C. 濯濯宁静映衬D. 濯濯幽静映衬 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池中有一座湖心亭滴青流翠,楚楚动人 B.湖心亭位于池中楚楚动人,滴青流翠 C.池中有一座湖心亭楚楚动人,滴青流翠 D.湖心亭位于池中滴青流翠,楚楚动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在一些学生制作简历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晚播出的《中国达人秀》节目中,来自山东成武县一个小村庄、年仅12岁的小男孩马子跃虽然外表弱不禁风,但歌声蕴含着的量。
2016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

2016届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讫今为止,我仅见过一次黄河。
那是个晴朗的秋日,风和日丽,黄河缓缓地流淌着。
水面宽阔,波澜不惊;①,虽缺少萋萋芳草,却足够长脚鹭鸶短脚水鸟(安闲/悠闲)地在上面散步休憩。
置身河边,隔着宽阔的水面,隐约可见对岸散落的村庄与稀疏的树林,遥遥如海市蜃楼一般。
那一瞬间,我甚至产生错觉,以为自己到了海边。
不过,一旦俯瞰水面,这错觉(顿时/立刻)就消失了。
那被淤.泥染成土黄色的河水,②,无声无息却一刻也不停歇,执拗.地翻滚出暗黄色的波纹,黄河就这样壮阔诡秘地流向大海。
我请教了当地的朋友,为何从来不曾听说过有人横度黄河。
原来黄河水(挟带/携带)了大量泥沙奔流而来,泥沙不仅浑.浊了河水,而且在水面之下形成了无数龙卷风般的旋.涡,从河底一直延伸到水面。
在这泥水构成的陷井阵里,连漂浮都很困难,遑论游泳。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萋萋芳草讫今淤.泥(wū)B.海市蜃楼俯瞰执拗.(niù)C.壮阔诡秘陷井浑.浊(hún)D.横度黄河遑论旋.涡(xuàn)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优先顿时挟带B.安闲顿时携带C.安闲马上挟带D.悠闲马上携带3.填入文中两处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①一抹沙渚立于平坦的河中央②扭动着,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B.①一抹沙渚立于平坦的河中央②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扭动着C.①平坦的河中央有一抹沙渚②扭动着,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D.①平坦的河中央有一抹沙渚②卷起无数大小漩涡,纠结着、扭动着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引力波有可能继电磁波之后成为一种通讯的新媒介,并最终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吗?这让我们刮目..相看..。
B.我始终没来得及按照总编的要求修改这个剧本,几年来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他的嘱托。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6届高三(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 语文试题 扫描版试题Word版答案

山东省实验中学2013级第一次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C(A劲jìng,B黯然,C思辨)2.B3.A(短小精悍:①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干;②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
此处取第①个意思。
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慢待另一方,指对人或事不同等看待。
可改为“顾此失彼”。
大而不当:虽然大,但是不合用。
此处望文生义。
如履薄冰:形容非常谨慎、小心翼翼的样子。
对象不当。
)4.A(B项,结构混乱。
“借口……为名”杂糅,可表述为“借口……”或“以……为名”。
C项,否定不当,“避免”与“不再”连用导致表意错误;D项,约数重复,去掉“近”或“余”。
)5.B6.D(A是就微信阅读人数和其地位而言的,B项是就读者订阅的内容而言的,C项是就微信阅读的提供者们努力迎合读者偏好而言,此三项都是对文章部分内容的概括,不是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7.C(“难免会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无中生有。
)8.D(“也必会引领读者通过阅读获得真正的幸福”错,原文说的是“也能给予我们以真正的幸福”。
)9.B(没有,不) 10.D(D项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A项介词,和/动词,结交;B项于是,就/才;C项介词,用/连词,因为) 11.B 12.D(D项中“没有哪个皇帝堪与他比”错,应为“没有哪个人不曾得到他的好处”。
)13.(1)百斤黄金相当于十户中等人家的产业,我承受了先帝留下来的宫室,时常担心有辱于先帝,还建造高台干什么呢?(判断句、产、奉、羞、“何以台为”,每点1分)(2)如今没想到能侥幸享尽天年,被供奉在高庙里享受祭祀,我如此不贤明,却能有这样的结果,我认为就很好,还有什么可悲哀的呢!(每句1分)14.(1)上片先写送别时的凄苦怅惘。
前三句连用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表达了送别时凄苦怅惘的心境。
(2分)再写别后的怨春怀人之情。
残红凋落,莺声刺耳,进一步抒发了别后怨春怀人之情。
(2分)(2)运用了细节描写(白描手法)、虚实结合的手法。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模拟考试

山东省潍坊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模拟考试山东省潍坊一中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模拟考试第I卷(共3 6分)一、(每小题3分,共1 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一3题。
苏东坡得以吃上新鲜荔枝,是在其晚年被贬谪到当时的烟瘴之地惠州的时候。
在那里,他为荔枝的甘醇所征服,写下了那首脍灸人口的《惠州一绝》。
有了荔枝可以大块朵颐,东坡居士竟然顾不得岭南的酷热难耐,也不理会贬谪的颠沛落泊,心甘情愿呆在广东不走了。
但他痛感于百姓疾苦,曾就上贡荔枝写诗说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甲苍天不要有荔枝这种佳果以免让百姓怨声载道。
我国幅员广阔,川、粤、闽、桂等省都盛产荔枝。
各省乙,努力发展本地区的特有荔枝品种。
如今每年六月,荔枝飘香。
一串串果实红彤彤、沉甸甸,压弯了枝头,惹人喜爱。
摘下一颗,剥开龟裂的外壳,露出晶莹剔透的果肉,令人垂涎欲滴。
除了给人以味觉享受,成熟的荔枝点缀在翠绿的枝叶之间,格外诱人。
绿叶云舒,朱食星映,说的是初熟之际,稀疏点缀的微妙;灼灼若朝霞之映日,离离如繁星之丽天,说的是全树果实累累的胜景。
香连翠叶真堪画,口口口口口口口,荔枝丙以其味美,丁以其可爱的外貌赢得人们的青睐。
【注】疮痏:疮疡,伤痕,引中为祸害。
1.文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烟瘴( zhng) 贬谪大块朵颐B.剔透(t)幅员怨声载道(zi)C.龟裂(jn)胜景脍灸人口D.落泊(p) 垂涎果实累累(1i)2.在文中方格处填人下列诗句,恰当的一项是A.玉雪肌肤罩绛纱B.露浓冰厚更芳馨C.红透青笼实可怜D.可怜生处是天涯3.在文中甲乙丙丁处依次填人词语,恰当的一项是A.祈求因利乘便不是而是B.祈求因地制宜不仅更C.乞求因势利导不是而是D.乞求因时制宜不仅更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
,,,。
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于是在郊游踏青时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A.B.C.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A. 近年来,鉴于数字图书的发展及互联在线教育的持续火爆,使得智能教育泡沫进一步扩大,引起了教育监管部门的高度。
山东省潍坊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高三语文2016.1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座号、考号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第Ⅰ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竹海中有着太多的美,值得摄影家、画家去发现和(品味/品评)。
株长达十余米的高肩叶藤竹,是摄影家的最爱.这种攀缘..缠绵、身材..高挑..的竹子,如果遇到一只鸟落到竹梢上,竹竿..便会很优美地倾伏下来, ,产生难以明状....的奇妙美感。
画家最痴迷的是马来甜龙竹。
,犹如翠绿的底色上布满了花纹。
它裸露..出褐色的根茎,根茎上的须根排列有序地生长出来,极像一个毛茸茸的大线团。
须根生长非常有(规律/规则),均匀地向下舒展开去,即使交织到一起也错落有致....;根部的竹节长势有别,或长或短,使得竹节上的须根有了韵率..般的疏密。
次序井然的须根和纵横交错的枝叶把整个马来甜龙竹(装点/装扮)得风情万种....。
1.文中加点的词语读音和字形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攀缘身材高挑(tiāo)B.竹竿难以明状C。
裸露(lù)错落有致 D.韵率风情万种2.依次选用括号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
品评规则装扮 B.品评规律装点C。
品味规则装点D。
品味规律装扮3。
在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
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B。
打破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C.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的这种竹子D.千篇一律直冲天空的固定形态被打破这种竹子竹节短粗并且长满了白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一根根普通的金属丝,随意弯曲,不一会儿,一件A。
他信手拈来....件精致小巧的自行车、威武霸气的变形金刚就呈现在我们眼前。
B.马英九提出的“和平解决争端,共同维护南海地区海空航行飞越。
山东省潍坊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卷

资料概述与简介 学段模块监测 高三语文 2015.9 注意:①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
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②考生务必用2B铅笔把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标号上,用0.5毫米黑色签字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
第Ⅰ卷(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时令、文化、风俗三节合一的“清明”,自唐宋以来,多有游艺活动,随着时间(流逝/流失),游艺渐次退出。
清明的文化符号,只剩添土追思和扫墓踏青。
而“清明雨”也自然而然地变成了寄托愁思与缅怀之情的独特物象。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笔下这场妇儒皆知的“清明雨”,正是因凄凉、忧伤的意味而深入人心。
在追思先人的日子,心怀悲戚之人看清明细雨,会赋予眼前淅沥一层悲凉而乍暖还寒的清明,冰冷的细雨滴落肌肤,更加剧的这种心理应 1.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渐次乍暖还寒赋予加剧悲戚应悲戚应 A.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C.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近期,随着A股市场连续暴跌,网络上各种传言也风生水起,让一些散户投资者对股市后期走势不再看好,纷纷选择逃离。
B.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在钱塘江边,滔天巨浪,迎面扑来,瓦釜雷鸣般的巨响,让岸边观潮的游客惊骇不已。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味。
D.法德两国,曾兵戎相见百余年,然后又在欧洲需要统合的情况下,理智地选择合作,从此百年恩怨一笔抹杀,半个多世纪再无冲突。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由于建造车间的彩钢板没有加用阻燃材料,该公司火灾突发时,不但厂房没有起到阻火作用,反而成为火灾中的燃料库。
B.食品质量安全状况,是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的重要标志,是一个重大的民生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文化景点或文学意象,常常会引发我们的情思。
请从下列词语中选择一个作开头,仿照例句写一句话。
要求:①体现景点或意象特征;②句式一致;③运用拟人(4分)康桥边城雨巷蜀道
例句:赤壁,你的雄奇伟岸,你的大气磅礴,你的壮丽多姿,不正好激荡起我心中的豪情吗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9—22题。
风雅褐木庐
叶克飞
①青岛有一条福山路,悠长寂静,在其一端还有一条分岔路,名为福山支路,蜿蜒向下,直抵海畔。
上世纪20年代,当影后胡蝶在福山路1号的洪深居所内研究剧本时,当福山支路的康有为故居内高朋满座时,当沈从文在福山路3号的小屋内为张兆和写下炽烈情书时,在另一个地方,宋春舫正在与胡适、梁实秋品评莎士比亚。
这个地方是褐木庐——当时的世界性文化地标,宋春舫的“私人图书馆”。
那时,这个城市注定是激情热切的,因为文化地标决定了一个城市的体温。
②那时的宋春舫,有“世界三大戏剧藏书家之一”和“中国第一喜剧作家”的美誉,梁实秋曾在《雅舍小品三集·书房》中写道:“我看见过的最考究的书房,当推宋春舫先生的‘褐木庐’。
”他还写道:“在青岛的一个小小的山头上,这书房并不与其寓邸相连,是单独的一栋。
环境清静幽雅,只有鸟语花香,没有尘嚣市扰。
在这里,所有的图书都是放在玻璃柜里,柜比人高,但不及栋,我记得藏书是以法文戏剧为主。
所有的书都是精装,不全是胶硬粗布,有些是真的小牛皮装订,烫金的字在书脊上排着,闪闪发亮。
”
③所谓褐木庐,并非褐色,也并非木结构,其实是Cormora的音译,这个Cormora指宋春舫喜欢的三位戏剧家——高乃依、莫里哀和拉辛。
④当年的青岛,文化名流荟萃处有二:一是王统照的居所,还有一处就是位于福山支路6号的褐木庐。
宋春舫买下这座福山支路的小楼后,将平生所收集的戏剧图书全部搬来,共计七千八百册。
那时客居青岛的作家群中,杨振声、梁实秋、闻一多、洪深、章铁民和孙大雨等人多“浸过洋水”,在诗歌、戏剧和翻译等方面造诣极深,便都免不了成了褐木庐的常客。
⑤宋春舫是剧作家、剧作理论家,他先后出版了法文版的《海外劫灰记》和《现代中国文学》等。
此外,他在《新青年》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关于戏剧研究的文章,他还出版了《宋春舫论剧》三集。
戏剧史家赵景深曾回忆:“宋春舫先生是戏剧的先知先觉或老前辈。
我最早读的戏剧理论书就是《宋春舫论剧》第一集,像我一样对于这本启蒙运动的书心怀感激的人,想来不少吧。
宋春舫在话剧创作上也作过有益的尝试。
他创作的剧本虽然很少用于演出,但他在话剧形式的探索上的努力仍然值得注意。
”
⑥值得一提的是,他同时也是中国现代海洋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建立了中国首个海洋研究所,而如今那矗立在青岛海畔,每日接待如织游人的中国首个水族馆,同样是他的心血。
他还在海滨设立观潮站,每天准确测定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水位,得出平均值,连续几十年未曾间断。
建国以后,因为全国仅青岛有这样的记载,因此将其海水平均高度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平面,在青岛观象台建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原点”。
全国各地的“海拔高度”一律以这个水准原点来计算。
为了予友人方便,宋春舫还创建了一家万国疗养院,也做旅馆。
胡适在青岛的那段时间,便一直住在这里。
⑦我曾经诧异于戏剧学和海洋学的巨大鸿沟竟在宋春舫这里变作通途,但在那个年代,这样的佳话却是极多。
那些佳话之所以流传至今,恐怕与如今文理的泾渭分明有关,你无法想象如今的理科人才有深厚的人文积淀,也无法想象如今的文人精通理数,连那些所谓“教授”都是如此,更遑论如我这般混上四年的所谓大学生了。
一个私人的藏书楼能够成为世界性的文化地标,令众多名家神往,那是只有那个年代才会发生的事情。
⑧离开青岛后的宋春舫,一年后便英年早逝,年仅46岁。
精通法、英、德、意、西班牙和拉丁等多种文字的他,留下了近万册图书,还有大量作品和译著。
只是,除了梁实秋等人在作品中的零星回忆外,他长久被人遗忘。
他在青岛的那几处故迹,虽然保留完好,却无人知晓。
他的藏书本是捐给了图书馆,可近年部分藏书却在市场上被发现,颇让人诧异。
他还是中国使用藏书票的第一人,众多藏书票收藏者都把“褐木庐藏书票”奉为至宝。
⑨那个风流人物齐聚青岛海畔的时代,正是新文学改变中国的时代。
我总对新文学完全摒弃旧文学的这段历史耿耿于怀,纠结于它那打破传统文化的架势,但却又神往于那个时代的激情。
很多很多年以后,褐木庐墙身上的爬山虎竟已有手臂般粗,院内的松树也已苍老,而这个城市,只能寻得零星遗迹。
(节选自《大师们的背影》)
19.文章开头部分写到洪深、康有为、沈从文等名人,目的是什么?(4分)
20.请结合全文,解释文章⑦⑧两段中的“诧异”的含意。
(4分)
21.宋春舫的主要成就有哪些?(4分)
22.文章以“风雅褐木庐”为题,你认为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余秋雨先生说:“一个成功的大企业,它的经营模式一定是简单的;一个伟大的人物,他的人际关系一定是简单的;一个危机处理专家,他抓住问题核心的思路一定是简单的;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它的核心理念也一定是简单的。
”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简单之美”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诗歌除外文体自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