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验与准实验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真实验与准实验

真实验与准实验

准实验、真实验的判断方法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不 完全,不随机分配被试就是准 实验;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随 机分配被试就是真实验。
实验设计类型时所用的符号:
• • • • • X :一种实验处理 C :控制的变量 O :一次测试或观察 R :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 ...... :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1.前实验
• 这种研究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 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却 是真实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称为前试验 设计。 前试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内外效度都不高。有三种表现形式: (1)单组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X O (2)单组前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O1 X 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X O
什么是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 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 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 的研究方法。本来是心理学研究 中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 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到教育研究 中。准实验具有推广到教育实际 的可行性;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 实验……
什么是真实验研究
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 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有效地操 纵研究变量的实验。真实验有 很高的外部效度,很难在实际 的教育情境中普遍推广应 用……
3.真实验
•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 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从而具有较高的内外在效度。真 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到组。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X O4 (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第六章准实验研究一、准实验研究的涵义及效度人们常常把实验研究称为“真”实验设计,这是因为它们具有随机安排被试(组)进行实验处理的特征。

这样,实验对等组的获得及其在一定范围内的随机波动都归结于随机安排。

然而,在进行教育研究时,被试的挑选和组合不可能总是随机的。

在教育领域中,有许多被试是既定的,如由一个班级里的学生自然而完整地形成被试群体。

当这种保持原样的组运用于一个实验中时,我们便称此实验为准实验研究。

这种研究能够为教育做出有价值的贡献,但有一点很重要:研究者对实验结果的解释和推广应该特别慎重。

准实验研究是指一个实验运用原始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

缺少随机组合本身潜在地影响着实验的效度——无论是内在还是外在效度。

在第5章中,我们就被试的不同挑选方式对内在效度的威胁作了说明。

假设在一个实验中,采用5年级2个现成的教学班,其因变量是自然科学的成绩,操作性地定义为一次自然科学测验的分数。

这些班级在先前已经按能力进行了分班,一个班级属高材生班,另一个班属普通水平班。

两个班级接受不同的实验处理。

假如,一种实验效果产生在高材生班,就很难证明这个效果归因于实验处理。

因为能力水平和实验处理是混淆不清的,我们就没有把握对其结果做出解释。

任何因素都可能对原始群组起作用,同时我们无法证明这些组是否属于较大群体的随机样本。

随机的挑选或组合是一个过程,它或者做得到,或者做不到。

对于准实验来说,它没有做到,因此存在着被试挑选的偏差损害实验结果的可推广性的可能。

一名采用不加处理的试验组的研究者要做些什么呢?为了实验的可推广性,必须在同一的逻辑基础上对试验组的典型性加以论证。

出于对内在效度的考虑,研究者必须尽力证实两个试验组间对等的程度,这需要对与所研究的变量有关的特征或变量加以认真考虑。

例如,假设现在的班级运用于一个数学教学实验中,年级水平将很可能作为一个常量,或者作为一种需要控制的变量。

研究者也想得到表明这些班级具有同等能力水平的证据,假如像IQ测验分数这样的实证资料可以提供的话,这会极有助于对等组的检验。

心理学课件准实验设计

心理学课件准实验设计
在自然环境中做实验,研究者也许并不总是能 够达到实验室情境那样的控制程度,所以历史 造成的混淆可能成为一个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成熟
一个实验的被试必然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变 化,如变得更老、更有经验。随着时间推移的 改变叫做成熟。
测验
前面的测验通常对随后的测验有影响。
测试手段
随着时间改变的并不只是实验的被试,还有用 来测量被试的仪器。由观察者去评价行为时更 容易发生这种情况,如疲劳、期望都可能造成 观察者偏差。
例子1:精神分类症的MMN (失匹配负波)的差别
真实验设计:
1、招被试,全部是正 常被试
2、随机分配实验组和 对照组
3、实验组注射MK801(NMDA受体拮抗 剂),对照组注射生理 盐水
4、检测脑电波的特点
例子2:检测三叉神经痛的热 痛阈和痛预期的特点。
1、招被试,全部是正常被试 2、随机分配实验组和对照组
响了随后使用的检验。被试可能已经记住了之前的反应,也许在之后的 测验中想努力去表现出有所改善。由于前后测都用的是相同的问卷,不 存在测试手段带来的威胁。
选择
研究开始的时候,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 就可能存在差异,就会有因为选择而造成的对 内部效度的威胁。除了组别之外,实验组的被 试还可能有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对照组。
伴随选择的附加效应
诸如成熟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会与选择因 素结合起来,共同影响到内部效度。
选择和成熟的附加效应 选择和历史的附加效应 选择和测试手段的附加效应
真实验的三个重要特点
真实验中会实施某种干预或处理。
真实验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一个实验者需要设计实验条 件、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和选择因变量。
真实验有恰当的比较。比如,比较在两个组之间进行,这 两个组除了被关注的变量以外,其他处理都一致。

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三个特点:
1、其研究中的自变量往往用被试变量。这些被试变量可能是自 然形成的被试变量,如年龄、性别、种族等;可能是社会所形成 的被试变量,如社会阶层、宗教信仰、居住区等;可能是因疾病 及与之有关的被试变量,如残疾者、弱智者、脑外伤者等;可能 是学习现状不同的群体或已形成的不同个性的群体等。 2、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 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3、一般而言,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 低。
协方差分析法:将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后测分数作为因变量, 通过控制前测成绩对后测成绩的影响之后,来估计实验处理的效 果。协方差分析法使得两组在后测成绩之间的差异,不受在前测 中两组间原始差异的影响。
关于非等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的评价:
1、减少了分组偏差(assignment bias)问题: 增加前测能使研究者解决存在于所有非等组研究中的分组偏差问 题。如果研究者发现处理前两组很相似,可明确地证明一组被试 与另一组被试在本质上无差异,这样分组偏差的影响就大大减少 了。但注意的是,前测分数只能使研究者保证两组在一个特定变 量上相似,并不能测量或控制其它重要的潜在变量,因此,只能 减少分组偏差的影响,但不能根除它们。
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 采用准实验设计。
Generally speaking, quasi-experiments include some type of intervention or treatment and they provide a comparison, but they lack the degree of control found in true experiments.

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

较为恰当的分析方法是对实验处理实施前 的成绩作线性回归或非线性回归,预测后 面的时间系列在无实验处理时可能的成绩, 然后比较预测成绩和实测成绩的差异(见图)。
成绩测 量
成绩测量
成 绩 0 10 20 30 天 数 图3.9 时间系列设计实验(两次引入详细反馈) 100 75 50 25
X MA
O2
O3
X MB
O4
XMA表示教学方法A,XMB表示教学方法B,O1和 O3为前测,O2和O4为后测。 这种实验设计使用相同的小组或班级兼作实验 组和控制组,包括两个或更多的周期。一个班级 在第一个周期作控制组,而在第二个周期作实验 组。实验处理和实验控制也可以颠倒顺序,先是 实验处理,然后实验控制。40ຫໍສະໝຸດ 1 非等同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
非等同控制组前测-后测设计模式为:
O1
X
O2
O3 O4 C O1 、O3为前测,O2、O4为后测。这种 设计与真正实验设计的区别在于,实验组 和控制组不一定配对,也不一定依随机化 加以分组,所以不能保证两组之间的等同。
实验结果用t检验来考察O2和O1测验分数之 差的平均数与O3和O4测验分数之差的平均 数的差异显著性,也可以用协方差分析。 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小心谨慎。
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则是指在真实社会环境中不能 用真正实验设计来控制无关变量,但可用 真正实验设计的某些方法搜集资料的实验 设计。
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的不同之处: 首先,不能象实验室研究那样严格地控制 无关变量; 其次,没有按照随机取样的原则抽取被试, 也没有随机分配被试到各种实验处理。
2 移去处理前测-后测设计
设计模式:
O1
X
O2

实验心理学-4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

实验心理学-4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
共涉及3种主效应,一般最关心实验处理的
§4-3真实验设计
真实验设计要求
特点
1、随机化原则分配被试
2、充分控制内在和外在额外因素的基础上操纵自变量
3、获得较为精确的因变量变化信息
1、实验者可至少对一个自变量进行操纵和改变,以引起动物或人的行为发生变化
2、实验者可以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3、实验者可以有计划地控制某些因素,使用必要的仪器设备,任务创设和操纵实验条件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3、重复的实验处理的干扰→练习效应or疲劳效应
循环1
循环2
X1
O1
O3
X0
O2
O4
1、可对两种实验条件进行比较,以确定实验处理X1与实施控制条件X0的不同效应
2、可进行简单效应的比较,比较在实验处理X1条件下的顺序效应,以及在控制X0条件下的顺序效应,以确定时间效应
3、可以通过对实施变量与实施顺序之间交互作用的分析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处理效果的不同变化
1、剩余标准差
2、截距
3、斜率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X1O1 X0O3 X1O3 X0O4
1、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方面是完全有效的
2、较好的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因为在多次分开的实验背景中都出现了处理X,在这些实验背景条件下出现众多一致的无关事件于处理X共同影响实验结果的可能性极小
外部效度受到影响
1、测验、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前测→对后测产生敏感性,出现测验的反作用效果,导致对实验设计外部效度的影响
1、对两组增值分数进行:T检验,曼-惠特尼U检验,或中位数检验
2、协方差分析
随机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R X O1
R O2

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

例1:某一课题要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 : 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设计方案如下: 设计方案如下: • 第一步:选取实验对象。为了保证参加研究的两 个班物理学习的原始水平相似,对该年级所有的 班进行前测以检测起始水平,从中选出两个水平 两个水平 接近的整班参加研究 接近的整班 • 第二步: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同时对两 个班级的物理课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 进行后测。 • 第三步:将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分别减去各自的前 后测成绩分别减去各自的前 测成绩,判断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进行实验前后是 测成绩 否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例2:课题是不同年龄的中学生利用Internet进行学 : 习时的心理特征,运用准实验方法,设计实验研究 如下:
分组办法: 针对研究的对象是在Internet环境 中学习的不同年龄的中学生, 先根据年龄将中学生划分为几 组,然后分别从各组中选出5名 中学生进行研究。
实验过程中设计了以下的情境
• ⑴ 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定网站和网页,让学生进行 25分钟的网上学习; ⑵ 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25分 钟的网上学习; ⑶ 未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25 分钟的网上学习; ⑷ 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指定网站和网页,让学生进行 50分钟的网上学习; ⑸ 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50分 钟的网上学习; ⑹ 未给出明确的学习任务,未指定网站,让学生进行50 分钟的网上学习。
2.研究进行的环境不同
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 现实的和自然的,与现实的联系也就密切得多。而实验研究的环境与 实际生活中的情况相差很大,完全是一个“人工制作”的环境,与现 实的联系较难。

心理学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

心理学研究方法-准实验设计

选择
研究开始的时候,一个群体与另一个群体之间 就可能存在差异,就会有因为选择而造成的对 内部效度的威胁。除了组别之外,实验组的被 试还可能有很多方面都不同于对照组。
伴随选择的附加效应
诸如成熟等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会与选择因 素结合起来,共同影响到内部效度。
选择和成熟的附加效应 选择和历史的附加效应 选择和测试手段的附加效应
在自然环境中进行真实验的困难
1、获得做研究的许可困难。
除非学校、政府、企业等人认为研究有用,否则他们不 大可能在经济上或其他方面给予支持。
2、获得被试困难。
虽然有人认为随机分配不公平,因为有些个体可能失去 接受一种新处理的机会,但是随机分配仍然是确定一种 新处理是否有效的最好和最合理的方法。
真实验的优点
真实验的重大优点之一就是控制了所有这些对 内部效度的威胁。
如果可能就应该进行真实验,但如果真实验不 可进行再考虑进行准实验。
真实验也可能控制不到的问题
实验污染、实验者期望效应、新奇效应
准实验设计
练习
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中对内部效度的威胁: 一个心理学家对抑郁新疗法的效果感兴趣,他 招募了一个样本,包括想减轻抑郁的20人。在 研究的开始,他让所有被试完成一个关于抑郁 症状的问卷。该测试的平均值是42,表明有严 重的抑郁症状。(此测量中没有抑郁的个体一 般分数范围是0-10。)在接下来的16周里,这 位心理学家对被试实施一种新的疗法。处理结 束时被试再次完成抑郁问卷,后测的平均分数 是12.0,表明被试的抑郁症状显著降低,而且 只有轻微的抑郁。于是这位心理学家得出结论
真实验的三个重要特点
真实验中会实施某种干预或处理。
真实验是需要进行严格控制,一个实验者需要设计实验条 件、分配被试、系统地操纵自变量和选择因变量。

第五章 实验设计讲解

第五章 实验设计讲解

优点:能较好控制“成熟”因素、降低历史因素对内部效度的影响,可控
制测验因素的干扰,有时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缺点: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与自变
量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不易控制测验与实验处理的交互作用,多
次施测可能降低或增加被试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
X
980
A
780
B
C
(二)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1.设计模式 2.数据统计检验 3.
1.设计模式
R1
X
O1
R2
-
O2
注意:独立样本T检验来进行差异判断。
差异?
例:观看暴力电视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实验组儿童 控制组儿童
看暴力电 视 -
攻击次 数 攻击 次数
差异?
2.数据的统计检验
独立样本平均数的t-检验:?O1 = O2 曼-惠特尼(Mann-Whitney)U-检验 或 中位数检 验(非参数检验)
被试内设计 被试间素与水平
因素:自变量, 可以是刺激变量,也可以是被试变量 水平:因素的特定值称为“水平”或称为“处理”
水平结合
一个因素的某一水平与另一因素的某一水平的结合,成为一个水平结 合,或者一个处理结合 例如:噪声强度两个水平:40分贝(A1)、60分贝(A2); 任务难度两个水平:高(B1)、低(B2) 包含的实验处理有2×2=4
3、三种分配区组被试的方式:
A、一名被试作为一个区组重复接受H种处理,即重复测量设计
B、采用配对法,把在某些特性相同的H个(或H的倍数)被试加 以配对,这时每个配对组为一个区组,H个被试随机分配到H个处 理中 C、区组内的基本单元是一个团体或一个子集,如一个年级为一 个区组,用随机分配的方法给予每个班的实验处理方面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图式命题系统可帮助研究者弄清楚,某个实验设计的精确性质与假设前提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9.5 实验性研究中的技巧
9.5.1 所提研究实例的技巧:实验性研究的设置、处理和测量
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其实验单元的设置、自变量的处理方法(变化的标准) 以及实验结果的测量方法均有所不同。(辐射冷却/雇佣决定 两个研究的不同设置)
实验和准实验研究
9.4 图式实验性研究设计
建筑设计过程 实验性研究设计
{R=随机指派} {X=实验处理} {O=对因变量的观察 (包括实验前和实验后)} 辐射散热问题 绘图:说明一个设计构思的独特性质 编码系统:用图表表达实验性研究设计的特殊细节 O{只有观察,之前没有任何处理} X1 O {处理1,然后进行观察} X2 O {处理2,然后进行观察} X3 O {处理3,然后进行观察}
实验性研究:由于其处理方法与实验方案的性质,其实验组各组间比较是随意的(随机性高) 在实验性研究中,随机制定是基于不同变量组间的可比性 准实验性研究:由于伦理或者时间的原因,其比较不能随意指派和安排
对相关因素的控制水平
没有完全随机地将实验对象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当中
表1 实验性研究与准实验性研究的区别
9.3 实验性研究与准实验性研究的区别: 区别在于为实验或控制组选择任务单元的方法方面
两者的本质,简单来说可看作是将各实验组(不同自变量/实验条件的组)进行比较,从而分析得出其差异所在(实验结果/因变量)。
(差异:因自变量不同而引起的实验结果/因变量的不同,即为实验所探索的“规律/能够引起变化的程度”)
建筑物立面改造设计?在建筑学技术性最强癿领域内做出设计决定需要依赖广泛癿实验性研究?提高设计实践中癿建造技术也为设计与业机构不学术机构之间癿高效合作不知识转化提供渠道实验和准实验研究优势劣势建立因果关系癿潜力某种现象产生癿内在规律提供可进行探索癿可能性将复杂癿因果现实简化为偶然癿或自变量现实情况尤其是社会文化现象癿结果是由多方面癿因素共同作用下癿复杂结果能将结果普遍化到别癿情境或现象中因果关系内在规律癿总结过度普遍化误用到丌同民族性别人群中由于自变量癿非完全涵盖特殊情况下癿实用性丌足能控制实验设计癿各个方面保证因果特性仅让不实验目癿有关癿自变量产生变化对控制癿过分强调所产生道德问题非人性化97实验性研究的优势与劣势实验是所有研究设计策略中最为独特的一个表2实验性研究的优势与劣势实验和准实验研究97实验性研究的优势与劣势结合实验方法和其他方法的力量也许是避免缺点并发挥优点的最好方法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学习材料

教育实验研究概述——学习材料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定义教育实验研究是搜集定量资料的重要方法。

它是研究者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控制和操作某些教育因素,通过观测该控制条件下有关教育指标的变化,来揭示教育活动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

也可以理解为:实验研究是在控制一定的条件下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特定行为。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引发学生特定的行为,即为教育实践研究。

实验研究能够进行因果推断,理想的实验研究控制额外的因素,所以从逻辑上认为,结果的不同是由我们所要研究的这一因素所影响的。

二、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形式在实验室内利用一定的设施,严格控制一定的条件,并借助专门的实验仪器进行测验和记录实验数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实验室实验利于严格控制条件,测验和记录由专门的仪器,所以具有较高的信度。

在日常生活的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和控制一定的条件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

自然实验法比较接近人的实际生活,易于实施,兼有实验法和观察法的优点,被广泛用于教育研究和教育心理研究。

三、实验研究中的变量一项完整的实验主要包括扩三个基本要素: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是否有效选择变量、操作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测查因变量等是衡量一个实验研究质量的主要依据。

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者所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所产生影响的变量成为自变量。

举例:“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影响”的实验中,生字密度为自变量,生字密度1/20、1/30/、1/40为生字密度这个因素的水平。

每个实验因素各取一个水平得到一个水平组合,即1/20的生字密度对阅读理解的影响,称为一个实验处理。

一般的实验处理的个数各实验因素水平的乘积。

例:“使用计算机器对中学生计算能力的影响”,那就有两个因素,一是“计算工具”,包括使用计算器与不使用计算器,二是“年级”,它可以包括“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三个水平,乘起来就是2*3=6种实验处理因变量是由操纵自变量引起的被试的某种特定的反应,即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行为。

311教育研究方法-实验格式整理【准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311教育研究方法-实验格式整理【准实验、准实验、真实验】
b“测验的反作用或交互作用“
【随控后测】(真-2011/21)
优:↑优点①(被试流失)②+克服缺点 缺:被试缺失
优 ①控制组 ②前后测 ③统计分析比单组把握大 ④使用方便 缺①非随机:选择与历史 相互②前测 时间序列
平衡设计
优 ①前测:提供信息 ②前后测:对照 ③被试兼做控制组,便于 估计态度对结果的影响 缺: ①无控制组: ②前测影响后测,产生误 差 单组后测 (格式参考↑,但无前 测) 固定组比较
【所罗门四组设 计】
真实验 【随控前后测】(真-2020)
准实验前实验【非随源自前后测】(无控制 【单组前后测】 组 C!)】(真-2012)
优: ①克服缺点:另两 种真实验设计 ②多种比较:相当 于重复了 4 个实验 ③可 2 X 2 方差分 析数据
缺:难找到四个等 组被试
优: ①随机分派:选择、被试流失等 ②控制组:历史工具、成熟/测验/统计回归等 ③前后测:便于对照,成熟/测验/统计回归 缺:前测:a 敏感自变量的引入+练习效应
(格式参考随后测,但无 R)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

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职业道德、时事政治、政治理论、专业基础、说课稿集、教资面试、综合素质、教案模板、考试题库、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ofessional ethics, current affairs and 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professional foundation, lecture collections, teaching interviews, comprehensive qualities, lesson plan templates, exam question ban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so stay tuned!前实验、准实验和真实验实验的分类,作为心理学的一个较难较偏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中出现频率不高但错误率较高,会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今天本店铺就带着大家一起来学习学习吧。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教育研究与写作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版)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

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包括:(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

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2)明确实验目的。

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

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

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

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1.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

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成果,而非其他未加控制的因素所致。

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变量X——有效性。

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教育实验法的类型

教育实验法的类型

教育实验法的类型1.根据实验控制程度以及实验内外效度可分为前实验、真实验和准实验(1)前实验:可以用于观察比较但控制程度较弱的实验,缺乏控制无关因子的措施,内外效度较差且不太规范;(2)真实验:对所有可能会影响实验效果的因素都作了充分的控制的实验,能随机分派被试,保证各组被试等值,有效操纵自变量及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内外效度非常高;(3)准实验:与真实验的设计有些类似,但它不能随机分派被试,也不能完全控制无关因子,无法避免误差,只能尽可能的加强条件控制,内部效度存在一定的问题;2.根据实验是否具有开创性,可将实验研究分为开创性实验、验证性实验和改造性实验(1)开创性实验:指前人从未做过的实验,具有开创性;(2)验证性实验:指前人已经做过的实验,研究者按照相同的方法重复进行,包括第一轮实验后的第二论实验;(3)改造性实验:指在别人曾经做过的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本地、本单位实际加以充实、改进的实验;3.根据课题覆盖区域的大小,可分为单科单项实验、多科实验和整体实验(1)单科单项实验:指一门学科或一项专门性的教育活动的实验;(2)多科实验:指包括两门及两门以上学科的一项或多项教育活动的实验;(3)整体实验:指运用系统和整体的现代思维方法,研究整体内部各要素及其组成结构的改革,以求整体功能最优化的教育实验;4.根据实验因子的多少,可分为单因子实验、双因子实验和多因子实验(1)单因子实验:只操纵一个实验因子从而考察其效果的实验(2)双因子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操纵两个实验因子从而考察其效果的实验;(3)多因子实验:在实验中施加了三个及以上实验因子的实验;5.按实验场地的不同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1)实验室实验:在人为创造的高度控制的环境中进行实验;(2)自然实验:在实际自然的情景中进行实验,只能尽可能的控制无关变量,实验时间较长,便于推广,其中教育实验主要采用自然实验法,因为实验对象和和实验环境很难作到充分严密的控制。

真实验与准实验

真实验与准实验

......
O3 O4 (2)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OOOOXOOOO
(3)平衡设计 基本模式:X1 O X2 O X3 O
X3 O X2பைடு நூலகம்O X1 O
X2 O X3 O X1 O
-
3.真实验
•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 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从而具有较高的内外在效度。真 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到组。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X O4 (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X O5 R O6
-
2.准实验
• 准实验介于前试验和真实验之间,与真实验最大的不同是 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 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准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 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外在效度,教育实验大多属 于准实验。准实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不等控制组设计 基本模式:O1 X O2 教育实验中应 用普遍
-
准实验、真实验的判断方法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不 完全,不随机分配被试就是准 实验;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随 机分配被试就是真实验。
-
实验设计类型时所用的符号:
• X :一种实验处理 • C :控制的变量 • O :一次测试或观察 • R :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 • ...... :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
1.前实验
• 这种研究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 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却 是真实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称为前试验 设计。 前试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内外效度都不高。有三种表现形式: (1)单组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X O (2)单组前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O1 X 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X O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实验
• 这种研究策略,通常是一种自然描述,用来识别自然存在 的临界变量及其关系。它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实验,但它却 是真实实验设计的组成部分或重要元素,所以称为前试验 设计。 前试验设计对无关变量不能控制,但可以操纵变化自变量, 内外效度都不高。有三种表现形式: (1)单组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X O (2)单组前后侧设计 基本模式: O1 X O2 (3)固定组比较设计 基本模式: X O
...... O3 O4 (2)时间序列设计 基本模式:OOOOXOOOO (3)平衡设计 基本模式:X1 O X2 O X3 O X3 O X2 O X1 O X2 O X3 O X1 O
3.真实验
• 真实验是能随机分派被试,完全控制无关干扰来源,能系 统地操作自变量的实验。从而具有较高的内外在效度。真 实验设计都有一个控制组,被试随机选择和随机分配到组。 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X O4 (2)实验组、控制组后测设计 基本模式: R X O1 R O2 (3)所罗门四组设计 基本模式:R O1 X O2 R O3 O4 R 方法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但不 完全,不随机分配被试就是准 实验;
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随 机分配被试就是真实验。
实验设计类型时所用的符号:
• X :一种实验处理 • C :控制的变量 • O :一次测试或观察 • R :被试已被随机选择分配和控制 • ...... :上、下两组未做等组化处理
真实验与准实验
什么是准实验研究
准实验研究是指在无须随机地 安排被试时,运用原始群体,在 较为自然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处理 的研究方法。本来是心理学研究 中采用的一种研究方法,近年来 已被国外教育界引入到教育研究 中。准实验具有推广到教育实际 的可行性;教育实验大多属于准 实验……
什么是真实验研究
能随机选择和安排被试, 严格控制额外变量,有效地操 纵研究变量的实验。真实验有 很高的外部效度,很难在实际 的教育情境中普遍推广应 用……
2.准实验
• 准实验介于前试验和真实验之间,与真实验最大的不同是 不能随机分派实验对象,无法像真实验那样完全控制误差 来源,只尽可能予以条件控制。准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 境中进行的,因而具有一定的外在效度,教育实验大多属 于准实验。准实验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1)不等控制组设计 基本模式:O1 X O2 教育实验中应 用普遍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