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说课讲解

合集下载

心理咨询师与好友的区别

心理咨询师与好友的区别

心理咨询师与好友的区别在没有心理咨询师的年代,与女闺蜜、男闺蜜的聊天也许是最重要的心理调节模式。

当我们发现这种形式的倾诉与探索也不能解开心中的苦恼时才会考虑到心理咨询。

然而心理咨询师与闺蜜的区别到底在哪里呢。

首先,好友也许天生具有很好的同情心以及共情能力,他们能让我们心情得到一定的舒缓。

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不但能更好的理解问题与来访者的情绪,也能够用一种让来访者明白并且接受的方式来表明对患者的理解。

虽然我们的好友靠天生的直觉能够对我们的思想和感受很敏感,但这种敏感却并不能够使他们像受过专业训练并致力于心理咨询的心理咨询师那样,始终如一地通过沟通表明对来访者的理解。

比如,专业的咨询师在咨询室中会把重点放在咨询目标上,而未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可能忙于提供建议。

其次,专业心理咨询中,咨询师和来访者的关系并不是相互的。

在心理咨询中,来访者的利益、需要和福利是最重要的;而咨询师的利益、需要和福利却很少得到相应的关注。

他不会像朋友一样将自己的困难、偏见、偏好注入与来访者的关系中,面对来访者的愤怒和责备,不会是防守的姿态,甚至批评和攻击。

因为是否与来访者保持关系,是否有利于来访者的成长,并非是按照咨询师是否与来访者相处愉快而决定的。

这与朋友关系也大不相同。

有人说,咨询师难道就没有个人的困难和偏见,对来访者就没有相应的情绪了么。

当然不可能。

而是说,咨询师所受的专业训练使得他们在致力于自己的工作时能够免受这些人之常情的干扰。

专业咨询师始终关注的是对来访者的理解和帮助,如果他们在咨询中的体验和情感有利于来访者时,才会将这些情感赋予咨询过程中。

相对而言,好友之间的交谈更倾向于谈论自己的想法和体验,而更少表达对对方的同感。

再次,心理咨询关系中有着明晰、正式的承诺和限制,这在其他的关系中是很少有的。

心理咨询总是有规律的在某个地点和时间进行,并且如果对来访者有利,这种咨询就会继续。

咨询师会避免咨询关系不受其他因素干扰。

除了偶然的相遇,咨询师与来访者不会有其他形式的来往,他们也不会关注除了来访者想要解决的情感问题以外的问题。

心理咨询师的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

心理咨询师的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

心理咨询师的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心理咨询师作为一个专业的职业,其人际关系与合作能力对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在与客户、同事以及其他专业人士进行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一个心理咨询师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心理咨询师在人际关系和合作能力方面如何展现其专业素养。

一、与客户的人际关系作为心理咨询师,与客户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有效咨询的基础。

首先,咨询师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尊重客户的价值观和观点,避免对客户进行道德或者价值判断。

同时,咨询师要展现出真诚和关怀,通过积极倾听和真实表达共情,与客户建立起信任和亲近感。

此外,心理咨询师还要善于与不同个体建立沟通,并根据每位客户的特点和需求,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和风格。

对于一些内向的客户,咨询师应当给予耐心和安全感,帮助他们逐渐开展自我表达和交流;对于外向的客户,咨询师应该灵活运用引导和探索技巧,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二、与同事的人际关系心理咨询师在工作中需要与其他同事进行合作,共同为客户提供综合的服务。

与同事的良好人际关系有助于提高团队的效率和质量。

为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咨询师应该重视团队沟通和合作的重要性。

积极参与团队会议,分享经验和资源,相互学习和成长。

在与同事的合作中,咨询师需要具备有效的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团队出现分歧或者冲突时,咨询师应该善于倾听不同意见,并通过适当的沟通和协商达成共识。

同时,咨询师需要保持开放和包容的态度,尊重他人的专业能力和意见。

三、与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心理咨询师可能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以提供全面的帮助和支持。

这些专业人士可能包括医生、教育工作者、社工等。

在与其他专业人士的合作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展示出较强的沟通和协调能力。

首先,咨询师应该了解其他专业人士的角色和职责,明确各自的工作范围和目标。

通过及时的沟通和信息共享,咨询师能与其他专业人士形成互补的工作关系,为客户提供更全面和专业的支持。

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技巧

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技巧

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技巧心理咨询师是专门从事人际交往和情感沟通的专业人士。

他们通过与来访者的互动,倾听、理解、引导和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

在进行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心理咨询师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以便能够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信任关系,有效地传递信息,并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几种心理咨询师常用的沟通技巧,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一,倾听能力是心理咨询师沟通的基石。

倾听意味着给予来访者足够的注意力和关注,真正理解他们所说的话。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应该尽量避免打断来访者的发言,通过肢体语言和肢体动作来展示出对来访者的关注和尊重。

同时,心理咨询师还可以使用积极的语言和非语言回应,比如点头、表情和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共鸣。

通过倾听,心理咨询师可以更好地理解来访者的需求和问题,有助于建立信任关系和有效的沟通。

第二,表达能力对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技巧也至关重要。

心理咨询师应当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建议,以便来访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他们的意图和建议。

在表达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或复杂的长句,以免给来访者造成困惑。

此外,心理咨询师还可以使用适当的非语言表达方式,如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

通过有效的表达,心理咨询师可以更好地传递信息,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第三,引导技巧是心理咨询师必备的沟通技巧之一。

在咨询过程中,有时来访者可能会遇到迷茫、困惑或情绪激动等问题。

心理咨询师需要使用引导技巧来引导来访者深入思考和探索问题的来源和解决方法。

在引导时,心理咨询师可以使用开放性的问题来激发来访者思考,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答案。

此外,心理咨询师还应当避免对来访者的观点和决策进行负面评价,而是应鼓励来访者积极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

通过有效的引导,心理咨询师可以帮助来访者提高问题解决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第四,情绪管理能力也对心理咨询师的沟通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

心理咨询师不是你的朋友

心理咨询师不是你的朋友

当人们知道你是学心理咨询的,人又看起来还算友善,于是遇到问题时就想到找你聊聊,希望你能提供一些“专业”的帮助。

这是心理咨询师们千万次遇到的尴尬情形。

但却不知如何向人解释,这样的聊聊为什么不能提供专业的建议抑或带给他神奇的变化?为什么你的朋友不能替代咨询师的角色?为什么咨询师被你作为朋友邀请到咖啡厅里和你聊上一两个小时,给你的建议你却觉得不那么好接受?为什么咨询师那么“事儿妈”,要固定地方、时间、长短,收费,还要跟你一次、一次、又一次的见面?请你想象一下,医生能否被你在大街上拦住问诊后,没法做全面检查就要求确诊开药、甚至被要求立即当街手术?就算是神医能做到料病如神、刀落病除,你愿意当众赤裸身体吗?而不脱去“衣服”,你让医生怎么手术?至于心理咨询为何要持续进行?一次手术再成功能彻底解决你过往几十年产生的问题、保证你未来几十年健康无病吗?你只是需要为心灵的创伤涂涂红药水,得到些无关痛痒的安慰?还是要身心真正健康的心灵成长?有这样幻想的求助者,恐怕除了不懂得心理治疗的规律,主要是因为被内心深处自认为的“我不够好、我很没用”等的焦虑恐惧煎熬着,幻想药到病除、一劳永逸,而这种不接纳自己的焦虑、恐惧恰恰是产生心理问题的根源。

另外,没有学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而这种把咨询师当上帝的“托付心态”是没有办法让自己身心真正健康的。

所以当你知道面前那人是做心理咨询工作的,请Hold住。

不要把心理咨询师当朋友,也不要给朋友做心理咨询。

Therapeutic Container我们常说,心理咨询需要一个“Therapeutic Container”(具有治疗意义的容器)。

这个意思不单单指物理上的心理咨询室,还指咨询师给来访者建立的这个心理意义上的、具有治疗意义的空间。

这是一个和现实世界不同的地方。

在这个therapeutic container里面,我们谈论生活里面不和他人谈起的事情,我们建立一个不同的人际关系,我们去看我们内在生命里面,究竟是什么在产生影响。

心理咨询师的社交焦虑与社交治疗

心理咨询师的社交焦虑与社交治疗

心理咨询师的社交焦虑与社交治疗社交焦虑是指个体在社交环境中感受到的持续性或临时性的恐惧和紧张。

这种焦虑常常会对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产生负面影响,而咨询师自身对社交焦虑的探索和治疗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本文旨在介绍心理咨询师的社交焦虑问题,并探讨社交治疗在心理咨询师个人与职业生活中的有效性。

一、社交焦虑的表现心理咨询师作为专业人士,通常需要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客户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然而,对一些心理咨询师来说,社交焦虑可能成为一道重要的障碍。

社交焦虑的表现形式有很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回避社交场合:一些心理咨询师可能会避免参加社交活动或避免和陌生人开展对话,因为他们害怕被他人评价或批评。

1.2、紧张和不安: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心理咨询师可能会感受到内心的紧张和不安,担心自己的话语或行为会被误解或拒绝。

1.3、自我否定和自我评判:由于社交焦虑的影响,心理咨询师可能会过度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并对自己产生否定和负面评价。

二、心理咨询师社交焦虑的影响心理咨询师社交焦虑的存在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职业生活产生一系列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影响:2.1、减少融入感:社交焦虑会使心理咨询师感到与他人的隔阂,难以融入团队或与客户建立真诚的互动关系。

2.2、降低职业满意度:社交焦虑可能导致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产生怀疑,从而降低职业满意度。

2.3、影响沟通效果:心理咨询师的社交焦虑可能导致其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表达不清晰,难以有效传达信息。

三、社交治疗的应用社交治疗被广泛应用于社交焦虑的治疗中,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也可作为解决个人社交焦虑的有效方法之一。

社交治疗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3.1、认知重建:社交治疗通过帮助心理咨询师认识到自己对社交场合的过度担忧和负面评判,重建积极的认知和思维模式。

3.2、情感调节:心理咨询师在社交治疗中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调节和管理自身情绪,以减少社交焦虑的持续性影响。

3.3、行为实验:社交治疗通常会通过引导心理咨询师进行一系列社交行为实验,帮助他们逐渐克服社交焦虑。

心理咨询师的沟通障碍

心理咨询师的沟通障碍

心理咨询师的沟通障碍咨询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治疗方式,而心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的沟通能力对于帮助客户解决问题至关重要。

然而,心理咨询师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通障碍。

本文将就心理咨询师在沟通中可能遇到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应对这些障碍的方法。

一、语言和文化差异的沟通障碍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客户之间可能存在语言和文化差异,这会对沟通造成一定的困扰。

首先,语言障碍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畅,以及误解和意义的丧失。

其次,文化差异可能导致对话的背景、语境和信念之间的不匹配,使得心理咨询师难以准确理解客户的需求和问题。

要应对这样的沟通障碍,心理咨询师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首先,他们应该熟悉并尊重不同文化和语言背景下的沟通方式和习惯。

其次,心理咨询师可以主动学习并使用一些常见的非语言沟通技巧,例如肢体语言、表情和姿势等,来增添交流的效果。

最后,如果沟通障碍确实影响了咨询的效果,心理咨询师可以考虑邀请翻译或跨文化专家参与,以促进双方更好地理解和沟通。

二、情绪和情感障碍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情绪和情感障碍可能会影响咨询师和客户之间的有效沟通。

例如,客户可能因为内心的痛苦、恐惧或愤怒而无法表达自己的问题;咨询师可能因为过度投入或缺乏共情而难以正确理解和回应客户的情感需求。

针对情绪和情感障碍,心理咨询师应该始终保持专业的情绪管理能力。

首先,他们需要倾听和接纳客户的情绪表达,展现出理解和同理心。

其次,心理咨询师可以运用一些情绪调节技巧,例如深呼吸、积极反馈和情绪验证等,来减轻客户的情感困扰。

最后,心理咨询师自身也需要有心理辅导的支持,以保持情绪的稳定和合理回应。

三、认知和理解障碍在沟通过程中,心理咨询师和客户之间的认知和理解障碍可能会导致信息不对称和漏解,从而影响到问题的准确探讨和解决。

客户的思维方式、知识背景以及经历的差异可能会使咨询师难以理解客户的观点和需求。

为了克服认知和理解障碍,心理咨询师应该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心理咨询师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

心理咨询师人际交往心理学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人际交往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对于心理咨询师来说,深入理解人际交往心理学更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不仅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更能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

人际交往心理学涵盖了众多方面,其中包括人际认知、人际沟通、人际吸引等。

人际认知是我们了解他人的基础。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等来获取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和解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和判断。

然而,我们的认知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等。

首因效应,就是我们常说的“第一印象”,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对一个人的初始看法。

近因效应则强调了最近发生的事情对我们认知的重要影响。

而晕轮效应是指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某一方面有了好或坏的印象后,会倾向于据此推论这个人在其他方面的表现。

心理咨询师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些认知偏差,避免在与来访者的接触中过早地下结论,保持客观和全面的观察。

人际沟通是人际交往的核心环节。

有效的沟通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是理解和回应对方的情感和需求。

在沟通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语言的表达方式、语气、语速等都会影响信息的传达效果。

非语言信息,如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眼神交流等,有时甚至比语言更能真实地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

心理咨询师要善于捕捉这些非语言信号,读懂来访者未说出口的话。

同时,积极倾听也是沟通中的关键。

这意味着不仅仅是听到对方说的话,还要理解其背后的含义和情感,给予适当的回应和反馈,让来访者感受到被尊重和理解。

人际吸引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关系的动力。

相似性、互补性、熟悉性等因素都会影响人际吸引的程度。

通常,人们更容易被与自己在兴趣、价值观、性格等方面相似的人所吸引,因为相似性会让人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互补性在某些情况下也能促进吸引,比如一个性格内向的人可能会被一个性格外向的人所吸引,从而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

关于心理咨询一般性问题的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一般性问题的解答

关于心理咨询一般性问题的解答一、心理咨询:是由专业人员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含义有二:一、咨询关系是“求”和“帮”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心理咨询中有普遍意义。

二、帮助解决的问题,只能是心理问题,或有心理问题引发的行为问题,除此以外,咨询师不帮助求助者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

二、分类:按咨询方式可分为:面询、远程咨询、观摩咨询;按性质可分为:个人咨询、家庭咨询、夫妻治疗、团体咨询三、关于心理咨询的一般性问题的解答1.哪些人需要看心理咨询师?就象一个身体上很健康的人,也最好每年做一次全面的身体检查一样,每一个正常人都应该每年花一点时间去看心理咨询师。

看心理咨询师不仅仅是解决自己的心理疾患,而更应该是使自己的心态更加健康,从而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在西方发达国家,上到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均把看心理咨询师视为一种高贵的精神消费。

2.哪些人必须看心理咨询师?? 情绪低落或情绪不稳,时间超过三周未缓解;? 长期躯体不适,经躯体检查未发现明显器质性改变;? 人际关系出现严重问题;? 自觉工作压力过大;? 长期失眠;? 遭遇重大生活挫折;? 长期家庭纠纷;? 有可疑性神经症症状(如抑郁、焦虑、强迫、恐怖、恐惧等)? 儿童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社交能力差、多动症等。

3. 心理咨询对什么样的人效果最好?⑴来访者愿意接受心理咨询,希望自己在感受和行为上做出改变,而且希望从咨询中获得帮助。

⑵来访者是一个能够充分表达和反思自己经历的人。

动机比较高的人在治疗中颇为合作,与咨询师坦诚交流,而且承担来访者角色的不同方面。

在心理咨询中,这些人最可能获益,而且也确实获益最多。

4.心理咨询一般用什么形式来解决来访者的问题?首先,是个别谈话,也就是一般所说的心理咨询;其次,一些特殊的艺术疗法,如沙盘、绘画、音乐等手法的配合;第三,其它方法,如家庭治疗、集体心理治疗、各类活动小组等等。

为什么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

为什么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

“我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吗?我真希望有你这样的朋友。

做个朋友吧。

”很多求助者,都希望能够和心理咨询师做好朋友,就是能够在咨询外保持朋友关系,如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有个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感觉自己的问题就万事ok了。

所以很想请心理咨询师吃饭,或者去公园谈心,或者送礼物,希望得到一份咨询关系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谊。

这份心愿是好的,但是我们往往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拒绝,一开始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就确立了和求助者的职业关系,就是说只是一种职业关系,咨询结束,关系结束。

很多人不太理解,感觉心理咨询师太清高了,太商业化了。

这里面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吗?为什么心理咨询强调职业关系,对咨询关系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发展私下的感情呢?这里面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

我想在这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心理咨询师本身会有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每个人心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伤感和人生,心理咨询师也依然。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得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安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咨询当中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求助者,才能够更好的提供心理学的专业帮助。

咨询室内外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完善自我。

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洞察心理的敏锐和理解能力,才能够在预约好的时间内,给予求助者最好的心理学的帮助。

第二,人无完人,心理咨询师也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从世界的这端到那端,我们无法找到完美,心理咨询师也有着她的缺点,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家庭方面,成长经历,等等都有着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并不是说医生是智慧的化身,是完美的生命个体。

医生是普通生活中的真实一员,有着她真实的现实生活。

咨询室内外,她有着她特色的生活。

以上两点,咨询室外和心理咨询师一旦成了生活中的朋友,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生活会给求助者带来暗示和影响。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 双重 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 双重 关系

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双重关系国家心理咨询师吴剑2012年2月4日近20年来,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事业飞速发展,但是从业人员仍然常常面临一些不同情况的伦理困境,其中尤其以双重关系和保密最为突出。

双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和心理治疗师与寻求专业服务者之间除了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者发展其他具有利益和亲密情感等特点的人际关系的状况。

过去大量行业伦理的研究报告显示,双重关系作为第二大常见的伦理问题成为热门话题。

Welfel把结束咨询关系后的非性双重关系分:雇佣、商业、社会接触/朋友关系。

Borys把双重关系分:偶然的关系卷入,社会性或者经济性卷入,职业性或专业性卷入。

大多数分类有:私人和朋友关系,商业或经济关系,社会接触,同事或同行等,另外还有宗教联系,境遇性关系,来访者关联,家庭关系,偶然性接触等出现频率比较少的关系。

在性关系分类中,stake对14种治疗关系中性方面不当行为的体验和评价分类:明显的性行为,触摸,暗示性性行为。

国内有的关系方式没有出现,与性相关的双重关系中,从业者似乎更多关注其关系结果,根据是男女朋友还是婚姻关系来对行为进行评定。

一些从业者违反伦理行为见伦理困境,非常特别,难以界定。

Gibson调查美国心理咨询师88项伦理行为,行为符合伦理的大约在27%左右,态度比较一致。

中国心理咨询师与美国仍然有差距,特别是知情同意权方面(法律在建设中)。

而一些在西方文化背景下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如拥抱来访者(西方人平时就拥抱),主动与来访者握手在,在中国文化下不具有普遍性,显示明显文化差异。

个体对某些行为的态度本身是一个复杂综合体,其认知和情感成分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内容,对行为作用也是不同。

调查反映心理咨询师对伦理学守则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个体对涉及伦理行为的决策时,最终行为与态度的情感部分,即内隐成分更相关。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基础理论来源国外,中国心理学会2007年颁布的《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借鉴国外有关规定,心理咨询师在接受理论并且实施过程中,一定受到文化,环境对自己态度的影响。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

心理辅导教师对来访者模棱两可在心理辅导工作中,心理辅导教师常常面临着来访者的模棱两可态度。

来访者有时候会显得犹豫、含糊不清,他们可能隐瞒真实感受或表达不够明确。

这对于心理辅导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因为他们需要准确地了解来访者的需求和情感状态,并给予合适的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探讨心理辅导教师应如何应对来访者的模棱两可态度。

一. 观察微表情和身体语言当来访者没有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问题或疑虑时,观察他们的微表情和身体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微表情往往是人在极短时间内难以控制的面部表情反应,可以揭示出潜意识里真实的情感状态。

例如,他们可能会出现眼神飘忽、皱眉、咬唇等迹象,这些都可能暗示着内心的纠结或焦虑。

此外,身体姿势也能传递出一定信息。

比如绷紧的肌肉、松弛或不稳定的姿态等,都值得关注。

观察微表情和身体语言有助于辅导教师透过模棱两可的外表看清来访者真正的需求。

二. 给予开放性问题和倾听在与来访者交流时,心理辅导教师应该给予开放性问题和倾听。

这种问答方式可以帮助来访者更好地自省,并且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环境去探索和表达内心感受。

通过提出“什么使你犹豫?”“你是否有其他考虑?”等开放性问题,架起了与来访者之间的桥梁。

同时,耐心地倾听并不打断来访者的陈述也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倾听,心理辅导教师能够获取更深层次的信息,并建立信任和共鸣。

三. 推测并确认情感状态当面对来访者模棱两可态度时,心理辅导教师可以经验推测其情感状态,并尝试确认判断。

基于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心理辅导教师往往能够准确地揣摩到背后的情感和需求。

举例来说,如果来访者在遇到决策问题时流露出犹豫,心理辅导教师可以推测他们可能受到焦虑或恐惧的困扰。

然后通过与来访者进行互动,确认这种推测是否准确,并引导他们更深层次地探索自己的情感状态。

四. 提供反馈和支持心理辅导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技巧,给予来访者适当的反馈和支持。

在面对模棱两可态度时,建议采用鼓励、同理、问题解析等方式进行回应。

心理咨询师国 家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国 家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和挑战,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咨询师作为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困扰、促进心理健康的专业人士,其职业道德至关重要。

国家对于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这不仅是保障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维护行业声誉和社会信任的基石。

心理咨询师的首要职业道德准则是尊重和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来访者向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分享他们内心深处的秘密和困扰,这是基于对咨询师的信任。

咨询师必须严格保守这些信息,不得在未经来访者同意的情况下向任何人透露。

这包括来访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咨询内容、心理状态等。

即使在咨询结束后,也应继续履行保密义务。

例如,假设一位来访者因为工作压力导致了严重的焦虑情绪,向心理咨询师倾诉了自己在工作中犯的一些错误以及与同事之间的矛盾。

心理咨询师不能将这些信息透露给来访者的同事、上司或者家人。

否则,不仅会损害来访者的个人利益,还可能导致来访者对心理咨询行业失去信任。

诚实守信也是心理咨询师不可忽视的职业道德。

咨询师应当以真实、准确的信息向来访者介绍自己的专业资质、服务范围和收费标准等。

不得夸大自己的能力和经验,误导来访者。

在咨询过程中,要如实告知来访者咨询的目标、方法、可能的效果和风险。

假如一位心理咨询师为了吸引来访者,声称自己能够在短时间内彻底解决任何心理问题,而实际上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来访者发现咨询效果不如预期时,会感到失望和愤怒,认为自己受到了欺骗。

这不仅对来访者造成了伤害,也破坏了整个行业的诚信形象。

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位来访者是心理咨询师的基本职业操守。

无论来访者的性别、年龄、种族、宗教信仰、社会地位如何,咨询师都应给予同等的关注和尊重,提供无差别的专业服务。

不能因为个人的偏见或偏好而对某些来访者区别对待。

比如,不能因为来访者是一位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就给予更多的关注和特殊照顾,也不能因为来访者来自弱势群体就敷衍对待。

心理咨询师应该以专业的态度和方法,为每一位有需求的来访者提供帮助。

不要与心理咨询师交朋友

不要与心理咨询师交朋友

不要与心理咨询师交朋友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结识优秀的朋友。

假如你有一位优秀的医生朋友,那么在身体出现状况时就可以获得可靠的帮助。

我从事心理咨询工作后,在各种场合也会遇到因对我的职业产生兴趣而要求交往的人。

第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是,多年的老同学老朋友,在碰到心理困扰的时候就会想到我,我也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倾诉对象。

还有一种情况,在一些休闲的社交场合,大家互相介绍职业之后,总会有不相识的人客气地表示自己在心理方面需要得到帮助,希望能与我成为朋友。

咨询师听得最多的话就是来自于老朋友的―“你是咨询师我不找你我找谁?”以及来自于希望交朋友的―“很高兴认识你,我有些困扰需要得到帮助,我们交个朋友吧。

”而求助者碰到心理问题需要专业帮助时,最先想到的也是―“我的好朋友是咨询师,有事就找他。

”心理咨询师与医生不同,虽然职业都关乎健康,但医生作为身体健康问题的治疗者,与患者成为朋友并不会影响治疗效果。

而心理咨询师作为心理健康的治疗者,与来访者的关系却有着严格的界定。

这意味着,当你与心理咨询师交朋友后,他就不再是你的心理咨询师。

反过来说就是,如果你选择了一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为你进行心理咨询,就意味着不能与他发展友情。

为什么不可以给朋友做心理咨询呢?事实上,在好朋友向我倾诉他内心的困扰时,我可能因为职业素养和习惯,更善于倾听,对他的回应更多了一些专业的态度。

但是,不管怎样深入地倾诉与倾听,这场谈话也仅限于朋友间的交谈,而且它永远都不会有心理咨询所产生的效果。

这就是心理咨询的边界设置。

当我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对方的面前时,或许我们正坐在温馨的咖啡厅里,或是在彼此都熟悉的家中,一杯热茶几句寒暄,展开关于生活、工作、家庭的一番闲聊,回忆一起度过的情景和共同的朋友。

有人会说,这不正好么?知根知底才能更好地了解问题源头并探索问题的本质。

但是,对接受心理咨询的人来说,咨询师起到的作用犹如“镜子”,“镜子”是没有杂质、透亮的平面,越纯粹干净,来访者就越能照见自己的思维与行为模式。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在我们的生活中,心理咨询师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心灵的倾听者,是情绪的疏导者,是帮助人们走出困境、重建内心平衡的引路人。

然而,要成为一名合格且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仅仅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坚守严格的职业道德准则。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首先体现在对来访者隐私的保护上。

来访者向心理咨询师敞开心扉,分享的往往是他们内心深处最隐秘、最脆弱的部分。

这就要求心理咨询师必须像守护宝藏一样,严格保守这些秘密。

无论是在咨询室里的交流,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不能将来访者的个人信息、心理状况以及所涉及的敏感内容透露给任何第三方。

哪怕是无意的泄露,都可能给来访者带来极大的伤害,甚至破坏他们对心理咨询行业的信任。

保持中立和客观也是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的关键。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不能带有个人的偏见、成见或主观判断。

不能因为来访者的性别、种族、宗教信仰、社会地位等因素而对其产生不同的态度。

每一个来访者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他们的问题和情感都应该得到尊重和认真对待。

心理咨询师的任务是帮助来访者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替他们做决定或者强行施加自己的观点。

另外,心理咨询师要避免双重关系的出现。

这意味着不能与来访者建立除了咨询关系之外的其他关系,比如朋友关系、恋爱关系或者商业合作关系等。

双重关系会严重影响咨询的公正性和专业性,可能导致心理咨询师无法保持客观的态度,也可能让来访者对咨询过程产生误解或者依赖。

诚信也是心理咨询师必须坚守的道德底线。

在宣传自己的服务、介绍自己的资质和经验时,必须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或者虚假宣传。

同时,在收费方面也要做到透明、合理,不能以不正当的手段谋取利益。

再者,心理咨询师要有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行动。

心理咨询领域不断发展,新的理论和技术层出不穷。

为了能够给来访者提供更优质、更有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学习、参加培训和研究,保持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

在面对复杂的伦理困境时,心理咨询师要有清晰的判断和正确的决策能力。

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

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答:心理咨询师需要遵循的伦理原则是:一、保密与保密例外原则保密与保密例外原则是心理咨询工作中最重要的原则,要求咨询师尊重和尽可能保护来访者的隐私。

在咨询开始时,咨询师应告知来访者保密原则及保密的例外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当因专业工作需要在案例讨论或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中采用心理咨询的案例时,应隐去可能会辨认出来访者的相关信息。

下列情况为保密原则的例外:(1)心理师发现寻求专业服务者有伤害自身或伤害他人的严重危险;(2)未成年人等不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受到性侵犯或虐待;(3)法律规定需要披露的其他情况(按最低限度原则披露)。

二、价值中立原则咨询师要充分觉察自己的价值观,了解自身价值观对咨询工作的影响,并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来访者。

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不给来访者提具体的建议,不帮来访者做决定。

所以,价值中立原则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对来访者之所言予以持续之关切,而延迟表达一己之道德性判断”。

三、知情同意原则咨询师应确保来访者了解咨、访双方的权利、责任,明确介绍收费的设置,告知来访者享有的保密权利、保密例外的情况以及保密的界限。

当来访者咨询以下相关事项时,咨询师应向其提供相关信息:咨询师的资质、认证、工作经验和专业工作理论取向;专业服务的作用和目标;专业服务所采用的理论和技术;专业服务的过程和局限性;专业服务可能带来的好处和风险;心理测量与评估的意义,以及测验和结果报告的用途。

在未经寻求专业服务者的书面同意之前,心理咨询师不能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过程的录音、录像或教学演示。

四、避免多重关系所谓多重关系,是指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之间除心理咨询或治疗关系之外,还存在或发展出其他具有利益和情感联结等的人际关系状况。

咨询师要清楚了解多重关系可能对咨询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尽可能避免与来访者发生多重关系。

当多重关系不可避免时,应该采取专业措施预防由此带来的影响,例如签署知情同意书,告知多重关系可能的风险,寻求专业督导、做好相关记录,以确保多重关系不会影响自己的专业判断,并不会对来访者造成危害。

咨询师的人际关系界限不清的问题

咨询师的人际关系界限不清的问题

大家有空看看这段,关于咨询师存在的一些人际界限不清的问题一、拯救人际界线不清最典型的表现就是把别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过分热心,过分卷入,过度干涉,过度保护,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具有过强的监护人和主人翁精神,把帮助别人当成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母亲对待婴儿常常就是如此,因为婴儿没有自理能力,确实非常需要母亲的关心和保护。

孩子长大以后,母亲如果还是这样对待孩子,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

但是,许多母亲并没有随着孩子的长大而改变这种行为模式。

她们继续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替他做所有的事,插手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交友、恋爱、婚姻。

相对来讲,父亲较少扮演拯救者的角色,这是因为男性的人际界线一般比女性清,人际距离较远。

一个家庭,如果以女性居多,人际界线通常都是模糊不清的。

反之,如果以男性居多,人际界线会清楚一些。

管理心理学把管理者(领导)分为两种类型:任务型和情感型。

任务型的领导比较“冷”,只关心团队的工作效率,不关心成员的情感活动,而情感型的领导侧重于协调人际关系,关心成员的情感活动,擅长于制造气氛,提高团体的凝聚力。

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型的领导是人际界线不清的。

他们常常过分热心,过度干涉,爱管闲事,婆婆妈妈。

心理咨询师也常常会以拯救者或救世主自居(英雄情结),跨越人际界线,对咨客过度干涉。

在咨询过程中,打破人际界线有时候是必要的,但是,在多数情况下,打破人际界线是因为咨询师自己人际界线不清。

需要指出的是,拯救不仅仅是人际界线不清,同时也是黑白分明的表现。

在拯救者的眼里,他人是有缺陷的,如果不去拯救,他们会堕落、失败、痛苦、变态。

拯救者把世界分为黑的和白的,他的神圣使命就是把黑的变成白的。

二、控制客体关系理论用投射性认同来概括客体关系。

常见的投射性认同有四种:控制(也称权力)、依赖、讨好(也称迎合)、情欲。

所谓控制,就是把别人当成自己的身体的一部分或工具,象使用自己的手脚那样使用别人,并且希望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心理咨询中的跨文化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跨文化问题

心理咨询中的跨文化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人们的交流和互动日益频繁,跨文化的心理咨询也变得越来越常见。

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在心理需求、价值观、认知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给心理咨询带来了一系列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语言和沟通方式的差异是跨文化心理咨询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隐喻和习语,这些可能会影响来访者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想法。

例如,某些文化中的人们可能更倾向于使用委婉、含蓄的语言来表达情感,而在另一些文化中,直接和坦率的表达则更为常见。

如果心理咨询师不能敏锐地察觉到这些语言差异,就可能会误解来访者的意图,导致咨询效果不佳。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不同文化对于个人成就、家庭关系、社会地位等的重视程度和定义各不相同。

在一些文化中,个人的成功被定义为在事业上取得显著成就,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家庭的和谐与稳定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价值观的差异会影响来访者对问题的认知和解决方式,也会影响他们对心理咨询目标的设定。

宗教和信仰在不同文化中也有着千差万别的影响。

宗教信仰可能为个体提供精神支持和应对困难的方式,但不同宗教对于心理问题的解释和解决方法可能截然不同。

例如,某些宗教强调通过祈祷和忏悔来获得内心的平静,而另一些宗教可能更注重通过修行和自我约束来达到心灵的解脱。

心理咨询师需要尊重并理解来访者的宗教信仰,避免因为不了解而产生冲突或误解。

在家庭观念方面,跨文化的差异同样显著。

有些文化中,家庭的结构紧密,长辈在决策中具有重要的话语权,个人的行为和选择往往要考虑到整个家族的利益。

而在其他文化中,个体的独立性更强,家庭对个人的影响相对较小。

这种家庭观念的差异会影响来访者在处理人际关系、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心理状态和决策过程。

风俗习惯和社会规范也是跨文化心理咨询中不能忽视的因素。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直接的眼神接触被视为不礼貌的行为,而在另一些文化中则是表达真诚和专注的方式。

对于时间的观念,不同文化也有不同的标准,有的文化更注重准时和高效,而有的文化则更强调灵活性和随性。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不适合给亲朋好友做咨询?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不适合给亲朋好友做咨询?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不适合给亲朋好友做咨询?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师是不会给亲朋好友做咨询的。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亲朋好友关系和咨访关系的本质不同亲朋好友关系中,有很多情感元素,亲情基于血缘关系和长期陪伴,友情基于志同道合或相互欣赏。

而咨访关系是一种专业关系,即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在工作中所形成的合作关系,合作关系是为了促进来访者更好地实现自我成长与提升。

心理咨询师帮助来访者厘清事实并引导、启发其探索心理问题的解决之道。

专业态度和专业技术对于咨询师来说是工作的一部分;对于来访者来说是疗愈和成长的重要因素。

而这样的专业态度、专业技术是亲朋好友的关系所无法具备的。

2. 不给亲朋好友做咨询是对心理咨询师的保护作为咨询师应该清楚自身的职业要求以及自己与来访者之间的界限。

而亲朋好友之间的界限和咨访关系的界限是不同的。

如果咨询师和来访者是亲朋好友的关系,那么在咨询之外就会经常出现不得不打破咨访关系界限的事情。

对于来访者来说,心理咨询中不可避免地需要有一定程度的自我暴露。

很多来访者在咨询开始前会有对自己暴露程度的预期。

即便是完全陌生的来访者和咨询师在这一部分都需要耗费一定精力来突破来访者给自己设置的界线。

对于咨询师来说,在咨询中,咨询师应保持完全客观中立,接收来访者的信息应不带有主观评价。

如果是在咨询关系之外有过超出咨询关系的密切接触,咨询师难免会带着对这个人之前的主观印象去评判,这对于保证心理咨询的专业性和咨询的最佳效果而言是不利的。

3. 不给亲朋好友做咨询也是对来访者的保护当存在超出咨访关系以外的亲朋好友关系时,咨询师将很难保持应有的客观公正性及专业胜任力,这些都可能会妨碍咨询师对来访者做出最有利的干预行为,甚至可能对来访者造成伤害。

对于来访者来说,一份真诚温暖且界限分明的专业咨访关系会更有利于成长。

在这样的专业关系中,来访者可以安全地探索自己的情感,同时,学会面对咨访关系的界限,也是来访者实现自我成长过程中所必经的一步。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品文档
为什么心理咨询师不能和来访者做朋友
【小编说】如果你的身边有当心理咨询师的朋友,千万不要寄希望于TA能帮你解决所有的困惑,因为心理咨询师
也只是和普通人职业上有所不同而已
文字选自网络,如有知道这篇文字的作者的朋友请告知小编补上哦,谢谢:)
“我们能成为生活中的朋友吗?我真希望有你这样的朋友。

做个朋友吧。


很多求助者,都希望能够和心理咨询师做好朋友,就是能够在咨询外保持朋友关系,如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交往,有个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感觉自己的问题就万事ok了。

所以很想
请心理咨询师吃饭,或者去公园谈心,或者送礼物,希望得到一份咨询关系以外的情感建立,希望得到一份永久的友谊。

这份心愿是好的,但是我们往往得到心理咨询师的拒绝,一开始建立咨询关系,心理咨询师就确立了和求助者的职业关系,就是说只是一种职业关系,咨询结束,关系结束。

很多人不太理解,感觉心理咨询师太清高了,太商业化了。

这里面真的是大家所想的那样吗?为什么心理咨询强调职业关系,对咨询关系有情感的限制,而不能发展私下的感情呢?这里面有着一定的科学意义。

我想在这里讨论一下这个问精
品文档.
精品文档
题。

第一,心理咨询师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烦恼和困惑。

心理咨询师本身会有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和困惑,每个人心窗的背后都有着自己的伤感和人生,心理咨询师也依然。

作为一个心理咨询师,需要不断的调节自身的心理状态,调节内心的矛盾和冲突,使得保持内心的和谐和安宁,这样才能更好的在咨询当中以正性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求助者,才能够更好的提供心理学的专业帮助。

咨询室内外每个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的维护自身的心理平衡,不断的超越自我,不断的完善自我。

保持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洞察心理的敏锐和理解能力,才能够在预约好的时间内,给予求助者最好的心理学的帮助。

第二,人无完人,心理咨询师也有
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从世界的这端到那端,我们无法找到完美,心理咨询师也有着她的缺点,性格方面,生活方面,家庭方面,成长经历,等等都有着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

并不是说医生是智慧的化身,是完美的生命个体。

医生是普通生活中的真实一员,有着她真实的现实生活。

咨询室内外,她有着她特色的生活。

以上两点,咨询室外和心理咨询师一旦成了生活中的朋友,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心理咨询师的状态和生活会给求助者带来暗示和影响。

心理咨询师无意的言谈和随意的认知观念,都有可能伤害到求助者。

咨询室外的心理咨询师是职业外的自我,是随意的,当把心灵的交流放大到现实生活中去,咨询就成了闲聊,就成了无病呻吟。

第三,咨询关系拓展到咨询室外发展,会使心理咨询师失去中立态度。

心理咨询师要求保持一种中立的态度,才能够对求助者的问题有着客观的看法和理解,当你和心理咨询师走得很近时,她对你就失去了意义,对你的问题她就变得非常地弱智。

由于你和她是朋友,她很在意你,就很容易被你的情绪卷入,侵袭,最后她会和你一起陷入心身憔悴中。

这一点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能够真实的体验到。

比如一个失去工作的男人,回家告诉妻子,自己在单位犯了个错误,被辞退了。

妻子很难平静下心来听他倾诉,因为失去工作,就意味着生活经济的窘迫,她会自然的卷入自己的情绪和观念,对丈夫责备和抱怨。

而无法保持中立的态度,来先听听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丈夫处理的方式反映了他什么样的心理
特点?一个妻子是很难做到这些的。

如果这个男人的好朋友听到这个事情,这个朋友会直接给这个男人建议,告诉他该如何如何,很难平静的去帮他分析问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题。

而所给的建议都是朋友自己的观念,没有人真正从这个男人的角度去听听他的心灵之音。

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师面前,可以真正敞开心扉的真实原因,心理咨询师保持一种非评价的中立态度,关注的是求助者面对困惑的心理过程,分析求助者的心理特点,她使你感觉到安全、舒适、被爱、被尊重、被接纳与认同,你很放松,不用忌讳什么。

她会引发你倾诉的欲望,却又引导你去思索、自我分析和节制。

好的心理咨询师像水一样随你流动,像玻璃一样透明,把你的防御和阻抗都化解于无形。

当你抱怨别人的时候,他会沉默,不扇阴风也不点鬼火,当你反思自己的时候,他的眼睛会闪射出愉悦的光辉。

她听得很多,说话很少,但每句话可能都是一种新视觉,给你一种新体验,让你感觉到一片新的天和地。

所以,你与心理咨询师的关系越简单,心理咨询师就越能发挥她的技术。

第四,心理咨询师需要自我保护。

咨询室内,医生与求助者间有着一种和谐与信任的关系,离开诊室,这种关系立即消失,医生也会迅速的遗忘掉你(自我保护)。

在咨询的每个时间段,心理咨询师会高度的精神
集中,会投入到求助者的世界中去,每天都聆听着无数的痛苦和眼泪。

离开咨询室,心理咨询师要快速忘掉咨询中求助者的负性情绪,回到自己现实的生活中来,忘掉不快乐,忘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掉痛苦,这样才能使心理咨询师保持自身的心身健康,保持积极的心态,以迎接明天的工作。

如果和心理咨询师做朋友,毕竟情绪是有传染性的,你的痛苦会一直感染着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会失去自己的生活,会在你的痛苦黑夜里和你一起失去方向和道路,会使双方弄的精神疲惫,对你的问题她会失去耐心,会感觉承受不了精神的负荷,会最终失去一个心理咨询师的作用。

第五,和
心理咨询师做朋友,不利于求助者的独立成长。

求助者和心理咨询师做了朋友,有问题随时联系她,问她,依靠她,就会失去求助者独立解决问题,面对问题的能力。

会形成对心理咨询师的依赖,会把求助者自己的问题都推到咨询师的身上,全盘抓住求命稻草,自己不想努力和付出辛苦了。

这样不利于求助者人格的完善,独立的成长。

第六,
避免对心理咨询师产生移情。

心理学上把移情分为正移情和负移情。

正移情:心理咨询师是世界上最好的倾听者,最好的心灵共鸣者,在这个心理协助过程中,求助者很容易把生活中失去的爱,转移到咨询师身上来,比如通过心理咨询,对母爱或者父爱的寻觅和补偿,对恋人的寻觅或者依恋,这些感情一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旦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发生了爱怜或者依赖,这意味着咨询关系的终止和结束,也意味着咨询的失败。

必须考虑转诊。

这也是每个心理咨询师,在长期工作中非常忌讳和防御的事情。

“我爱上了我的咨询师”,一旦产生了移情,必须结束咨询,终止咨询。

负移情:把对现实生活中,或者从小成长中的憎恨和仇恨,转移到心理咨询师身上。

保持心理咨询中的职业关系,这是有着一定科学意义的。

所以当你喜欢和一个心理咨询师交往时,一个成熟的心理咨询师会让你选择:“你愿意得到一个好朋友,还是愿意继续拥有一个好咨询师,二者不得其兼”。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获益,谢谢:)
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