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宋词中的水共31页文档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学习资料
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唐宋诗词中水意象的内涵水是人类文明的摇篮,迄今所知的古代文明无一不与水息息相关。
无论是古巴比伦还是古埃及,其文明的实质都指向水这个本源,顺理成章,水也作为文学对象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文学作品,这一点在各大文明古国中都有所反映,而我们中国诗人对水又似乎更加的钟情,在卷帙浩繁的中国古代诗词作品中,水或者作为独立意象或者与其他意象一同构成一组乃至多组的意象群被古往今来的无数文人骚客所垂青,遥至《诗经》近至唐宋,沧海桑田的变迁不仅没有使这一意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淹没,相反,在千百年的文学变迁中,同其他所有意象一样,水在诗词作品中的内涵不断的扩充、外延,及至本文所论及的唐宋时期,实际已臻于极致,乃至后世的元明清三朝,虽不乏“取水”佳作,终究承与古人,成就不大。
在《易经》中与水对应的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二十九卦,坎卦。
“阳爻居中,上下各为阴爻,五行属水居北方,色黑。
坎卦阳爻居中,阴爻在上下,则外柔内刚,四面向中心性发展的趋势。
坎为水,无处不流不渗渗入渗出,成为沟渎、隐伏、险陷、加忧、心痛的现象。
水能任意曲直矫柔、弯弓车轮为矫柔所成,坎又为车象、故为弓轮。
坎为耳、心痛则耳痛。
坎为水、血为水为红色,故为血卦。
坎从乾卦变化来,乾为大赤,故坎为赤。
”阳爻在卦图中用实线表示,阴爻则用虚线,坎卦的图形大体是中间一根实线,上下各一根虚线(如图),上下为阴,居中为阳,外柔而内刚。
《老子》有云:“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石。
夫唯不争,故无尤。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什么千百年间来诗人们反反复复将其吟唱的缘由。
从老子的话里我们也能体会到水作为一个特殊的意象,它所具有的特殊的性格,在老子观来,善利万物而不争,是乐于奉献,不求索取;处众人之所恶,是敢于担当;不争,则是人生的坦然,随静;而外柔内刚,水滴石穿,则是坚韧人格的体现。
是以,“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无论哪一种思绪,或如李白之潇洒、苏轼之豪放,抑或是李易安之忧郁、李后主愁绪,几乎每一种人生观都能在水这里寻求到寄托和慰藉。
浅析宋词中的水意象———兼论水意象与词体文学“要眇宜修”的美感特质
浅析宋词中的水意象———兼论水意象与词体文学“要眇宜修”的美感特质作者:邵陇军来源:《名作欣赏·学术版》 2018年第4期⊙邵陇军[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 221116]摘要:“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是宋词庞大意象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支。
词人常以水意象表现闺阁情思、旷达胸襟、豪迈气概。
水意象的运用也与宋词“要眇宜修”的美感特质互为表里,对此问题的探讨,或可为词体文学研究添砖加瓦。
关键词:宋词“水”意象要眇宜修一、水意象在宋词中存在的普遍性水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普通物质,在中国文化中,水是一种常见的意象。
宋词中的“水”意象,是宋词庞大意象家族中不可忽视的一支。
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繁,从词牌到词体文学本身,俯拾皆是。
“水龙吟”“临江仙”“西江月”等词牌以水命名,这样的词牌数不胜数,从闺阁到田园,由羁旅到怀古,烟花柳巷,可谓处处有水处处水。
《文心雕龙》里面讲:“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绎辞,然后使玄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这是中国文学批评理论中较为明确的将“意”和“象”连接在一起的说法。
意象,也就是心意与物象的组合。
水是中国哲学中原始的象征意象。
而宋词中的“水”意象,深受其地理因素的影响,是秀气灵动的,是高雅中带着稍微的放纵,骚雅旷达。
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宗,文明的源头。
当骚雅的词与水碰撞,演绎的是历史的经典。
水意象在宋词中时有出现,意蕴丰富。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时空的距离,化为内心的阻隔,山长水阔是满腔的无奈;“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思念之情,婉曲缠绵,情思深远,是坚毅执着;“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写景如绘,意境高远,是阳刚坚韧;“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描写的是仕途失意的抑郁、知音不再的悲凉以及江湖飘零的凄苦。
宋词中的水
王 昌 龄 《 少 年 行 》
西 陵 侠 少 年 , 送 客 短 长 亭 。
王 褒 《 送 别 裴 仪 同 》
河 桥 望 行 旅 , 长 亭 送 故 人 。
“情”与 “境”(意象)的 结晶石就是 “意境”
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独有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 融互渗,新辟的个性化的新境界.
王观《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苏东坡《虞美人》 李之仪《卜算子》 辛弃疾《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陈与义《虞美人· 大光祖席,醉中赋长短句》 陈德武《水龙吟· 西湖怀古》 赵师侠《江南好》 秦观《江城子》 圆禅师《渔家傲》
朱敦儒《采桑子· 彭浪矶》
苏轼《临江仙· 夜归临皋》
柳永《八声甘州》 苏轼《浣溪纱· 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无情汴水自东流, 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 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 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 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 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 心,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我在长江头/你在长 江尾/摺一只白色的小纸 船/投给长江水/我投船时 发正黑/你拾船时头已白/ 人恨船来晚/发恨水流快/ 你拾船时头已白 余光中《纸船》
人 愁 肠 , 化 作 相 思 泪 。
。 明 月 楼 高 休 独 倚 , 酒
夜 夜 除 非 , 好 梦 留 人 睡
黯 乡 魂 , 追 旅 思 ,
外 芳 翠 。 草 。 无 山 情 映 , 斜 更 阳 在 天 斜 接 阳 水 ,
, 秋 色 连 波 , 波 上 寒 烟
宋词中的“水”意象分析
宋词中的“水”意象分析刘珊珊【摘要】“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之一,“水”不仅与“烟”“雁”“舟”等意象组合,营造或苍茫或清远的意境,而且蕴涵着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
临水送别,客子行舟,宋词中的“水”浸满了离别相思人的眼泪;逝者如川,春秋代序,多愁善感之人感时伤怀,叹兴衰荣枯;水空明清澈,洗濯被尘俗所污的心灵,表达了士人对摆脱世事、归隐田园的向往。
宋词中的“水”意象出现频率较高的原因是水的清明灵动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点相通。
【期刊名称】《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00)010【总页数】3页(P63-65)【关键词】宋词;“水”意象;情感载体;清灵;婉约【作者】刘珊珊【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23在宋词中,从词牌到意象,“水”俯拾皆是。
“水龙吟”“浣溪沙”“临江仙”“西江月”“蓦山溪”……这些词牌名使宋词从一开始便带着氤氲的水汽扑面而来。
从婉约词到豪放词,从离别相思到羁旅行役,再到怀古咏史,词人频频选择“水”来为词作设景,传情达意。
所谓“意象”,就是将内在的抽象的心意寄托于外在的具体的物象。
当外界的事物使作者内心有所感发而进行创作时,作者会通过某一意象融入自己的感情,并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营造某种意境,使得读者通过特定的意象理解作者寄托于其中的感情。
“水”是宋词中的常见意象,经常通过与“烟”“天”“山”“汀渚”“星月”等意象组合,构成清远、朦胧的山水意境,以衬托主人公的忧思或恬淡的心境。
例如①:烟横水际,映带几点归鸿,东风销尽龙沙雪。
(贺铸《石州引》)[1]540梦随江水绕沙洲。
沙上孤鸿犹笑我,萍梗飘流。
(赵鼎《浪淘沙》)“水”还经常通过与“雁”“舟”“落花”“楼”“阑”等意象组合,营造孤寂、苍凉的氛围,以烘托主人公孤凄寂寞的心境。
例如:江南一雁横秋水。
叹咫尺、断行千里。
(黄庭坚《留春令》)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论宋词中的水意象
作者简介 : 东红 (9 9 ,女 ( ,黑龙 江鸡 东人 ,黎 明职业 大学副编审,主要 从事编辑学及文学方面的研 究。 16 一) 汉)
维普资讯
体存在 ,而是有一个属于水所特有的意象群体组
合 。对于 词人 来说 ,每 一个 词人 的经 历与 境遇 不 同 ,他们 眼 中的水 里展 示着 不 同的心 情 ,也隐含 了不 同 的心境 。于是 ,宋 词 中的水 意象便 有 了更
多不 同 的形式 构成 。 1 以波的 动态 形式 出现 :波 、绿 波、 碧波 、 . 万 波 、烟波 、清 波 、澄波 、秋 波
(管子・ 《 地水篇》 。 )”宋代词人对 自然山水都非常 喜爱 ,苏 轼 说 “ 性 喜 临 水 ,得 颍 意 甚 奇。 我 ” (《 泛颖》 )这里所说的水 ,与陆相对 , 泛指江河 湖海等水域。万物都离不开水的滋润 ,人们往往
由许 多 事物联 想 到水 ,并 将水 的某 些特 征转 移到 其 他事 物上 。 由于宋 代词 人 对水 的喜 爱 ,水 意象 便 大量 出 现 在 宋 词 中 ,而 且 有 着 非 常 丰 富 的 意 蕴 。水 就不 再是 纯粹 的 自然 事物 ,而 是升 华为艺
术上 的 “ 意 味 的形 式 ” 有 。原 始 意 味 往 往 深 藏 于
有一种生命 的短暂和渺小之感 ,人会生出一种脆
弱 和无助 来 。所 以水 边 的故事 往往会 生 出许 多无 法把握的无奈 ,由此水也可称得上是滋生忧怨的
载体 。北宋画师郭熙 《 林泉高知集》第一篇 《 山
水训》对水的各种美感形态曾作过相当丰富的描 述 :“ ,活 物 也 。其 形 欲 深静 ,欲 柔 滑 ,欲 汪 水 洋 ,欲 回环 ,欲 肥 腻 ,欲 喷薄 ,欲激 射 ,欲多 泉 ,欲远 流 ,欲瀑 布插 天 ,欲饿 扑 入地 ,欲 渔钓
宋词水意象内容辨析
宋词水意象内容辨析狭义的水意象在宋词中出现次数甚多,大有“春水迷天”气象,创作意识层次也呈现立体交叉态势,但总体基调关涉仍表现出大致趋同倾向。
中国古人早有“陇头水,千古不堪闻”之说,因为陇头水为乡关象征,水声于耳相触,顿起思乡念别之情水边送别的传统又使古人对水怀有特殊感情,宋词将人们对由水及人的留恋情感加以再度延伸,给水意象中涵纳的伤离恋别情绪作出了新的扩充,为宋人心灵的安放,在古人已有的心灵领地中,挤出特殊一角。
秦观与小晏并提,为冯煦称之为“古之伤心人”,词中写伤离恋别为常来之笔,《南歌子》为其一例:“玉漏迢迢尽,银潢淡淡横。
梦回宿酒未全醒,已被邻鸡催起怕天明。
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此词以水边为大背景写水边早起离别,充满伤感情调。
春水迷天词妙在于写伤感而未出伤感字样,只以“怕天明”,“襟间泪尚盈”作婉转隐密处理,至使有些人认为此词“虽不无伤感的成分,但并不显得过于沉重”。
实际上无言之痛才是至极伤痛,秦观以无言作词面布置,其创作意识中的伤离恋别情绪自不待言。
秦观在传达伤离恋别情绪时,选取了玉漏、银潢、邻鸡,“臂上妆犹在,襟间泪尚盈”之女子、水边、残月带三星意象,但起关键作用的意象是水意象,因为最为纠心之处在水边,且各种意象都在水意象的包涵中出现,而女性与水的特有联系,在秦观心中是不用召唤的自来之象。
由此可见,此词写伤离恋别与水意象的依附关系已臻浑化境地,是秦词情韵皆胜的典型作品。
水意象秦湛为观之子,传词仅有一首《卜算子》,以春情为题,抒发了怀人难见的愁情:“春透水波明,寒峭花枝瘦。
极目天涯百尺楼,人在楼中否四和袅金凫,双陆思纤手。
拟倩东风浣此情,情更深于酒”。
词起首以水意象作为拔开词境原质,将时序定为春天,显然与“春情”主题合拍“寒峭花枝瘦”是由水意象牵带出的附加意象,为春情的抒发又添新的关情景物。
由水到春,由春到花,由花又到对恋人的思念以及对恋人的具体描写,成了无需经营的自然系列。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ppt课件
长相思 白居易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 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 人倚楼。 上片写景,暗寓恋情。汴水、泗水向东南 行,流到了遥远的地方,把思妇的心也带到了 瓜州古渡头。下片写少妇在丈夫羁旅他乡时, 产生离愁别绪,独倚高楼,情意拳拳,思恨绵 绵。
卜算子 李之仪【宋】 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一对有情人被江水阻隔,又以共饮一江水为不幸 之幸。江水于他们既是痛苦的根源,又是难得的精神 慰藉。诗人以这种既是阻隔又是沟通的矛盾统一,极 尽缠绵绯恻之情。 接着,“日日思君不见君”一句则将憾恨之意和 盘托出,令人想见女主人公徒自伫立江头,翘首企盼 的怨望情态。 “共饮长江水”句复作自我慰解:两地情思,一 水相牵;既然同饮长江之水,自必心息相通。
暮春浐水送别 【唐】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简析】 序值春杪,已是叶茂枝繁,故说“绿暗”;也已花飞 卉谢,故说“红稀”,这是暮春时节的景象,也照应了诗的 标题。诗人又以暗淡色彩,隐衬远行客失意出京,气氛沉郁。 暮云中的楼阁映衬着帝京的繁华,也将慨然勾起“冠盖 满京华,斯人独憔悴”的惆怅。契阔离别之情,忧国忧民之 情,以及壮志未酬之情,而这些复杂交织的心情,又都从魏 阙洒满斜晖的暮景下透出,隐然有夕阳虽好,已近黄昏,唐 室式微,摇摇欲坠之感。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浐水源出蓝田 县西南秦岭,北流汇诸水,又东流入灞水,浐灞合流绕大明 宫而过,再入渭水东去。这“不舍昼夜,逝者如斯”的宫前 水,潺潺,湲湲,充耳引起远行人的客愁。正是这条宫前水, 不仅流尽了千千万万有才、有为、有志者的大好年光,而且 也流尽了腐朽没落、日薄西山的唐王朝的国运。
卜算子· 送鲍浩然之浙东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 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 和春住。 【鉴赏】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 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美丽可爱。也可以理解为 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 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 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水”在古诗词中的解法
“水”在古诗词中的解法水,可能是《诗经》中那“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秋水伊人;也可能是《牡丹亭》内杜丽娘伤怀的似水流年;更可能是中外诗人讴歌顶礼的对象。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揭开《诗经》的封面,只见一片北方的水色河光,照人眉睫。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翻开《楚辞》的篇页,你会看到南方的湖波江浪,浸润了屈原本就涕泪交浸的诗行。
先秦时代的水流,流过汉魏六朝,流过唐代,划分为初、盛、中、晚的诗人的篇章,在宋词中也波光潋滟、浪花飞扬。
1、水在古诗词中的意象组成了一个矛盾统一体,它既是岁月短暂、时光流逝的载体,又是积极进取的象征。
相对于孔子,孟子对于水的诠释,充满了入世进取的精神。
《孟子・离娄下》:“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取喻君子立身处事要如流水有本有源,才能源远流长。
道家对水的褒扬更不乏其例,《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这些理念都成为道家学说的核心思想,学界甚至认为道家是“水的哲学”。
《庄子・山水》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相对于小人之交甘如醴,淡水之交才能隽永、长久。
词人也用手中的笔描写着水,感受着水,赞美着水,构建了一个以水为灵魂的人间天堂。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韦庄《菩萨蛮》,春水碧绿,雨声淅沥,难怪韦庄流连光景,悠游岁月,乐而忘返。
“桃花春水绿,水上鸳鸯浴。
”(韦庄《菩萨蛮》),绿水映桃花,鸳鸯水上戏,春天的洛阳,美得令人陶醉。
“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蒙蒙。
”(牛峤《江城子》),烟雨笼罩的水楼,浪花席卷,如雾如雪。
2、古时,陆上交通极不发达,升迁调动、朋友送别只能走水路,阻隔和沟通在水中就达到了统一。
《蒹葭》描写男主人公对女性的追求,《迢迢牵牛星》则是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
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水的“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
诗中有水字的古诗词鉴赏
诗中有水字的古诗词鉴赏蜿蜒曲折、清澈见底的溪水从我脚下淌过,我这才回过神来,从美妙的音乐中探出头来,溪水在向我打招呼,我发现,在明丽的阳光下,她像一条银龙在翻滚,跳跃。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水字的古诗词,方便大家学习。
水的古诗词《水帘》唐·罗邺万点飞泉下白云,似帘悬处望疑真。
若将此水为霖雨,更胜长垂隔路尘。
《蜀江水》唐·熊孺登日夜朝宗来万里,共怜江水引蕃心。
若论巴峡愁人处,猿比滩声是好音。
《竹枝词》唐·刘禹锡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玩止水》唐·白居易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海水》唐·韩愈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
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
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
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
一木有余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
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
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
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水的诗句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王维《送康太守》翻风适自乱,照水复成妍。
——韦应物《夏花明》瞥然飞过水秋千。
——张炎《阮郎归·有怀北游》柳黄未吐叶,水绿半含苔。
——何逊《边城思》杀湍湮洪水,九州始蚕麻。
——李白《公无渡河》落花流水仍依旧。
关于写水的宋词(精选多篇)
关于写水的宋词(精选多篇)第一篇:关于写水的宋词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下面给大家搜集整理了关于写水的宋词,欢迎参考学习!关于写水的宋词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念奴娇·过洞庭宋代:张孝祥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界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著同:着;玉界一作:玉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沧浪一作:沧冥;岭表一作:岭海)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好宋代:欧阳修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
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
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好宋代:欧阳修何人解赏西湖好,佳景无时。
飞盖相追。
贪向花间醉玉卮。
谁知闲凭阑干处,芳草斜晖。
水远烟微。
一点沧洲白鹭飞。
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
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
直到城头总是花。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宋代: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
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谁似东坡老,白首忘机。
记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处,空翠烟霏。
算诗人相得,如我与君稀。
约他年、东还海道,愿谢公、雅志莫相违。
西州路,不应回首,为我沾衣。
(正暮一作:正春)采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宋代:欧阳修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
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
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采桑子·残霞夕照西湖好宋代:欧阳修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杜甫诗中的水
杜甫诗中的水1.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卷216_11车行」杜甫2. 词源倒流三峡水,笔阵独扫千人军。
卷216_18歌行」杜甫3. 春光澹沱秦东亭,渚蒲牙白水荇青。
卷216_18歌行」杜甫4. 群木水光下,万象云气中。
卷216 20 「苦雨奉寄陇西公兼呈王征士」杜甫5. 淘米少汲水,汲多井水浑卷216_22 「示从孙济(济字应物,官给事中、京兆尹)」杜甫6.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卷216_25 「饮中八仙歌」杜甫7.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卷216_27 「丽人行」杜甫8.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卷216_27 「丽人行」杜甫9. 拂水低徊舞袖翻,缘云清切歌声上。
卷216_17 「乐游园歌」杜甫10. 船舷暝戛云际寺,水面月出蓝田关卷216_18 「渼陂行(陂在鄠县西五里,周一十四里)」杜甫11. 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
卷216_19 「渼陂西南台」杜甫12. 水花晚色静,庶足充淹留。
卷216_21 「夏日李公见访」杜甫13. 沸天万乘动,观水百丈湫。
卷216_22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杜甫14. 浩歌渌水曲,清绝听者愁。
卷216_22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杜甫15. 君不见左辅白沙如白水,缭以周墙百馀里。
卷216_25 「沙苑行」杜甫16. 白水见舅氏,诸翁乃仙伯。
卷216_30 「白水县崔少府十九翁高斋三十韵」杜甫17. 普天无川梁,欲济愿水缩。
卷216_31 「三川观水涨二十韵」杜甫18.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卷216_32 「悲陈陶」杜甫19. 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卷216_34 「哀江头」杜甫20.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
卷216_36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杜甫21. 气酣日落西风来,愿吹野水添金杯。
卷217_1 「苏端、薛复筵简薛华醉歌」杜甫22.萧索汉水清,缅通淮湖税。
研究性学习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研究性学习在古诗词鉴赏教学中的运用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独特的魅力吸引并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学士。
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与当前语文教育的现实反差性,时代对人才综合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高度关注与部分学生解读能力单线条发展和情感人格的狭小封闭性,决定了传统的诗歌教学方式已难充分地满足当代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也难充分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新需求。
同时,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介入诗歌阅读是由语文学科自身的性质特点和优势条件决定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认定:语文综合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由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途径。
语文研究性学习旨在开发和培育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欣赏诗歌的水平,为其自主学习能力的开发和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
那么,研究性学习在古诗词教学中该如何来体现个性,从而开拓出一个真正的独具特色的领域呢?笔者坚持大语文教学观,进行了几年的实践和探索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激活这一片学习的天地。
一、诱发学习动机在進行古诗词教学的时候可充分地利用学生资源,把探索和解决问题的环境扩展到课外。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提供展示舞台。
教师要为学生的作品展示、成果交流提供充分的时空,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趣味性,引发学生的探究心理。
例如我在教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首先要求大家反复朗读,要求读懂它的诗意,尽量品读出诗歌的韵味。
然后让班上的一位美术专业生根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的意境绘一幅画,再让另外一名擅长书法的学生把这几句诗题上去。
这就给了学生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让他们明白了诗歌是一门艺术,它需要我们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审美,它与绘画、音乐、建筑等是紧密相连的。
这样不仅可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学习并探索古代诗歌的欲望。
二、再现诗词情境古典诗歌诗句跳跃性强,欣赏古代诗词时需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融进自己的主观想象,利用文章体裁转换完整地再现表现情境是一种常用的赏析方法。
周邦彦婉约词中的水意象研究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2023年第21卷第5期[收稿日期]2023-04-21[作者简介]肖亚楠(1984—),女,河南平顶山人,泉州信息工程学院通识教育中心讲师,硕士,从事文学理论研究。
周邦彦婉约词中的水意象研究肖亚楠(泉州信息工程学院 通识教育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摘 要]周邦彦是我国北宋著名词人,他的词优美婉约、意象丰富,充满浪漫色彩。
文章以周邦彦婉约词为对象,研究其词中关于水意象的处理可知,周邦彦婉约词中的水意象主要有三类,以江河湖海类的水意象形态、眼泪形态以及雨水的形态出现。
周邦彦以水传情、借物抒情,并且通过多种形态的水意象表达内心。
周邦彦独特的人生经历和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共同造就了其婉约的词风及词作中水意象的表现。
[关键词]婉约词;周邦彦;意象;内涵;成因[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871(2023)05-0127-04 旧时词论称周邦彦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丰富的意象表达让周邦彦的词充满了画面感,至今依然有较高的审美价值[1]。
身为婉约词人的周邦彦,在形式上出奇制胜,创出婉约词中的格律派之风,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艺术形象比较丰满,语言比较秾丽,意象十分丰富[2]。
不仅如此,周邦彦词中的意象展现出了对社会朝堂的反叛、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他的词,非其他生硬俗滥的作品可比,可以说周邦彦乃宋词发展史上结北开南的人物。
通过探究周邦彦婉约词中水意象的内涵及其成因,品析周邦彦词中意象的艺术性。
一、“词中老杜”周邦彦基本介绍(一)周邦彦词作的主要内容及创作风格周邦彦一生创作词作200余首,内容主要有闺情和羁旅以及咏物之作,通过描写自己羁旅途中的离愁别恨,表达内心情感。
他的词在创作风格上具有浑厚、典丽、缜密的特色,被后来格律词派的词人尊为格律派第一人。
周邦彦词作的创作风格主要有语言技巧上的诗句入词、声律词采上的律精字工以及意象上的多元丰富[3]。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教师版)
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教师版)古代诗歌中“水”的意象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意象,及诗歌意象的作用。
2.让学生在分析“水”的意象内涵中,初步掌握分析意象的方法。
3.识记“水”这一意象常用的寓意,并运用到诗歌鉴赏中。
教学重点:分析“水”的内涵,及方法总结。
教学难点:在解题中对意象的分析运用。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点拨、习题演练等一、课前预习1.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物象和情意的结合。
(换言之是诗歌中带有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包括人物形象还有景和物,他不直接表白,产生一种含蓄蕴藉的效果。
而古诗词中的意象一般都有相对固定的寓意,如:杨柳代表惜别留恋的意思,梅是“孤独”“寂寞”“孤芳自赏”“高洁伟岸”的代名词等等。
2.意象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渲染气氛、营造意境;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为情铺垫;贯穿全诗,成为线索。
3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水”的意象的句子。
二、合作学习1.独立思考“水”的意象在不同语境中内涵,并写在句子后面。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蒹葭》)(2)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李之仪《卜算子》)(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4)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5)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易水歌》)(6)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7)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李白《將进酒》)(8)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郭茂倩《长歌行》)(9)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10)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
夕阳一片寒鸦外,日断东西二百州。
(汪元量《湖州歌》)(11)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杨慎《临江仙》)2.各小组内部交换意见,将成果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到黑板展示。
诗人笔下的水分析
诗人笔下的水分析从古至今,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滋润人心。
文人们与水有着不解之缘,频频以水入诗入词,达意传情。
高兴有水,失意亦有水,悠悠流水拨动了几多情思。
孔子立于大川之上,望着滚滚逝去的流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他把山水与人的品*相连: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也曾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君子形象,说水具有德、义、道、勇、法、正、察、志、善等优秀品行。
《管子水地篇》中称水为万物之本源,认为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水变化而生成的。
道家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道德经》),水成为理想人格的化身。
文人们笔下的水,句句关情,字字精心。
浩瀚杳渺的先秦,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春秋时期,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河(《列子汤问》),伯牙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飞涧旁这段曲论相和的故事定格为千古佳话;金戈铁马的三国,曹*说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唐朝时,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潭水已深千尺,却不及汪伦送别的情谊,诗仙李白即兴赋诗,信手拈来,真挚友情呼之欲出,桃花潭水也因此成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
后人模仿写出欲问*深浅,应如远别情(《鄂渚留别李二十一表臣大夫》),神致却总不及前。
到了宋代,文人则经常通过描写开阔澄净的水面来映衬自己的高洁人格、旷达胸襟和俊朗风神,在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正是一句表里俱澄澈,道出了士大夫的气节高洁傲岸、*清玉洁。
水寄真情,其中又以相思之情尤甚。
古代交通不便,横亘于前的*河湖海是与恋人、友人的阻隔,也是与亲人、家乡的阻隔。
水的绵绵不断常常带动着思念的传递。
北宋李之仪说:我住长*头,君住长*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水。
(《卜算子》)悠悠长*水,既是阻隔双方的屏障,又是遥寄情思的载体。
离人的目光、伊人的相思,都可以顺着流水延续千里。
日出*花红胜火,春来*水绿如蓝。
能不忆*南?(《忆*南》),白居易曾任杭州、苏州刺史,在青年时期漫游*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