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合集下载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行为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从众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社会交换理论C. 权威服从理论D. 阿什实验答案:D3.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什么?A. 他人在场时个体表现更佳B. 个体在独处时表现更佳C. 群体决策比个体决策更合理D. 社会压力导致个体行为改变答案:A4. 社会认同理论主要解释了哪个现象?A. 个体如何融入群体B. 群体间的冲突和偏见C. 个体的自我认知D. 社会影响对个体行为的作用答案:B5. 镜像自我是指个体如何形成的自我概念?A. 通过自我反思B. 通过与他人的互动C. 通过社会比较D. 通过社会角色的扮演答案:B6. 下列哪个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顺从B. 内化C. 模仿D. 反馈答案:D7.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通过什么过程影响个体行为的?A. 直接奖励和惩罚B. 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C. 个体的内在动机D. 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答案:B8. 社会交换理论强调的是哪种关系?A. 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B. 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C. 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D. 个体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答案:A9. 在社会心理学中,归因偏差是指什么?A. 个体对行为原因的错误解释B. 个体对他人行为的错误判断C. 个体对自己行为的错误理解D. 个体对环境因素的错误分析答案:A10. 社会支持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什么?A. 增加个体的压力B. 减少个体的幸福感C. 提高个体的应对能力D. 降低个体的社会适应性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__是指个体为了获得奖励或避免惩罚而遵循社会规范的行为。

答案:顺从2. ________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试图保持其信念和态度的一致性。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 在社会心理学中,人们经常会被他人的行为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用来描述这种现象?a) 自尊b) 孤立c) 社会影响d) 内隐性个性答案:c) 社会影响2. 当一个人出现错误时,其他人常常会通过怀疑自己的观点来降低不确定性。

以下哪个理论解释了这种现象?a) 社会认知理论b) 自我确认理论c) 干预理论d) 应对机制理论答案:a) 社会认知理论3. 集体行为的一种常见现象是「走群体思维」,其中个体决策被群体的共同观点所影响。

以下哪个概念最能描述这种现象?a) 社会影响力b) 群体思维c) 自我反省d) 市场导向答案:b) 群体思维4. 在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指的是当个体的行为与其价值观念发生冲突时所产生的心理不适。

以下哪个术语描述了一个自我调整的过程,以减少认知失调?a) 显著性评价b) 授权分配c) 自我感知理论d) 一致性理论答案:d) 一致性理论第二部分: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个体在社会环境中对自己和他人进行认知和评估的过程。

其核心概念包括自我概念、他人概念和自我知觉。

自我概念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个体对自己能力和形象的看法。

他人概念指的是个体对他人特征和属性的认知,包括对他人的印象和评价。

自我知觉指的是个体对自己行为、态度和情感的感知和理解。

2. 论述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群体思维是指在群体中,个体的决策和意见会受到群体共识的影响。

个体在群体中常常会放弃自己的观点,而采纳群体的共同观点。

这种影响往往是基于个体对群体社会认同的需要,以及对群体观点的认可。

群体思维对个体决策的影响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偏差:个体在群体中往往接触到比较一致的信息,而忽视了与群体观点不一致的信息。

- 规范性压力:个体在群体中面临来自其他成员的期望和压力,并可能会因此调整自己的观点和决策。

- 决策风险:个体在群体中可能会放弃个人对决策的质疑和评估,而出于避免群体冲突的需要,倾向于采纳群体观点。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一)1.你生理上是男性或者女性长大以后就应该符合男性的社会规范或者女性的社会规范。

这属于()C•A、民族社会化•B、个体社会化•C、性别角色社会化•D、角色扮演2。

个体的社会心理和社行为包括()个人在社会当中社会认知的过程,人的社会态度三个方面D•A、个体与群体的关系•B、群体的社会化•C、个体的成长•D、个体的社会化3.从宏观角度看,影响一个人社会化的因素是()。

D•A、社会组织结构•B、社会政治制度•C、社会教育理念•D、社会文化环境4。

社会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学科,这里的人既包括个体也包括()C•A、组织•B、社会•C、群体•D、他人5。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心理和个体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A•A、应用社会心理学•B、特定群体的心理行为•C、社会组织的心理行为•D、社会心理认知6.()将角色的概念引入社会心理学说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B•A、吴江霖•B、乔治米德•C、潘菽•D、迪尔凯姆7。

从新生儿、幼儿、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的过程是人随着年龄()变化的过程A•A、生理•B、角色•C、心理•D、身体8。

传统认为,社会心理学源于希腊。

()×9.性别角色社会化就是个体成人之后的行为要符合其性别的社会规范。

()√10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一生的过程√11社会化完全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二)1.一个歌星一首歌唱得好,我们就认为他所有歌唱的好,进而认为他满腹经纶,这是()D•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光环效应2。

人在社会中,()怎样去认识别人,怎样去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社会认知C•A、怎样去认识自然•B、怎样去认识社会•C、怎样去认识自己•D、怎样去认识动物3。

人际交往心理和行为不包括()D•A、人际关系•B、人际沟通•C、利他与侵犯行为•D、角色扮演4。

应用心理学研究环境社会心理学、法律社会心理学、军事社会心理学和()A•A、消费社会心理学•B、学习社会心理学•C、政治社会心理学•D、群体社会心理学5.以下哪个不是在研究社会态度()B•A、态度的构成成分•B、心理状态•C、态度改变的过程•D、怎么样让人去改变态度6.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有认知者的因素、认知对象的因素和()B•A、认知环境的因素•B、认知条件•C、认知方式•D、认知内容7.个体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认知准确度,造成认知偏差。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答案

社会心理学题目与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 。

A、社会哲学阶段B、哲学思辨阶段C、经验描述阶段D、实证分析阶段参考答案:C2、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B指( ) 。

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参考答案:A3、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P指( ) 。

A、行为B、个体所处的情境C、个体D、函数关系参考答案:C4、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 )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A、观察B、实验C、思辩D、归纳参考答案:A5、勒温认为要理解和描述行为,必须同时考虑人和其( ) 。

A、情绪状态B、过去的经验C、个性特征D、所处的情境参考答案:D6、社会行为是由( ) 引起,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B、现实生活C、周围环境D、即时情境参考答案:A7、社会行为公式B=f (P,E) 中,E的含义是( ) 。

A、行为B、函数关系C、个体D、个体所处的情境参考答案:D8、麦独孤(W.McDougall) 用( ) 来解释人类的社会行为。

、A、认知过程B、学习C、社会影响D、本能参考答案:D9、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 ) 。

A、心理分析B、行为主义C、认知理论D、人本主义参考答案:B10、与人本主义心理学关系最不密切的概念是( ) 。

A、存在主义B、自我实现C、人的尊严D、观察学习参考答案:D11、性别表示男女在( ) 。

A、生物学方面的差异B、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C、社会学方面的差异D、行为方式方面的差异参考答案:B12、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称为( ) 。

A、反思自我B、客我C、社会自我D、镜我参考答案:D13、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这是( ) 的观点。

A、C ·罗杰斯B、M ·米德C、W ·詹姆士D、K ·勒温参考答案:C14、不属于社会化的载体的是( ) 。

(仅供参考)社会心理学答案

(仅供参考)社会心理学答案
1.0 分
A、
去个性化
B、
群体思维
C、
群体极化
D、
少数派影响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4
下列不属于社会影响的主要内容的是:
1.0 分
A、
他人在场
B、
从众
C、
模仿
D、
第一印象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5
哪一项是按角色获得方式来分的:
1.0 分
A、
理想角色
B、
表现性角色
C、
规定性角色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16
根据萨宾对角色的分类,母亲对子女属于:
1.0 分
A、
漫不经心参与
B、
生物性参与
C、
神经质型深度参与
D、
情迷意乱的参与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17
民族心理学的直接创建者是:
1.0 分
A、
勒庞
B、
弗洛伊德
C、
斯坦塔尔
D、
冯特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D、
先赋角色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当个体的一致性、区别性、一贯性都较高时,一般原因可以归为:
1.0 分
A、
内因
B、
外因
C、
刺激物外因
D、
环境外因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亲密与孤独时()的心理特点。
1.0 分
A、
儿童早期
B、
青春期
C、
中年期
D、
老年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超我
D、
以上都有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与个体心理的相互作用D. 社会结构答案:C2. 社会促进效应是指:A.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降低B. 他人在场时,个体的工作效率提高C.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降低D. 个体在群体中工作效率提高答案:B3. 社会认同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马斯洛C. 塔杰菲尔D. 斯金纳答案:C4. 从众行为通常发生在哪种情境下?A. 个体独立完成任务B. 个体在群体压力下C. 个体与他人意见一致D. 个体与他人意见不一致答案:B5. 社会影响的类型不包括:A. 服从B. 从众C. 认同D. 独立思考答案:D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后果来学习,这一理论的提出者是:A. 班杜拉B. 皮亚杰C. 弗洛伊德D. 荣格答案:A7.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伦森B. 费斯汀格C. 马斯洛D. 卡尔·罗杰斯答案:B8.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具有:A. 负面影响B. 无影响C. 积极影响D. 有时积极有时消极答案:C9.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是基于:A. 情感B. 利益C. 义务D. 权力答案:B10. 社会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是由以下哪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特里普利特C. 阿伦森D. 班杜拉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答案: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班杜拉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水平会影响其动机、情感和行为。

自我效能感高的人更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努力,并在困难面前保持积极态度。

2. 描述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

答案:社会影响的三种主要形式包括服从、从众和认同。

服从是指个体按照他人或群体的要求改变自己的行为;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认同是指个体因为欣赏或尊重他人,而模仿其行为或观点。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完整word版)《社会心理学》试题和答案

()1.个体的社会化有_________素质的基础A性别B生物遗传C个性D能力()2.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______的过程A截然相反B互不相关C辩证统一D互为矛盾()3.下面哪一项属于从横向的角度划分社会化A性别角色社会化B发展社会化C反向社会化D再社会化()4.下面哪一项属于预期社会化A.语言学习 B.罪犯改造 C.成人教育 D.岗前培训()5.个体对________的知觉和认知被称作自我意识A自己存在状态B自己健康状态C他人对自己评价D自己社会化状态()6.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其中第二个“吾”可以看作是A自我B主我C超我D客我()7.社会化的特点包括___________A.个人的社会化与个性化是辩证的统一过程B.个体的社会化必须在学校进行C.个体的社会化具有能动性D.社会化是个终生的过程()8.自我意识包括______A本我B主我C超我D客我()9.自我控制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A.发动作用B.创造作用C.发展作用D.制止作用()10.有关自我意识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A.婴儿一诞生就开始有自我意识B.从小在狼群中成长的狼孩有样有自我意识C.自我意识是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D.自我意识对个人的自我修养有影响()11.一个有经验的警察,可以一看就发现混在人群中的小偷,这是因为__________A.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起认知结果B.认知者过去的经验不同,其认知的结果也会有所不同C.认知者人格特点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影响其他认知结果D.认知者的情绪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结果()12.印象是认知者以()为基础,对认知对象的属性进行分析、判断后对其总体特征做出的主观理解。

A自己过去经验B自己心理特征C自我感觉D自我标准()13.印象形成过程中,认知者要对认知对象三方面的信息进行选择,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所需要的信息A自然特性B心理特性C社会特性D行为特性()14.社会特征信息一般是指认知对象的____________和所属群体A性别B人际关系C社会角色D智力特征()15.下面哪一项属于海德的朴素心理学所认为的行为发生原因A情景归因B防御性归因C内在原因D外在原因()16.凯利的归因理论认为如果认知者与认知对象存在着亲密的利害相关关系,则认知者对他人行为失败的原因往往倾向于做A情境归因B内在归因C个人倾向原因D外在归因()17.个体根据外在的信息和线索来对自己或他人的内在状态或______进行解释与推测的过程,被叫做归因。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答案
A、
认知条件
B、
认知内容
C、
认知环境的因素
D、
认知方式
我的答案:A
32根据角色扮演者最终要达到的意图分为表现性的角色和()。(1.0分)1.0分
A、
领悟性角色
B、
理想性角色
C、
功利性角色
D、
成功者角色
我的答案:C
33下面哪个选项男性弱于女性?()(1.0分)1.0分
A、
语言
B、
数学
C、
空间能力
D、
体力
C、
群体行为
D、
群众行为
我的答案:B
21霍桑实验表明对员工进行()可以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1.0分)0.0分
A、
批评教育
B、
物质奖励
C、
专业训练
D、
人文关怀
我的答案:
22弗拉认为我们通过人际关系可以获得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这六种回报。(1.0分)0.0分
A、
信息
B、
情感
C、
利益
D、
期待
39男性与女性个人圈相比较()。(1.0分)1.0分
A、
无比较性
B、
男的大
C、
女的大
D、
一样大
我的答案:B
40坐在教室后面对学生课堂活动进行观察的方式是()。(1.0分)1.0分
A、
视力
B、
智力
C、
反应倾向
D、
情感倾向
我的答案:C
4《超越自由与尊严》是()的著作。(1.0分)1.0分
A、
德谟克利特
B、
斯金纳
C、
詹姆斯
D、
班杜拉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解析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解析

1.从罗特控制点的理论看,主张“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人们归因倾向属于()。

A.内归因B.外归因C.稳定归因D.非稳定归因【答案】B【解析】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强调的是外因在成功中所起的作用,属于外归因。

2.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叫()。

A.角色B.印象C.自我概念D.图式【答案】D【解析】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网络。

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它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如果脑中没有解释新信息的图式,则要形成另外的图式。

3.罗特控制点理论是关于个体()的理论观点。

A.需要倾向B.归因倾向C.控制倾向D.思维倾向【答案】B【解析】控制点是美国心理学家罗特于20世纪50、60年代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

罗特发现,个体对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及其结果的控制源有不同的解释。

4.个体进行社会认知时,图式对新输入的信息起解释作用,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

A.从上到下的信息加工B.从下到上的信息加工C.以材料为基础的信息加工D.网络化的信息加工【答案】A【解析】人的信息加工模式有自上而下加工(概念驱动加工)和自下而上加工(数据驱动加工)两种,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指人在知觉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知觉信息进行加工的方式。

自下而上的信息加工指由外部信息引起和推动的加工。

图式是人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的网络,属于自上而下的加工。

5.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与判断的过程称为()。

A.图式形成B.印象形成C.归因D.记忆的搜索【答案】C6.当学生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形成()。

A.能力归因B.努力归因C.运气归因D.任务难度【答案】B【解析】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积极的归因方式比,如将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努力对,于取得的成功,学生会认为是努力造成的,并为追求新的成功,继续付出努力。

对于遭遇的失败,学生会认为是努力不够造成的,只要自己多付出努力,一定可以获得成功,从而更积极的接受新的挑战。

7.创立三维归因模式的心理学家是()。

社会心理学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答案社会心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时蓉华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心理B.社会行为C.个体心理D.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2.位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第三层次是( )A.哲学世界观B.专门方法论C.具体技术和手段D.各种理论3.社会心理学在确立时期的特征是( )A.定性研究B.定量研究C.群体研究D.理论研究4.我国早期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有( )A.高觉敷B.严复C.梁启超D.潘菽5.从四五十年代开始,社会心理学领域最突出是( )A.学科分化B.整合趋势C.产生危机D.学科繁荣6.文化人类学家对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侧重于( )A.群体心理B.国民性C.人格D.文化7.如果一个人的人格和他扮演的角色不一致,这属于()上的问题A.角色期待B.角色冲突C.角色认知D.角色矛盾8.激发动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A.需要B.行为C.目标D.刺激9.马斯洛的“自我实现需要”是指( )A.随心所欲B.事业心强C.成名成家D.做力所能及的事10.如果你和一个人有数次交往,并以第一次的印象对该人作出判断,这在社会认知中属于( )A.刻板印象B.首因效应C.光环效应D.近因效应11.自愿接受他人的观点或信息,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要求一致叫( )A.同化B.内化C.服从D.从众12.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布加达斯创立了( )A.总加量表法B.社会距离尺度法C.投射法D.生理反应法13.判断“谢谢啦”这句话的准确意思主要依赖于( )A.场合B.声调C.热情程度D.表情14.如果双方在冲突中作出让步,这种调适方式叫( )A.和解B.妥协C.容忍D.调解15.最早研究暗示现象的人是( )A.中国学者孙*B.俄国学者别赫捷列夫C.德国学者施密根斯D.法国学者塔尔德16.大众传播的心理效力是有限的观点是由()提出的A.强效力论B.适度效力论C.子弹论D.有限效力论17.一个平时遵纪守法的人,在动乱时混在人群中焚烧车辆,这种行为可以从( )中得到较好的解释A.匿名理论B.还原理论C.价值累加理论D.紧急规范理论18.将领导行为分为民主、专制、放任三种类型的学者是( )A.勒温B.伯德C.斯德克迪尔D.若拉列夫19.俄国学者( )欲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研究社会心理学A.列宁B.巴甫洛夫C.斯大林D.普列汉诺夫20.个体因团体压力影响,在心理上和行为上表现出同团体内大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叫)A.同化B.服从C.从众D.内化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社会心理的内过程包括( )A.社会舆论B.社会认知C.社会动机D.聚集行为E.社会态度22.奥尔波特认为夸张可以分为( )A.内化B.磨尖C.同化D.削平E.弥补23.符号互动论者布卢默将群体分为( )A.行动人群B.临时人群C.常规人群D.松散人群E.表意人群24.合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合作者B.共同的环境C.共同的目标D.直接沟通E.行为配合25.身势语主要有( )A.手势B.体态C.人际距离D.言语E.触摸26.将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看成是心理学分支的代表人物有( )A.孙*B.埃尔伍德C.时蓉华D.吴江霖E.G钒露27.社会心理学在形成时期受到了( )的影响A.社会学B.民族学C.心理学D.语言学E.人类学28.理智的对抗方式有( )A.消极对抗B.发泄不满C.侵犯行为D.自我辩解E.改变策略29.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对自我的( )A.情感B.认知C.模仿D.印象E.意向30.美国社会心理学出现危机被认为的原因有( )A.理论脱离现实B.实验室的局限C.不科学D.不能解决实际问题E.社会期望过高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8分)31.归因32.团体内聚力33.民族社会化34.刻板印象35.角色冲突 36.拟态环境四、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7.简述从众心理及其产生的原因。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二试题及答案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以下是一套社会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个体心理B. 社会行为C. 群体心理D. 社会环境答案:C2. 以下哪个理论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归因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认知失调理论D. 神经心理学答案:D3. 社会影响的形式包括以下哪一项?A. 群体思维B. 社会支持C. 社会压力D. 所有以上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认同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的自我概念部分来源于他们所属群体的认同。

人们倾向于与他们认同的群体成员保持一致,并与这些群体成员相比,对外部群体成员持有偏见。

2. 描述社会促进和社交抑制现象。

答案:社会促进是指在他人在场的情况下,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提高的现象。

而社交抑制则是指在他人在场时,个体在某些任务上的表现会降低的现象。

这两种现象通常与任务的性质和个体对观众的感知有关。

三、论述题1. 论述从众现象及其对个体决策的影响。

答案:从众现象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信念以与群体保持一致的现象。

从众可以减少个体的认知不一致和社会排斥的风险,但同时也可能导致个体做出非理性的决策,抑制独立思考和创新。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公司员工在团队会议中,即使有自己的想法,也很少表达,而是倾向于跟随团队的主流意见。

问题:分析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心理学原理,并提出改善建议。

答案:这种现象可能是从众效应的体现,员工可能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受到排斥,或是因为社会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改善建议包括鼓励开放的沟通环境,确保每个人的意见都能被听到和尊重,以及培养批判性思维,鼓励员工独立思考。

结束语:通过本套试题的练习,希望能够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现象,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了解这些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社会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分析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分析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分析1.自我知觉理论的提出者是()。

A.贝姆B.詹姆斯C.施奈德与坎贝尔D.罗森伯格【答案】A【解析】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是由贝姆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与个人通过别人的行为来认识别人的特征机制一样,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他内在状态的认知,也存在根据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而进行推断的机制。

2.科学家研究发现,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诸如狼孩、熊孩等没有自我意识,其根本原因在于()。

A.他们存在生理缺陷B.他们没有参与社会生活、与他人相互作用C.他们并没有出现物—我感觉分化D.他们的生理发展不成熟【答案】B【解析】自我意识必须在社会互动中形成和发展,被动物抚养长大的人类正是由于缺乏与他人的相互作用,所以不能形成自我意识。

3.下列属于镜我的是()。

A.小王希望自己勇敢、努力B.小王觉得自己很勇敢、努力C.妈妈觉得小王是很勇敢、努力D.小王觉得妈妈认为他很勇敢、努力【答案】D【解析】镜我是指儿童通过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反应(表情、评价与对待)发展起来的自我概念。

4.根据动机的归因理论,属于可控的内在因素是()。

A.能力高低B.身心状态C.努力程度D.任务难易【答案】C【解析】A项能力高低属于不可控的内在因素;B项身心状态属于不可控的内在因素;D项任务难易属于不可控的外部因素。

5.下列理论由贝姆提出的是()。

A.自我知觉理论B.归因理论C.控制源理论D.社会知觉理论【答案】A【解析】贝姆提出粗自我知觉理论,他认为,人们并不总是很清楚自己的态度,更多的时候人们是通过观察自己和自己行为出现的情境而推断自己的态度。

6.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B.客我C.镜我D.社会自我【答案】C【解析】镜像自我的概念由库利提出,后由米德完善。

镜像自我是指个体根据抽象的概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形成自我概念。

7.“归因”是指()。

A.对客观刺激或现象出现的原因进行推测的过程B.是对他人的综合认知C.是个体根据有关信息、线索对行为原因进行推测、判断的过程D.指在事件研究中,回归到事件产生的原因的一种研究手段【答案】C【解析】归因是指根据有关的外部信息推断人的行为原因的过程。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什么的学科?A. 个体心理过程B. 群体心理过程C. 社会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D. 文化与心理的关系答案:C2. 下列哪个理论是社会心理学中的权威理论?A. 认知失调理论B.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C. 社会学习理论D.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答案:A3. 社会认知指的是什么?A. 社会中的认知现象B. 个体对社会信息的加工过程C. 社会行为的认知动因D. 认知过程中的社会实践答案:B4. 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中的行为怎样变化?A. 变得更加独立B. 与群体行为保持一致C. 完全与群体行为相反D. 随机变化答案:B5. 下列哪个效应描述了人们在群体中减少个人责任感的现象?A. 社会促进效应B. 社会懈怠效应C. 社会认同效应D. 社会交换效应答案:B6. 根据米尔格拉姆实验,人们服从权威命令的倾向说明了什么?A. 人们总是独立思考B. 人们容易受到权威的影响C. 人们总是反抗权威D. 人们只在特定情境下服从权威答案:B7. 归因理论主要研究的是什么?A. 人们如何解释自己的行为B. 人们如何解释他人的行为C. 人们如何解释成功与失败D. 所有以上内容答案:D8. 社会交换理论认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什么?A. 情感B. 互惠C. 权力D. 文化答案:B9. 下列哪个术语描述了人们倾向于与自己相似的人交往的现象?A. 同化效应B. 异化效应C. 同类相吸D. 社会比较答案:C10. 社会规范的作用是什么?A. 限制个体行为B. 促进社会秩序C. 增强个体自由D. 减少社会互动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是______,他的《群体心理学与我》是该领域的经典著作。

答案:古斯塔夫·勒庞2. 在社会心理学中,______是指个体在没有他人在场时的行为与在群体中的行为不同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行为与心理过程的学科。

下列哪个不属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A. 社会认知B. 人格心理学C. 亲社会行为D. 群体心理学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人们参与群体中的动机?A. 归属和认同B. 个人目标实现C. 自我保护D. 自主探索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社会影响的类型?A. 遵从B. 预知C. 从众D. 互惠答案:B4. 社会认知理论包括以下哪个概念?A. 信念与态度B. 自我概念与自尊C. 决策与判断D. 同理心与同情心答案:A5. 下列哪个研究方法是社会心理学的常用方法?A. 实验研究B. 问卷调查C. 访谈法D. 自然观察法答案:A二、简答题1. 解释社会认知理论,并对其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社会认知理论是指研究个体在社会交往中如何感知、解释和记忆他人及其行为的一种理论框架。

它关注个体对他人行为及其背后意图的推测和理解,以及个体通过认知来影响社会关系的方式。

例如,社会认知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在面对他人的行为时,我们倾向于从内部因素来解释,而对自身的行为则更倾向于从外部因素来解释。

2. 什么是群体决策,并阐述群体决策的优缺点。

群体决策是指一群人在共同协商和讨论的过程中做出决策的方式。

群体决策的优点在于能够集思广益,从不同的角度和经验中获得更多的意见和建议,有利于产生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然而,群体决策也存在缺点,例如决策过程可能较为缓慢,因为需要协商和达成一致;还可能出现群体思维,导致部分成员不敢提出与主流意见相悖的观点,从而影响决策的质量。

3. 解释社会规范,并结合具体例子说明社会规范的作用。

社会规范是指社会中共同认可的行为准则或规定,它规范了个体在特定情境下应该如何行动。

社会规范可以分为描述性规范和规范性规范。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过马路时遵守红绿灯信号就是规范性规范的体现,而排队等候也是一种描述性规范的行为。

社会规范的作用体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引导和协调,维护社会秩序和减少冲突。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

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全集社会心理学试题1一、单选题:1、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良好人际关系原则的是(C)。

(1.0分)P155A、相互性原则B、平等性原则C、强化原则D、交换性原则2、刻板印象具有(D)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1.0分)P120A、消极B、破坏性C、概括定型D、社会适应3、历史上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是围绕(D)的哲学争辩。

(1.0分) P92A、社会分层B、本能和教育C、遗传和环境D、人性4、首因效应的存在表明(B)很重要,个体对后续信息的解释往往是以其为根据来完成的。

(1.0分) P119A、印象形成B、第一印象C、信息加工D、印象管5、霍兰德(E. P. Hollander,1976)认为社会心理学的历史按顺序可划分为(B)等三个阶段。

(1.0分) P91A、经验描述、实证分析与哲学思辨B、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C、哲学思辨、实证分析与经验描述D、实证分析、经验描述与哲学思辨6、社会行为是人对(B)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1.0分) P90A、周围环境B、社会因素C、现实生活D、即时情境7、美国心理学家罗特(J. Rotter)关于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是(A)理论。

(1.0分) P123A、控制点B、稳定性C、可控性D、内外因8、在斯坦伯格(R. Sternberg,1988)的爱情三角形中,一见钟情属于(C)。

(1.0分) P170A、迷恋爱B、愚蠢爱C、浪漫爱D、空洞爱9、我国的劳动教养和劳动改造制度是一种(C)的机制。

(1.0分)P108A、终身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C、再社会化D、早期社会化10、受(A)的影响,个体记住的,往往是对他有意义的或者是以前知道的东西。

(1.0分) P118B、自我意识C、遗忘曲线D、印象11、对肯定自我价值的他人,个体对其认同和接纳,并反过来予以肯定与支持。

这一现象说明了(B)。

(1.0分)P155A、人际关系的相互性原则B、人际关系的自我价值保护原则C、人际关系的交换性原则D、人际关系的平等性原则12、在海德的P-O-X态度转变模型中,O代表(C)。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社会心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A. 个体心理B. 群体心理C. 社会行为D. 社会问题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个案研究法答案:D3. 社会心理学中,态度改变的三个阶段不包括()A. 认知阶段B. 情感阶段C. 行为阶段D. 反馈阶段答案:D4. 社会影响的类型包括()A. 从众B. 服从C. 说服D. 所有以上答案:D5.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个体倾向于()A. 与他人保持一致B. 与群体保持一致C. 与自己的角色保持一致D. 与自己的价值观保持一致答案:B6.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来学习社会行为A. 观察B. 模仿C. 强化D. 所有以上答案:D7.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交换理论的假设?()A. 个体在社会互动中追求最大化自己的利益B. 社会互动是一种交换过程C. 个体总是理性地评估自己的行为D. 社会互动是无意识的答案:D8. 社会认知理论强调()A. 个体行为的内在动机B. 环境对行为的影响C. 认知过程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D. 社会结构对个体行为的影响答案:C9. 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们通过()来评价自己的能力和观点A. 与他人比较B. 与自己的过去比较C. 与理想状态比较D. 与社会规范比较答案:A10. 下列哪项不是社会促进效应?()A. 社会助长B. 社会抑制C. 社会影响D. 社会干扰答案:C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1. 简述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研究内容包括个体与他人、群体的关系,以及社会影响下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2. 描述从众行为的特点。

答案:从众行为的特点是个体在群体压力下,改变自己的行为或观点以与群体保持一致。

3. 什么是社会促进效应?请举例说明。

答案:社会促进效应是指个体在他人在场时,其行为表现会得到增强的现象。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社会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试题一
1.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2.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是什么?
- 社会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个体与群体关系、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社会动机等。

3.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概念:
- 社会认知: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过程,包括社会知觉、社会记忆和社会判断等。

- 社会影响:指他人对个体的行为、态度和情感产生的影响,包括社会规范、社会压力和社会比较等。

- 社会动机: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动机和目标,包括归属需求、权力需求和互惠原则等。

试题二
1. 请简要解释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方法:
- 实验方法:通过对变量的控制和操纵,确定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 问卷调查:通过向受试者提供一系列问题,收集他们的意见和观点的研究方法。

- 观察法:通过观察和记录受试者的行为和特征,了解其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 社会心理学实验的伦理问题包括知情同意、隐私保护、权益保障和结果披露等方面的问题。

3. 请简要描述以下社会心理学实验结果:
- 康纳斯实验:证明了从属与亲和的关系在人类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 米尔格拉姆实验:揭示了人们对权威的服从程度,即所谓的“顺从实验”。

- 尤第实验:证明了群体压力对个体判断的影响,即所谓的“拖延实验”。

以上只是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试题和简要解答,希望能帮助您对这门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试题及答案1、填空题控制行为变量的方式主要包括()和()。

正确答案:行为的线索;行为的结果2、单选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A、模仿B、内心(江南博哥)接受C、简单服从D、同化正确答案:B3、填空题操作学习理论认为:行为的结果常常成为继续出现期望行为的()。

本题答案:强化物参考解析:试题答案强化物4、判断题在口头交际和书面交际中,书面交际的效果最好。

正确答案:错5、填空题影响遵从的因素主要包括()、群体的特点和()三个方面。

正确答案:个体的特点;具体的任务或情景6、单选个人即时需要与公众长远利益的冲突称为().A.利益竞争B.延时冲突C.风险评价D.社会两难正确答案:D7、多选他人在场有时会产生促进作用,而有时又反而会产生抑制作用,其原因是()。

A.任务的难度不同B.个人在群体中责任的明确程度不同C.个性特点D.社会文化背景正确答案:A, B, C, D参考解析:对此有两种学说.第一种是优势反应强化说.优势反应是指那些已经学习和掌握得相当熟练,成为不假思索就可以表现出来的习惯动作。

该理论认为,他人在场引起行为者的是一种普遍而未特定化了的驱力,由这种驱力激发的动机,将对个体的行为产生两种相反的影响作用,即对于简单的或个体已经熟练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将产生助长影响;但是,对过于复杂、个体还很生疏的行为,这种增强的动机只会起到妨碍作用.第二种是注意力转移说.当心理学家发现了社会促进的两种作用结果后,心理学家们接着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是观众的什么特征增强了个体的动机呢?仅仅是观众的身体吗?还是其他什么特征呢?结果发现,有观众在场,而且观众能够知道被观察者的行为表现时,被观察者才会表现出社会促进的影响.8、名词解释去个体化正确答案: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淹没在群体之中,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的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角色期望:现实生活中的角色是由社会及其相应的文化规定的,人们正是根据个体的社会角色对他抱一定的期望,称之为角色期望。

角色冲突: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处在角色网络包围之中,不容易满足各方对自己的角色期望,往往由此产生内心矛盾冲突。

这种由角色引起的冲突叫角色冲突。

亲社会行为:指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归因:就是根据人的外部特征对其内部的心理状态或行为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推论。

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印象管理:试图控制别人对自己形成某种印象的过程,就是印象管理社会化:通常指个体在社会影响下,通过社会知识的学习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形成一定社会认可的心理-行为模式,成为合格社会成员的过程。

从众: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

依从: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奖励和避免惩罚而采取的与他人要求在表面上相一致的行为。

态度:个人对特定对象以一定方式做出反应时所持的评价性、较稳定的内部心理倾向。

曝光效应:我们把这种只要经常出现就能增加喜欢程度的现象叫做曝光效应。

去个性化:指人们在群体中的自我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性水平降低的现象。

过度理由效应:指附合的更有吸引力的外在理由会取代人们行为原有的内在理由而成为行为支持力量,从而行为由内部控制转为外部控制的现象。

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当出现干扰恋爱双方爱情关系的外在力量时,恋爱双方的情感反而会加强,恋爱关系也因此更加牢固。

自我概念:即一个人对自身存在的体验。

自尊:指个体对自己整体状况的满意程度。

责任分散:即由于有他人在场,导致个体在面对紧急情境时所需承担的责任相应减少。

攻击性行为:当需求得不到满足,或者自己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出现的身体上的进攻,言语上的攻击等侵犯性行为。

成就动机:是个体追求自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工作,并使之达到完美状态的动机。

自证预言:意指人会不自觉的按已知的预言来行事,最终令预言发生。

团体规范:为了保证团体目标的实现,团体本身必须有制约其成员的思想、信念与行为的准则,这种每个成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的思想信念与行为准则就是团体规范。

1、减少认知失调的方法(1)改变认知:如果两个认知相互矛盾,我们可以改变其中一个认知,使它与另一个相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如果两个不一致的认知导致了失调,那么失调程度可由增加更多的协调认知来减少。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因为一致和不一致的认知必须根据其重要性来加权,因此可以通过改变认知的重要性来减少失调。

(4)改变行为:认知失调也可通过改变行为来减少,但一般情况下,行为比态度更难改变。

2、人际吸引的基本原则(1)强化原则:强化是学习论的一项基本原则,运用到人际吸引中,就是我们喜欢能给予我们奖励的人。

(2)联结原则:联结是经典条件反射中的一个极其重要学习原则。

我们喜欢那些与美好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而厌恶那些与不愉快经验联结在一起的人。

(3)社会交换原则:这一观点认为,我们对于一个人的喜欢与否,是基于成本与利益所做的评价。

人际吸引的规则一.熟悉效应与邻近效应(一)熟悉与人际吸引1熟悉引起喜欢熟悉本身就可以增加一个人对某种对象的喜欢。

2熟悉增加了人们对于正面与中性对象的喜欢水平,但对于发表面形象却没有这种熟悉效应。

(二)居住环境邻近能引起人际吸引居住位置邻近的人之间关系往往越亲密。

二.人际吸引与个人特征(一)才能:一般来说人们喜欢那些有能力的,聪明的人。

(二)美貌与外在吸引力:外貌对人际吸引的影响显而易见。

(三)个性品质:个性品质对人际吸引的影响很大而且比较稳定和持久。

三.相似规则:很多情况下相似能引起程度不同的人际吸引,诸如道德观念,宗教信仰,社会地位,教育程度等的相似都能影响人际吸引。

四.互补规则:互补性是指双方在交往是所产生的相互满足的心理状态。

当交往双方的需要和满足途径正好成为互补关系时,双方会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五.人际吸引规则的协同:相似与互补有时是协同的,相似与互补有不同的作用3、人际关系的一般原则(1)平等原则。

在人际交往中总要有一定的付出或投入,交往的两个方面的需要和这种需要的满足程度必须是平等的,平等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前提。

(2)相容原则。

相容是指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相容,即指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与人相处时的容纳、包涵、宽容及忍让。

要做到心理相容,应注意增加交往频率;寻找共同点;谦虚和宽容。

(3)互利原则。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互助互利。

可表现为人际关系的相互依存,通过对物质、能量、精神、感情的交换而使各自的需要得到满足。

(4)信用原则。

信用即指一个人诚实、不欺骗、遵守诺言,从而取得他人的信任。

人离不开交往,交往离不开信用。

要做到说话算数,不轻许诺言.与人交往时要热情友好,以诚相待,不卑不亢,端庄而不过于矜持,谦逊而不矫饰作伪,要充分显示自己的自信心。

4、影响从众的因素:(1)团体因素:①团体凝聚力②团体一致性③团体规模、团体大小也对从众行为产生影响。

(2)个人承诺4、服从:指个体由于受到压力而去做那些他们不愿做的事。

5、人际关系发展的四个阶段<1>、定向阶段。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对交往的对象具有很高的选择性。

进入一个交往场合时,人们往往会选择性地注意某些人,而对另外一些人视而不见,或者知识礼貌性地打个招呼。

对于注意到的对象,人们会进行初步的沟通,谈谈无关紧要的话题,这些活动,就是定向阶段的任务。

<2>、情感探索阶段。

如果在定向阶段双方有好感,产生了继续交往的兴趣,那么就可能有进一步的自我表露,并开始探索在哪些方面双方可以进行更深的交往。

这时,双方有一定程度的情感卷入,但是还不会涉及私密性的领域。

<3>、情感交流阶段。

如果在情感探索阶段双方能够谈得来,建立了基本的信任感,就可能发展到情感交流的阶段,彼此有比较深的情感卷入,谈论一些相对私人性的问题,这时,双方的关系已经超越了正式规范的限制,比较放松,比较自由自在,如果有不同意见也能够坦率相告,没有多少拘束。

<4>、稳定交往阶段。

情感交流如果能够在一段时间内顺利进行,人们就有可能进入更加密切的阶段,双方成为亲密朋友,可以分享各自的生活空间、情感、财物等,自我表露更深更广,相互关心也更多。

6、简述沟通结构的要素。

(1)信息源。

信息源是沟通过程中的始发者,也可以称为信息发出者。

(2)信息。

信息是沟通传递的内容,从沟通意向的角度说,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3)通道。

从发送着到接受者之间形成的沟通回路,需要经过一定的形式,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这里信息传递的方式就是指通道,通常人的眼睛、耳朵、鼻子、嘴巴和手都是传递信息的通道。

(4)信息接受者。

信息接受者即接受信息的人,是沟通过程的终端。

信息接受者是对于信息的接受,不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一个积极主动的接受和加工信息的过程。

(5)反馈。

沟通中信息的接受者不断的将沟通的结果再回送给发出者,时期进一步调查沟通动作,从而形成一个沟通回路,这个过程就是反馈。

反馈的作用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互动过程,而不仅仅是单向传递。

(6)障碍。

沟通中的障碍是指会给沟通过程中增加困难或使双方没能很好的完成沟通的因素。

主要包括地位障碍、个性障碍、组织障碍、文化障碍、心理障碍等。

(7)背景。

沟通总是在一定的背景中发生的,任何形式的沟通,都要受到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

7、自我概念的功能第一,保持内在一致性和行为一贯性。

保持内在一致性即保持个人的想法、情绪、行为一致。

自我概念有着促使矛盾的内部观念达到协调一致的功能。

第二,决定个体对经验的解释。

伯恩斯认为,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决定的。

每一种经验对于特定的个人具有特定的含义,即使不同的人获得了完全相同的经验,他们对于这种经验的解释也不会完全相同。

解释经验的轨道决定于一个人的自我概念。

第三,影响个体的期望水平。

自我概念不仅影响到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和个体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还影响到个体对未来事情发生的期待,从而影响人们对行为的自我调节。

伯恩斯提出自我概念具有保持内在一致性,解释经验和决定期望等三种功能。

(一)自我一致性维持:自我一致性维持是指自我概念使人保持内在一致性,个人需要按照保持自我看法一致性的方式行动。

(二)经验解释:是指自我概念具有经验解释系统的作用。

一定经验对个人具有怎样的意义,取决于个人在怎样的自我概念背景下作出评价。

(三)期望定向:自我概念的期望定向功能是指人们对情境和自己行为的期望是受自我概念引导的。

8、助人行为的影响因素<一>受助者特点(1)性别。

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帮助。

如果潜在助人者为男子,则女性不幸者比男性更容易得到帮助,如果助人者为女性,则男女不幸者得到帮助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2)相似性。

受助者和我们的相似性影响了我们是否采取救助行为。

(3)外部特征。

受助者的外部形象会影响人们的助人意愿。

一个有魅力的求助者比那些缺乏魅力的人得到更多的帮助,这种魅力不仅仅包括人的长相,也包括人的穿衣打扮。

(4)人格特征。

受助者的人格形象也会影响到人们的助人意愿。

我们更愿意帮助那些看起来善良友好的人,更愿意帮助那些没有伤害过我们的人,更愿意帮助那些是由于外在不可控的原因而使的自己陷入困境的人。

(5)受助者的感觉。

当提供帮助的是你的朋友或是和自己类似的人时,特别是看起来比自己小比自己弱时,接受帮助会让你感到很沮丧,因为你觉得,他们比你强,能做你不能做的事;相反,如果是一个陌生人,一个和你自己完全不一样的人对你提供帮助,你看的感觉可能更积极一点,因为这对你自尊的威胁要小一点。

<二>助人者特征(1)年龄与性别。

助人者的年龄应该是一个间接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助人意愿应该是不断增强的。

(2)认知特点。

对当前所处情境的认知,包括对救助对象的认知;人际责任归因风格;自我的认知,包括对自身条件的认知和自我角色的认知。

(3)个性特点。

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具有仁慈、助人、慷慨等特质,或者自认为是一个利他主义者,其亲社会倾向就更强。

(4)心境。

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感体验都感染上某种色彩的较持久而有微弱的情绪状态。

好的心境,直接增加一个人帮助别人的可能性。

(5)道德推理。

道德推理水平越高,越容易做出亲社会行为。

<三>情境因素(1)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

舒适的天气可以使人更容易帮助别人。

人们的助人行为受所处地域的社会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

(2)匆忙与助人代价。

匆忙的水平越高,人们对身边不幸者提供帮助的可能性就越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