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上数学第4单元教案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比》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比的概念、比的性质、比的应用等知识。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比,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求比值,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比例、分数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比的计算和应用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性质。
2.学会求比值,能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掌握比的概念和性质。
2.求比值和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的概念。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比的性质。
3.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运用比解决实际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素材,如图片、实例等。
2.准备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一只鸟和一朵花,鸟有2只翅膀,花有3朵花瓣。
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鸟和花的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水果店里的苹果和香蕉的售价,引导学生认识比的概念。
同时,解释比的意义,即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比的计算练习,如给出一组数,要求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同时,引导学生发现比的性质,如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巩固(10分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探究比的性质。
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表格,表格中包含不同比的比值,以及它们的前项和后项。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给出一个情境:甲、乙两地相距120公里,一辆汽车从甲地出发,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前往乙地,问汽车需要多少时间才能到达乙地?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比的概念、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上第四单元教案
单元概述
【单元】第四单元
【单元教材解读】
主要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求比值、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运用比的知识解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习除法的意义、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学生学过的许多概念中,不少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比的概念可以直接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比的概念是建立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概念的基础,因此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性质既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又是学好这一单元知识的关键。
【单元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4.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7.在比的意义的教学中,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单元教法与学法】
教法:迁移法类推法引导法等
学法:归纳法比较法自学法等
【单元课时安排】 6 课时左右
龙里县谷脚小学统一电子备课表
龙里县谷脚小学统一电子备课表
龙里县谷脚小学统一电子备课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 比-归纳总结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第4单元比-归纳总结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理解“比”的概念,并能用“比”进行简单的数值比较。
2.能够熟练使用“比”的相关术语,如倍数、百分比等。
3.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进行数量的比较和计算。
4.能够通过综合性问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教学板书、教具、习题练习册等。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相关知识,准备纸笔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通过引入实际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比”进行数值比较,并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各种“比”的例子,引起学生对“比”的兴趣。
2. 学习“比”的概念通过具体的数字例子和图片展示,讲解“比”的概念,包括比的大小关系、比的性质等,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互相交流自己对“比”的理解。
3. 学习“比”的运用教师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应用,包括倍数、百分比等相关概念的运用,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
4. 综合应用与归纳总结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一系列综合性问题,要求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并给出解决方案。
通过这一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5. 拓展与巩固教师安排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强化所学知识,巩固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并在听取学生解答后进行相关拓展讨论,加深学生对“比”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理解了“比”的概念?他们是否能够熟练运用“比”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针对学生的表现,教师应该如何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比”的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五、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练习,让学生通过做题巩固所学知识。
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在下节课时检查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测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比”概念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水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1)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基本数量关系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体验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利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猜测与估计等策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以便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
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具,如计数器、小棒等,以便于他们在操作中学习。
3.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呈现一个生活情境,如购物场景,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
例如:“妈妈买了3个苹果和2个香蕉,一共花了多少钱?”让学生尝试用已知的信息解决问题。
2. 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家有15个橘子,他想把它们分给他的5个朋友,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引导学生运用基本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归纳总结
第4单元归纳总结
重要考点考点解析典型例题
笔算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
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
十,向前一位进1。
计算398+281。
【解答】398+281=679
3 9 8
+ 2 8 1
6 7 9
笔算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
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
减,要从前一位退1当10,
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
减。
计算524-288。
【解答】524-288=236
5 2 4
- 2 8 8
2 3 6
加法的验算1.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
一遍,看和是否相等。
2.用和减一个加数,看是
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计算745+156,并验算。
【解答】745+156=901
减法的验算1.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
否等于减数。
2.用差加减数,看是否等
于被减数。
计算402-167,并验算。
【解答】402-167=235
解决问题结合具体情况分析,灵活
选择解决策略。
按照约定,张叔叔要在国庆
节前把800千克蔬菜送到批发中
心。
昨天送走315千克,今天又送
走285千克。
他还要送多少千克?
【解答】方法
一
:800-(315+285)
=800-600=200(千克) 答:他还要送200千克。
方法二:800-315-285 =485-285=200(千克) 答:他还要送200千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策略。
本单元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策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策略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局限于一种策略,缺乏灵活性。
通过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发现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新学的策略接受能力较强,但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应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分析问题、列式计算、估算和检验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策略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和掌握策略。
2.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策略的应用。
2.练习题: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出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物品,要求学生计算物品的总数。
人教版数学小学六年级上册 第4单元 比 整理与复习 小学六年级 第四单元《比》知识总结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 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化简后比的前项和后项没有公因数,化简后要检查)3、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61:92=(61×18):(92×18)=3:4 也可以用:4:34329619261==⨯=÷ 15:8158385183:2.0==⨯= 可以转为除法的运算 4、 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5、()15102:34()()24362()+=÷=÷==+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2.结果不同。
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数,这个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或分数。
而化简比最后的结果仍然是一个比,要写成比的形式3.读法不同。
如6:4求比值是6:4=6÷4=46=23读作二分之三还可写作1.5(结果是一个数)。
化简比是6:4=6÷4=46=23读作三比二还可写作3:2(结果是一个比) 四、比的应用 1、比的第一种应用:已知两个或几个数量的和,这两个或几个数量的比,求这两个或这几个数量是多少?六年级有60人,男女生的人数比是5:7,男女生各有多少人?题目解析:60人就是男女生人数的和。
2024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上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学校:学科:六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设计备课组名称:2024年六年级组集体备课第四单元百分数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分析核心概念、内容结构、呈现方式、育人价值)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分数,特别是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学习百分数与分数、小数互化和用百分数知识解决问题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
百分数在社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了一些零散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实际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实例中感知,并能正确地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真正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是百分数的认识、合格率、营养含量和这月我当家四节新内容。
二、单元学情分析(分析学生已有生活、知识、活动、方法等经验)由于百分数在反映一个量与另一个量的关系时,更容易说明问题,所以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更多地用百分数来刻画、描述事物的定量化特征,交流、传递社会发展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或多或少地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百分数,对百分数有一些直观的感性认识,为系统地认识百分数奠定了基础。
三、单元学习目标(基于课标、教材、学情,体现核心素养导向) 1.认识百分数,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
会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会解答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能探索出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有效方法。
3.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百分数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百分数描述并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4.感受百分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对周围环境中与百分数有关的事物具有好奇心,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建议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通过选取现实生活中学生熟悉的、现实的、具体的事例,让学生经历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突出百分数的特殊性。
在学生讨论百分数表示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认识百分数、“%”及百分比、百分率,使学生感受到百分数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实际意义。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四单元 4 这月我当家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 4 这月我当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能够正确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 有关“这月我当家”的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2. 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这月我当家”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与本月当家相关的数学问题。
2. 讲解: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例题进行演示。
3. 练习:让学生进行分数除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 应用:讲解如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家庭收支、分配家务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本月当家过程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6. 成果展示:邀请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7.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六、板书设计1. 这月我当家2. 重点知识: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 教学过程:导入、讲解、练习、应用、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总结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完成练习册上有关分数除法的题目。
2. 结合本月当家过程,尝试运用分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及时进行辅导。
2. 在讲解分数除法应用时,教师应注重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课后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总之,本节课通过讲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归纳总结
四、百分数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1)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1、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21 = 0.5 = 50% 51 = 0.2 = 20% 85 = 0.625 = 62.5% 41 = 0.25 = 25% 52 = 0.4 = 40% 81 = 0.125 = 12.5% 43 = 0.75 = 75% 53 = 0.6 = 60% 83 = 1.375 = 37.5%161 = 0.0625 = 6.25% 54 = 0.8 = 80% 87 = 0.875 = 87.5% 251 = 0.04 = 4﹪ 252 = 0.08 = 8﹪ 253 = 0.12 = 12﹪ 254 = 0.16 = 16﹪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一)一般应用题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①合格率 = %100⨯产品总数合格产品数 ②发芽率 = %100⨯种子总数发芽种子数 ③出勤率 = %100⨯总人数出勤人数 ④达标率 = %100⨯学生总人数达标学生人数 ⑤成活率 = %100⨯总数量成活的数量 ⑥出粉率 = %100⨯出粉物的重量粉的重量 ⑦烘干率 = %100⨯烘干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 ⑧含水率 = %100⨯-烘干前的重量烘干后的重量烘干前的重量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第六讲第四单元比知识点归纳与总结一、比的意义1、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是比号,读作“比”。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比的后项不能是零。
例如21:7 其中21是前项,7是后项。
2、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有时也可能是整数。
【求几个数的连比方法】求几个数的连比的方法,如:甲∶乙=5∶6,乙∶丙=4∶3,因为[6,4]=12,所以5∶ 6=10∶ 12, 4∶3=12∶9,得到甲∶乙∶丙=10∶12∶9。
3、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比同除法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后项相当于除数,比值相当于商。
比同分数相比较:比的前项相当于分子,后项相当于分母,比值相当于分数值。
二、比的基本性质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
2、比的前项和后项是互质数的比,叫做最简单的整数比。
把两个数的比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叫做化简比,也叫做比的化简。
3、整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例如:180:120=(180÷60):(120÷60)=3:24、分数比的化简方法: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变成整数比,再进行化简:例如:5、小数比的化简方法:把比的前项和后项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变成整数比,再化简。
例如:0.75:0.2=(0.75×100):(0.2×100)=75:20=15:46、一个比中,既有小数,又有分数,可以把小数化成分数,按照化简分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按照化简小数比的方法进行化简。
例如:三、求比值和化简比的比较1.目的不同。
求比值就是求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而化简比是把两个数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也就是化简后的比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比的前、后项都应是整数;二是前、后项的两个数要互质。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内容: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
2.理解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复旧知,做好铺垫1.给出一个男生和女生人数的例子,让学生计算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给出一个路程和时间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汽车的速度。
3.给出一个购买___的例子,让学生计算每千克苹果的价格。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播放“天宫一号”发射过程视频,让学生观看后表达自己的感受。
2.提出___在飞船内展示国旗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国旗的长和宽的关系。
三、探究新知,认识“比”1.引导学生理解比的前项和后项顺序不能随便调换,比的顺序很重要。
2.介绍比的定义和各部分名称。
3.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比值,并强调比值的单位可以是整数或分数。
四、练应用,巩固知识1.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计算比值。
2.给出一些实例,让学生通过比较大小来判断大小关系。
3.让学生自己构思实例,计算比值并与同学分享。
五、归纳总结,拓展思路1.让学生总结比的相关知识点,强调比、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引导学生思考比的应用场景,例如在购物、旅游等方面的应用。
个性调整补充:根据学生回答情况板书,帮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和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点,设计一些个性化的练和活动,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积极性。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新知的意识和能力,利用旧知探索新知。
4.在化简比的过程中,通过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知识的类比迁移,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在于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课前准备:教学过程:一、复检查1.提问:什么是两个数的比?2.提问:比与分数、除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二、理解比的基本性质1.猜想:根据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我们可以猜想比也具有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
第4单元比第1课时比的意义【教学内容】教材48、49页及练习十一的1-3题【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过程与方法:培养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等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比的意义难点:比和除法、分数的关系。
【导学过程】:【自主预习】1.分数和除法有什么联系?2.除数能否为零?分数的分母能否为零?3、自学教材43、44页的内容并回答问题。
(1)什么是比?比是什么?什么叫比?谁和谁比?(2)长是宽的几倍,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5÷10求的是什么?是这面旗的什么和什么比较?长是多少?宽是多少?长和宽比也就是几和几比?【新知探究】小组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1、用除法可以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
也就是说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倍或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两个量的比。
2、一辆汽车2小时行90千米这里已知哪两个数量?可以求出哪个数量?怎样求?说明:90÷2=45(千米)用除法求出了这辆车的速度,它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用()来表示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把它说成路程和时间的比是()比()。
90÷2表示什么?还可以怎么说?3、讨论①除法中的运算符号是“除号”,表示比的符号是什么呢?写作什么?②5比3写作什么?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③试写3比5、90比2,并说出比的前项、后项。
④比的前项和后项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除的关系)⑤什么是比值?如何求?比值可以是什么数?4、我们在写比时,要注意谁和谁比,谁是比的前项,谁是比的后项,次序不能颠倒。
2、求比值的方法是:用()除以()所得的商是(),它可以是(),也可以是(),还可以是()。
3、观察,你能发现比、除法、分数三者之间的联系吗?4、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知识梳理】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随堂练习】1、用分数的形式表示下面两个比。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四单元比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及其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2.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和关键:1.教学重点:能运用比的意义,解决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教学难点: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3.教学关键:能真正理解比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6课时左右(机动1课时)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上册)第1课时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上册)第2课时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上册)第3课时小学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上册)第4课时六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检测题(2课时)一、填空题:(20分)1.5÷8=()(分数)=():()=()小数2.把0.56:0.64化成最简整数比是():(),比值是()。
3.今天去我们班的学生出勤率是92℅,到校的学生与没有到校的学生人数比是():(),没有到校的学生与全班学生比():()。
4.比的前项扩大10倍,后项缩小40℅,比值()。
5.大小两个齿轮的齿数比是4;3,大齿轮有48齿,小齿轮有()齿。
6.在2:5 中,如果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增加().7.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甲数比乙数少℅。
8.把5克盐溶于45克水中,盐与盐水的比为:():()。
9.比值为1.5的最简整数比是():() .10.六年级(1)班的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1:2,女生有22人,全班有()人.二、判断题:(10分)1.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第四单元)
第四单元圆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掌握圆周率的近似值。
2.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与面积。
3.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知道轴对称的含义,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学重点】
1.认识圆及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
2.掌握圆的周长与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从一个轴对称图形中准确地找出对称轴。
2.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理解和掌握求环形面积的方法。
【课时安排】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刚才的折痕,看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再以圆心为端点,量一量它到圆上任一点的距离。
三、理清半径、直径与圆的位置关系,以及直径与半径之间的关系。
六、布置作业
判断依据: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
3.导人本课:前面我们学习了圆的面积公式,并进行
2.计算下面环形的面积。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利用基本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内容主要包括画图策略、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的策略、列表策略和猜想-归纳-验证策略等。
这些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运用基本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但在面对复杂问题时,他们往往缺乏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效率不高。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列表和猜想-归纳-验证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地引入策略。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具体案例,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3.采用合作交流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分享解题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策略的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2.准备教学课件,辅助展示问题和策略。
3.准备练习题,巩固所学策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有5个苹果,请问他们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案例,让学生尝试解决。
例如:某商店举行优惠活动,购买一个商品原价100元,如果购买两个及以上,每个商品的价格将打9折。
小学数学人教六年级上册4比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
第四单元比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四单元比整理和复习。
【教学目标】1.回顾本单元的知识内容,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有关比的知识,培养学生归纳整理数学知识的能力。
2.经历知识的回顾整理过程,体验归纳整理,构建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
3.体验掌握数学知识的胜利怡悦,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归纳总结、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归纳整理有关比的知识,形成知识体系。
【教学准备】黑板,课件。
【复习回顾】一、谈话导入教师:同学们,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比的知识,请同学们说一说。
什么叫做比的意义?比的中间是比号,比号前面是什么,后面是什么?二、复习旧知(用投影出示下面的问题)1、怎样求比值?怎样化简比?求比值、化简比的过程与要求是什么?(强调书写与格式)。
①学生独立练习。
②请学生上讲台板演。
③说一说化简比的步骤2、提问:求比值和化简比有什么联系,又有什么区别?联系:比值是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它通常用分数表示,而比也可以写成分数。
区别:比值是一个数,它可以是整数、小数和分数;而最简比只是一个比,前项与后项互质的。
3、归纳化简比的方法整数比——比的前、后项都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最简比。
小数比——比的前、后项都扩大相同的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分数比——比的前、后项都乘它们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整数比→最简比。
4、比和除法、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谁来说一说?用字母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板书)5、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1、根据比的基本性质填空。
①6 ︰8=()(A)3 ︰4 (B)2 ︰3 (C)12 ︰18②10 ︰20=()(A)2 ︰5 (B)2 ︰3 (C)40 ︰802、判断下列各题。
(1)16 ︰4的最简比是4。
()(2)5︰的比值是2。
()(3) 6 ︰的最简比是20 ︰1。
()(4)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都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6课时 这月我当家(2)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6课时这月我当家(2)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对家庭生活费用进行预算和实际操作,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的良好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家庭生活费用的预算和实际操作展开,包括:1. 收集家庭生活费用相关数据,如水、电、燃气、食物等开销。
2. 分析家庭生活费用数据,预测下一个月的费用。
3. 根据预算结果,制定家庭生活费用支出计划。
4. 实际操作,记录家庭生活费用支出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进行家庭生活费用预算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投影仪、黑板、粉笔等。
2. 学具:计算器、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时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家庭生活费用预算的意义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思考。
3.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家庭生活费用预算的实际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 成果展示:学生分享家庭生活费用预算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对本课时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反思自己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之处。
六、板书设计1. 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第6课时这月我当家(2)2. 内容:家庭生活费用预算的意义、方法、实际操作等。
七、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学生结合本课时所学内容,为家庭制定一份生活费用预算计划。
2. 课后实践:学生实际操作,记录家庭生活费用支出情况,与预算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针对本课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与反思,为下一课时教学做好准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 百分数 |北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4单元百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百分数的含义和意义,掌握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2.学会在生活实际中使用百分数。
教学重难点1.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2.情境问题解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一起回顾分数和小数的概念,然后向学生介绍百分数的概念,让学生感受百分数的实际应用,明确学习本单元的重点。
二、讲解1. 百分数的基本概念教师将百分数的定义、含义和基本表示方法进行讲解,并通过例子让学生感受百分数的表达方式。
2. 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2.1. 分数转换为百分数教师通过例子,讲解分数转换为百分数的方法:分子乘以100,分母不变。
2.2. 百分数转换为分数教师通过例子,讲解百分数转换为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100,分母不变。
需要注意,百分数转换为分数后,应该化简为最简分数。
2.3. 小数转换为百分数教师通过例子,讲解小数转换为百分数的方法:把小数乘以100,再加上“%”符号。
2.4. 百分数转换为小数教师通过例子,讲解百分数转换为小数的方法:把百分数去掉“%”符号,再除以100。
3. 情境问题解决教师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超市打折、体重计算、考试成绩等。
教师提出一些情境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解决。
三、练习教师分别出示一些小数、分数、百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练习,并及时纠正错误。
四、总结教师通过提问,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解答。
教学内容时间安排本节课内容预计用1课时讲解、1课时练习、30分钟总结。
教学方法和手段1.课堂讲解法;2.情境教学法;3.课堂提问互动;4.书写和口头练习。
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理解了百分数的含义和意义,掌握并运用了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换,学会在生活实际中使用百分数。
这些知识有利于学生巩固基础数学知识,为日后高中数学学习打下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百分数
一、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1、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百分数是指的两个数的比,因此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
2、千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千分之几。
3、百分数和分数的主要联系与区别:
(1)联系:都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倍比关系。
(2)区别:
①、意义不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具体的数量,所以不能带单位;
分数既可以表示具体的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表示具本数时可以带单位。
②、百分数的分子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分数的分子不能是小数,只能是除0以外的自然数。
4、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来表示。
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
(一)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百分数: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2.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同时去掉百分号。
(二)百分数的和分数的互化
1、百分数化成分数:
先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母是否100的分数,能约分要约成最简分数。
2、分数化成百分数:
① 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分母扩大或缩小成分母是100的分数,再写成百分数形式。
②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三)常见的分数与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2
1 = 0.5 = 50% 51 = 0.
2 = 20% 85
= 0.625
= 62.5%
41 = 0.25 = 25% 5
2 = 0.4 = 40% 81
= 0.125
= 12.5%
4
3 = 0.75 = 75% 53 = 0.6 = 60% 83
= 1.375
= 37.5%
161 = 0.0625 = 6.25% 54 = 0.8 = 80% 8
7
= 0.875 = 87.5%
251 = 0.04 = 4﹪ 252 = 0.08 = 8﹪ 253 = 0.12 = 12﹪ 25
4 = 0.16 = 16﹪
三、用百分数解决问题 (一)一般应用题
1、常见的百分率的计算方法: ①合格率 =
%100⨯产品总数
合格产品数
②发芽率 =
%100⨯种子总数
发芽种子数
③出勤率 =
%100⨯总人数
出勤人数
④达标率 =
%100⨯学生总人数
达标学生人数
⑤成活率 =
%100⨯总数量
成活的数量
⑥出粉率 =
%100⨯出粉物的重量
粉的重量
⑦烘干率 =
%100⨯烘干前的重量
烘干后的重量
⑧含水率 =
%100⨯-烘干前的重量
烘干后的重量
烘干前的重量
一般来讲,出勤率、成活率、合格率、正确率能达到100%,出米率、出油率达不到100%,完成率、增长了百分之几等可以超过100%。
(一般出粉率在70、80%,出油率在30、40%。
)
2、已知单位“1”的量(用乘法),求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 数量关系式和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中的关系式相同:
(1)分率前是“的”: 单位“1”的量×分率=分率对应量
(2)分率前是“多或少”的意思: 单位“1”的量×(1±分率)=分率对应量
3、未知单位“1”的量(用除法),已知单位“1”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求
单位“1”。
解法:(建议:最好用方程解答)
(1)方程: 根据数量关系式设未知量为X ,用方程解答。
(2)算术(用除法): 分率对应量÷对应分率 = 单位“1”的量
4、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
两个数的相差量÷单位“1”的量 × 100% 或:
① 求多百分之几:(大数÷小数 – 1) × 100% ② 求少百分之几:( 1 - 小数÷大数)× 100%
(二)、折扣
1、折扣:商品按原定价格的百分之几出售,叫做折扣。
通称“打折”。
几折就表示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
例如八折=10
8
=80﹪,六折五=0.65=65﹪
2、 一成是十分之一,也就是10%。
三成五就是十分之三点五,也就是35%
(三)、纳税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
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
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应纳税额 = 总收入 × 税率
(四)利息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
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