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综述
中药行业的中药药物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中药行业的中药药物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和需求的增加,中药行业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然而,中药的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成为了影响其临床应用和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围绕中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展开讨论。
I. 中药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定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是指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被机体吸收并进入循环系统的药物比例。
而中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则涉及到药材炮制、制剂制备和人体吸收等多个环节。
通过科学的研究和合理的调配,可以提高中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从而提升其疗效和安全性。
II. 影响中药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因素1. 药材来源和炮制方法中药的炮制方法对于药材的活性成分含量和释放方式有着重要作用。
传统的药材炮制方法中,如炒、曝晒、蒸等,能够改变药材的理化性质,提高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可溶性,从而增加中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2. 制剂制备技术中药的制剂制备技术对于药物的释放速度和部位也影响着生物利用度。
比如,制备颗粒剂、丸剂、胶囊剂等不同制剂形式,可以通过适当的包衣和载体技术,延缓药物释放,降低药物在胃酸中的降解,提高生物利用度。
3. 个体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中药的药物代谢途径和遗传学差异也会对其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
个体差异、饮食习惯、疾病状态等因素会导致中药在不同个体之间的生物利用度存在差异。
同时,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也会对中药的生物利用度产生影响,需要在临床应用中加以考虑。
III. 中药药物生物等效性的评价为了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对中药药物的生物等效性进行评价和监测是十分重要的。
生物等效性研究可以通过体内药动学、体外释放试验和临床试验等多个方面进行。
其中,体内药动学研究是较为常用的方法,通过测定中药药物在血浆或尿液中的药物浓度来评估其吸收和排泄情况,从而推导出生物等效性。
IV. 提高中药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方法1. 现代技术的应用结合现代生物技术、纳米技术和药物传递系统等技术手段,可以改善中药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

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药师职称考试药理学知识点总结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与生物利用度一、基本概念(一)生物利用度生物利用度是指活性物质从药物制剂中释放并被吸收后,在作用部位可利用的速度和程度,通常用血浆浓度-时间曲线来评估。
根据参比标准的不同,生物利用度可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1)绝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静脉注射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绝对生物利用度。
(2)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同一药物的非血管内给药制剂为参比制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之比称为相对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如果含有相同活性物质的两种药品药剂学等效或药剂学可替代,并且它们在相同的摩尔剂量下给药后,生物利用度(速度和程度)落在预定的可接受限度内,则被认为生物等效。
设置这些限度以保证不同制剂中药物的体内行为相当,即两种制剂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中,一般通过比较受试药品和参比药品的相对生物利用度,根据选定的药动学参数和预设的接受限,对两者的生物等效性作出判定。
血浆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反映暴露的程度,最大血浆浓度C max以及达到最大血浆浓度的时间t max是受到吸收速度影响的参数。
(三)药学等效性两制剂含等量的相同活性成分,具有相同的剂型,符合同样的或可比较的质量标准,则互为药学等效。
具有药学等效性的药物制剂间互称为药学等效剂。
(四)主要的生物用度参数1.t max即达峰时间,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所对应的时间。
t max可以作为药物吸收速度的近似指标,当药物吸收速度增大时,t max值减小。
2.C max即达峰浓度,系指血管外给药后达到的最高血药浓度。
对于许多药物,其药理作用和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C max 是药物吸收能否产生疗效的指标,也是评判出现药物中毒的指标。
3.AUC即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是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低的指标,反映活性药物进入体循环的总量。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 BA)与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 BE)是药物研究和评估中的重要概念。
它们对于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不同制剂之间的相互替代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药物制剂中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在药物研发过程中,生物利用度是指药物在进入生物系统后被有效吸收的比例,即药物到达血液循环中的程度。
生物利用度通常以百分比表示,可以根据不同制剂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评估。
生物利用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体外释放试验、离体小肠模型和生物样品分析等。
体外释放试验可以评估不同制剂在不同pH条件下的药物溶解度和释放速率;离体小肠模型可以模拟人体小肠环境,研究药物的吸收行为;生物样品分析则通过收集人体血液或尿液样本,检测药物浓度来评估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和评价方式生物等效性是指不同制剂中相同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可比性。
一般来说,如果两个制剂的生物利用度相似,且在治疗上没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可以认为它们具有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的评价通常采用交叉设计、随机配对和计量/非计量类型的研究。
交叉设计可以减小个体差异对研究结果的影响;随机配对则可以保证研究组的可比性;计量/非计量研究可以通过比较不同剂量制剂的疗效差异来评估生物等效性。
三、影响药物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因素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药物的化学性质、制剂类型、给药途径、药物代谢酶活性等。
化学性质方面,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和稳定性等会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分布;制剂类型方面,如固体制剂、控释制剂、注射剂等也会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产生影响;给药途径则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药物代谢酶活性可能导致个体差异性。
四、药物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在药物研发中的作用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是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指标。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指导原则人体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反映制剂中主药吸收进入人体体循环的相对量和速度的药代动力学参数。
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ancy)指一种药物的不同制剂,在相同实验条件下以相同剂量用于人体,其吸收程度和速度无显著性差异。
两者概念不尽相同,但试验方法基本一致。
药物制剂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试验属临床试验范畴,故须具备我国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要求的各项必要条件,并按规范要求进行试验。
一、生物样品分析方法的建立和验证应根据所试药物的理化特性建立生物样品的分析方法。
所建方法须经过充分验证,证明符合如下基本要求,方可用于正式试验。
(一)特异性须证明所测定物质是受试药品的原形药物或特定活性代谢物。
生物样品所含内源性物质或代谢物不得干扰对样品所测物质的分析。
根据药物结构特性,首选色谱法,如HPLC、GC、GC-MS或LC-MS等方法,并确定保证分析方法特异性的最佳条件。
色谱法应提供空白生物样品、标准品、空白生物样品加入标准品及用药后生物样品的色谱图,以反映分析方法的特异性。
(二)标准曲线与线性范围所测定物质的浓度与响应的相关性,用回归分析方法(如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所得的回归方程来评价。
标准曲线高低浓度范围为线性范围,在线性范围内浓度测定结果应可达到试验要求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必须用至少5个浓度建立标准曲线,应使用与待测样品相同生物介质,线性范围要能覆盖全部待测浓度,不得用线性范围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样品的浓度。
标准曲线不包括零点。
(三)精密度与准确度要求选择三个浓度的质控样品同时进行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考察,低浓度选择在最低量限(LOQ)附近,高浓度在标准曲线的上限附近,中间选一个浓度,每一浓度至少测定5个样品。
精密度用质控样品的日内和日间相对标准差(RSD)表示,一般RSD应小于15%在LOQ附近RSD应小于20%。
准确度是指用特定方法测得的生物样品浓度与真实浓度的接近程度,可用相对回收率表示,一般应85%~115%范围内,在LOQ附近应在80%~120%范围内。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方向,关于药物对人体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过程的研究,对于药物疗效的评价和合理应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和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1.1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药物的生物利用度指的是在给药后经过一定的吸收途径进入血液循环中的药物所占总剂量的比例。
它是描述药物从给药部位到达靶位进行疗效的指标,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公式为:生物利用度 = (AUC口服 / AUC静脉注射) × 100%。
1.2 药物的生物等效性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相同的剂量情况下,通过不同途径给药的药物在生物学上达到相同程度的药效或药物水平。
研究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
二、研究方法2.1 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体内药物动力学研究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方法。
通过对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时间曲线进行测定和分析,可以获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相关参数。
2.2 体外药物释放与溶解度测试体外药物释放与溶解度测试是通过模拟体外环境,测定药物在体外释放和溶解的速率。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预测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度和吸收性能,从而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2.3 动物实验动物实验是研究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动物不同途径的药物剂量,并测定药物在体内的药物浓度,可以评估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和去除情况,从而获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信息。
三、影响因素3.1 药物本身的性质药物本身的性质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有重要影响。
药物的溶解度、脂溶性、分子量等性质都与药物的吸收性能密切相关。
3.2 给药途径不同的给药途径对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有显著影响。
例如,口服给药常用于调节药物释放速率和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而静脉注射给药可以绕过肠道吸收,直接将药物输送到全身循环。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是药物研发和治疗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们帮助评估不同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对疾病的疗效,为合理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的概念入手,介绍常用的评价方法,并探讨其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
一、生物利用度的概念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是指药物经给药途径进入体内后在体内有效可用部分的比例。
它直接影响药物在体内的疗效和安全性。
由于不同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和分布过程,因此生物利用度的评价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常见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方法包括药物浓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等。
二、生物等效性的概念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是指不同药物制剂在体内释放相同药物活性成分的速率和程度相似,从而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效应和疗效。
换句话说,它评估了不同药物制剂的药效学差异。
生物等效性试验通常通过比较药物的药动学参数,如Cmax(最高血药浓度)、Tmax (最高血药浓度出现的时间)和AUC(药物在体内曲线下面积)等指标来进行。
三、评价方法1. 药物浓度法药物浓度法是一种直接测量血浆或尿液中药物浓度的方法。
通过采集给药后一定时间内的血样或尿样,并测定药物的浓度变化,可以获得药物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信息。
通常采用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来描述药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过程,并计算相应的药物动力学参数。
2.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是评价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方法。
它通过检测药物在血液、尿液、粪便等样本中的代谢产物,了解药物的代谢途径、代谢产物的生成速率和排泄速率等信息。
这有助于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代谢特征。
四、应用与展望1. 临床应用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方法在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医生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药物制剂,提高药物疗效和治疗效果。
此外,对于新药的研发与监管,生物等效性试验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
人体药代动力学、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

健康志愿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1. 受试者选择标准
• 通过病史、体检、心电图、血/尿生化和血液学检查证 实身体健康。 • 一般为男女各半,可了解是否存在性别差异。 • 一般在18-45岁,同批受试者年龄不宜相差太大。 • 体重一般不应低于50kg,体重指数一般19~24范围内。 • 受试者必须自愿参加,并在试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 (AIDS和HIV病毒感染者,药物滥用者,最近三个月内 献血或作为受试者被采样者,嗜烟酒者和近二周曾服 过各种药物者均不宜作为受试者。)
4. 药物剂量
健康志愿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5. 研究步骤
受试者在试验日前进入I期临床试验观察室,晚上进统 一清淡饮食,然后禁食10小时。次日晨空腹口服药物 (注射给药不需空腹),用200~240ml温水送服。如需 收集 尿液,则在服药前排空膀胱。服药1小时后可适 量饮 水,2~4小时后进统一清淡饮食。按试验方案在 给药前、后不同时间采取血样和/或尿样(如需收集尿 样,应记录总尿量后,留取所需量)。试验期间应避 免剧烈运动,禁服茶、咖啡及其他含咖啡和醇类饮料, 禁止吸烟。
生物等效性研究
(一)试验设计与操作 1. 交叉设计
多数药物吸收和清除在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个体间 的变异系数远远大于个体内变异系数,因此,生物等 效性研究一般要求按自身交叉对照的方法设计,可以 将制剂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其他因素区分开来, 减少不同试验周期和个体差异对结果的影响。受试者 随机分组,按一定顺序接受处理,二次处理间的清洗 期不应短于7个消除半衰期,以消除前一处理的携带 效应。
健康志愿者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
3. 研究步骤
受试者应在I期临床试验观察室服药、采集样本和活 动。如为口服药物,需用200~240ml温水送服。早、中、 晚三餐均进统一饮食。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_生物药剂学

具体方案
连服一定时间,不少于待测药物7个半衰期后, 开始测定谷浓度,至少测三次,以确证达到稳态。 达稳态后至少要测定一个剂量间隔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特别要注意测定给药前(0时间)与剂 量间隔末(τ时间)的血药浓度,其他采样时间可 参考单剂量实验安排,以便求得生物利用度 最好能测定达稳态后全天服药的血药浓度-时 间曲线,特别对那些在一天内吸收与处置容易 发生节律变化的药物。
具体方案
受试者禁食10h后,早晨空腹时以200ml 水将药吞服,服药后4h时统一食谱的标准 餐。 整个采样时间至少3~5个半衰期。如果 药物半衰期未知,采样需持续到血药浓度 为峰浓度的1/10~1/20。
采样安排:
根据预试验结果进行,一个完整的口服血 药浓度一时间曲线,应包括吸收相、平衡 相与消除相。 服药前采样一次,吸收相与平衡相各采样 3次,消除相采样4~8次,总数11~15次。 对个别药物,若采样次数较少,应说明理由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是指药物吸 收进入大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利用度可分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 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以静脉注射制剂为参比标准, 通常用于原料药及新剂型的研究 相对生物利用度则是剂型之间或同种剂型不同 制剂之间的比较研究,一般是以吸收最好的剂 型或制剂为参比标准。
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
测定方法要求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精 密、灵敏的分析方法。 要求绝对回收率不低于70%,日内、日 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浓 度 很 低 ( 如 ng 水 平 ), 也 可 小 于 15% 或 20% 并提供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研究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生物利用度指的是给定剂量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并达到有效浓度的程度,而生物等效性则是指不同制剂中相同药物在体内表现出相似的生物效应。
这两个参数对于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估至关重要,也对制药工业的发展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一、生物利用度研究药物生物利用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方面。
药物吸收过程是药物进入体内的第一步,对于口服剂型特别重要。
药物在胃肠道的溶解度、稳定性以及肠道对药物的吸收性能均会影响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
一些特殊的制剂技术,如缓释剂型、控释剂型等,可以优化药物的吸收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此外,药物的分布、代谢和排泄也直接影响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性和浓度的维持时间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
药物代谢和排泄则决定了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和剂量的调整。
因此,在一种药物研发过程中,需要通过体内外试验研究药物各个环节的药动学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二、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研究主要是对不同制剂中相同活性成分的生物效应进行比较和评价。
对于相同活性成分的药物,在治疗上应该达到相同的效果,因此需要证明不同制剂之间的生物等效性。
生物等效性测试通常采用同样的给药途径,比较不同制剂在体内的药物浓度、药效及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统计学上的分析。
生物等效性测试的结果往往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制剂工艺相关。
相同的活性成分,如果制剂工艺不同,药物在体内释放速度和吸收速度可能有所不同,导致药物浓度差异,进而影响药物的生物效应。
因此,在制剂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质量控制,以确保不同制剂间的生物等效性。
三、药物制剂研发中的挑战与展望药物制剂研发中,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常常会面临一些挑战。
不同患者个体之间的变异性和药物的代谢差异可能会导致药物在不同人群中表现出差异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和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评价是药物研发和药物治疗领域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介绍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评价方法以及其在药物研究和治疗中的意义。
一、生物利用度的定义与评价生物利用度指的是口服给药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物数量。
它是衡量药物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的重要指标,通常以百分比形式表示。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药物的物理化学性质、给药途径和个体因素等。
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可以通过药物在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来进行。
研究者通常会进行药物的血浆/血清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的测定,进而计算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常用的指标有Cmax(药物峰浓度)和AUC(药物曲线下面积)。
同时,还可以进行药物的药物转化率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生物等效性的定义与评价生物等效性是指在给定剂量下,不同药物制剂或同一药物不同制剂之间在生物效应和生物学指标上的相似性。
在药物治疗中,选择与原始创新药物等效的仿制品是安全有效的基础,因此,确保药物的生物等效性是非常重要的。
生物等效性评价通常综合考虑药动学和药效学两个方面。
药动学评价主要通过测定血浆/血清中药物浓度-时间曲线来确定;药效学评价主要考察药物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等。
生物等效性评价的常用方法包括比较统计学方法和等效性判定方法。
比较统计学方法主要考虑药物动力学参数,如AUC和Cmax的比较,其中包括平均生物利用率、相对生物利用率和90%置信区间等。
等效性判定方法通常基于等效性边界,该边界通过临床试验数据和经验得出。
三、药物研究与治疗中的意义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在药物研究和药物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研究可以帮助药物研发人员选择最佳的给药途径和制剂形式,以提高药物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其次,生物等效性评价可以用于评估仿制药和原始创新药物之间的相似性,为仿制药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

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是在药物研发和临床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生物利用度是指给定药物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而生物等效性评价则是指同一药物在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之间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参数的比较。
对于药物制剂的开发和评价,准确评估其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对于保证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评价是判断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和利用情况的重要指标。
生物利用度的评价可以通过体内外两种方法进行。
1.1 体内方法体内方法是指通过给予动物某种药物剂量,然后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变化,以评估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典型的体内方法包括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和尿排除率法。
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通过测定动物血液中药物的浓度变化,可以计算出生物利用度的各项参数,如AUC(Area Under the Curve)和Cmax(Peak Plasma Concentration)等。
尿排除率法是一种通过测定给药后药物在尿液中的排泄率来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根据药物在尿液中的排泄速率和累积排泄量,可以计算出药物生物利用度。
1.2 体外方法体外方法是指通过模拟体内条件,使用体外实验系统,如肠道模型、胃溶解度试验等,来评价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肠道模型是一种常用的体外评价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方法,通过模拟体内肠道的生理条件,如 pH 值变化、胆盐含量等,可以评估药物在肠道中的溶解度、渗透性和吸收率等指标。
二、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药物制剂的生物等效性评价是指比较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的药物之间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等参数,从而判断它们在体内的效果是否相同或接近的过程。
生物等效性评价对于不同剂型的药物以及药物的批间一致性具有重要意义。
2.1 体内参数比较体内参数比较方法是通过测定给药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变化,评估不同制剂或不同批次之间的生物等效性。
12.2生物利用度与等效性

人体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研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对已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做出部署,明确规定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药品生产企业原则上应采用体内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方法进行一致性评价。
1、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内涵生物利用度英文是bioavailability,简称BA,指的是药物的活性成分从制剂中释放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速度和程度,一般分为绝对生物利用度和相对生物利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以静脉制剂(通常认为静脉制剂生物利用度为100%)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内循环的相对量。
相对生物利用度:以其他非静脉途径给药的制剂(如片剂和口服溶液)为参比制剂获得的药物活性成分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量。
过去出现的一些由于制剂生物利用度不同而导致的不良事件,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对制剂中活性成分生物利用度的一致性或可重现性进行验证,尤其是在含有相同活性成分的仿制产品要替代它的原研制剂进入临床使用的时候。
由于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相关,假设在同一受试者,相同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意味着在作用部位能达到相同的药物浓度,并产生相同的疗效,那么就可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作为替代的终点指标来考察生物等效性,英文是Bioequivalence,简称BE。
因此,生物等效性的含义是:药学等效制剂或可替换药物在相同试验条件下,服用相同剂量,其活性成分吸收程度和速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通常意义的BE 研究是指用BA 研究方法,以药代动力学参数为终点指标,根据预先确定的等效标准和限度进行的比较研究。
2、生物等效性研究目前,美国FDA、欧洲EMA和中国CFDA均颁布了生物等效性的指导原则。
目前推荐的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包括体内和体外的方法。
按方法的优先考虑程度从高到低排列: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药效动力学研究方法> 临床比较试验方法> 体外研究方法。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对个别药物,若采样次数较少,应说明理由
单剂量试验结果处理
列出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每一个受 试的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原始数据,同时计 算平均值与标准差,列表并作图
计算每受试者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 有关参数,并求出平均值与标准差,列表
体内吸收曲线可通过Wagner-Nelson法 或Loo-Reegelman法求得。
体外溶出时间过程和体内时间 过程的参数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这一相关的方法主要是利用统计矩分析原理, 可以将体外平均溶出时间和体内平均滞留时间 或体内平均溶出时间进行比较。
如:a:体外平均溶出时间对体内平均溶出时间 B:体外平均溶出时间对体内平均滞留时间 C:体外溶出速度常数对体内吸收速度常数
试验制剂应是中试以上规模生产出来的,国外 规定为大生产批量的10%或10万片以上的规 模。
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需选择静脉注射剂作为 标准参比制剂。
相对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的研究,可选用 已批准上市的、质量优良的同类剂型或相关剂 型产品为参比制剂。应该说明,上述已批准上 市系指国内经批准上市与国外产品经我国卫生 部门批准在我国上市的产品
体外溶出参数与体内药动学参数 之间有相关性
a:溶出速度常数kd或K。对Cmax或AUC B: MDT体外对Cmax或AUC
为单点相关关系
某一溶出时间点,如T50%、T90%,和某一药 动学参数如AUC、Cmax或tmax存在相关关 系。可有以下三种情况
(1)某一特定时间点体外溶出量和体内药动学 参数之间相关性。
(2)体外溶出某一百分数所需时间与体内药动 学参数之间有相关性。
(3〉体外溶出参数与体内药动学参数之间有相 关性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与生物等效性一、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概念及其意义一、生物利用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的意义在同一种药物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制剂比较时,需要进行制剂生物利用度(bioavail ability)研究和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评价。
我国新药审批规范规定在报送新药(包括新制剂)资料时,需要提供生物利用度研究资料和进行生物等效性评价。
生物利用度是衡量药物制剂中主药进入血液循环中速率与程度的一种量度。
生物等效性是反映新制剂与其参比制剂生物等效程度的重要指标,它是以生物利用度研究为基础的药物制剂质量控制研究项目。
所谓等效指一个药品从生物利用度,疗效或已建立的一组标准与另一药品的关系。
同一种药物,因制剂不同,甚至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制剂,尽管药物含量相同,也可能因生物利用度差异,产生不同的临床效果,从而影响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典型的例子有苯妥英钠、尼莫地平、地高辛等。
有报道两种符合药典规定的地高辛制剂,峰浓度相差59%,其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也相差55%。
可见充分了解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有助于指导药物制剂的研制与生产,指导临床医生合理用药,寻求药物无效或中毒的原因,为评价药物处方设计的合理性提供依据。
因此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已作为考察药品质量标准项目之一。
狭义的生物利用度仅考虑药物的吸收程度,而不考虑药物的吸收速率,但这显然是不够合理的。
如图11-1显示某药物三种制剂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假如吸收程度相同,可见制剂C血药浓度超过最小中毒浓度,制剂B的血药浓度达不到有效血药浓度,制剂A则是符合要求的制剂。
因此除了要考虑药物吸收程度外,还需要考虑药物的吸收速率。
二、生物利用度研究的主要参数在进行生物利用度研究和生物等效性评价时,主要考虑以下3个参数:①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AUC);②达峰时间(t max);③峰浓度((C max)。
AUC的大小可以反映药物的吸收程度,同一受试者AUC大,表示药物吸收程度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义
它是药物制剂质量的重要指标 ,是新药开 发与研究的基本内容 药典及部颁标准收载的药物 ,改变剂型而 不改变给药途径 ,测定生物利用度有更重 要的意义,可以免作临床验证。 有些药物临床指标不够明确而生物利用 度的测定更显重要。
AUC Tmax Cmax
药物血药浓度 - 时间曲线下的面积 AUC 与药物 吸收总量成正比 , 因此它代表药物吸收的程度。 达峰时Tmax表示吸收的速度。 而峰浓度 Cmax是与治疗效果及毒性水平有关 的参数 , 也与药物吸收数量有关。 Cmax 太大 , 超过最小毒性浓度,则能导致中毒。若Cmax达 不到有效浓度,则无治疗效果
以下几类药物,进行生物利用度 研究更有必要
1.预防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 2.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3.水溶性低的药物 4.溶解速度慢的药物 5.有胃肠道中生物转化或在胃肠中不稳定的药 物 6.有特殊理化性质的药物 7.赋形剂比例高的产品
预防与治疗严重疾病的药物
这类药物的质量对治疗效果影响较大, 生物利用度上的差别,有时会带来严重 的后果。
如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两种进行比较则采用双 处理、两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两周期间称洗净期,一般相当药物 10个半衰期, 通常一周 给药剂量一般应与该制剂临床治疗剂量一致 , 且被试验制剂与标准制剂总剂量应相等。如非 临床治疗剂量 , 应提供剂量设置的足够依据。 若剂量不等应说明原因 对非线性动力学的药物要用两个不同剂量进行 试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研究对象
一般在人体内进行。应选择正常、健康的自愿 受试者 , 受试者应在各种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 行。 ( 个别毒性大的药物如抗癌药 , 可以采用动 物) 受试者选择条件 : 年龄一般 18~40 岁 , 男性 , 体 重为标准体重 , 受试者应经过肝、肾功能及心 电图等项检查,试验前停用一切药物, 试验期间, 禁忌烟酒。 受试者人数 ,可考虑 12例。国外一般用 24例。 新药研究到底选用多少例 , 应根据卫生行政部 门颁布的指导原则的规定确定 , 不得随意制订。
治疗指数窄的药物
治疗指数是毒性浓度与有效浓度 的比值 治疗指数窄的药物制剂如苯妥英 钠,若生物利用度不一致,过高可 能引起中毒,过低可能达不到治疗 浓度
水溶性低的药物
例如水溶解度低于5mg/ml的, 此类药物溶解少,如果剂型设计 不当或制剂处方设计不好,均能 影响生物利用度。
溶解速度慢的药物
生物等效性.
在相同实验条件下 ,给予相同剂量的药剂 等效制剂 ,它们吸收的速度与程度没有明 显差别的产品叫生物等效产品。 当吸收速度的差别没有临床上的意义时 , 某些药物制剂其吸收程度相同而速度不 同,也可认为生物等效。
药剂等效性
药剂等效性是指同一药物相同剂量制成 同一剂型,但非活性成分不一定相同,在含 量、纯度、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间、溶 出速率符合同一规定标准的制剂。
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
测定方法要求专属性强、准确性高、精 密、灵敏的分析方法。 要求绝对回收率不低于 70%, 日内、日 间相对标准偏差 (RSD%) 小于 10%, 浓 度 很 低 ( 如 ng 水 平 ), 也 可 小 于 15% 或 20% 并提供分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
单剂量给药计划
评价(测定)生物利用度的方法.
血药浓度法 尿药浓度数据法
绝对生物利用度
相对生物利用度
梯形法
积分法
尿药浓度数据法(7个半衰期)
生物利用度(生物等效性)的实 验设计
研究对象 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 分析方法的指标与要求 单剂量给药计划 单剂量试验结果处理 生物利用度的计算 多次给药计划 结果处理 结果统计分析
如多晶型药物,溶剂化物、粒度影响 吸收的药物
赋形剂比例高的产品
如赋形剂与活性成分之比为5:1的情 况。因为赋形剂多,有时对主药会产 生一定的影响
免做生物等效性试验的药物
有些国家市售非处方药物:其中包括
维生素类的保健用品; 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免作临床试验 的新的非处方复方制剂; 长期使用后安全系数大的处方药物 转变为非处方药物
具体方案
受试者禁食 10h后,早晨空腹时以 200ml 水将药吞服,服药后4h时统一食谱的标准 餐。 整个采样时间至少 3~5 个半衰期。如果 药物半衰期未知 ,采样需持续到血药浓度 为峰浓度的1/10~1/20。
试验制剂与标准参比制剂
试验制剂应是中试以上规模生产出来的 , 国外 规定为大生产批量的 10% 或 10 万片以上的规 模。 绝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 需选择静脉注射剂作为 标准参比制剂。 相对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 可选用 已批准上市的、质量优良的同类剂型或相关剂 型产品为参比制剂。应该说明 , 上述已批准上 市系指国内经批准上市与国外产品经我国卫生 部门批准在我国上市的产品
七、生物利用度与 生物等效性
生物利用度
生物利用度(bioavailability,BA)是指药物吸 收进入大循环的速度与程度。 生物利用度可分绝对生物利用度与相对生物利 用度。 绝对生物利用度是以静脉注射制剂为参比标准, 通常用于原料药及新剂型的研究 相对生物利用度则是剂型之间或同种剂型不同 制剂之间的比较研究 , 一般是以吸收最好的剂 型或制剂为参比标准。
溶解速度慢的药物,用法定方法在 30min内溶解少于50%的药物。 也就是在整个吸收过程中,溶解速 度是限速步骤,药物剂型因素对这 类药物制剂生物利用度有显著的 影响
有胃肠道中生物转化或在胃肠 中不稳定的药物。
此类制剂若设计不好,常造成生物 利用度低 通常需包衣或制成特殊剂型
有特殊理化性质的药物
生物等效性与药剂等效性不同
二者的主要区别 药剂等效性没有反映药物制剂在体内的 情况 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 反映了 药物制剂的生物学标准 ,对临床疗效提供 直接的证明
目前实际要求进行生物利用度 的药物主要有
(1) 新开发的药物产品 , 特别是口服 制剂。 (2)改变剂型的产品 (3) 改变处方与工艺的产品 ( 仿制产 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