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先进文化体制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按照新时代的要求,对农村进行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建设,最终实现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总体要求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好比修建一幢大厦,经济就是这幢大厦的基础。
如果基础不牢固,大厦就无从建起。
如果经济不发展,再美好的蓝图也无法变成现实。
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
只有农民收入上去了,衣食住行改善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新农村建设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
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乐业的景象。
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
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
只有进一步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真正让农民群众当家做主,才能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真正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个新概念,上世纪50年代以来曾多次使用过类似提法,但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更加全面的要求。
新农村建设是在我国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后面临的崭新课题,是时代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下)试题答案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下)试题答案第一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下)试题答案考试标题《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试卷本试卷共有判断题 10 道,单选题 20 道,多选题 10 道,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三):《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几总分100 分,60 分及格。
所属课程个问题》(下)倒计时 26:13一、判断题(10 道)1. ?中国传统文化里的“官本位”、“权力本位”就属于一种糟粕,对此应该扬弃。
正确错误2. 最近中央提出“走转改”,就是一个很积极的努力,我们的文化工作者和媒体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这样才会产生优秀文化作品来武装人,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
正确错误3. 当今中国人对媒体的依赖并不大。
正确错误4. 1978年初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最突出的是文化需要的问题。
正确错误5. 文化需要很容易满足,但物质需要却很难解决。
正确错误6. 如何提高我国的文化生产从而为民众提供高质量的文化产品,这个问题在目前显得越来越突出。
正确错误7. 文化市场竞争可以市场化,以人的自主创新能力拓宽文化市场。
正确错误8. 2011年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十七届六中全会。
正确错误9. 中国目前存在的很多问题的深层根源都与文化有关,可以概括为文化根源。
正确错误10. 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正确错误二、单选题(20 道)1. 在社会主义的劳动结构中,围绕()强调各司其职。
A. 劳动态度B. 劳动对象C. 劳动能力D. 劳动产品2. 围绕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本质特征和时代要求”来选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以下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以人为本B. 自由平等C. 公正仁和D. 和谐相处3. 核心价值体系对民众而言,叫()。
A. 共同价值观B. 世界观C. 人生观D. 方法论4. 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人和自然“()”是核心的价值选择。
中共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
中共新时期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构建和谐社会(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历史上,有现实和长远意义的一件大事。
这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所形成的堪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相媲美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进一步丰富和完善。
(二)中共中央之所以以中央全会这样仅次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并在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领导党的全部工作、对外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很高会议规格,来全面、系统解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这就是为了给党内外和国内外传递一个极其重要的政治信息,即:此一重大命题,是从现在起到二○二○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到二十一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四十五年内,我党治国理政之核心理念。
此一重大命题,又是我党在今后更长得多的历史时期内,即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时期内治国理政之核心理念。
因此,此一重大命题,实质上即是我党在关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个首要基本理论和纲领问题上的核心理念。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所以是我党治国理政的核心理念,其理由是:此一命题,基于经济发展要求而又提到从总体上把握诸方面社会关系连同人与自然关系的高度,确实是一个提纲挈领、统帅全局的重大命题。
新时期以来,党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不再搞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把全党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先后着重从经济、政治、文化方面明确界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从同经济、政治、文化相联系的狭义的“社会建设”方面界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五个时政方针的标准表述
十五个时政方针的标准表述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做到“六个坚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科学发展,坚持改革开放,坚持民主法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加强“三个建设”、“完善管理、激发活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和谐文化建设,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建设和谐社会重点在于: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扩大就业,缩小国内不平等程度,解决三农问题、社会安全问题和教育不平等问题。
“四个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促进法治型国家和良好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立。
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
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两个选择”:社会主义在中国,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中国特点、中国风格的社会主义。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五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05.11.07•【文号】中办发[2005]27号•【施行日期】2005.11.07•【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体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27号2005年11月7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促进农村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协调发展,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就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近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广泛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得到改善,农村文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发展局面。
同时也要看到,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问题是文化基础设施落后,现有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文化产品、文化服务供给不足,文化活动相对贫乏,城乡文化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二、农村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3.农村文化建设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始终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
常识-十七届六中全会题目
一、填空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1年__________在北京召开。
2、十七届六中全会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______________放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重要战略地位。
4、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______________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
5、_________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
6、____________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
7、______________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
8、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9、____________引领时代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
10、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____________是关键。
11、在国家许可范围内,引导____________以多种形式投资文化产业。
12、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支撑。
13、加强和改进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的服务和管理,引导他们自觉履行____________14、壮大____________队伍,鼓励专业文化工作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基层文化建设和群众文化活动,形成专兼结合的基层文化工作队伍。
15、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战略目标。
答案1、10月15至10月18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3、文化建设4、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文化6、中国共产党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9、文化10、人才11、社会资本12、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13、社会责任14、文化志愿者15、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二、是非判断1、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加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化 的享 受者 ,同时 也是文 化 的建设 者 ,必须 充分 发挥 农 民群 众在 文化 建设 中的 主体作 用 , 采用 政
策激励、资金扶持等办法 ,鼓励农 民兴办小型多
样 的基 层 文化 阵地 ,丰 富活动 样式 。要 大力推 进
农 民 自办 文化 。充 分发挥 农 民 自办 文化 的群众 自
发 、形态 多样 、松散 灵活等 特 点 ,活跃 农村 文化 生活 。 重点推 进 文化 中心户 建设 。 要 要培 育一 批农 村文化 带 头人 , 吸引一 批志趣 相投 的群 众就 近就便 开展 文化 活动 , 带 动群 众参 与健 康有益 的 文化活 动 、 进 乡风 文明 。 促 如余姚 通 过市 、 镇两级 每年 各补 助 10 元经 费 的办 法培 育 了 10 多 00 00 户 文化 中心户 ,成 为农村 文化 活动 中 的骨 干 力量 。 = 。要大 力推 进农村 文化 内容 体系 建设 加 大 “ ”的 力度 , 农 民群 众 更 多地 享 受优 秀精 神 文 创 让 化 产品 。 在规 划 、 织 艺术生 产时 要把农 村题 材 的文艺 创作 组 放 到重要 位置 , 保证 在文 艺作 品总量 中占有 比较大 的 比例 。 市 、 两级 文化事业 经费 要加 大对农 村题 材重要 作品 的扶持 县 力 度 , 文 化精 品工程 专项 资金使 用 中予 以倾斜 , 年 争取 在 每 推 出一批 反映 当代农 村农 民生 活的文 艺作 品。 年我市 本级 今 安 排 的 70 元文 化精 品专项 资金 , 2 3 0万 有 2 万元 用于 农村题 材, 比例大大 高于 往年 。 引导 文艺工 作者 深入 农村 、 要 深入
维普资讯
维普资讯
社会 参 与补 充设施体 系。通 过多 种形 式 ,积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作者简介:曲晓云,中共正阳县委党校,职务职称:曲晓云党校工会副主席、讲师自从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口号以来,各界人士围绕这一话题的讨论一直非常热烈。
人们从各个方面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而从文化重建的角度来谈建设新农村问题的人也越来越多,说明在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先进文化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
本文拟就该问题作更进一步的探讨,希望能对建设新农村有所裨益。
一、先进文化对于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它需要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去加以构建,忽略任何一方面,这项工程就难以真正地建立起来。
近些年来我国之所以出现了严重的“三农”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长期忽略了在广大农村地区推行全面、协调的科学发展路线,相反却采取了片面的经济中心主义发展模式。
片面的发展观导致在我国的绝大部分农村地区不但经济没有很好地发展起来,而且各种社会问题也层出不穷。
实践告诉我们:新农村建设不重视文化建设是不行的。
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脉络和凝聚力来源,失去文化支撑的民族是“无所适从”的民族,而失去先进文化导向的农村也必然是一盘散沙的、丧失前进动力的没有希望的蛮荒地带,更谈不上什么“新农村”。
当前广大农村地区的文化现状是令人忧心的:一是文化设施落后且缺乏:很多地方(从乡到村)没有文化站、图书室、电影院、运动场;二是文化人才流失:广大农民所熟知的很多文化人才已经不能为他们的文化享受服务了,这些人要么年老体衰或者已经过世,要么外出打工挣钱糊口去了,以至于像庙会、社戏这些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下去;三是文化形式单一:很多地方的农民在闲暇时只能靠打麻将、看电视来消磨时光;四是文化内容不健康,充斥大量封建的、堕落的旧文化:封建家族文化兴起、城市里的堕落文化如卖淫嫖娼、黄色录像、赌博、脱衣舞向农村地区蔓延,污染了农村的社会风气。
由于大量传统价值观不复存在了,农村以前常见的那种勤劳善良、尊老爱幼、邻里和睦的现象不多见了,而赌博、打架斗殴、偷鸡摸狗、不敬老不爱幼的现象多了。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
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已经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
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有机统一关系,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为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为三大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和谐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集中体现。
和谐社会的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发展有紧密关系。
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无论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又都以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发展为基础、为依据,并且都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为归宿。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但是,没有社会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没有全体社会成员全面素质的提高,就不可能真正实现社会和谐。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在我国开辟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在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结束了阶级压迫、阶级剥削的历史,又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人民生活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我们所要建设的和谐社会,是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既是一种治国的理想,又是一种治国的方略、治国的机制,同时也是一种治国的结果,是目标与过程的统一。
党中央鲜明地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
同时,又要充分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
我国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科学文化水平还不高。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 构建和谐新农村
( 四)农村文化活动缺乏正确引导。据笔者观
察 发现 ,农 村 日常 文 化 生活 除 了看 电视 外 ,最普 遍 的就是 打 牌 ,象 棋 、球 类 活 动 开展 甚少 ,上 网 、玩
游 戏 的农 民更是 为 数 廖廖 ,这 反映 出农 民文化 生 活
些 自娱 自乐的文化娱乐活动,使专业演出和农民的 自 自乐有机地结合起来, 娱 带动和推动农村文化事业
织基 层各 方面 力量 广泛 参与 ,才 能取得 成功 。
( 农村文化产品供需不平衡 。 二) 随着物质生活
水 平 的提 高 ,农 民对 文化生活 需求 日益 多样 ,但反 映 农村 生活 的文化作 品不多 ,精 品更是凤毛麟 角 ;民间 文 艺团体稀 少 ,而 文化 “ 下乡 ”的 内容与农 民需求 三 还有 待协调 , 所提供 的简 明法律 、 业科技知 识较少 , 农 文化 服务供给 滞后于 农 民对精 神文化产 品的需 求 。 ( )农村 文化 事 业重 视 不够 。部 分 乡镇领 导 三
会 等领 域 都 发生 了全面 而 深刻 的变化 ,各种 矛 盾 突 出,各 种 利益 之 间 的协 调平 衡 更加 困难 。要 保 持 农
村 社会 协 调 、稳 定 发展 ,就要 把 宣传 社 会主 义 荣 辱
在当下农村 , 与农 民物质生活水平 日益提高不相适应
的是 ,农村 的文化建 设趋于停滞 ,加 强农村 的基层文 化 建设 , 满足人 民对文化 的不断需 求 , 具有 重要意义 。
农村 ;
基层文化建设 ;
文 献标识码 :A
对策
文 章编 号 :17—6 9(02 0-000 6393 2 1) 108 —3
中图 分类 号 :G 4 22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意义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意义和谐文化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而实现两者的全面对接有一个方法路径的问题,因为全面对接不是同时同步的对接。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和谐文化,欢迎阅读。
什么是和谐文化和谐文化是以和谐的内涵为理论基础的文化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思想文化,是创建和谐社会与创建和谐世界的前提条件。
只有在和谐文化的引导下,才能创造出和谐的政治与和谐的经济,只有用和谐文化培养出来的人,才能自觉地去创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和谐文化简介要创建和谐世界,就必须先创建、发展、提高与普及和谐文化。
和谐的内涵是和谐文化与其它文化相区别的本质属性。
和谐文化中的全部思想理念,如:真理、价值、发展、审美、道德、理想等,都是以和谐为前提,建立在和谐内涵的基础之上。
用和谐文化培养人,是实现共建共享和谐社会的关键。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这一论述不仅涵盖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各个领域的和谐,更在于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说,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不断发展基础上实现的全面和谐,具有基础性、普遍性、可持续性。
从总体上说,这是一种广义的文化和谐。
建设和谐文化,需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
和谐文化含义从哲学内涵看,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广泛使用的“文化”概念,是指一个群体或社会所共同具有的价值观和意义体系,是理想信念、价值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之总和,同时包括这些价值观和意义符号的物化状态。
文化的基本存在形式有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现着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文化水准、精神气质和生活质量。
和谐文化是以和谐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系统。
它融思想观念、理想信仰、社会风尚、行为规范、价值取向为一体,包含着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和评价。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二十字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是什么?最佳答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问答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什么?答: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其总体目标。
这 20 个字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
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涵盖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
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实现这五句话提出的要求,就是农村各方面实现协调、全面发展的过程。
“生产发展”,新农村的物质基础。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生产发展。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生活宽裕,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生活宽裕的目标,就是要千方百计开辟各种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乡风文明”,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乡风文明本质上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内容包括文化、风俗、法制、社会治安等诸多方面。
“村容整洁”,改善农民生存状态,新农村建设中“村容整洁”的要求,最主要的是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好的生产、生活、生态条件。
“管理民主”,完善农村基层民主自治制度是实现乡村管理民主的关键所在。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把握的原则是什么?答:要把握好五个“坚持”原则:一是坚持发展经济,富裕农民;二是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三是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四是坚持循序渐进,务求实效;五是坚持节余资源,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内涵是什么?答:十六届五中全会对新农村建设提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20 字方针,描绘出一幅新农村的美好蓝图。
这 20 字方针,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长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各个方面相互联系、互为因果,主要包括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构筑新设施、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等方面的丰富内涵。
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
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考试大纲
电子科技大学2017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二〇一六年九月考试科目111单独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形式笔试(闭卷)考试时间180分钟考试总分100分一、总体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主要内容和三大理论的关系,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分析现实问题。
二、内容及比例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其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3.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党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发展。
2.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科学内涵和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才是硬道理。
100题(答案)
(共100题,每题1分)一、选择题(共80题)1、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C )。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 C.实现共产主义2、中国共产党以(A)为行为指南。
A.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A)。
A.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B.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C.治党之策、兴国之道、富民之路4、预备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具备党员条件的,应当按期转为正式党员;需要继续考察和教育的,可以延长预备期,但不能超过( B )。
A. 半年B. 一年 C.一年半5、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是五年,委员会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额都是由全国代表大会决定的,但是这两者都必须具备以上的党龄。
( C )A.三年 B.四年 C.五年 D.十年6、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什么?( C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B.改革开放C.发展 D.体制创新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B.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8、十六大指出,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这里是说,我们党要什么?( D )A.坚持真理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9、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C)。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0、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规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B )。
A.坚持以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11、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C)。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05.12.23•【文号】中发〔2005〕14号•【施行日期】2005.12.23•【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二〇〇五年十二月二十三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进程。
1.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宣传文化战线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对文化体制改革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
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特点,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论述,作出了新的部署。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任务,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要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优秀文化产品。
按照中央精神,二○○三年六月开始进行文化体制改革试点。
经过两年多的探索,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全面开展文化体制改革奠定了工作基础。
2.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证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是改革的前提,必须冲破陈旧思想观念的束缚,增强改革的自觉性,这样才能有新思路、新举措、新办法,开创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体制机制创新是改革的重点,必须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统一起来,把健全宏观管理和搞活微观主体结合起来,革除制约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加快发展是改革的目的,必须着眼于发展制定改革的政策措施,以发展的成果检验改革的成效,通过改革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
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精神文明建设知识题库(二)2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21、1996年10月10日,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确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明确培养“四有”新人,确定了1996-2010年精神文明建设的阶段性目标。
《决议》指出我们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
22、2003年7月,河南省委召开七届五次全会,通过了《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主要内容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有机统一,协调发展。
23、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方针是: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24、创建文明景区德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文明开放、文明经营、文明服务、文明管理。
25、文明单位分为县级、市级、省级、国家级四档。
26、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
27、《文明单位奖惩办法》规定,凡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的单位每年评选一次,要实行动态管理,并实行年度复查制和五年届满制。
省级文明单位匾牌挂在单位门楼前。
对全体干部职工向上浮动一级工资或增发1-2个月的奖金;凡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增发1/2个月标准工资;凡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的增发1/3个月的标准工资。
28、省级文明单位是由省委、省政府授予的综合性荣誉称号。
29、我省文明单位实行“逐级升格制”即由县区级文明单位到省级文明单位逐级产生。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
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3.23•【字号】云发[2006]5号•【施行日期】2006.03.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云发[2006]5号2006年3月23日) 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全面小康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现结合云南实际,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一)农业农村发展进入了新阶段。
多年来,我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结合实际认真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采取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趋势,经济社会总体上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展开,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基层组织和民主政治建设得到加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乡村治理方式和农业农村工作领导方式等方面正在发生重大变化。
但必须看到,我省农业基础设施脆弱,生产经营方式落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制约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业农村仍然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与全国相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更加艰巨。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
党中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反映了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代表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根本利益,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确保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任务,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和谐文化建设
和 作 用
一
4活动 内容缺乏 创新 ,形式 比较单 一 . 灵魂 。只有文 化建 设抓 好 了 ,新农 村建设才 有后 劲和活 力 ; 乡镇 文化 站 、村文 化 室 由于受 场地 、经 费 和缺 少 专业 只有 文化 建 设抓 好 了 ,农 民 的综合 素质 逐步 提 高 ,乡风 文 干部 等 因素 的 制约 ,乡镇 开展 文化 活动 ,手段 简单 ,形式 明 、社 会稳定 和谐 的 目标才 能实现 。 推 进新 农村 和谐 文化 建 设 ,是社 会 主义 新 农村 建设 的 陈 旧 ,活 动 内容 也缺 乏创 新 ,群众 所喜 闻乐见 、丰 富 多彩 项重要 内容 。大力 加强 农村 和谐 文化 建 设 ,不仅 能 够提 的文化 活动形式 没有被 充分挖 掘和利 用 ,文化 阵地 的宣传 、
关 键 词 :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一
农村 建设
精 神 文 化
、
的业 余文 艺骨 干弱化 现 象更 为严 重 ,青黄 不 接 ,出现
断层现 象 。人 才匮乏是 制约农 村文化发 展的重要 因素 。 3政策落 实不 到位 , 入太 少 ,基础 薄弱 . 投 近 年 来 ,随着 新农 村 建设 的深入 ,农 民 的思 想观 念正 乡镇综 合文 化 站都 有机 构 、有条 件不 等 的办 公室 ,但 在 发生 深刻变化 ,他们 在求 富 、求知 、求美 、求乐 的 同时 , 些 群众 中 出现 了信 仰 危机 、公德 缺 失 、价 值 观 念 差异 、 很 少有 独立 办公 的 ,几 乎全 部在 乡镇 政 府大 楼 内。一 张桌 是 非 观念模 糊 等不 容 忽视 的问题 ,农 村文 化 建设 的现 状 及 子 、几本 杂 志 、几 件 乐器便 是文 化站 的 全部 家 当 ,有 的基 问题 令 人堪 忧 ,这 已经 严 重影 响 到社 会 稳定 和 经 济 发展 。 本 就是 一个 空壳 子 。有些 乡镇综 合文 化 站近 几年 都 没有 投 加强 农 民教育 、营 造文 明 乡风 ,是新 农 村建 设 的需要 ,也 入 过一 分钱 的建 设经 费 ,缺 少文 化活 动 场地 和 器材 ,群 众 是历 史发 展进 程 的客观 要求 。文 化是 新农 村 建设 和发 展 的 文化 活动 无法开展 。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作者:李仁硕来源:《新闻世界》2009年第11期【关键词】先进文化新农村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力、凝聚力、生产力、提升力、愉悦力等作用,积极利用先进文化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形成科学文明乡风,推动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笔者以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它是经济基础和自然、社会发展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具体形态上表现为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的发展必然受科学的观念形态的引领。
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发挥文化的引导力作用,为提高农民素质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同时,文化也是一种生产力,在经济与文化互相融合的市场经济发展中,文化已不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服务手段,而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型的朝阳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有些地方已经变成了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有些地方利用区域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把民间民俗文化产业开发当做地方经济的支柱产业来培养和发展,有力地带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发展模式已经被人们广泛应用,成功事例不胜枚举。
推动农村乡风文明农村文化生活的丰富,可以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粘合各种心理裂痕,引领和启迪思想,抚慰和激励精神,疏导和缓解矛盾,具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为新农村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风尚。
但是,目前农村中传统陋习依然存在,诸如繁文缛节的婚嫁文化、薄养厚敛的丧葬文化、自欺欺人的占卜文化、男尊女卑的生育文化、没落消极的麻将文化等与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
要通过为农民提供优秀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长期不断、持之以恒地开展丰富的文化活动,使其接受文化熏陶,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积极倡导团结友爱、勤俭持家、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社会公德、公民道德和家庭美德,塑造积极、和谐、健康、文明的乡风民风。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 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作者:黄志斌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07期摘要:本文阐述了当前农村农民思想道德建设上存在着精神文化生活缺乏、社会不良风气有所抬头农村、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需要加强、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在重经济建设,轻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等问题,提出从提升农民的政治道德素质、农民工的思想道德教育、公民社会公德建设、家庭美德教育倡导、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个方面来加强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从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
关键词: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推进农村现代文明进程,关键是要提高农民的道德文化素质。
当前农民面临科学文化水平偏低、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道德观念较为淡薄、文化建设投入明显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新农村建设的发展进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评选表彰道德模范,学习宣传先进典型,引导人民增强道德判断力和道德荣誉感,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因此,必须从思想认识、培养教育规划和推进策略、建立和健全农民教育和培训体系、经费投入、资源共享、创新农村文化生活载体和手段、建立规章制度和村规民约、加强农村文化工作专职队伍建设等方面采取有力措施,提高农民道德文化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农村现代文明发展进程提供人才支撑。
一、农民思想道德文化内涵、内容和作用农民思想道德文化是当代农民的世界观、信念、道德、理想、觉悟以及人们的社会关系的总和,主要包括农民的理想信念、思想觉悟、道德情操、意志品质、组织纪律性等。
主要包含相联系的几个基本点:分为这政治道德文化、职业道德文化、社会道德文化、家庭美德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是根本,文化建设是要害。
在当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和日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农村文化建设和发展则表现较为滞后,由于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不相适应。
因此,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既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一、以先进文化方向,引导农村文化建设
农村基层文化建设是中国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实现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
农村文化建设必须要与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目标相一致。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农村文化建设就要符合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要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共产党要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这就从执政党的执政要求上明确了农村文化必须是先进的文化。
农村一切文化建设都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之下进行,都要符合“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否则就不能称得上先进文化,这是先进文化的本质所决定的。
因此,农村文化建设首先就要从精神文化方面入手,以政治思想的树立、精神的塑造、道德修养的熏陶、文化科学知识的教育、素质能力的培养、思维方式的引导等方面。
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把党的主张、党的思想、党的方针政策、党的声音传播到农民群众中去,并被他们所接受,使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从人民群众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以此来坚实党执政的最广泛的群众基础,来巩固党执政的最广泛的农村阵地。
二是要通过思想教育、舆论宣传,以“文化六进”和开展“三下乡”活动,用各种新兴的文化服务、文化活动以不同的表现形态,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促进农民群众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积极健康向上的精神,道德追求和思维方式。
逐步完善文化服务功能,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提高人们的思想水平,用先进的价值理念引导人们养成健康的文化心理,让农牧民充分认识到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得到最大的实惠和最好的发展,一切脱离党的领导都会受到损害;三是通过广泛的社会化的教育和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化知识水平,科学技术水平,生产劳动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以先进文化管理机制,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文化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文艺繁荣的载体。
提供文化设施,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20xx年,国家发改委、文化部在**维吾尔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安排了400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共投资1.64亿元,分两年资助建设,平均每个乡镇文化站补助41万元,建筑面积400平方米。
给我地区安排了30个,分别有福海县一个乡镇;吉木乃县五个乡镇;布尔津县五个乡镇;哈巴河县五个乡镇;**市五个乡镇;富蕴县四个乡镇;青河县五个乡镇。
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的启动,充分体现了中央领导及中央有关部门对**各族人民的关怀,是新时期新阶段落实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加快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牧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牧民精神文化需求的民心工程。
为了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这一文化建设工程,为防止以往工程建设中的种种弊端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中出现,加强领导、严密组织、严格管理,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
(一)由自治区发改委、文化厅、财政厅专门制定印发了《**维吾尔自治区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对工程招投标,统一建设标准,在地(州、市)文化行政部门设立资金专户统一管理、核拨资金,项目建设乡镇提供建设用地和保证水电暖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
(二)为了保证乡镇综合文化站的设计质量,同时避免重复支出工程设计费,我区发改委、文化厅组织设计单位,以“体现不同民族地域风格、时代气息和文化公益性”为原则,统一
设计、论证,精选了6套建设方案,供各地挑选采用。
(三)在文化站选址、用地方面,自治区提出明确要求,为使文化站作为群众文化活动场所的功能有效发挥,必须选址在方便群众就近参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段,且必须单独建设,不得与乡镇机关办公场所合建,建筑面积不少于400平方米等。
(四)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全疆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启动大会,由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副主席与各地(州、市)政府(行署)负责人签订了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责任,分级负责。
在以上总体要求和措施的保证下,全区地、县、乡三级政府和文化、发改委、财政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认真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