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走进自然》第一节:自然界的多样性第二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第二单元:《我们的家乡》第一节:家乡的自然风光第二节:家乡的文化传承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传承家乡文化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和文化特色,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挂图等。

2. 学具:笔记本、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自然界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第一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外出观察家乡的自然风光,记录下来。

分组讨论,分享观察成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 课堂讲解:讲解第二单元内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传承。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制作家乡特色的手工艺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分组展示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1. 第一单元板书:自然界的多样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 第二单元板书:家乡的自然风光家乡的文化传承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你看到的动植物和自然现象。

了解家乡的一种传统文化,用文字和图片进行介绍。

答案:学生需提交观察记录和传统文化介绍,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应关注学生对自然界的认识和对家乡文化的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环保活动,提高环保意识。

开展家乡文化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探索奥秘》的第79节。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自然现象,探索自然规律,以及如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然现象,提高他们对大自然的认知。

2. 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教学重点:认识自然现象,掌握科学探究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显微镜、温度计等)、教学挂图。

学具:学习记录本、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现象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解教材第79节内容,让学生认识不同的自然现象,引导他们探索自然规律。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观察、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科学探究方法。

a. 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现象。

b. 实验活动:分组进行实验,如观察植物的生长、土壤的成分等。

4. 例题讲解:针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指导。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现象的认识天气变化植物生长动物习性2. 科学探究方法观察实验分析3. 团队协作与问题解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认知,给出合理的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观察自然现象,开展家庭小实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同时,组织课外活动,如户外考察、科普讲座等,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自然,探索自然现象,了解自然规律,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认识到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及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索自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自然景观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实践活动一:观察自然现象(30分钟)a. 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现象,如树木、花草、昆虫等。

b. 学生记录观察到的自然现象,并进行简单描述。

c.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实践活动二:探索自然规律(40分钟)a.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观察到的自然现象背后的规律。

c. 学生举例说明自然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5. 环保教育: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走进自然,探索奥秘》2. 内容:a. 自然现象观察b. 自然规律探索c. 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分析背后的规律。

2. 答案:根据学生的观察和思考,给出合理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的过程中积极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大自然,继续观察和探索自然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开展环保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为第三单元“我们社区”中第一课时“社区探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社区功能、解社区环境、探索社区文化、培养社区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社区基本功能,认识到社区在我们生活中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发现、分析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社区环境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社区功能,解社区环境,探索社区文化。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社区中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PPT、挂图、卡片等。

学具:调查表、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社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社区功能、环境和文化特点。

2. 讲解社区概念(10分钟)通过挂图和卡片,讲解社区定义、功能、分类等知识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身边社区为例,讲解如何观察、发现和分析社区中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探讨社区中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5. 社区文化探索(15分钟)组织学生参观学校附近社区,解社区文化特点,培养学生社区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社区定义、功能、分类2. 社区环境与文化特点3. 社区问题观察、发现与分析4. 解决方案及实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眼中社区”为主题,绘制一幅社区画。

2. 答案要求:画面中需包含社区功能、环境、文化特点及自己提出解决方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如何?学生是否掌握社区相关知识?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实践活动,如社区志愿服务、环保行动等,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教学难点与重点处理4. 作业设计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实践情景引入我认为实践情景引入是本节课关键,它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第四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中的第一节《大自然的礼物》。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大自然中的动植物,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如何保护自然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大自然中动植物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自然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探索自然界的规律,以及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特点、分类及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动植物标本、图片等)、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调查表、照相机(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美丽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美丽的景色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介绍大自然中的动植物特点、分类,结合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植物的基本知识。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并进行分类。

4. 探索自然界的规律(10分钟)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的规律,如四季变化、生物作息等,并进行讨论。

5.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讲解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环保的基本措施。

6. 实践活动(2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填写调查表,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及环境状况。

六、板书设计1. 大大自然的礼物2. 副动植物的认识与环保3. 内容:动植物特点与分类自然界规律环保意识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思考如何保护自然环境,从自己做起。

2. 答案:(1)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动植物,完成记录表。

(2)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写出保护环境的具体做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主题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是“生活中的发现与探索”。

通过本次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发现它们的奇妙之处,并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寻找答案。

二、活动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活动流程1、第一阶段:主题导入(1)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的生活中有趣的现象或探索经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疑惑。

(3)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提出本次活动的主题:“生活中的发现与探索”。

2、第二阶段:活动开展(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深入探究。

例如,可以探究“彩虹的形成”、“植物的生长过程”等。

(2)各小组制定活动计划,包括活动时间、地点、人员分工、探究方法等。

(3)学生按照计划进行探究活动,记录观察结果和发现。

(4)在探究过程中,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进行尝试和思考。

3、第三阶段:成果展示与交流(1)各小组完成探究活动后,进行成果展示和交流。

每个小组可以选择一种方式(如PPT、手抄报等)向全班同学展示探究成果。

(2)其他小组聆听展示小组的汇报,并就相关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

(3)教师对各小组的展示和交流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优点和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建议。

4、第四阶段:活动总结与反思(1)学生反思自己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和收获,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总结,强调学生在活动中所展现的优点和创新点,鼓励学生继续保持探索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本次活动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参考。

四、评价方式1、过程性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参与度、积极性、创造性和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探访自然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及特点;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动植物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及特点。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思考、探究的方法,发现自然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PPT、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学资源。

学生准备: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访自然奥秘(10分钟)①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主题(如:动植物、天气、季节等)进行观察、探究。

3. 例题讲解(10分钟)① 教师选取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② 学生跟随教师思路,积极参与,思考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① 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实践活动(10分钟)① 学生分组,根据教材要求,进行实践活动。

② 教师指导,关注学生实践过程中的问题,给予及时帮助。

① 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探访自然奥秘常见动植物生长环境及特点2. 观察方法仔细观察思考问题探究奥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动植物,记录它们的特点和生长环境。

2. 答案:根据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如实记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观察大自然,探索更多自然奥秘。

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如:制作植物标本、观察天气变化等。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精品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精品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具体内容包括第三章《我们家乡》和第四章《环保小卫士》。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引导学生们解家乡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以及环保意识培养,通过实践活动,增强学生们对家乡热爱,提高他们环保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熟悉自己家乡,培养他们热爱家乡情感。

2.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提高他们环保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观察力、思考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情感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教学PPT、地图、环保宣传资料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废旧物品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让学生们初步解家乡美。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案例,让学生解环保重要性,引导他们思考如何为家乡环保做出贡献。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如何通过实际行动保护家乡环境,并制定行动计划。

4.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分组讨论结果,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制作环保手工艺品。

5. 作品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自己作品,分享环保心得,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点评,强调环保重要性,鼓励他们在生活中践行环保。

7.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绘制一幅关于家乡环保海报。

六、板书设计1. 热爱家乡,保护环境2. 教学重点:家乡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环保意识培养3. 教学难点:实践能力培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心中美丽家乡”为主题,写一篇作文,描述家乡自然风光和人文历史,以及自己为家乡环保做出努力。

2. 答案:(示例)我心中美丽家乡我家乡位于我国南方,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如画。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优质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优质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优质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材,主要围绕“身边科学”主题展开。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生活中科学》,详细讲解日常生活中科学现象和原理;第二章《探索与实践》,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体验科学实验乐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生活中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生活中科学现象和原理,科学实验操作步骤。

难点:理解科学原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教学挂图等。

学具:实验报告册、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科学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讲解生活中科学现象,分析背后原理。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和发现。

3.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科学实验,讲解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活中科学现象和原理2. 科学实验操作步骤3. 本节课重点、难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科学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原因。

(2)设计一个简单科学实验,并说明实验原理。

2. 答案(1)观察记录:如树叶为什会变色、为什会有露水等。

(2)实验设计:如制作火山爆发模型,原理是酸碱中和反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学过程中优点和不足,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科学,开展家庭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和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教学新课中例题讲解3. 随堂练习分组实验操作5. 作业设计生活化与科学性在教学新课中,例题讲解是帮助学生理解科学原理重要途径。

我会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实验,如酸碱中和反应、电磁感应等,详细讲解实验步骤、原理和注意事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第一篇: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1、上学路上保安全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患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活动重难点:增强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能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的符号。

活动时间:3 课时活动过程第一课时一、本次活动分为二个环节:第一个环节让学生调查校园内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园内存在的安全隐患;第二个环节是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安置安全警示标志以及设计其它校园安全警示活动。

二、活动过程活动准备表1: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表2: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活动过程第一环节:1.成立调查组。

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及活动需要将学生分成三大组。

①实地考察组:深入校园各个部位,寻找可能有安全隐患的地点及设施。

②事故调查组:到学校相关部门调查了解学校里曾发生过的安全事故。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组:让学生搜集各种安全警示的标志,了解它们的作用及安置地方。

2.分组调查。

①实地考察利用课间巡视校园各个部位和角落,仔细寻找藏有安全隐患的地方,了解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故。

如:下雨天,特别滑的路段:在没有老师看管的情况下使用大型活动器材,会产生危险:暴露在外面的电源插座或电线:即将倒塌的墙壁……填写《学校安全隐患统计表》。

②事故调查向学校调查了解过去一年在校园内发生的安全事故,认真填写《学校安全事故统计表》。

③安全警示标志搜集学生可以通过上网搜集、查阅书籍、实地观察,搜集一些安全警示标志,可以用照片、图片等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出它们的名称、作用以及的安置的地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的第三单元“我们的社区”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通过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社区中的各种设施和活动;探讨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提高对社区的认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社区中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教学重点: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培养学生热爱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情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教材、课件、黑板、粉笔、实践活动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实践活动记录表、笔、尺、彩色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社区的美好画面,引导学生关注社区。

(2)提问:“你们知道社区是什么吗?社区里有哪些设施和活动?”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1)教师讲解社区的基本概念、功能和构成。

(2)学生跟随课件,了解社区的各种设施和活动。

3. 实践活动(10分钟)(1)分组进行社区实地考察,观察和记录社区中的各种设施和活动。

(2)讨论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选取一个社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解答。

(2)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概念、功能、构成2. 社区设施与活动3. 社区问题及解决方案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小组为单位,调查自己所在社区的设施和活动,发现一个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 答案要求:调查报告需包括社区名称、调查时间、调查内容、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自然界的多样生物、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界中各种生物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增强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等综合能力,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生态系统中的相互关系及其作用。

教学重点: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挂图等。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自然界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6. 成果展示(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的多样生物2.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3. 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生态环境,记录一种生物及其生活环境,分析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2. 答案示例:观察柳树及其生活环境,分析柳树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自然界的奥秘,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

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小组讨论的引导和成果展示。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三章《走进自然,探索奥秘》。

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通过实地考察,观察自然现象,培养探究精神;学习如何保护自然环境,提高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自然知识,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探索自然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自然现象,培养探究精神。

重点: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展示、PPT、视频、图片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展示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观察结果,分享观察心得。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利用学具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如树叶贴画、昆虫模型等,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5. 环保意识教育(10分钟)讲解环保知识,引导学生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做到环保。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界中的动植物常见的动植物及其特点2. 探索自然的奥秘观察方法与技巧3.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意识与行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记录下来,并分析其成因。

2. 答案:观察现象:树叶的颜色变化成因:季节变化,树叶中的色素发生变化。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户外实践活动,如植树、环保志愿者等,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中的第二章《走进自然,感受生态》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生态知识,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生物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的自然生态环境,了解生态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引发学生对生态保护的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3. 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讲解不同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让学生了解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

5.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如何观察和分析生态环境问题。

6.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的实例,并提出解决方案。

8. 课堂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走进自然,感受生态》2. 板书内容:(1)自然生态环境的特点(2)环境与生物的相互关系(3)保护生态环境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你列举出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以“我心中的大自然”为主题,画一幅画,展示你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2. 答案:(1)示例:生态环境问题:空气质量差解决方案:减少燃煤,多使用清洁能源,加强绿化等。

(2)学生作品,无统一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较高,讨论热烈,但部分学生对生态环境问题的理解仍需加强。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身边的科学第1课:水的奥秘第2课:植物的生长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数学第3课:方向与位置第4课:时间与日期3. 第三单元:艺术与审美第5课:民间美术第6课:音乐欣赏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综合实践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创新实践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自然、社会、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奥秘: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等概念的理解。

方向与位置:地图的认识和使用,坐标的表示方法。

民间美术: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过程,培养观察和记录能力。

时间与日期:学会看时间,理解日期的计算方法。

音乐欣赏:培养音乐欣赏能力,了解不同音乐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的循环模型、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地图、时钟、民间美术作品等。

2. 学具:彩色笔、画纸、剪刀、胶水、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自然界的水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水的奥秘。

带领学生参观植物园,关注植物的生长过程。

以生活实例,引入方向与位置的学习。

结合日常生活,探讨时间与日期的重要性。

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作品,激发学生对艺术的兴趣。

2. 例题讲解: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

以实际操作,教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

通过地图和坐标,讲解方向与位置的表示方法。

利用时钟,教学生认识时间,学会计算日期。

分析民间美术作品,讲解其特点和表现手法。

3.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学生进行植物观察记录,交流生长情况。

学生在地图上标出指定位置,练习坐标表示法。

学生练习看时间,计算日期。

学生动手制作民间美术作品,展示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要点:水的奥秘:三态变化、循环过程。

植物的生长:基本过程、观察记录方法。

新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教案一、教材简介本教案是针对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册编写的,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目标1.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2. 促进学生与社会、自然环境的交流与互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3. 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安排1. 第一单元:认识生活- 活动一:"我爱我的家"家庭环境调查- 学生通过走访家庭,了解家庭环境、家庭成员的职责和家庭作息等,并根据调查内容制作调查报告。

- 活动二:生活常识小达人- 学生围绕生活常识进行小组竞赛,通过游戏形式巩固研究内容,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 活动三:做家务,我最棒- 学生体验家务劳动,了解家务的重要性和技巧,并通过制定家庭规则,提升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

2. 第二单元:了解科学- 活动一:动手实验小达人- 学生结合教材中的科学实验内容,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现象和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简单的科学解释和总结。

- 活动二:环保小卫士- 学生探索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设计并制作环保宣传海报,提高社会对环保问题的意识。

- 活动三:我的小发明- 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创新思维,设想并制作一种有益于生活的小发明,展示并交流彼此的创意和设计。

3. 第三单元:了解社会- 活动一:社区参观活动- 学生参观社区内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机构,了解社区的功能和作用,并撰写参观报告。

- 活动二:我是小规模商家- 学生分组创办小规模商家,体验商家的经营过程,练计算和交流能力,并进行商业经营报告的撰写。

- 活动三:关爱他人- 学生开展关爱行动,向社区内有需要的人提供帮助和支持,感受社会责任和互助精神。

四、评估方式1. 综合实践活动报告:学生根据活动内容撰写活动报告,展示参与活动的实际操作过程和心得体会。

2. 团队合作评价:针对团队合作活动,进行互评和自评,评价团队合作的效果和个人贡献。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要围绕“我们的社区”这一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包括第三章“社区探究”的第一节“走进社区”,详细内容涉及社区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人文风情以及社区资源的调查与了解。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熟悉自己所在社区的基本情况,培养对社区的热爱之情。

3. 引导学生关注社区问题,激发他们积极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社区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合理的建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照相机(可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社区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社区的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区的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激发学习兴趣。

3. 调查方法指导(15分钟)教师讲解调查方法,如观察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等。

学生分组,确定调查主题和调查方法。

4. 社区调查实践(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社区调查,记录关键信息。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调查结果分享(20分钟)各组汇报调查成果,展示调查照片和资料。

6.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20分钟)教师选取典型例题,讲解分析方法和解题技巧。

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反思自己在调查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1. 社区的地理位置、环境特点、人文风情2. 社区资源的调查与了解3. 观察法、访谈法、查阅资料法4. 社区问题及建议七、作业设计2. 答案要求:报告内容包括社区基本情况、调查方法、调查结果、问题分析及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社区发展,积极参与社区建设。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调查方法指导的详细程度4. 社区调查实践的安排与组织6. 作业设计的深度与广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社区资源的调查与分析,提出合理建议。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植物、动物和环境,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保护自然的意识。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转化为自己的行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视频、实物等。

学具:笔记本、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2. 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3. 表达与分享:每组选出一个代表,将观察到的植物、动物和环境问题进行分享,其他组的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

4. 视频观看:播放关于环境保护的视频,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身边的植物2. 爱护动物3. 保护环境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植物和动物,记录下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讨论如何保护它们。

2. 观看关于环境保护的视频,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 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一个环保活动,如:节约用水、减少垃圾产生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身边的植物、动物和环境,引导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了环保的重要性,并表达了自己对环保的看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如何将环保理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

拓展延伸: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园环保活动,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内外的环保动态,了解环保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环保热情。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1. 身边的植物:观察并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特点及其生长环境,探讨植物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1)2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1)2

【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四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走进自然,探索奥秘》中的第5课《水的奇妙旅行》。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以及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认识到水循环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明白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循环过程的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的条件的掌握。

重点:观察水的三态变化,了解水循环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干冰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图工具、彩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包含的水元素,如河流、湖泊、雨滴等。

2. 例题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以及相互转化的条件,让学生了解水的性质。

3. 实验观察(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水蒸发、水凝结等现象,并记录下来。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记录,绘制水循环过程的图解。

5. 课堂小结(5分钟)6. 拓展延伸(10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2. 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动3. 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谈谈如何在生活中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洗手时关闭水龙头,用盆接水洗菜、洗碗等。

(2)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使用淋浴代替泡澡。

(3)洗衣机尽量选择节水模式,合理利用洗衣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环节,让学生了解了水的三态变化、水循环过程以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实践教案(四年级上册)学校:班级:教师:安全教育:上学路上保安全单元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初步形成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珍爱生命。

2、能力目标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习与人交往,尝试记录信息,并在体验活动中把信息转化为行动和经验;能够针对上学路上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识记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交通安全常识,掌握与自己有关的交通规则;学会基本的防范技能。

主题一一路安全伴我行活动目标:1、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

2、能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它们的意义和作用,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3、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

4、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重点:通过活动,增强安全防护意识,树立珍爱生命的情感,知道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了解基本的安全常识。

难点:针对上学路上的安全隐患,制订防治措施,学会如何面对潜在的安全隐患,掌握相应的自护和防范技能;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愿,能运用合适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课时安排:4课时活动过程:一、第一阶段:活动准备(一)确定活动主题教师引导:通过同学们的调查研究,我们了解了在我们上学和放学途中经常会遇到的一些安全隐患,它时刻威胁着同学们的安全。

我们也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到一些发生在上学、放学路上的安全事故,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触目惊心。

同学们也许会发现,这些大多是因为我们的不小心、不注意、不重视造成的。

同学们,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或减少这些悲剧的发生呢?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们纷纷表示要遵守交通规则,远离危险区域,学会自我保护,于是生成了“一路安全伴我行”的活动主题。

(二)制订活动方案教师启发:要做的快快乐乐上学去,平平安安回家来,我们先要了解相关的安全常识。

如: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知道它们代表的意思,掌握基本的交通规则,并能按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学会自我防护的本领。

同学们准备通过哪些途径去了解这些知识和经验呢?学生经过思考,确定通过观察、上网收集、请教老师和家长、访问民警叔叔等方式去获取信息。

教师针对访问活动进行技术指导,提示学生注意访谈礼仪,事先拟好访谈提纲,并传授多种记录的方法。

之后,教师出示活动方案样例,学生分组制订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记录表。

教师组织学生交流活动方案,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修改完善活动方案。

二、第二阶段:收集信息(一)收集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学生分别通过路边观察、查阅资料等方法收集常见的安全警示标志,用拍照、剪贴、绘画、复制的方法把收集到的标志进行保存。

之后,教师指导各小组把收集到的标志进行归类,并布置在展板上,在标志下边标注名称和标志的含义。

(二)了解基本的交通规则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走访交警队,观看交通事故图片展览和录像;了解上学途中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学做小交警,向民警叔叔学习交警指挥操,认识交通指挥中各种手势的含义;聘请交警叔叔作现场模拟活动的指导教师。

(三)寻找上学、放学路上的危险因素通过上网收集或采访警察、老师、家长等方式,了解面对不法分子的诱惑应该采取的对策,上学、放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要远离哪些危险区域。

(四)整理资料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并选择适当的方式呈现研究成果。

三、第三阶段:内化体验(一)展示成果1、分组展示介绍收集到的安全警示标志和交通标志2、各组交流调查结果。

(二)知识竞赛采取对抗赛的形式,首先在教师协助下制定比赛规则,然后分组拟定题目,选择对抗组,进行竞赛。

竞赛内容:(1)辨认各种交通标志和安全警示标志,并说明它们表示的意思和看到这些标志应该怎么做。

(2)基本的交通规则。

(3)步行、乘车、家长接送上学、放学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三)模拟体验教师吧学生带到操场上,请民警叔叔协助设计各种情境,学生按要求进行实际演练:(1)横过马路。

(2)路过施工现场。

(3)路过电缆分接箱旁。

(4)乘车上学、放学(5)遇到陌生人的诱惑和跟踪。

民警点评并现场指导。

活动结束时提出建议:(1)在街上和马路上行走时,不要埋头看书或玩耍追跑。

(2)乘坐校车或公共汽车时,不要在车厢内跑来跑去,汽车行驶时不要将头和手臂伸出窗外。

(3)上学时戴上小黄帽,这样可以引起司机的注意,从而减少意外事故的发生。

(4)不满12周岁不能骑车上路。

四、第四阶段:总结拓展(一)总结交流:教师引导: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收获,清同学们认真总结一下,然后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

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认识了各种安全警示标志,知道了应该遵守的交通规则,增强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并且在活动中锻炼了自己,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拓展延伸教师启发:通过研究,大家不仅发现了上学路上存在的安全问题,并且学会了怎样避免这些意外伤害。

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把我们了解的安全常识让更多的同学知道呢?学生经过小组讨论,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向全校同学宣传。

单元活动追记反思:活动方法导航:访谈活动目标: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中做”、“做中学”,让学生逐步掌握访谈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技能。

2、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学会将访谈的技巧运用到实践活动中。

活动课时:3课时活动过程:一、准备阶段:(一)创设情景,确定主题1、教师谈话引入:前几天,我听见学校内的老师同学都在谈纶我们学校六年级的陈佳楠同学设计制作的电脑机器人在省里比赛获得金奖了。

我们身边除了这位同学,还有许多的能人,我们一起来对他们进行访谈吧!2、教师指导学生选择、确定自己感兴趣的访谈对象、主题、内容等。

(二)访谈准备,学习技巧1、引导学生根据想要了解的问题确定访谈的对象。

2、组织学生根据访谈对象分成若干小组,并分别制定访谈计划。

3、指导学生与访谈对象预约,让学生了解:为了不打扰访谈对象的工作、生活,我们应该事先与他进行联系,讲清访谈的目的等。

4、学习访谈技巧(1)让学生课前观看电视采访节目。

(2)课上通过播放访谈的实例、介绍学生以前访谈失利的经过。

(3)让学生现场模拟演练。

(4)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访谈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和方法:讲究礼仪;运用访谈技巧;认真倾听记录。

二、访谈实施阶段:1、在实施访谈前,教师要提出相应的要求,:(1)建议学生准备好访谈工具。

(2)提示学生围绕研究主题,按照原定计划和访谈提纲进行访谈。

(3)注意倾听,准确捕捉信息,认真记录,及时收集有关信息,不随意打断访谈对象的谈话。

(4)小组成员要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完成任务。

2、教师鼓励学生克服胆怯心理,树立自信心,灵活运用访谈技巧。

3、教师注意跟踪指导,为学生提供帮助。

三、访谈总结阶段:1、组织学生对反弹获得的信息及时进行整理和归纳。

2、启发学生对反弹过程进行反思梳理,依据活动开展的程序回顾自己的探究历程,归纳访谈的步骤、方法、技巧和要注意的问题,总结自己的访谈经验。

四、作业布置:在此次活动基础上,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新问题继续进行访谈。

活动反思与追记:单元主题我们的学习用品单元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活动使学生产生对学习用品的珍爱之情,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能力目标在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参观、调查、汇报、交流、展示等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团队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在设计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3、知识目标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有关学习用品的材料、功能、样式、特点等相关知识,知道学习用品来之不易;初步掌握设计和改造学习用品的方法。

主题一文具的调查与设计主题活动目标:1、使学生更多地了解文具的知识,认识到现代文具种类更多,功能更全。

2、通过调查发现文具还存在的不足之处。

3、通过对文具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与创新,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课时安排:4课时一、准备阶段(一)引入:师:“学习用品是我们的好伙伴,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它们。

它们有哪些功能?能帮助我们做什么?……这么多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二)准备研究的问题1、开拓思路:组织学生思考并讨论关于学习用品有哪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如:如何选择文具、文具的调查与设计、设计我的小书包……2、确定主题: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们是否有能力和条件来研究。

3、制定活动方案二、实施阶段:1、交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用过或知道的文具有哪些,并将交流结果记录下来,如2、查资料组织学生查阅文字资料,了解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如:文具有哪些种类?它们的功能有什么不同?文具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有哪些新研制的文具?并将自己查阅到的资料记录下来。

3、参观文具店(1)先让学生讨论参观文具店要调查的内容,制订3一个调查表,如图:(2)带领学生(或者让学生利用休息时间自己去)参观文具店,进行调查,并填写调查表。

(3)完成参观调查后,分析调查到的情况,如下:4、统计;(1)指导学生根据填写的调查表进行统计,统计结果可以用表格、图形、数据来呈现。

(2)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统计结果。

(3)让学生思考:根据同学们调查统计和讨论的结果,你们有什么发现?并做相关记录。

5、设计;(1)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精心设计或者改造一件自己喜爱的学习用品。

(2)指导学生做好设计,可以用设计图的形式展现,如图:三、总结与交流阶段(一)总结与交流:1、组织学生将活动中的调查与设计跟小组同学交流。

2、根据展示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并做记录,可以有以下两种总结形式,如图:(二)收获和反思:1、与小组同学讨论:通过这次活动有什么收获?2、将活动的收获或者反思记录下来。

主题二设计我的小书包主题活动目标:1、通过交流、讨论与调查,发现并收集有关书包使用中的问题与改进意见。

2、了解更多的新型书包的特点。

3、启发学生思维,动手设计书包,提高动脑和动手能力。

活动课时安排:3课时一、准备阶段(一)猜谜:1、师说谜语:“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2、学生猜出谜底:书包(二)准备研究的问题1、开拓思路:展示不同的书包及其功能,,引起学生对书包的关注与思考:我们的书包合适吗?有哪些问题?能不能改进一下?什么样的书包受欢迎?我们能设计自己喜欢的书包吗?2、确定主题:引导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自由分组,共同探讨,确定小组活动的主题。

教师要提醒学生在确定主题时一定要先想想这个主题我们是否有能力和条件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