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地理气候
高三地理《中国的气候之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2、我国七月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
特点:除青藏高原和天山、 特点:除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小兴安岭 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等 以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温线稀疏)。 温线稀疏)。 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最热在吐鲁番盆地,最冷在青藏高原 吐鲁番盆地
形成原因 :
(1)太阳直射北半球,虽然我国南方正 )太阳直射北半球, 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 午太阳高度仍大于北方,但北方的白昼却 比南方长。 比南方长。太阳照射时间和获得太阳光热 量南北相差不大。 量南北相差不大。
D
甲、乙两地≥10℃积温分别在 乙两地 ℃积温分别在3400℃、 ℃ 4500℃以上,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 ℃以上,年降水量分别约为 毫米、 毫米 毫米。据此回答1~2题。 毫米。据此回答 题 2、甲、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 乙两地可能分别位于: A. 华北平原、鄱阳湖平原 华北平原、 B. 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 三江平原、 C. 鄱阳湖平原、河套平原 鄱阳湖平原、 D. 宁夏平原、江汉平原 宁夏平原、
甲、乙两地≥10℃积温分别在 乙两地 ℃积温分别在3400℃、 ℃ 4500℃以上,年降水量分别约为650毫米、1300 ℃以上,年降水量分别约为 毫米、 毫米 毫米。据此回答1~2题。 毫米。据此回答 题 1、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对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种植春小麦、乙地种植冬小麦 甲地种植春小麦、 B. 甲地在牧区、乙地在农区 甲地在牧区、 C. 甲地年降水量集中在春季,乙地集中在夏季 甲地年降水量集中在春季, D. 甲地农作物二年三熟、乙地一年二熟 甲地农作物二年三熟、
黑省北部 南海诸岛
黑省北部 南海诸岛 南北温差约12 南北温差约 o C
高考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大气环境(二)两年模拟题汇编
自然地理第二章地球的大气环境(二)两年模拟题汇编2010年联考题 6月最新更新(上海浦东新区试题)观天判势图为天气网某日天气预报的截图。
据此完1—5题。
1.最新实况表示上海市当晚()A. 有大风B. 有雨雾C. 有冰冻D. 有点冷2.与图中所示信息最接近的节气是()A. 春分(3月21日)B. 谷雨(4月20日)C. 立夏(5月5日)D. 小满(5月21日)3. 当天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南半球,向北移 B.北半球,向北移C.北半球,向南移 D.南半球,向南移4.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5月1日(农历虎年三月十八)开幕。
如果天气晴朗,当晚可见()A.朔月无光 B.月如金钩 C.月满苍穹 D.弦月如弓5.世博会期间正值上海汛期,如遇“三碰头”则黄浦江水会明显上涨。
不属“三碰头”是()A.暴雨 B.天文大潮 C.台风 D.咸潮(2010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沙尘暴指强风把地面大量沙尘物质吹起并卷入空中,使空气特别混浊,水平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是近年我国北方常见的灾害性天气。
图6是我国某省区多年平均沙尘暴日数分布图。
读图回答6~7题。
6.该省区沙尘暴天气发生频率最高是在( )A.12、1、2月 B.3、4、5月 C.6、7、8月 D.9、10、11月7.造成该省区沙尘暴天气的空间分布特点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①东部地区距离沙源地最近,且风力最强②北部和南部地区的山地对含沙气流有一定的阻挡作用③西北部地区距离沙源地远④中部、东部地区地形相对开阔,无山脉阻挡含沙气流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010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中毕业班质量检查)2009年12月7日一18日联合国全球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A城市)举行。
读丹麦位置示意图(图3)和大气受热过程图(图4)完成8-9 题。
8.近百年来,丹麦气候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A.气温变暖,降水变少 B.气温降低,降水变多C.气温变暖,降水变多 D.气温降低,降水变少9.对照图4,丹麦气温的变化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A.①增强 B.②减弱 C.③减弱 D. ④增强(天津五中2010届高三二模)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近地面900hpa等压面空间高度分布图。
2010年浙江省高考地理试题及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右图为欧洲部分地区略图,图中四条线是重要的地理界线。
完成1~2题。
1.哪一条界线可能是1月0℃等温线?影响其分布的主要因素是A.甲;盛行风、洋流B.乙;纬度、地形C.丙;经度、地形D.丁;盛行风、纬度2.“这里地质活动活跃,石灰岩层受板块挤压而变质成大理石”,此叙述所指的地区,可能接近的界线是A.甲B.乙C.丙D.丁主要考查的是板块运动及变质作用;是一道初高中知识结合的题目,这里涉及到板块运动与地质作用中的变质作用。
欧洲的巴尔干半岛是有大面积的喀斯特地貌分布,该地貌的基岩是石灰岩为主,因此再结合试题材料可以判断下图为西亚三个城市的气温、降水量图。
完成3~4题。
3.不论降水量多寡,三地都冬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冬季A.风带南移B.受印度洋影响明显C.信风强盛D.暖流带来的水汽多解析:本小题通过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判读及冬季降水成因的判读来考查气候形成因素。
读三个城市的气温曲线与降水柱状图可以得出,这是一个冬雨明显的区域,冬雨是被西风带控制时,盛行西风把海洋中水汽送到陆地,且距海洋越近降水越多4.耶路撒冷与喀布尔的夏温相当,但冬温相差约10℃,影响喀布尔冬温较低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地势C.洋流D.人类活动解析:本小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比较耶路撒冷与喀布尔冬温差异,二者纬度相差不大,影响气温因素不外乎在地势高低与距海远近了。
读图,阴影部分为四个农业区。
完成5~6题。
5.甲、乙、丙、丁的主要经济作物依次是A.茶叶、咖啡、棉花、橡胶B.甘蔗、棉花、柑橘、葡萄C.棉花、黄麻、香蕉、可可D.花生、大豆、茶叶、棉花解析:主要了解世界经济作物的主要分布,有点难度的话就是要关注主要经纬线:120°E、30°E、90°W、0°、23.5°N、30°N、45°N以及海陆轮廓和河流形状。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含解析版)
2010年全国统一高考地理试卷(新课标卷)一、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0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如图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成28~30题.1.(4分)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4分)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4分)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如图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与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4.(4分)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4分)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下表是示意我国沿海某鞋业公司全球化发展的历程.读表,完成6~8题.6.(4分)该公司①、②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是()A.开拓国际市场B.建立品牌形象C.吸引国外资金D.降低生产成本7.(4分)该公司在尼日利亚、意大利建生产基地,可以()A.降低劳动成本B.增强集聚效应C.便于产品销售D.便于原料运输8.(4分)该公司在意大利设立研发中心便于利用当地的()A.市场B.资金C.原料D.技术图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9.(4分)图中甲地区夏季降水量最接近()A.50 mm B.150 mm C.200 mm D.250 mm10.(4分)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1.(4分)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B.调节了降水的季节分配C.调节了降水的年际变化D.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二、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40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1~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2题,共46分)12.(26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图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1)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2)比较甲、乙两地雪期与降雪量的差异,并解释原因.(3)分析位于丘陵区的丙地融雪侵蚀较乙地严重的原因.13.(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l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二)选考题请考生在第14、15、16、17四道地理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大气
2010届高三地理联考、模拟最新分类汇编:地球的大气环境4月最新更新(2010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二卷)图4 为长江中游某地连续五天的天气情况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示天气变化的原因可能是()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2.有关该地区 5~9 日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不断缩小 B.空气的湿度不断增大C.6、7日夜晚大气保温作用较强D.8、9 日吹偏北风,且强度最大答案 1.A 2.C(2010年上海市宝山、静安、杨浦、青浦四区高考模拟考试)图4是“沿106.5°E经线的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据图回答3—5题。
(mm)3.图中山地②年降水量最多的海拔高度大约位于()A.山顶2900米处B.南坡海拔2200米处C.南坡海拔2500米处D.北坡海拔2100米处4.1月,④地气温高于①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④地()A.海拔较高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C.森林覆盖率高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5.图中④地所属气候类型是()A.热带季风气候B.亚热带季风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地中海气候答案 3.B 4.D 5.B(福建省养正中学2010届高三文综考试)读气温和降水资料图,完成6~8题。
6.图中所示的气候类型是()A.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B.南北球的温带海洋性气候C.北半球的热带季风气候 D.南半球的热带草原气候7.关于图示气候类型分布区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植被以针阔混交林为主B.附近海域均有寒暖流汇合C.地表水获得的补给冬季较多D.风力搬运沉积地貌广泛分布8.在图示气候的分布区,对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不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A.西南面B.西北面C.东北面 D.东南面答案 6.A 7.C 8.A(山东省日照市2010届高三一模)下图为“某月近地面平均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月①、②两区域的平均风力相比较()A.①风力较大B.②风力较大C.风力相当D.无法比较10.该季节③地的气候特征为()A.低温少雨B.炎热干燥C.高温多雨D.温和多雨答案 9.B 10.A(2010年江苏省高三百校大联考三卷)图1 反映了某地点的气温年变化与地表水分收支状况(图中:P代表大气降水量,E代表地表蒸发量),读图回答第11 题。
2010年福建龙岩三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
福建省上杭一中、武平一中、长汀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武平一中熊雪梅审核:曾素云金中本试卷分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的空间分布范围(曲线与横坐标围成的区域)与热量、水分条件的关系示意图”,完成1 —2题。
1 •图中a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 水稻种植业B. 商品谷物农业C. 混合农业D. 乳畜业2. 图中c农业地域类型分布范围广,其影响因素主要是A. 政策B .交通C .市场3. 该工业可能是A. 家具厂B .炼铝厂C.电子元件厂D .制糖厂4. 图中显示该工业布局的理想区域是A. 甲B.乙C .丙D . 丁5. 图中空间费用曲线先减后增的主导因素是A. 地租费用、市场近便B. 市场近便、工人工资C. 工人工资、政策影响D. 地租费用、交通费用读我国人口变化图(人口自然增长率一城镇社会劳动者增长率=剩余劳动力增长率),回答下列6 —7题。
6. 下列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各时期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时期,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CQD .劳动力右图为某工业收益随空间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 3 — 5 题。
工业收'空间收入曲綾城市中心B. ②时期,人口增长处于现代型C. ③时期,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D. ④时期,人口增长速度比较平稳7•图示以后我国社会剩余劳动力增长率较大,这说明我国 A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 .人口出生率高 C.新增就业岗位有限D •城市化进程快F 图中箭头表示风向。
读下图,回答 8 — 10题。
& B 点所在气压带是A. 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B. 南半球极地高气压带C. 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D. 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F 图为“某大河流域的地质构造与地貌示意图”。
高三地理《中国的气候之温度带和降水》
阴山、贺兰山、 半干旱区: 祁连山、 年降水量200 巴颜喀拉山至冈 ~400mm, 底斯山一线 降水量小于 蒸发量(注 意200mm等 降水量线的 位置和走向)
干旱区:
年降水量< 200mm,降 水量小于蒸 发量(注意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年降水量约 为50毫米)
桂林地区水田
华北平原的农机操作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南 开始早 方 结束迟 雨 雨季长 季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间变化
多集中夏 秋季节
3、降水的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3、降水的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 国的 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 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阴雨连绵天气。
冷 气 流
暖 气 流
六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冷 气 流
暖 气 流
六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六月份
六月长江中下游地区
梅 雨
六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锋面雨带推移规律——七、八月份
冷 气 流
暖 气 流
七· 八月
我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图
3、降水的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 我国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阴雨连绵天气。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3、降水的类型
①对流雨: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 ②锋面雨: 冷锋降雨:锋后及附近降水,影响我 国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暧锋降雨:降水多在锋前,多连续性降水 准静止锋降水:多阴雨连绵天气。 ③地形雨: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 (雨影效应、焚风效应)。 ④台风雨:强度大、狂风暴雨、历时
2010年高考地理 全解析 新人教版
2010年高考文综安徽卷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本卷共32小题,每小题4分,共12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提出,安徽省应对气候变化面临巨大挑战,必须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下图表示1962年~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
完成23--24题。
23.1962~2007年,安徽省年平均气温变化的总体趋势是A.降幅超过升幅 B.逐年上升 C.升高约2.1℃ D.波动上升24.考查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带来的影响。
根据图中气温变化,可以看出,气温升高,各地的生长期将增长;但是却更易受低温冻害影响;而由于气温升高,蒸发增加,气候将变干,天然湿地面积将缩小。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显示隋唐时期用水充足,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
下图示意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
完成25—26题。
25.“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壳A.水平错断B.褶皱凹陷C.断裂陷落D.水平张裂26.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答案】25.C【解析25.此题考查地质作用及地貌。
渭河平原为断裂陷落的地堑。
26.此题考查环境问题的产生。
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强,人们为了要开垦荒地,增加耕地,大量破坏了植被,使得古长安“陆海”不复存在目前我国每年需要通过远洋货轮进口大量铁矿石。
下图所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石进口地。
完成27~28题。
27.7月将该地铁矿石运往上海,货轮在航行过程中总体上A.顺风顺水B.顺风逆水C.逆风顺水D.逆风逆水11月22日,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观测房屋采光状况时,发现甲楼阴影恰好遮住乙楼三层中部(如图所示),在甲楼顶层GPS测得纬度为31.8366°、经度为117.2179°、高程为96mm。
高中地理区域地理 学案6 世界的气候
学案6世界的气候[核心素养目标] 1.根据世界气候的分布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掌握世界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2.结合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并分析形成原因,提升综合思维能力。
3.根据各种气候资料图,运用区域认知方法正确判断气候类型,并能描述其特征,分析其成因,培养综合思维素养。
[图表填绘]一、世界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相对稳定,即称为气候类型。
依太阳辐射在全球的差异,可分为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和寒带五大气候带。
这些气候带大致同纬线平行呈带状分布。
同一气候带内,具有近似的基本特征,但又可根据局部环流状况、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地势高低、洋流性质等所导致的气温、降水、风向、湿度等方面的差异,分出若干气候类型。
二、气候类型成因、特点及分布加而降低脉[体系构建])重点一影响气候的因素[知识精讲]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和气温的高低分布。
温度带最冷(最热)月均温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15 ℃以上亚热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上温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 ℃以下(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亚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略高于10 ℃寒带最热月平均气温在10 ℃以下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1)气压带:①赤道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干燥的天气。
③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2)风带性质:①信风——一般是温暖干燥,但如果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变为温暖湿润。
②西风——温凉湿润,带来温差小的阴雨天气。
③极地东风——寒冷干燥。
(3)季风环流:①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多。
②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
3.海陆位置(1)大陆东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2)大陆西岸—风向和洋流类型—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
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高考地理 中国的气候 练习题(含答案)
考点60 我国的气候[考点热度★★★★☆]一、知识整合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
1月0℃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河一线①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方;②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正午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多少;②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和天山、小兴安岭等山地气温偏低地势高吐鲁番盆地最热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②沙漠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明显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使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降水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的锋面雨带进退规律产生的雨季决定: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二、重点考向考向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其影响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⑴“三停”①“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高三地理专题:非季风气候区的季风现象
【知识小结】 1、可能存在的气候类型区:热带雨林气候区、热带草原气候区。 2、有季风现象的地区夏季盛行风的成因: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 移动。 3、形成过程:7月,北半球夏季(如7月)行星风带北移,赤道 低压移到北半球,东南信风带随之北移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 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风。1月,北半球冬季(如1月)行星 风带南移,赤道低压移到南半球,东北信风带随之南移跨越赤道 后,受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北风。 4、典型地区: ①几内亚湾沿岸 ②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加里曼丹岛、菲律宾群岛的南部 ③澳大利亚北部 ④中美洲西部
沼泽
非洲部分地区水系和等高线地形图
沙漠
石油
非洲部分地区降水量分布 (→ 表示主要风向)
6、根据图5、图6信息描述该区域赤道以北年降水量的分布 特征(4分);分析几内亚湾北岸6—8月份降水分布的主要原 因(4分);分析几内亚湾北岸地区冬夏大气环流的变化(4 分)。
【解析】从图中看区域赤道以北地区年降水量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自 南向北递减;几内亚湾北岸降水较多,达3000毫米以上,中部降水较 少。 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几内亚湾北岸受东北信风影响,西南季风与东 北信风的辐合带南撤至几内亚湾沿海地区;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南 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并深入内陆。
B.红腹滨鹬此时迁徙主要是顺风飞行
C.若只考虑全球气候变 暖的影响,渤海湾湿地面积可能扩大
D.据推断红腹滨鹬迁徙途中会飞越纽芬兰渔场
4、乙处风越过赤道后,对经过地区产生的影响为 ( )
A.带来高温干燥的天气
B.可能造成洪涝灾害
C.使气候寒冷干燥
D.对农作物产生冻害
解析:3.红腹滨鹬从越冬地起飞时,甲地的盛行风应是东南风;从澳 大利亚向北迁徙,所以应是顺风飞行;全球气候变暖,海水上涨,渤 海沿海滩涂的湿地面积缩小;因红腹滨鹬迁徙途中,在中国的渤海湾 滩涂湿地停歇补充能量,所以不会飞越纽芬兰渔场。故选B。 4.乙处风越过赤道后,偏转成西南季风,会带来丰富的降水,有可能 造成洪涝灾害;因西南风是从低纬度吹向高纬度,气温高,不会对农 作物产生冻害。故选B。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
2010年高考试文综地理真题(全国Ⅱ卷)详解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图1是2010年3月中旬发生在我国的沙尘暴的一幅遥感影像。
图中色调白浅云层、被卷到控制的沙尘和陆地表面。
读图1,完成1-3题。
1.该沙尘暴发生地位于A.副极地低压带 B.西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东北信风带解析:我国沙尘暴多发区常见于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即位于我国35°N以北,因此为西风带。
2.导致该沙尘暴的天气系统是A.反气旋、冷锋 B.反气旋、暖锋C.气旋、冷锋 D.气旋、暖锋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来,是一个逆时针旋转有上升影像,可以判断是气旋活动,加上沙尘暴是冷锋活动的结果,而选C。
3.影像中部显示的是该沙尘暴的A.中心区,沙尘扬升 B.边缘区,沙尘扩散C.中心区,沙尘沉降 D.边缘区,沙尘沉降解析:根据图中的影像可以看出沙尘由陆地逐渐上升到空中,故选A。
图2示意某河流入海径流量和输沙量的逐年变化。
读图2,完成4~5题。
4.图中信息表明该河流A.1950~1969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同步B.1985年之后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反C.1950~2005年输沙量的变化率高于径流量的变化率D.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逐一对应解析:从坐标图像可以看出1950~1960年输沙量与径流量年变化不同步,排除A;1985年输沙量和径流量变化趋势相同,排除B;1950~1960高径流量年份与高输出量年份不是一一对应,排除D;所以通过综合判断而选C。
5.比较1984年以来径流量和输出量的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流域内A.气候变暖、变干的速度日益加快 B.水土保持和水利工程效益显著C.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水资源总量呈流动式下降解析:通过图像可以明显看出1984年以后输沙量有明显的下降趋势,因为河流的含沙量变化与植被有关,故选B。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于世界前列。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洲。
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
(新课标)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中国的气候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2.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3.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4.气候的主要特征。
5.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热点提示:我国各地气候对农业业生产及农作物分布的影响是高考的热点。
预习学案一、气温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是.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一线。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是。
气温的最低值出现于;原因是;气温的最高值出现于,原因是二、降水1.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
2.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
3.我国降水最多的地方是,降水多的原因是,我国降水最少的地方是,原因是。
三、气候的基本特征1. 和是我国气候的两大基本特征。
2.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线是。
3.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不稳定,如果夏季风势力强则容易导致;夏季风势力弱则容易导致,华北地区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后果,因此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
4.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灾害对工农业生产危害极大,但是也可以有效的缓解这一地区的伏旱,这种灾害一般发生在季节。
探究案知识点一、中国的气温1.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原因。
2.读中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⑴我国1月等温线大致呈走向,主要影响因素是;0℃等温线大致穿过一线。
图中C处等温线向北弯曲,说明弯曲处气温比两侧,主要受因素影响。
⑵我国7月等温线大致呈走向,主要受和因素影响。
⑶我国夏季(7月)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各在哪里?分析原因。
(4)冬季四川盆地较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偏高的原因是什么?3.我国温度带的划分(1)积温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地升到10℃以上时,大多数农作物能活跃生长。
因此,可以把≧ 10℃的持续期作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 10℃持续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温度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方生长期内的温度高低和热量的多少。
根据积温多少,可以把我国分为五个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复习资料——气候
高三地理主干知识复习资料《气候》一、气温的时空变化规律1.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1)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变化约14时日出前后年变化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1月,海洋2月南半球陆地7月,海洋8月(2)影响气温日较差的主要因素:①纬度:低纬大于高纬②地形:高原大于平原凸地小于凹地③天气状况:晴天大于阴天④海陆因素:内陆大于沿海⑤植被:沙地大于林草地(3)影响气温年较差的主要因素:全年高温终年寒冷气温的总体特征终年温和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小年平均气温的高低;最高(最低)气温出现月份(4)气温特点的描述方法2.气温的水平分布规律——等温线图等温线示意图气温水平分布规律、因素及等温线特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气温大致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
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呈东西走向。
受海陆热力差异影响,同一纬度,夏季大陆比海洋热,等温线向高纬凸出。
冬季大陆比海洋冷,等温线向低纬凸出。
“一陆南,七陆北”受地形影响,等温线出现弯曲或局部闭合。
等温线穿过山脉时,向低纬方向凸出;等温线走向与山脉或等高线平行。
同一纬度,暖流沿岸气温较高,寒流沿岸偏低暖流:等温线向高纬方向凸出寒流:等温线向低纬方向凸出;“洋流向凸”气温分布特点描述方法气温空间变化趋势温差大小(等温线越密,单温距离的温差越大)高温中心(低温中心)分布港口 a b cd 80°W50°N110°W 太 平洋 大西洋二、降水分析1.降水的形成的条件:充足的水汽;气流上升运动(冷却凝结);凝结核较多;2.降水的类型 类型 成因 降水特点 典型分布地区 对流雨 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冷却凝结。
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伴有暴风、雷电。
赤道地区我国夏季午后地形雨 暖湿空气遇到地形阻挡,沿迎风坡爬升,水汽冷却凝结。
迎风坡多,背风坡少 暖湿气流的迎风坡锋面雨 冷暖气流相遇,暖湿空气在抬升过程中,水汽冷却凝结。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教学设计与反思
气温相差多少?最终得出.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并迁移运用我
国 7 月气温最高和最低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0°C 等温线大致经过哪些地区?
通过丰富资料,帮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我国气候南北差异的显著性及地区差异。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的重点:
①我国冬、夏季气温特点及其成因.
②温度带的划分、熟制及代表性作物
环流(季风环流、气压带、风带)、下垫面(地形、海陆位置、 洋流)、人类
活动等。通过举我国多种多样的气候,季风气候显著等身边的事例引导学生探究、
分析我国五种主要气候的特征及气候特点来说明气候离我们生活很近,让学生体
会学习地理就是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4、利用多媒体分别展示冬季和夏季气温分布图,分析我国一月和七月南北
八、板书设计
区域地理——中国的气候 一、我国冬夏季气温的特点 1、夏季气温的特点 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小 2、冬季气温的特点 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
二、我国温度带划分及其分布特征
(1)划分依据:积温 (2)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九.教学反思 可以从如下角度进行反思(不少于 200 字): 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教材进行优化组合,对知识进行联系、拓展,给学生一 个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加强基础知 识教学。在地理课堂教学中不仅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积累与巩固,还要学会整体 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形成对教材知识整体认知。教师不仅要带领学生学习知 识,并且也要教给学生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方法;更要把学生已学习过枯糙乏味的 内容,通过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喜欢愿意学。 通过一磨的试讲,发现教数学设计内容过多,知识讲解不够简练,课后习题 设计未及时跟上,语速过快等问题突出,在教研组等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重新 修改了课件和教案,并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争取少犯错,多借鉴、勤思考、多专 研;此外,要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应精讲多练,边讲边练,以学生活动和自 主学习为主题,教师以引导为主,把老师从过多的讲解中解放出来,把课堂还给 学生;同时,也应该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的培养,并注意 学生兴趣的培养。 第二次磨的教学设计更加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新理念,注重了培养学生自主 探究获取知识的能力,注重了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并积极地开展了研究性学习。 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地理图像和多媒体演示课件。在教育方式上, 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加强了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摒弃了过去那种学生机械 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但同时我也深知自己在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 1、时间上分配不是十分恰到好处,有点前松后紧,以至于在后面讲解温度 带的划分及课后习题的完成方面明显感觉时间不够。 2、没有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还是以教师讲授或者引导教学 为主,仍然做不到山东昌乐的高效模式。 3、感觉激励性的鼓励语言较少,学生可能感受不到成功的喜悦。 上述问题我都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及时改进,扬长避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将继续通过加强理论学习,丰富教育理论基础。每周至少抽出 2 小时,并通过多 种途径,如专业期刊、网络等,汲取地理学科的新动态、新知识、新成就。并通 过相互说课、听课、评课等,开展了地理常态教学情境中的研修环节打磨工作, 并适当进行模式创新,让研修成果为教学实践服务。利用集体备课时间,不断地 反思,不断地总结归纳,然后再不断地去实践,总结出了一套符合地理教学切实 可行的课堂评价体系,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地理试卷及参考答案解析
考生注意:1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全卷包括两大题,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计 50分,第二大题为综合分析题,共计100 分。
3 .第一大题由机器阅卷,答案必须全部写在答题卡上;第二大题采用人工阅卷,考 生应用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试卷上。
得分评卷人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一)历时184天的第41届上海世博会完满落幕, 闭幕式于北京时间2010年10月31日20时10分举行。
1. 根据上图下列城市能收听、收看到现场直播的时间是 A .纽约—— 10月30日清晨 B .巴西利亚 —— 10月31日上午2. 下列四座城市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示意图,接近实际的是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陀区高三质量调研地理试卷2011.1C .伦敦——10月30日中午D .新加坡 11月1日晚上新加坡巴西利亚伦敦纽约20103•上海世博会主题馆顶部装有太阳能板,面积达 3万多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单体面太阳能屋面。
假如要获得最大发电量,主题馆顶上的太阳能板最好能够调节角度,在一年 中太阳能板与地面夹角的变动幅度大约是A • 23. 5 °B • 47 °C • 66.5 °D • 90 °(二) 2010年初海地和智利先后发生地震,下表是两地地震的相关数据。
2010年海地地震和智利地震的数据资料(三)据有关方面报道,西部大开发调研组在关于河西走廊的调研中,发现一处面积约为 100多平方千米、形状特殊的花岗岩地貌,其外围分布着沉积岩。
该处花岗岩岩体表面千 疮百孔,形如蜂巢。
“蜂巢”组合在一起,如流云翻浪,似百兽飞禽。
伟硕的岩体已被侵 蚀得薄如蛋壳。
花岗岩岩体绵延分布百里,相对高差百米以下。
6•材料所述的 蜂巢”,形成的地质作用主要是A .火山活动B .风力侵蚀C .流水溶蚀D .风力堆积7•关于此处花岗岩与沉积岩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 •花岗岩先形成,沉积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B •沉积岩先形成,花岗岩后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C •沉积岩与花岗岩同时形成;然后外力作用进行长期侵蚀D .根据材料,无法判断4.关于两地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死亡人数与震级大小成正比 C .两地震中相距约 6000千米 5•两次地震造成人员伤亡不同,主要原因有B •震源均位于上地幔的软流层中 D •均位于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四)径流系数是一个地区某一时期的径流量(毫米)与这一时期的降水量(毫米)之比, 用百分率表示,它能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有多少变成径流补给河流,有多少被蒸发、下渗、植物截留等。
高中地理 高三气候专题:亚寒带气候和泰加林(共30张ppt)
为了保湿, 叶片都缩小 成针状,表 面还有蜡
为了防止积雪压断树木,它们 的形状都是塔状的。
这样雪就可以顺势下滑,而不 至于在树顶积压过多了!
同时为了在短暂的夏季能尽量 多的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四季 常绿,基本不落叶。
在北方酷寒之地,土壤 层很薄。
土壤下面就是冻土层和 石头,这导致泰加林里 面的是树,根系无法扎 得很深! 这样,这些树 木的根只能横向生长, 而且很浅。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植被生长期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年内适合植被生长的时间。植物生长期因纬度、海拔高度和植物种类 而异。泰加林一般以日均温连续5天≥10℃的天数计算其生长期。泰加林原是指西西伯利亚带有沼 泽化的针叶林,现泛指亚寒带的针叶林。泰加林的分布(如下图所示)从大陆的东海岸一直到西海 岸,形成壮观的茫茫林海,几乎跨了半个地球。
传统桑拿浴是指在特制的木房内,在热炉上烧烤特有的岩石,使其温度达到70℃以上,然后再往岩石 上少量泼水,以产生冲击性的蒸汽,这种方式称之为干蒸浴。
天气寒冷,作物的生长期只有50-70天,这一气候影响的地区农业条件非常差。 只有在波罗的海沿岸还能勉强种点大麦、燕麦、黑麦这样的粮食作物。 因为气候限制,东欧人就喝用黑麦酿造的酒,比如格瓦斯、伏特加什么的。
(2)泰加林横贯沿海和内陆,平原、高原与山地,其分布几乎跨越半个地球,请分析其形成原因。 (2)气候严寒,降水虽然少,但蒸发更弱;冬季积雪大和冻土现象,泰加林地带水分条件较充 足,因而水分对泰加林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地带土壤发育深受冻土和沼泽影响,土质贫脊,树 木通过自身分解枯树落叶提供养分,因而泰加林地带地形和土壤条件对其分布影响较小。泰加林 地带对树林生长的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特别是最热月需要大于10℃的天数,因而其分布沿纬线 延伸。
2010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卷)
2010年高考真题——文综地理(新课标卷)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
据此完成l~3题。
1.形成本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A.太平洋B.印度洋C.大西洋D.北冰洋2.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与常年相比该区域可能A.降水量偏少,气温偏高B.降水量偏多,气温偏高C.降水量偏少,气温偏低D.降水量偏多,气温偏低3.2010年5月初,控制该区域的天气系统及其运行状况是A.气旋缓慢过境B.冷锋缓慢过境C.反气旋缓慢过境D.暖锋缓慢过境【答案解析】1.C 2.D 3.C解析:此题设计巧妙,要求学生有缜密的心思和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
首先根据图中的经纬度,确定该区域为新疆(备考中要求学生记忆乌鲁木齐的经纬度88°E,44°N,很有必要),这是考生必须能够做到的。
定位后,就可确定第1题,北疆的水汽主要来自大西洋。
第2题的迷惑性非常大,不仔细审题很多学生都会选择B,但那样出题就过于直白了。
一定要注意时间段,材料中说的是“2010年5月初,该区域气温骤升”,试题问的是“自2009年冬至2010年4月底”,正是因为之前的气温偏低,积雪没有完全融化,等到5月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予以应证。
第3题的关键依然在材料中给了提示“2010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必须选择能够使天气晴朗的天气系统。
图2曲线为某国2000年不同年龄人口数量与0到1岁人口数量的比值连线。
18~65周岁人口为劳动力人口,其余为劳动力人口负担的人口。
假定只考虑该国人口的自然增长,且该国从2001年起控制人口增长,使每年新生人口都为2000年新生人口的80%.据此完成4~5题。
4.该国劳动力人口负担最轻、最重的年份分别是A.2019年,2066年B.2066年,2019年C.2001年,2019年D.2001年,2066年5.出生人口的减少将最先影响该国劳动力人口的A.数量B.职业构成C.性别构成D.年龄构成【答案解析】4.A 5.B解析:4.关键要注意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为18~65周岁,且该国是从2001年开始控制新生人口,所以2000年以前出生的人口较多,要过18年后才全部成长为劳动力人口,所以要到2000+18即2019年该国的人口负担最轻,同样道理这批人65年后全部成为老年人,这时,也就是2000+65即2066年人口负担最重。
高三复习地理专题五气候对农业的影响
一、从气候特点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热带雨林气候 (1)气候特点:终年高温多雨 (2)热带雨林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热量充足,一年三熟, 生长期长;全年高温多
雨,水热充足,利于农作物生长。
不利:易发生洪涝灾害
2、热带沙漠气候 (1)气候特点:全年炎热干燥 (2)热带沙漠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 不利:气候干旱,降水少
<2000℃
可种早熟的青稞
1)与长三角相比,东北地区热量条件对农业生产有哪些 有利影响: 冬季气温低,病虫害不能越冬,减少农药的施用;气 温较低,农作物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 累;气温低,土壤有机质易于积累,形成肥沃的土壤; 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 以改善土壤墒情;
6、地中海气候 (1)气候特点: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地中海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有利:夏季光照、热量充足,昼夜温差大;冬季温和,有利 于农作物越冬。 不利:雨热不同期,作物生长期降水稀少,对作物生长不利。
7、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且生长期较长, 冬季温和(或低温)少雨,有寒潮。
塔的气候特征, 评价杭州海岸红 杉生长的气候条 件。(6分)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 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二、从气候的各组成要素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热量——一般农作物在日均温≥10 ℃的情况下才能活 跃生长,可把日均温≥10 ℃的持续期视为农作物的生长 期。积温的多少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地图册 183页) (1)气温低对农业生产有哪些有利影响: 气温低,病虫害少,施用农药少;气温较低,农作物的 生长周期长,积累的有机质多;气温低,土壤肥沃;积 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 善土壤墒情; (2)气温低的不利影响: 只能种植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只能做到一年一熟; 作物易遭受低温冷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5
> 1000
300~ 500~ 700~ <400 1000 600 1000
季节 分配
年雨 夏雨 型 型
夏雨 型
少雨型
夏雨 型
冬雨 型
夏雨 型
年雨 型
夏雨 型 (少 雨型)
例1 读下图,判断各图所示气候类型
F
E
F 地中海气候 E 亚热带季风气候
例2 读下图,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A
B B为 温带季风气候
2.根据地理位置、景观等判断
在判断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特别是气候的形 成因子:纬度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以及地形和洋流等 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判断,这一点也能充分体现学生对所学知 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下图是北半球气候类型分布模拟。 同时,每一种气候类型 对应着一定的自然带,形成的自然景 观也有差异,因此,根据景观图片去判断气候类型也是学生 需要掌握的方法
三、气候模式图(以北半球为例)
大气 环流
极地高 气压带
大洋 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陆
大陆东部
90
冰原气候 苔原气候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
90
大洋 西侧
太 阳 辐 射 从 低 纬 向 两 极 递 减
70
副极地低
70
60
气压带f
副高
赤道低 气压带
温带 50 温带 海洋性 大陆性 温带季风气候 气候 40 地中海气候 气候 35 30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25 20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10 10 热带雨林气候 0 0
亚洲 大洋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北美洲
六、气候类型的非地带性分布
• 四处热带雨林气候
马达加斯加岛的东侧、澳大利亚的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沿海和中美 洲的东北部,虽远离赤道,却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这主要是因为它 们均处于来自海洋的信风的迎风地带,附近海域有暖流流经,再加上 地形的抬升,丰富了地形雨,从而发育了热带雨气候
第三步,以“水”定型。根据年降水量和降水量的季节分 配状况确定气候类型,判断指标见下表。
气候 类型
热带气候
雨林 草原 气候 气候 季风 气候 沙漠气 候
亚热带气候
季风 气候 性气 候 大陆 性气 候
年降 水量 (mm)
> 200 0
750 1500 ~ ~ 1000 2000
• 南北美洲西海岸各种气候
这些气候的分布范围仅局限在沿岸地带,形成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 分布特点中,这些气候区之所以南北延伸,是因为受高大的南北走向 的科迪勒拉山系阻挡,各种气候不通向 东深入,局限于沿海一带, 从而形成了上述分布特点
七、特殊性
• 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影响而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季 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地中海气候。 •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都有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 只分布在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 洋性气候。 • 只分布大陆东岸:季风气候 • 只分布在北半球:热带季风、温带季风、亚寒带针叶林气 候、苔原气候 • 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典型的分布区在欧洲西部,因为爱北大 西洋流的影响;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在大陆西岸分布的地区 纬度较高,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因为中高纬地区大 陆的西岸受暖流影响,东岸受寒流影响;南美洲的热带沙 漠气候一直延伸到赤道附近,因为受到秘鲁寒流的影响, 同理,热带沙漠气候一直延伸到西海岸。
二.气候类型的判断 1、根据气候要素判断气候类型 气候要素主要是气温和降水,紧扣这两个方面展开判断,步骤 如下: 第一步,根据气温随月份的变化规律,判断所属的南北半 球。如7月份气温高、1月份气温低者为北半球;在气温曲线图 中,气温曲线为峰值则是北半球;7月份气温低、而1月份气温 高者为南半球,在气温曲线图中,气温曲线为谷值则是南半球。 第二步,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均温值,确定气候带。 如最冷月均温大于15℃者为热带;0℃~15℃为亚热带,但有 一特例,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最冷月大于0℃;小于0℃者为温带; 小于-10℃者为亚寒带和寒带。
A为 地中海气候
例3 判断A、B两地气候类型
A
B
A为 地中海气候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例4 读下图,判断气候类型
A图
B图
A 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甲为 温带季风气候
乙为 地中海气候 丙为 热带沙漠气候 丁为 热带雨林气候
例4 读下图,判断气候类型
A图
B图
A 为 亚热带季风气候
甲为 温带季风气候
乙为 地中海气候 丙为 热带沙漠气候 丁为 热带雨林气候
丙为是 亚热带季风气候 。
(3)三城市所处纬度相 近,但气候差异较大, 说明气候差异的原因。 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四、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征及成因
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 世界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五、世界各大洲的气候 运用各大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分析各大洲的气 候特征及其成因,是培养学生掌握气候空间分 布的重要手段
• 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气候
地处赤道附近却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这是因为这里地势较高,改变 了 气温和降水状况,形成了气候凉爽、降水较少的热带草原气候
• 巴塔哥尼亚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南美南部安第斯山脉的东侧,这里东西距海较近, 且处于西风带范围内,却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这是因为该地处于 山脉东侧的背风坡地带,受山地的阻挡,这里雨水稀少,因而形成了 温带大陆性气候(图)
高三地理气候专题复习
一、气候的概念及气候因子 气候的概念:一个地区多年的平均天气状况 气候要素:气温和降水 气候形成因子
气候因子 主要作用 太阳辐射 最基本的因子,决定该地区所处的热 量带 大气环流 有双重性,一方面调整全球热量和水 汽的分布;另一方面本身也是一种气 候现象 下垫面 状况不同,其热容量、反射率不同。 另外。海拔高度影响气温,迎风坡降 水较多,背风坡降水较少 人类活动 温室气体使全球气温升高,臭氧层破 坏、酸雨危害。另一方面植树造林、 修水库等可调节局部气候
再 见 !
例1 若下图中纬度数是北纬,则C、F、 G点地区各为什么气候? C 温带海洋性气候 F 地中海气候
G温带季风气候
例2 下图为22°S纬线上穿过的部分 区域,试分析图中各点气候类型。
甲、A、①为 热带沙漠气候
乙、B、②为 热带草原气候
丙、C 、③为 热带雨林气候
例1.有甲、乙、丙三个城市,甲位于77°13’E,28°40’N;乙 位于31°15’E,30°13’N;丙位于121° 26’ E,31° 12’ N。问: (1)三城市的位置:甲的代码是②, 乙是①,丙是 ③ 。 (2)三城市的气候:甲为是 热带季风气候 , 乙为是 地中海气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