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
粤教版初中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物理性质:不需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由感官直接感知。
1.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溶解性,挥发性化学性质: 在化学发应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常伴有外形、状态变化现象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伴有发光,发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现象.3.注意:1)伴有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沉淀等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如:灯泡通电发光,发热; 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氧;给冷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气体一小气泡的形式放出,都是物理变化.2)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①物理变化:如车胎爆炸,压力锅(蒸汽锅炉)因压力过大而爆炸②化学变化:如炸药爆炸,瓦斯爆炸③既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也不是简单的化学变化 :如原子弹爆炸1)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再汽化,而燃烧.4.蜡烛燃烧: 2)蜡烛燃烧产生的黑烟是不充分燃烧的碳单质:炭黑;而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石蜡蒸汽凝固的固体小颗粒,白烟可以燃烧.1)外焰:温度最高5.火焰分三层 2)焰心:温度最低,焰心部分包含 CO和石蜡蒸汽.3)内焰:注意:1)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2)需垫石棉网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3)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7.实验药品不能用手接触药品1)使用药品做到三不不能把鼻子凑到瓶口问药品(闻气味的方法:用手在容器口煽动,让少量气体飘进鼻子)不能品尝任何药品不能放回原甁2)用剩的药品做到三不不能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块状药品:”一横,二放,三慢竖”.将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药品放在8.固体药品的取用试管口,慢慢将试管竖起,使药品慢慢地滑到试管底部,以免打破试管.粉状药品:”一斜,二送,三直立”.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在试管底部注意:用过的镊子和药匙及时用干净的纸擦干净.9.液体药品的取用1)取用少量液体,用胶头滴管.①把瓶塞取下,倒放在桌上.目的:防止桌面上的杂质污染药品和塞子上的药品腐蚀桌面.②瓶上标签向着手心. 目的:防止液体药品流下,腐蚀标签.2)从细口瓶倒液体③瓶口紧挨试管口缓慢倒入. 目的:防止液体洒落,防止倾倒过多.④把试剂瓶口在试管口刮一下⑤立即盖紧瓶塞,把试剂瓶放回原处,标签向外.目的:防止液体挥发或变质.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使药品放置有序,以备下次使用方便.①加热时,试管外壁有水②没有先使试管均匀受热10.试管炸裂的原因③试管底部接触灯芯④烧得很热的试管,立即用冷水冲洗洗涤方法:倒净废液→用自来水冲洗→用试管刷转动或上下移动洗涤11.仪器的洗涤→放指定位置洗净的标准: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1)一调: 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12.托盘天平的使用 2)二放: 干燥的药品放在纸上称量(两个托盘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①左物右码三要②放砝码时,要先大后小③要用镊子夹取砝码(1)把玻璃管插进带孔胶塞:先把要插入的玻璃管一端用水湿润,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13.连接仪器装置 2)连接玻璃管与橡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湿润,稍用力把玻璃管插入.。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
第1章走进化学世界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A.氧气用于气焊 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C.生石灰作干燥剂D.活性炭作吸附剂A.CO用作燃料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A.易生锈B.能导电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A.铝用于制造铝箔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锈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A.熔沸点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A.石墨用于铅笔芯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氢气作高能燃料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A.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矿山粉碎 D.酒精燃烧A.干冰升华 B.纸张燃烧 C.铜丝折弯 D.酒精挥发A.雪糕融化 B.汽油挥发 C.高粱酿酒 D.矿石粉碎A.干冰升华 B.胆矾研碎 C.粮食酿酒 D.苹果榨汁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A.氧气用于气焊 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 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A.活性炭净水﹣化学性质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物理性质C.冰川融化﹣物理变化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化学变化【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活性炭净水,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B、盐酸遇石蕊试液变红,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冰川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碘酒作消毒剂 B.稀盐酸作除锈剂C.生石灰作干燥剂D.活性炭作吸附剂【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解答】解:A、碘酒作消毒剂,可以杀死病菌,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了稀盐酸和铁锈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A.CO用作燃料B.金刚石用来裁玻璃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CO作清洁燃料是利用了CO的可燃性,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C、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利用了铁粉与氧气即水分发生反应,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A.铜丝作导线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C.天然气作燃料 D.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铜丝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易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中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冷凝成水滴,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C、天然气作燃料,是利用了天然气的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D、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A.易生锈B.能导电C.能与稀硫酸反应D.能在氧气中燃烧【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经常表现为: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溶解性、挥发性等.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能在氧气中燃烧、铁会生锈都属于化学性质.【解答】解:纯铁是银白色的固体,铁的颜色、状态、导电性、导热性等都属于物理性质;铁能在氧气中燃烧、能与稀硫酸反应、铁易生锈都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属于化学性质.故答案为:B.【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要记忆有关氮气、碳、氢气和甲烷的化学性质,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A.铝用于制造铝箔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锈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判断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的关键就是看表现物质的性质时是否有新物质产生.【解答】解:A、铝用于制造铝箔是利用铝的延展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是利用镁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稀盐酸用于除锈是利用盐酸与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C错;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是利用氧气的支持燃烧的性质,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A.【点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是一对与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概念,联系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来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则掌握起来并不困难.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A.木炭用作吸附剂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C.氧气用作助燃剂D.氮气用作保护气【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木炭用作吸附剂,是利用了木炭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利用了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氧气用作助燃剂,是利用了氧气的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氮气用作保护气,是利用了氮气的稳定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A.熔沸点B.溶解性C.可燃性D.导热性【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判断物质的性质.【解答】解:A、熔沸点,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B、溶解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C、可燃性,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D、导热性,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化学性质方面的内容,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A.石墨用于铅笔芯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用于铅笔芯,是利用了石墨的质软、有深灰色,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B、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了熟石灰能与酸反应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C、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了氧气能供给呼吸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D、稀盐酸用于铁制品表面除锈,是利用了稀盐酸能与氧化铁反应的性质,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就是看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 B.用氢气作高能燃料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 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解答】解:A、用金刚石切割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正确;B、氢气做高能燃料,是利用了氢气能够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用生石灰作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C错;D、用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是利用了小苏打能与盐酸反应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A.粮食酿酒 B.盐酸除锈 C.冰雪融化 D.蜡烛燃烧【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葡萄“变”美酒【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树根“变”根雕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玉石“变”印章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水果“变”果汁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葡萄“变”美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矿山粉碎 D.酒精燃烧【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石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矿石粉碎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A.干冰升华 B.纸张燃烧 C.铜丝折弯 D.酒精挥发【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纸张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铜丝折弯只是形状的改变,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A.雪糕融化 B.汽油挥发 C.高粱酿酒 D.矿石粉碎【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雪糕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高粱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干冰升华 B.胆矾研碎 C.粮食酿酒 D.苹果榨汁【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苹果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解答】解:A、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初三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初三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教学目标1.化学研究的对象。
2.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3.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一、化学简介1、什么是化学?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区别和联系:物理变化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化学变化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物吸热、放热、发光等。
练习1.(2014•滨州)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石灰水变浑浊C.火药爆炸D.钢铁生锈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榨取果汁B.粉碎废纸C.切割玻璃D.燃放烟花4、下列各组生活现象中,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蜡烛燃烧,葡萄酒化B.汽车爆胎、米饭煮糊C.水果腐烂、蔗糖溶解D.玻璃破碎、鲜肉冷冻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如,可燃性,热稳定性,氧化性等。
练习1、下列哪种性质属于化学性质?()A、导电性B、挥发性C、可燃性D、溶解性2、下列各组物质能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性区别开的一组是()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铁块和铝块D、面粉和白糖3、判断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铜铝受热时会分解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重E、木棒受力折断三、化学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全册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1.1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组成和分类,掌握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
教学内容:物质的组成,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1.2 原子和分子教学目标:理解原子的结构,掌握原子和分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原子的结构,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模型展示。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1 物质的性质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2.2 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的本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三章:氧气和燃烧3.1 氧气的性质和制取教学目标:了解氧气的性质,掌握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内容:氧气的性质,氧气的制取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3.2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教学内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四章:金属和酸碱盐4.1 金属的性质和应用教学目标:了解金属的性质,掌握金属的应用。
教学内容:金属的性质,金属的应用。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4.2 酸碱盐的性质和反应教学目标:了解酸碱盐的性质,掌握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内容:酸碱盐的性质,酸碱盐的反应。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五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5.1 有机物的概念和分类教学目标:了解有机物的概念,掌握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概念,有机物的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5.2 有机物的结构和功能教学目标:理解有机物的结构,掌握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内容:有机物的结构,有机物的功能。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演示。
第六章:溶液和浓度6.1 溶液的概念和组成教学目标:理解溶液的定义,掌握溶液的组成。
教学内容:溶液的定义,溶液的组成。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教材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课题教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一、什么是化学?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化学发展的历程三、为什么要学化学?备课资料1.原子一分子学说的创立与确认1756年,俄国化学家罗蒙诺索夫从大量实验中概括出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全部物质的重量,常等于全部反应产物的重理。
随后,法国化学家拉瓦锡和英国化学家曼莱也有相近的发现和论述。
质量守恒定律由此建立起来。
德国化学家里希特创立了计算化学反应中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方法,运用数学方法来阐明化学反应的规律。
1802年,法国化学家费歇尔根据里希特的成果,揭示了化学的当量定律。
随之,普罗斯发展了当量定律,建立起定比定律,即每种化合物都有固定的组成。
这些化学基本定律的发现,为近代原子学说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很久以前,人们就猜测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粒组成的。
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古罗马的卢克莱修等对原子及其重量、形状、体积等都曾作出一些天才的猜测。
17世纪,牛顿从力学的角度发展了物质构造的粒子说。
他认为物质由一些很小的粒子组成,这些粒子通过某种力量彼此吸引,粒子直接接触,力就强;粒子间有小距离时可以引起粒子间的化学反应;距离大时,力就不起作用了。
这对道尔顿的原子论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
道尔顿通过对气体的研究,把原子论思想引入化学,认为不同元素化合生成化合物,可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的结合。
1804年,他发现了倍比定律,使原子学说有了实验基础。
1808年,道尔顿的《化学哲学新体系》出版,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原子学说:首先,化学元素由非常微小的物质粒子原子组成,原子在所有化学变化中均保持自己的独特性质;原子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消灭;其次,同一元素的所有原子的性质,特别是重量,完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性质及重量不同;再者,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相结合,形成化合物,它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之总和。
这一学说在理论上统一解释了一些化学基本定律和实验事实,标志着人类对物质结构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为以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章 走进世界.docx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第3节 基本实验操作与实验探究预习新知1. 化学是一门以 实验 为基础的科学。
2.观察变化时要对物质在变化前、 变化中 和 变化后 的现象进行系统地、细致地观察和描述,经过比较和分析等思考过程,得出可靠的结论。
3.用小刀轻轻地在蜡烛表面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小 。
把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小 。
4.蜡烛火焰分为 焰心 、 内焰 、 外焰 ,其中 外焰 的温度最高。
5.对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成分进行比较后发现:吸入空气中的氧气比呼出气体中的氧气含量 高 ,但 水 和 二氧化碳 比呼出的气体中的含量低。
化学实验的流程和作用:化学实验课程导学【例1】小君同学在家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
面对这样的“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 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他实验解析:对于此类事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向老师请教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查阅资料进行分析探究;反复检查实验,观察是否得到相同的实验现象,排除实验现象的偶然性,故A 、B 、C 都对;但不能认为异常现象一定是操作错误而导致的,或者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而不予理睬.答案:D【例2】蜡烛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它的成分是什么呢?有人提出了如下假设:A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 .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C .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成的石蜡固体流程 作用 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化学知识 实验操作 观察现象 记录现象 科学分析 得出结论查阅资料: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进行实验:(1)吹灭蜡烛,立即用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
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填序号),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吹灭蜡烛,立即把一块干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说明白烟不是__________。
序言和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序言化学使世界变的更加绚丽多彩多彩规律的科学。
它不但要研究自然界中已经存有的物质及其变化,还要根据需要研究和创造出自然界中不存有的新物质。
二、重要的化学历史人物和研究成果:英国科学家道尔顿创立了原子论、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创立了分子学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1、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例如蜡烛燃烧、鞭炮爆炸等。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挥发、蒸发、三态变化等。
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联系:化学变化中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例如】:蜡烛燃烧时,石蜡熔化成液态,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CO2)和水(H2O),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中一般不含化学变化。
总来说之,这两种变化往往同时发生,我们判断时看哪一种变化占主导。
4、判断化学变化的方法:(1)观察:因为很多化学变化伴随有改变颜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以及发光、吸热、放热等现象,所以我们能够根据这些现象协助判断是否是化学变化(注意:1、有些化学反应没有现象;2、有这些现象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电灯发光、放热。
)(2)分析:对比变化的前后,分析是否有其他物质产生。
二、化学现象的描述:1、现象是被直观感觉到的,如看到、听到、闻到等,对实验分析的结论或学习到的知识不能作为现象。
例如【实验1-1(3)】的现象描述为:向蓝色的硫酸铜溶液(CuSO4)中滴加无色的氢氧化钠溶液(NaOH),出现蓝色沉淀,不能表述“出现蓝色氢氧化铜沉淀”( Cu(OH)2)。
【实验1-1(4)】中现象描述为:向石灰石颗粒(CaCO3)中加入无色稀盐酸溶液(HCl),产生大量的气泡,该气泡通入的澄清的石灰水( Ca(OH)2 )中,石灰水变浑浊。
同样不能说“生成二氧化碳气体”(CO2)。
2、因为化学变化中有物理变化,因而化学变化中也会有物理现象,我们在描叙时注重化学现象,忽略物理现象。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点燃蜡烛"前"
观察: 蜡烛的结构.颜色.状态.形状.硬度.
闻气味; 用小刀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观察
观察到: 常温下蜡烛:1.各种颜色,固体, 圆柱状, 无味; 2.软; 3.不溶于水; 4.密度比水小
观察: 1.现象:火焰分为几层?哪层最明亮 哪层最暗? 答:3层: 外焰(最亮) 内焰 焰心(最暗)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 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性、碱性等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 语言中有“可、易、能、会” 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 带可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辨一辨
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 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A、铜绿受热时会分解; 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
选择合适的仪器填空:
1、常用作少量物质的反应容器,或给少量液 试管 。 体或固体加热的仪器是 2、搅拌、过滤、蘸取液体时常用 玻璃棒 。
3、向NaOH溶液中逐滴滴入盐酸 胶头滴管。 4、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5、取粉末状药品 集气瓶 。 。
药匙或纸槽
量筒
6、溶液蒸发、浓缩和结晶 蒸发皿 。
7、量取80mL的盐酸
。
8、将锌粒加入试管
镊子 。 天平
9、取18克NaCl固体
10、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 漏斗
。 。
11、拿到热的蒸发皿 坩埚钳 。
12、使烧杯、烧瓶均匀受热 石棉网 13、用于装配气体发生器,便于往装置中添加 液体 长颈漏斗 。 14、给较大量加热,较大量物质反应容器,过 滤中用于承接滤液 烧杯 。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变成了氧化镁;
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气密度大; E、木棒受力折断; F、铁生锈; G、煤着火燃烧,残余一堆灰烬。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教案设计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1( 教师版 )一、教课要点1、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观点及实质差别;并能运用观点去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观点和差别。
二、教课过程(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点是有其余物质生成,往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积淀等。
化学变化不只生成其他物质,并且还陪伴着能量的变化,往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例 1 厨房里的以下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④⑥ ;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②③⑤ 。
①煤焚烧②菜刀生锈③菜腐化④水蒸发⑤面包发霉⑥榨取果汁例2 以下典故主要表现化学变化的是 CA.司马光砸缸B.铁杵磨成针C.火烧赤壁D.凿壁偷光练习题以下变化①樟脑丸的升华②蜡烛的消融③铜器在湿润的空气中表面有铜绿生成④电灯通电后发光⑤火药爆炸⑥鲜牛奶变酸⑦汽车轮胎充气过多而炸裂⑧酒精挥发。
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⑤⑥ 。
总结经过上边两个题,我们总结一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差别。
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比较项目观点比较没有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余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构成发生变化,有实质差别物质的构成没变,即无新物质生成新物质生成物质的形态、体积或状态等可能发生一般伴有发光、发热、变陪伴现象某些变化色或有气体、积淀生成焚烧、铁生锈(金属腐化)、实质案例蒸发、升华、凝结、挥发等岩石分化化学变化中必定发生物理互相关系物理变化中不必定有化学变化变化发光、发热的变化不必定注意事项同物质三态间的变化必定是物理变化是化学变化(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解说熔点和沸点、密度)2、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例1以下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C )B酒精有可燃性C浓盐酸有挥发性D浓硫酸有腐A氧气有氧化性蚀性练习题以下物质性质的表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氧气无色无味 B 铝呈银白色 C 蔗糖易溶于水D )D碳酸易分解总结总结一下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定义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出来的性质只有经过化学变化(化学测定方法由人的感觉或仪器测定反响)才能表现出来可燃性、热稳固性、氧化实例导电性、导热性、挥发性、性、复原性、化合、分解、吸附性等酸碱性等课后练习题1、以下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BA.用焚烧法差别羊毛和合成纤维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为原料酿酒 D .铜制品在湿润的空气中变为铜绿2、以下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余不一样的是CA. 消化食品B.焚烧垃圾C.冰块消融D.蜡烛焚烧3、以下物质的用途中,主假如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CA.用铜丝作导线B.用石墨作铅笔芯C.用粮食酿造酒D.用干冰作制冷剂4、以下说法属于化学性质的是DA. 能导电B. 硬度最大C.常温下呈气态D.会生锈5、以下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BA. 光合作用B. 酒精挥发C.用食醋除水垢D.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6、以下变化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CA.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B.干冰汽化C.点燃蜡烛D.分别液态空气制取氧气7、从化学的视角来看,以下名句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A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B 鞭炮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 曾青(指CuSO4溶液)得铁则化为铜8、看了《 2012 世界末日》,很多人都感觉自然灾祸的频发足以毁坏我们的地球,灾祸中常有以下现象发生,此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CA. 冰雪消融B. 房子坍毁C. 火山喷发D. 山体滑坡9、以下说法你以为错误的是 C..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响是同一个观点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必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化学变化的特点就是必定会有积淀生成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应了物质的性质。
2014届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PPT课件
一、理解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的常见误区与注意事项 1.常见误区
误区1:有变色、发光、放热、气体或沉淀现象发生的变化一
定是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在于变化时有无新物质生成,
而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气体或沉淀等往往是化学变化中产
生的现象,在变化类型的判断时,仅起到辅助判断作用。
误区2:物质的性质需要在变化中体现,因而物质的变化即是
【易错提醒】 1.根据有无关键词判断描述的是物质的性质还是物质的变化。 2.根据有无新物质产生判断变化种类,根据是否需要化学变化
表现判断性质的种类。
【我的收获】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等都不需
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与空气中的氧发 生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所以表现出来的“能与空气中的氧发
c.双手紧握锥形瓶,观察,若导管口
气泡产生 ,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有_________
4.玻璃仪器的洗涤 (1)普通洗涤(以试管为例)。
用水洗涤,内壁有不易洗掉的物质用试管刷刷洗。
(2)难溶物洗涤。 稀盐酸 洗去难溶性 热的纯碱溶液或去污粉 洗去油脂;用_______ 用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及味道都与食盐相似;
B.加热到271 ℃时,亚硝酸钠变成液体; C.亚硝酸钠能从空气中吸收氧逐渐转化为硝酸钠; D.亚硝酸钠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 根据上面的描述请你帮小华进行整理(用A、B、C、D填空):
(1)物理变化__________(2)化学变化__________
(3)物理性质__________(4)化学性质__________
三、运用实验探究来解决化学问题 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 手段。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PPT课件
A、紫红色的铜; B、活性炭有吸附性; C、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 D、碳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15
5、既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又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
质的是( )B
A.用氢气充气球 B.用二氧化碳灭火 C.用食醋除去水垢 D.用金刚石切割大理石
6、物质的用途往往是由其性质决定的,下列物质的用途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怎样证明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通 过实验你知道蜡烛中一定含什么元素吗?
19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 气体的探究
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量 比空气的多,氧气的量比空气的少。
20
检测
1、实验室配制的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 段时间后,发现表面有一层白色物质生成,说明 空气中含有 CO2 。 2 : 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外壁有 水珠形成,说明空气中含有 H2O 。 3、怎样用实验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
高温
A、工业炼铁:3CO+Fe2O3==2Fe+3CO2
B、实验室制氢气:Zn+H2SO4==ZnSO4+H2
C、用生石灰制熟石灰:CaO+H2O==Ca(OH)2
D、
。
分析:化合反应能将原料中的原子全部 转化到产品中的反应。
5
3、“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
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D是( )
密度比空气大,一般不 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
解答:① O2;② 支持燃烧;③ 做灭火剂。 提示: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用途体现性质。
17
物理变化 定义、特征
变化
关系
区别
第一篇 走进化学世界.doc
第一篇走进化学世界知识网络一、什么是化学?1、化学研究对象是物质,是研究物质的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即研究物质可能变成何种物质以及如何合成新的物质。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的自然科学。
二、物质变化规律研究方法1、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物质的组成不同,性质不同;物质的微观结构不同,性质不同;物质的性质不同,化学变化规律也不同。
2、分类研究。
性质相似的物质归结为同类物质,同类物质,组成或结构相似。
四、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五、化学仪器及功能 1、从材质分 (1) 玻璃仪器漏斗 长颈漏斗 分液漏斗 酒精灯 锥形瓶 烧杯 集气瓶 试管滴瓶 广口瓶 量筒 胶头滴管 水槽 平底烧瓶 圆底烧瓶 (2) 铁质仪器坩埚钳 燃烧匙 镊子 铁架台 试管刷 (3) 陶瓷质蒸发皿 坩埚 (4) 塑料、木质类药匙(塑料) 试管夹(木质)2、从功能分(1) 反应容器: 锥形瓶 烧杯 集气瓶 试管 广口瓶 平底烧瓶 圆底烧瓶 燃烧匙蒸发皿 坩埚(2) 试剂瓶:广口瓶: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盛放液体药品集气瓶:暂时盛放气体(3) 加热仪器:酒精灯(4) 受热仪器:直接加热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间接加热仪器:烧杯、烧瓶、锥形瓶不可加热仪器:量筒、集气瓶、漏斗(5) 称量仪器:称量固体质量:托盘天平精确度读数0.1g;电子天平,精确度读数0.01g量取液体体积:量筒。
精确度读数:0.1ml(6) 药品取用仪器:镊子:取块状固体或大颗粒状固体药匙:粉末状药品胶头滴管:少量液体(7) 夹持和固定仪器:试管夹、铁架台(铁圈、铁夹)、坩埚钳(8) 添加或分离液体仪器:漏斗:添加酒精、过滤分液漏斗:添加液体、分离液体混合物长颈漏斗:添加液体(9) 其他辅助仪器:玻璃棒:过滤时:引流液体;蒸发时: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溶解时:搅拌,加速溶解转移药品:测pH值蘸取液体,蒸发皿中固体转移石棉网:可使不能直接受热仪器(如烧杯)均匀受热,防止炸裂;可放置加热或高温后仪器,防止直接放到桌面使桌面烫坏;六、注意事项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在进行科学探究是必须学习基本的实验技能。
初中化学 第一章 走进化学世界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第一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定义物理性质:没有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生成其他(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伴随现象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解析化学变化常伴随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现象,这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已经发生,但不能作外判断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例如:灯泡通电发光,放热,是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车胎爆炸,蒸气锅炉爆炸等为物理变化,而火药爆炸,天然气爆炸等属于化学变化,判断时关键是看爆炸前后是否有其他(新)物质生成.5.闻气体气味的方法: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一是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两个集气瓶中,能使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二是将两种气体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是二氧化碳,不能使石灰水变浑的是氧气.6.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的区别与联系区别: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物质的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而变化是一个过程,是性质的具体表现.在表述中物质的性质常常用"能""会""易""可以"等词加以区别.联系: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变化,而物质的变化过程中又能体现物质的某些性质.小坑?!①发光,放热,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②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么?第二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的思路和方法观察和描述试验现象是实验探究中重要的一步,实验结论是通过对现象的分析,推理得出的.“化学实验中的现象”是指物质在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外部形态的变化,而不是变化的本质。
001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课件(共21张PPT)
1.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2.试管与桌面倾斜成约450角 3.外壁有水,加热前要擦干 4.先预热,试管口不要对着有人的方向 5.加热时,试管底部不要接触灯芯 6.加热后不能马上用冷水冲洗 7.试管夹要由下往上套,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8.手不要握在试管夹的短柄上
2、小结
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使用酒精灯时,有几点要注意;绝对禁止向燃着 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绝对禁止用酒 精灯引燃 另一个酒精灯 。用完酒精灯必须用 灯帽 熄灭,不可用嘴吹灭。万一撒出的酒精在桌 上燃烧起来应立即用 湿抹布 扑灭。
比空气重 能溶于水 气体 (3)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5) _____ (密度比空气大)
2、化学性质是:(1)在空气中能燃烧 __________ 剧毒 (2)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
一般描述物质性质的语言 中有“可、易、能、会”等表 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带可 以燃烧,糖能溶解与水。
组成 、______ 性质 、 结构 、______ 一、化学是研究物质______
______________ 的科学。 变化规律
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变化:____ 有 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常伴有 化学变化:____ 生成沉淀 等现象。 发光 、_______ 放热 、_______ 生成气体 _______ 、________
答: 防止药液流出试管外。应该缓慢的倾倒。
第一单元 课题3
【思考】 3.拿细口瓶倒液体 时,为什么贴标签的一面要 朝向手心处? 答: 防止残留的液体流下腐蚀 标签。 【思考】 4.倒完液体后,为什么要立即盖 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答: 防止药液挥发和避免试剂受到污染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全单元课件(共78张PPT)
10.蒸发皿
用途:用于少量溶液的蒸发,浓缩和结晶
① 能耐高温,加热后不能骤冷,防止破裂。
② 应使用坩埚钳取放蒸发皿,加热时用三脚 架或铁架台固定。
③ 加热蒸发皿时要不断的用玻璃棒搅拌,防 止液体局部受热四处飞溅。
④加热完后,需要用坩埚钳移动蒸发皿。不能 直接放到实验桌上,应放在石棉网上,以免烫 坏实验桌。
⑤大量固体析出后就熄灭酒精灯,用余热蒸干 剩下的水分。
⑥要使用预热过的坩锅钳取拿热的蒸发皿。
⑦用蒸发皿盛装液体时,其液体量不能超过其 容积的三分之二。
量筒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液体的凹液面 相平。
错误读数:仰视或俯视 仰视时,读数偏小,真实值大。 俯视时,读数偏大,真实值小。
8.集气瓶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用作一些气体 的反应容器。
防止炸裂(实验时可以先铺一层细沙或放 少量的水)
9.漏斗
用于过滤或向小口容器里加液体 过滤时要放在三脚架或铁架台的铁圈上
生优惠政策。深入开展“幸福家庭创建 活动” (一)完善和落实好现有的奖励优惠政 策,做到 宣传到 位,确定 到位,发 放到位 ,管理 到 位,切实解决好计划生育家庭养老的后 顾之忧 。要按 政策和 程序足 额落实 兑现当 年 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和“养老保险金” 补贴,计 划生育 手术奖 励费,放 弃生育 指标奖 励
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因此描述物质性质要注明条件。
温度变化: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是 0℃沸点为100℃
大气压变化:水的沸点会随着大气压的变 化而变化。
三、的性质与用途
物质的用途是由他们的性质决定,用途体 现性质。
如乙醇能燃烧,具有可燃性 乙醇可以作 燃料。
问气体气味时的正确操作:用手在瓶口轻 轻扇动,让极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优化设计】2015中考化学总复习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课件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归类示例六 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
【例 6】 (广东中考)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解析:A 错在将水倒入浓硫酸中,应该将浓硫酸倒入水中,避免少量的水 沸腾使浓硫酸溅出伤人,并且瓶塞应倒放;B 错在蒸发时,没有用玻璃棒搅 拌;C 正确;D 错在测溶液的 pH 时,先用水润湿试纸,这样会将溶液稀释。 答案:C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归类示例一 化学研究的范畴及作用
( 【例 1】 下列我国近年来的科技成果中,主要属于化学研究范畴的是 ) A.利用人体皮肤细胞“仿制”成胚胎干细胞 B.发现类似地球的太阳系外行星 C.发现由碳水化合物制取氢气的新技术 D.量子通信距离创下新纪录 解析:A 属于生物学研究的范畴;B 属于天文学研究的范畴;C 属于化学 研究的范畴;D 属于物理学研究的范畴。 答案:C
1 4 2 3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3.给物质加热 (1)加热玻璃仪器时,要把容器壁外的水擦干,以免试管受热不均而炸裂。 (2)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时,应用试管夹,夹持时必须从试管底部向上套, 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3)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应注意: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等受热均匀后再 固定加热。 (4)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在加热之前,进 行预热;在试管均匀受热后,小心地对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 动试管;加热时试管与桌面约成 45° ,这样可扩大受热面积;试管口不准对着 任何人。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2015年 人教版最新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特别提醒】托盘天平的精确值为0.1 g,所以不能 用托盘天平称取20.56 g的药品。
3. 液体药品的取用 (1)取较多量液体(高频考点) 液体药品盛放在_______ 细口瓶 中, 标签朝向______ 手心 瓶口______ 紧挨 试管口 试管稍稍_______ 倾斜 瓶塞_______ 倒放 在桌面上
不需要发生 概念 物质在①化学变化 _______ 中 物质②_____________ 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 _________ 来的性质 内容 可燃性、稳定性、 颜色、状态、气味、 氧化性、还原性、 味道、密度、熔点、 酸性、碱性和腐蚀 沸点、硬度、溶解性、 性等 挥发性、导电性和导 热性等
灯帽 (3)酒精灯使用完毕后,必须用__________ 盖 用嘴吹灭 。 灭,不可____________ (4)不要碰倒酒精灯,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上 用湿抹布盖灭 。 燃烧起来,应立刻_____________ (5)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 外焰 焰心三个部分,其中_________ 的 温度最高,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 外焰 加热。 _______
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 桌上使劲塞进橡胶塞,以免压破容器。
四、检查装置的气密性(高频考点)
检查装置气密性 1. 检查的时间: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一般在装置连 接好之后,装入药品之前。 2. 检查的方法: (1)将导管伸入水中,手掌紧握容器外壁。 (2)观察导管口有无__________ 气泡冒出 ,松开手后导管 口是否________ 形成水柱。 (3)如果装置漏气,检查后调整或更换仪器。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讲义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即在化学变化中分子会破裂,而原子不会破裂,但可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即原子是参加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未来化学将朝着“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绿色消毁”和“绿色生产”的方向发展。
“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的蒸发酒精的挥发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例:煤燃烧、食物的腐烂钢铁的锈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则一定有物理变化 ,有物理变化则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吸热、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二、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化学是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
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
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性质。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变化常伴随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质区别变化时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
实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相互关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如石蜡燃烧时先发生石蜡熔化现象。
在发生物理变化时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