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优质课教案_2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课外续填表格:生活中你发现了什么化学变化?现象或判断理由是什么?
活动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3、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学科
科学
单元
第二单元
执教者
课型
新课
课题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上课时间
学习
要点
科学概念:
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学习
目标
过程和方法:
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教师活动
活动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1、观察特征。
3、各组实验,
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5、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
活动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活动三:总结拓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探究
问题
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应用
作业
练习册本节内容
观察纸张燃烧后产生了哪些物质
文化
阅读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是教科版科学六下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简单的实验操作技能。

他们对化学变化有一定的认识,但可能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理解不够深入。

此外,学生可能对实验操作和安全注意事项不够熟悉,需要教师进行指导和强调。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2.能够运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观察和理解。

2.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和安全注意事项的了解。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2.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和实验器材:准备教科书、实验器材如试管、药品、火焰等。

2.课件和教具:制作课件和教具,辅助教学和展示。

3.实验室安排:确保实验室的安全和实验器材的齐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引入生活中的现象,如烧水时水壶发热、点燃蜡烛时火焰闪烁等,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出本章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课件和教具,向学生介绍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发光、发热、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使学生对这些现象有直观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安全并进行必要的解释和引导。

小学科学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a. 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b. 能够观察和描述化学变化伴随的不同现象;c. 能够通过实验验证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 情感态度价值观:a.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探究意识;b. 培养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兴趣和好奇心;c.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积极参与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 难点:观察和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不同现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手写板/白板/黑板;b. 幻灯片或图片用于介绍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c. 实验装置与试剂。

2. 学生准备:a. 随身携带笔记本和铅笔;b. 手洗干净的玻璃容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a. 利用幻灯片或图片向学生展示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燃烧、颜色变化、气体生成等,激发学生的兴趣;b.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到的内容,即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2. 学习新课:a. 介绍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概念和基本特征;b. 给出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不同现象,如铁锈的生成、果实发酵产生气泡等;c.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变化伴随的不同现象背后的原因,如氧化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等;d. 整理学生的观点,引出下一步实验的内容。

3. 实验探究:a.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些实验装置和试剂;b. 给学生提供几个实验方案,如铁钉与稀盐酸的反应、小苏打与醋的反应等;c. 引导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和记录,确保实验的安全与正确进行;d. 让学生归纳整理实验结果,发表自己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理解。

4. 拓展运用:a. 提出新问题,如为什么钢筋会生锈、为什么食物在煮熟时会发生颜色变化等;b.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c. 带领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实验,如探究果汁被氧化后的变化、食物在不同温度下煮熟的变化等;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化学变化伴随的不同现象,并通过实验验证了这些现象。

科学六年级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doc

科学六年级下《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说课稿.doc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六课,本课有两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二是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的几种现象,这节课也是本单元对前面几节课的总结,帮助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来作为判断新物质产生的依据。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通过实验的研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观察现象一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继续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加强学生同伴合作,提问、设想、表达、交流。

在没有进行动手实验时,要扬起学生的思维扬。

3、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教学难点:了解“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变化现象及其本质4、教学准备:铁丝、镊子、硫酸铜、白纸、搅拌棒、水、两支试管、烧杯、试管架、小苏打、药匙、纸巾、已制备好的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反应物质(一小时前、一个星期前)。

5、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可以从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实验激趣师:各位同学,大家好,相信各位在这个单元了解物质的许多变化,我们要继续上几节的发现,认识一种新物质及其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识别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对化学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学会观察和判断化学变化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现象的观察和判断。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授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并通过讨论,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课件:相关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如烧碱与醋的反应,引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入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学习。

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各种化学变化现象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等。

操练(15分钟)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化学变化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察结果,分享对化学变化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参与讨论,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判断。

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教师点评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物质的变化: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教案
5. 总结归纳与提升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及其科学解释的重要性。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并观察其伴随的现象,写出实验报告。
鼓励学生继续观察身边的物质变化现象,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
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直观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利用多媒体课件、化学实验器材和实物展示等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及其科学解释。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物质变化过程中现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这些现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自主调控区
1. 导入新课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燃烧、溶解、发酵等,引起学生兴趣。
提问学生是否注意到这些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与物质变化的关系。
2. 知识讲解与理论铺垫
介绍物质变化时可能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气体生成、沉淀形成等。
阐述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如能量守恒、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现象与物质性质之间的关系。
3. 实验探究与观察
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如酸碱中和实验、金属氧化实验等。
结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物质变化时伴随的现象及其科学解释,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他们将能够更加敏锐地观察到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和验证。
课题
物质的变化:4.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上课时间
年 月 日
第课时
总 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物质在发生变化时可能伴随的各种现象,如颜色变化、温度变化、气体生成等,并理解这些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下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

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辨认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并能够运用这些现象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变化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在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时,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基本现象。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运用化学知识解释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从而达到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化学实验材料和仪器。

2.准备一些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相关的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的一些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如颜色变化、放热、吸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等,让学生对这些现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化学实验,观察并记录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中的现象有哪些应用?学生通过举例说明,进一步理解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巩固学生对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的理解。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这一节的内容主要围绕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展开,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的实验和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也有所了解。

但是,对于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学生可能还没有系统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和总结化学变化中的现象,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化学知识体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中伴随的一些基本现象,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沉淀生成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难点:对化学变化中现象的观察和总结。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安排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化学变化的现象。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讨论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发现。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烧杯、试管、酒精灯、试剂等。

2.实验药品:盐酸、硫酸铜、氢氧化钠等。

3.PPT课件:教材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酸碱中和反应、金属腐蚀等,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教材中的实验图片和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化学变化中的一些基本现象。

3.操练(15分钟)教师安排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化学变化中的现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2.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物质的变化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对于物质发生的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学生还是比较难判断,因为他们很难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实验现象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认识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2.通过交流讨论,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四种最常见现象,并认识到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经历“提问—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3)实验准备和课堂教学中改进措施;(4)亮点特色
环节三: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指向目标2)
学生活动4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化学变化有哪些?
2.归纳整理:将所有学过的化学变化和它们伴随的现象列举出来并填写在表格中。
物质的化学变化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蜡烛燃烧
发光发热
3.交流讨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伴随的几种常见现象。
4.阅读教科书第43页的资料,了解上述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并和小组组员说一说。
环节五:课末练习(指向目标1,2,3)
1.填一填:
(1)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物质。
(2)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等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连一连
煤气燃烧 化学变化
高锰酸钾溶解在水中
烧水过程中冒泡 物理变化
面粉放入水中变浑浊
教师活动6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教学设计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2》教学设计

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背景和目标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一产生新的物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帮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本课中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仍然是延续了这样的思维方法,日的是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

本课最后归纳了四种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科学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二)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三)教科书说明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第一部分: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一种置换反应。

因为铁的化学性质比铜活泼,所以把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后,会把单质铜置换出来,附着在铁钉上,同时一部分铁溶解到溶液中,生成硫酸亚铁。

其反应的现象是:浸人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这就是从硫酸铜溶液中被置换出来的单质铜,浅蓝色的溶液颜色会逐渐变浅。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

化学方程式为Fe十CuS()., = Cu十FeS()., o操作的时候,要求学生用镊子夹住铁钉的一端,把铁钉的一部分浸人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发生的现象。

要注意,提醒学生不要直接用手接触硫酸铜溶液,这是化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当学生看到硫酸铜溶液慢慢改变颜色的时候,肯定在思考其中的原因,当学生观察到铁钉上有红色的物质附着在上面的时候,他们肯定会考虑得更多。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_《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精品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_《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精品教案

教科版六下第二单元第6课《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课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单元二学科科学年级三学习目标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3.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4.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及时记录的习惯。

5.认识到人们认识化学变化是不断进步的。

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做好硫酸铜溶液和铁的化学反应实验。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中,往往伴随产生一些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不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这哪些现象呢?学生交流、回答。

产生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讲授新课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认识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了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

实验材料:无水硫酸铜或者五水硫酸铜、水、玻璃怀(2个)、玻璃棒、铁钉、镊子。

实验步骤:(1)将无水硫酸铜(白色粉末)或者五水硫酸铜(又叫胆矾,蓝色晶体)溶解于水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完全溶解后从颜色、透明度、状态等方学生思考,实验,交流实验结果。

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面观察硫酸铜溶液。

(2)观察浸入前铁钉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3)将一部分硫酸铜溶液倒入事先准备好的空杯子中,以便和与铁钉反应后的溶液进行比较。

(4)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约2分钟后,拿出铁钉,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变化。

实验现象: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溶液颜色变浅,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逐渐变为红褐色。

实验记录:铁钉硫酸铜溶液变化前灰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蓝色透明的液体变化后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没有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没有变色溶液本身的颜色变浅实验分析:与硫酸铜溶液接触的铁钉表面会出现红色物质,而没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铁钉没有附着红色物质,说明这种红色物质来自硫酸铜溶液。

小学科学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

小学科学2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如气体的产生、光、热的释放和颜色的改变等。

2. 过程与方法: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1. 气体的产生2. 光的释放3. 热的释放4. 颜色的改变三、教学重点:1. 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 掌握化学反应中产生气体、光、热和颜色改变的常见实验。

四、教学难点:学生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就观察结果进行讨论。

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教师和学生共同回顾上一堂课所学习的内容,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变化是什么?有哪些常见的现象伴随化学变化发生?Step 2 学习新知1. 教师通过展示实验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化学变化伴随的气体的产生、光的释放、热的释放和颜色的改变等现象。

2. 教师讲解并与学生共同探讨每个现象的原因和常见的化学反应实例。

Step 3 实践探究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描述化学反应中的现象。

2. 学生按照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和观察结果。

3. 学生通过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归纳总结每个现象与化学变化之间的关系。

Step 4 拓展延伸1. 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讨论和思考。

2.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思考引导,与学生共同探究更多的化学反应并观察现象。

Step 5 知识输出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记录,进行小组间的交流和比较。

2. 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交流,总结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帮助学生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公开课课件_2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公开课课件_2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化学变化一般都伴随着哪 些现象呢?
观察铁钉和硫酸铜溶液的特点
表面灰白色
蓝色透明溶液
实验要求及操作步骤
要求: 1、不要随意离开座位,要安静地实验 2、将实验现象记录下来 步骤: 1、把栓着线的铁钉放在硫酸铜 2、铁钉的一半伸到硫酸铜溶液里,另一 半留在液面上
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
用线栓着铁钉并将其一部分浸入硫酸铜 溶液中,有什么现象产生吗?
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了什么 现象? 表面有一种 红色的物质
象: 1、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的那部分 上有红色的铜
我们观察到的现
2、硫酸铜液体的颜色变成浅绿色, 有沉淀物产生。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 化吗?
化学变化
物质在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很多 现象,尽管现象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 大致有以下几种。
所以:物质发生了改变颜色、发光 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等 这些现象时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业:
1、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产 生了气体,但又不是化学 变化,说明理由 2、举出生活中的例子,产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进行反应
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 体、产生沉淀物
是不是只要有改变颜色、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 生沉淀物等这些现象的产 生就一定是化学变化呢?
酱油拌饭
物理变化。虽然 饭改变了颜色, 但这颜色是酱油 本身的颜色,并 没有和米饭发生 反应
双手相互摩擦
物理变化。理由: 没有新物质的产 生,是机械能转 化成热能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改变颜色
在米饭上滴碘酒
在米饭上滴碘 酒,发生了化 学变化, 产生了蓝色的 新物质。所以 伴随的现象是 改变颜色。

小学六年级科学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科学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姓名
微课名称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知识点来源
□学科:小学科学□年级:六年级□教材版本:教学科学出版社
□所属章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第6节
录制工具和方法
手机(APP软件为小影)、手机自拍支架、手机耳线。
设计思路
物体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教学中学生常常会把这
五、4、反馈交流:大家看到了怎样的现象?注重比较和推理。
六、5、引导思考:硫酸铜和铁钉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么?你能利用什么证据证明?生答补充。
七、6、小结:可以从溶液的颜色以及铁钉颜色的变化看出发生了化学变化,这也是我们判断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方法之一。
八、二、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九、1、观察37页图片:课本资料为我们介绍了一些判断化学变化的浅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一、直入实验,观察硫酸铜与铁钉的反应:
二、1、介绍硫酸铜溶液。观察特征。
三、2、演示并说明实验内容和注意事项:我们要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中约2分钟,观察它们的反应,记录下来,注意不要全部浸入溶液,这样可以和铁钉的远原样进行比较。
四、3、各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提示观察要细致,记录要清晰。
一十四、阅读43页:
一十五、在课本资料中的化学反应后,产生了哪些新物质。
两者混淆,但化学变化伴随的颜色改变、气体产生、发光发热这些现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区分这两种变化。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生活中的实验增加小学科学的趣味性,让学生更好的把握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材料的特点以及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掌握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最基本不同点。

【精编】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l 教科版.doc

【精编】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l   教科版.doc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如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和产生沉淀物。

(2)知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3)知道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能够先假设再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过程中,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知道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教学难点】在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的实验中,能够先假设再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结论。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课前准备】无水硫酸铜、水、玻璃杯、铁钉、镊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教师:有什么证据可以说明下列物质发生了变化?不管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都有很多现象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判断。

那么化学变化都伴随着那些现象呢?二、进入新课(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教师:实验材料:无水硫酸铜、水、玻璃杯、铁钉、镊子。

具体实验步骤是什么呢?学生甲:配置硫酸铜溶液学生乙:二、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用镊子夹住洁净的铁钉,浸入溶液约4分钟,记录观察到的现象。

2、取出铁钉,我们又观察到什么现象?请记录。

教师:大家说的很好,老师给大家提示一下,注意铁钉不要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以便进行对比观察。

根据现象填一填4、在硫酸铜与铁钉反应中:铁钉的变化:附着红色物质。

溶液的变化:颜色慢慢变浅。

我们的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因为有新物质生成。

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的化学变化在进行着,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你知道哪些呢?(二)、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师:淀粉与碘酒的反应,伴随的主要现象是什么?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学生:淀粉与碘酒的反应,伴随的主要现象是改变颜色,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物质。

教师:蜡烛燃烧,伴随的主要现象是什么?本质特征又是什么呢?学生:蜡烛燃烧,伴随的主要现象是发光、发热,本质特征是产生新物质。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优质课PPT课件_2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优质课PPT课件_2
产生沉淀 改变颜色 ……

只要物质的变化伴随了(改变颜 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 沉淀、……)这些现象,就一定 是化学变化吗?
三.拓展:对比辨析
蜡烛燃烧与电灯亮了,它们都在发 光发热,它们都是化学变化吗?
它们都有气体产生,都是化学变化吗?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产 生许多气泡
热开水杯子上方冒出 大量的热气
2、硫酸铜溶液是一种________ 、______ 蓝色 透明 的溶液,能 与铁钉发生反应。
3、在硫酸铜与铁钉反应中:
附着红色(或红棕色)物质 铁钉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颜色慢慢变浅 溶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
四.小结归纳: 1.化学变化伴随哪些现象? 2.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 物质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但 还需进一步寻找是否生成了新 的物质。

巩固练习
是否有新 1、化学变化不同 与物理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物质生成 _______。
一、填空。
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 _______、 _______、 产生沉淀 、_________ ________ 改变颜色 这几种
蜡 烛 燃 烧
产 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一、填空。 物质的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 淀粉与碘酒 铁钉生锈 小苏打和白醋
伴随的主要现象
本质特征
发光发热 颜色变化 颜色变化 气体产生
产生沉淀、颜色变化
产生了 新物质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
化 学 变 化 伴 随 的 现 象
发光发热
产生气体
我们的结论: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时发生的变化以属

教科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公开课PPT课件_2

教科六年级科学下《二 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公开课PPT课件_2

教材分析本课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总结化学变化的一些现象,协助学生从现象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然后通过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最后确定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本课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

让学生明白单单看表面现象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寻找证据来支持结果;二是“初步归纳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归纳了四种化学变化可能伴随的现象,协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已经有所了解,对化学变化的本质——产生新的物质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2.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过程与方法:继续学习“假设检验”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分辨现象与证据的关系,体会证据支持结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难点:观察并描述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变化,寻找证据判断是否产生了新物质。

1.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现象,判断其变化类型。

2.总结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及本质。

教学准备每组半杯硫酸铜溶液,一枚铁钉,一把镊子。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演示小魔术:茶水——墨水——茶水。

2.导入:事实上,老师刚才表演的小魔术就是一种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一些现象。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

(板书课题)二、科学探究(一)观察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1.介绍硫酸铜溶液。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还要做一个新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会用到铁钉和硫酸铜溶液。

(出示装有硫酸铜溶液的试管)教师适时出示小资料实行安全教育。

2.实行猜想。

师:猜想一下,如果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生大胆猜想。

师:这些都是同学们的种种猜测,接下来我们就要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是否准确。

3.指导学生实验,PPT出示实验要求。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2)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 (2)

六年级下册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科版教案标题: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教学科目:科学教学年级:六年级下册教材版本:教科版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2.常见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学难点: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的理解。

2.能够分析和解释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的能力培养。

教学准备: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白板、黑板、彩色笔、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与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什么是化学变化?什么是物理变化?他们有什么区别?2.请学生观察并讨论案例:水煮沸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Step 2 探究与实践(20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用碘液滴在淀粉溶液中会发生什么现象?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回答相关问题。

Step 3 拓展与提高(15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除了碘液与淀粉溶液反应的现象外,你还知道其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吗?2.学生回答并教师进行点评。

Step 4 总结与归纳(5分钟)教师向学生总结和归纳本节课讨论的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记录在黑板上。

Step 5 知识应用与延伸(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请列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变化,并描述伴随的现象。

2.学生向其他小组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Step 6 课堂小结与反馈(5分钟)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与评价,并提问总结今天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掌握了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通过实验和讨论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了科学思维。

但是在课堂时间的安排上还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相关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教材分析:
有两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二是化学变化伴随的主要的几种现象,这节课也是本单元对前面几节课的总结,协助学生进一步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学会寻找充足多的证据,来作为判断新物质产生的依据。

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并根据这些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通过实验的研究判断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观察现象一寻找证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

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继续实行科学探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自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增强学生同伴合作,提问、设想、表达、交流。

在没有实行动手实验时,要扬起学生的思维扬。

教学重点:了解化学反应的一般现象。

砂纸已制备好的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反应(刚反应、一小时前、两个星期前、一个月前)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能够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前面几节课的学习中对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仅仅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能够从化学变化的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理解。

教法、学法:
第一部分:我采用提问——假设——制定计划——演示实验——观察现象——作出判断这几个过程让学生通过的观察,了解硫酸铜溶液和铁丝反应有明显的现象——结合前面所学的知识实行总结。

第二部分:重新回顾前面一些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并且实行总结。

第三部分:采用与生活中的事例相结合,将我们的科学探究研究到课外。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物质总是在持续的变化,那么物质的变化能够分为哪两种类型?大家一起说。

(2)物理变化的特点是什么?化学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回顾前几课所学的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化学变化,再理一下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为今天理解化学变化所伴随的现象做准备。

然后,让学生自己看书明确一下今天这个节课的具体内容。

2、科学探究
(1)总结化学变化在产生新物质时常常会伴随着一些现象,到底会伴随哪些现象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

同学们打开书本p36-p37。

认真看一遍课文,想想这篇课文分哪两个部分?
明确任务研究硫酸铜溶液和铁丝的反应,并直接出示硫酸铜溶液,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硫酸铜溶液,出示时直接告诉学生此溶液的名称。

(2)接下来我们先来学习书中的第一部分内容,观察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
(出示硫酸铜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描述你观察到的特点?介绍注意事项。

观察、描述、记录硫酸铜溶液在反应前的外观特征极其重要,这将作为反应后是否有新物质的一项重要特征。

(3)那另一种物质铁钉有什么特点?前面在铁生锈这个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相关铁的特点,哪位同学来说说它的特点?
同样对于反应前铁丝的外观特征的观察、描述、记录极其重要,这也要作为对比反应后是否有新物质产生的一种重要证据。

(4)制定研究的方案-----完善研究方案,主要的设计是希望学生能够养成严谨的实验态度,制定出完整的实验方案。

(5)教师演示实验,协助学生掌握准确的实验操作方法。

(6)总结观察到的现象从这些现象当中我们能够看出铁和硫酸铜溶液都发生了变化,有新的物质产生,说明它们两个发生化学变化。

以后我们在初中还会学到化学反应的方程式:Fe+CuSO4= FeSO4+Cu这样我们就能更容易记住这个反应产生的现象。

方程式的出现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反应后产生的新物质,学生第一次接触这种方程式很有兴趣。

3、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1)设计一个如何鉴别小苏打和淀粉的方法。

还有回忆前面的蜡烛燃烧的现象。

通过一些实验了解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颜色改变发光发热、产生气体。

并且能够检查学生学习了以前的知识后是不是会应用了。

(2)观察硫酸铜和小苏打的反应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沉淀现象也通常会伴随化学变化出现。

(3)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会出现一些如:(齐答:颜色改变、产生沉淀、产生气体、发光发热的明显的现象。

)我们能够从这些现象的产生来判断某物质是不是发生化学变化?有没有变质了?例如:放鞭炮时出现发光发热的现象,说明鞭炮里面物质已经发生了变化。

形成概念: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能够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4)你还能说说生活中那些现象的产生也是因为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的。

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加深对“依据变化时出现的现象能够初步判断所发生的变化是否是化学变化”这个概念的理解。

并且能够将知识拓展到课后,让学生继续研究。

4、课外拓展
初中以后我们还会学到更多的化学变化,理解更多的现象,人们往往依据发生化学变化时出现的这些现象来推断变化中是否产生新的物质,当然这些现象并不是严谨证据,最终还是经过检测来确定到底有没有生成新的物质,以及产生了什么新的物质。

最后,留给大家一个小小的疑问:碘酒滴在餐巾纸上会出现蓝色为什么?
让学生产生兴趣,将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延续到课后,并且为今后在初中的科学的学习打下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