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 24《一座铜像》一课一练(无答案) 沪教版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一座铜像丨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 一座铜像丨沪教版

24 一座铜像一、预习要求:1、读准生字字音,并在文中圈出,根据词语表在文中括出词语。

2、读课文。

一读:把课文读正确,标出小节号;划出不理解的词语,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

二读:把课文读通顺,不理解的地方做记号。

课堂教学教学目标1、在阅读中学习九个生字: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重点理解词语:急中生智、瞻仰。

能照样子写词语“又()又()”。

字音:侵、迸、瞻、屹。

字形:塑。

字义:瞻。

词语理解增加:急中生智,干涸。

急中生智:智,智谋。

形容事态紧急的时候,猛然想出办法。

干涸:指(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学习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3、能用关联词“凡是……都……”说一句话;能介绍一个看到过的雕像,或者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比利时人民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2、为什么凡是去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小于连的铜像?教学拓展:介绍一个看到过的雕像,或者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第一课时了解作者介绍这座铜像的外形的顺序。

教学过程一、介绍布鲁塞尔,交流感受出示:布鲁塞尔风景照,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那里历史悠久,风景优美,每一个到布鲁塞尔的去人都会去一条小巷,都会去看这么一座铜像,出示课题,你看到这座铜像,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感受。

教学策略说明:配乐播放布鲁塞尔美丽的风光照,是为了让学生对布鲁塞尔这座城市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也是帮助学生进入情境,更快地进入课文的学习。

二、学习重点句子,质疑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作者从几方面介绍这座铜像的外形。

(提示:作者从位置、身高、样子、特点、名称这几方面介绍了铜像)1、学生按顺序从这几方面来介绍于连铜像的外形。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一座铜像_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一座铜像_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教书先生”可能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如何说也确实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显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事实上《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差不多一致。

知识要点:能照模样写词语“又又”;明白得“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关联词语“凡是……都……”造句;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品质。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确实是训练幼儿的观看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畴,让幼儿在观看事物、观看生活、观看自然的活动中,积存词汇、明白得词义、进展语言。

在运用观看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看于观看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看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基础练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样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什么缘故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 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成效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刻,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只是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要紧缘故确实是腹中无物。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一座铜像共30页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一座铜像共30页
Thank you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义务教育阶段沪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 学期试用本一座铜像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座铜像 2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 一座铜像 2教案 沪教版

2019-2020年三年级语文上册一座铜像 2教案沪教版【教学要求】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能力目标: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比利时人民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的原因。

情感目标: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比利时人民为什么把小英雄的雕像看作是独立精神的象征。

2.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好品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看到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一座铜像、也许是说明文)2.课题有什么特点?(数量名),还学过见过哪些文题是这样的?3.预习前接触这个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铜像?什么样?在哪里?)4.利用书上插图看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

(1)解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

(小孩子尿尿,外国小孩子。

)(2)再疑:这可是不雅的行为,违背了“七不准”呀。

为什么比利时人还特别喜欢这座铜像呢?让我们从课文中找到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辨别词语。

(小黑板)三、理清层次,自选形式。

1.把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从列小标题,画课文结构图、加标点符号、用一个字等形式中自选一种。

2.指名板书显示,解说,教师小结。

四、自读感悟,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己在读课文时发现了什么,重点引导理解“这座铜像的奇特。

把“身高半米”与“全身赤裸”联系起来,思考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学习第四、五自然段:男女生分读两个故事。

(大同小异。

第二种传说流传更为广泛,这里介绍得也比较详细。

)读后,你们有什么感受?(小英雄机智勇敢,对他产生敬佩)指导学生自读自学,完成课后题1和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三)学习第六自然段默读,思考有什么新的感受和体会。

(“有……有……还有”说明捐赠的人广泛,衣服各异;对襟衣服是我国民族特色的服装,送对襟衣服表达了中国人对比利时人的友好,对小英雄的喜爱。

)朗读指导并引导练读。

你还知道哪些小英雄的故事。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一座铜像

沪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试用本教案一座铜像

一座铜像【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9个。

能想办法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男孩于连铜像的原因。

3.能照样子写词语;照样子能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难点】能介绍一个看到过的塑像,或者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导谈话:小朋友认识于连吗?知道他是谁吗?他就是比利时的小英雄。

揭示课题。

看图说说这是一座怎样的铜像?用一句话说说。

板书:于连。

二、学习课文,体会感知1.读第一小节,体会课文对铜像的描写。

2.师引读: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3.质疑:查字典理解:瞻仰。

4.为什么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带着问题读课文,完成填空:500多年前,比利时人民赶走了(),欢庆的时候,小于连闻到(),发现燃烧着的(),断定(),他()。

5.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急中生智(解释)。

6.读第三节,找出文中描写当时环境危急的词句?(1)“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2)理解“干涸”、“又长又粗”。

(3)指导朗读。

7.读第一小节,体会课文对铜像的描写。

8.师引读: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9.质疑:查字典理解:瞻仰。

10.为什么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带着问题读课文,完成填空:500多年前,比利时人民赶走了(),欢庆的时候,小于连闻到(),发现燃烧着的(),断定(),他()。

11.你觉得于连是个怎样的孩子?板书:急中生智(解释)。

12.读第三节,找出文中描写当时环境危急的词句?(1)“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2)理解“干涸”、“又长又粗”。

(3)指导朗读。

(4)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府地下室的火药库。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及答案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及答案在学生们的复习过程中,学生要做好哪些测试卷的复习准备呢?让我们来看看这套试题卷能不能帮助到你!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欢迎阅读!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一、多音字组词:tiáo()sā()zàng()调撒藏diào()sǎ()cáng()二、辨字组词迸()侵()览()烧()进()浸()监()浇()三、照例子写词1、一座(铜像)一座()一座()一座()一条(导火线)一条()一条()一条()2、又窄又深又()又()又()又()四、造句1、……终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为了……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选词填空屹立耸立挺立1、()在风雪之中的松柏,显得更加苍翠了。

2、这座山的顶峰()在蓝天之上。

3、英雄于连的塑像()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

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答案一、调整调动撒尿撒种x藏躲藏二、迸发进出侵略浸湿游览监视烧火浇水三、1、一座高山一座纪念碑一座雕塑2、一条鱼一条河一条道路3、又高又胖又好又快又细又长四、1、经过努力,他终于克服了自己粗心的毛病。

2、为了给大家带来好听的歌声,她每天早上都去公园练声。

五、1、挺立2、耸立3、屹立看了"三年级上册语文一座铜像练习题及答案"的人还看:1.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2.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试卷及答案3.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答案4.三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精选习题

2017-2018年沪教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一座铜像》精选习题

《一座铜像》习题一、基础题1.辨字组词。

撒()侵()迸()涸()瞻()撕()浸()进()固()檐()2.看拼音,写词语。

sùxiàng qīn lüâyǐn cánɡyìlìjí zhōng shēng zhì()()()()()二、综合题把下面这句话分别改写成带有“把”字和“被”字的句子。

比利时人民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改成“把”字句:改成“被”字句:三、提高题快乐阅读爱国诗人陆游陆游是宋朝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从小就受到了父亲的教育,立下了报国之志。

他30岁那年,参加了礼部举行的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第一名,但遭到了大奸臣秦桧的打击,被除掉了姓名.然而,这一打击并没有使陆游灰心.回家以后,他仍然刻苦地攻读兵书,认真练武,准备为国建功立业。

陆游34岁时当上了一个县官的属员.后来,他凭着才能又担任了一个较大的官职.可没过多久,他又一次因为坚决主张北伐,受到了投降派的排挤,被罢免回乡.公元1170年,45岁的陆游投奔积极抗金的王炎旗下,真正过上了军营生活.在军旅的生活中,他 ( )尽全力为收复祖国北方的失地而努力,他多次亲()前线去视察,由于他亲自感受到广大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几年写下了不少爱国诗篇.后来,因南宋皇帝投降,陆游的愿望又一次破灭了.公元1210年,陆游已经是85岁的老人了,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北伐,念念不忘收复北方的大好河山.有一天,他的身体已十分虚弱了,躺在床上动也不能动,眼神失去了光彩,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但是,当他看到乡亲们和他的儿子来到眼前时,忽然振作起来,瞪大了眼睛,吃力地抬起头,要儿子把纸和笔拿来.当他的儿子把纸和笔捧到他跟前时,他用力支撑着,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写完之后,他慢慢闭上了眼睛,与世长辞了.陆游虽然逝世了,但他的爱国诗篇却永远为广大人民所传诵,直到今天还激(励发)着千万人的斗志。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一座铜像_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29.一座铜像_沪教版

24、一座铜像“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知识要点:能照样子写词语“又又”;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能用关联词语“凡是……都……”造句;学习小英雄机智、勇敢的品质。

要练说,得练看。

看与说是统一的,看不准就难以说得好。

练看,就是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扩大幼儿的认知范围,让幼儿在观察事物、观察生活、观察自然的活动中,积累词汇、理解词义、发展语言。

在运用观察法组织活动时,我着眼观察于观察对象的选择,着力于观察过程的指导,着重于幼儿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基础练习: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

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24《一座铜像》课外、课后练习和作文课课练及答案

沪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24《一座铜像》课外、课后练习和作文课课练及答案

24 《一座铜像》[原文]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有一座半米高的男孩铜像。

小男孩卷卷的头发,翘翘的鼻子,光着身子,正在撒尿,真是又调皮又可爱。

这就是比利时小英雄于连的塑像。

500多年前,外国侵略者攻打比利时。

比利时人民奋起抗击,终于赶走了侵略者。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

不到十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往中心广场跑去。

当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小于连断定是隐藏的敌人在搞破坏。

这可怎么办呢?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

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

喊人吧,来不及了。

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布鲁塞尔城保住了,全城老百姓得救了。

比利时人民感小于连,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座铜像。

500年来,这座铜像一直屹立在布鲁塞尔。

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练习]一、基础知识1、看拼音,写汉字:tóng xiàng sù xiàng qīn lüèzhězhān yǎng()()()()lián bèng dài tiào bèng tiào huǒ yào kù()()()jí zhōng shēng zhìyì lìyóu lǎn()()()2、给加粗的多音字注音:调节( ) 撒落() 宝藏( ) 中心() 调查( ) 撒野( ) 躲藏() 射中() 3、组词:涸( ) 迸( ) 饼( ) 屹( ) 檐()固()拼()屏( ) 吃()瞻()侵( ) 窄( ) 铜( ) 筒( ) 览( )浸( ) 作( ) 洞( ) 桐( ) 现( ) 4、根据课文容,在括号里填写符合下列各句意思的词:1)指火星向外跳跃、溅出。

小学语文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24 一座铜像

小学语文 沪教版 三年级上册24 一座铜像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
就塑造了这座铜像。500年来,这座铜像一

直屹立在布鲁塞尔。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
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zhān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
就塑造了这座铜像。500年来,这座铜像一

直屹立在布鲁塞尔。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
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 10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 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 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 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 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 库。小于连断定是隐藏的敌人在搞破坏。这可怎 么办呢?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 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 不及了。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 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 全城老百姓得救了。
zhān
比利时人民感谢小于连,为了纪念他, 就塑造了这座铜像。500年来,这座铜像一
直屹立在布鲁塞尔。直到今天,凡是到比
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恭敬地看)
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 去瞻仰这座铜像。
作业:
回家后,将小于连急中生智,拯救 布鲁塞尔的故事告诉爸爸妈妈。
布鲁塞尔市人民在中心广场欢庆胜利,不到 10岁的小于连也连蹦带跳地向中心广场跑去。当 经过一个小院子时,他忽然闻到一股浓烈的火药 味,接着,发现院子里有一道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 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他沿着深沟 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 库。小于连断定是隐藏的敌人在搞破坏。这可怎 么办呢?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 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 不及了。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 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布鲁塞尔城保住了, 全城老百姓得救了。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一座铜像教案

沪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24。一座铜像教案

24一座铜像教学目标:1、集中学习9个生字:①字音重点正音:塑、迸、瞻②字形重点分析:瞻③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查字典理解词语:瞻仰、迸跳用图片理解词语:干涸、屹立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急中生智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了解小于连急中生智救城的过程。

3、能用关联词“凡是……都”说一句话。

4、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激发对于连的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当时情况的危急,了解小于连急中生智救城的过程。

2、能用关联词“凡是……都”说一句话。

教学难点:尝试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1、出示陈毅铜像,在美丽的外滩,有这样一座铜像,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师:是呀,这是我们第一任市长陈毅的铜像。

出示:铜像谁来读准这个词语?师:为了纪念这位老市长的丰功伟绩,上海市政府特地塑此铜乡像于外滩的公园里,让后人都来瞻仰他。

2、师: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大广场上,也屹立着一座铜像,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板书:于连)3、师:课文中是怎么描述这座铜像的呢?出示第一节这里也有一个词语,谁读:塑像,正音。

谁愿意来读第一节,大家边听边想,你知道了什么?(作者从位置、高度、样子、特点、名称这几方面介绍了铜像。

)4、和老师一起配合读读第一节。

5、师:那比利时人为什么会塑造这座铜像?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4课,示题,读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1、师:课前老师请大家预习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

出示媒体(生字词语):侵略迸跳干涸火药库屹立游览急中生智瞻仰2、师:开火车读词语。

3、分析字形:瞻。

瞻的右边笔画较多,怎么记?我们一起来写一写它的右半部分,瞻是什么意思?请你来查查字典,(瞻:向上看),所以瞻目字旁,那“瞻仰”是什么意思?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对,瞻仰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恭恭敬敬地看,小于连才十岁,他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为什么每一个布鲁塞尔人有要去瞻仰这座铜像呢?这里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老师和你们一起合作朗读全文,想一想为什么人们要去瞻仰这座铜像?2、师:为什么布鲁塞尔人要去瞻仰这座铜像呢?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一座铜像
班级姓名得分
【课前预习】:
1、对号入座:
tiao () sa () zang ( )
调撒藏
diao() sa () cang ( )
2、抛砖引玉:
①、一座(铜像)一座()一座()一座()
一条(导火线)一条()一条()一条()
②、又窄又深又()又()又()又()
【课后练习】:
1、能工巧匠:
例:凡是……都——: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的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

2、摘录描写有关小于连外貌的句子。

3、读一读,完成练习:
渔童
《渔童》是著名的法国雕塑家吕德的作品。

《渔童》是一件情调轻松、造型优美、雕技精致的生动小品,塑造了一个在沙滩上戏弄水龟的渔家少年。

他头戴尖角便帽,露出蓬松卷发,身下铺着渔网,右手伏地,左手拉着套住水龟头颈的绳带,双腿盘坐,看着不能动弹的水龟,脸上露出得意的嘻笑。

这种反映劳动人民生活情趣的题材,在当时是个大胆的突破,为扩大创作题材范围,丰富雕塑表现手段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1、填写合适的词:
情调()造型()雕技()小品()
2、用“——”划出描写渔家少年的句子。

3、找一张你喜欢的照片,描写一下照片上你的外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