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1明事_“四出”确保传主事迹题得满分

合集下载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含答案

2018届高三语文高考总复习教师用书:专题十二实用类文本阅读(二)传记含答案

专题入门传记的高考命题点和读文关注点——由文体特点知高考考点传记的种类很多。

从叙述人称看,传记分自传、他传。

从表达方式看,传记分为以记叙为主的“叙传”和叙述结合评论的“评传”。

从篇幅的长短来说,它可以分为大传和小传。

无论哪一类传记,都是通过运用文学化手法来真实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风貌及其历史背景,体现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这也就是说传记必须具有选材的真实性、行文的文学性和人物的时代性。

传记的这三种文体特点决定了传记高考的考点,二者具体关系表解如下:新课标全国卷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近几年来一直以人物传记为主,从选材到命题设置,都呈现出“稳中有变”的特点:(1)人物特点鲜明。

从人物传记涉及的人物来看,主要是那些在某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人物,有潜心钻研的学问家、见识卓越的教育家、探索求新的科学家、为国为民的政治家、骁勇善战的军事家等,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的传主是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Ⅱ《吴文俊的数学世界》的传主是数学家吴文俊,全国卷Ⅲ《一代通儒顾炎武》的传主是思想家顾炎武,2015年高考全国卷考查的有文学家朱东润、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

这些人物有思想,有品德,有成就,值得学习,能够引导考生积极向上。

(2)材料选择突出时代性。

从2016年高考试题来看,命题材料侧重选择近现代以及当代人物,突出所选材料的时代性和及时性。

如2016年高考全国卷Ⅰ选择的是当时过世不久的文学家陈忠实,全国卷Ⅱ选择的是当代数学家吴文俊。

(3)结构基本固定。

材料由传记文本和相关链接两部分组成,相关链接一般为2~3个,突出人物的时代延续性和影响力,帮助考生更好地感受人物的人格魅力。

(4)命题稳中有变。

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实用类文本阅读中增加了“理解”能力层级,新增了两个考点,分别是“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这是一个新的动向,考生应在高考备考中加以重视。

从命题方向来看,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设题:①对文本中重要信息的理解和筛选;②对文本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评价;③对文本表现手法的分析;④对传记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探究;⑤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018年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

2018年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第2节 考点4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2种考法

☞熟技巧 把握传主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的“3 个入手” 要评价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向,需要先把握传主的观点态度与基本倾 向,这需要从 3 个方面入手: 1.从对传主生平事迹的叙述中,了解传主的精神品质、思想立场、政治主 张或艺术观点等。
高三一轮总复习
2.从典型意义的事件和最能表达人物个性的细节描写中,把握传主的主要 观点和基本倾向。分析评价时要善于从梳理具体事件、场景、细节入手,由表 及里,去芜存菁。 3.从作者的褒贬爱憎入手,体会传主的观点态度。分析评价时抓住文本中 的议论评论或概括性的文字。
高三一轮总复习
(2014· 辽宁卷)请结合全文分析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 主要有哪些,并就其中一个方面联系现实谈谈对你的启示。 题干中有“分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析”“说
(1)文章说×××的人格因“生不逢时”而显得更加完美。 明”“看 请结合文本的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理解? 法”“启示”等
(2)如何理解×××的“单纯”和“高贵”?请结合材料, 字样 谈谈你的看法。
高三一轮总复习
考 法 一
边 练 边 悟
考点 4
考 法 二
传记开放型试题的 2 种考法
专 题 提 能 限 时 练
高三一轮总复习
传记开放性试题从历年高考命题及传记文本自身的特点来看 ,主要有两种 题型:一是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二是探究文本的社会价值和影响。这 两种题型的特点有:①问题的开放性和启发性;②答案的多元性、综合性和论 述性。
高三一轮总复习
☞定考向 题干示例 审读判别
(2016· 全国甲卷)作为一位杰出的数学家,吴文俊对物理学、 题干中有“分 文学艺术等也有广泛的兴趣。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 析”“说 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明”“看

2018年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第2节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

2018年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2 第2节 考点3 传记技巧题的2种考法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1978 年暮春,叶嘉莹给国内的教育部门写信,申请回国教书。此时,她已 定居温哥华近 10 年,早被聘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79 年, 她的申请得到批准,她终于可以利用放假的时间回国讲学。 第一次回国教书,叶嘉莹特意在香港买了一件蓝色中式上衣。站在祖国的 讲台上,面对台下黑压压的学生,她仪态高贵,激情四溢,京腔婉转。她喜欢 随讲随写,从黑板的这一边,一直写到那一边,满满一黑板的粉笔字,写了又 擦,擦了又写。因为过敏,她的手总会因接触太多粉笔而皮肤开裂,那时候她 的手上经常贴着胶布。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定考向 题干示例 (2015· 全国卷Ⅰ)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其他常见设问方式: (1)请简析本文在选材方面的特色。 (2)本传记选取事件多,事件跨度大,文本是怎样组织 起来的? (3)读者陌生的 详写 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的 详略 读者熟悉的 略写 与主题有关联,但不是很密切的
(3)从文章的结构方式方面思考。如总分式、分总式、总分总式、并列式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生奔波为诗词 位于南开大学的“迦陵学舍”近日封顶。这个占地面积约 500 平方米的四 合院,是为南开大学教授、中国古典文学家叶嘉莹修建的。叶嘉莹今年 90 岁, 号迦陵。在她的规划中,学舍不太像一般的住房,而是更像古代的书院,是个 教书、做研究的地方。她说,这回终于要有自己的“家”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2.组材类题目可从以下方面思考: (1)从时序角度思考。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人物 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总结附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郭文卿刘灿章的书画,爽朗大气,厚重却不失灵动,技法娴熟,笔墨功夫深,以书写意,以画抒情,入古而出古,笔墨线条间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隐约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让人深感安时处顺的悠然自在。

书画同源,先生书画相得益彰。

书法千锤百炼的线条艺术、枯湿浓淡娴熟的用墨技巧,为绘画提供坚实的笔下基础及鲜活之气。

书法亦融合绘画中的自然精神,显得灵动。

先生书法兼具各体,尤以草书为盛。

主要师法王献之、王铎、怀素、黄庭坚。

草法烂熟于心,下笔如飞,自成一体,跌宕绵延,纵意肆流,一气数字,结成大势,颇具神韵。

所用线条素简,随意流出,疏朗活泛,毫无拖沓之感,极具节奏;遵章法而不囿,自然流露的率真、质朴气质,耐人寻味。

先生所画,题材广泛。

山水、花鸟,无所不能。

山水气势恢宏、苍茫浩渺,笔墨洗练,线条遒劲,布局有方,格调高雅,墨色变幻,让人感觉或空灵奇妙或浓重繁茂或温润亲和,有文人画求诗意的气质,却也有独特的笔墨语言。

先生的作品气质万千,恐怕与他对艺术的态度不无联系。

除却天分与勤奋的因素,更多的是他对艺术的真诚、赤诚之心。

他自幼喜爱书画,正是这种对艺术天然的热爱,促使年幼的他在墨与写字的笔结成冰碴儿的冬天,也不放下手中的笔。

他绕村子跑几圈取暖只为写字,而那时的纸也只能是四处苦寻来的报纸或厕所粗手纸。

在生命最青涩的年纪,这样的冬天一直陪伴着他,更别说春暖花开的季节了。

18岁他参军入伍,他所到的部队恰恰是相对闭塞的一支。

因其能书会画,获得了放电影的差事。

彼时,放电影不仅要画海报、放幻灯片,还要背着沉重的机器四处跑,先生强健的体魄与那时的四处奔波锻炼有着莫大的联系。

他心系读书,写字,画画。

下连队放电影间隙,深入巴山秀水,深山老林,眼前景色成为他最好的素描素材。

放映任务结束,他的时间都被这些美事填满。

对那些从城里来的字帖与画册,他倾注了全部的热情与爱恋,反复临摹,不知疲倦,这样的痴迷,深深潜藏在满是军规的军营里,竟然长达十几年。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2021年最新整理)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2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2 传记阅读(2021年最新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 传记阅读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 传记阅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 传记阅读的全部内容。

专题二传记阅读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年份及题目题号、题干、分值题型题型题号、题干、分值年份及题目2016·高考全国卷甲《吴文俊的数学世界》(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016·高考全国卷乙《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陈忠实)(2)吴文俊的数学研究为什么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请结合材料简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概括传主事迹题(2)为什么说1985年是认知陈忠实的标志性年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5明陷阱细比对全取选择题(有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5明陷阱细比对全取选择题(有答案)

考点五明陷阱,细比对,全取选择题传记阅读中的第一题是综合性选择题,是对传记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和对信息的筛选整合能力。

虽然这道题出题位置在第一题,但解答时需要以传记的相关内容为铺垫,所以放在本考点来突破。

解答要领:材料事迹内容符,概括分析不虚无。

品质精神有升华,情感褒贬显意图。

要领阐释:本题的几个选项涉及传主的主要事迹、生活细节、性格特点以及传记的主要内容。

解答此题,宜将几个选项的“分析和概括”分别与原文中的相关语句加以比照作答。

在具体选项的比照中,首先要考虑比对的方向,那就需要明确选项在设题方面的陷阱:一、综合性选择题选项常见的陷阱综合性选择题主要在人物(主要是传主)、事件上设陷阱。

(一)人物方面陷阱:1.张冠李戴(对象)[类型解读]就是在有关联的表述对象上设置干扰,把甲某说成乙某,或者把甲某的事迹、言论、成绩、贡献等说成乙某的。

另一方面,在同一对象的不同方面设置干扰,把同一事物的甲方面说成乙方面,如把时间、地点、事件等说成另一时间、地点、事件等。

[判断技巧]注意选项的人、事、物、情与原文是否一致,特别注意时间、地点、言论、成绩等方面。

(2014·高考辽宁卷《侯仁之:城市的知音》)E.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

原文信息: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

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

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

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

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

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

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

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

“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

比对:“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是北京政府的决定,而侯仁之只是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所以“张冠李戴”了。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2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分析

2018年高考语文第二轮复习第一部分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传记阅读2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分析

专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案2 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分析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导学号 )鲍勃·迪伦:迷人之谜柏琳鲍勃·迪伦是谁?1985年,电影导演斯科特·科恩采访鲍勃·迪伦时这样描述他:桂冠诗人,身穿摩托夹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褴褛的拿破仑,一个犹太人,一个基督徒,无数的矛盾集合体。

完全不为人所知,像一块滚石。

他曾经被分析、定级、分类,钉在十字架上,定义、剖析、调查、检验、拒绝;但是从来没有被弄明白过。

1941年5月24日,迪伦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原名罗伯特·艾伦·齐默曼。

少年时他便显示出音乐天赋,10岁自学了吉他、钢琴、口琴等乐器。

高中时,他就加入了一个小型摇滚乐队。

1959年,他进入明尼苏达大学。

同年,他读到杰克·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也读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体午餐》。

他说:“我完全爱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亚、咆哮那群人、凯鲁亚克、金斯堡、柯索、费林格提……他们对我的影响就如同猫王对我的影响一样。

”也许是受到某种感召,这个少年在刚满20岁时从大学辍学,孤身一人来到纽约,即将开始一段美国民谣的传奇。

去纽约之前,他给自己起了“迪伦”的艺名。

1962年,他发行处女专辑《鲍勃·迪伦》。

1963年,他第二张专辑中的《答案在风中飘》成为20世纪中下叶美国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圣歌”。

1964年,《时代变了》发行,被认为是迪伦的“抗议专辑”。

他的朋友艾伦·金斯堡在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时号啕大哭,“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

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撼动人心。

”《答案在风中飘》和《暴雨将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为民权运动的音乐代言人。

这些表达对核武器军备赛的担忧,以及有关贫困、种族歧视、监狱、沙文主义、战争、反思原教旨主义等内容的歌曲,迪伦只花了20个月就全部写完了。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传记阅读第一节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课件

全国版2018版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第4部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二传记阅读第一节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和形象课件

官兵的爱国热忱。
B. 在给夫人王荷馨的家书中,戴安澜表明了为国战死的决 心,认为这是军人的极大光荣,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妻 子儿女日后的生活。 C.面对形势急转直下、腹背受敌的困境,戴安澜坚决不同
侵,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儒雅名士,但国家危难却把他的命运
引上另外一条路。 (戴复东等《我们的父亲戴安澜》)
阅读步骤
按以下步骤把握全文: 第一步 明确写作对象
传主:戴安澜
第二步 理清文本思路 思路:文本可分为四层。①段为第一层,②段为第二层,③~⑤段为第三
层, ⑥段为第四层。
第三步 梳理传主事迹 1.①段写了传主什么事迹? 戴安澜任73旅旅长后,特意抄录岳飞的《满江红》和文天祥 的《过零丁洋》,印发给各级官兵,以激发他们的爱国热忱。 [涉及第(1)题A项]
第三步:梳理传主事迹
要筛选出“事”,即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 献”“成就”“经验”等。记述传主时,典型事件(事迹)是关
键,能够反映传主的主要功过,并能显示有关的历史进程及特
点。梳理事迹事件,可以理清其人生发展轨迹。
第四步:概析人物特点 要清楚文本传达了传主什么样的思想、观点、人格等,就 要抓住文本中作者或他人的评论性语句,分析传主的思想行为, 评价其对于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作用,从而明确传主是怎样一个
主力击溃日军。戴安澜立下誓言:“此次远征,系唐明以来扬
国威之盛举,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这时,英军 突然撤走,我方援军未至,形势危急,戴安澜决心以身报国。 他宣布:“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 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他给夫
人王荷馨写了绝命家书:“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因上面大计
未定,与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 全部牺牲报国家养育。为国家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你们 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望你珍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 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面对日军发动步兵、炮兵和空军联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3.2-传记阅读(含答案)

2018届高考语文一轮课件:3.2-传记阅读(含答案)

整体阅读
考点20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对吴文俊来说,虽然最初选择数学是被动的,但综观其一生,数学 已逐渐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从事数学研究,吴文俊特别强调数学 思维。他说:“要创新,就要独立思考,就不能总是跟着人家亦步亦趋, 当然开始的时候参考借鉴也是必要的。牛顿就说过,他之所以获得 成功,因为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远。所以不能忽略学习, 可是除了学习之外,还要能够独立思考,这是创新的必要条件。现 在摆在中国面前的是,数学就要靠下一代、下下代在创新方面取得 巨大成功,中华民族才可以得到复兴。”吴文俊自己的经历就是很 好的例子。他在数学上的一系列成就,特别是他运用机械化思想来 考察数学,发现了数学的不同侧面,并建立了新的模式,这全得益于 他的独辟蹊径。
整体阅读
考点20
考点21
考点22
考点23
考点24
试做真题
高手必备 萃取高招
1940年,吴文俊从交大毕业,先后在育英中学、培真中学担任数 学教员,直到1946年见到了影响他一生的恩师陈省身,他才由一个 普通的中学数学老师成为数学研究所的专业研究员。对于吴文俊 的数学研究,他的学生高小山总结说:“吴先生做拓扑研究,一下子就 能抓住核心问题,为代数拓扑学的兴起作出了影响深远的贡献。他 从事机器定理证明也是这样,极其敏锐地看出了信息时代数学的发 展趋势,他的研究受到中国古代数学的启发,汲取了中国传统数学 的养分。使用吴先生的方法,几乎所有数学定理的证明,都可以由 计算机来完成,从而让人类把精力放到更加宏观的层面上去思考问 题。”
考 纲 考点 从不同的角度和层 面发掘文本所反映 的人生价值和时代 精神 探讨作者的写作背 景和写作意图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 问题,提出自己的 见解 文本 探究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 第4讲 传记探究类题目怎样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板块 现代文阅读 专题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一)-传记 第4讲 传记探究类题目怎样

[规范答题] (1)根据自身情况和爱好,确定目标,并为之付出最大的心力, 当会有所收获。(2)真正追求艺术,应保持单纯的气质和忠诚的态 度,不能急功近利。(3)要成事就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因外部环境 的变化而改变。(4)艺术能激发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即使在困难之 中,也能给予我们鼓舞与力量。(答出其中三点即可。其他答案, 只要言之成理也可)
第 4 讲 传记探究类题目怎样稳又新
传记探究类题目一般设置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态度、 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 的思考和判断等题目,主要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考生解答 探究类题目时,常常把握不好探究方向,探究点不够准确, 探究不够深刻。
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态度
常见 设问
①×××认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②就文中×××的观点,谈谈你的认识。 ③结合全文,评价×××的看法。
真乃新时代侠者之榜样”这一语句就体现了传主 “笃行忠正” 的
新时代侠客智慧和胸襟。 (3)角度三:从读者入手。读者对“侠客”是感兴趣的,这样就
拉近了读者与传主的距离,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
[规范答题] (1)本文的最大写作特色是视角独特,从“侠客”的角度刻画 叶笃正这位气象科学家。(或比喻,把气象科学家比为“侠客”。) (2)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①拉近读者与科学家的距离,引发 读者的阅读兴趣;②写叶笃正喜欢武侠小说,多方面刻画人物, 从而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更具真实性;③引导读者尤其是年轻的 一代学习叶笃正“笃行忠正”的新时代侠客智慧和胸襟。
④“侠”者的思维,往往上天入地,出入自如。叶笃正研究青 藏高原气象,首先指出青藏高原在夏季是大气的一个巨大热源。后 又爆出“冷门”观点:青藏高原在冬季是冷源。凭着这一热一冷之 说,他开创了“青藏高原气象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传记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典型题及解析一、传记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陆孝彭1958年初秋,中央军委决定,我国要自己研究制造一种新型的喷气式强击机,强击机既有超音速的飞行速度,又有高效能的空战、陆战、海战的战斗力,这对于年轻的中国空军来讲,无疑是至关紧要的。

为此,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元帅亲自到沈阳参加了相关会议,最后确定把这个任务交给陆孝彭。

带着共和国的期望,陆孝彭从沈阳来到了南昌,担任了“强-5”飞机的总设计师。

陆孝彭早年毕业于中央大学航空系,后来赴美国留学,曾在麦克唐纳·道格拉斯飞机公司工作,参与过舰载喷气机的设计。

之后,他又在英国格罗斯特飞机公司担任过一种亚音速战斗机的总体设计。

1949年,陆孝彭得知新中国诞生的消息,巧妙地躲过特务的尾随,辗转新加坡、南朝鲜等地,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

回国以后,陆孝彭将自己的才智都贡献给了年轻的中国航空事业。

1952年,他曾在沈阳112厂第一飞机设计室担任“歼教-1”飞机的主管设计师,在同行们的通力协作下,成功制造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教练机。

要设计强击机,一无图纸,二缺资料,陆孝彭虽感困难重重,但多年来的科研实践使他产生了一种习惯性的“抗难力”。

陆孝彭夜以继日地翻阅着世界各国的航空资料,他认为,随着现代化防空体系的完备,强击机应能上能下,能高能低,能够从敌方的雷达盲区钻过,迅速地接近攻击目标.出其不意地对目标进行袭击,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强击机!为了完善他的设计雏型,陆孝彭把设计室里的年轻人组织起来,他们从解剖“米格-19”喷气式飞机入手,了解和熟悉喷气式飞机的结构、性能。

在这设计过程中,谁也无法说出陆孝彭究竟有多少个彻夜未眠。

每一个数据,每一张图纸,他都要亲自过目,亲自核算。

几万张图纸,几万个数据都浸透了陆孝彭的汗水。

有时为了核算一个数据,他经常通宵达旦,助手们见他太辛苦,主动提出分担他的工作。

但他深情地回答:“我自己不校阅一下,总是放心不下呀!”4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陆孝彭熬红了双眼,熬瘦了身体,但他身边的图纸却像一座座小山一样日益增高,15000多幅飞机设计图终于完成了,那锥形的机头,加大的后掠机翼,流线形的蜂腰机身,美观的机尾翼,活像一只腾空的银燕,跃然在纸上。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有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专题2传记阅读(有答案)

专题二传记阅读传记属于写人记事文本,类似于小说文本,有专家认为传记就是“真实的小说”,因此本专题重点突破传记不同于小说的地方。

本专题在熟悉考情的基础上,依据文体特点,从明事、知人、辨法、察情以及选择题等五个方面突破,至于“语句赏析”和“句段作用”两个考点同小说的“理解赏析语句”与“分析情节作用”类似,不再涉及。

每一考点在突破时都紧扣传记文本特征,采用“试一试”——“讲一讲”——“考点对点练”的顺序进行,这样通过“试一试”,明确高考或典题怎么考,“讲一讲”掌握解题技巧;“考点对点练”形成解题能力。

一、研究考情明考点近三年全国卷实用类文本考查情况统计如下:广泛的兴趣。

请结合材料,就兴趣广泛与专业研究的关系进行分析。

(8分)现?请结合材料详细说明。

(8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内容概括与分析题内容概括与分析题(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2)有人说《自由报》记者宗祺仁是共产(4)朱东润认为传记文学作品应如何刻画和评价传主?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8分)评价传主的观点和基本倾向题传主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题(4)作为著名的抗日爱国将领,戴安澜不仅深受国人爱戴,甚至连敌人也不得不佩服,其中必有内在原因。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分)(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内容概括内容概括(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高考课标全国卷自命题以来,至2016年,实用类文本阅读在文体选择上十分稳定,均为传记。

从高考命题情况来看,有如下特点:1.考查的能力点相对固定,4个题目,第(1)小题是五选二的分析概括题,侧重信息的筛选整合。

剩下三题涉及的考点:①概括传主事迹或分析传主的人生经历;②概括(分析)传主形象;③传主的贡献、成就或个性品质形成的原因;④传记的艺术技巧;⑤探究传主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专题3提分攻略5“‘4出’法”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含解析)

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教师用书:第1部分专题3提分攻略5“‘4出’法”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含解析)

提分攻略5 “‘4出’法”概括分析传主事迹(对应学生用书第35页)[技法点拨]在解答传主事迹题时,一定要注意题目附加条件对归纳内容的限制,要从题干要求的角度或层面去梳理归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蔡元培:从翰林学士到革命志士范福潮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同治六年十二月十七日(公历1868年1月11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

15岁中秀才,1892年入京补行殿试,授翰林院庶吉士,因其“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颇受本科正考官翁同龢赏识。

甲午四月,应散馆试,由庶吉士补翰林院编修;六月,中日战争爆发,与文廷式、徐世昌、张謇等奏请密联英德,抵御日本。

甲午一役,洋务派官僚企图从军事、技术上追求富国强兵的梦想彻底破灭,这给了欲从政治改革入手保国强国的维新派一试身手的机会。

康、梁发动的“戊戌变法”,得到了光绪帝和一些汉族官僚的支持。

身处变法运动中心的蔡元培,一直在冷静观察形势,他在感情上认同维新派的某些主张,但在行动上却不屑与康、梁为伍。

当时,康、梁是政治红人,投拜者接踵而至,而他在其“炙手可热之时,耻相依附,不往交纳”。

杨锐等受宠权臣也曾极力拉拢,蔡公不为所动。

后来,罗家伦就此事询问情由,他从容言道:“我认为中国这样大,积弊这样深,不在根本上从培养人才着手,他们要想靠下几道上谕,来从事改革,把这全部腐败的局面转变过来,是不可能的。

”这时,蔡公的思想已在悄然发生变化,他不像某些翰林学士钻营投机,奔竞仕途,而是广泛阅读西方新书,认真思考救国之道。

他与友人合作,开设一所东文学社,学读日文书,并练习翻译。

他不仅大量阅读《电学源流》《光学量子力学图说》等自然科学著作,还读了很多诸如《环游地球引录》《日本史略》《日本新政考》等介绍外国地理、历史、政治方面的书籍。

“都无做官意,惟有读书声”,他写了这副对联,挂在书斋自勉。

1898年9月,蔡公出京返籍,徐树兰聘他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校长)。

中西学堂是徐氏用公款开办的一所新式学校,既有旧学,又有外语和自然科学,外语课原来设有英、法文,蔡公到校后增设了日文。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1明事_“四出”确保传主事迹题得满分课件

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2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2传记阅读考点1明事_“四出”确保传主事迹题得满分课件

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 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 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 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 邓叔群》)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 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
【解析】 本题考查对传主事迹的把分忧的事迹 即可。 “找出” “画出” “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 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 “主动牺牲个
人利益、为国分忧” ,寻找相关区域。第一段,留学期间,邓叔 群做的事:因岭南大学的需要,在即将毕业时,却中断学业, 立即回国。第五段,1948 年,邓叔群做的事:带病编写出一整 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并完成了沈阳农学院建校任务。第六 段,新中国成立后,邓叔群做的事:捐献花园洋房给国家,还 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邓叔群做的事:将自己的积蓄捐 作军用;1960 年,邓叔群做的事:免费培训森林病理学专业技 术骨干。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 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 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 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 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 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邓叔群认为,水利 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 重。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 平衡理论。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 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 颐养天年。 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 2011 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 《朝晖颂》作为 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作为当 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注】 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传记阅读 2 抓核心技能提升课件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三部分 实用类文本阅读 专题二 传记阅读 2 抓核心技能提升课件
12/9/2021
传记的文本探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应该包括传主本身体现出来的 人生价值和作传者的情感态度所反映出来的人生价值。而“文 本所反映的时代精神”则是指文本体现出来的它所产生的那个 时代的精神风貌,另一方面也包括文本本身与现代社会的精神 之间的相同之处。 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一般包括:①时代和社会背景; ②作者的写作动机;③文本的表达目的;④文本的表达方式; ⑤文本提示的背景材料;⑥文本的对比资料和借鉴资料;⑦文 本的隐含意义等。
一、筛选整合信息的两种意识 ①文本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
统观 ②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是怎样的 意识 ③文本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布局谋篇、组织文章的,段
落之间的关系如何 强化文本结构意识并以此进行阅读,有利于重点语段 结构 的准确把握,也有利于做好中心句、关键信息的筛选 意识 把握,达到准确解读,正确、具体解答的目的,避免 片面、肤浅、不准确的问题
12/9/2021
引据 论述
联系 现实
充分利用原文信息,恰当引用论据,有条理地陈述。 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要善于选 择角度,可以从作者的角度、读者的角度、传主人 格成长与形成的角度去发掘其意义 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除了引用文本,还要合 理联系生活现实。“内引”即不离句、不离段、不 离篇;“外联”即由阅读的文本联想到与文本密切 相关的背景及社会生活知识,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
12/9/2021
一、归纳概括中心“四法” 紧扣材料中的关键文句,抓关键词、中心句、重
提取精要法 点段,由点带面 对每个独立句的句意或几个相对重要句子的句意
综合句意法 进行综合归纳 含蓄句子的内涵往往通过整体来显示,甚至借助
整体透视法 “弦外之音”用“潜台词”曲折含蓄地表达 文本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4)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阅读——传记ppt (4)

概括传主的形象
概括传主形象是传记文本考查的一个热点,应引起重视。
常见 设问
①从×××方面来看,×××有什么样的特点? ②传主×××的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 要概括。 ③×××××内容表现了人物怎样的个性特点? ①从事件入手:抓事件中传主的表现。 ②从细节入手:抓典型细节,分析传主精神品质。 ③从关系入手:抓传主与各方面的关系。 ④从议论入手:抓作者对传主议论性描述或他人对传 主的评价。 ⑤从链接入手:抓链接中的有关内容。
⑥2008 年,86 岁的吴良镛在工地视察时突发脑梗,被医生判断 为难以再行走。但他按照科学方法刻苦锻炼,努力坚持,很快就可 以走路了。出院那天,满头银发的他亲笔完成了一幅书法作品。苍 劲有力的字迹,与绚烂的晚霞交相辉映。医生说,吴老不仅给建筑 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奇迹,也创造了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奇迹。 ⑦著名建筑学家贝聿铭曾说过:“不管你到哪个国家,说起中 国建筑,大家都会说起吴良镛。”中国两院院士、2011 年度国家最 高科技奖获得者、世界人居学会主席 ……数不清的荣誉和成就并未 让吴良镛停下前进的步履。他每每凝思:“人们说电影是遗憾的艺 术,我觉得建筑更是遗憾的艺术……我们将把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交 给子孙后代?” (摘编自田雅婷《吴良镛:筑梦人生》)
③“自古太守多诗人。”在吴良镛看来,作为城市规划者的市长, 不仅要具备革命家的情操,还应具有诗人的情怀、史学家的渊博。“衣 服破了一定要扔掉吗?是不是想想办法,例如打个漂亮补丁或绣上图 案。 ”相对于大拆大建, 吴良镛提出了“有机更新”理论和建造“类四 合院”住房体系的构想。 他的这一理论, 被成功应用于北京菊儿胡同四 合院改造工程。菊儿胡同居民曾一直被危房、积水等问题困扰着。由于 许多改造方案与旧城风貌保护相冲突,改造项目一直停滞在规划层面。 吴良镛说:“民惟邦本,普通人的居住问题是建筑最本质、最核心的内 容。”他不辞辛劳,反复修改施工方案,每天拖着装满资料的小车到建 筑馆工作,或奔波于尘土飞扬的工地。改造后的菊儿小区白墙黛瓦,与 周边的老房子浑然一体。 在这样一座“类四合院”里, 邻里进出打招呼, 有了困难互相帮,北京城原有的历史环境和生活情境得以延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明事——“四出”确保传主事迹题得满分传主的事迹,构成了传记材料的主体,直接对表现人物形象的特点、品质以及思想风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阅读一篇传记,首先应该围绕传主的事迹来进行梳理,看看写了有关传主的哪些事迹,再进行概括归纳。

(2014·高考全国卷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爱国科学家邓叔群经过清华学堂八年苦读,邓叔群于1923年经考试公费留学美国。

同时去的同学大多选择学习外交、银行、军事、法律等专业,只有他不听别人劝告,为了解救贫困的中国农民,一心入读康奈尔大学的农林专业。

留学期间,目睹同胞受到种族歧视,这激发了他为国争光的民族自尊心,决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学到最精湛的科学知识。

他不仅主科成绩都是A,而且荣获了全美最高科学荣誉学会颁发的两枚金钥匙证章。

正当他博士论文接近完成时,国内岭南大学急需一位植物病理学教授,导师惠凑推荐了他,但建议他完成论文后再回去。

邓叔群却认为,学到先进知识报效祖国,正是自己求学的真正目的,于是当即回国。

在回国后的十年中,为搜集我国第一手真菌资料,他手提竹篮,攀山入林,一样一样地采集,逐一鉴定,定名分类。

他先后研究鉴定的真菌种类达一两千种,分隶于数百个属,其中首次发现的新属5个,新种121个,为世界真菌资源宝库增添了新标本,在世界真菌学史上为我国的真菌科学谱写了重要的第一章,向世界宣告了中国有自己的真菌科学。

在世界著名真菌分类学家考尔夫教授总结的康奈尔大学120年来作出突出贡献的41位真菌学家中,他是唯一的东方人。

抗战开始不久,为了使自己的研究与国计民生关系更为直接,邓叔群转向了林业研究。

他带领助手深入云南、西康、四川一带,勘察森林资源状况。

他们冒风雨,顶烈日,忍饥寒,摸清了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组成、分布、蓄积量及病虫害等情况,绘制了中国的早期林型图,并提出了合理经营、开发和管理原始森林的研究报告,为大后方建设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其中森林的材积估算、轮伐期、更新方法、造林方针等,至今仍有参考价值。

后来,邓叔群拒绝就任农林部副部长,而在甘肃省建设厅厅长张心一的支持下,举家奔赴甘肃,开始黄河上游水土保持的研究。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成功创办了洮河林场及三个分场,建立了一整套保证森林更新、营造量大于采伐量的制度,创建了以科学的方法经营和管理森林的新模式。

邓叔群认为,水利和林、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要根治黄河水患,就必须三者并重。

为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减轻下游灾害,他提出了森林生态平衡理论。

1948年,邓叔群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

随后,中央研究院要求全体高级研究人员迁往台湾或去美国。

他不仅自己明确表示决不离开,还动员其他同事共同抵制。

他对家人说:“别忘了自己是中国人,要为民族富强奋斗终生。

我绝不跟腐败的国民党去台湾,也不去美国。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对共产党抱有希望和向往,愿与民族同甘苦、共命运。

后来,他早年的学生沈其益受东北解放区领导委托,特地到上海动员他去东北筹建农学院,他欣然接受邀请,并在半年时间内,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

作为沈阳农学院创建总指挥,他辛勤工作,调度有方,快速、高效地完成了建校任务。

邓叔群生活简朴,不图物质享受。

新中国成立后,他把抗日战争前在南京购建的花园洋房捐献给国家,还三次主动提出减薪。

抗美援朝时,他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

1960年,他受林业部委托,举办森林病理学培训班,为各省培训出数十名专业技术骨干。

培训结束后,他谢绝巨额酬金,只留一张结业合影作纪念。

邓叔群一生的选择,都从人民和祖国的需要出发,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科学报国的理想。

(摘编自《中国真菌学先驱——邓叔群院士》) 相关链接:①邓叔群(1902~1970),中国真菌学家。

福建福州人。

曾任岭南大学、金陵大学、中央大学等校教授,中央研究院研究员。

新中国成立后,任沈阳农学院和东北农学院副院长、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长。

中科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著作有《中国的高等真菌》《中国的真菌》等。

(摘自《辞海》第六版)②我自幼被外祖母严氏收养。

她教我劳动,晓我勤俭,并以民族英雄岳飞、戚继光、林则徐等人的事迹勉励我;教我做人要坚贞不屈、清正廉洁、光明磊落,这一切促使我从小就立志为中华民族的强盛奋斗终生。

(摘自《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邓叔群》) 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是如何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解析】本题考查对传主事迹的把握。

根据题干要求,找出在国家需要时,邓叔群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的事迹即可。

“找出”“画出”“标出”相关语句后,可以根据时间、地点和工作变化,再根据题干界定的“国家需要时”“主动牺牲个人利益、为国分忧”,寻找相关区域。

第一段,留学期间,邓叔群做的事:因岭南大学的需要,在即将毕业时,却中断学业,立即回国。

第五段,1948年,邓叔群做的事:带病编写出一整套林科大学的教材纲要,并完成了沈阳农学院建校任务。

第六段,新中国成立后,邓叔群做的事:捐献花园洋房给国家,还主动提出减薪;抗美援朝时,邓叔群做的事:将自己的积蓄捐作军用;1960年,邓叔群做的事:免费培训森林病理学专业技术骨干。

【答案】 ①因为岭南大学的需要,中断学业,提前回国效力;②把自家的花园洋房和积蓄捐献给国家,并主动提出减薪;③带病编写教材纲要,为筹建沈阳农学院辛勤工作。

一、明辨题型——掌握高考常见设问方式解答此类题时一般先梳理出文中主要事件,从事件中概括传主主要事迹。

在概括事迹时,可按先“线”后“事”的顺序进行。

“线”就是根据文章是并列式(从不同角度来谈传主)还是承递式(一般以时间为序,以传主的经历来构思文章)结构来梳理出传主的人生经历、人生轨迹。

“事”就是要筛选出传主有哪些“事迹”“行为”“贡献”“成就”“经验”等。

具体可运用“四出”法:[考点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陈复礼:耄耋大师赤子情刘伟忠陈复礼先生是著名的世界摄影大师,与吴印成先生、郎静山先生并称摄影界“华夏三老”。

陈老今年97岁高龄,从事摄影长达六十多年。

他的摄影艺术成就得到了海内外文艺界的广泛认可,饮誉无数。

1996年,中国摄影家协会曾专门召开陈复礼摄影艺术研讨会。

“年方十八高大全,亦父亦师亦友一巨人”——这是当时中国摄影界给予陈复礼的集体评价。

那一年,陈复礼80岁。

1916年7月20日,陈复礼出生在广东潮安县官塘镇石湖村,其父陈必名先生饱读诗书,喜爱潮州音乐、戏曲,尤其醉心于笔墨丹青。

陈复礼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一方面具有天然的艺术基因,一方面从小就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陈复礼八岁启蒙,上了六年小学后,又读了一年私塾,读完了《论语》《孟子》《左传》等诸多古籍经典。

1931年,15岁的陈复礼就读于潮州韩山“广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又称韩山师范,以“总评甲等”的成绩毕业。

之后遭逢战乱,“过番”[注]东南亚,泰国求亲,越南靠友,后又辗转老挝、柬埔寨。

直至中年移居香港,生活才算安定下来。

陈复礼回忆说:到越南后,为生存奔波无暇学画,后来在一本法国杂志上看到了台湾摄影家郎静山的摄影作品,感受到摄影也可以如此富有画意,便开始对摄影着迷。

画画需要安稳的环境,而摄影却比较灵活,比较适合他当时的生活状态。

“诗情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

”这是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匡对陈复礼的评价。

王匡认为,正如唐朝诗人王维的诗句中渗透着画意一样,陈复礼的镜头下散发着浓厚的丹青气息。

他将中国画运用空白和墨线来区分物体的方法融入摄影,在黑白摄影中,运用单色来表现被拍摄物体的质感和立体感,体现出中国传统绘画去粗取精、删繁就简、虚实相间、藏露结合的精华。

在风光摄影彰显中国画意的基础上,陈老进一步吸收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配套元素,将书法、篆刻、诗歌等以题句、落印的方式融入到照片中。

他的许多摄影作品,还以著名诗词或化用诗词来命名。

这个时候,“中国画意”已经不足以概括他的作品风格,而只能形容为“中国气派”。

高扬着“中国气派”的旗帜,沿着吸收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道路阔步向前,陈复礼收获了他的另一大发明——“影画合璧”。

所谓影画合璧,在兼具中国画意、书法、诗词、篆刻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照片上,补充中国传统绘画,绘画题材与照片题材有机融合,成为一幅新的合璧作品。

陈复礼先后与李可染、吴作人、刘海粟、启功、古元、范曾、黄胄、李苦禅、黄永玉、程十发等20多位书画名家合作“影画合璧”作品。

现在,参与合作的书画家很多已经故去,这些独特的艺术品变得更加珍贵。

在早期作品中,陈复礼通过摄影镜头表现出对劳苦大众的同情、爱怜和寄望,也寄托着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体悟。

他的代表作之一《战争与和平》,以铁丝网中的鸽子为主角,配以布满乌云的天空背景。

其子陈惊雄说:“这与父亲的经历也是紧密相关的。

日本侵华战争迫使他背井离乡,日本侵入泰国迫使他辗转越南,在越南又赶上越法之战,与战争结下了不解之缘。

所以通过镜头表现出来的对和平的热爱尤其强烈。

”在改革开放之前,陈复礼的作品以拍摄祖国的名山大川为主,展示华夏大地的秀美风光。

改革开放后,陈复礼的作品开始捕捉时代的脉搏,记录社会的变迁,渗透了浓厚的时代色彩。

如果说风光摄影着重体现了陈复礼追求的“美”,那么一系列写实性较强的作品则体现了“真”和“善”。

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一些丑恶社会现象,陈复礼也没有规避,他以镜头为武器,或夸张、或映射,进行犀利的批判。

历尽沧桑的一代大师,如今终于可以静享天伦,颐养天年。

但陈复礼先生对摄影艺术界的影响并没有停止发酵,就在2011年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他的两幅作品《喜雨》《朝晖颂》作为中国艺术精品亮相,引起了海内外摄影艺术界的关注。

作为当代摄影“中国气派”的代表者,陈老的影响注定是深远的。

【注】过番:旧时闽南人称到南洋谋生。

相关链接:①潮汕一向有艺术之乡的美誉。

自小耳濡目染,受影响非常大。

举一个例子,潮汕屋脊上的那些画,门口的那些画,尽管是农民的画、工匠的画,但都有一定的艺术造就。

我自小看这些,深深理解潮汕乡土文化,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自自然然,不知不觉跟着这条路走。

(陈复礼《我的艺术之路》)②经过一千多年来历代中国画家的刻意经营,在山水和风景创作方面,已发展到了高深的境界。

从事风景摄影,而不考虑到中国画的创作方法,将是莫大的损失。

(陈复礼《论中国画意与风景摄影》)③用闻一多先生的话来讲:“诗人的使命是爱,爱自己的国家,爱自己的人民。

”陈复礼先生用他六十年的影艺生涯倾诉着一位艺术家对自己祖国的无限热爱,用他的无数作品艺术地再现了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进步。

他的作品也因此赢得了广大民众的喜爱。

(摘自赵阳在“陈复礼摄影艺术六十年座谈会”上的致辞) 请概括说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的主要成就。

答:[解析] 解答此题,运用“四出”法,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从文本中找到与“陈复礼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摄影艺术”成就相关的语段,即第四至六段,然后再将这些语段中的关键句提炼性的概括出来形成答案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