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新人教版)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 整理与描述 章末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
集、整理与总结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数据的概念和数据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 掌握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3. 学会整理数据的方法,包括制作频数表、制作条形统计图和
折线统计图。
4.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准备
1.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教材。
2. 教具:白板、黑板、多媒体课件、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数据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2. 授课:介绍数据的收集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进行详细讲解和示范。
3. 练: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收集数据,并使用合适
的方法整理和表达数据。
4. 深化: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所收集的数据,提出问题并讨论。
5. 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化学生对数据收集、整理和总结方法的理解。
6. 作业:布置相应的练题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答案正确率。
3. 进行小组或个别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深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设计合理,有助于学生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总结方
法有更深入的认识。
七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2.2直方图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2.2 直方图一、教课目的1、会绘制频数散布直方图, 认识数据所表示的实质意义.2、使学生能对数据进行剖析、整理、娴熟地列出频数散布表和频数散布直方图。
3、经过例题和实践对数据进行系统整理和描绘.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课要点:绘制频数散布直方图 .四、教课难点:解说数据中包含的信息.五、教课过程(一)导入新课你能说出画频数散布直方图的步骤和特色吗?(二)讲解新课一、合作研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研究、议论。
【问题】为了观察某种大麦穗长的散布状况,在一块试验田时抽取了100 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以下表(单位:㎝):6. 5 6.4 6.7 5.8 5.9 5.9 5.2 4.0 5.4 4.65.8 5.56.0 6.5 5.1 6.5 5.3 5.9 5.5 5.86.2 5.4 5.0 5.0 6.8 6.0 5.0 5.7 6.0 5.56.8 6.0 6.3 5.5 5.0 6.3 5.2 6.07.0 6.46.4 5.8 5.9 5.7 6.8 6.6 6.0 6.4 5.77.46.0 5.4 6.5 6.0 6.8 5.8 6.3 6.0 6.3 5.65.36.4 5.7 6.7 6.2 5.6 6.0 6.7 6.7 6.05.56.2 6.1 5.3 6.2 6.8 6.6 4.7 5.7 5.75.8 5.37.06.0 6.0 5.9 5.4 6.0 5.2 6.06.3 5.7 6.8 6.1 4.5 5.6 6.3 6.0 5.8 6.3列出样本的频数散布表,画出频数散布直方图。
研究:将课本例题中的组距改为 0.5 ,从头分组列频数散布表,画频数散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的散布状况。
⑴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⑵决定组距和组数,以0.5cm 为组距1⑶列频数散布表分组划记频数4.0 x 4.54.5 x5.05.0 x 5.55.5 x6.06.0 x 6.56.5 x7.07.0 x 7.5共计⑷画频数散布直方图认真察看上边的表和图,这组数据的散布规律是如何的?麦穗长度大多数落在㎝至㎝之间,其余地区较少。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 统计调查【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及相关概念.2.会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3.了解总体、个体、样本及样本容量的概念以及抽样调查的意义,明确在什么情况下采用抽样调查或全面调查,进一步熟悉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性目标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发展统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培养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情感态度目标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重点: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步骤及每个步骤的作用,抽样调查的必要性和简单随机抽样.难点: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会画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总体概念的理解和随机抽样的合理性.【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下面一些问题.(1)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的收视情况怎样?(2)班级里同学出生主要集中在哪一年?(3)本年度最受欢迎的影片是哪几部?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进行统计调查.怎样进行统计?2.一天,爸爸叫儿子去买一盒火柴.临出门前,爸爸嘱咐儿子要买能划燃的火柴.儿子拿着钱出门了,过了好一会儿,儿子才回到家.“火柴能划燃吗?”爸爸问.“都能划燃.”“你这么肯定?”儿子递过一盒划过的火柴,兴奋地说:“我每根都试过啦.”问:在这个故事中,儿子采用的是什么调查方式?根据特征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调查?二、新知探究探究点1: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阅读教材P135至P137第一段,解决以下问题:问题1:设计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什么?问题2:你能为此活动设计一个调查问卷吗?追问: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包含什么内容?问题3:设计好调查问卷可以收集数据,某同学经过调查,得到以下50个数据,怎样整理数据?强调:用字母代替节目的类型,可方便统计!统计中经常用表格整理数据.追问:为什么要整理数据?(杂乱无章的数据不利于我们发现其中的规律)追问:你还有其它的划记方法吗?问题4: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你能画出条形图描述表中信息吗?追问1:还能用什么图形能够描述表中数据?追问2:扇形图有什么特点?圆心角越大,扇形在圆中占的百分比就越大.圆心角的度数=360°×百分比 追问3:怎样画扇形图呢?我们知道,扇形图通过扇形的大小来反映各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且扇形的大小是由圆心角的大小决定的.画扇形图时,首先按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算出对应扇形的圆心角度数,然后在一个圆中,根据算得的各圆心角度数画出各个扇形,并注明各类节目的名称及其相应的百分比. 问题5:现在,你能说一说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要点归纳:1.条形图和扇形图在直观反映统计信息时各自有什么优点和缺点?2.统计调查的一般步骤探究点2:调查方式的选择及有关概念问题1:某中学共有2 000名学生,想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调查.追问:如果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仅花费时间长.而且消耗的人力物力也非常大,你能找出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办法吗?问题2:抽样调查分为几个部分?(抽取多少名学生比较合适?抽取哪些学生合适,即如何抽取学生?) 【想一想】在这个问题中总体、个体、样本是指什么?学校的全体学生的爱好情况是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每个学生的爱好情况称为个体;所抽取的学生的爱好情况称为样本.问题3:怎样使样本尽可能具有代表性呢?(1.样本容量要适当.2.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要均等.)要点归纳:1.相关概念:(1)考察全体对象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2)只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调查方法叫做抽样调查.a.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b.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c.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d.样本中个体的数目称为样本容量.2.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优、缺点: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抽样调查具有花费少,省时的特点,但抽取的样本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关系到总体估计的准确程度.3.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像这样的抽样方法是一种简单的随机抽样.4.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的过程:探究点3:实践探究请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下面的问题:比较你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1)制定调查方案,利用课余时间实施调查.(2)根据收集到的数据,分析出每个年级同学的平均体重,并用折线图表示平均体重随年级增加的变化趋势.(3)每组安排一位代表向全班介绍本组完成上述问题的情况,并进行比较和评议.三、检测反馈1.下列调查中,最适合采用全面调查(普查)方式的是( )A.对重庆市居民日平均用水量的调查B.对一批LED节能灯使用寿命的调查C.对重庆新闻频道“天天630”栏目收视率的调查D.对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的身高情况的调查2.要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A.调查全体女生B.调查全体男生C.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D.调查七,八,九年级各100名学生3.2015年的世界无烟日期间,小华学习小组为了解本地区大约有多少成年人吸烟,随机调查了100个成年人,结果其中20个成年人吸烟,对于这个关于数据收集与处理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调查的方式是普查B.本地区约有20%的成年人吸烟C.样本是20个吸烟的成年人D.本地区只有80个成年人不吸烟4.要了解某市九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从中抽查了5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那么样本是指( )A.某市所有的九年级学生B.被抽查的500名九年级学生C.某市所有的九年级学生的视力状况D.被抽查的500名学生的视力状况5.2016年某区有10 000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考察他们的数学考试情况,评卷人从中抽取了8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那么下列四个判断正确的是( )A.每名考生是个体B.这10 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是总体C.8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D.这是属于全面调查6.为了解我校八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从中随机抽查了30名学生的视力,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_______.7.一个扇形统计图中,某部分所对应的圆心角为36°,则该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是_______.8.妈妈做了一份美味可口的菜品,为了了解菜品的咸淡是否合适,于是妈妈取了一点品尝,这应该属于_______.(填“全面调查”或“抽样调查”)9.某校为了解该校1 300名毕业生的数学考试成绩,从中抽查了13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在这次调查中,样本容量是_______.10.据统计,近几年全世界森林面积以每年约1 700万公顷的速度消失,为了预测未来20年世界森林面积的变化趋势,可选用_______统计图表示收集到的数据.11.下列调查中,哪些适合抽样调查?哪些适合全面调查?为什么?(1)某工厂准备对一批即将出厂的饮料中含有细菌总数的情况进行调查.(2)小明准备对全班同学喜欢球类运动的情况进行调查.(3)了解全市七年级同学的视力情况.(4)某农田保护区准备对区内的水稻秧苗的高度进行调查.12.某校为了解“课程选修”的情况,对报名参加“艺术鉴赏”,“科技制作”,“数学思维”,“阅读写作”这四个选修项目的学生(每人限报一课)进行抽样调查,下面是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不完整的统计图,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1)此次共调查了_______名学生,扇形统计图中“艺术鉴赏”部分的圆心角是_______度.(2)请把这个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现该校共有800名学生报名参加这四个选修项目,请你估计其中有多少名学生选修“科技制作”项目.四、本课小结一、数据统计:一表——统计表二图——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三注意——①调查问卷:设计合理、科学②统计表:项目齐全,数据准确③统计图:比例准确,标注不遗漏四步骤——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二、调查:1.什么是全面调查?2.什么是抽样调查?抽取样本时应注意什么?3.什么是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4.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是什么?五、布置作业课本第140 页习题10.1第1,2,3,6题六、板书设计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采用实验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自主想办法,亲自动手操作,带着解决问题的兴趣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从而加深对知识生成的理解;同时,在课堂上,教师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和肯定,鼓励学生主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采用师评与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充分肯定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探讨他们的想法,激励他们继续自主推进知识的深入学习,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增强了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在体会收获时,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并相互补充知识的遗漏,使学生对知识掌握得更全面,能力得到更进一步提高.2.课堂上,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主动的拓展思路,解决问题.就在学生不断的找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统计知识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同时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问题,学生也能有意识地用统计知识来解决问题,并更充分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3.在本节课中,学生深刻理解知识的生成,轻松获得知识,并提升将知识运用到今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更紧密的联系起来,体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加学生今后学数学、用数学的强烈愿望.。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10.2直方图(2)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10.2 直方图(2)能由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明确频数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所表示的实际意义.重点对数据的整理和描述. 难点对数据进行合理分组.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在前面我们用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直观地描述了数据,那么对于一组数据的频数分布用什么图象来描述呢?这就需要用到频数分布直方图.二、讲授新课频数分布直方图主要是直观形象地反映出频数分布的情况,上节课我们对63名学生的身高做了数据的整理,并且也列出了频数分布表,现在我们利用频数分布表作出相应的频数分布直方图.(1)以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如图:(2)小长方形面积的意义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组距=频数,因此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反映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3)用简便方法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在等距分组中,由于小长方形的面积就是该组的频数,因此在作频数分布直方图时,小长方形的高完全可以用频数来代替.如上图可作成下图的形式: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频数为0的点(与直方图左右相隔半个组距),如在上图中,在横轴上取(147. 5,0)与(174. 5,0),将所取的这些点依次用线段连接起来,就得到频数折线图.三、巩固练习为了考察某种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在一块试验田里抽取了100个麦穗,量得它们的长度如下表(单位:cm ):4.65.6将例题中的组距改为0.5,重新分组列频数分布表,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并说出大麦穗长的分布情况.【答案】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7. 4-4.0=3.4(cm ).2.决定组距和组数,以0.5 cm 为组距最大值-最小值组距=3.40.5=6.8,可以分7组.分组 划记 频数 ≤ 2 ≤ 3 ≤ 正正正 15 ≤ 正正正正正 28 ≤ 正正正正正正34 ≤ 正正正15 ≤ 3 合计1000从表和图可以看到麦穗长度大部分落在5.0 cm~7.0 cm之间,其它区域较少,长度在6.0 cm~6.5 cm范围内的麦穗最多,有34个,而长度在4.0 cm~4.5 cm,4.5 cm~5.0 cm,7.0 cm~7.5 cm范围内的麦穗个数最少,总共有8个.四、课堂小结今天主要学习的是频数分布直方图的绘制以及频数分布折线图,它与前面的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有一定的差异,折线统计图是描述总体数据的变化趋势,而频数折线统计图是描述各个范围内频数的分布情况.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了一定的探索空间,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在已有的知识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我给出了新的解决方法,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区别条形图和直方图,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2.分组合作,探究学习: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完成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难度的任务,让各小组自主选择,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
3.案例分析,提升能力: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数据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6.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计算机软件、网络资源等,辅助数据处理和展示,提高教学效果。
-引导学生运用Excel等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提高其信息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组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数据,如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分布情况,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分析某城市一年内各月份的降雨量数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预测未来的降雨趋势。
4.适时引导,突破难点:针对教学重难点,教师应适时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关键知识点。
-在讲解概率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概率的含义,并引导他们运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多元评价,激发潜能: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搜集、整理与描述单元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收集的途径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法等。
2.学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工具整理和展示数据,能够运用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
3.掌握简单概率的计算方法,了解概率的意义和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复习教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本章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表示频数分布,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
4.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6.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统计的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
具体内容和课时分配如下: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10.3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2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10.1统计调查(1)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2、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4、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参与从收集数据到描述数据的全过程,利用统计图合理的描述数据,体会统计对决策的作用。
教学难点:组织有效的统计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业全交流、学会描述。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1、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认识有关统计知识(如样本、总体、个体、频数等)和统计方法(如抽样调查等)。
2、引导学生感受渗透与体现于统计知识和方法之中的统计思想。
教学过程设计:一.问题引入问题:2008年奥运会即将在北京召开。
问国际奥委会是如何决定的?例:你最喜欢的季节是哪一个?在学校课程中你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二.授新1.集数据,设计调查问卷。
2.整理数据。
三.描述数据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还可以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数据。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根据调查问题,设计数据收集方案。
(2)小组内部分工合作,开展数据收集工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小组之间分享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数据整理和描述,讨论如何从数据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针对午餐偏好调查数据,进行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数据收集的意义,掌握数据收集的基本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访谈等,并能根据实际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2.学会整理和描述数据,掌握基本的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如制作表格、绘制统计图表(条形图、折线图、饼图等),并能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从数据中发现规律和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1)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发挥各自的优势。
(2)定期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心得和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案例分析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4.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3.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方法,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
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单元备课本章是统计部分的第一章,内容包括:1.利用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以抽样调查为重点)收集和整理数据;2.利用统计图表(以直方图为重点)描述数据;3.展现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调查的基本过程.本章共安排三个小节和两个选学内容,教学(不包括选学内容)约需10课时,具体安排如下(仅供参考):10.1 统计调查约3课时10.2 直方图约2课时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约3课时数学活动小结约2课时一、教科书内容与本章学习目标(一)本章知识结构框图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二)教科书内容10.1节“统计调查”,主要介绍收集、整理与描述数据的一些常用方法.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是统计调查的常用方法.教科书以调查人们对几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为背景,设计了两个问题,通过统计调查问题1回顾了全面调查;通过统计调查问题2介绍了抽样调查.教科书首先设置问题1,要求学生考察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统计调查,首先是收集数据,由此引出利用调查问卷收集数据的方法;对于收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整理才能看出数据分布的规律,这就涉及如何整理数据的问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表(没有给出频数分布的概念)整理数据的方法;为了更直观地看出全班同学喜爱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教科书选用了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的条形图和扇形图展示了数据的分布规律;最后通过分析统计图表就可以看出全班同学五种电视节目的情况.对于扇形图,学生在小学只能从扇形图中读出信息,不会画出扇形图来描述数据,在本节中,教科书结合问题1介绍了如何画出扇形图,这是本学段的一个教学要求.问题1的统计调查过程实际上让学生经历了一个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即数据处理的一般过程.数据的来源一般有两条渠道:一条是通过统计调查或科学试验直接得到第一手统计数据;另一条是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获得第二手统计数据.统计调查是获得第一手数据的重要途径,它们常常通过访问、邮寄、电话、电脑辅助等形式来收集数据;科学试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各种文献资料、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媒体等提供了大量的统计数据,通过这些资料或媒体可以获得第二手数据.本章主要学习通过统计调查来收集数据,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的方法.关于通过科学试验获得数据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选学栏目作了简单介绍;对于通过查阅资料等间接手段收集数据的方法,主要安排在课题学习和习题中.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的基本思想,抽样调查是实际中经常采用的一种调查方式,也是本节重点介绍的统计调查方法.教科书沿用问题1的情景,设计了问题2,介绍利用抽样调查收集数据.在问题2中,调查全校学生对五种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采用全面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不太实际,抽样调查是一种经济、有效、省时省力的方法,这就使学生对抽样的必要性有所感受.结合着必要性的讨论,教科书给出了与抽样调查有关的概念和术语,如样本、总体、个体、样本容量等.为了使样本尽可能具有好的代表性,抽取样本时,要求每一个学生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教科书介绍了一种利用学号随机抽取样本,实现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这个抽样方法简单有效,便于学生理解样本的代表性.有了样本数据,就可以整理、描述和分析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来估计总体的情况.通过问题2的学习,学生经历了一个利用抽样调查处理数据、解决问题的统计过程,对抽样调查的必要性、样本的代表性、单随机抽样,以及通过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等有所了解.在问题1,2的基础上,教科书设置了问题3.问题3是比较学生所在学校三个年级学生的平均体重,教科书没有给数据,也没有给分析和解决过程,需要学生自主合作完成.教科书这么做的目的是考虑到统计内容有较强的实践性,希望学生通过亲自参与统计活动这种有效方式学习统计内容.问题3中设置的三个小问题,事实上是给学生完成此问题适当的引导.其中调查方案的确定,需要根据学生自己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权衡,选取相对合适的调查方案.即使是调查同一所学校,也完全可以采用不同的调查方式收集数据,但要能解决所提问题为前提,其实这是辩证地认识两种调查方式特点的过程,更是正确认识统计方法特点的过程.通过问题3,让学生亲自参与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培养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捉-放-捉(capture-recapture)”是生产和科研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常常被用来根据部分的情况估计整体的情况,例如估计养鱼池中鱼的个数,森林中某种动物的个数等,这个方法体现了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教科书在选学栏目“实验与探究瓶子中有多少粒豆子”中,模拟这种方法设计了一个活动,通过学生动手活动体验这种方法,感受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并了解试验也是获得数据的有效方法.10.2节“直方图”,重点讨论利用直方图来描述数据.对于直方图,学生在前两个学段没有接触,这是本学段学习的一种新统计图.教科书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景入手:从63名学生中选出40名参加广播体操比赛.选择参赛队员的一个要求是队员的身高应尽可能整齐.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选出符合这个要求的队员,教科书介绍了利用频数分布确定人选的方法.分析数据的频数分布,首先是将数据分组,根据一组数据的最大值、最小值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极差,极差反映了数据的变化范围.参照极差,可以确定组距,进而可以将数据进行分组,利用频数分布表给出了身高数据的分布情况,分析频数分布表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的身高分布在哪个范围,由此可以确定参赛选手的身高.对于取值比较少的数据(如前一节最喜爱的电视节目),可以用条形图描述频数分布,而对于取值比较多的数据(如身高),分组后可以用直方图来描述频数分布.教科书利用问题4介绍了根据频数分布表作出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方法.教科书结合一个实际问题介绍直方图描述数据的方法,使得对于统计图表的认识具体化.10.3节“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要求学生综合利用学过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从事统计活动,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基本过程.教科书选择了一个具有实际意义和时代气息的问题——水资源问题为主题编写课题学习,这不仅有利于统计知识的深入学习,而且具有“节能减污,保护环境”的教育价值.这个课题学习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要求学生阅读背景材料,从中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回答问题.第二部分要求学生运用已学的统计调查知识,完成一个以“家庭人均月生活用水量”为题的统计调查活动,并结合第一部分的内容撰写一份报告.课题学习的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感受对数据进行合适处理,可以挖掘其中蕴涵的信息,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另一方面是让学生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过程,在经历这个统计调查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感受统计的思想,逐步建立用数据说话的习惯.(三)本章学习目标1.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了解数据处理的过程.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两种收集数据的方式,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2.通过实例,体会抽样的必要性,了解简单随机抽样.通过简单随机抽样,体会样本估计总体的合理性,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3.通过实例,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意义,会用表格整理数据,体会表格在整理数据中的作用.5.能画扇形图和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的情形),并能利用频数分布直方图解释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进一步体会统计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6.通过表格、折线图、趋势图等,感受随即现象的变化趋势.7.通过实际参与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活动,经历统计的一般过程,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初步建立数据分析观念,培养重视调查研究的良好习惯和科学态度.三、对教学的几个建议1.注意统计思想的渗透与体现2.在统计过程中学习统计,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3.挖掘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4.准确把握教学要求5.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
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10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0.2.1 直方图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10.2.1直方图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描述数据的另一种统计图——直方图。
2、通过事例掌握用直方图的几个重要步骤。
3、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绘制频数分布图。
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重点:数据整理的几个重要步骤.四、教学难点:对数据的分组及频数分布表的制作.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是统计的一般过程。
我们学习了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等描述数据的方法,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描述数据的统计图——直方图。
(二)讲授新课一、合作探究(10分钟),要求各小组组长组织成员进行先自主学习再合作探究、讨论。
【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8【分析】为了使选取的参赛选手身高比较整齐,需要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身高在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多,哪个范围内的学生少,因此得对这些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整理.为此我们把这些数据适当分组来进行整理。
1、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极差)最小值是,最大值是,它们的差是。
说明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决定组距与组数把所有的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
从最小值起每隔3cm 作为一组,即组距为,那么组数为:组距最小值最大值-=因为327是分数,所以将数据分成8组。
所以组数为8,组距为3 将数据分成8组:149≤x <152,152≤x <155,…,170≤x <173.【注意】①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或不同;②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③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按照数据的多少,常分成5~12组,一般数据越多分的组数也越多。
3、频数分布表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得到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叫做频数。
用表格整理可得频数分布表:从表格中你能看出应从哪个范围内选队员吗?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的人数最多,一共有12+19+10=41人,因此,可以从身高在155~164㎝(不含164㎝)的学生中选队员。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十章数据的收集1概要
统计调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并能够独立设计调查表.2.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步骤和适用范围.3.会画条形图和扇形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全面调查的一般方法.教学难点:能根据已有数据画出条形图和扇形图.【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2001年7月13日,国际奥委会根据什么决定由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人们又是根据什么知道中国队位列金牌榜第一位呢?(注)国际奥委会根据投票的多少决定由哪个国家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这次投票中,第二轮北京得56票,多伦多得22票,巴黎得18票,伊斯坦布尔得9票(获得主办权需要52票),中国得标最多,所以由中国承办2008年奥运会.在2008年奥运会上,中国得到51枚金牌,是得到金牌数最多的国家,所以中国列于金牌榜第一位.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自主探索,讨论收集数据的方法问题1:如果要了解全班同学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你会怎么做?学生回答:要进行统计调查,可以举手,也可以调查问卷.问题2:你能设计一份调查问卷来收集我们需要的数据吗?学生探索交流,并进行设计.教师进行点拨,并说明设计应注意的问题.问题3:如果想了解男、女生喜爱节目的差异,问卷中还应该包含什么内容?学生回答:还应该增加性别.2. 集体合作,探究整理数据的方法问题1:利用调查问卷,我们现在收集到全班每一位同学喜爱的节目的编号,这些编号我们称为数据.观察下现的数据,你能看出全班同学喜爱各类节目的情况吗?C C A D B C A DCDC E A B D D B C C CD B D C D D D C D CE B B D D C C E B DA B D D C B C B D D问题2:我们运用什么方法能够更为清晰地发现这些数据中的规律呢?学生小组合作设计并完成下表.全班同学最喜爱的节目统计表问题4:从你所填的表中,你发现了什么特点,可以得到哪些信息?每一组的百分比之和是100%.喜欢娱乐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36%,喜欢戏曲的人最少,只占6%等.3.运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描述和分析数据教师操作:为了更直观地看出表中的信息,我们可以将数据用条形图和扇形图表示出来.问题1: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从条形图中可以知道,喜欢娱乐节目的同学最多,其次是喜欢动画的同学,喜欢戏曲节目的同学最少等;从扇形图中可以知道,喜欢新闻节目的人占总人数的8%,喜欢体育节目的人数占总人数的20%等.问题2:这两个统计图有什么区别?条形图能够显示每组中的具体数据,易于比较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图用扇形的大小表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易于显示每组数据相对于总数的大小,而不能判断出每组数据的绝对大小.问题3:如图,我们称∠AOB为圆心角.那么圆心角的度数与这个扇形所表示的百分比有什么关系?圆心角度数=360°×扇形所表示的百分比.问题4:思考,画扇形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讨论回答:①收集数据;②整理数据,算出每组数据所代表的圆心角度数;③画扇形图.问题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思考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是:①收集数据;②整理数据;③描述数据;④分析数据.教师讲解:本节课我们对全班的每一位同学进行了喜爱哪种电视台节目的调查.这里,调查的对象是全班的每一位同学,所以我们对全班每一位同学都进行了调查.像这样的调查方式就被称为全面调查.问题2:在生产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统计调查属于全面调查?学生回答:人口普查等.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练习1.下图是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队所获得的金牌数目的统计图,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学生:1998年获得的金牌最少,只有5块;2008年获得的最多,有51块,大约20年前的10倍;中国获得的金牌数逐年增加,呈上升趋势;可以看出我国的体育发展水平越来越高等.练习2.经调查,某班同学上学所用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60%,公交车30%,其他10%,请画出扇形统计图以描述以上数据.学生:自行车占圆心角度数=360°×60%=216°;公交车占圆心角度数=360°× 30% =108°;其他占圆心角度数=360°× 10% =36°.扇形图如右图所示.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全面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以及扇形图的画法.2.注意的问题:(1)收集数据时调查表的设计要清晰.(2)统计调查的基本步骤.(3)条形图与扇形图的区别及扇形图的画法.六、布置作业课本158页习题10.1第1、2题;统计调查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通过抽样调查,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通过案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简单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教学难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某校有2000名学生,想要了解全校学生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电视节目的喜爱情况,怎样进行调查?学生只要回答合理即可.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自主探究抽样调查问题1:第一节课探索的问题与本节课所探索的问题有什么不同?人数不同.第一节课只调查50名同学的情况,而本节课要调查2000名学生的情况.教师讲解:对于这2000名学生,我们可以一一进行调查,但这么做不仅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同时也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因此,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寻找一既省时省力又能解决问题的方法,这就是抽样调查.所谓的抽样调查,是一种抽取一部分对象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情况的一种较为简便的方法.其中,我们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了一个样本.问题2:你能说出上面问题中的总体、个体和样本都是什么吗?总体是全校学生,个体是学校里的每一个学生,而抽取出来的所有学生组成了一个样本.问题3:你认为抽取多少名学生进行调查比较合适?学生回答的人数适量即可.问题4:我们所抽取的学生的人数就叫做样本容量,即样本中个体的数量.你认为在抽取样本的时候应注意哪些问题?抽取的样本应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问题5:你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每位同学被抽到的机会相等.学生只要回答得合理即可.教师讲解:下面是某同学抽取样本容量为100的调查数据统计表.像这样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有相等的机会被抽到,这样的抽样方法就叫简单随机抽样.抽样调查100名学生最喜爱节目的人数统计表表格中的数据也可以用条形图和扇形图来描述(如下图),从这几个图表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可以根据已有的数据估算出全校学生喜欢各类节目所占的百分比等.问题7:你能举出生活中运用简单随机抽样的实例吗?检验火柴的质量,灯的使用寿命,炸弹的破坏范围等.问题8:通过以上的学习,你能说明一下简单随机抽样有哪些好处吗?学生回答得合理即可,如:简单随机抽样较为省时省力,对总体的情况可以起到一个估计的作用.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练习1.下列调查方式合适的是( )A. 要保证“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对重要零部件采用抽查的方式B.要了解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收视率,采用普查的方式C. 要了解外国运动员对“奥运村”的满意度,采用抽样调查D. 要了解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采用普查的方式练习2.一次考试约20000名考生,从中抽取500名考生的成绩进行分析,这个问题的样本是( )A.500 B.500名C.500名考生 D.500名考生的成绩练习3.指出下列调查中的总体、个体、样本和样本容量.(1)从一批电视机中抽取20台,调查电视机的使用寿命.(2)从学校七年级中抽取30名学生,调查学校七年级学生每周用于数学作业的时间.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抽样调查的方法.2.注意的问题:(1)只有在调查总体数目较多时才能使用抽样调查.(2)抽样调查的总体、个体和样本都与调查的内容相联系,而样本容量只与样本的个体数有关.六、布置作业1、课本155页练习1、2、3;统计调查(第三课时)【教学目标】1.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掌握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会用分层抽样的方法来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做出决策.3.能利用分层抽样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爱数学的热情.【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分层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分层抽样进行统计调查的思想.教学难点:分层抽样方案的制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某地区有500万电视观众,要想了解他们对新闻、体育、动画、娱乐、戏曲五类节目的喜爱情况,你有什么办法?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创设与第一、二节相同的情境,引起学生的关注问题1:上面的问题能不能用第二节中对学生的调查数据去估计整个地区电视观众的情况呢?为什么?不能,因为学生只能代表与他同年龄层断的人的喜好,而不能代表所有年龄层断人的喜好,不具有代表性.(1)了解全班同学每周体育锻炼的时间.(2)调查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含量是否符合国家标准.(3)鞋厂检测生产的鞋底能承受的弯折次数.(1)用全面调查;(2)用抽样调查;(3)用抽样调查.练习2.某市有100万人口,在一次对城市标志性建筑方案的民意调查中,随机调查了1万人,其中有6400人同意甲方案.则此可估计城市中,同意甲方案的大约有万人.大约有64万人.练习3.2003年我国遭受到非典型肺炎传染性疾病(SARS)的巨大灾难,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非典”.图①是某中学“献爱心,抗非典”自愿捐款活动学生捐款情况制成的条形图,图②是该中学学生人数比例分布图,该校共有学生1450人.(1)初三学生共捐款多少元?(2)该校学生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练习4:为了解水库中鱼的总尾数,从中随机打捞100尾做上记号,放回水库中.过一段时间后,再捞取200尾鱼,其中做记号的鱼有5尾,请估计这个水库中鱼的总尾数.5÷100=5%,于是可估计200尾鱼占总数的5%.200÷5%=4000(尾),所以估计这个水库中共有鱼4000尾.四、反思总结情意发展问题1: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问题2: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五、课堂小结1.本节主要学习分层抽样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注意的问题:(1)不能仅以总体数目的多少判断运用哪种调查方法,还应以进行统计调查时是否会对个体产生影响作为一个判断标准.(2)分层抽样中,各层中可以采取同一种抽样方法,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抽样方法.(设计说明:通过基础练习,让学生感受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应用,并区分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的特点,形成基本的知识技能.)六、布置作业课本159页习题10.1中的4、5、6;10.2 直方图.【教学目标】1.了解频数及频数分布的概念.2.掌握用频数分布直方图、频数分布折线图描述频数分布情况的基本步骤.3.理解组距、频数、频数分布的意义,能得用频数分布表绘制频数分布直方图.【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学会用直方图描述数据.教学难点:画直方图时,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问题:为了参加全校各年级之间的广播体操比赛,七年级准备从63名同学中挑出身高相差不多的40名同学参加比赛,为此收集到了这63名同学的身高(单位:cm)如下:158 158 160168 159 159 151 158 159168 158 154158 154169158 158 158159 167170 153 160 160 159159 160149163 163 162 172 161 153 156 16216 2 163157162 162 161 157 157 164155 165 166156 154166 164 165156 157 153 165159157 155 164 156选择身高在哪个范围的学生参加呢?学生猜测.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发现数据的不同,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1:如何整理上面的数据?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为了使参赛选手的身高比较整齐,要知道同学们的身高分布情况,所以应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组整理.问题2:如何分组较为合理?讨论回答:先算出学生的身高最多相差多少,再将这些身高平均分成几组.教师讲解:在上面的数据中,最小值是149,最大值是172,它们的差是23,所以身高的变化范围是23cm,这个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就叫做极差.计算极差是分组的第一步.下面我们把所有数据分成若干组,每个小组的两个端点之间的距离,也就是组内数据的取值范围称为组距.根据问题的需要,各组的组距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现阶段,我们都进行等距分组.问题3:你决定选定多少cm为一个组距?学生回答,只要合理即可.问题4:我们以3cm为一个组距,可以将上面的数据分成几组?7组或8组.教师讲解:我们用.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进一的方法,无论最后得到的结果是什么数,我们都要加一位.所以应该是8组.这8组分别是:149≤x<152,152≤x<155,155≤x<158,…,170≤x<173.注意每一组都含有最小值,不含最大值.当然,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不含最小值而含有最大值.因为本题中取到了最小值149,所以我们选用含最小值的情况.在实际问题中,组距和组数的确定没有固定的标准,人们要凭借经验和所研究的具体问题来决定.一般说来,数据越多,分的组也越多,但当数据在100个以内时,我们一般按数据的多少将数据分成5~12组.问题5:请小组内合作,自己设计一个统计表,并将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 学生小组内合作完成下表:教师讲解:在这个表中,我们对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各小组内数据的个数,即小组内的人数,我们称为频数.所以我们将“小组内的人数”改为“频数”就得到下面的这个频数分布表.问题6:从频数分布表中,你认为应该选取哪个身高范围的同学参加呢?从频数分布表中可以看出,身高在155≤x<158,158≤x<161,161≤x<164三个组内的人数最多,共有12+19+10=41(人),所以可以从155~164cm(不含164cm)的学生中选取队员.问题7:根据频数分布表,你如何描述数据?可以用条形图来描述数据.教师讲解:条形图在进行描述数据时,横轴一般都代表了一个固定的组别或数值,所以为了更直观形象地看出频数分布的情况,我们可以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问题8:从这个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我们可以发现,横轴表示身高,纵轴表示频数与组距的比值.你能试着计算出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什么吗?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数.所以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的是频数.教师讲解:由此可见,小长方形的面积反映的是数据落在各个小组内的频数的大小,小长方形的高是频数与组距的比值.在等距分组时,由于各小长方形的面积与高的比等于组距,是一个常数,所以在画等距分组的频数分布直方图时为画图与看图方便,通常直接用小长方形的高表示频数.如图.同时,在频数分布直方图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用频数折线图来描述频数的分布情况.方法是:首先取直方图中每一个长方形上边的中点,然后在横轴上直方图的左右取两个值为0的点,它们分别与直方图的左右相距半个组距,再将所取的这些点用线段依次连接起来,不得到频数分布折线图.问题9:根据以上环节,总结利用直方图处理数据的一般步骤是什么?①计算极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出频数分布表;④画出频数分布直方图.三、巩固训练熟练技能练习1.某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差是31,某同学把它分成8组,已知组距是整数,则组距是 .练习2.已知数据25,21,23,27,29,24,22,26,27,26,25,25,26,28,30,28,29,26,24,25.如果取组距为3,那么应分成组.练习3.已知50个数据的分组及各组的频数如下:1、学会用简单频数分布直方图(等距分组)和折线图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体会统计图表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会根据问题需要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
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10.1统计调查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统计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熟练运用图表和统计量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分析,如条形图、折线图、扇形图以及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举例:如何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合适的图表,以及如何计算和应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统计量。)
(3)培养学生的数据敏感性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举例:通过分析调查数据,发现数据间的规律和关联,进行合理的推断和评价。)
其次,在数据整理和描述方面,学生们在如何选择合适的图表和统计量上存在一定的困惑。针对这个问题,我通过举例和对比,让学生们明白了不同图表和统计量在描述数据时的优缺点,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
此外,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统计调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时,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很多有趣的例子。这表明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统计调查的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在团队协作中,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共同完成统计调查任务;
-敏锐地发现数据间的规律和关联,进行合理的数据评价与推断;
-树立正确的数据观念,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掌握统计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包括调查问卷的设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描述;
(举例:如何设计一份合理的调查问卷,确保收集到的数据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够积极主动。为了鼓励他们参与讨论,我尝试采用了提问和引导的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学生,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章末复习
一、复习目标
1.了解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的基本收集数据方法,并能根据调查的需要制作简单的问题调查表.
2.学会利用表格、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等方式整理数据.
3.理解总体、样本、组距、频数等概念,并能够从整理的数据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二、课时安排
1课时
三、复习重难点
重点:利用表格、条形图、扇形图、直方图等多种方式整理和分析数据。
难点:条形图和直方图的区别与联系;对整理的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
1、统计调查的一般过程: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
2、统计调查的方式: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
考察全体对象
....的调查叫做全面调查。
只抽取一部分对象
....进行调查,然后根据调查数据推断全体对象的情况,这种方法是抽样调查。
注意:全面调查收集到的数据全面、准确,但一般花费多、耗时长,而且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调查不宜用全面调查,因此,常常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1〕下面的调查适合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 .
①调查七年级十班学生的视力情况;②调查全国农民的年收入状况;③调查一批刚出厂的灯泡的寿命;④调查各省市感染禽流感的病例。
3、总体与个体、样本与样本容量
要考察的全体对象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考察对象称为个体;被抽取的那些个体组成一个样本;样本中个体的数目叫做样本容量。
〔2〕为了了解某七年级2000名学生的身高,从中抽取500名学生进行测量,对这个问题,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2000名学生是总体
B、每个学生是个体
C、抽取的500名学生是样本
D、样本容量是500
4、抽样调查的特点和要求
特点:花费少、时间短,破坏性小;结果往往不如全面调查准确。
要求:抽样时个体被抽到的机会均等,样本容量适当,即样本具有代表性和广泛性。
〔3〕请指出下列哪些抽查的样本缺少代表性:
①在大学生中调查我国青年的上网情况;
②从具有不同文化层次的市民中,调查市民的法治意识;
③抽查电信部门的家属,了解市民对电信服务的满意程度。
5、画频数分布直方图的步骤:①计算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②决定组距和组数;③列频数分布表;④画频数分布直方图。
6、统计思想:用样本估计总体。
(二)题型、技巧归纳
本章的重点是两种调查方式的特点与选择,几种统计图的特点与选择:
全面调查适合:(1)当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少时.(2)当要研究的问题要求情况真实、准确性较高时.(3)调查工作较方便,没有破坏性等等,此时用普查方式获得数据较好.
抽样调查适合:(1)总体中个体数目较多,普查的工作量大.(2)受客观条件限制,无法对所有个体进行调查.(3)调查具有破坏性时,采用抽样调查方式较好.
常见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扇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与总量间的比重;
3)折线统计图: 能表示一些连续型数据的变化趋势,它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4)直方图:(1)清楚显示各组频数分布的情况;(2)易于显示各组之间频数的差别
(三)典例精讲
考点一调查的基本方法
例1.下列调查中,调查方式选择正确的是()
A.为了了解某市百岁以上老人的健康情况,选择全面调查
B.为了了解某公园全年的游客流量,选择全面调查
C.为了了解生产的10000枚炮弹的杀伤半径,选择全面调查
D.为了了解某市老年人参加晨练的情况,选择全面调查
〔解析〕当调查数量过多,调查用时过长,调查有破坏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A.了解某市百岁以上的老人的健康情况,人数比较少;B.游客人数过多,全年时间过长;C.炮弹数量多,且具有破坏性;D.老年人的标准没有限定,人群范围可能较大.故选A.
例2某果园有苹果树100棵,为了估计该果园的苹果总产量,小王先按长势把苹果树分成了A,B,C三个级别,其中A级30棵,B级60棵,C级10棵,然后从A,B,C三个级别的苹果树中分别随机抽取了3棵、6棵、1棵,测出其产量,制成了如下的统计表.小李看了这个统计表后马上正确估计出了该果园的苹果总产量,那么小李的估计值是千克.
〔解析〕用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中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通过对样本的整理、分析去估计总体的情况.由题意得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00=7600.故填7600.
考点二绘制、分析统计图
例 3.小刚把自己一周的支出情况用如图所示的统计图来表示,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具体消费数额
B.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总消费数额
C.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占总消费额的百分比
D.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各项消费数额在一周中的具体变化情况
〔解析〕扇形图的特点:只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它不能反映具体的数额.A,B选项是由条形图或直方图来反映的;D是由折线图来反映的.故选C.
考点三频数分布直方图及其应用
例4 对某班学生一次数学测验成绩进行各分数段人数如图所示,根据图示信息填空:
(1)该班有学生人;
(2)成绩在69.5~79.5范围内的人数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