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潜在发展红利与战略机遇期的机会与选择

合集下载

新形势:牢牢抓住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新形势:牢牢抓住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新形势:牢牢抓住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十八大召开之际,“战略机遇期”这一关键词频频见诸媒体,中国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间的机遇与挑战,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焦点之一。

十年前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十年来,中国抓住发展机遇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与此同时,世界形势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外有国际形势不明朗因素增加和经济减速,内有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的压力,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新风险、新矛盾不断产生的背景下,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战略机遇?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由于全球新一轮工业革命、中国工业化和城镇化继续推进等因素,中国的经济仍然处在较好时期并具有较大发展空间;而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为中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将是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的关键。

国际环境危中有机近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新兴经济体增长明显放缓,一些地区经历着严重的政治和社会动荡。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陈剑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说,21世纪的头20年,虽然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但世界多极化继续演进,世界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主题,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王晋斌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国际金融危机后,当前和未来全球经济面临着再平衡增长的大格局:发达国家和地区面临财政再平衡或外部再平衡双重平衡约束增长的格局;中国面临外部平衡和内部结构性平衡双重约束增长的格局。

联合国贸发会议经济事务官员梁国勇对记者表示,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决定了,借助发达国家市场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空间明显缩小,生产能力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大规模转移的趋势大大减弱。

对于经济增长高度依赖出口和投资的中国而言,这方面的负面影响尤其明显。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经济未来十年的机遇与挑战易秋霖(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本文将刊载于《金融博览》2014年第3期)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决定,从现在开始往后约10年,是中国经济发展又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前三十多年的实践已经证明,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改革推动中国经济取得了持续三十多年的高速增长,引发了中国经济与社会的深刻变革。

未来十年,改革仍然将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最大的红利,为中国经济发展创造战略机遇。

具体来看,中国未来经济发展将迎来以下重要战略机遇:一、新型城镇化将带来巨大投资与消费需求。

城镇化首先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过程也是创造新的经济需求的过程。

目前中国的城镇人口比例为51%(城镇户籍人口不到40%),如果10年后城镇人口比例达到60%,则城镇人口将比现在增加约1.3亿人。

如果一半新增城镇人口进入现有城镇,一半进入新建城镇,每个新城镇人口平均10万人,则将增加650个新城镇。

相应地,已有城镇扩大规模及建设新城镇均需要新增厂房、住房、道路、学校、医院、生活设施等,将形成新的、巨大的投资需求。

农村居民转变为城镇居民后,随着收入的提高,消费需求也将扩大和升级。

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

二、非公有经济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非公有经济创造了中国绝大部分新增就业岗位,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总就业人数70%以上,创造的GDP占全国GDP总额近70%,上缴的税收占全国税收总额的比例超过50%。

非公有经济在支持经济增长、促进城镇就业、增加财政税收等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未来10年,非公有经济将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逐步推进,非公有经济将获得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包括:非公有经济与公有经济在权利、机会、规则等方面获得平等地位,消除各种隐性壁垒,打破国有企业垄断地位,特许经营领域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非公有经济参股投资于国有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造,等等。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面临的机遇及挑战

一、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上升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

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一是综合国力.二是外部世界。

综合国力是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基础;外部世界是影响一国国际地位的重要因素包括国际环境和外部联系。

中国现在是世界上发展速度最快、变化最活跃的一支力量。

从纵向看,中国正处在过去几个世纪发展最快的时期:从横向看中国的发展变化正对世界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变化一: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是综合国力增强1.中国找到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将现代化规律和本国国情有机结合,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1世纪头8年中国经济在世界的排位几乎是一年上一个台阶2008年GDP达到 4.4万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大经济体今年可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综合国力增长奠定了中国国际地位提升的基础。

2.中国与世界的关联度空前增强。

中国广泛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200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近22%。

中国同国际社会建立起千丝万缕的联系积极参与国际和地区事务履行应尽的国际义务在反恐、防扩散、打击海盗等国际事务上发挥着负责任的建设性作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3.其他主要力量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实力地位发生变化。

美在伊战后国际形象和软实力受损,其秘密监狱、虐待战俘等行径使美国“民主、自由、法治、人权”旗手形象大打折扣,国际地位和声誉下降。

国际金融危机又使其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受到冲击。

俄罗斯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欧盟一体化进程放慢,日本经济发展面临新困难印度、巴西等发展中新兴大国受到金融危机影响增大。

变化二:中国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重要力量1.中国应对金融危机采取的措施,不仅对本国经济,而且对区域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中国制造2025》解读之三:我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和环境

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仍将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制造业发展的内外环境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变化。

《中国制造2025》指出,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 国内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我国制造业发展必须紧紧抓住历史机遇,积极稳妥应对内外部挑战。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将给世界范围内的制造业带来深刻变革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的重要力量。

当前,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和前沿方向的革命性突破和交叉融合,正在引发新一轮产业变革,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颠覆性的影响,并改变全球制造业的发展格局。

特别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制造模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产业形态的深刻变革,智能化服务化成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泛在连接和普适计算将无所不在,虚拟化技术、3D打印、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将重构制造业技术体系,如3D打印将新材料、数字技术和智能技术植入产品,使产品的功能极大丰富,性能发生质的变化;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泛在信息的强力支持下,制造商、生产服务商、用户在开放、共用的网络平台上互动,单件小批量定制化生产将逐步取代大批量流水线生产;基于信息物理系统(Cyber-Physics System,CPS)的智能工厂将成为未来制造的主要形式,重复和一般技能劳动将不断被智能装备和生产方式所替代。

随着产业价值链重心由生产端向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的转移,产业形态将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网络众包、异地协同设计、大规模个性化订制、精准供应链管理等正在构建企业新的竞争优势;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加速重构产业价值链新体系。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也给我国的制造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

当今,我国在相当一些领域与世界前沿科技的差距都处于历史最小时期,已经有能力并行跟进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实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代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在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连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走有中国特色的富国强民之路。

中国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也有挑战。

一、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1、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国际力量对比正发生朝着有利于和平、发展、合作的方向积极变化。

由于国际力量结构已发生根本性变化,两个超级大国对抗已不复存在;和平与发展更加深入人心;世界加速从两极走向一超多级;国际上遏制冲突和战争的和平力量将继续发展壮大,地区性冲突和局部战争将会得到更加有效的遏制;各种冲突和战争,其规模、目标、强度等局限性也在增大、可控性进一步增强。

这些因素使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

中国目前也没有明显的、直接全面的军事威胁。

2、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中国改革30多年以来,各方面实力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可以发挥我们的优势,趋利避害,赶上发达国家。

中国国内并没有完成市场化进程,经济却可以保持高速增长。

这正是因为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受益。

中国赶上了经济全球化时代和第三次技术革命,在经济和技术上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且经过多年的探索,中国已经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稳定发展的道路。

3、中国的基本国情具有和平发展的优势。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雄厚,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市场尚未完全开发,人才的素质较高而且使用成本较低。

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持改革开放和体制创新,执政能力和动员能力不断提高进一步带来政局稳定、民族团结。

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制度支持。

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深厚的传统文化增强了13亿人民的认同感和凝聚力这些为和平发展提供了思想保证、精神支持。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路欣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路欣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机遇路欣怡发布时间:2021-08-11T06:46:13.388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3期作者:路欣怡[导读]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汹涌激烈的发展浪潮推动了新兴国家,也席卷了老牌大国,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江苏苏州 215000摘要: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汹涌激烈的发展浪潮推动了新兴国家,也席卷了老牌大国,世界正在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习近平对当前国际局势和其发展态势做出的一个重大论断,发展大浪是机遇,也是挑战。

正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将会面临怎样的机遇又该如何把握机遇是本文论述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机遇;中华民族复兴2018年6月习近平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世情和国情的深刻把握。

次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外部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提高防控能力,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

中国身为大变局中的一员,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要我们对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有科学准确研判。

一、大变局下的中国机遇立于广阔的时空坐标之上,崛起的大国都曾面临能否把握战略机遇期的问题,能否在历史关键节点判断准、利用好战略机遇,将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

现在,我们“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有的历史性交汇期可能产生同频共振,有的历史性交汇期也可能擦肩而过。

”纵观历史上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变化的态势和走势,无论是“逆势倒逼”还是“顺势而为”,只有能够牢牢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切实依据本国国情和发展需要做出正确战略判断,与时代同行共进、顺应潮流和规则、打造出核心竞争力,为本国人民带来福祉安宁、给世界带去和平安全,这个国家才能得到历史的青睐、时代的馈赠。

当代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

当代中国处于战略机遇期

三、改革开放,抓住战略机遇期取得 了辉煌成就
30年前,我们党审时度势,深刻洞察机遇, 果断作出改革开放和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 化建设的战略决策,使中国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 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没有改革开放这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 键抉择”,没有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 停滞的进取精神,就不可能抓住机遇、用好机 遇,也就不会有30多年持续不断的快速发展,更 谈不上中国人民、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面 貌的历史性变化。在迎头“赶上世界”的30多年 中,社会主义中国对机遇的理解有了自己的心 得。
· 国内: 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条件开始发生变
化,制约因素仍然较多。其一,市场经济 体制亟待完善。
生产要素总量约束逐步 显现,原有的"人口红利 "正在逐步消退
市场经济体制亟待完善 ,一些价格等体制机制 性问题突出。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受到 挑战,部分地区的资源 环境承载能力接近极限 。
财富集中、贫富差距扩 大等矛盾比较突出,分 配不公会成为影响经济 发展的新瓶颈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复 杂,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时和势总体于我有利,我 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然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 展前景广阔,同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调结构、转 方式、促创新任务仍然艰巨。谋划“十三五”时期发 展,要清醒认识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把难点和复杂性 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各种风险想得更深入一些,把 各方面情况考虑得更周全一些,搞好统筹兼顾。
1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时完善经济发展 战略。 着力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为科学发 展提供体制保障。
2
3
适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
4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经济发展的挑战、机遇与对策

2021年35期 (12月中旬)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考验之一,我国的老龄化总体上呈现出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以及未富先老等特征。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将削弱经济增长动能,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也将带来相关产业的发展机会。

应对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具体对策建议包括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大创新及资源配置效率等方式提高全要素生产力,大力鼓励生育,延长工作年限,优化投资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多渠道增加居民财富收入等。

关键词:老龄化;挑战;机遇;对策引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2035目标纲要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人口老龄化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社会现象,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一、我国老龄化现状及主要形成原因据统计,我国的2001年的老龄化率就已经达到7.1%①,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13.5%,接近14%的深度老龄化社会标准。

中国的老龄化总体上呈现出老龄人口数量多、老龄化速度快以及未富先老等特征:首先,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为14.1亿,其中1.9亿为65岁及以上人口。

其次,根据联合国《世界人口展望》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老龄化率将达到16.9%,到2050年更将高达26.1%,届时中国将成为全世界人口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此可以看出,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

最后,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到了全部人口的13.5%。

这个比例低于发达国家5.9个百分点,但是比其他的欠发达国家高出7.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中国还没有成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但是老龄化程度已高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经分析,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形成原因为生育率的下降以及老龄人口寿命的延长。

过去几十年中,中国的人口出生率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而死亡率总体保持稳定的较低水平,因此,人口增长率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红利”面临的问题

新形势下我国“人口红利”面临的问题
“ 口红利”的战略机遇期是短暂 的、 能否解决
社会保障 、 经济发展 和促 进就业以及人 口战略调整等三个 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 : 口红 利 抚 养比 人 社会保障 就业 人 口战略 44 .%上升到 70 .%。 我国的“ 口红利期” 人 大致是从 19 年开始, 23 年 90 到 00 结束 , 前后持续大约 4 。 0年 这样说来, 中国经济发展已经享 受了十多年的“ 口红利” 人 ,有研究显示, 中国 18 20 92~ 00 间。 人口红利对 G P D 增长的贡献 比 率高达 2.%。 68 但是, 由 于中国人 口转变的不断加深,使得少儿抚养 比下降与老年 抚养 比上升之 间的间隔也很短,总抚养比相对较低 的状况 只能持续相对较短的一段时期, 总抚养 比将在 2 1 0 3年达到 最低 点 3 .7 87 %,这意味着近三个劳动力人 口抚养一个人, 这一年将是中国历史上劳动力负担最轻的一年 随后, 老年 抚养 比和总抚养 比都将迅速增高,这一 “ 红利”很快就要被 耗尽 , 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 的贡献将由 “ 口红利”逐渐转 人 变为“ 口负债” 人 。 可见, 人 口红利” “ 只是一个相对短暂的历史机遇期, 而 且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是潜在的, 挑战却是现实的, 尤其在 我国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 因为, 较高比例的劳动年龄人 接影响到我国公务员能力建设深化。 Q 我国公务员的能力要素有待丰富, ) 能力模块有待完善。 美国公务员的能力架构五个能力模块共含 2 个能力要素,与 7 之相比, 我国的公务员仅有 9项能力要素确实过于简单。 () 3我国公务员能力要素的行为标准应尽快制定。我国 人事部的能力标准框架 中对能力的解释比较抽象,应该进 行较为详细 、 有中国特色 的 行为特征描述。 ( 我国公务员能力架构推广和落实机制有待进一步完 4 ) 善。美国公务员管理法规定应聘高级公务员职位的候选人 必须具备五项核心能力资格 , 相比而言, 我国公务员的能力 建设只是提倡性 的,即使公务员不具备相应的能力也没有 相应的负激励措施。 由此可 以看出,我国公务员的能力架构的缺陷对我国 公务员的能力建设造成 了一定的影响,从而也必定影响到 以能力建设为 目标定位 的公务员培训,使得公务员的培训 缺乏相匹配的能力开发计划与项 目设计,还仅仅停 留在过 去的一般性知识培训与更新上。通过对比与借鉴国外在公 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相关领域的研究,可以找到我国公共 部门人力资源培训薄弱环节的突破 口。 综上所述,本人通过 阅读国外关于企业等私营部门人 力资源培训的相关材料,参考并引用国内学者关于公务 员 培训方面的观点,对公共部 门人力资源的培训尤其 是对我 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从国际经验的比较 、借鉴的角 度进行 了浅析与思考,并对将来该领域的发展模式提 出了 设想和假设, 目的是抛砖 引玉, 提供一个新思路。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机遇和挑战

2013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以及应对外部挑战的对策内容摘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备很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也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但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如何科学分析当前国内国际环境,深入理解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于做好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国际形势,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应怎么面对,明确了我国的经济地位,找到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来制定相应的战略分析。

关键词:转变整复职能营改增战略机遇期一、我国2013年经济现状国家统计局发布我国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6%,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6.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

五大亮点成为上半年经济发展突出表现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稳中提质”来概括上半年经济运行的特点。

尽管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但经济运行仍不乏亮点。

亮点之一:经济增长比较平稳。

一季度GDP增长7.7%,二季度增长7.5%,回落幅度很小,且连续五个季度增速保持在7.4%—7.9%的区间。

上半年增长7.6%,也还在7.5%的预期目标之上。

亮点之二:在经济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就业形势基本平稳。

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数据,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0多万人。

国家统计局的农民工监测调查显示,农民工新增外出打工的人数是444万人。

今年新增就业岗位还是在增加的。

亮点之三:物价总体平稳。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4%,比去年同期增速回落了0.9个百分点。

亮点之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基本稳定。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物价之后实际增长6.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9.2%,增长基本稳定。

亮点之五:转型升级稳中提质。

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畜产品增长基本稳定。

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第三产业同比增长8.3%。

我国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我国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我国仍处于重要的发展战略机遇期,那么这个经济发展的条件与机遇都有哪些?宋立:从外部条件来看,“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有望进入低成本能源推动的新繁荣周期。

页岩气技术革命有可能将改变成本上涨带来的世界性通货膨胀趋势和压力,在一定意义上带来新的“成本下降式”发展繁荣。

虽然页岩气技术扩散效应带来的繁荣程度可能相对有限、但与信息技术革命新浪潮相叠加,仍有可能带来比较明显的供给推动型的中周期繁荣。

新兴产业发展有可能催生世界经济新增长点。

虽然目前在多个技术领域有望突破,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但从技术突破到产业化存在一定的时间过程。

“十三五”时期,相对比较成熟的是第三次信息化浪潮将继续深入,将推动新兴优势产业和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

未来5-8年即我国“十三五”时期,世界总体上将处于第三次信息化浪潮的产业扩散效应之中,有可能带动世界经济最终走出低迷,并进入复苏上升期。

我国在物联网、云计算等领域拥有一定的技术准备和市场优势,可以说意味着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

发达国家在新技术突破推动下逐渐复兴有望形成新外需。

“十三五”时期,预计页岩气技术革命在发达国家的推广应用将推动发达国家率先进入趋势性回升,并有可能出现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发展中国家的新局面。

在原有分工体系下,有可能为我国产品提供更大的市场需求。

从内部条件来看,“十三五”时期,全面深化改革释放空前体制红利。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我国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在广度和深度上都超过了以往历次改革,必将释放出超越以往改革的空前程度的改革红利。

新的改革红利以及由此催生的自主创新红利等将取代逐渐弱化的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全球化红利等,成为未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新动力源泉。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

(一)战略机遇期的提出2002年5月31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中指出:“纵观全局,21世纪头一、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这段话当年被写进了党的十六大报告。

提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主要依据:(1)·从国际形势看第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这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虽然会有一些局部争端,但是总体来说爆发全球性斗争的可能性不大,这都为我国和平崛起赢得了时间基础。

第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为我们赢得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金砖五国的崛起、东南亚经济的好转、各种政治体制的互相牵制,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无疑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了政治基础。

第三,经济全球化带来良好机遇。

近几年来全球一体化趋势越发明显,地球村战略已经成熟,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在全球优化配置、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拓展发展空间,也有利于世界和平与稳定。

而我国紧抓机遇,紧随全球化的脚步,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深化,在拉动全球经济的同时,也不断从中受益。

第四,世界新科技革命浪潮继续迅猛发展,作为“构成21世纪最强大力量之一”,为后发展国家追赶发达国家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如今全球人才流动化现象凸显,人才国籍属性渐淡,在加上发展中国家对人才的待遇、地位逐渐提高,自身科研环境不断优化,对人才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这都为人才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了通道,人才的流入对于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升级都有极大的帮助。

(2)从国内情况看第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

在十八大报告中2020年全面完成小康社会,收入翻番等目标的提出,以及新一届领导人上台后对经济、政治各方面改革的深入,都显现出这是发展最好的时代。

第二,中国进入矛盾凸现期,也进入黄金发展时期。

“十四五”全球新格局与中国新机遇

“十四五”全球新格局与中国新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在这样一个时点上,我们分析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对未来的发展趋势特点做一个分析,特别是对未来的重点工作做一点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球新格局的五大趋势后疫情时代全球政治经济发展格局可以概括为五大趋势。

一是全球经济将进入低速增长的缓慢复苏过程。

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但在应对疫情过程中,各国采取超常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造成的潜在金融风险,需要时间来消化。

前几年,美国单方面挑起中美贸易战,以及最近中美博弈不断升级,引发全球保护主义、民粹主义、单边主义等反全球化、逆全球化思潮高涨。

加之疫情破坏了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使得全球经济恢复正常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

未来5到10年将是全球分工体系、价值链、供应链的重组重构过程,也是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新的规则体系重建过程,需要国际社会凝聚更多共识、共同努力。

在低速增长过程中,伴随宽松货币政策和积极财政政策,将引发杠杆率居高不下。

最近几年各国政府、企业和居民都在加杠杆,未来可能继续维持低利率政策。

短期内发达经济体不会退出宽松货币政策,因为刺激经济引发高负债,扩张性财政政策也需要宽松货币政策配合。

因此,会出现一种经济低速增长,低利率、低通胀、高杠杆、高风险、高失业率并存的态势。

美元延续贬值,未来全球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资本流动无序,汇率和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这些都将影响全球金融的稳定和实体经济的发展。

二是中美关系将进入竞合时代,有竞争也有合作。

特朗普时代点燃的中美“新冷战”和“脱钩”的激烈对抗局面,将会做出重大调整。

过去粗暴加征关税、长臂管辖、挥舞制裁大棒的做法,破坏了中美合作,也让美国经济深受其害。

拜登上台后,可能会采取相对理性的做法,在很多领域和中国展开合作。

“双循环” 格局下中国的投资机遇

“双循环” 格局下中国的投资机遇

“双循环”格局下中国的投资机遇最近一段时间,市场比较关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问题。

中央在对当前中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做出全面评估后提出建立“双循环”新格局,既是对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一种明确,也是对未来中国内外部政策的一种预判与指引。

“双循环”将成为未来中长期经济政策的总体指导思路。

那“双循环”格局的形成目前面临哪些约束条件?要如何促进“双循环”格局的尽快形成?“双循环”格局下中国会有哪些新的投资机遇?一、“双循环”格局的形成仍面临较多约束首先,在内循环方面我们主要面临以下三方面的约束:一是国内消费需求不振,近年增速持续下滑(从最高时的28%左右下滑至2019 年 8%),疫情后消费的恢复是三大需求中最慢的(截止 6 月末,出口、投资和消费累计同比分别为-6.2%、 -3.1%和-11.4%)。

原因在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持续回落、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居民预防性储蓄偏高以及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跑不过 GDP 等诸多因素。

二是民间投资热情不高。

近年来除 2018 年外,其他年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一直低于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近两年制造业投资也是三大投资中增速表现最差的。

近年投资增速主要依靠政府主导的基建和房地产投资在支撑。

政府投资一方面有进一步挤出民间投资的可能性,同时这种模式还会因为中国企业和居民杠杆率偏高有带来债务风险的压力。

三是人口老龄化导致的适龄劳动人口持续下降及劳动力成本上升,一方面可能造成中国有效需求持续萎缩,经济增长乏力,另一方面也意味着中国潜在增长率面临持续放缓的压力。

其次,在畅通外循环方面,中国也面临如下几方面的约束:一是中美博弈的长期性和复杂性,美国主导的全球产业链重构(其实就是去中国化)可能会导致中国持续面临与全球产业链脱钩的威胁。

二是疫情可能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持续的低谜,叠加中美这两个最大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冲突不断,全球经济很可能会进入一段较长时间的收缩过程。

开启新十年战略机遇期

开启新十年战略机遇期

开启新十年战略机遇期作者:辜学武来源:《公务员文萃》2013年第01期当前有三件中国特别不愿看到的事情正在同时发生:美国对华政策由“全面交往”转向“全面遏制”;全球资本市场已不再视中国为“投资天堂”;周边“和平环境”急剧恶化。

这三大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结构变化的同时发生,标志着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三要素正在迅速弱化。

如果说10年前十六大时正逢入关和反恐带来的战略机遇期的高潮,那么现在十八大新领导集体面临的将是这个战略机遇期的全新局面。

从中国国家利益的角度看,中共十八大新领导集体面临的当务之急应是尽一切努力延缓“战略机遇期”的终结,防止“战略摩擦期”的提前来临。

摩擦来临中国的战略发展机遇期首先与美国密切相关。

35年前当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打开国门,率领10亿中国人民拥抱全球化的时候,美国人民也欢欣鼓舞。

华盛顿期待,一个追求西方资金技术与市场的新中国不仅可替美国在亚太地区独当一面,抵御咄咄逼人的强劲对手苏联,而且会加速中国的“和平演变”,顺手牵羊地将中国纳入西方的政治体系。

中国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如鱼得水,经济搞得有声有色,日子过得风风火火,居然在10年之内一口气连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所有欧洲老牌工业国和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

可是中国崛起之日,正是美国气馁之时。

它开始失望了。

中国不仅没有半点接受西方价值观念“和平演变”迹象,而且在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强。

更使美国人绝望的是,北京在美国的“核心利益”、在美国外交神经绷得紧紧的问题上并不唯美国马首是瞻。

奥巴马可能是第一个对中国彻底“丢掉幻想,准备斗争”的美国总统。

美国对华政策由“全面交往”,出现“全面遏制”的趋势,是全方位的,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所说的“再平衡”只是它的军事部分。

现在全世界都在谈论第三次工业革命,它的直接后果将是摧毁以石化能源与电子通讯为结合体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业基础,产生出全新的工业产业链。

新三大红利支撑未来中国经济

新三大红利支撑未来中国经济

热点新三大红利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倪鹏飞正在形成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将有力支撑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李克强副总理最近提出改革开放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提出中国未来几十年最大的发展潜力在城镇化,清晰地指出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中国未来发展有很多挑战,更有机遇和条件,其中,已经和正在形成的人才红利、改革红利和城镇化红利将有力支撑我国在重要战略机遇期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发展。

最好的红利是人才红利。

人才红利是指由于人才的规模增长及其充分利用所产生的超过同样数量简单劳动力投入所获得的经济收益。

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人口达到1.2亿,高中以上人口达到3亿,远高于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4571万和1.9亿。

日益增长的规模巨大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使中国劳动力结构正在发生质的飞跃,一旦得到有效利用,将产生巨大收益。

最大的红利是改革红利。

合理的制度不仅使资源要素实现优化配置,而且能够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和创新热情,提高效率与实现公平。

我国30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靠的是改革开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依然要靠改革开放。

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红利。

目前政治、社会以及经济改革都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一些制度的模糊、扭曲或者缺失不仅降低了资源配置效率,固化了利益格局,也抑制了创新和创业动力。

要保持中国经济的活力,必须加快改革。

最红的红利是城镇化红利。

城镇化通过非农产业与人口向城市聚集和转移,提高资源要素的配置和利用效率,实现企业报酬递增的内部规模经济,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偏好,促进企业和居民相互间的交流与合作,从整体上创造报酬递增的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产生远高于分散定居农村并从事农业生产的收益。

按照75%的城镇化率目标,未来将有3.5亿左右农业人口转入城市,1.5亿左右的半城镇化人口继续城镇化。

三大红利汇聚,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潜力巨大的人才红利不仅接续人口红利,而且通过主体要素由物质资本转向人力资本,可以显著而持久地支撑中国经济转型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意识形态报告范文-战略机遇期

意识形态报告范文-战略机遇期

意识形态报告范文:战略机遇期边肖思想报告大家范文:战略机遇期,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X组织: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

为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化21世纪第二个十年和平发展道路作出了全面部署。

21世纪的前一二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进入第二个十年,就进入了更为复杂的战略机遇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基础,是我们的国情和现实。

第二个十年的“复杂性”也从根本上源于此。

它有三层含义:一是我们还不发达;第二,世界发展不平衡,这是由于我们发达的xx;第三,我们取得了很大进步。

中国人均收入增长率为xx,经济总量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我们不发达,前面还有发达的xx,一定要继续追赶。

所谓追赶,就是别人300年做的工作,我们100年就完成了。

因此,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和低碳、生产和分配都应该同时快速完成。

以人为本,人是目标,但劳动是要素和手段;长远来看,福利和民生对X来说非常重要,但在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分强调暂时的福利水平,成本过高,就会影响竞争力,最终X也会影响福利和民生。

同时,经济总量基数变大,资源消耗增加,经营成本增加;人民人均收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也带来了相应的素质提高和观念转变,进而对经济发展、社会改革和参政议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我们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外部环境满足了xx的要求,国外对中国的看法也改变了xx。

外国人会问,中国人心态有什么变化?会不会改变和平发展的方式?它会扩张吗,会战斗吗?就算不打,难道是通过市场竞争吃掉别人?不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能解决。

但与其通过市场竞争蚕食他人,不如强调共赢和共同利益,即深化和平发展战略道路。

第二个十年,大国之间的国际关系仍然是关键,尤其是与美国的关系,需要我们认真把握。

随着奥巴马总统连任的成功,我们面临着处理战略互信与相互怀疑、外交接触与孤立、经济竞争与合作、贸易开放与保护的复杂任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收稿 日期]2 0 1 2 — 1 2 — 0 3
月持续下降,到 2 0 1 2年 l 0 月 已降至 1 . 7 %;工业品
出厂价格指数 ( P P I )则在 2 0 1 1 年 7月达到至高点 ( 同比增长 7 . 5 %)后开始持续下降,并于 2 0 1 2年 3 月出现了持续性 同比负增长 ,1 0月份虽有 回升也仍
在较大差距、同一地区内部不同区位间发展水平和人
始普遍认为 ,全球经济增长的黄金期已经结束 ,中国
经济也将进入一个 7 . 6 %一 8 . 2 %的中速增长期 ( 参
均收入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别 ,迫切需要我们积极面
对并通过创造条件 ,抓紧加以妥善解决。但同时我们
也要充分认识和清醒地看到 ,一国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势转化为发展红利、将发展红利转化为战略机遇的机
会 和选择 。
的 “ 三架马车” ,只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仍处于同比
增长 2 0 %及 以上 的状态 。
实践发展的进程使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改
第一。地区发展潜在红利带来的机遇。经过 3 0
革开放以来支撑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传统优
种矛盾的不断深化 ,全球经济开始进入一个全球产业 结构深度调整期、治理结构调整转换期 、金融体系变
革重组期,新一轮科技革命也由此进入了一个新 的孕 育、发展和实现新 的重大突破阶段。在这种过程 中, 我国经济短期增长和长远发展也遇到了严峻挑战和巨 大冲击。虽然我国政府曾动用积极财政、货币政策大 力度助推经济增长 , 但后续经济发展和增长仍然遇到 了严峻挑战。例如,受国际金融危机影 响,从 2 0 1 0 年第 1 季度开始,我国 G D P当季同比已连续 1 1 个季 度以 1 . 8— 0 . 1 个百分点的速度持续递减,到 2 0 1 2年 第 3季度 已降至 7 . 4 %;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 ( C P I ) 则在 2 0 1 1 年 7月达到最高点 ( 6 . 5 %)后连续 1 5 个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科基金 2 0 1 1 年重大招标项 目 ( 1 1 & Z D 0 0 2 )
[ 作者简介 ] 中国社会科 学院研 究生院院长,教授,博 士生导 师,国家二级研 究员

4 4・
圆 家 行 政 学 院 学 报
2 01 3.1
经 济 发 展 与 改 量
为一 2 . 8 %;出1 3需求更是从 2 0 1 1 年3 月的累计同比
应对来 自国际经济环境复杂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方式
迫切需要转变、各种矛盾凸显的挑战,积极发现和创
造发展条件,充分发掘和发挥潜在发展红利,继续推 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众所周知 ,自2 0 0 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并于次 年引发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
见下表) 。 毫无疑问,无论是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 比,还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现有能力相 比,7 %一 8 %的 增长并不算低。问题是 ,这种预期符合我国仍处于重
要战略机 遇期的实 际吗?
国 内 外 代 表 性 机 构 对 中 国 未 来 经 济 增 长 率 的 预 测 比 较
预测报告 发表时间 G D P ( %) 预测机构或个人
种 潜 在 发展 红利 , 即 :地 区发展 红利 、人 口发 展 红利 、城 市 化 发展 红利 、 高新 技 术 创 新 与发 展 红 利 和 制 度 体 制 与机 制 变革 发 展 红 利 ,推 动 经 济健 康 发展 。 [ 关 键 词 ] 潜在 发 展 红 利 ;战 略机 遏期 ;经 济 增 长
固 家 行 政 掌 院 学 报
201 3.1
经 济 发 展 与 改 量
我 国潜 在 发 展 红 利 与 战略
机 遇 期 的 机 会 与 选 择
刘 迎秋
( 中国 社会 科 学 院 ,北 京 1 0 0 1 0 2 )
[ 摘
要 ] 我 们 要 准 确 判 断把 握 当前 重 要 战 略 机 遏 期 ,进 一 步 创 造 条 件 , 充 分 发 掘 与 发 挥 潜 在 的 五
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 动, 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 2 0 2 0年实现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宏伟 目标。 ”这是对党的十六大首次做 出的 “ 2 1 世纪头 2 0 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 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判断的 进一步发展和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正确分析和准确判 断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基本内涵和条件的变化 , 对于全面把握和及时抓住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沉着
势已经和正在消失,劳动低成本、生产高消耗、发展 高投入 、 产出低附加的外延型、粗放式增长的道路越 走越窄 , 经济结构全面大调整的历史过程 已经提前到
来。在上述背景下,我国学术界以及国外一些机构开
多年改革开放 ,我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均有大幅 度提升,但不平衡问题仍然广泛存在,主要表现为东 中西部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异、 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仍然存
增长 2 7 . 4 %持续下降至 2 0 1 2 年9 月的7 . 4 %,1 0月 份虽有回升也不过仅有 7 . 8 %的增长;支撑经济增长
情况 ,但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还相当高 ,支撑我国
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因素和条件还很多,我国经济生 活中也还存在大量可以将劣势转化为优势、将潜在优
[ 中 图分 类 号 ] F 1 2 0 . 4
[ 文献 标 识 码 ]A
[ 文章编号] 1 0 0 8— 9 3 1 4( 2 0 1 3 )0 1— 0 0 4 4一 O 4
党的十八大报告高屋建瓴地分析指出:“ 综观国
地区国民财富大幅缩水 ,全球经济持续低迷。随着各
际国内大势 ,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