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二轮历史 第1篇 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板块2中华文明的繁荣发展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课件
②运作程序: 中书省(草拟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 下设六部)。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 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元代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 机关。一省制提高了效率,但是威胁了皇权。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 (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思 想 文 化
主干排查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 1.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从三省六部制到一省制 (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 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形成和完善。
①内容: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 ;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执行政令。
3.文学 (1)唐诗:唐朝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科举考试以诗赋为主,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既有盛唐时期的浪漫情怀 ,如李白;也有中唐以后国家衰落,人民困苦的现实批 判,如杜甫。 (2)宋词: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 宋词一方面反映了宋代民族政权并立,国家分裂,
文人用词抒发对国家分裂的悲愤,如辛弃疾;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发 展,市民阶层扩大。
(3)元曲:元朝主要的文学形式。如关汉卿的《窦娥冤》。
4.书画艺术 (1)魏晋:书法进入自觉阶段,士大夫文人画出现。
(2)唐代:书法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绘画艺术进入繁盛时期。
(3)宋代:随着手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出现了封建文化的高度 繁荣,涌现出一大批书法家、画家。
微专题整合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 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兴起;海外贸易兴盛,东南 沿海经济影响力上升。
1.2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对三省六部制的理解认识 1.形成:魏晋时三省制形成,隋唐发展完善形成三省六部制, 其分工是中书省掌管政令决策,门下省审议政令,尚书省负
责执行,下辖六部处理日常一切军国事务。
2.特点
(1)相权三分:中书省制定法令,门下省审核法令,尚书省执
行法令。这样互相制衡,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分 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的效率。 (2)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 (中书)、审核(门下)至执行(尚书)。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 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3.评价
(1)宋明理学进一步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
们的自然欲求,更加适应统治者统治的需要,是中国封建社 会后期的统治思想。 (2)它重视个人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 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 民族的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成就、影响 【典例5 】(2011·江苏单科·T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 “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
(2)宋元明清 ①坊市界限被拆除,打破了空间限制,商业市镇兴起和发展, 农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早市、鱼市等,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 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
赖性减弱。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严
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道教迅速传播;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形成:顾恺之“以形写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课件:第2讲 魏晋、隋唐、宋元时期的中国文明
答案 (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戴为皇帝,是顺应天意; 今人:宋太祖策划了此次兵变,意在夺取皇位。 (2)原因:“陈桥兵变”得国,无法隐瞒;以官修史书的方式 确定兵变的性质;宣扬宋太祖忠义;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
经济文明
1.(2017·课标全国Ⅲ)观察下表:
土地规模(亩) 20 以下 20-130 131-300 300 以上 小计
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
之私欲”。这种解释(
)
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孔子思想和朱熹思想比较。孔子提出的 “仁”是“克己复礼”,而朱熹是从“存天理,灭人欲”的伦理 角度阐述,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不完全一致,故 D 项正确。朱 熹是压抑人性,故 A 项和 B 项错误;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 的发展,故 C 项错误。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 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 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 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说明宋太宗对“陈桥兵变”的解释与今人 研究的结果有何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 关于“陈桥兵变”记载的原因。
佛教、道教得到发展,冲击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
文化 出现,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古典诗歌进入鼎盛时期。宋元时期科技成就
突出,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得到发展并外传;理学产生并得到发展;
宋词、元曲成就突出
最新高考·真题研习
2019届高三二轮复习历史课件 第2讲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史(共37张PPT)
具体史实
政治: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经济: 农业:《齐民要术》是世界现存最早的杰出农书;出现间作、套作的复种技 术,绿肥种植是耕作技术一大成就;三国时马均发明翻车(灌溉工具),北 魏均田制、三国屯田制推行。江南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手工业:发明灌钢法,达到当时世界最高水平;并烧制出成熟白瓷; 商业:社会动荡,北方商业波动性大;南方商业小幅发展,商税及其相关税 种成为东晋南朝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南方商业有所发展,出现草市和 草市尉。 文化: (1)佛教盛行、道教广为传播,儒学面临严峻挑战但吸收佛、道精华取得新 发展——“三教合一”;士人群体的形成 (2)科技文艺:祖冲之和圆周率、贾思勰和《齐民要术》;书法和绘画:进 入自觉发展阶段,楷书完善、草书成熟、晋代盛行行书,书法家王羲之和 《兰亭序》;绘画理论精辟,顾恺之“以形写神”,士大夫画家活跃,文人 画注意以形写神,画家顾恺之和《女史箴图》;出现了《搜神记》等志怪小 说。
B
深化历史理解
1.科举制的发展历程
深化历史理解
2.科举制的特点
科举考试的内容基本上是以儒家经义为主,因此培养 贤能治国, 出来的人才都秉承着儒家传统教义,兼备治理国家、 为我所用 建设国家的能力 科举制度通过考试方式获得官位,考试内容是固定的 标准客观, 儒家经义,统一根据考试成绩去录取优秀人才,科举 竞争公平 考试时间固定,这些体现了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 立法保护, 科举制是国家自上而下进行的人才选拔制度,是由国
二、经济上——农耕经济的发展 2.手工业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出现灌钢法,北朝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2)隋唐: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体系。 3.商业的繁荣 (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 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 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一中国古代史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教学案
第2讲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魏晋南北朝(220~589年)、隋唐(581~907年)、宋元(960~1368年)是中国古代文明继续发展并逐渐走向成熟的历史时期,处于世界领先的位置。
的行书备受世人喜爱时段特征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在隋唐时期得到发展和完善,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中枢权力体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科举制)。
宋元在继承隋唐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矛盾的同时,君主专制也进一步加强。
经济上: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得到开发;隋唐宋元时期,农耕经济全面繁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海上对外贸易空前繁荣。
思想文化上:适应社会战乱及统一的时代需求,儒学复兴,经过融合产生新的儒学思想,即理学体系的产生。
三大发明领先世界,文学艺术体现出这一时期鲜明的时代特征。
考情分析:全国卷考题对本讲内容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考向一唐宋时期的政治文明1.门阀政治的形成与衰落(1)形成概况门阀士族是以宗族为纽带所形成的封建贵族特权的集团,形成于魏晋之际,鼎盛于东晋,从东晋末至南朝逐渐衰落。
门阀政治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特征。
而门阀之外的地主阶层通称庶族,他们政治社会地位低下,只能任低级小官,被排挤在士族上层社会之外。
(2)特点①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②经济上:士族占有大量土地和劳动力,建立起自给自足、实力雄厚的庄园经济。
③社会生活:不与庶族通婚,甚至坐不同席。
④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3)形成原因及评价①原因:历史根源: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
政治原因:魏晋政权统治基础是士族,皇帝依赖于士族的支持。
政治保障: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制度的政治保障。
②评价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极因素。
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造成大量的冗员。
广西2019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第一编板块一中国古代史专题二中华文明成熟—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元时期
府主导修史的方向,从而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故C项正确;解释历史
关闭 的客观性是建立在史学家对历史事实不断探究基础之上的,无论私家还是
官修史书都能使解释历史具有客观性 ,故D项错误。 C
解析 答案
-5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3.(2016课标全国Ⅱ,24)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 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 映了( )
主要与商品经济关系密切,与农民租种土地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 中谈到的宋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高度集中的问题与宋代实行的“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关闭 有关 B ,不能表明政府管理失控,而是政府对土地政策的调整,故D项错误。
解析 答案
-8考查视角一 考查视角二 考查视角三 考查视角四 考查视角五 探规寻律
考查视角二 合乎逻辑的历史推理意识 6.(2018课标全国Ⅱ,26)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 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 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 关闭 做法的目的是( ) 本题主要考查武则天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从材料来看 ,武则天增加了行 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使宰相权力的官员的数量,这实际上降低了原来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故A项错误;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武则天,她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加强自身的统 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治,并非为官员提供晋升的机会,故B项错误;武则天增加宰相数量的主要 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2019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一 中国古代史 第2讲 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课件
(2)元朝:中书省 (2)手工业:宋朝 活在地方实行行省 放异彩,织锦吸 指南针应用
(960~ 制;行省之下, 收了花鸟画的写 郭守敬编订
1368年) 分设路、府、州、 实风格。元朝时, 是我国古代
县;设宣慰司管 黄道婆改进了棉 (3)文学:宋
主干知识
阶段
政治
经济
(1)君主专制:逐
(1)文学:出
步形成三省体制,(1)农业:实行均田制; 等志怪小说
其中尚书省最先 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 (2)书法:汉
形成;曹魏时,经过改 的书法艺术
魏晋 握有实权,继而 制的翻车用于灌溉
称为“书圣
南北朝 又有中书省、门
(2)手工业:南北朝时 (3)绘画:东
理边远民族地区 纺织技术
代表;元代
宋元时期出
宋元 (960~ 1368年)
(4)书法 (2)元朝:中书
朝赵孟 省是最高行政 (3)商业:宋朝时,城市
喜爱 机关;在地方 中坊和市的时空界限被
(5)绘画 实行行省制; 打破;出现了世界上最
代表作 行省之下,分 早的纸币“交子”。元
明上河 设路、府、州、朝时,大都成为国际性
②评价 门阀政治虽在一定的时期内有利于统治的稳定,但这种制度具有很大消 极因素。首先门阀士族长期把持朝廷要职,缩小了选官的范围,出现了 “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的怪现象,降低了统治集团的素 质;其次,门阀士族争高官、抢要职,以致出现“因人设官”的现象, 造成大量的冗员。
(4)唐宋衰落的原因 ①政治上:隋唐时期用科举制取代了九品中正制,将选人、用人大权收归 中央,剥夺了门阀士族垄断官吏选拔的政治特权。 ②经济上: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削弱了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松弛了宗 族的血缘纽带,聚族而居走向分户析产,宗族成员不断迁徙,这使得士族 经济不再像以前那样相对稳定。 ③文化上:文化的发展和普及使士族失去了以往的文化优势,在一定程度 上缩小了士族与平民之间的差距。
2019高考历史古代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12
汉字的演变及特点 (1)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
成熟的文字;金文是商周青铜器时代铸造在青铜器上的铭文,是研究先秦历
史的重要依据;小篆是秦朝的通用文字,是大篆的简体。 (2)从小篆变为隶书:是古文字变为今文字的转折点,现代文字笔画的基本格 局已经形成,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有很大的影响。 (3)从隶书变为楷书:字体结构基本没变化,但楷书字形简化,字体端正,是 现在汉字的正体字,是书法临摹艺术的典范。
7
汉代以后儒学对中国古代法律的影响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 家化”,是指将儒家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中,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
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法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
思想和基本原则。
8
(1)“礼法结合”“德刑并用”成为统治者制定法律的理论依据。
[典例2] (2016· 全国Ⅱ,26)右图 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
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11
考题点评 本题借图文材料考查古代文字演变的脉络。其解答的关键是:注意题干 所述“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并结合图片中三种字体思考。 解析 据题干图文,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 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符合汉字按照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 这是汉字演变过程的体现,故选B项。 答案 B
13
1. (视角 书法艺术的演变)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 意文字。对于汉字发展,表述正确的是( ) A.汉字的演变经历了符号→金文→甲骨文→籀文→隶书 B.秦始皇以书写简便的隶书推行“书同文字” C.魏晋南北朝时期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 D.明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化创造 解析 魏晋时期汉字由自发阶段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故选C项。甲骨文是现存 最古老的成熟汉字,先有甲骨文后有金文,故A项错误;秦始皇时期统一的官方文 字是小篆,隶书是民间使用的字体, B项错误;宋代书法追求“有意无法”的个性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第2单元魏晋隋唐宋元__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单元高效整合学案
第2单元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一、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1)三省六部制完善了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2)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扩大了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稳定了政局。
(3)道制改革是一种以中央集权、分级管理为制度取向的综合性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唐中后期的地方行政管理在改革过程中发生变化,逐渐由州、府—县两级制向道—州、府—县三级制的体制转变。
2.经济制度(1)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2)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3)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1)府兵制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2)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二、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趋势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经营普通百姓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到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
北宋时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出现生产与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的组织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
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宋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课件 专题一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隋唐、宋元
要 点
创
· 阶
农村的“草市”更加普遍。
新
归 纳
段
特 ②宋元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如出现了夜市、早市、鱼市等,
能 力
征
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梯 级 提
升
高
考 ③明清时期:由于商业活动的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
· 思 维
必
高
考
效
热 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
训 练
点
·
命 赖性减弱。但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实行严格的专卖制度,严
史
坐
1.政治上
合 · 要
标 ·
点
(1)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
创 新
归
阶
纳
段 民族融合加强。
能
特
力
征
(2)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继承和发展魏晋
梯 级
提
升
高 时期的中央制度,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开创和完善科举制;
考
· 思 维
必
考 唐代后期的藩镇割据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热 点
考 研
路
究
揭
·
秘
备 课
参
考
核
心
知
通
识
整
史
合
坐
· 要
标 ·
点
(3)宋元时期:随着棉花种植的传播,元代黄道婆改进技
创 新
归
阶 段
术,推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经济部门;
纳
能
特 征
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宋代汴梁、元代大都都
力 梯 级
提
2019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2讲 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
第2讲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通史时空坐标时段特征概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1.三省体制形成魏晋南北朝时期,握有实权的先是尚书省,继而又有中书省、门下省,逐步形成三省体制。
2.九品中正制(1)含义:地方行政部门设置“中正”,对当地人物的德才进行评定,区别高下列为九等。
“中正”所评定的品级,成为授官的依据。
(2)途径: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出任高官。
(3)衰落:隋朝时,隋文帝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中央政府,废除九品中正制。
二、隋唐时期(581~907年)1.三省六部制的形成与完善(1)分工①中书省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政令。
②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2)运作程序: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3)特点①相权三分:相权被分割为三部分,这样可互相制衡,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了行政效率。
②职权分明: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由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
③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之不足。
(4)评价①使封建官僚机构形成了完整严密的体系,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②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③是中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2.科举制度(1)背景:隋唐统一以后,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2)创立:隋文帝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开始设立进士科。
(3)完善:在唐代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
(4)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
(5)影响①为不具有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②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
[推荐学习]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第1部分古代篇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
第2讲魏晋、隋唐、宋元——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政治上三省体制开始形成;选官上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仕途。
经济上①农业:实行均田制;出现耕耙耱技术。
②手工业:发明灌钢法;烧制出白瓷。
文化上①思想:佛、道兴起,冲击儒学,儒学面临危机。
②农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③书法和绘画艺术: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顾恺之的绘画理论和作品成就突出。
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上①三省六部制:相权被一分为三,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
②科举制:隋朝创立,唐朝继承并完善,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中央集权。
③唐玄宗时期,设军事边镇,长官称为节度使,安史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上①农业:长江下游一带出现了曲辕犁;出现了筒车。
②手工业:制瓷业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③商业: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发展起来,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城市中市坊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长安、洛阳、扬州、成都等成为中外闻名的大都会;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文化上①思想:出现“三教合一”。
②诗歌:诗体完备,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为杰出代表;唐朝是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黄金时期。
③绘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初唐阎立本《步辇图》、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④书法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张旭、怀素等。
宋元时期(960~1368年)政治上①宋初加强中央集权:a.中央:中书门下是最高行政机构;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b.地方:将军权和财权收归中央,派文臣做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元朝的政治制度:a.中央:设中书省替代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
b.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节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整体感知]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央集权制度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国家大分裂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形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对应学生用书第21页)一、政治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与发展1.中枢权力体系沿革(1)萌芽:魏晋南北朝时期,三省机构已经出现,但是职责尚未定型,也不是正式的国家权力机关。
(2)形成: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正式成为国家中枢权力机关,有利于分割相权,加强皇权,提高办事效率;有利于正确决策,标志着中国古代中枢权力体系的成熟。
(3)演变:宋代形成二府三司制,相权进一步削弱;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有所扩大。
2.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1)唐朝:安史之乱后,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最终导致了唐朝的灭亡。
(2)宋代: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另设通判、转运使牵制地方,中央集权加强。
(3)元代:在全国范围内设置行省。
3.选官制度的变革(1)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按照门第选拔官吏的制度,使世家大族长期垄断官僚职位。
(2)科举制:隋唐时期开始实行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标志着我国选官制度的成熟。
唐代形成一套完善的德才兼顾、以德优先的考核制度。
二、经济上——农耕经济的继续发展与繁荣1.农业(1)生产工具: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将中国的犁耕技术推向成熟。
(2)土地制度: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土地私有制进一步发展。
(3)租佃关系:宋代土地兼并激烈,租佃关系普遍化。
租佃经营成为仅次于自耕农形式的重要经营方式。
订立契约作为解决纠纷的依据。
(4)经济重心的变化: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农耕经济一度遭到破坏,人口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江南得到初步开发;中唐以后,南方经济继续加速发展,逐渐赶上北方,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南宋时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2.手工业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北方商业一度遭到严重破坏,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隋唐: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长安、洛阳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出现柜坊及飞钱。
(3)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出现纸币“交子”,市民阶层兴起;海外贸易兴盛,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4)元朝:政治统一,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纸币流通广泛。
4.城市的发展(1)严格限制阶段(唐以前):市的经营时间及地点有严格限制,受官府严格控制。
城市的主要职能为政治中心、军事重镇。
南北朝时期,草市形成。
唐代夜市繁荣,草市功能显著。
(2)放松限制阶段(宋以后):市打破了时空限制,不再受官府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3)唐宋时期的城市类型:海上贸易兴盛,沿海港口城市如广州、泉州、扬州等兴起。
5.商业政策中唐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并实行官商分利政策,如出现了盐引、茶引等各种禁榷商品的转卖凭证,商人地位得以提高。
三、文化上——理学的形成和科技文化的繁荣1.理学形成(1)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地位受到冲击。
(2)隋唐时期: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一”,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3)宋代: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强调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用“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居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
《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2.科技隋唐出现雕版印刷术,宋代活字印刷术发明;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指南针用于航海。
3.文学艺术(1)文学:唐朝时,诗歌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李白、杜甫等著名诗人;宋代,主要文学成就是宋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元代,元曲繁盛,成为兴起的新诗体。
宋词和元曲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
(2)书法:魏晋时期,书法进入自觉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是王羲之等;唐代风格多样,楷书、草书流行,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宋代追求个性,忽视法度,代表为北宋四大书法家。
(3)绘画:魏晋时期,士大夫文人画出现,主要代表人物是顾恺之;唐代绘画艺术进入了繁盛时期;宋代文人山水画兴起,风俗画发展。
(4)戏曲: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1.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关系(1)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与民族大融合时期。
国家分裂,北方战乱频繁,使中原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南方地区环境相对安定,江南地区得到一定开发。
(2)长期的战乱给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佛教、道教得到迅速传播,儒学发展出现了危机。
(3)南北方不同的社会环境造就了南北方两种不同的文学风格和形式:南方田园诗和北方的民歌。
2.魏晋南北朝承秦汉启隋唐,表现出承前启后的过渡性(1)选官用人制度:自察举、征辟之制经由九品中正制向科举制过渡,促进社会阶层流动。
(2)中枢机构:三公九卿制转向三省六部制。
(3)土地制度:曹魏“屯田”发展到北魏“均田”,为隋唐“均田制”所继承,是发展小农经济的举措。
这些重要的制度,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支撑着国家机器运转,又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及制度的创新提供了制度保证。
3.隋唐时期的制度创新(1)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是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封建官僚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
②科举制抑制了门阀势力,使官吏选拔权集于皇帝手中,加强了中央集权,且有利于教育及文学艺术的发展。
(2)经济制度①均田制保证农民得到土地,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的恢复。
②租庸调制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有利于荒地的开垦,政府的赋税收入有了保障,巩固了府兵制。
③两税法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
(3)军事制度①府兵制:由隋文帝确立,唐太宗对其进行调整和健全,有利于巩固边防和加强中央集权。
②募兵制:唐玄宗建立,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得以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4.宋元时期社会文化与社会政治、经济之间的关联(对应学生用书第23页)考向一 政治制度的调整和思想文化的繁荣■真题引领——已考视角···································································1.命题点: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三省六部制的演变(2018·全国卷Ⅱ)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
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C [材料反映了武则天时期,中书、门下两省名称发生变化并且宰相数量增加、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实质是分割宰相权力,强化皇权,这有利于加强君主对朝政的控制,故C 项正确。
]2.命题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宋代官僚体制的变化(2018·全国卷Ⅲ)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B[由表中信息可知,宋代宰相祖辈、父辈任官中低级官员和无官职记录者占大多数,这说明两宋时期社会不同阶层的流动比较大,故B项正确;隋唐以后,世家大族的影响力逐渐消除,可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宰相权力大小变化情况,可排除C项;祖辈、父辈无官职记录的宰相正是通过科举制度才成功走向仕途,可排除D项。
]3.命题点: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2016·全国卷Ⅱ)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
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D[题干体现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
出身卑微的读书人为了入仕,刻苦读书,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文化水平的提高,故选D项。
官员的文化素养和能力是两个概念,故排除A项。
题干信息与选官制度沿革下的官员道德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B项。
自由投考与排除世家子弟入仕矛盾,故排除C项。
]4.命题点:以史料实证灵活考查重史传统对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2016·全国卷Ⅰ)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
”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A[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宋太祖因为史官对帝王“误失……必书之”而不乐,这就反映了重史传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君主个人行为,故选A项;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史官秉笔直书,故排除C项;D项是现象而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5.命题点:以时空观念迁移考查古代字体的演变(2016·全国卷Ⅱ)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
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B[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
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
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
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故排除C项。
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