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的2011

清华大学的2011
清华大学的2011

注:本文由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TsinghuaCent)整理,各项资料来自清华大学网站、清华大学新闻网、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网站和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等。

正文:

本文将系统总结2009年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师生校友荣获的各类学术和社会荣誉、学科竞赛成绩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领域中获得的各类成果。限于篇幅,在关于各类获奖成果的统计中,本文仅统计获得过一等奖、金奖(国家科学技术奖除外)以上的成果(绩)。

一.最高学术荣誉

●2012年2月,我校建筑学院吴良镛院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院士是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曾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荷兰克劳斯亲王奖等多项荣誉。

●2012年1月,化学系邱勇教授等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我校还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二.当选院士/会士/工程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

●2011年6月,我校校友、加拿大BCTC公司首席工程师李文沅(1968年电机系毕业)当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1年6月10日,我校建筑学院杨旭东教授(1988年热能系学士)当选为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学会会士(fellow of ISIAQ Academy)。

●2011年6月27日,中国国家画院公布了我国16名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张仃、吴冠中、袁运甫和钱绍武当选首批院士。

●2011年7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选出6位2011年度会士,我校校友、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廖湘科(1985年计算机系学士)和计算机系林闯教授(1977年计算机系毕业)当选。

●2011年8月,电机系教授何金良(1994年电机系博士)、梅生伟(1989年数学系硕士)和赵争鸣(1991年电机系博士)当选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2011年9月,我校校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1985年自动化系学士)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2009年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1年10月28日,化学系帅志刚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化学学部(Section B4:Chemical Sciences)的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2011年11月,我校8位校友当选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他们是我校冯正和(1970无线电系毕业)、温江涛(1992年电子系学士)、吴建平(1977年电子工程系毕业)和牛志升四位教师,以及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温晓青教授(1986年计算机系学士)、微软Redmond总部Principal

Researcher李劲(1996年电子系学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教授杨五强(1982

年自动化系学士)和美国密苏里大学教授曾文军(1990年电子系学士)。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美国犹他州立大学副教授余文斌(1998年力学系硕士)当选为美国航空航天学会通信会士(AIAA Associate Fellow)。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周运鸿教授(1983年机械系学士)当选为美国材料信息学会会士(ASM Fellow),他是本年度唯一当选华人。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瑞典汇武德大学Lihui Wang(1982年工业设计系学士)当选为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会士(SME Fellow)。

●2011年11月,交叉信息学院姚期智教授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教授夏焜(1982年力学系学士)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AAAS Fellow)。

●2011年12月1日,我校医学院高上凯教授(1970年电机系教授)和校友、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祁锦毅教授(1993年电机系学士)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会士(AIMBE Fellow)。

●2011年12月,我校物理系龙桂鲁教授(1985年物理系硕士、1987年博士)和校友、犹他大学物理系主任刘锋教授(1984年工物系学士)及中科院物理所向涛研究员(1984年工物系学士)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APS Fellow)。

●2011年12月7日,化学系教授刘冬生因对化学科学的杰出贡献以及作为所从事领域的带头人,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2011年12月9日,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中,我校3位教授当选院士,他们是李亚东、南策文和雒建斌(1989年精仪系)博士,此外校友蒲慕明(生物系复系后首任系主任)当选外籍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赵玉沛教授也当选院士。

●2011年12月9日,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中,我校8位校友当选院士,他们是李天初(1970年力学系本科、1991年精仪系博士)、谭天伟(1986年化工系学士)、徐銤(1961年工物系毕业)、龚晓楠(1967年土建系毕业)、张玉卓(2008年经管学院博士)、段宁(1981年环境系硕士)、郑静晨(2009年经管学院硕士)和刘加平(2002年建筑学院访问学者);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郎景和、詹启敏教授以及校友徐建国(1982年硕士)也当选院士。

●2011年12月,首届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CSEE Fellow)遴选结果揭晓,在总共42位当选者有12位清华校友,他们是卢强、韩英铎、宋永华、关志成、张凤祥、严陆光、顾国彪、丁道齐、郑健超、黄其励、陆延昌和周孝信。

三.国际性学术、社会荣誉与成就(个人)

●2011年2月10日,世界一流的企业及专业情报信息提供商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了2000—2010年全球顶尖一百化学家榜单,我校校友、美国斯坦福大学讲座讲授戴宏杰(1989年物理系学士)名列世界第7,为12位入选的华人科学家之首。

●2011年2月26日,我校校友、微软在线集团首席构架师黄学东(1984年计算机系硕士)荣获第十届“全美亚裔年度杰出工程师奖”。

●2011年3月,美国斯隆基金会公布了斯隆研究奖获奖名单,我校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许岑珂(2003年物理系学士)、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助理教授檀时钠(1997年物理系学士)荣获本年度斯隆研究奖。

●2011年3月,水利系王兆印教授荣获美国土木工程学会(ASCE)颁发的汉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奖,以表彰他在泥沙与河流生态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荣获该奖。

●2011年3月5日,计算机系崔勇副教授被国际互联网工程任务组推选为IPv6过渡技术软件工作组主席。这是我国科研工作者首次在IPv6下一代互联网核心技术领域担任工作组主席。

●2011年3月,我校校友Kingdee国际软件集团首席科学家张良杰(1996年自动化系博士)因在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与工程领域做出杰出以及创新性贡献而获得2011IEEE计算机学会技术成就奖(2011 IEEE Computer Society Technical Achievement Awards)。

●2011年3月,我校校友、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程代展(1970年自动控制系毕业)等荣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颁发的2008—2010年度“Automatica”刊物最佳论文奖。这是中国大陆学者首次获此殊荣。

●2011年4月,化学系付华教授荣获德国Thieme化学杂志评选出的2010年“Thieme Chemistry Journal Award‖。

●2011年4月19日,我校校友夏焜(1982年力学系学士)当选美国第一流大学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IUC)副校长。

●2011年5月,热能系岳光溪院士(1970年动力系毕业)荣获国际循环流化床技术特别成就奖,他是中国首位、世界第13位获奖者。

●2011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第5次缔约方大会上,环境学院李金惠教授荣获2011年斯德哥尔摩公约多氯联苯消除网络(PEN)信息奖。

●2011年5月10日,在国际计算/实验工程与科学学术大会上,我校力学系徐秉业教授荣获大会终身成就奖,杨卫院士(1981年力学系硕士)荣获大会Eric Reissner奖。

●2011年5月19日,工物系学生张晓明在2011年亚太区电磁兼容(APEMC2011)中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the beststudent paper prize)。

●2011年5月21日,美术学院李象群的作品《莫唯》被评为英国肖像雕塑年度展最优秀肖像雕塑作品,并获弗瑞克里奖(“Freakley Prize”),李象群为该大奖的首位亚洲获奖人。

●2011年6月1日,我校校友陈厚群院士(1950—1952土木系学习)荣获国际大坝委员会荣誉奖,是本年度唯一获奖人,该奖专门授予在坝工领域作出重大成绩的坝工专家。

●2011年6月,我校校友,美国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助理教授许岑珂(2003年物理系学士)荣获海外华人物理学会(OCPA)颁发的杰出青年科学家奖Outstanding Young Researcher Award (Macronix Prize)。

●2011年6月,经管学院段志蓉老师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罗杰·雷顿教授合作的论文“对营销系统中品类组合的度量”在第36届宏观营销学年会上获乔治·费斯克最佳论文奖。段志蓉也是第一位来自中国内地获奖者。

●2011年6月,在美国加州三藩举行的美国控制会议(ACC2011)上,我校校友卜凡平(1989年精仪系学士)和Jihua Huang(1996年机械系学士)荣获O. Hugo

Schuck最佳面向应用论文奖。他们的获奖论文为“Design and Field Testing of A Cooperative Adaptive Cruise Control System”。

●2011年6月,在IEEE传感网络大会(IEEE DCOSS)上,软件学院刘云浩合著的论文“Directional Dagnosis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荣获大会唯一最佳论文奖。

●2011年6月3日,环境学院刘文君教授(1999年环境系博士)主持完成的国内第一个大型市政自来水紫外线消毒工程荣获国际紫外线协会(IUVA)2010年最佳工程奖。

●2011年6月10日,在第12届室内空气质量与气候国际会议上,我校建筑技

术系外籍教授Jan Sundell被ISIAQ授予最高学术成就奖(Max von Pettenkofer Award),校友许瑛(2001年建筑技术系学士、2004年硕士)被授予雅格鲁奖(Yaglou Award)。

●2011年7月7日,全球著名科技和医学文献出版商爱思唯尔(Elsevier)与研究生教育和研究可持续性促进网络发布了第3届https://www.360docs.net/doc/0b12837156.html,-Scopus青年科学

家奖获胜者名单,我校电机系教师陈启鑫(2005年电机系学士)荣获该奖。

●2011年7月12日,我校校友、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副教授王俊敏(1997年汽车系学士)荣获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SAE)Vincent Bendix汽车电子工程奖。

●2011年8月,我校校友、美国特拉华大学高光荣教授(1968年无线电系毕业)与合作者Jack Dennis和Xiaoxuan Meng的论文“Experiments with the Fresh Breeze Tree-Based Memory Model ”获得2011 ISC Gauss Award (国际超级计算会议高斯奖)。

●2011年8月,我校校友、现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助理教授Yihong Wu (2006年电子系学士)荣获世界上声誉极高的马可尼学会Paul Baran青年学者奖,同年他还获得IEEE信息理论国际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8月13日,自动化系博士生王圣尧及其导师王凌教授撰写的学术论文“An Estimation of Distribution Algorithm for the Flexible Job-shop Scheduling Problem”在第7届智能计算国际学术会议(ICIC'2011)上获得最佳论文奖。

●2011年8月23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技术评论》杂志公布了2011年度35岁以下“世界杰出青年发明家”评选结果,我校校友夏丰年(1998年电子系学士,任职于IBM,现为耶鲁大学助理教授)和李笑(2001年电子系学士,任职于微软)荣获该奖。

●2011年9月,在第18届IFAC(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世界大会上,自动化

系张靖副教授和吴热冰副教授撰写的论文“量子系统非线性相干反馈控制及其在芯片上的量子光学的应用”获青年作者奖(Young Author Prize)。

●2011年9月25日,国际金融领域权威杂志《欧洲货币》举行2011年度最佳

央行行长和最佳财政部长颁奖典礼,我校校友、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1985年自动化系博士)获2012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奖。

●2011年10月,在第1届国际未来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大会上,我校汽车系博士张德兆撰写的论文“基于纵向跟踪与横向稳定性耦合控制的弯道自适应巡航控制”荣获大会最佳论文奖。

●2011年10月,信研院博士生闫阳的论文“Dynamic Bayesian Spectrum Bargaining with Non-Myopic Users”在第6届ICST国际无线互联网会议上荣获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10月,信研院博士生王琳琳的论文“Discrimination-Emphasized

Mel-Frequency-Warping for Time-Varying Speaker Recognition”获APSIPA ASC 2011(第三届亚太信号与信息处理协会年度峰会)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10月,我校生科院马来西亚籍教授纪家葵荣获2011年马来西亚十大杰出青年奖。

●2011年11月,我校校友、美国凯斯公司高级工程师侯延明(1983年精仪系学士)开发的“狄塞尔塞沃柴油机节油控制系统”荣获2011年美国农业及生物工程师学会雨鸟奖最佳工程概念奖。

●2011年12月,在2011年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秋季会议上,材料系2008级博士生胡嘉冕和材料系2002级校友、斯坦福大学研究生胡澍同获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优秀研究生金奖”(Gold Award)。胡嘉冕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高校和研究机构在校学生。

●2011年12月,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电力与能源协会(IEEE PES)公布了本年度的获奖名单,我校校友、加拿大BCTC公司首席工程师李文沅(1968年电机系毕业)荣获该项电力领域的国际奖—Billinton电力系统可靠性奖。

●2011年12月,我校校友、英国电信科研部主任研究员李杨(2000年计算机系博士)荣获英国计算机学会和计算杂志社联合授予的英国信息产业最佳商务分析家奖章和唯一的特殊奖,他是首位来自亚洲的英国信息产业个人奖得主。

●2011年,我校校友、美国匹兹堡大学副教授高地(1999年化工、计算机系双学士)因在纳米材料设计与开发做出杰出贡献,并对学术和技术领域产生巨大的影响而获得2011美国化学工程师学会(AICheE)Owens Corning Early Career奖。

●2011年,我校校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陈曦(1997年力学系硕士)荣获三项重要学术奖励,分别是2010年度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Sia Nemat-Nasser奖、美国工程科学学会(SES)青年科学家奖(Young Investigator Medal)和韩国汉阳大学最佳杰出成就奖(Best Outstanding Achievement Award)。

●2011年,我校校友、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琚诒光教授(1986年力学系学士)荣获多项重要学术奖励,包括5月在国际燃烧学会议上获杰出论文奖和11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的Friedrich Wilhelm Bessel研究奖。

●2011年,我校校友、被誉为中国美术馆及文化建筑设计领域中影响最大的建筑师之一的朱锫(1991年建筑学院硕士)被美国建筑艺术媒体评选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5位(50岁以下)建筑师之一”。

四.国内学术、社会荣誉与成就(个人)

●2011 年1月,法学院王振民院长当选第六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

●2011年1月11日,我校校友、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1996年电机系博士)荣膺“楚天传媒大奖年度创新人物”。

●2011 年1月18日,我校经管学院李稻葵教授(1985年经管学院学士),校友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陈元(1970年自控系毕业)和中国联通董事长常小兵(经管1998级MBA)当选“2010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

●2011 年2月14日,在中央电视台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中,我校校友钱伟长院士(1935年物理系毕业)以排名第一当选。

●2011年2月28日,我校校友、浪潮集团高级副总裁王恩东(1989年机械系学士)荣获2010年度山东省科学技术最高奖,并获奖金100万元。

●2011年3月21日,经管学院曹静教授的论文《走低碳发展之路:中国碳税政策的设计及CGE模型分析》荣获第3届麦肯锡中国经济学奖。

●2011年3月25日,首届华夏医学科技奖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协和医院郎景和院士课题组完成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新学说的临床实践和评价”和李太生教授课题组完成的“艾滋病免疫重建及适合中国国情的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研究”两项成果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2011年4月,第2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评选结果揭晓,美术学院视觉传达系吕敬人教授设计的《中国记忆—五千年文明瑰宝》荣膺装帧设计奖,

●2011年4月23日,我校校友、葛洲坝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周厚贵(2000年水利系博士)荣获首届张光斗优秀青年科技奖。

●2011年5月5日,我校校友、两院院士张锦秋(1960年建筑系毕业)荣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最高成就奖”以及100万元奖金。

●2011年5月11日,精仪系周兆英教授(1961年毕业)荣获中国发明协会颁发的第六届“发明创业奖”特等奖及“当代发明家”称号。

●2011年5月26日,我校校友、浙江大学校长杨卫院士(1981年力学系硕士)荣获第7届中国力学学会周培源力学奖(本年度唯一获奖人)。

●2011年6月,中国物理学会各大奖项揭晓,我校物理系张广铭教授获叶企孙物理奖,庄鹏飞教授获吴有训物理奖;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欧阳颀教授(1982年化工系学士)获周培源物理奖;中科院高能所张闯研究员(1982年工物系学士)获王淦昌物理奖。

●2011年6月,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杨增岽、环境学院博士生张潇源和美术学院硕士生赵晓丽荣获2010-2011年美国(Committee of 100)“百人会英才奖”。

●2011年7月5日,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汪永铨教授(1950年物理系毕业)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颁发的“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开拓贡献奖”。

●2011年7月,我校生科院施一公教授(1989年生物系学士)荣获华人生物学家协会颁发的吴瑞奖终身成就奖。

●2011年7月29日,材料系沈万慈教授(1963年金属材料专业毕业)在2011年世界碳科学大会上获得中国炭素杰出成就奖。

●2011年8月23日,我校经管学院李子奈教授的论文《计量经济学应用研究的总体回归模型设定》和马克思主义学院朱安东副教授的合著论文《马克思主义危机理论和1975—2008年美国经济的利润率》获第14届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论文奖。

●2011年9月22日,我校物理系薛其坤、陈曦和贾金峰因在三维拓扑绝缘体材料方面的研究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集体奖”。

●2011年9月26日,电机系教师吴文传(1996年电机系学士)荣获2011年度中国电机工程杰出青年工程师奖。

●2011年9月,我校机械系颜永年教授主持设计的世界最大的3.6万吨垂直挤压机被列为新时期十大标志性技术装备之一。

●2011年9月21日,在第13届中国科协年会上,我校校友、曙光集团总裁历军(1992年应用电子专业毕业)荣获第14届中国科协求是杰出青年成果转化奖。

●2011年10月,化学系李景虹教授荣获第6届中国化学会—巴斯夫公司青年知识创新奖。

●2011年10月,信研院语音中心硕士生张超的论文“面向多口音语音识别的声学模型重构方法”获第11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最佳学生论文奖。

●2011年10月,第4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医学院副院长曹雪涛院士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奖成就奖;生科院陈国强教授、柴继杰教授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基础所张学教授荣获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

●2011年10月13日,在设计北京大奖—经典设计奖评奖活动中,建筑学院教授吴良镛获得设计教育奖,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获得设计促进奖,美术学院教授石振宇设计的紫禁城高保真音响、美院系统设计研究所与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灯光设计工作室合作设计的光的造型1-“翔”获得设计北京大奖工业设计奖。●2011年10月30日,我校景观学系张杰、杨锐、党安荣、胡洁和朱育帆负责设计的四项作品荣获首届风景园林学会优秀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奖一等奖。

●2011年11月15日,我校材料系李恒德院士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

●2011年11月18日,我校校友、太原理工大学校长张文栋(1998年精仪系博士后)荣膺何梁何利奖“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2011年11月19日,新华社等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企业、城市”颁奖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环境学院张晓健教授获得绿动·2011中国经济十大领军人物奖,校友A8音乐刘晓松(1994年电机系博士肄业)荣获绿动?2011中国经济优秀人物奖。

●2011年11月23日,有“中国管理学第一奖”之誉的“复旦管理学杰出贡

献奖”2揭晓,我校公管学院薛澜教授与西安交通大学李树茁教授共同获奖,并分享100万元人民币的奖金。

●2011年11月30日,在第14届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学术年会上,我校三位校友包揽中国民族建筑事业终身成就奖,他们是建筑学院吴良镛教授、郭黛姮(1960年建筑系毕业)和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孙大章(1955年建筑系毕业)。

●2011年12月,我校医学院吴嘉炜教授和校友、军事医学科学院陈薇研究员(1991年化工系硕士)获第8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1年12月17日,在第11届亚洲铸造会议和第12届全国铸造年会上,我校校友周尧和院士(1950年机械系毕业)荣获首届首届“中国铸造终身成就奖”。

●2011年12月,我校校友、雪莱诗作的翻译人江枫先生(1949年外文系提前毕业)荣获中国翻译协会颁发的“翻译文化终身成就奖”。

●2011年12月19日,我校校友、海军工程大学马伟明院士(1996年电机系博士)因在科研中取得杰出成就第二次被中央军委记一等功。

●2011年12月,在通用电气基金会科技创新奖评选中,汽车系博士生王子腾同学的参赛项目《基于双目视觉和声阵列的声学摄像机》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得到了评审委员会专家的高度评价。

●2011年12月,在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颁奖大会上,水利系研究员傅旭东(1996年水利系学士)、医学院教授颜宁(2000年生物系学士)获第12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2011年12月27日,土木系冯鹏副教授(2000年土木系学士)荣获第9中国硅酸盐学会青年科技奖。

●2011年12月末,由《科技日报》和部分两院院士评选出的“2011年度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多项清华校友参与主持的项目入选,如第3项三颗卫星相继发射,

“北斗”导航系统正式试运行,北斗导航系统首任总设计师是我校力学系58届校友范本尧院士;第5项我国首座快中子反应堆成功实现并网发电,快堆总设计师是我校工物系61届校友徐銤院士;第6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破5000

米深度纪录,蛟龙项目集成负责人、第一副总设计师崔维成是我校力学系86届校友;第7项“嫦娥二号”到达拉格朗日L2点,我国首次实现对月球更远的太空进行探测,该方案提出人为我校航天航空院教师宝音贺西与博士生陈杨;第9项神八天宫空间交会对接成功,筑梦未来空间站,担任通信的天链一号卫星总设计师白拜尔是我校力学系62届校友。

●2011年12月31日,我校校友王传纶先生(1942年经济系毕业、1949年研究生肄业)荣获2011年度“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

●2012年1月,计算机系徐恪教授(2001年计算机系博士)荣获2011年度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我校校友、北京大学杨芙清院士(1952年数学系肄业)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终身成就奖。

五.在校师生国内外学科竞赛成绩

●2011年3月23日,在―微软杯——科技点亮绿色生活‖科技大赛中,我校计算机系、建筑学院、美术学院等院系学生组成的清华团队的参赛作品“电子眼节能显示器”获得大赛唯一的一等奖。

●2011年4月,我校法学院许吉如荣获第十六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总决赛冠军以及“中国日报社21世纪报最具潜力奖”。

●2011年4月8日,计算机系博士生杨建磊(导师:蔡懿慈)、硕士生李佐渭(导师:周强、马昱春),在美国举行的2011年“IC供电网络分析”国际大赛(Power Grid Analysis Contest)中获得第一名。

●2011年4月9日,由我校EDA实验室完成的集成电路供电网络仿真器PowerRush在2011年ACM/IEEE TAUWorkshop举行的Power Grid Simulation竞赛中勇获第一名,PowerRush以远优于其他参赛队伍的性能崭露头角。

●2011年4月17日,我校学生易路荣获2011中国汽车设计大赛总冠军,并成为中国年度最佳学生设计师。

●2011年5月,我校Hamonicare团队(数理基科班4名同学张烜、杨林、王英侨、易晗组成)在微软“创新杯(Imagine Cup)”嵌入式系统设计竞赛中国区总决赛中夺得全国总冠军,并在7月份的全球总决赛中获得第二名。

●2011年5月,在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暨交叉学科竞赛(MCM/ICM)中,我校学生荣获A题特等奖(Outstanding Prize),并获SIAM(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奖。

●2011年5月,我校学生肖遥荣获2011年度中央电视台“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大学组金奖第一名。

●2011年5月23日,在第2届赛伯乐大学生创业大赛中,我校基科班学生的参赛项目“maTHmU科学计算引擎”荣获决赛一等奖。

●2011年5月,我校郭雪莹率领的参赛队完成的作品“基于Android手机平台、提供即时拼车服务的Flaxi智能拼车系统”荣获爱立信2010年EriClub杯全国大学生无限创意大赛一等奖(全国第一名)。

●2011年5月10日,我校三位学生组成的团队在2010-11年度“汇丰青年企业家奖”大学生商业计划大赛内地赛区总决赛中荣获总冠军以及3.5万元奖金。

●2011年5月15日,精仪系邓焱副教授指导的“幻影显示系统”作品荣获首届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唯一特等奖。

●2011年5月15日,我校machinator代表队获得了在复旦大学举行的Google

杯全国程序设计邀请赛高校组冠军。

●2011年5月15日,在首届全国虚拟仪器设计大赛中,精仪系邓焱副教授指导的“幻影显示系统”作品获得大赛特等奖。

●2011年5月31日,在第2届“海云天杯”北京市高校软件设计邀请赛中,软件学院和美术学院的陈然、丁鹏、丁棘以其作品“清华晒课厅”获得应用开发组一等奖。

●2011年5月28日,我校电子系李勇、杨懋、刘中金、汪天一、李健生等学生组成的团队完成的项目IsoRouter荣获2011Digilent电子设计大赛决赛一等奖。

●2011年5月30日,我校代表队在第35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球总决赛中获得第三名。

●2011年6月,我校建筑学院学生王飞荣获“兴城杯”国际高校学生设计竞赛唯一的一等奖。

●2011年6月3日,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曾维康等学生完成的作品《村级财政如何走向瘫痪—基于湖北D村的调查报告》荣获第6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

●2011年6月21日,在2011全国大学生“党旗颂”演讲大赛于,我校中文系德国留学生曹阳的演讲《换一个党,谁都办不到》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学生连续3年在全国大学生演讲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2011年6月末,我校经管学院学生张秋实、龚贺、梁雪晨、吴琼婧组成的代表队荣获2011汇丰/麦肯锡商业案例大赛亚军。

●2011年7月7日,我校建环8班杨乐、祝瑞、孙筱3位同学组成的“天行健队”获得“大金空调杯”第5届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大学生科技竞赛一等奖第一名,以“热管空调用节流—旁通阀”获得创新设计奖;建筑科学技术系硕士研究生蒋选同学以“一种利用示踪气体测量风道风量的方法及装置”作品取得研究生组第一名,捧回研究生组一等奖。

●2011年7月8日,我校夺得第6届“挑战杯”首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总冠军。我校作品分别获得特等奖4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其中,4件特等奖作品分别是:《基于颅内脑电的高精度脑功能映射与神经监护系统》(作者:医学院陈尉轩、陈耸如)、《自旋轨道耦合作用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作者:物理系王春吉、张鸿)、《面向智能电网的电动汽车节能增效管理优化系统》(作者:电机系项顶、李昂、李新萌、辛蜀骏、丁诗杰、张天、耿照为)、《村级财政如何走向瘫痪--基于湖北D村的调查报告》

●2011年7月18日,在中国艺术研究推广中心和今日美术馆联合举办的2011“巨人杯”大学生年度提名展,美术学院学生齐雯的作品“不可说”荣获李津奖·金奖。

●2011年7月,在中英创业大赛中国区决赛中,我校基科班学生组成的maTHmU 团队荣获决赛冠军。

●2011年7月22日,我校学生沈柏安、韩硕、沙洲组成的Helloworld团队在爱立信应用开发大赛(EAA)中获得全球第二名,以及10000欧元奖金和索尼爱立信手机,这是中国团队取得的历史最好成绩。

●2011年8月9日,精仪系许默涵、高永丰、高原、张前和软件学院杨昊等学生组成的BOB团队的作品“3D幻影显示系统”从19个国家的学生作品中脱颖而出,夺得在美国举行的全球LabVIEW学生设计大赛冠军。

●2011年8月13日,在“爱的奉献”全国演讲大赛中,中文系韩国留学生金知爱以《爱,没有国界》的演讲荣获一等奖。这是清华学生近三年来在全国演讲大赛中获得的第6个一等奖。

●2011年8月15日,航天航空学院5名本科生生董靖、倪枫(2010年本科毕业)、邱旭东、刘峰、邓帅,组队代表清华大学参加欧洲第3届飞机载重挑战赛(Air Cargo Challenge 2011,简称ACC 2011),并获得大赛第3名。

●2011年8月19日,法学院2010级同学许吉如在“2011APEC未来之声”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冠军。

●2011年8月,在第二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我校王旭霏获许宝騄—林家翘奖金奖;王若凡获个人全能奖和华罗庚奖银奖。高骏、苏桃、谢松晏和朱艺航获团体银奖。

●2011年8月,在第2届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应用大赛中,软件学院研究生翁晓奇、仇萍和本科生汤一昕、秦凯捷、吴含宇5位同学组成的“Galatea”代表队凭借项目《Galatea软件测试外包项目管理系统》荣获大赛一等奖(冠军)。

●2011年8月25日,在“读者杯”2011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赛中,精仪系TH-MOS队在类人机器人点球比赛中获得冠军。

●2011年8月28~31日,在第35届ASME机构与机器人年会暨第六届ASME 学生机构与机器人设计大赛决赛中,我校本科生孙杰、李博闻和李国轩的项目“具有耦合与间接自适应抓取的复合型欠驱动拟人机器人手”荣获大赛第一名。

●2011年9月,在“三井化学杯”第5届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决赛中,我校学生组成的共用电子队荣获特等奖。

●2011年9月23日傍晚,在第二届AIM国际建筑设计竞赛中,建筑学院荷兰籍研究生和马町等三人组成的团队摘得最高奖—最佳总体规划奖。

●2011年9月24日,在中国大学生家用纺织品创意设计大赛中,美术学院学生单夏丽的家纺设计作品《晨曦中的风景》获得金奖。

●2011年9月25日,在第4届中国汽车造型设计大赛中,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雪鸢、赵雁伟和孔世源荣获大赛“圆点奖”特等奖,并获奖品奇瑞QQ起航版轿车一辆。

●2011年9月28日,在第11届文档分析与识别国际会议上,信息学院丁晓青、刘长松、彭良瑞带领的研究组获得脱机手写文本汉字识别竞赛、自然场景中文字识别竞赛、笔迹鉴别竞赛第一名。

●2011年10月,在第2届Android应用开发中国大学生挑战赛中,我校学生朱文雷、刘一诚和北京科技大学学生张光耀的参赛作品“快乐积木”(指导老师:我校教师陈康)荣获北京赛区唯一的一等奖。

●2011年10月10日,建筑院学生林炜在第11届全国高等院校建筑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美术教学研讨会学生美术作品评选中荣获水彩风景类金奖,指导教师程远。

●2011年10月16日,在第36届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亚洲区预选赛上海赛区中,我校Windrunner代表队力压群雄,摘得桂冠。

●2011年10月19日,在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电子系大四学生陆垚以项目《恶劣环境视频增强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获得特等奖

●2011年10月20日,在第12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决赛中,我校以总分370分再次夺得冠军,并捧得“挑战杯”。我校获得特等奖的作品“恶劣环境视频增强算法研究及硬件实现”。

●2011年10月28日,在天津举行的第3届超轻复合材料桥梁/机翼学生竞赛中,我校二队在植物纤维桥梁组比赛中以荷载自重比13.48(自重645.6g,极限荷载8702.8N)的优异成绩获得天然植物纤维桥梁组第一名。

●2011年10月30日,法学院本科毕业生、新闻与传播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周浩撰写的论文《“罗文干案”与民国司法》获第2届张晋藩法律史基金会法律史学征文一等奖。

●2011年10月30日,第5届海峡两岸大学生演讲比赛在厦门举行。我校建筑学院研究生唐晓虎获得第一名。

●2011年10月,信息学院黄民烈首次带队参加第3届中文倾向性分析评测(COAE),在“评价对象和评价短语抽取以及极性判别”任务中,取得微平均F1 第一名,宏平均F1第三名的好成绩。

●2011年11月,我校会计系贾宁教授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类)选拔中夺得冠军。

●2011年11月10日~14日,在“2011中国当代陶瓷艺术展”中,美术学院学生翟亚博作品《雨后》获得日用陶瓷组金奖,苏婷婷的《合庆》、丁珊的《湖光》获银奖,史晓翌的《春天》获得评委特别奖。

●2011年11月18~21日,在台湾高雄举行的东北亚辩论公开赛(North East Asian Open)中,我校代表队夺得EFL组(English as Foreign Language)冠军。我校代表队由法学院学生许吉如和人文学院学生胡凌琳组成。

●2011年11月26日,第3届北京市大学生人文知识竞赛决赛在北京化工大学落幕,我校人文学院学士夏虞南、李潇、曹天江、管弦、曾璐等组成的代表队荣获冠军。

●2011年12月1日,意法半导体(ST)在北京举行的2011年中国iNEMO校园创意大赛颁奖仪式上宣布,我校天空工场一队的“倾转四旋翼”飞行器设计荣膺冠军,并获得20000元奖金。

●2011年12月2日,在第4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中,美术学院学生黄润生创作《深秋南街图》和何永兴创作的《铺路人》获优秀奖(最高奖)。

●2011年12月2日,在中国政法大学举行的“金诚同达杯”第7届首都高校联合模拟法庭大赛中,由法学院学生黄凯、宋宛、刘垚、马秋阳和张美惠组成的清华大学代表队夺得“金诚同达”杯首都高校模拟法庭总冠军,宋宛同时获得本届比赛“最佳辩护人奖项”。

●2011年12月1日,2011年“爱立信校园创新大赛”硬件组决赛在爱立信中国研发总部落下帷幕,我校建筑技术科学系本科生黄志玮、唐海达、陆帆的参赛作品“基于倒T型重力式平板热管的低碳散热方案”获得全场最高分,并荣获该项大赛唯一的一等奖。

●2011年12月10日,由经管学院本科生王小璐、楼欣宇、王文贝、陈龙彦组成的清华大学代表队,在CCTV证券频道参加了2011-2012年度CFA(Chartered Financial Analyst, 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全球投资分析挑战赛北京赛区的全英文比赛。经过激烈角逐,我校代表队一举夺得北京赛区冠军。

●2011年12月15日,美术学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刘雅坤的书籍设计作品《80后自杀者的告白》在,靳埭强设计奖2011全球华人设计比赛中获得“设计与文化”最佳奖。

●2011年12月17日,由北京高校环境联盟主办,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6所高校环境相关院系承办的第3届―思青年之任重,辩环保之道远‖辩论赛决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最终我校代表队击败北大代表队获得冠军。

六.学校重大教学、科研成果(集体)

●2011年8月24日,我校因5年来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输送305名优秀毕业生而被授予“航天人才突出贡献奖”。

●2011年12月12日,2011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京揭晓,我校生科院施一公主持的“AAA+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物理系薛其坤主持的“铁硒基超导薄膜的研究”和材料系章晓中主持的“硅的低场非均匀性巨磁电阻”三项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高居全国榜首。

●2011年12月,中国电子学会电子信息科学技术奖评选揭晓,我校3项成果:高速分布反馈半导体激光器及其与电吸收调制器单片集成光源、无线网络多媒体传输模型与性能优化和指掌纹自动识别的技术与装备荣获一等奖,名列全国所有科研单位之首。

●2012年1月,我校计算机系荣获中国计算机学会杰出贡献奖。

●2012年1月17日,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的“2011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评选揭晓,我校材料系章晓中教授的成果“设计出兼具低场高灵敏和高场大磁电阻的硅基磁电阻器件”入选。

七.学科、实验室与师资建设成果

●2011年8月19日,被称为金融学界“黄埔军校”的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将并入我校,更名为“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成为我校的独立学院。

●2011年10月,《经理人》杂志两年一度的“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再次隆重揭晓,我校经管学院EMBA项目又一次以雄厚的实力从国内众多优秀商学院EMBA项目中脱颖而出,连续三届蝉联排行榜榜首。

八.各学科部分重要论文

●2011年2月,计算机系数据库组师生独立完成的论文被世界数据库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ACM SIGMOD接受为研究论文。

●2011年2月,计算机系数据库组独立完成的论文“DBease: Making Databases User-Friendly EasilyAccessible”被顶级会议CIDR接受,CIDR是数据库领域偏向系统的会议,该篇论文是大陆学者在该会议上发表的第一篇论文。

●2011年4月,计算机系博士生周虎成(指导教师:陈文光)作为第一作者撰写的研究论文“最优化推测代码移动的SSA算法”被程序设计语言与编译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国际会议PLDI 2011录用。PLDI是。在此之前,我国学者在该会议上共发表和录用4篇论文,其中2篇论文的第一作者来自清华大学。

●2011年5月,建管系教师王松涛作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论文《住房市场供给的价格弹性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的研究》被美国房地产学会官方期刊Journal of Real Estate Research(JRER)接受,这是1986年该期刊创刊以来第一次接收研究中国大陆房地产问题的论文。

●2011年7月,根据ISI Web of Science统计,在“十一五期间公开发表的中国大陆纳米研究最有影响的10篇论文”中,我校共有5篇论文入选,在全国科研单位中遥遥领先。

●2011年8月31日,我校EDA实验室的的研究论文《基于泊松求解预条件的供电网络快速分析方法》电子设计自动化(EDA)领域的顶级国际会议IEEE/ACM ICCAD录用为会议报告长文。

●2011年11月,计算机系马少平教授指导的硕士生许丹青的论文《Incorporating Revisiting Behaviors intoClick Models》被国际网络应用领域顶级会议ACM WSDM 2012录用为“亮点论文”(spotlight)。

2011年清华在Nature、Science主刊以及Nature子刊发表的论文统计

其中统计Nature主刊和Science的所有研究性论文和一作单位的非研究性论文,子刊只统计并列通信作者单位以上的研究性论文。

统计结果,以第一单位或唯一单位计,清华发表Nature主刊研究性论文4篇,非研究性论文3篇;Science期刊研究论文1篇,非研究性论文1篇;Nature子刊研究性论文7篇,整体表现比去年有所进步。以非第一单位计,清华发表Nature 主刊研究论文2篇,Science期刊研究论文2篇。欢迎查缺补漏。

值得指出的是,清华在2011年发表的5篇Nature、Science主刊研究性论文来自6个不同的研究组(含共同通信作者共享论文),其中有两篇Nature Article论文和一篇Science Report论文,并且物质学科贡献了2篇论文,另外贡献4篇Nature 子刊研究性论文,表明清华目前涌现多个高水平的研究组。如果以Nature、Science 期刊上发表的顶尖论文计,清华在基本没有医科的情况下在理科领域已经达到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并且连续三年如此。

①Nature主刊论文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或唯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4篇

●生科院、医学院施一公、王佳伟课题组(清华为唯一单位)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hexameric MecA–ClpC molecular machine

Nature 471, 331–335 (17 March 2011) doi:10.1038/nature09780

●生科院、医学院颜宁课题组(清华为唯一单位)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the uracil transporter UraA

Nature 472, 243–246 (14 April 2011) doi:10.1038/nature09885

●生科院、医学院柴继杰课题组(清华为唯一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单位)Structural insight into brassinosteroid perception by BRI1

Nature 474, 472–476 (23 June 2011) doi:10.1038/nature10178

●材料系章晓中课题组(清华为唯一单位)

Geometrical enhancement of low-field magnetoresistance in silicon

Nature 477, 304–307 (15 September 2011) doi:10.1038/nature10375

================================================

清华作为非第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2篇

●工物系

本篇论文报道了对最重反物质原子核反氦4的捕获,论文由世界上多个单位共同合作完成,没有通信作者,论文宣称所有作者有同等贡献

(All authors contributed equally)。清华工物系有7位老师参与工作,分别是康克军、程建平、李元景、李金、王义、岳骞、朱相雷和张小平等。Observation of the antimatter helium-4 nucleus

Nature 473, 353–356 (19 May 2011) doi:10.1038/nature10079

●航天航空学院李群庆(李为第一作者,清华为他的第二单位)

Frictional ageing from interfacial bonding and the origins of rate and state friction Nature 480, 233–236 (08 December 2011) doi:10.1038/nature10589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非研究性论文3篇

●地学中心喻朝庆,评论文章

China's water crisis needs more than words

Nature 470, 307 (2011) | doi:10.1038/470307a

●地学中心宫鹏,评论文章

China must reduce fertilizer use too

Nature 473, 284–285 (19 May 2011) doi:10.1038/473284e

●地学中心宫鹏,评论文章

China needs no foreign help to feed itself

Nature 474, 7 (2011) | doi:10.1038/474007a

================================================

②Science期刊研究论文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或唯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1篇

●物理系陈曦课题组

Direct Observation of Nodes and Twofold Symmetry in FeSe Superconductor Science 17 June 2011: 1410-1413. DOI:10.1126/science.1202226

================================================

清华作为非第一单位发表的研究性论文2篇

●材料系安迪(清华为第二完成单位)

Three-Dimensional Orientation Mapping in 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Science 13 May 2011: 833-834. DOI:10.1126/science.1202202

●生科院罗敏敏课题组(清华为通信作者的第二单位)

Role for the Membrane Receptor Guanylyl Cyclase-C in Attention Deficiency and Hy peractive Behavior

Science 16 September 2011: 1642-1646. DOI: 10.1126/science.1207675

●交叉信息研究院段路明(介绍性论文,仅列出)

Quantum Correlation Between Distant Diamonds

Science 2 December 2011: 213-1214. DOI: 10.1126/science.1215444

================================================

清华作为第一单位发表的非研究性论文1篇

●地学中心宫鹏

China: Invest Wisely in Sustainable Water Use

Science 11 March 2011: 1264-1265. DOI: 10.1126/science.331.6022.1264-b

================================================

③Nature子刊研究论文论文7篇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医学院李海涛课题组

ATRX ADD domain links an atypical histone methylation recognition mechanism to human mental-retardation syndrome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2011)doi:10.1038/nsmb.2062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协和Xi Qu课题组(本文为协和署清华为单位的论文)

An ALS-associated mutation affecting TDP-43 enhances protein aggregation, fibril fo rmation and neurotoxicity

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 doi:10.1038/nsmb.2053

●Nature Chemistry 化学系李隽课题组(并列通信作者)

Single-atom catalysis of CO oxidation using Pt1/FeOx

Nature Chemistry 3, 634–641 (2011) doi:10.1038/nchem.1095

●Nature Communications 生科院、医学院施一公课题组

Structural mechanisms of DIAP1 auto-inhibition and DIAP1-mediated inhibition of dr IC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408 (2011) doi:10.1038/ncomms1418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材料系南策文课题组

High-density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 operating at ultralow voltage a t room temperature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553 (2011) doi:10.1038/ncomms1564

●Nature Physics 物理系陈曦、薛其坤课题组

Phase separation and magnetic order in K-doped iron selenide superconductor Nature Physics (2011) doi:10.1038/nphys2155

●Nature Communications 物理系王亚愚课题组

Band structure engineering in (Bi1xSbx)2Te3 ternary topological insulators

Nature Communications 2, 574 (2011) doi:10.1038/ncomms1588

================================================

其他

●Molecular Cell 42(5) pp. 662 - 672 (影响因子16.85)生科院颜宁课题组

The Molecular Basis of ABA-Independent Inhibition of PP2Cs by a Subclass of PYL Proteins

●Cell Death and Disease 协和蒋澄宇课题组(本文为协和署清华为单位的论文)

A functionalized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induced autophagic cell death in hum an lung cells through Akt–TSC2-mTOR signaling

●Cell Death and Disease (2011) 2, e159; doi:10.1038/cddis.2011.27

九.百年校庆所获得的部分大额社会捐赠

●2011年1月10日,联盛集团将从2010年起,到2019年累计用十年的时间向我校教育基金会捐赠教育基金合人民币1.05亿元,

●2011年2月25日,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向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2000万元用于励教、励学和支持科学研究等。

●2011年3月30日,我校1991届校友陈远捐资1亿元设立“清华大学润物基金”,自2011年起,连续10年,每年捐赠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

●2011年4月11日,我校1982级校友、新英才教育集团董事长、北京英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蓝春捐资设立―清华大学新英才教育基金‖,自2011年起,连续10年每年捐赠人民币1000万元,共计1亿元。

●2011年4月12日,鸿海精密集团董事长、富士康科技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宣布,10年内向我校捐资10亿元人民币,支持我校新百年的发展。

●2011年4月13日,加多宝集团向我校捐赠1350万元,设立“加多宝教育基金”。

●2011年4月16日,我校三位校友张朝阳、施锦珊、莫天全联合捐赠7000万元作为清华的第一个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的第一批建设基金。

●2011年4月18日,我校1981级无线电系校友、北极光风险投资公司创始人、董事总经理邓锋增资登峰基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我校精英人才培养项目。●2011年4月18日,香港创律集团有限公司捐资我校2亿元设立创律科学基金,其中部分资金将用于建造面积约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实验大楼,支持物理系的建设。

●2011年4月21日,广东省合生珠江教育基金会捐资人民币1亿元,在我校建立―国家标准研究制定中心‖。

●2011年4月22日,美国国际数据集团(IDG)与我校签署清华大学—IDG麦戈文人脑研究院捐建协议,根据协议,IDG将捐赠1000万美元与我校共同建设清华大学—IDG/麦戈文人脑研究院。

●2011年4月22日,国家电网公司捐资人民币1000万元,在我校设立“国家电网卓越创新基金”。

●2011年4月23日,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经纬集团主席陈经纬先生慷慨捐赠1000万元在我校设立“清华—经纬学生创新创业基金”。

●2011年4月23日,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香港知名企业家曾宪梓先生向我校慷慨捐资2000万港元,支持精密仪器系的进一步发展。

●2011年4月23日,印尼华人李文正捐款800万美元助我校建图书馆北楼。

●2011年4月23日,建筑系1978级校友、百嘉信集团董事长梁伯彤(梁勤)及其夫人杨文娟(建筑系1980级校友)捐赠6000万元,用以建设“清华大学北体育馆”。

●2011年4月24日,香港恒基地产主席李兆基向我校捐款3亿元人民币兴建“李兆基科技大楼”。

●2011年4月29日,我校99级校友、广东易事特电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扬州东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捐资1800万设立―易事特科研创新基金‖,用于支持我校电力电子和新能源领域科研创新及人才培养项目。

清华大学哲学专业美学考博历年真题考试内容复习内部资料真题解析-育明考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美学方向考博备考指导-育明考博 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方向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10100 哲学美学约2人①101英语、103日语、104德语、105法语②293美学理论501综合考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方向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两位导师:肖鹰、刘东 3、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自然辩证法。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清华大学考博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6、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共有7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年份 录取成绩要求复试人数/招生人数2014年外语47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 19人/16人2015年 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15人/10人

清华大学的2011

注:本文由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TsinghuaCent)整理,各项资料来自清华大学网站、清华大学新闻网、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网站和水木社区BBS世纪清华版等。 正文: 本文将系统总结2009年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清华大学医学部)师生校友荣获的各类学术和社会荣誉、学科竞赛成绩以及学校在教学科研领域中获得的各类成果。限于篇幅,在关于各类获奖成果的统计中,本文仅统计获得过一等奖、金奖(国家科学技术奖除外)以上的成果(绩)。 一.最高学术荣誉 ●2012年2月,我校建筑学院吴良镛院士荣获2011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吴良镛院士是我国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曾获联合国世界人居奖、法国文化艺术骑士勋章和荷兰克劳斯亲王奖等多项荣誉。 ●2012年1月,化学系邱勇教授等完成的―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器件与工艺集成技术和应用‖项目获得2011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此外我校还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获奖总数居全国高校之首。 二.当选院士/会士/工程设计大师、工艺美术大师 ●2011年6月,我校校友、加拿大BCTC公司首席工程师李文沅(1968年电机系毕业)当选加拿大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1年6月10日,我校建筑学院杨旭东教授(1988年热能系学士)当选为国际室内空气质量学会会士(fellow of ISIAQ Academy)。 ●2011年6月27日,中国国家画院公布了我国16名首批中国国家画院院士名单,我校美术学院教授张仃、吴冠中、袁运甫和钱绍武当选首批院士。 ●2011年7月20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选出6位2011年度会士,我校校友、天河二号总设计师廖湘科(1985年计算机系学士)和计算机系林闯教授(1977年计算机系毕业)当选。 ●2011年8月,电机系教授何金良(1994年电机系博士)、梅生伟(1989年数学系硕士)和赵争鸣(1991年电机系博士)当选为英国工程技术学会会士。 ●2011年9月,我校校友、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院长杨保华(1985年自动化系学士)和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杨利伟(2009年公共管理学院博士)当选为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 ●2011年10月28日,化学系帅志刚教授当选欧洲科学院(Academia Europaea)化学学部(Section B4:Chemical Sciences)的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2011年11月,我校8位校友当选为国际电子电气工程师学会会士(IEEE Fellow),他们是我校冯正和(1970无线电系毕业)、温江涛(1992年电子系学士)、吴建平(1977年电子工程系毕业)和牛志升四位教师,以及日本九州工业大学温晓青教授(1986年计算机系学士)、微软Redmond总部Principal

2018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经验-新祥旭考研 人生中处处充满选择,当我们站在十字路口面对着看不到一丝光亮的两扇门,心里边都会产生恐惧,不知道哪个才是正确的选择。但是卞润华在面对这样的选择时却说:“如果是我面对这里两扇门,我会拿把很大的手电筒照一照,看一看哪扇门的风景更好,我更想去。”卞润华是复旦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但是他放弃了继续深造统计学,选择了哲学和宗教作为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并获得了一定的成就。所以,选择无所谓对错,重要的是对自己的选择负责,认定了目标就要全力以赴。2016考研小伙伴,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遵从内心,方有动力 卞润华在高中时代就是同学们眼中的“数学天才”,高考之后顺利去了复旦大学的数学系,但就在本科毕业选择出国留学统计学的时候,他突然想了一个问题:“如果我现在随大流选统计学,以后必须每天花大量的时间与数据打交道,还有精力写出好剧本吗?”因此他选择放弃统计学,转而研究人文学科。这个选择在外人看来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卞润华却觉得认识自我是一个寻找的过程,如果一直不去寻找自己到底喜欢什么,则是一种遗憾。只有找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才能够支撑自己一直走下去,况且考研选择的专业很可能是自己以后将要为之奋斗的事业,需要兴趣的支撑才会有动力前行。 勇敢选择,负责到底 卞润华的跨专业之路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刚开始申请国外的学校时,他接连收到了9封来自美国各个院校的拒绝信,但是他并没有放弃,直到一个月后,第10封信给他带来了希望。考研这条路也是一样,如果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做出了选择就要心无旁骛地为之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遭遇困境,陷入迷茫,但是这些都不能成为阻挡自己前进的理由。既然决定要开始,就要有一种内在的强大,能够抗衡这样一个艰难的自我选择,能够抵抗可能遭遇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第三次仿真实验报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第三次仿真实验报

————————————————————————————————作者:————————————————————————————————日期:

[文档标题] 班级:电13 姓名:苗键强 学号:2011010645 日期:2013年1月11日

实验名称: 一、利用运算放大器的正反馈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实验任务: 一、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要求: (1)给出电路原理图,分析占空比可调的原因。 (2)给出仿真电路图。 (3)给出示波器 Expand 方式下整个示波器界面,分别给出占空比为 20%和70%时的脉冲序列波形和对应的电容电压波形。 二、利用运算放大器构成的脉冲序列发生器和积分器构成三角波发生器 要求: (1)给出电路原理图,分析三角波产生的原因。 (2)给出仿真电路图。 (3)给出示波器 Expand 方式下整个示波器界面,要求同时显示脉冲序列和三角波的波形。 理论分析及仿真电路: 一、设计占空比可调的脉冲序列发生器 通过Multisim仿真,设计电路图如下: 在此电路图中,通过计算可知,脉冲序列周期为:

T=2 U 滞 U 输出 CR5up+2 U 滞 U 输出 CR5down=2 U 滞 U 输出 CR5(1) 因而,占空比为: η=R5up R5 (2) 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当R5up R5 =0.2时,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其占空比为 η=46.154 223.932 =20.6% 当R5up R5 =0.7时,得到示波器示数如下:

2013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 2、三相电路:(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2)共B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3)当A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 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为,故可以假设输出为其中一个饱和电压,比较反相输入端和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二级的输出(实为一个滞回比较器); 4、一阶电路的方框图问题:动态元件是电容,它接在方框左端,首先告诉了方框右端支路上的电流的零输入响应,由此可得从电容两端看入的入端电阻,即为从方框左端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阻,其次可得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然后改变电容值,改变电容的初始电压值,并在方框右端的支路上接上一个冲激电压源,求电容电压的响应: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求解,零输入响应可根据前述Thevenin等效电阻直接写出,零状态响应可以先用互易定理(因为方框内的元件全是线性电阻,满足互易定理)结合前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得到左端的短路电流,再由Thevenin等效电阻进而得到从电容两端向右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路,然后先求阶跃响应,再求导得到冲激源作用下的冲激响应;最后叠加得到全响应; 5、列写状态方程:含有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受控源,有2个电容和1个电感,用直接法,最后消去非状态变量即可得解答; 6、含有互感的非正弦周期电路(15分):(1)求电感电流,互感没有公共节点,无法去耦等效,只能用一般方法解,该题的电源有2种频率,有3个网孔,2个电感和1个电容,最关键的是左下角网孔的电源是电流源,因此可以设出电感电流的值,再由KCL表示出剩余支路的电流,最后对某一个网孔列写KVL,解方程即可得到要求的电感电流的值,只需列写一个方程,但要注意正确地写出互感电压的表达式;(2)求电流源发出的功率,由第一问的解求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即可得到解答; 7、含有理想二极管的二阶电路:需要判断理想二极管何时关断、何时导通,这是解题的关键。从0时刻开始,二极管关断,电路是一个二阶电路,求出电感电流的响应,直到二极管的端电压一直由增大到零,这就是所求临界点,即电感电流达到最大值的时间节点,此后二极管导通,左右两部分电路是2个独立的一阶电路。因此(1)电路可以分为2个工作时间段,分别画出前述的二阶等效电路

清华考研 电路原理课件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电子课件 江辑光版 参考教材: 《电路原理》(第2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江辑光刘秀成《电路原理》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于歆杰朱桂萍陆文娟《电路》(第5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邱关源罗先觉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串联电阻电路 2.1 串联电阻电路 2. 4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 4 理想电源的串联和并联 2.5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转换 2.5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转换 2. 3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电阻的等效变换 2. 3 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的电阻的等效变换 2.6 两个电阻电路的例子 2.6 两个电阻电路的例子 本章重点 本章重点 2.2 并联电阻电路 2.2 并联电阻电路

? 本章本章重点重点重点 ?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串并联 返回目录

2.1 串联电阻电路 (Series Connection)

R eq =( R 1+ R 2…+R n ) =∑ R k R eq =( R 1+ R 2 + +……+R n ) =∑ R k u R R u k k eq =等效电阻等于串联的各电阻之和

例 两个电阻分压(voltage division ), 如下图所示 例 两个电阻分压(voltage division ), 如下图所示 u R R R u 2 11 1+= u R R R u 2 12 2+?=i 2 , p 2 = R 2i 2 ,? : p n = R 1 : R 2 : ?= (R 1+ R 2+ ? +R + R i 2 + ? + R i 2 返回目录

清华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温馨提示】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育明教育咨询部建议考生一定要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目前,众多小机构经常会非常不负责任的给考生推荐北大、清华、北外等名校,希望广大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的时候,一定要慎重、最好是咨询有丰富经验的考研咨询师. 清华大学中国哲学考研真题 中哲题目: 一、名词解释(7*10) 1.三生万物。 2.复性说。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4.黄宗羲。 5.缘起性空。 6.还有一道明代以后的题。 7. 太久远了,不好意思,欢迎补充。 二、论述(2*10) 1.易经。 2.中庸的“诚”的论述。 三、标注标点。 四、论述题(1*40)

程朱陆王的格物致知说。 西哲(5*30)。 一、柏拉图的知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三、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之间观点的异同(大致这个意思吧)。 四、休谟的因果论貌似(总之是休谟)。 五、康德的道德论。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个部分、各个层面的知识具有全局和方向性的意义。做到这一点的好处是节约时间,尽快进入一个陌生领域并找到状态。很多初入陌生学科的同学会经常把注意力放在细枝末节上,往往是浪费了很多时间还未找到该学科的核心,同时缺乏对该学科的整体认识。

清华大学——做有思想的行者

清华大学——做有思想的行者 清华大学——做有思想的行者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亲友们,来宾们:今天是一个难忘的日子。3000多名同学顺利完成本科学业,即将踏上新的人生之路。作为校长,我和大家一样无比激动,在此,向你们和你们的家人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悉心指导你们的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同学们,你们在2013年走进了这个美丽的园子,拥有了一个共同的名字——3字班。我也是3字班的,1983年,我与你们当初一样,满怀憧憬和期待来到清华园。当时的清华与你们所见的大不相同,那时五道口还没有成为“宇宙中心”,那时紫荆公寓区还一片蛙鸣,那时“三教”才刚刚建好,那时的年轻老师现在已两鬓风霜。30年后,你们有机会徜徉于艺术博物馆,沉浸在达?芬奇的惊才绝艳和毕加索、莫奈、吴冠中的名作之中;在新清华学堂,领略人文清华讲坛上演讲者的大师风范和深邃哲思;在“学堂在线”MOOC平台上,探

索更广阔的知识领域;在iCenter、x-lab等创新创业平台上,大开脑洞将创意变成现实。清华园的变化日新月异,但充满朝气和蓬勃向上的校园氛围不曾改变;“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中西融汇、古今贯通、文理渗透”的风格不曾改变。清华的时代华彩和文化底色共同塑造了一代代清华人的品格。 同学们,大学是现代社会的思想库,传承人类过往的文明,孕育人类未来的希望。大学是新思想的发源地,守护社会的核心价值,引领社会的发展进步。培育有思想的青年人,永远是大学的核心目标。你们在大学四年里所收获的青春果实中,最宝贵的就是你们逐渐形成的思想。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关键在于他有着怎样的思想。我们评论某人有思想,往往指他有自己的思考、尤其是有自己的观点。有思想的人,不会失去目标、失去方向。有思想的人,内心是充实而丰富的。有思想的人,自有人格的魅力。 思想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成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应该是你

清华大学2011本科新生开学典礼

清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举行 清华新闻网8月18日电(记者崔凯) 8月18日,清华大学2011级本科生新生开学典礼在综合体育馆隆重举行。3300余名2011级本科新生及千余名新生家长出席开学典礼。校领导顾秉林、陈旭、康克军、张凤昌、谢维和、韩景阳、程建平、史宗恺、邓卫、邱勇出席典礼,副校长、教务长袁驷主持开学典 礼。 图为开学典礼现场。记者郭海军摄 开学典礼上,顾秉林校长发表了题为《弘扬清华精神践行人文日新》的讲话。顾秉林在讲话中说,一个世纪以来,一代代清华人秉承“爱国奉献、追求卓越”的优良传统,恪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行胜于言”的校风和“严谨、勤奋、求实、创新”的学风,弘扬“人文日新”的精神,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突出贡献。随着学校的发展,“人文日新”逐步成为了清华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顾秉林说,践行“人文日新”,就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弘扬人文精神是对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人文日新,就是指文化的创造、传承与涵养要日新月异、不断进步;对每一个人来说,就是使人文精神不断发扬、不断提升。推动时代变革、建设和谐社会,需要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文关怀。同学们要成为素质全面、视野宽阔的一代新人,更需要做到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并重并进,不断提升自己的 文化素养和品味。 图为顾秉林校长发表讲话。记者郭海军摄 顾秉林表示,践行“人文日新”,就要自觉提升道德情操。朱鎔基学长在一次校庆来信中曾谈到当年入学时电机系主任章名涛教授讲过的一席话:“你们来到清华,既要学会怎样为学,更要学会怎样为人。青年人首先要学‘为人’,然后才是学‘为学’”。著名科学家、教育家钱伟长学长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为了“科学救国”,毅然从历史系转入物理系。希望同学们要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修养,陶冶高尚情操,弘扬传统美德,树立远大理想,担当起清华人应有的历史责任,把个人成长成才融入祖国和人民的 伟大事业中。 顾秉林说,弘扬“人文日新”精神,就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小到个人事业的成功,大到国家社会的进步,无不需要求新、创新的勇气、意识和能力。求新,更是清华学术传统的重要特征。清华国学院四大导师之一陈寅恪先生早在80多年前就提出“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希望同学们保持好奇心、发挥想象力,培养批判性思维,成为拔尖创新人才,在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升、创新文化的建设等方 面,都做出新的努力。 顾秉林最后说,百年积淀形成的清华精神,内涵丰富,意蕴深远。“人文日新”集中表达了一种改革创新、奋勇争先的进取精神。希望同学们把弘扬“人文日新”精神与践行校训、校风和学风结合起来,志存高远,奋发成才,与全体清华人一起,在清华新百年中谱写新的篇章。

清华大学外国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清华大学外国哲学考博真题-参考书-分数线 一、专业的设置 田薇、王晓朝、王路、黄裕生的外国哲学,是一个考博热门方向,一方面是因为老师们长期从事此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对此领域很有造诣,另一方面是因为这一个方向本身有研究的学术价值,并且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这个专业的人才正是是社会所需要的,有很好的就业前景。 二、考试的科目 哲学: 外国哲学:①101英语或103日语或104德语或105法语②292西方哲学史③501综合考试; 三、导师介绍 田薇,清华大学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哲学和基督教。主持并完成清华大学985项目“中世纪基督教文明及其现代意义”,作为骨干成员完成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世界文明论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出版个人专著舆合著5部,发表论文近60篇,合译学术著作4部。 王晓朝,1953年6月出生,现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外国哲学与宗教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古希腊罗马哲学、早期基督教哲学、基督教文化、现当代宗教哲学、现当代文化哲学、宗教伦理学、中西文化交流史。 王路,1955年生,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院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系列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北京书生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主要著作:《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说》,《佛雷格思想研究》、《走进分析哲学》、《逻辑的观念》,《“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等。主要译著有《弗雷格哲学论著选辑》,《算术基础》,《真之追求》,《理性与智慧》等。论文《读不懂的"存在"起源——与中译本<逻辑研究>商榷》。 黄裕生,男,1965年11月生,福建省平和县人,哲学博士,现为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全国外国哲学史学会秘书长。 四、参考书目 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教育考博分校(官网可咨询)联系。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

2011清华自主招生名单

姓名毕业学校名称所在省份录取学校名称赵壮飞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黄甲辰大庆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贲放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阮博宇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马文嘉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任开琳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刘蓝予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顾若琳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李怡蓓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侯昊琳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吴美其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郭碧莹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张子豪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关志达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刘建军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黑龙江清华大学 李志垚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李在上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马强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牛朝政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杨博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云邦国萝北县宝泉岭分局高级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马景峰哈尔滨市振华高级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王韵丞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杨月婷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王韩大庆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高赫轩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宿可大庆铁人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沈杨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高源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李阳大庆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李忠曦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刘哲大庆铁人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王文涛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刘畅大庆铁人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王睿奇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刘天坤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宋盈盈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李鑫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谢雨新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生若愚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刘晨阳大庆铁人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陈禹锡大庆铁人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王小乐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曲维恩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刘美琳大庆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田斯嘉大庆实验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李洋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盖鄚大庆第一中学黑龙江清华大学

2016考研清华大学哲学专业介绍

2016考研清华大学哲学专业介绍 一、学科概况 哲学是哲学门类里的一级学科。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理论研究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企业等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历史,以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思维科学的基础知识,受到中西方哲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线索的系统教育,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业务能力的训练。 二、专业培养目标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高等哲学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比较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的理论和历史; 2.具有一定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的相关知识; 3.掌握哲学学科的基本研究方法、治学方法和相应的社会调查能力; 4.了解国内外哲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了解国内外最重大的实践问题和发展动态; 6.具有分析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初步能力。 考研时各种各样的信息,如辅导班,参考书,以及最新的考研动态,并不是一个人就能顾及到的,在一些大的考研网站上虽然可以获得一些信息,但是有关的专业的信息还是来自于学校内部同学之间的交流。毕竟考生大部分的时间还是要放在学习上。专业课信息最重要的来源就是刚刚结束研究生考试的的研究生一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已经顺利通过考试,所以他们的信息和考试经验是最为可靠的。考生最好能找到以前的辅导班笔记,或者直接报一个专业辅导班,如新祥旭的专业课辅导班,由专业课的老师来指导复习。虽然出题的老师不能来讲课,但是他的课件和课堂笔记这些物品是可以面对学子的哦! 2015年考研复习方案和规划 前几遍专业参考书的复习,一定要耐心仔细梳理参考书的知识点并全面进行把握1、基础复习阶段 要求吃透参考书内容,做到准确定位,事无巨细地对涉及到的各类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夯实基础,训练思维,掌握一些基本概念,为下一个阶段做好准备。 2、强化提高阶段 本阶段,考生要对指定参考书进行更深入复习,加强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建立整体框架结构,分清重难点,对重难点基本掌握。做历年真题,弄清考试形式、题型设置和难易程度等内容。 3、冲刺阶段 总结所有重点知识点,包括重点概念、理论和模型等,查漏补缺,回归教材。温习专业课笔记和历年真题,做专业课模拟试题。调整心态,保持状态,积极应考。注意事项 1、学习任务中所说的“一遍”不一定是指仅看一次书,某些难点多的章节可能

2016年清华大学哲学(人文学院)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

2016年清华大学哲学考研专业目录、招生人数、参考书目、历年真题、复试分数线、答题方法、复习经验 指导 一、2016年清华大学哲学专业考研招生目录专业代码、名称及研 究方向 招生人数考试科目备注069-人文学院 010100哲学 01马克思主义哲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647西 方哲学史④890马克思主义哲学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容:马克思主义哲学。 02中国哲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647西 方哲学史④849中国哲学史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容:中国哲学史专题。 03外国哲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647西 方哲学史④849中国哲学史 容:西方哲学史专题。 04伦理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637中 国哲学史④891伦理学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容:伦理学。 05逻辑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303数 学三或647西方哲学史④894数 理逻辑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容:一阶逻辑。 05宗教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637中 西哲学④892宗教学理论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容:宗教学基础。 07美学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 或203日语或241德语③638美 学理论④893文艺批评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 容:美学原理。 二、2015年清华大学哲学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 考试科目政治外语专业一专业二总分哲学50509090360 三、2016年清华大学哲学专业考研参考书 科目名称书名作者出版社647西方哲学史《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849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哲学系 中国哲学教研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清华大学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拟预录取名单公示

学生姓名拟预录取类别拟预录取院系名称拟预录取专业 拟预录取专业代码陈骁博士建筑学院建筑学081300施珊珊博士建筑学院土木工程081400佟振博士建筑学院土木工程081400张朋磊博士建筑学院土木工程081400张堙博士建筑学院土木工程081400陆君超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081300王笑竹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081300薛芃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081300杜正健硕士建筑学院土木工程081400李政硕士建筑学院土木工程081400贺凯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085100孟璠磊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085100任洁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085100王颖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085100肖映博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085100张天池硕士建筑学院建筑学硕士085100王晨雨硕士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硕士095300周琳硕士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硕士095300王振波博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熊琛博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杨之恬博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 081400吴春林博士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00常婷硕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崔志强硕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侯舒兰硕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居易硕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胥晓光硕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张秦硕士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 081400罗智德硕士土木工程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1欧文浩硕士土木工程系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081601唐瑾硕士土木工程系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082303王悦硕士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00赵丽清硕士土木工程系管理科学与工程087100费建波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张海洋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土木工程081400樊霖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蒋磊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李肖男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梁霆浩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林聪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史莹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王皓冉博士水利水电工程系水利工程081500徐兴亚 博士 水利水电工程系 水利工程 081500 20112011年清华大学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年清华大学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博士年清华大学接收外校推荐免试攻读博士((硕士硕士))学位研究生拟预录取名单公示

考研清华大学哲学复习经验

考研清华大学哲学复习经验 中哲题目: 题目变化很大,与往年相比,今年接近与北大的风格。 一、名词解释(7*10) 1.三生万物。 2.复性说。 3.康有为新学伪经考。 4.黄宗羲。 5.缘起性空。 6.还有一道明代以后的题。 7. 太久远了,不好意思,欢迎补充。 二、论述(2*10) 1.易经。 2.中庸的“诚”的论述。 三、标注标点。 四、论述题(1*40) 程朱陆王的格物致知说。 西哲(5*30)。 一、柏拉图的知识论。 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 三、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之间观点的异同(大致这个意思吧)。 四、休谟的因果论貌似(总之是休谟)。 五、康德的道德论。 复试: 四选二 1.论述“内圣外王”; 2.古希腊各家“逻各斯”; 3.1844年手稿; 4.逻辑学的一道题; 面试: 进去中文自我介绍;英语短文的朗读与翻译;问问题:为什么选哲学,读过哪些书(我说我没读过基本,囧);喜欢哪些哲学家等,总之很水。 楼主基本情况: 本科是读工科的,学校也不错,但是突然很向往哲学,所以就跨了个专业,在这里谈不

上什么成功经验,有一些资料可以分享一下,还有一些自己走过的弯路希望你们就不要走了380:政治:70,英语:58,西哲140,中哲112。 从7月19号开始复试,之前几乎为零基础。 初试排名第五,清华是7进5,一个中哲2个西哲,一个逻辑,一个马哲,楼主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感谢看朱成碧学姐,感谢父母,感谢那些关心我的人。 专业课: 清华专业课改的太水了,中哲见过的只有90分,清华是划等级的,不看绝对的分数只看相对的分数,往年考到王阳明就可以了,今年考了好多明清的,连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都考。自己考得不好,就不多说了,总之笔记要自己动笔做,西哲还是没考黑格尔,而且重点还是很突出,所以复习起来难度不大,重在理解,楼主用的两本书觉得很好,一本是齐鲁书社的习题集,重点基本都是包括了,一本是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史,通俗易通,观点比较全。 英语、政治: 说实话投在这两门上的时间不算太多,而且走了很多弯路,英语单词一定要背好,我用的是星火的,觉得还不错,15个单元,背过一个单元再背下一个单元,不要以15个单元为单位,要不就跟楼主一样惨了,政治先把红宝书多看几遍,再去刷题,效果会好很多,如果不看书就去做题,也会和我一样惨,考研不怕时间紧就怕做无用功,如果觉得方法不对要马上纠正,不要恋恋不舍,不要为了弥补一个错误再去犯另一个错误。 清华: 很多信息清华都是不公开的,录取比例大概为10:1,近年来竞争越来越激烈,今年的复试线为370,每年总共招10个人左右,其中有5个左右会留给保研的,剩下的留给考研的,所以还是有很多变数的,复试的成绩是看不到的,最终的录取准则也是看不到的,但是肯定是公平的,所以还是有很大风险,个人觉得最好给自己留条后路,可以先找个工作保底。 考研的个人体会: 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与你平时的努力成正比的,所以还是要多努力,另外努力的方向也很重要,如果方向错了,那肯定是越努力偏离的越远,还有,这是应试,不是学术,学哲学的总会有一份清高,不要去抱怨体制,不要说什么考试反应不出真实水平;初试成绩出来后,复试也是要好好准备的,不要把时间浪费在等复试线上,要不等万一过了复试线结果因为没准备好而被刷了就可惜了(楼主差一点就是这样,惭愧)。 最后再次感谢看朱成碧学姐,给了我很多帮助。 先这样吧,想到什么我再去补充,大家也可以问我,我知道的肯定会悉数奉告。 明天回家了,大学就这么结束了,想想看,考研还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笔,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希望各位能够梦想成真,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妹子吧,加油!

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2013年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考研真题 以上内容由凯程集训营保录班学员回忆整理,供考研的同学们参考。更多考研辅导班的详细内容,请咨询凯程老师。 1、(1)理想变压器+并联谐振:理想变压器的副边借有并联的电感与电容,告诉了电感与电容支路的电流表读数相等,由这个条件可求出电路工作的频率值,再代入原边的电感值计算得到原边电路的阻抗,最后求出原边电流; (2)卷积:是一个指数函数和一个延时正比例函数的卷积,直接用公式计算即可,可以把指数函数选作先对称后平移的项,这样只需分三个时间段进行讨论即可; 2、三相电路: (1)电源和负载均为星形连接,且三相对称,直接抽单相计算线电流; (2)共B接法的二表法测电路的三相有功功率,要画图和计算两块功率表的读数,注意的读数为负数; (3)当A相负载对中性点短路后求各相电源的有功,先用节点法求出各相电流,再计算各相电源的有功功率; 3、理想运放的问题:共有2级理想运放,其中第一级为负反馈,第二级为正反馈,解答时先要判断出这一信息,然后(1)求第一级的输出,因为第一级运放是负反馈,故可以用“虚断”和“虚短”,得到输出(实为一个反向比例放大器);(2)求第二级的输出,因为是正反馈,所以“虚断”仍成立,但“虚短”不成立,不过,由正反馈的性质,运放要么工作在正向饱和区,要么工作在反向饱和区,即输出始终为,故可以假设输出为其中一个饱和电压,比较反相输入端和非反相输入端的电压值即可确定第二级的输出(实为一个滞回比较器); 4、一阶电路的方框图问题:动态元件是电容,它接在方框左端,首先告诉了方框右端支路上的电流的零输入响应,由此可得从电容两端看入的入端电阻,即为从方框左端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阻,其次可得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然后改变电容值,改变电容的初始电压值,并在方框右端的支路上接上一个冲激电压源,求电容电压的响应:可以利用叠加定理,分解为零输入响应和零状态响应分别求解,零输入响应可根据前述Thevenin等效电阻直接写出,零状态响应可以先用互易定理(因为方框内的元件全是线性电阻,满足互易定理)结合前述“时刻的电量,画出这个等效电路图”得到左端的短路电流,再由Thevenin等效电阻进而得到从电容两端向右看入的Thevenin等效电路,然后先求阶跃响应,再求导得到冲激源作用下的冲激响应;最后叠加得到全响应; 5、列写状态方程:含有一个压控电流源的受控源,有2个电容和1个电感,用直接法,最后消去非状态变量即可得解答; 6、含有互感的非正弦周期电路(15分): (1)求电感电流,互感没有公共节点,无法去耦等效,只能用一般方法解,该题的电源有2种频率,有3个网孔,2个电感和1个电容,最关键的是左下角网孔的电源是电流源,因此可以设出电感电流的值,再由KCL表示出剩余支路的电流,最后对某一个网孔列写KVL,解方程即可得到要求的电感电流的值,只需列写一个方程,但要注意正确地写出互感电压的表达式; (2)求电流源发出的功率,由第一问的解求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即可得到解答;

2016年清华大学哲学考研,考研大纲,复试真题,考研参考书,考研经验,真题解析

清华考研详解与指导西哲: 二、名词解释 1、知识即美德 2、我思故我在 3、上帝本体论证明 4、培根的“洞穴说” 5、自然状态说 三、论述 1、康德哥白尼革命在认识论上的意义和后果 2、休谟的因果论 中哲: 一、名词解释: 1、绝地天通

2、和而不同 3.静因之道 4.浩然之气 5、道法自然 6、童心 7、独化 8、民胞物与 9、物竞天择 二、简答: 1、墨子的兼爱论 2、庄子的天人观 3、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 4.、华严宗的四法界 三、论述:

1、儒家的德治论 2、魏晋玄学之名教自然之争 3、宋明理学的理欲观 我总共花了整整两天时间准备复试,一是准备英文自我介绍和相关测试,二是相关专业知识的温习。 先来说说英语准备。我是从网上找了一些资料,然后整体都看一遍,结合自己情况,整理出了一篇自我介绍,和一些常见话题的答案。但是复试的时候,老师让在两分钟之内介绍自己,所以其实我就花了一分多钟说了第一段和最后两句客套性的总结。接下来是英语对话,英语对话和常见问题相差远了,所以根本就没用上。总体来说,这个靠的是平时的口语训练,当然,突击一下英语也很好,至少能用上几句。我们还要考科技文献翻译,这个需要突击,我是把专业课的书上后面几页的英语单词撕下来,放在随身携带的包包里,隔一段时间记一遍,尽量熟悉。 其次是相关专业知识的准备。因为时间不多,我就把毕业设计看了一遍,看了一些相关文献,网上查了一些专业相关热点。至于基础知识,这个时侯复习肯定来不及了,而且,如果没有把书本看完,会让自己更紧张。 临去复试前一天晚上,由于睡觉前我不停地读自我介绍,读得嘴唇抽筋,大脑兴奋过度,所以躺床上睡不着,还在习惯性地背自我介绍,直到快五点钟,才眯了会眼,六点十五我就起床了,因为七点钟得去体检,我基本没睡。 体检完毕,就到了一个教室里等着。老师安排了顺序,我排得比较靠后,等到了下午才到我的。 面试过程在一个会议室中进行,一个长的会议桌,学生的位置在主要位置,周围十个左右的老师。第一个问题比较简单,属于闲扯的那种,主要看你的反应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接着就你的发言,你学过的课程,你的毕业设计,老师提问,一连十几个问题。有一些是很基础的东西,一些是关于专业热点的。我在里面被PK了四十多分钟,才出来。 我的经验是:第一,一定要自信;第二,一定要谦虚;第三,要尽量全面地展示自己。老师提的问题,你不一定全都会,遇到会的,能多答尽量多答一些;遇到不会的,你不仅要坦诚地承认你不会,进一步你还要把自己知道的展现出来,把老师往你擅长的方面带。如果你一点都不回答,就坐在那发愣,老师会觉得你对专业一无所知。我考的是环境科学,比如有个老师问题,

2011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

2011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公示 2011年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单(名单附后)现已确定,现予以公示,公示时间为2011年7月11日—2011年7月18日。公示期内,如对拟录取名单有异议,请以书面形式,具名向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反映。 清华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2011年7月11日 000 建筑学院 本科直博 李晓岸、韦诗誉、董磊、李苑、万涛、徐瑾、陈骁、郭磊贤、吴纳维、贺鼎、佟振、张朋磊、张堙、施珊珊、张了、李静原、王者、王静贻 公开招考 李宁、李文虹、余知衡、李牧歌、卢倩、万博、王寒妮、李珺杰、王晶、于斐、陈晶、胡敏、彭琳、曹凯中、惠任、张力智、鲍力、李炳田、屈张、夏超然、万君哲、袁晓辉、彭琛 003 土木工程系 本科直博 米贵东、王振波、汪利、胡方鑫、熊琛、马晓伟、周萌、张旭乔、程曦、徐悟、林佳瑞、杨之恬、丁宇、肖遥、吴春林、张子龙、徐玉勇、孙伟增 公开招考 李乐、林茂、袁帅、刘希月、赵福垚、谭金华、奇格奇、宋兵跃、关军、汪辉、杨飞、张艳荣、傅罡、杨悦 004 水利水电工程系 本科直博 陈涛、费建波、姚虞、吴永康、张海洋、闫冠臣、郭大卫、李肖男、徐兴亚、梁霆浩、王皓冉、樊霖、史莹、刘秋林、郑思明、施华斌、张利国、刘烨、蒋磊、许文彬、张传虎、费明龙、聂鼎、姚国友、林聪、朱飞、陈文超 公开招考 孟震、王大宇、马良、李志威、陈娅玲、江磊、程伟、吕奇峰、宋子亨、吕小宁、钟建文、周建银、雒钊、邱永荣、陈敏、郝春沣 005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本科直博 李欣、王春芳、张明凯、付晓、王凤阳、马乔、王建栋、严晓旭、左魁昌、耿冠楠、郑博、李萌、郑光洁、王楠楠、李响、马琳、赵健、夏瑜、崔祁嘉、俞东芳、陈星、宋佳、田思聪、柯杭、王金龙、谭全银、庞宇辰、黄海伟、宿文康、黄倩、周森、梁识栋、孟尧、张晗、程渠

清华大学哲学专业美学考博真题复习资料分数线考试内容联系导师模板-育明考博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考博初试复试考试指导-育明考博 一、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方向考博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专业方向招生人数初试内容复试内容010100 哲学美学约2人①101英语、103日语、104德语、105法语②293美学理论501综合考试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美学方向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5: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两位导师:肖鹰、刘东 3、同等学力考生在初试合格后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自然辩证法。 4、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较高的分数。专业课的复习备考中“信息”和“方向”比单纯的时间投入和努力程度更重要。 5、清华大学考博初试外语中不含听力。 6、学院并不指定外语和专业课复习的参考书。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清华大学各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杜老师叩叩:八九三、二四一、二二六) 二、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杜老师解析: 1、人文学院哲学专业共有7个研究方向,各研究方向之间报录比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2、根据最新的信息,学院将会逐步增加硕博连读的名额,减少在职定向读博的名额。 3、初试英语拉开的分差较小,两门专业课拉开的分差非常大。要进入复试就必须在两门专业课中取得年份 录取成绩要求复试人数/招生人数2014年外语47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 19人/16人2015年 外语50分、专业课50分 综合考试60分15人/10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