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和危重症的治疗(综合报道)
严重创伤救治方法与原则
严重创伤救治方法与原则创伤是指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引起皮肤黏膜以及其被覆下的组织器官损伤,导致局部或全身功能障碍。
造成创伤的外部因素可以是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或其他的因素,由于其性质不同,作用力大小的区别以及人体组织器官反应的差异,创伤的严重程度也不同。
严重创伤多为复合伤,病情危重,如救治不正确,常可危及生命。
那么,严重创伤该如何救治呢,下面进行科普介绍。
一、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方法1、脱离危险区域在严重创伤患者群体中,部分患者会得到家人或者目击者的帮助,继而快速的送往医院救治;但是当遇到重大交通事故、火灾等危险时,仍有较多的患者无法及时脱离危险区,此时救护人员到达现场后,首要任务就是帮助患者脱离危险区。
该过程中,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患者摆脱致伤因素干扰,避免患者受到更大的伤害。
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些人为因素无法排除时,医护人员还应注重与其他部门的有效配合,以此来为患者的救治争取时间。
2、呼吸处理保持患者呼吸畅通是严重创伤患者救治的基本要求。
呼吸处理前,先要排出致伤的干扰因素;然后检查患者口腔状况,及时的清除口腔中的异物;此外应给予患者供氧支持,通过呼吸机维持患者呼吸道通畅。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处理同时,应做好患者创伤严重程度的有效评价,然后结合评价的结果来配置医疗资源,提升患者救治效率和质量。
另外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已经陷入了昏迷状态,此类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梗阻的问题,对此要及时的拉出舌头,避免因舌头后坠而呼吸困难。
也有部分患者受创伤后有牙关紧闭问题,对此应做好舌头防护,避免患者咬伤舌头,牙关紧闭患者急救时,严禁外拉舌头。
3、开展心肺复苏部分严重创伤患者在接受救治前,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问题,他们的呼吸、脉搏、心跳等生命体征减弱,对生命安全产生了较大影响。
遇到此类患者时,救护人员首先应快速、准确的进行呼吸、脉搏、心跳检查,通过这些生命体征情况来确定患者的生命迹象,为接下来的针对性救治提供依据。
严重创伤院内一体化救治245例临床
创伤目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青壮年人群中已成 为“第一杀 手 ”[1]。严 重 创 伤 以 多 发 伤 常 见 ,而 多 发 伤 病 情 复 杂 、危 重,反复多变,治疗难度大,需要多学科协作救治。因此,应建立和 完善创伤院内一体化救治体系[2],开通救命绿色通道 ,使患者在伤 后“黄金 1 小时” 内得到确定性的治疗,是救治成功的关键,也是 现代创伤救治的必然要求。 本院 2006—2010 年在急诊绿色通道 一体化模式下,抢救了 245 例严重创伤患者,现报道如下。
2结 果
2006—2010 年 245 例患者院内急救各环节时间及抢救成功率 见表1。
表 1 245 例严重创伤患者院内急救各环节时间及抢救成功率
年度
急诊抢救室 辅助检查 多科会诊 至手术室 抢救成功 n 时间(min) 时间(min) 时间(min) 时间(min) 率(%)
2006 38 30.26 2007 42 27.57 2008 47 24.31 2009 55 22.08 2010 63 19.12 平均 - 24.67
现代医药卫生 2012年12月15日 第28卷第23期 J Mod Med Health,December 15,2012,Vol.28,No.23
·3575·
重症监护病房(ICU)、输 血 科 、后 勤 保 障 人 员 等 积 极 做 好 准 备 ,无 缝衔接。在高效有序的组织下围绕患者进行运转,用最短的时间 完成术前准备,使严重创伤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1.2.3 损伤控制(DCR)[4]手 术 DCR 手 术 分 三 期 处 理 :第 一 期 控 制 出 血 、污 染 ,关 闭 伤 口 ;第 二 期 在 ICU 复 温 ,进 行 液 体 复 苏 ,器 官功 能 支 持 ;第三 期 解 除填 塞 ,确 定 修复 手 术 ,关 闭腹 腔 。 在 本组 245 例 患 者 中 ,出 血 部 位 填 塞 68 例 ,开 颅 止 血 32 例 ,肝 、脾 破 裂 大血管结扎止血 56 例,放射介入止血 9 例,骨折固定 78 例,膀胱 造瘘 3 例,胸腔闭式引流、心包引流等 23 例。
急症创伤性休克的救治和麻醉处理
疗较复杂 [ 液体扩容是早期抢救成功的关键 。 2 ] 。 液体输注的原 则是 : 、 时 、 , 早期 及 快速 先快后慢 , 先盐后糖 , 先晶后胶 , 晶胶 结合 , 必要时输血 。创伤性休克早期液体复苏应以血流动力
学稳 定为基 础 。以纠正 氧代谢紊乱 和防止多器 官功能衰竭 ( D ) 目的 , MO S 为 纠正低氧血症 , 改善组织供氧及利用 _。有 4 ] 效 的监测可 以对创伤性休 克患者的病情 和治疗做 出正确 、 及 时 的评 估和判 断 , 以利于指导 和调整治疗计 划 , 改善休克患
本组患者术 中无一例死亡 , 死亡的 4例 , 均于术后 2 ~ 2 47
h 后在重症监护室( U 死亡 , 因为多器官功能衰竭 。本 I ) C 其原
组 6 例患者经快速扩容 , 3 修复止血等综合治疗 3 i 。 0m n后 其
表2 扩容前后 6 例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蜘) 3 ;
血药浓度 (5 — 5 g )肝脏首过清除率高 的药物 , 10 2 0 / 。 L 经直肠 中、 下段给药 能部 分地 回避肝脏 首过代谢 , 从而提高 药物的 生物利用度 [。Elr , l 等[发现该溶液直肠给药与 口服 的相对 e ]
[] 李秀娟 , 5 蔡方成 , 蒋莉. 布洛芬. 安定混合溶 液直肠给药 的动物 和临床研究 . 中华儿科杂志 , 0 .34 :7— 8 2 54 ()25 7. 0 2
・
10 1 ・
中国药物与临床 2 1 年 1 02 月第 1 卷第 1 C i s R m de &Ci c , n a 0 2 o 1 , . 2 期 h ee e ei n s l i J ur 2 1, 1 2 o1 n sa y V . N
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现状
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现状摘要目的了解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程度。
方法应用问卷调查法,给符合准入条件的30例ICU患者发放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2部分内容:自行设计的基本情况调查表、事件影响量表(IES-R)。
运用SPSS17.0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
结果患者的IES-R总分为(93.9±5.15),PTSD阳性率为100%。
结论ICU 患者转出后创伤后应激障碍情况比较严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情绪。
关键词:ICU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事件影响量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 ICU)患者受益于不断提高的重症救治水平,转出率逐年增高。
国内文献报道[1]我国ICU患者转出率高达65.67%,较以前明显提高。
调查[2]显示,2015年美国重症患者的存活率为71-90%,然而由于自身疾病的威胁、病痛,再加上ICU无陪护的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特殊环境及复杂的综合性治疗等因素,ICU 转出患者可能遭受身体、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罹患ICU后综合征(post-intensive care syndrome, PICS)。
大多数ICU转出患者很难恢复到生病前的状态,ICU后综合征对患者身体和心理造成的影响持续到离开ICU后数月至数年[3-4 ]。
即使身体健康已经康复,但是与ICU经历有关的心理问题,诸如记忆缺失、梦魇、幻想、焦虑、抑郁症状甚至创伤后应激障碍综合征(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等,仍旧可能存在,甚至不可逆转[5-6]。
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便利抽样抽取在医院ICU入住的患者31例。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入ICU后48小时内开始进行机械通气,且使用时间≥48小时的患者(3)具有阅读理解能力;(4)入ICU前无意识行为障碍;(5)具有小学及以上的受教育水平;(6)患者或者家属对本研究知情同意。
严重创伤的急救
是:先抢救—诊断—治疗,或抢救与伤情估计同时进行。
详细的诊断和确切性治疗,必须在抢救工作获得一定成功后,才 着手进行,绝不能因进行诊断而延误抢救时机。
四、严重创伤的救治:
3、抢救生命与保留功能,创伤处理以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保
留肢体,防止感染、避免或减少残废依次放在第二位,力争全部保
障,应权衡利弊,如宁愿失去伤肢,保全生命,而不可因保留伤肢 而危及生命。
二、严重创伤诊断要点
常见颅脑外伤致意识障碍表现
1. 脑震荡 意识丧失数分钟至半小时,继而清醒(进行性健忘),有 头疼头晕、恶心、反应迟钝等。 2. 脑挫裂伤 昏迷时间长,昏迷程度深浅不一,可有肢体偏瘫、失语, 出现病理反射和生命体征改变。 3. 脑疝 昏迷加重,呼吸、心跳变慢,血压增高(两慢一高)。 出现意识障碍伴有休克者,应首先考虑颅脑外伤合并其他 部位出血,单纯的颅脑外伤很少出现休克。
一、严重创伤病人的临床特点
6、伤后并发症和感染发生率高
严重创伤后由于机体的防御功能降低,伤口污染严重,空腔 脏器破裂,监测及治疗使用的导管多等原因使伤后并发症多,感
染的发生率高。
【严重创伤而死亡的病人有三个高峰期 】
第一个高峰期发生在伤后数分钟之内 多因特重颅脑、高位脊髓、心脏和大血管受损所致,这类 病人多没有就治的机会。 第二个高峰期发生在伤后数分钟到数小时之间 死因多为是颅脑损伤、颅内血肿、血气胸、腹腔内实质性 脏器破裂出血,四肢较大血管破裂等,这类伤员是急诊医师救 治对象和重点。 第三个高峰期,为术后数日 死因多为再出血,感染和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严重创伤诊断要点
1、迅速判断威胁生命的征象
在现场或抢救室,应快速全面粗略检查,及时发现可能存在 于下述三种凶险情况: 呼吸道梗阻 出血 休克 心跳呼吸停止 立即行心肺复苏
急性肺损伤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
急性肺损伤与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诊疗指南前言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一种常见危重症,病死率极高,严重威胁重症患者的生命并影响其生存质量。
尽管我国重症医学已有了长足发展,但对ALI/ARDS的认识和治疗状况尚不容乐观。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成人ALI/ARDS 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共识,以期对成人ALI/ARDS诊断和治疗进行规范。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后还将根据循证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ALI/ARDS诊断和治疗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国际感染论坛(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将指南中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但需要说明的是推荐等级并不代表特别建议,而只是文献的支持程度。
表1 推荐级别与研究文献的分级一、ALI/ARDS的概念与流行病学ALI/ARDS是在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及烧伤等非心源性疾病过程中,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造成弥漫性肺间质及肺泡水肿,导致的急性低氧性呼吸功能不全或衰竭。
以肺容积减少、肺顺应性降低、严重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为病理生理特征,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和呼吸窘迫,肺部影像学上表现为非均一性的渗出性病变。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ALI/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
根据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提出的ALI/ARDS诊断标准,ALI发病率为每年18/10万,ARDS为每年13~23/10万。
2005年的研究显示,ALI/ARDS发病率分别在每年79/10万和59/10万。
提示ALI/ARDS发病率显著增高,明显增加了社会和经济负担,这甚至可与胸部肿瘤、AIDS、哮喘或心肌梗死等相提并论。
多种危险因素可诱发ALI/ARDS,主要包括①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肺部感染,胃内容物吸入,肺挫伤,吸入有毒气体,淹溺、氧中毒等;②间接肺损伤因素:严重感染,严重的非胸部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大量输血,体外循环,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创伤救治的模式转变
创伤救治的模式转变1创伤的危害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使汽车数量的迅猛提高至交通事故频发,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道路交通伤,即每天平均有近3330人死于车轮下,年受伤人数为3000万至5000万[1]。
而建筑业的迅速发展使高楼大厦剧增导致高处坠落伤增多,高处坠落伤已成为继交通事故外导致严重创伤和致死的最常见原因之一[2],目前世界还不和平,局部战争和恐怖主义活动还时有发生,战伤也是创伤的一种特殊的重要的部分。
可见,创伤正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公害。
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死于创伤的人数高达500万,平均每分钟就有9.5人因意外创伤死亡。
在中国,每年的创伤死亡人数高达70万,占到全球创伤死亡人数的约1/7[3]。
严重创伤患者生存与死亡的时间窗宽度很窄,稍微耽搁即会失去抢救时机[4]。
能否在“黄金期”内进行准确地诊断与治疗,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
目前创伤急救存在明显的治疗延迟现象,而院前急救时间长、现场救治人员缺乏规范化培训、现场救治与救治医院缺乏信息联动、医院缺乏应对群发性创伤及多发伤的专业救治团队、救治现场及院内救治缺乏规范化流程,导致伤者治疗延迟,坐失抢救的“黄金期”,也是创伤患者病死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创伤急救的效率和伤者的生存率。
2传统的救治模式传统的创伤救治模式已成为创伤急救的桎梏,亟需创新[5]。
传统创伤救治模式是:派车—现场救治—抵达医院—检查—会诊—确定方案—开始救治。
这种陈旧的创伤救治模式导致了治疗延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患者送医延迟,许多人受伤后无法及时借助交通工具到达医院,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甚至是直接耽误送医时间,造成入院前死亡;第二个方面是转运延迟,送到的医院没有治疗的能力,需要联系转运,在转运过程中延迟或耽误;第三个方面是治疗延迟,也就是首先由急诊外科医生初步诊治,然后行专科会诊,专业分科的细化无法让医师对伤员病情做出系统综合评价,如有的伤员同时有颅脑伤、腹部伤、四肢伤,此时需要请创伤颅脑外科、创伤骨科、手足外科、胃肠外科、肝胆外科等科室会诊,容易耽误救治时间,而且每个会诊科室只是对本专科情况提出诊治方案,也极容易出现误诊及漏诊,而后根据哪一专科病情危重或需要急诊手术治疗,收入相应科室救治,使患者进入医院到最终得到救治时间太长。
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疗效及抢救成功率影响分析
229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疗效及抢救成功率影响分析范云飞,张 卫*,杨晓鲲(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四川 成都 610083)摘 要:目的:对比和分析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疗效及抢救成功率。
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 ̄2017年4月所收治的86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此次课题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治疗模式进行救治,对比两组环责最终治疗效果以及抢救成功率。
结果:与参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确诊时间、急诊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更短,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与参照组患者抢救成功率相比较高,且差异十分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最终治疗效果最佳,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手术时间等均较短,同时抢救成功率较高,因此值得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外科严重创伤;综合创伤急救模式;治疗效果;抢救成功率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范云飞,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急诊科。
外科严重创伤患者通常情况下具备着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并且较为严重;其二病情发展和病情变化速度快;病情多样且复杂,且经常合并其他部位会出现创伤,漏诊的概率较大。
因次,采用哪一种方式急治疗外科严重创伤患者成为现代临床医学需要研究的重点[1]。
因此,本文对外科严重创伤急救中综合创伤急救模式的疗效及抢救成功率影响进行研究,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4月所收治的86例外科严重创伤患者作为此次课题研究对象,在患者家属充分知情并且同时参与此次研究、签署同意书的前提下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各43例。
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创伤急救模式进行救治,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急救治疗模式进行救治,对比两组环责最终治疗效果以及抢救成功率。
严重创伤救治进展
现场初步处理方法及原则
评估现场安全
确保救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员及伤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 。
保持呼吸道通畅
确保伤者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人工呼 吸或心肺复苏。
初步检查伤情
快速评估伤者意识、呼吸、循环等生命体 征。
疼痛控制与固定
对疼痛部位进行固定,减轻疼痛,防止进 一步损伤。
止血与包扎
对出血部位进行迅速、有效的止血和包扎 。
应用于创伤评分、预后预测、 治疗决策支持等
3D打印技术
定制个性化医疗器械、修复复 杂骨折等
远程医疗技术
实现远程会诊、实时监控、数 据传输等,提高救治效率
机器人手术辅助系统
提高手术精准度、减少并发症
政策法规对严重创伤救治影响分析
创伤救治体系建设政策
推动区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提升基层救治 能力
医保政策与支付制度改革
提前与接收医院沟通伤者情况,做好 接收准备。
并发症预防
采取措施预防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 感染、休克等。
04 院内多学科联合救治模式 探讨
多学科团队组建与协作流程优化
组建包括急诊医学、创伤外科、 重症医学、影像学、输血科等在
内的多学科团队。
建立快速响应机制,确保团队成 员在接到通知后能够迅速到位并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对严重创伤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 严重程度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 救治方案,提高救治成功率。
02 救治体系建设与发展
国内外救治体系现状
国内救治体系
我国已初步建立起以创伤中心为核心 ,涵盖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专科救 治的创伤救治体系。但仍存在地区发 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等问题。
创伤、烧伤、危重症的临床营养诊疗指南
创伤、烧伤、危重症的临床营养诊疗指南(一)创伤、烧伤患者的营养治疗1.创伤营养治疗创伤(trauma)是指机械性致伤因子所造成的损伤,为动力作用造成的组织连续性破坏和功能障碍。
创伤应激后机体出现一系列代谢变化,表现为静息能量消耗(REE)增高、高血糖、糖异生作用增强、蛋白质分解增强、脂肪动员加快、负氮平衡和机体细胞总体水平下降。
此外,肝脏合成急性时相蛋白(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淀粉样A蛋白、铜蓝蛋白等)也增加。
机体在创伤应激时会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高代谢分解的改变,蛋白质的分解代谢高于合成代谢,结果机体无足够的能量和氮源及其他营养素等来修复组织。
(1)营养治疗指征及支持途径1)可使用营养风险筛查工具《NRS2002》。
对NR≥3分者,应立即行营养治疗。
2)主要支持途径如下:①经口摄食是首选途径;②躯体和腹部严重钝器伤和穿透伤以及严重头部受伤而接受胃肠管营养治疗的患者,直接小肠通道是获得成功营养治疗的必要条件。
大多数头部损伤患者由于胃轻瘫的关系,其胃内营养治疗可能最早要在伤后约3天或4天获得成功。
这部分有小肠通道的患者能耐受小肠内营养治疗。
如果早期肠道内营养治疗不可行或不能被耐受,则必须实行肠道外营养治疗.对于有腹部穿透伤和钝器伤及建立了小肠通道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在完成复苏并取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可以实行肠道内营养治疗.腹部创伤指数(ATI)评分较高的患者,特别是ATI>40分者,达到肠道内营养治疗目标比率的增加速度要减慢一些。
严重烧伤患者在复苏期间要尽可能早地实行胃内营养治疗,以预防或尽量减轻胃轻瘫,如果推迟胃内营养治疗时间,特别是如果推迟到18小时以后,则胃轻瘫的发生率可能升高。
③患者在受伤后不久,最好在获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和完成复苏后,实行全胃肠外营养.在严重受伤的患者中,如果在第7天不能成功进行肠道内营养治疗,则必须开始行肠外营养(PN)。
在受伤后第7天不能耐受其肠道内营养治疗目标比率50%以上的患者,必须给予实行TPN,但在患者能耐受50%以上肠道内营养治疗时,逐渐减量至完全停止使用.(2)营养治疗原则1)总能量:中度至重度受伤或伤害严重程度评分(ISS)为25~30分的患者必须接受根据Harris—Benedict方程计算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5~30kcal或120%~140%预计基础能量消耗(BEE)的总能量.在严重头部受伤或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的患者中,非药理性瘫痪者必须接受约为每天每千克体重30kcal或约为测量的静息时能量消耗(MREE)140%总能量,瘫痪者必须接受约为每天每千克体重25kcal(约MREE100%)的总能量。
创伤--急危重症护理PPT课件
❖ 警方:夫妻纠纷引发人为 爆炸
45
.
湖北沙河矿难2004.11.20死65人
46
.
陕西铜川煤矿特大瓦斯爆炸166人
❖ 2004.11.28陕西铜川陈家 山煤矿特大瓦斯爆炸。
❖ 井下作业239名矿工,127 人安全出井,166人被困井 下。
47
.
共同关注:走近铜川遇难矿工家属
48
.
2004年中国的警钟
❖2005/01/17 16:42 新华北京电: ❖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数据: ❖ 2004年,全国共发生 ❖ 事故803571起,死亡136755人 ❖ 一次死亡30人以上14起,死亡860人。 ❖ 全国平均每天370多人死于事故 ❖ 370÷24=15(每4分钟1人死于事故)
49
.
国外创伤急救
4
.
创伤分类
❖按伤口是否开放 ❖按受伤部位 ❖按致伤因子 ❖按受伤器官的多少分单发伤、多发伤
5
.
6
.
7
.
创伤严重程度分类
❖危重伤
▪ 创伤严重,有生命危险,需紧急手术救命或治疗。
❖重伤
▪ 生命体征稳定,伤后12小时内手术急救
❖轻伤
▪ 伤员意识清楚,无生命危险,现场无须特殊处理,手 术可伤后12小时处理
❖60余户村民房屋受损。
35
.
任重而道远
❖ 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 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5.1 ▪ “撞了白撞”原则被否定 ▪ 拖车不得向车主收取费用 ▪ 司机肇事逃逸将终生禁止开车
❖ 加强创伤急救网络建设
▪ 最大限度降低事故致死率、致残率
36
.
广西南丹矿井透水事故2001.7.17死80人
创伤综合征(xiugai)
障碍除可造成呼吸抑制外,还可因呕吐、误吸造成呼吸道阻塞。而胸部损
伤所致的血气胸、连枷胸(注①严重的闭合性胸部损伤导致多根多处肋骨骨折,使局部胸壁失去肋
骨支撑而软化,并出现反常呼吸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称为连枷胸。连枷胸常合并有肺挫伤,而且 又是诱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因素 )、肺挫伤等均可造成缺氧和低氧血症,
皮肤粘膜的出血点和瘀斑无须特殊处理,2-3周可自行吸收消退 对合并伤应采取相应的急救和治疗措施,包括防治休克、血气胸的 处理,及时开颅、开胸或剖腹手术等
临床上应特别注意的是: 严重创伤性窒息多合并其他器官损伤尤其是胸部损伤,并且患者脑部 损伤亦较重,这在病理生理及诊治上相互影响很大。脑部损害所致的意识
多见于胸廓弹性较好的青少年和儿童
多数不伴胸壁骨折,但当外力过强时可有,并伴胸内或
腹内脏器损伤,发生呼吸困难或休克
主要表现为头、颈、胸及上肢范围的皮下组织、口腔粘
膜及眼结膜均有出血性瘀点或瘀斑,严重时皮肤和眼结
膜呈紫红色并浮肿。其中球结膜下出血为本综合症的特 异临床表现。 ——“外伤性紫绀”或“挤压性紫绀综合征”
发病机制
强大的暴力作用于胸壁 外力消除
胸腔容积缩小
变形的胸廓弹回
增高的胸内压力压迫肺脏
产生胸内负压
肺实质出血及水肿
原损伤区的附加损伤
病理
肺泡和毛细血管损伤并有间质及肺 泡内血液渗出及间质性肺水肿
肺间质含气减少而血管外含水量增加 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 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增加 病理变化在伤后12~24小时呈进行性发展
诊断
X线胸片是诊断肺挫伤的重要手段,其改变约70%病例在伤后1小 时出现,30%病例在伤后4~6小时出现
202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与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202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与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患者救治受到了一定影响和冲击。
2020年2月12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在线发布,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指导。
根据疫情发展,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将疾病名称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决定自2023年1月8日起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纳入乙类传染病管理。
因此,2020版专家共识不再适用于疫情防控新阶段的严重创伤紧急救治。
为确保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的时效性和安全性,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创伤医学分会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共同牵头,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中国专家共识(2023 版)》。
本共识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方案为政策依据,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Delphi法专家咨询投票,从相关定义、感染防护、紧急手术和术后管理4个方面提出16条推荐意见,为疫情防控新阶段严重创伤救治提供参考。
针对2019年底以来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导致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 )疫情,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小,并基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医疗队、陆军军医大学援武汉医疗队等第一批收治C0VID-19患者的医护人员救治经验和严重创伤救治的国内外文献及循证医学证据等,于2020年2月12日在线发表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严重创伤紧急手术及感染防护专家共识》[2],为COVID-19疫情暴发早期严重创伤的紧急救治和医护人员防护提供了有力的指导。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
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与展望蒋建新;李磊【摘要】目的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战伤和创伤救治研究的最新进展,分析其发展趋势,提出未来战创伤救治的研究方向、目标和重点.方法采用情报调研方法,检索近5年来国内外发表的战创伤方面的论著、文献综述、研究报告等.结果欧美军事强国提出了"医疗与士兵"同在的理念,尤为重视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快速救治新技术与急救器材的研究,将医疗救援尽量前伸,加强建立无缝隙的医疗救援体系.重视严重战伤院内并发症发生机制与防治、高新武器致伤特点与机制、颅脑伤、损伤组织修复与再生等研究.我军分别在战创伤急救、损伤控制外科、休克复苏、并发症防治以及组织再生修复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为提升我军现代战争条件下卫勤保障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结论我军未来在战创伤领域应以适应现代战争和执行多种非军事行动条件下卫勤保障需求为立足点,以显著降低战创伤死亡率和伤残率、全面提升军人健康为目标,大力加强战场前沿大批量伤员的快速救治能力,以及三军联合作战条件下战伤救治组织、救治技术和战创伤救治的转化医学研究,不断提升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卫勤保障能力.【期刊名称】《解放军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35)007【总页数】4页(P781-784)【关键词】战伤;创伤和损伤;急救【作者】蒋建新;李磊【作者单位】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400042,重庆,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创伤、烧伤与复合伤国家重点实验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826.1;R826.61 “十一五”以来国外战伤创伤救治新进展“伤”是导致部队减员、部队战斗力削弱的重要原因,因而战创伤防治研究一直是军事医学领域的核心内容,备受各国军队重视。
近5年来,其国外发展状况是:1.1 高度重视战伤早期急救治疗研究据文献[1-3]报道,因大量失血、颅脑伤等阵亡的人数占所有伤亡人数的50%以上,阵亡者中,86%死于伤后30min内。
创伤处理[指南]
创伤处理概述随着社会生产建设和交通事业日益发达,创伤发生率有增高趋势。
在和平时期以重大灾害或事故等生产和交通性创伤为主。
处置较重和重症创伤应从现场着手处理。
首要的是抢救生命。
在处理复杂的伤情时,应优先解决危机生命和其他紧急的问题。
急救治疗创伤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组织器官和恢复生理功能。
例如,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损伤和休克时,处理的顺序应是先抗休克,其次处理尿道损伤,然后行骨盆牵引固定。
必须优先抢救的急症有:心搏骤停、窒息、大出血、开放性气胸、休克、腹部内脏脱出等。
抢救危重伤者生命的基本措施可概括为“ABC”的支持,即airway (气道)、breathing(呼吸)和circulation(循环)的支持。
重症创伤的急救(一)一般处理1.体位和局部制动较重的创伤后伤员卧床休息,所取的体位应利于呼吸运动和保持伤处静脉血回流(减轻水肿),如半卧位利于呼吸、垫高受伤的下肢可减轻肿胀。
受伤的局部应适当制动,可减缓疼痛,且利于组织修复。
有骨折、血管损伤、神经损伤、肌腱损伤等,更重视制动。
制动可选用绷带、夹板、石膏、支架等。
2.预防和治疗感染凡有开放性创伤,均必须重视感染的防治。
腹内、胸内组织器官受损的闭合性创伤,也需防治感染。
伤口的清洁、清创术处理和闭合伤的手术处理,必须及早施行。
污染较多和组织破坏较重者需选用抗生素,并用破伤风抗毒血清等。
3.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代谢伤后有口渴和尿少提示体液不足,应及时检查和输液补充。
较重的伤员更可有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均需予以调整。
较重的创伤可造成机体静息能量消耗增加和分解代谢加速,导致体质消耗、组织修复迟滞和免疫功能降低,容易出现并发症。
因此,如果伤后患者不能经口进食和消化食物,就应选用要素饮食或静脉营养法。
4.镇静镇痛和心理治疗选用药物镇静镇痛,使伤员可以安静休息和恢复生活起居。
但成年伤员主诉疼痛可能含精神因素,不应一律给予麻醉镇痛药,要防止影响伤情判别和用药的副作用。
心理治疗也很重要,由于伤员可有恐惧、焦虑等,个别可发生伤后精神病。
院前危重症及创伤分类法
• 2. 积分与死亡率的关系 积分9~死亡率达10% 积分21~死亡率达40% 积分27~死亡率达60% 积分36~死亡率达80% 积分42~死亡率达90%
• 3. 院前危重症评分法的统一要求: (a)凡定为院前危重症者均用“危重症评 分法”进行一次评估。。 (b)凡积分在9分以上的院前危重病人均应 给予积极的院前抢救,尽快稳定病情,再 行转运治疗。并计算抢救成功率。
异 常 降 低 范 围 ﹢1 34-35.9 ﹢2 ﹢3 32-33.9 ﹢4 <31.9
>160
>180
130-159
140-179 35-49
110-129
101-139 21-34
70-109
60-100 16-20 9.3
10--15 8.1-9.3
50-69
55-59 40-54 6--9 7.3-8.0 7.25-7.34 120-134 3-3.4 2.5-2.9 30-39.9 27-36.9 18-21.9 19.9-29.9 16.9-26.9 14.9-17.9 7.15-7.24 111-119
院前危重症及院前 现场检伤分类法
北京急救中心
一、院前常用评分标准
(一)院前指数:用于急重症患者判断。
院前指数主要用于院前急重症患者病情的 判断。此法简便易行,适用于院前医疗急救,但 缺少定量的评价标准。主要用于院前急救时对患 者病情危重程度的初步评估。(使用院前指数判 断分数超过4分以上时,即进入院前急重症的抢 救状态,应给予积极的现场救治)。
指标 \ 分值 0 SBP (mmHg ) 脉搏 ( 次 /分 ) 呼吸 ( 次 /分 ) 意识状态 >100 51-119 正常 正常
创伤治疗的主要原则和注意事项
创伤治疗的主要原则和注意事项创伤是指外界的机械性或物理性因素对人体造成的损伤。
创伤性事件可能给个体带来身体和心理上的创伤。
创伤治疗是帮助个体恢复身心健康的过程,下面将介绍创伤治疗的主要原则和注意事项。
一、主要原则1.安全优先:创伤治疗的首要原则是确保患者的安全。
在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应确保治疗环境的安全,采取适当的措施以预防二次伤害的发生。
2.早期干预:早期干预是创伤治疗的重要原则。
及早识别和介入有助于防止创伤后应激障碍等心理问题的发展,促进个体的康复和适应。
3.个体化治疗:创伤治疗应根据个体的特点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治疗计划。
不同的人在面对创伤时有不同的反应和需求,因此治疗计划应根据个体的情况进行调整。
4.综合治疗:创伤治疗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治疗方法。
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支持性治疗等,以促进个体的身心康复。
5.治疗团队合作:创伤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团队合作。
医生、心理治疗师、社工、康复师等各专业人员应共同协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治疗支持。
二、注意事项1.建立安全稳定环境:创伤治疗的第一步是为患者建立安全稳定的治疗环境。
提供舒适、安全的空间,让患者感到被理解和支持。
2.倾听和沟通:创伤患者通常需要有人倾听和理解他们的经历和感受。
与患者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他们的故事,鼓励他们表达内心的感受。
3.教育和信息共享:创伤患者和他们的家庭需要了解创伤的影响和治疗的过程。
提供相关的教育和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创伤。
4.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是创伤治疗的核心。
常用的心理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眼动脱敏与再加工、心理动力学治疗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5.药物治疗:在一些情况下,药物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焦虑、抑郁等症状,促进睡眠和情绪的稳定。
药物治疗应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处方和监控。
6.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创伤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鼓励患者与亲友分享经历,寻求社会支持,参加支持性团体等活动。
北京-北京急救中心-张进军-院前创伤急救的现况与救治流程
北京-北京急救中心-张进军-院前创伤急救的现况与救治流程内容提要:院前创伤急救的现况与救治流程1 2 现况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院前创伤救治流程张进军北京急救中心3 4一、现况2000年全球死于创伤的人数约500万(9.5人/分钟),占全球死亡总数的9%。
2002年以来,我国每年创伤死亡人数约70万左右,是第5位死亡原因。
中国汽车数量占全球 1.9%,车祸死亡数却占15%,而且以每年 4.5%的增幅上升。
现代创伤的特点:高速、高能;并发症高、残废率高、死亡率高;群伤多、多发伤多(在创伤病人中多发伤约占 50%)。
全球范围内,创伤正日益成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公害。
北京急救中心近三年病种发病率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外伤心血管消化呼吸中毒非紧急妇科 2007年 2008年 2009年总体现况:院前创伤急救的模式:单纯院前型代表城市:北京、上海我国院前创伤救治总体水平仍处于初级和探索阶段,与发达国家相比,院前创伤急救时间较长、生存率较低、致残率较高,亟待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院前创伤急救的专业技术仍以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四项基本技术为主,且应用不够规范和统一。
院前创伤救治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开展较少,甚至没有。
院前院内结合型代表城市:沈阳依附型代表城市:重庆单纯指挥型代表城市:广州、成都联动型代表城市:南宁、苏州消防型代表城市:香港二、存在的问题院前急救队伍参差不齐由于院前急救模式的不同,导致从事院前创伤急救的人员也不尽相同,专业技术水平和救治能力参差不齐。
有的是院内急诊医师在出诊,有的是急救中心自己的医生在出诊,且从事院前急救的人员在学历、职称和工作经验与院内其他专业相比均存在一定差距。
缺乏统一的院前创伤救治规范和流程在严重创伤救治过程中缺乏统一的救治规范和救治流程,院前急救人员也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的专业培训。
在救治过程中缺乏院前与院内统一的创伤伤情评估方法,缺乏有效的预警分级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
。
s 脊曲 损伤 (
C
) l
SC I
也 是创 伤 后 致残 的 主 要 原
,
、 、
八
因 <
0
.
穿透 性
0
1
SC I 较 钝挫
伤更常 见 且 多 见 于 青 年 人 ( 尸
,
。
预 后 的 重 要 因素
诊 治 头 部 损 伤 的 指 导 原则包 括 ①
a s
:
)
。
Ty r o c h 指 出 针对汹酒
。
率
为此 必 须 公 开 处理 诸如 犯 罪 贫 困 种族 和 制售武
。
年争论 的 热点问题
5
e r s
S ha c kto r d 对 3 4
:
例创伤病
P
,
器 等 公众关 心 的 热点 问 题
R
,
例在 人 院最 初
R in g
,
天 的 前 瞻对 照 研 究 显 示 H T S 组 C I
Ie p
。
,
⑥ 间 断 应 用 甘露醇控制 颅 内高 压
, 。
对
3 % 表示 熟 悉 上 述 指 神 经外科 医 生 的 问 卷 调 查 显 示 9 导 原则 4 5 % 已 经 用 来 指 导 改进 工作 普 遍 认 为 医 生 的
, ,
危 重 症 治 疗 领 域 的 基 础 和 临 床 问题
1
.
损 伤的预 防
的 分离
。
iR o z h 指 出 H T S 可 能过 调 节多 形 核 白细
伤外科 医 生 而 且 也 是 对 全社会 的 一 种 挑战
2 2
.
胞表 面 配 体 减轻失 血 性 休克 后 肺 内 的 中性 核 白 细 胞
2
.
,
特殊的创伤性损伤的诊断 和 治疗
.
1
。
因
头部损 伤 头部损 伤是创 伤致残 致 死 的 主 要 原 多 发 性 损 伤病 部 损 伤 的 恢 复 程度 是 决 定 病 人
.
38 3 9
.
.
le
a n
SJ JS
t
e
a
l
a
.
JP E N l
.
;
23 7
一 3 13
,
K
:
u
P
e
t
.
a
l
P 3 1
r o e
N
e
a
t
l
y
A G
e a
d S i
t
a
一
24 4
,
.
e B
8 7
:
km
t
.
P 4 0
.
r o
C
N
a v l
a
t
l
A
d
t
Se i
a
U SA Am
e
19 9 1
y
s
;
88
e
46 5 1
( 24 )
15 57一 15 58t源自aPa n e
,
18 3
一 18 8
Ki
r
k
创 伤 和 危重 症 的治疗
(
综 合报 道 )
。 。
7 届 年会 和 美 国 本 文 总 结 了 美 国 创伤外科 学 会 5 3 届 年 会 上 所 阐 明 的 许多 创 伤 外 科 和 外科 医师 协会 8
。
比 妥 酸 盐疗 法
36
.
y
SW
a n
t
a
l
e
.
P
a
a n e r e a s
199 6
一 146
:
e
l
.
J
G
Le
e
k
a
o
e
B io
l
.
19 93 P
53
16 5
e
,
一
B
W
.
g
.
JY S
a
t
o s
l
.
A m J
e
P h y s io l
,
1 99 1;
s
26 1 19 90 199 0
G SO4 一 35 ( 3 14
,
一 4 6 55
;
.
J ff
.
r e
e
l
.
U SA l
La
n e e
19 90
t
,
;
162 0
一 16 24
:
D
.
d A P
e
l
.
Ph
l
.
io
l So
r e a s
199 3 199 6
;
H 8 62 一 8 65
12 ( 2 )
:
3 2
.
.
S o ic h i r
3 3
.
o
19 9 1;
3 38
, , 。
H 肚t I
认为
。
H T S / 右旋糖醉疗 法 的 作 用 机 制 可 能
,
自缺 乏 母爱 的 单 亲 家庭 曾 目睹 过 家 庭 及 邻 里 暴 力 或
长 期受 到 宣 扬暴 力 的影 视 的影 响 这 种 情况 不 仅对创
。
是 通 过 调 节 急 性 炎性 反 应 达 到 减 轻 脑 外 伤 后 微 循 环 发 生 的紊乱
滥 用 药物 座 椅 安
,
。
对 严 重 的 头 部损 伤病 例 ( g l
C T
,
o g
w
昏迷 评 分
P ) P
3
一8
。
,
伴 ②
全 带 的 使 用 和 非 法 拥有枪 支 等 行 为 制 定 的 预 防 措 施 可预防 7 2 %的
e a
:
l
g
.
t
l
n
.
Am d J
30
.
hy
s
i
s
o
l S
t
r o
o
19 94
G l o O4 19 93
;
一
:
5 11
37
t
hi T Go
e r
t
a
l
.
D 9 Di
一 e
S i
,
e
,
;
)
:
1 00 9 3 10
29
.
R
.
a
e
t
a
l b
.
Ga
e s
e n
t
.
e r o
lo g
y
,
10 4
e
36 1一 3 74
。
当 出现 脑 病 或进 行 性神 经 功能缺 陷 征象
。
必 须 通过 立 法 并采取措 施 以 减 少
、 、
时 进行 C I 过去 降低
确的
,
,
P 的治疗 T
交 通 肇事损 伤 和 人 际 间 暴 力所致 的 穿透性损伤 的 发 生
高 张 盐水 ( H
2
S 在 创伤病 人 复苏中 的应 用 一 直 是 )
o
t o
分 析 了创 伤 救 治 中心 和 警 方 提 供 的 资 料 后
一 乳 酸 盐组
增加
据 此 认为
以往
发现 近 1 0
年来穿 透 性 损伤 以 枪伤 为 主 而 且损 伤 双
。
关 于 头部外 伤后给 予 钠 盐 将 增 加 I C
。
P 的结 论是 不正
方变 得 越 来 越 年 轻
当今 美 国 枪 支 犯 罪 的 青 少 年 多 来
l
o
19 92
,
40
;
2 23
一 2 29
:
.
.
hG
r e
o
y
T
r
t
r
a
l
.
A
S
e
u
r
19 92
:
157
;
一 165
13 ( 2 )
:
3 5 140
G
.
l
-
1 S
t
a n a
g
e r
y
u
19 94
1 16 ( 2 )
332
;
一 33 8
:
2 7 172
;
.
S r a d le
28
.
J
r
-
lo w a
一
27 8
-
国 外 医学 外 科 学 分 册
1 99
;
3
e
:
53 5
,
一5 6
;
.
25
:
.
H
e
ll
e
r
K F 2 6
.
e
r
a
l
.
B一 g
.
1C
r
e
m
e
SJ
e
e
t
a
l
.
JP E N
n n
,
1 992 g
,
;
1 6
;
:
4 29 h一 43 2 2 15
,
.
3 4
.
.
M
,e
ha
.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