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COOC2H5 CH3COCH2COOC2H5 + C2H5OH COCH2COOC2H5
两种产物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 两种产物在性质上有较大差别,可分离
分子内Claisen 酯缩合(Dieckmann狄克曼缩合) 酯缩合( 狄克曼缩合) 分子内 狄克曼缩合
CH2CH2COOC2H5 CH2CH2COOC2H5 O
C2H5C O + CH2COOC2H5 CN CH3
乙酸铵-乙酸
C6H6
CH3 C2H5
C C COOC2H5 CN 85%
CHO
+
CH2(COOH)2
哌啶,95~100℃ ℃ -H2O
CH C(COOH)2
- CO2
CH CHCOOH (80%~95%)
五、Michael加成 加成
O + CH2(COOC2H5)2 C2H5ONa C2H5OH CH(COOC2H5)2 90% (C2H5)3N,叔丁醇 叔 O
三、丙二酸二乙酯的合成及应用
1、制备 、
CH2COONa Cl
NaCN
CH2COONa CNOC H 2 5
腈化反应
水解、 水解、成酯反应
2、应用 、 (1)制备取代乙酸(一取代或二取代): )制备取代乙酸(一取代或二取代): 脱H+,生成钠盐 生成钠盐
步2
制备甲基酮或烷基取代酸: 制备甲基酮或烷基取代酸:
①稀OH -,②H+,③∆ 酮式分 解 ①40%OH-,②H+,③∆ 酸式分解
CH3 CH3COCCOOC2H5 CH2CH2CH3
CH3 CH3COCHCH2CH2CH3
CH3 CH3CH2CH2CHCOOH
有机化学14章-二羰基
3)
I
CH3COCHCOOC 2H 5
2 CH3COCHCOOC2H5 Na+
-
CH3COCH2CH2COCH3 2, 5 – 己二酮
-
CH2Cl2
CH3COCHCOOC2H5 CH2 CH3COCHCOOC2H5 1) H2O, KOH; 2) H3O+
O C 6H 5C O E t O
4 种产物
-氢的酯分子
+ 不含-氢的酯
O O
+
C H 3C H 2C O E t
1) NaOEt, EtOH 2) H3O
+
C6H5CCHCOEt CH3
O O EtO C
O OEt
O O EtO C
O OEt
C OEt + CH3 C
C CH2 C
二、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应用
成酮水解 CH3 CH3COCCOOC2H5 CH2CH2CH3 成酸水解
CH3COCH CH3
CH2CH2CH3
CH3 CH3CH2CH2CHCOOH
先大后小, 先惰后活
2)制备各种二酮
2 CH3COCHCOOC2H5 Na+
CH3COCHCOOC2H5
-
I I - NaI
CH3COCHCOOC2H5 CH3COCHCOOC2H5
第十四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酮-烯醇互变异构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丙二酸酯的合成及其应用 Knoevenagel 缩合 Michael 加成
其它含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
一、酮-烯醇互变异构
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的化合物称为二羰基化合物,而两个羰 基中间被一个碳原子隔开的化合物称为β-二羰基化合物。此处 羰基的含义较广,包含简单的羰基也包括酯基等.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H OH HO H
*C
*C
OH
OH
HO
O +HO
O
OH
OH
CH2OH
CH2OH
α-D-葡萄糖
β-D-葡萄糖
37%
63% 31
异头物:α-型 β-型,端基异构体
H OH
C
OH
HO
O
OH
C H 2O H
α-D-吡喃葡萄糖
+112 °
结构不同,物性有差异。 2020/12/19
5
CHO H OH
CH2OH
D-(+)-甘油醛
CHO HO H
CH2OH
2020/12/19 L-(-)-甘油醛
CHO
H
OH
HO
H
H
OH
H
OH
C H 2O H
D-(+)-葡萄糖
CHO
HO
H
H
OH
HO
H
HO
H
C H 2O H
L-(-)-葡萄糖
C H 2O H
O
HO
H
H
OH
H
OH
C H 2O H
D-(-)-果糖
2020/12/19
13
(2)化学性质
①差向异构化
❖差向异构体:只有一个手性碳原子的构型相反,其他手性碳原子构型完全相同。
H
O
C
OH
HO OH
OH
C H 2O H
D-(+)-葡萄糖
2020/12/19
b
H
OH
H
O
OH-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羰基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
?
Kinetic enolate
Thermodynamic enolate Generally:
低温有利于形成动力学产物 高温则主要得到热力学产物
强碱有利于形成动力学控制的少取代烯醇负离子。 酸性有利于形成热力学控制的多取代烯醇。 对于弱碱条件下则影响因素会更多,选择性不高。
O CH3
O
CH3
第十四章
羰基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Reaction at the α-Carbon of Carbonyl Compounds
一定的酸性
O
CC
H 带部分正电 被亲核试剂进攻 加成
羰基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之一: 羰基C=O可以接受亲核试剂的进攻,发生亲核加成反应、亲 核取代反应。
Nucleophilic Addition to the Carbonyl Group
(PhH的pKa 为~44 )
2、互变异构(Keto-Enol Tautomerism) 中性条件下,羰基化合物存在酮式和烯醇式互变 ——体现了α-H的活性
O C H3C CH3
OH C H2C CH3 0.00025%
[烯醇] 平衡常数: K=
[醛或酮]
酸和碱均可催化这一互变异构过程 酸催化条件下,羰基氧首先质子化,吸电子作用进一步增强,促 进α-H的离去,加速达到平衡
OH O CH2=CCH2COC2H5
R CO
R'
NC H R'' MgX
3、先加成后消去--酸或碱催化 如:胺、
HO H
氨及氨的衍生物
NaO3S H
注意:
以上反应除与有机金属化合物的反应之外, 均为平衡过程 讨论参数:平衡常数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四)嘧啶及其衍生物
1. 嘧啶 嘧啶的电子结构与吡啶相似,2个氮原子均以sp2杂化轨道成
键,每个氮原子上都含有未共用电子对。
2. 嘧啶的衍生物 (1)尿嘧啶、胞嘧啶和胸腺嘧啶
尿嘧啶
胞嘧啶
胸腺嘧啶
19
(2)磺胺嘧啶 (3)维生素B1
20
(五)吲哚及其衍生物
吲哚由苯环与吡咯环稠合而成。吲哚是无色片 状晶体,熔点52℃,沸点23.5℃,不溶于水,可溶 于热水和有机溶剂中,有恶臭,但吲哚在浓度极稀 时,有花的香味,可作为香料使用。
卟吩
血红素
16
(三)吡啶及其衍生物
1. 吡啶
吡啶有弱碱性,可与强酸成盐。吡啶用于合成维生素和药 物等,并用做溶剂,也是一些有机反应的介质和分析化学试剂。
2. 吡啶的衍生物 (1)烟酸和烟酰胺
烟酸和烟酰胺的结构式如下:
烟酸
烟酰胺
17
(2)异烟肼 (4)维生素B6
(3)尼可刹米
吡哆醇
吡哆醛
吡哆胺
18
(一)呋喃及其衍生物
1. 呋喃 呋喃是最简单的五元含氧杂环,存在于松木焦油中。呋喃可使 盐酸浸过的松木片呈绿色,称为松木片反应,可用于检验呋喃。 2. 呋喃衍生物 (1)呋喃西林
(2)糠醛
15
(二)吡咯及其衍生物
1. 吡咯 吡咯是最简单的五元含氮杂环,存在于煤焦油和骨焦油中。 吡咯蒸汽遇醮有盐酸的松木片显红色,可用于吡咯的鉴别。 2. 吡咯的衍生物
(二)沉淀反应 生物碱在酸性水或酸性稀醇中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 或络合物的反应。 用途: 鉴别——试管、TCL或PPC显色剂; 提取分离——检查是否提取完全。
(三)显色反应
大多数生物碱能和一些试剂反应呈现出不同的颜色。这些能 使生物碱发生颜色反应的试剂称为生物碱显色剂。常用的生物碱 显色剂有钼酸钠、甲醛、钒酸铵、高锰酸钾等的浓硫酸溶液。如 10 g·L-1的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与阿托品显红色,与吗啡显棕 色,与可待因显蓝色。这些颜色反应可用于生物碱的鉴定。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二羰基化合物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二羰 基化合物
第十四章 -二羰基化合物
(4):分子内酯缩合——成环
作业5(4)
成环
(3)酮与酯在乙醇钠作• 常用丙酮或其他甲基酮和酯缩合来合成 -二酮。
• 注意:与羟醛缩合反应不同(稀碱条件下,生成 ,-不饱和醛)。P286
(4)克诺文格尔缩合反应 *——制备,-不饱和酸
• 醛、酮还可以和-二羰基化合物(一般是丙二酸及 其衍生物),在弱碱(氨或胺)作用下缩合:
•烯醇负离子的共振式:
• 由于有烯醇式的存在,所以叫烯醇负离子;又由于亚 甲基上也带有负电荷,反应往往发生在此碳原子上, 所以这种负离子也称为碳负离子。
14.2 -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主 要
• 碳负离子的反应类型: (1)与卤烷反应:即羰基碳原子的烷基化或烷基化反应 (2)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常称为羰基化合物和-二羰基化合 物的缩合反应;当与酰卤或酸酐作用可得酰基化产物; (3)与,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或1,4-加成 反应.
与“三乙”可再 反应合成二酮!
(5) 与酰卤或酸酐作用——羰基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例:与酰氯的反应(得到酰基化产物)
NaH
•在 非 质 子 溶 液中进行
• 酮式分解得:-二酮
• 在合成上乙酰乙酸乙酯更多的用来合成 酮类。(合成羧酸时,常有酮式分解)
补充7
与酰卤作用
• 酮式分解得:-二酮
补充8
有机化学第14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工业上乙酰乙酸乙酯可用二乙烯酮与乙醇作用制得:
乙酰乙酸乙酯为无色具有水果香味的液体,沸点181℃(稍有分解),
微溶于水,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乙酰乙酸乙酯对石蕊呈中性,但能 溶于稀氢氧化钠溶液。它不发生碘仿反应。
2.乙酰乙酸乙酯的性质
乙酰乙酸乙酯可在稀碱(或稀酸)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乙酰乙酸,
后者在加热的条件下,脱羧生成酮。这种分解称为酮式分解,可用
键形成一个稳定的六元环,另一方面烯醇式羟基氧原子上的未共用
电子对与碳碳双键和碳氧双键是共轭体系,发生了电子的离域,降 低了分子的能量的缘故。
酮—烯醇互变异构现象在羰基化合物中较为普遍,但它们的烯
醇式含量是不同的。
(在室温条件下)
14.2 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及应用
1.乙酰乙酸乙酯的合成
乙酰乙酸乙酯可用Claisen酯缩合反应合成。乙酸乙酯在强碱 (如乙醇钠、金属钠等)的催化下缩合,然后酸化,即可得到乙酰乙 酸乙酯。
曾讨论过烯醇式和酮式的互变异构现象。
但β-二羰基化合物的烯醇式结构却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如β-
丁酮酸乙酯(又称为乙酰乙酸乙酯,俗称三乙),通常是以酮式和烯
醇式两种异构体的混合物形式存在的。
这种能够互相转变的两种异构体之间存在的动态平衡现象就 称为互变异构现象。
乙酰乙酸乙酯的两种异构体,可在较低的温度下,用石英容器精馏
反应式表示为:
另外,乙酰乙酸乙酯如与浓碱共热,则α-和β-碳原子之间的键
发生断裂,生成两分子乙酸盐。一般β-羰基酸都发生此反应,这种
分解称为酸式分解。
乙酰乙酸乙酯分子中亚甲基上的氢原子比较活泼,与醇钠等强碱
作用,可以生成钠的衍生物,后者可与卤代烷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烷
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在需要时还可以生成二烷基取代的乙酰乙酸 乙酯,使用更强的碱如叔丁醇钾替代乙醇钠进行反应效果更好。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CONR2,
烷基化反应:
CO2C2H5 (CH3)2CH I + CH2 CN
① C2H5ONa /C2H5OH ② (CH3)2CH I
① C2H5ONa /C2H5OH ② H 3O
+
CO2C2H5 CH(CH3)2 CN
(CH3)2CH C (95%)
Michael 加成反应:
CH3 CH2 C CN 2–甲基– 丙烯酸乙酯 氰基乙酸乙酯
3 2 5
C H2 C H3C O C HC O O2C H5 C H3C O C H 2C H2C H2C O C H 3
CH3COCH2COOC2H5
H5 (1)C2H5O Na C H3C O C HC O O2C (2) I2 酮式分解 C H3C O C HC O O2C H5 C H3C O C H 2C H2C O C H 3
O CH2 COEt
O CH2 COEt
第二步 烯醇负离子对另一酯分子的 亲核加成:
O O O CH3 C OEt CH2 COEt CH3 COEt + CH2 COEt
O CH2COEt
四面体 中间体
O
第三步 离去基团的消除,恢复羰基结构:
O CH3 C OEt CH2 COEt O CH3 O O C CH2 COEt + OC2H5
(1.5×10-4%)
比 C C 更稳定 键能差:45 ~ 60 kJ • mol-1
乙酰乙酸乙酯(β–丁酮酸乙酯): (ethyl acetoacetate) 互变异构
一般烯醇式不稳定,而乙酰乙酸乙酯的烯醇式较稳 定存在:
( 1 )酮式中亚甲基上的氢原子同时受羰基和酯基的影 响很活泼,很容易转移到羰基氧上形成烯醇式。 (2)烯醇式中的双键的π键与酯基中的π键形成π-π 共轭体系,使电子离域,降低了体系的能量。 :OH O CH 3 C CH C OC 2H5 (3)烯醇式通过分子内氢键的缔合形成了一个较稳定的 六员环结构。 O H O CH3 C CH C OC2H5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糖类化合物
糖的来源和分类
糖类化合物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在植物体内,被吸收 的二氧化碳和水在叶绿素存在下,与日光发生光合作用, 生成糖类化合物并吸收了能量,同时放出氧气。
一、来源
自然界中糖类化合物的分布和来源是非常广泛的。在
大多数糖类化合物的分子组成中,由于所含氢原子和氧原 子的数目之比与水分子中相同,可以看成是碳原子与水分 子的结合物,因此,糖类化合物过去一直称为碳水化合物 ,并沿用至今。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糖分子中每个碳原子都 连有氧原子。
一、还原反应
醛糖和酮糖中的羰基都可被还原成羟基,生成多元糖醇。
硼氢化钠还原酮糖时,可得到两种糖醇,例如:
二、氧化反应
单糖可被多种氧化剂氧化,生成的氧化产物也不同。 1.溴水氧化 醛糖很容易被氧化成糖酸。在溴水的氧化下,醛糖中的 醛基变为羧基。
在弱酸性条件下,溴水可氧化已醛糖为醛糖酸的内酯;而 且 β-D-葡萄糖的氧化速度是 α-D-葡萄糖的 250 倍, 由此可知氧化反应是在醛糖的氧环式半缩醛碳上进行的。
1.葡萄糖构型的确定 已醛糖可有 16 个旋光异构体,即 8 对对映消旋体, 在 19 世纪末,E.Fischer 在已醛糖的 8 个 D-型异构体 中,通过有关化学转变和旋光异构体之间的关系,确定了 葡萄糖的构型是下面所列 8 个构型中的第 3 个;
单糖构型的标记采用的是相对构型的方法。该方法以甘油 醛为标准,规定OH写在右边的为右旋(+)甘油醛,相对 构型记为 D(型),而 OH写在左边的为左旋(-)甘油醛 ,相对构型记为 L(型);其它的单糖与甘油醛的相对构 型相比较,如果编号最大的不对称碳原子的构型与 D-(+ )-甘油醛相同,就属于 D 型,如果与 L-(-)-甘油醛 的构型相同则属于 L 型。
有机化学14第十四章羧酸衍生物
3.与含氮亲核试剂的反应——氨解
RCOX、(RCO)2O
OH
O
OH
Cl-C-OC2H5
O
NH2
NH-C-OC2H5
O Cl
O NHNHC(CH3)3
(CH3)3CNHNH2
CH2Cl
CH2Cl
O O 2 NH3
O
NH2
H+
O NH2 3000C
O NH
O NH4
OH
O
O
O
O
NH3 3000C
形成酰胺与脱水同时进行,得到邻苯二甲酰亚胺。
O
H2O
O
CH3-C-OC2H5 NaOH CH3-C-ONa + C2H5OH
CH2OOCC17H35 CH-OOCC17H35 CH2OOCC17H35
NaOH
CH2OH
O
CH-OH CH2OH
+
3 C17H35C-ONa
有人设计了如下的以羟基特戊酸新戊二醇单酯为原料合
成3-氯-2,2-二甲基丙酸的工艺,什么原因导致产率很低?
NC
O
NC
HOOC HOOC
O
N
O
O
O
N
O
O
CN
KOH
CN
C2H5OH / H2O 回流 5 天
O
COOH
COOH
B. 醇解生成酯
O R'OH R-C-G H+或OH-
RCOX、(RCO)2O
O R-C-OR' + HG
O
CH3
CH3-C-Cl + CH3-C-OH
CH3
N(CH3)2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有机含氮化合物
季铵盐的用途:
1. 作表面活性剂
2. 作相转移催化剂
上页
下页
亲油基(烃基)和亲水基(正离子部分)。
返回
37
3. 某些低碳链的季铵盐具有生理活性。 • 季铵碱制备及Hofmann消除
季铵碱受热分解,无-H的季铵碱加热时发生SN2反应,有-H的季 铵碱发生 Hofmann消除反应(E2)。
Hofmann规则:在碱作用下,较少烷基取代的碳原子上的 氢优先被消除,生成双键碳上烷基取代较少的烯烃。
胺钠盐。b 、c的产物经过水解得到原来的胺。
上页
下页
返回
27
4. 与亚硝酸反应
注意:该反应用于氨基的定量测定。
重氮化反应:芳香伯胺与亚硝酸在低温下反应,生成重氮盐,称为重 氮化反应。
注意:干燥的重氮盐稳定性很差,只有在低温(0-5℃)较稳定。
上页
下页
返回
28
注意:N-亚硝基仲胺为中性黄色液体或固体,可用以鉴别仲胺。
35
6. 酰亚胺的烷基化(Gabriel 盖布瑞尔合成法 )
7. 曼尼希(mannich)反应 曼尼希(mannich)反应:含活泼氢的化合物与甲醛(或其它
醛)及胺类化合物的缩合反应。
上页
下页
返回
36
(五)季铵盐与季铵碱
三级胺与卤代烷加热形成四级铵盐即季铵盐。
季铵盐与氢氧化钠(钾)作用形成平衡体系:
注意:芳香叔胺与亚硝酸钠的作用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生成对位
产物,如对位被占据,则反应在邻位发生。
上页
下页
返回
29
5. 烯胺的烷基化和酰基化反应 伯胺的性质:
30
仲胺的性质:与羰基化合物发生亲核加成-消去反应.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 羰基α–取代反应和缩合反应
O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O
RCHCR
RCH2CR
a nucleophile an electrophile
aldol 加成产物:b羟基醛 或 b羟基酮 aldol 缩合产物: a, b 不饱和醛 或 a, b不饱和酮
34
三、Aldol 反应和 Aldol 缩合
1. Aldol (羟醛) reaction and aldol condensation
Why?
24
(1)Aldehyde and ketone 酸催化机理
质子化相 对容易
比较 I 和 II ,由于卤素的吸电子作用,II 中羰基氧上
的电子云密度降低,因此质子化能力降低,反应多
停留在一卤代阶段。
25
二、a – 卤代反应
(1) Aldehyde and ketone
酸催化
26
碱催化机理:
O CH3
O
CH3
B
动力学控制产物
O CH3 H
O
OH
CH3
CH3
热力学控制产物
强碱有利于形成动力学控制的少取代烯醇负离子。 酸性有利于形成热力学控制的多取代烯醇。 对于弱碱条件下则影响因素会更多,选择性不高。
18
4、烯醇硅醚的形成
LDA作用下形成的负离子与三甲基氯硅烷反应生成 烯醇硅醚
HO CC H
思考:羧酸的a –卤代与成酰卤反应有何区别?
31
二、a – 卤代反应
例题与习题: 完成下列反应
O CH3CH2CCH3
Cl2 ( 1 mol ) H2O, HOAc
CH3CH2CH2CHCH3 I2 ( excess)
OH
NaOH
有机化学第14章 醛、酮和醌
CHO + NaHSO3 NaCN CH(OH)CN +
(3) 与格利雅试剂的加成 格利雅试剂:与HCHO作用生成伯醇; 与其它醛作用生成仲醇; 与酮作用生成叔醇。
RMgX + C O 无水乙醚 R C OMgX
+ H3O
R
C
OH
_ CH 3COCH 3 HCN OH
CH 3 OH CH 3OH CH 3 C H2SO 4 CH 2=CCOOCH 3 CN CH 3
O CH3CCH3 + Br2 H
+
O CH3CCH2Br + HBr
继续反应生成二卤 代或三卤代产物
17
碘仿反应:使用碘的氢氧化钠溶液(次碘酸钠溶液)进行 反应。 生成的CHI3是不溶于水的亮黄色结晶,熔点119℃。常利 用碘仿反应来鉴定乙醛和甲基酮。
O RCCH3
O RCCX3 X2 OH+ OHO RCCX3 + X- + H2O
R (H) 1 R δ C
+
δ O
+ Nu
R C (H) 1 R
O Nu
R C (H) 1 R
OH Nu
5
(1) 与HCN的加成 在碱的催化下,醛或酮与HCN反应生成α-羟基氰(也可 叫α-氰醇)。
_ _
HCN C
+
OH
_ +
HOH CN
+
CN
_
O C CN
O
HCN
C
OH CN
+
_
CN
丙酮与HCN作用生成的α-羟基腈在硫酸存下与甲醇作用, 生成α-甲基丙烯酸甲酯。它是合成有机玻璃的单体。
有机化学-第十四章-二糖和多糖
二糖和多糖一、二糖二糖是两分子单糖脱去一分子水形成的糖苷。
按照脱水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还原性二糖和非还原性二糖。
还原性二糖: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单糖的醇羟基脱水成苷,其分子中仍含有一个半缩醛羟基,因此性质类似于单糖,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苷键可以被麦芽糖酶或苦杏仁酶水解。
因其具有还原性,所以称还原性二糖,如麦芽糖、纤维二糖、乳糖。
非还原性二糖: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单糖的半缩醛羟基脱水成苷,其分子中不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不能形成开链结构、无变旋光现象、无还原性,不能成脎;但可以被麦芽糖酶或苦杏仁酶水解。
因其无还原性,所以称为非还原性二糖,如蔗糖。
(一)还原性二糖1、麦芽糖(1)组成麦芽糖是2分子D-G脱水而成,其中1分子用C1上的半缩醛羟基,另1分子用C4上的醇羟基,形成α–1,4 –苷键:OHOHα -1,4-苷键表示构型不确定(2)性质麦芽糖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也可以被麦芽糖酶水解(麦芽糖是α-苷)。
2、纤维二糖(1)组成纤维二糖是2 分子D-G脱水形成的β–1,4 –苷:OH OH+β -1,4-苷键(2)性质纤维二糖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也可以被苦杏仁酶水解(麦芽糖是β-苷)。
3、乳糖(1)组成乳糖是β-D-半乳糖用半缩醛羟基与D-G 脱水形成的β–1,4 –苷(半乳糖与葡萄糖是C4差向异构体):OHOHβ -1,4-苷键β -D-半乳糖D-葡萄糖差向异构(2)性质乳糖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可以形成开链结构、有变旋光现象、具有还原性,能成脎,也可以被苦杏仁酶水解(乳糖是β-苷)。
(二)非还原性二糖(蔗糖) 1、蔗糖组成蔗糖是α-D-G 用半缩醛羟基与β-D-果糖C2上半缩醛羟基脱水形成的α, β–1,2 –苷:2OH既是α-D-G 苷又是β-D-F 苷2、蔗糖性质蔗糖分子中不再含有半缩醛羟基,因此不能形成开链结构、无变旋光现象、无还原性,不能成脎;但可以被麦芽糖酶和苦杏仁酶水解(既是α-葡萄糖苷,又是β-果糖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教材:徐寿昌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材:
第十四章 β-二羰基化合物 二羰基化合物
• 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叫二羰基化合物; 分子中含有两个羰基官能团的化合物叫二羰基化合物; 其中两个羰基为一个亚甲基 相间隔的化合物叫β 二羰 亚甲基相间隔的化合物叫 其中两个羰基为一个 亚甲基 相间隔的化合物叫 β -二羰 基化合物。 二羰基化合物 由于共轭效应 二羰基化合物, 共轭效应, 基化合物。 β-二羰基化合物,由于共轭效应,烯醇式 的能量低,因而比较稳定: 的能量低,因而比较稳定:
(4)克诺文格尔缩合反应 *——制备α,β-不饱和酸 制备α 制备 不饱和酸
• 醛、酮还可以和β-二羰基化合物(一般是丙二酸及 二羰基化合物( 酮还可以和β 二羰基化合物 其衍生物),在弱碱(氨或胺)作用下缩合: ),在弱碱 其衍生物),在弱碱(氨或胺)作用下缩合:
亲核加成-消除 亲核加成 消除
14.5 乙酰乙酸乙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1)酮式与烯醇式的平衡 )
(3)酮与酯在乙醇钠作用下的反应 ) 类似克莱森( 缩合反应: 类似克莱森(酯)缩合反应:
酮α -H活泼
• 常用丙酮或其他甲基酮和酯缩合来合成β -二酮。 常用丙酮或其他甲基酮和酯缩合来合成β 二酮 二酮。 • 注意:与羟醛缩合反应不同(稀碱条件下,生成 注意: 羟醛缩合反应不同 稀碱条件下, 反应不同( 不饱和醛)。 α,β-不饱和醛)。 286 不饱和醛)。P
•乙酰乙酸乙酯的特点 乙酰乙酸乙酯的特点 1、与金属钠作用发出H2;生成钠盐;2、使溴水褪色;3、 、与金属钠作用发出 生成钠盐; 、使溴水褪色; 、 作用显色。 与FeCl3作用显色。 注意: 二羰基化合物中的亚甲基 注意:若β-二羰基化合物中的亚甲基均被烷基取代则无 二羰基化合物中的亚甲基均被烷基取代则无 烯醇结构(即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与FeCl3显色。 );也不与 显色。 烯醇结构(即不能使溴水褪色);也不与
一烃基取代的丙二酸酯
二烃基取代的丙二酸酯 烃基不同, 烃基不同,分 步取代! 步取代!
• 利用丙二酸酯的α碳上的烷基化反应是制备α-烃基取 利用丙二酸酯的α碳上的烷基化反应是制备α 代乙酸的最有效的方法 的最有效的方法. 代乙酸的最有效的方法.
补充1: 补充 :
如三级卤代烃易 消除!不行! 消除 解:
C CH2 COC2H5
C2H5ONa
CH3CH2Br
O CH3 O H 3C C C COC2H5
NaOH H+
第2步取代 步取代
H 3C
CH2CH3 O CH3 C C H CH2CH3 CO2
合成: 合成:甲基环烷基甲酮
物料比 1:1 :
(5) 与酰卤或酸酐作用 酰卤或酸酐作用 作用——羰基亲核加成 消除反应 羰基亲核加成-消除反应 羰基亲核加成 例:与酰氯的反应(得到酰基化产物) 与酰氯的反应(得到酰基化产物)
(4) 乙酰乙酸乙酯烃基化反应 与卤烷亲核取代反应 乙酰乙酸乙酯烃基化反应--与卤烷亲核取代反应 A: 一烃基取代
• α-碳原子上的烃基化反应 碳原子上的烃基化反应. 碳原子上的烃基化反应
再反应
B: 二烃基取代
注意:两个卤代烃(不 注意 两个卤代烃( 两个卤代烃 分步取代, 同)分步取代,否则产 物复杂化 • 得到的α -烃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 再进行酸式或酮 得到的α 烃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 再进行酸式 烃基取代的乙酰乙酸乙酯,再进行酸式或 分解,可制得甲基酮、二酮、一元或二元羧酸。 可制得甲基酮 式分解 可制得甲基酮、二酮、一元或二元羧酸。 • 还可用来合成酮酸及其他环状或杂环化合物。 还可用来合成酮酸及其他环状或杂环化合物。
“三乙”反应与格利雅试 三乙” 三乙 傅克反应齐名! 剂、傅克反应齐名! 7.5%
92.5%
在稀碱(5%NaOH)或稀酸中加热, 或稀酸中加热, (2)酮式分解 )酮式分解——在稀碱 在稀碱 或稀酸中加热 可分解脱羧而生成丙酮: 可分解脱羧而生成丙酮
在浓碱(40% NaOH)中加热 α和β 中加热, (3)酸式分解 )酸式分解——在浓碱 在浓碱 中加热 键断裂而生成两个分子的乙酸: 的C-C键断裂而生成两个分子的乙酸 键断裂而生成两个分子的乙酸
补充4:含有α 原子的酯与无 原子的酯与无α 原子的酯之间缩合 补充 :含有α-H原子的酯与无α-H原子的酯之间缩合 ):与苯甲酸酯缩合 (1):与苯甲酸酯缩合 ):与苯甲酸酯缩合——α位引入:苯甲酰基 α 引入: 作业5( ) 作业 (2)
苯甲酰基
):与草酸酯缩合 (2):与草酸酯缩合 ):与草酸酯缩合——α位引入:酯基(加热) α 引入:酯基(加热) 作业5( ) 作业 (3)
14.3 丙二酸酯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 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丙二酸二乙酯的制备
氯乙酸钠
• 丙二酸二乙酯分子中的α -亚甲基上的氢非常活泼 丙二酸二乙酯分子中的α 亚甲基上的氢非常活泼 亚甲基上的氢非常活泼:
钠盐 • 强亲核试剂 与卤烷发 强亲核试剂,与卤烷发 生取代反应. 生取代反应
(1)制备:α-烃基取代乙酸 )制备:
NaH
•在 非 质 子 溶 在 液中进行
• 酮式分解得:β-二酮 酮式分解得: 二酮
• 在合成上乙酰乙酸乙酯更多的用来合成 合成羧酸时, 酮 类 。 (合成羧酸时 , 常有酮式分解的副 合成羧酸时 反应) 反应
补充6 补充 与酰卤作用 酰卤作用
• 酮式分解得:β-二酮 酮式分解得: 二酮
•烯醇负离子的共振式: 烯醇负离子的共振式: 烯醇负离子的共振式
• 由于有烯醇式的存在,所以叫烯醇负离子;又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亚 由于有烯醇式的存在,所以叫烯醇负离子 烯醇负离子;
甲基上也带有负电荷, 反应往往发生在此碳原子上, 甲基上也带有负电荷 , 反应往往发生在此碳原子上 , 所以这种负离子也称为碳负离子 碳负离子。 所以这种负离子也称为碳负离子。
合成甲基酮 丙酮同系物 一元羧酸(乙酸同系物 乙酸同系物) 合成甲基酮(丙酮同系物 和一元羧酸 乙酸同系物 甲基酮 丙酮同系物)和
两个卤代烃( 不同) 两个卤代烃 ( 不同 ) 分步取代, 分步取代 , 否则产物 复杂化。 复杂化
补充5: 补充 :
第1步取代 步取代
O H 3C O C2H5ONa CH3I O CH3 O H 3C C CH COC2H5
14.2 β-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二羰基化合物碳负离子的反应
主 要
• 碳负离子的反应类型: 碳负离子的反应类型: (1)与卤烷反应 即羰基α碳原子的烷基化或烃基化反应 与卤烷反应:即羰基 与卤烷反应 即羰基α (2)与羰基化合物反应 常称为羰基化合物和β-二羰基化合 与羰基化合物反应:常称为羰基化合物和 与羰基化合物反应 常称为羰基化合物和β 二羰基化合 物的缩合反应;当与酰卤或酸酐作用可得酰基化产物 当与酰卤或酸酐作用可得酰基化产物; 物的缩合反应 当与酰卤或酸酐作用可得酰基化产物 (3)与α,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或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或1,4-加成 与 β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共轭加成反应或 加成 反应. 反应
β-丁酮酸酯 丁酮酸酯
缩合反应历程——亲核加成 消除 亲核加成-消除 (2)克莱森(酯)缩合反应历程 )克莱森( 亲核加成
乙酸乙酯
• 凡有α-H原子的酯,在乙醇钠或其他碱性催化剂(如 凡有α 原子的酯,在乙醇钠或其他碱性催化剂( 原子的酯 氨基钠)存在下,都能进行克莱森 克莱森( 缩合反应。 氨基钠)存在下,都能进行克莱森(酯)缩合反应。 • 克莱森(酯)缩合反应是合成β-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克莱森( 缩合反应是合成β 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二羰基化合物的方法
与FeCl3作用 不显色
• 亚甲基对于两个羰基来说都是α位置,所以α-H特别活 亚甲基对于两个羰基来说都是α位置,所以α 特别活 二羰基化合物也叫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 泼。 β-二羰基化合物也叫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 二羰基化合物也叫含有活泼亚甲基的化合物
14.1 β-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 二羰基化合物的酸性和烯醇负离子的稳定性 • 酸性:亚甲基同时受到两个羰基的影响,使α-H有 酸性:亚甲基同时受到两个羰基的影响, 有 较强的酸性(比醇和水强)。 较强的酸性(比醇和水强)。 • 互变异构生成烯醇式。在碱作用下,生成负离子: 互变异构生成烯醇式。在碱作用下,生成负离子:
加热生成酯基
):与甲酸酯缩合 (3):与甲酸酯缩合 ):与甲酸酯缩合——α位引入:醛基 α 引入: Ph-CH2COOC2H5 + HCOOC2H5
C2H5ONa
Ph-CHCOOC2H5 + C2H5ONa CHO 醛基 ):分子内酯缩合 (4):分子内酯缩合 ):分子内酯缩合——成环 成环
作业5( ) 作业 (4) 成环
COOH COOH
补充2: 补充 :
COOC2H5
HOOC COOH
COOC2H5
2
2
补充3: 补充 : (3)环状一元羧酸 环状一元羧酸
n=2, , 易开环
• 二卤化物 ( Br(CH2)nBr, n=3~7) 与丙二酸酯的成 二卤化物( , ) 环反应
CH2(COOC2H5)2
2 C2H5ONa Br(CH2)5Br
烃基不同, 烃基不同,分 步取代! 步取代!
解:
(2) 合成二元羧酸 例如:合成丁二酸、 例如 合成丁二酸、己二酸 合成丁二酸
物料比(2:1)-直链 物料比( : ) 直链 + CH2I2 醇钠) (醇钠)成环
2 C2H5ONa CH2I2
COOC2H5 COOC2H5 COOC2H5 COOC2H5
COOC2H5 COOC2H5
注意物料比1: 注意物料比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