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一章自由组合定律(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4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4](https://img.taocdn.com/s3/m/b93617f65ef7ba0d4a733bba.png)
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目标1、概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理解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
掌握其细胞学知识。
3、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4、尝试模拟活动,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二、学情分析由于教学内容顺序的调整,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减数分裂相关知识。
同时第一节分离定律的学习也让学生了解了科学探究的步骤,同时也了解了一对等位基因分离的规律,如今将研究对象放宽到两队等位基因,更有助于新知识的构建。
三、重点难点1、理解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和验证,了解其实质2、运用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四、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4.1.一、教学目标1、概述两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理解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和验证3、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4.1.2学时重点1、理解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和验证2、科学探究方法4.1.3学时难点理解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和验证4.1.4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回顾分离定律知识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
下面我们来复习一下,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一对相对性状?举例2、什么是等位基因?3、分离定律的研究对象是谁?4、F2的性状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活动2【讲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问:上节课我们研究的是一对相对性状,那如果我们同时观察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相对性状,会出现怎么样的情况呢?(一)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P黄色圆粒X绿色皱粒↓F1黄色圆粒↓F2黄色圆粒:绿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皱粒315粒:108粒:101粒:32粒9:3:3:1孟德尔选用了豌豆的粒色和粒形这样两个性状来进行杂交,即纯种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绿色皱粒豌豆做亲本进行杂交。
无论是正交还是反交,结出的种子都是黄色圆粒的。
以后,孟德尔又让F1植株进行自交。
产生的F2中,不仅出现了亲代原有的性状——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还产生了新组合的性状——绿色圆粒和黄色皱粒。
在所结的556粒种子中,有黄色圆粒的315粒、绿色圆粒的108粒、黄色皱粒的101粒、绿色皱粒32粒。
高中生物 自由组合定1 (1)教案 浙科版必修2
![高中生物 自由组合定1 (1)教案 浙科版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5aea5f4aa98271fe900ef906.png)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理解)。
2.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现象的分析,使学生学会透过遗传现象去分析遗传的本质,对学生进行“现象与本质关系”的哲学观点教育,使学生能够运用哲学观点分析事物规律。
2.通过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创新精神,爱科学,用科学的品质。
能力方面1.通过学习两对性状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自由组合定律的分析,使学生在深入理解组合定律与分离定律间关系,通过由“简”到“繁”,再由“繁”到“简”的安排,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介绍孟德尔发现遗传规律的过程及其成功的原因,使学生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学实验中是如何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揭示遗传规律的,从而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二、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生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基础上,对两对性相对性状的遗传进入研究,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能力上,是对遗传现象的再认识,再探究的过程。
同时,本章也为学习生物的变异与进化打下了基础。
故本节内容在知识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能力上,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科学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五、教学方法立足于分离定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构建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借助于实验,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自由组合定律。
六、教学过程引言:孟德尔在花园观察豌豆时,发现种子的颜色如果是黃色,则种子的形状一定是圆滑的,而如果种子的颜色是绿色的,则种子的形状一定是皱缩的。
只有这两种情况。
请问,这是为什么?答:豌豆是闭花植物,严格的自花授粉。
问:上述观察出现了几对相对性状?由几对等位基因控制?答2对(复习相对性状)引出课题:那么,这两对等位基因是什么关系,如何遗传并决定生物的性状呢?这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
![人教版生物必修二学案:1-2-1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https://img.taocdn.com/s3/m/f1cd4e19dd88d0d233d46ab6.png)
第1课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学习目标] 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重、难点)2.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3.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知识点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请仔细阅读教材第9~10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实验过程2.过程分析(1)亲本具有的两对相对性状①粒色:黄色与绿色②粒形:圆粒与皱粒(2)F1性状的表现分析①F1全为黄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②F1全为圆粒⇒圆粒对皱粒为显性(3)F2的性状类型分析①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每对相对性状都遵循分离定律。
②③亲本类型:黄色圆粒、绿色皱粒④重组类型: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知识点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请仔细阅读教材第10页,完成下面的问题。
1.理论解释(1)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
①黄色和绿色由遗传因子Y、y控制,圆粒和皱粒由遗传因子R、r控制。
②亲本纯种黄色圆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纯种绿色皱粒的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
(2)F1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遗传因子可以自由组合。
①YYRR产生的配子为YR,yyrr产生的配子为yr。
②F1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表现型为黄色圆粒,产生的配子为YR、Yr、yR、yr,数量比为1∶1∶1∶1。
(3)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雌雄配子的结合方式有16种,遗传因子组合形成9种,性状表现型有4种。
2.遗传图解(1)过程图解(2)F2中各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知识点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自由组合定律请仔细阅读教材第10~11页,完成下面问题。
1.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1)方法:测交实验,即让F1(YyRr)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理论推测(3)孟德尔测交实验结果(4)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相符,由此证明了:①F1是杂合子,遗传因子组成为YyRr;②F1的确产生了YR、Yr、yR、yr四种类型、比例相等的配子;③F1在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单元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例.doc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单元自由组合定律教学案例.doc](https://img.taocdn.com/s3/m/6b42bc8ead02de80d4d840e3.png)
自山组介定律教学案例一、生态课堂的主要特征牛•态课堂是从牛态学及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发展“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以达到构成课堂的诸耍素彼此协调,进而生成最大的效能。
这种课堂是师生智裁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
在生态课堂中,师牛合作互动,学牛主动地获収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
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和设计原理符合新课程理念所倡导的口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 也利于转变学空的学习方式打造高效的牛物课堂。
二、自由组合定律的教学案例(一)教学分析1.教学冃标(1)知识目标:①能够清楚的描述出孟徳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并对结果进行合理分析;②在分离定律的基础上科学的解释口山组合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结果的分析,尝试演绎推理,进行主动学习;②运用类比推理解释白由组合现象,并学会使用规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自主探究自由组合现象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内在规律。
②通过学习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揭示过程,体验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①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过程和规律分析;②对口由组合现彖的科学解释。
(2)教学难点:在分离定律解释的基础上演绎推理对自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应用。
(二)教学策略与手段通过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一)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分离定律等棊础知识, 也领略了孟德尔的科学思维方式。
但是,对于比较抽象的理性知识尚没冇得到自主探究学习的机会,为了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1.教法:启发式教学:问题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利用己有的知识和能力推理新知, 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活动探究教学:设置环环相扌II的情境问题,进行课堂互动,用任务驱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其口学能力及推理能力。
2.学法: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参与研究,通过合作和交流,达成共识,创建主动发现、自主探究、共同研究的学习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Word版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23ec6177232f60ddcca17f.png)
比例 9 ∶ 3 ∶ 3 ∶ 1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对应学生用书P11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P 黄色圆形×绿色皱形F 1黄色圆形⎩⎪⎨⎪⎧粒色: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粒形:圆形对皱形为显性⊗F 2黄色绿色黄色绿色圆形圆形皱形皱形错误!1.母亲是卷发双眼皮,父亲是直发单眼皮,他们的孩子有可能是直发双眼皮吗? 提示:有可能。
因为不同性状之间会发生重新组合。
1.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无论正交、反交,F 1都是黄色圆形,F 2中出现黄色圆形、绿色圆形、黄色皱形和绿色皱形,这四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9∶3∶3∶1。
2.孟德尔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中认为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F 1的基因型为YyRr 。
F 1可以产生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
受精时,它们是随机结合的。
3.测交实验,即让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yyrr)杂交,产生4种类型的后代:黄圆、黄皱、绿圆、绿皱。
其比例接近于1∶1∶1∶1。
4.测交结果表明F 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5.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F 1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基因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基因随机地进行自由组合。
2.什么是性状的重新组合?提示:子二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表现型的组合。
如黄色皱形种子和绿色圆形种子。
3.在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中纯合的黄色圆形豌豆所占比例是多少?F2的绿色圆形豌豆中杂合子所占比例是多少?提示:1/16; 2/3。
4.如果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中亲本为黄色皱形纯合子和绿色圆形纯合子,则所得F2中的重组类型是什么?所占比例为多少?提示:重组类型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所占比例分别为9/16和1/16。
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现象分析(1)孟德尔选取的两对相对性状的纯种亲本为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时(其中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形和皱形是另一对相对性状),F1表现型为黄色圆形,证明两对相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是显性性状,圆形对皱形是显性性状。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e8822c7cd184254a353527.png)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知识网络】1.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1)过程:P :黄圆(纯)×绿皱(纯)→F1黄圆(杂)9黄圆∶3黄皱∶3绿圆∶1绿皱(2)特点:① F1全为黄色圆粒;② F2有两种亲本类型:黄色圆粒(9/16),绿色皱粒(1/16)两种新类型:绿色圆粒(3/16),黄色皱粒(3/16),显示出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 两种亲本类型占F2的(9+1)/16 两种重组类型占F2的(3+3)/16显性纯合占F2的1/169:3:3:1−−→−拓展纯合体占F2的(1+1+1+1)/16 隐性纯合占F2的1/16 两种新类型纯合各占F2的1/16双显性杂合体占F2的(9-1)/16 杂合体占F2的(16-4)/16两种新类型杂合体各占F2的(3-1)/16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①黄色和绿色是一对相对性状,圆粒和皱粒是另一对相对性状,且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控制。
②亲本基因型为YYRR 和yyrr ,分别产生YR 、yr 的配子。
③F1的基因型为YyRr ,Y 对y 呈显性,R 对r 呈显性,F1表现型为黄色圆粒。
④Fl 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Y 与y ,R 与r)随着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非等位基因(Y 与R ,Y 与r ,y 与R,y 与r)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产生四种数目相等的雌雄配子,即1/4YR 、1/4Yr 、1/4yR 、1/4yr 。
F1双杂种 Y①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减(减Ⅰ后期) 数1/2Y 1/2y 1/2R 1/2r 分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 裂同源染色体的组合而自由组合F1的配子 1/4YR 1/4Yr 1/4Yr 1/4yr (减Ⅰ后期)⑤F2雌、雄各4种配子受精结合机会均等,因此F2有16种组合方式、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其基因型比为(1:2:1)2=1:2:1:2:4:2:1:2:1,表现型比(3:1)2=9:3:3:1。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
![人教版必修2 自由组合定律 第1课时 教案5](https://img.taocdn.com/s3/m/b8ab876a02768e9951e738ba.png)
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
3、探讨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过程。
2、分析孟德尔用遗传因子的观点解释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结果。
3、设计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试验能力目标:1、尝试用孟德尔对一对相对性状的解释方法来对两对相对性状的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2、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试验现象。
二、学情分析通过基因分离规律的学习,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基因分离规律等基础知识,也领略了孟德尔的科学思维方式,初步体验到相关知识形成的过程。
因此,他们对进一步探讨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不仅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具备相应的探究学习的水平。
学生在理解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有助于他们进一步增强生物科学素养。
但因不具备减数分裂的知识,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三、重点难点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环节一:温故知新,发现问题【投影图片】现有易倒伏、抗病和抗倒伏、不抗病的水稻品种,甲农民选择了易倒伏、抗病的水稻种植,乙农民选择了抗倒伏、不抗病的水稻品种种植,然而,甲栽培的水稻虽然避免了病虫害的侵袭,但大面积倒伏,严重减产。
乙栽培的水稻遇到了枯叶病的侵袭,都没有达到预期的产量和收入。
为此,他们感到非常失望。
你能不能帮助上述两位农民解决他们的烦恼呢?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能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板书本节标题:第二节自由组合定律)【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诱发学生思考,激发探索问题的兴趣。
引出本节课题。
活动2【导入】复习,导入新课师:展示课标(投影)一学生阅读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复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2](https://img.taocdn.com/s3/m/f4a46e6a48d7c1c708a145c8.png)
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第一课时)一、课标解读本课内容的知识点有: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课标的要求是:描述孟德尔关于豌豆的两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实验程序,说出孟德尔收集、整理和解读数据的方法,简述孟德尔发现自由组合定律的实验依据、假设及推测。
本节的学习目标是:1.知识方面(1)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2)阐明自由组合定律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1)体验“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2)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3.能力方面运用数学统计方法、遗传学原理和遗传图解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二、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教版《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章第二节的内容,是孟德尔所发现的两大遗传基本定律之一。
教材将孟德尔的遗传基本定律安排在“遗传的细胞基础”和“遗传的分子基础”之前。
在生物学发展史,孟德尔的两大定律的发现都在这两块知识之前。
编者如此安排的目的是显然的,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学科内在逻辑性与学生认识规律的统一,使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准备-遗传因子与染色体紧密相伴,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思维品质,同时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发现”-由功能到结构的发现。
本节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第一节一样,是按照科学发现过程的顺序来构建框架体系,按孟德尔的实验过程,由现象到实质,层层深入地展开讨论。
在呈现方式上,同样强调了科学史和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犹如亲历科学家的探索过程,从浓郁的历史感中获取科学知识和对科学方法的领悟。
本节教材采用两个课时,本教学设计是第一课时,重点是介绍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对自由组合的解释。
三、学生情况分析我校的学生属于F组生源,综合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较弱,但对生物这门与实验操作密切相连的学科还是有一定兴趣,也能接受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方法。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有关分离定律的内容,知道孟德尔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科学实验过程,也饶有兴趣地体验了模仿性状分离比的实验,因此本人在该课时的教学设计中以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为铺垫,对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采取问题串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互动学习、合作讨论,使其感受科学家演绎推理的思维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高一生物《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必修2
![高一生物《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38694c08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4.png)
高一生物必修2《自由组合定律》教学设计[设计思想]在《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四项课程理念,其中有“倡导探究性学习〞,这就要求生物学教学应该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并提出问题、探究其原因,使学生对学习过程变得更有兴趣,学到的知识也更加牢固,理解上也更加深入。
同时,也要让学生尝试一种新的学习方式:从过去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教师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被动学习者,变为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想了解什么的主动参与的学习者;由过去从学科的概念和规律开始学习的方式变为学生通过各种事实来发现概念和规律的学习方式;生物课上也将出现更多的学生讨论、交流等活动。
[教材分析]《自由组合定律》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必修2〕——《遗传与进化》〔浙科版〕第一章第二节的重点内容。
本节内容包括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阐述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和模拟两对相对性状的侧交实验,其中表达了很强的探究思想,本节重点在于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解,教师通过呈现孟德尔实验并进行详细讲解,通过学生动手分析,教师讲解,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以达到教学目的。
[学情分析]学生在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和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为这节课学习两对相对性状杂交打下坚实基础,同时高二学生经过必修1的学习,已经初步具有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以及利用信息的能力,能较好地完成对本节中数据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简述自由组合定律及实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提高动手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通过孟德尔杂交实验的学习形成科学的探究思想,发现问题,试验,假设解释,试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探究真理的模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二 旧人教 必修2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二 旧人教 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12c65068e45c3b3567ec8bc9.png)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二旧人教必修2教学目的1.理解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理解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用具豌豆粒色遗传和粒形遗传的示意图,两对相对性状试验挂图,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试验分析图投影片。
教学方法教师讲述、归纳推理与学生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引言:我们用实验加统计学的办法分析了性状的自由组合现象,是否能用实验的办法进行验证呢?这是这一理论能否成立的关键,盂德尔为了使这一理论更具有说服力,又进行了测交试验。
我们知道,出现性状的自由组合,最关键的问题是F1产生了4种雌雄配子而产生的。
要证明自由组合现象是正确的,就必须证明F1产生了4种配子。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讲述:测交时,选用双隐性植株与F1杂交,就是因为双隐性个体只产生一种隐性(yr)配子。
1)产生的后代的种类就是F1产生配子的种类;2)由于yr配子不会影响F1所产生配子对性状的控制,所以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可以推测F1配子的基因型;3)测交后代的比例也就是F1产生的配子的比例。
测交的结果是产生了4种后代:黄色圆粒。
绿色圆粒。
绿色皱粒、黄色皱粒,并且它们数量基本相同。
即4种表现型的数量比接近1:1:l:1。
另外,测交时要进行正反交,目的是要说明F1既能产生4种雄配子,又能产生4种雌配子。
从而证实了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等位基因是自由组合。
4.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讲述: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从实践的角度论证了自由组合定律的存在和规律,现在,我们从现代遗传学的角度去解释这一规律。
请同学们看图思考:提问:孟德尔所说的两对基因是指什么?(回答:位于1、2号同源染色体上的Y和y及位于3、4号的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R和r)提问:1号染色体上的Y基因的非等位基因是那些基因?(回答:3、4号染色体上的R和r)提问: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形成配于时的结合方式是什么?(回答:自由组合。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基础》教案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2cc5a4195f312b3169a5a7.png)
自由组合定律的理论基础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1.过程P黄色圆粒×绿色皱粒↓黄色圆粒F1↓⊗F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22.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可以自由(1)F1组合。
(2)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1)选择杂种子一代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2)后代表现型和比例: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1∶1∶1∶1。
二、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重点聚焦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实验解释、验证方法是什么?2.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3.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共研探究]孟德尔完成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后,进行了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请结合相关材料分析作答:1.如图为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过程,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F 1全为黄色圆粒,说明子叶颜色中黄色对绿色为显性,种子形状中圆粒对皱粒是显性。
(2)F 2有4种表现类型,其中亲本类型所占的比例为10/16,重组类型所占的比例为6/16。
(3)如果杂交实验的亲本改为纯合黄色皱粒×纯合绿色圆粒,F 1、F 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与上述杂交实验相同,重组类型的种子所占的比例为10/16。
(4)F 2中黄色∶绿色=3∶1,圆粒∶皱粒=3∶1,该比例关系说明两对相对性状也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解思考:在产生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1)F1产生比例相等的4种配子:YR、Yr、yR、yr。
(2)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结合方式共16种,F中共有基因型9种,表2现型4种,数量比为9∶3∶3∶1。
中能稳定遗传的占4/16,遗传因子组成是YYRR、YYrr、yyRR、yyrr。
人教版必修2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教案6
![人教版必修2自由组合定律第1课时教案6](https://img.taocdn.com/s3/m/845ee14ef18583d0496459cd.png)
自由组合定律一、教学目标1. 通过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再次验证分离定律, 认识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要相互分离, 认识受精作用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2. 通过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 自主探究杂合子后代的表现型、基因型情况及比例。
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 体会孟德尔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态度。
3. 结合教材图解图解及模拟实验过程、结果, 阐述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通过演绎推理的过程,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上本节课前已经学习了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杂交时遗传的规律——分离定律。
为本节课进一步探究两对相对性状杂交规律打下了基础。
同时通过一学期的生物学科学习, 学生已初步具有了动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本节课采用实验活动的方式, 学生可以加深对分离定律的理解, 同时更直观地理解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自由组合现象及背后的规律。
三、重点难点1. 完成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的模拟实验。
2. 理解自由组合实验过程及其结果, 阐明自由组合定律。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教学准备1. 按班级人数分成4 人一组,每小组准备4 个信封, 分别写有雄1子叶颜色、雌 1 子叶颜色、雄 2 种子性状、雌 2 种子性状;2. 标有Y、y、R、r 的白瓜子各5 颗;3. 模拟实验统计纸若干张。
活动2【活动】(一)、一对相对性状杂交的实验1. 分离定律回顾老师: 上几节课我们学习了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通过一个故事回顾这部分的内容。
第一幕: 从前有一颗豌豆, 她的名字叫阿绿, 因为她的子叶颜色是绿色的。
不仅她是绿的, 他们全家祖祖辈辈的子叶颜色是绿色的, 是当地有名的绿家。
问题1: 为什么豌豆阿绿全家祖祖辈辈的子叶颜色是绿色的?学生: 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闭花授粉植物, 在自然条件下为纯种。
第二幕: 有一天阿绿看到一颗豌豆, 他的子叶居然是黄色的,别人都叫他阿黄, 阿绿好兴奋好喜欢, 要跟阿黄厮守终生。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一章自由组合定律2
![辽宁省大连渤海高级中学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案第一章自由组合定律2](https://img.taocdn.com/s3/m/b3dd2df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27.png)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渤海高中高一生物第一章第2节(2)教案
主备人:使用人:高一生物组时间:2017年3月 5日
课题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课时 1 课型习题
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阐明自由组合定
律
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
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定律的解释依据:课程标准、学生基础和认知特点及教
学经验
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二、能力
目标
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题
理由:根据新课程标
准的要求和本节课的
教材内容,结合我校
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
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材,教辅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意图时
间
1. 课前3分钟小考教师解读学习目
标,巡视
1.明确目标
2.纠错、改正
检查学生基础知识
3分
钟
2.
承接结果对答案,小组研讨
引导;评价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
和合作交流能力
8分
钟
3. 做议讲评优化学案P12变式
2、随堂检测4、5、
6
引导;评价思考,小组合作
交流
培养学生应用已学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
20
分
钟。
高中生物教案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教案自由组合](https://img.taocdn.com/s3/m/c9a0a108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ad.png)
高中生物教案自由组合教材:高中生物教材教学目标:1. 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掌握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器等相关概念及其功能。
3. 能够描述细胞的组成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1. 细胞的基本结构。
2. 不同细胞器的功能。
教学难点:1. 掌握细胞器的名称及其功能。
2. 理解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铜绿假单胞菌的显微镜图像或绘制的示意图,引出细胞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二、讲解细胞的基本结构(10分钟)1. 细胞膜:包裹整个细胞,起到维持细胞内稳定的作用。
2. 细胞质:细胞的液体部分,包括细胞器和细胞溶液。
3. 细胞核:控制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包含细胞的遗传物质DNA。
4. 细胞器: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具有各自特定的功能。
三、讨论细胞器的功能(15分钟)教师以PPT或板书的形式介绍各个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细胞器的作用及其在细胞内的相互关系。
四、小组合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小组合作,模拟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讨论不同细胞器之间的协同作用。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各小组展示讨论成果,学生逐个展示自己组内的讨论结果并总结主要观点,教师及时补充相关知识点,并引导学生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做出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整理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写出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一篇短文。
七、课堂反馈(5分钟)学生就今天的学习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并提出问题或意见。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通过观察细胞的结构和细胞器的功能,增加了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abbcc8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5.png)
自由组合定律的常规解题方法一、运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问题分离定律是自由组合定律的基础,要学会运用分离定律的方法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
请结合下面给出的例子归纳自由组合问题的解题规律。
1.方法:分解组合法。
2.思路: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为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
在独立遗传的情况下,有几对杂合基因就可分解为几个分离定律问题,如AaBb ×Aabb 可分解为Aa ×Aa 、Bb ×bb 。
3.常见题型:推断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及亲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求相应基因型、表型的比例或概率。
4.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测子代的基因型、表型及比例——正推型 (1)配子类型及配子间结合方式问题求AaBbCc 产生的配子种类,以及配子中ABC 的概率。
产生的配子种类:Aa Bb Cc ↓ ↓ ↓ 2 × 2 × 2=8种 产生ABC 配子的概率为12×12×12=18。
[规律] ①某一基因型的个体所产生配子种类数等于2n 种(n 为等位基因对数)。
②两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杂交,配子间结合方式种类数等于各亲本产生配子种类数的乘积。
(2)子代基因型种类及概率问题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先分解为三个分离定律,再用乘法原理组合。
⎭⎪⎬⎪⎫Aa ×Aa →后代有3种基因型(1AA ∶2Aa ∶1aa )Bb ×BB →后代有2种基因型(1BB ∶1Bb )Cc ×Cc →后代有3种基因型(1CC ∶2Cc ∶1cc )⇒后代有3×2×3=18(种)基因型又如该双亲后代中,基因型AaBBCC 出现的概率为12(Aa)×12(BB)×14(CC)=116。
(3)子代表型种类及概率问题如AaBbCc ×AabbCc ,其杂交后代可能有多少种表型?⎭⎪⎬⎪⎫Aa ×Aa →后代有2种表型Bb ×bb →后代有2种表型Cc ×Cc →后代有2种表型⇒后代有2×2×2=8(种)表型 又如该双亲后代中表型A_bbcc 出现的概率为34(A_)×12(bb)×14(cc)=332。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精选教案一 旧人教 必修2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名师精选教案一 旧人教 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d7e7cd2bcf84b9d529ea7a5a.png)
高中生物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案一旧人教必修2一、知识结构二、教材分析1.本小节讲述了“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定律”。
按照从现象到本质的顺序,教材先介绍了杂交试验中出现的自由组合现象。
接着讲述了自由组合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最后归纳出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自由组合定律在生产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
由于自由组合定律是在分离定律的基础上讲述的,因此,在对自由组合现象进行分析时注意交代了它与分离定律的联系,即在两对相对性状中,每一对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在讲述自由组合定律内容后,总结了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任何一项科学成果的获得,不仅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还要有正确的研究方法,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坚韧不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
2.本小节正文内容的最后,以小字形式介绍了“遗传学习题的另一种解题方法--分枝法”。
此外,为了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联系,安排了一个实习“用当地某种生物做有性杂交试验”。
3.本小节与其他章节的联系:(1)孟德尔的杂交试验与第五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相联系;(2)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与《减数分裂》和《基因的表达》相联系;(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与《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相联系。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A: 知道)。
(2)两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等位基因的关系(B: 识记)。
(3)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F2中的性状分离比例(B: 识记)。
(4)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C: 理解)。
(5)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C: 理解)。
2.能力目标(1)通过配子形成与减数分裂的联系,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及有关习题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四、重点·实施方案1.重点(1)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教案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1d1778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2.png)
高中生物自由组合教案
教案名称:生物多样性概念与分类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分类
教学目标:
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2. 掌握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3. 能够按照物种的特征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分类
难点: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学准备:
1. 教学PPT
2. 生物分类表
3. 实验器材:显微镜、玻璃片、载玻片、酒精灯等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一幅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与重要性。
二、讲授(20分钟)
1. 介绍生物分类的概念和分类的目的。
2. 讲解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包括形态分类、进化分类等。
3. 通过实际案例,演示如何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三、实验操作(30分钟)
1. 将收集到的不同种类的昆虫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让学生根据其特征进行分类。
2. 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分类结果。
四、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生物分类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积极保护生物多样性。
教学反思:
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生物的分类有更深层次的了解,并且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高碑店市第三中学2015高中生物第一章自由组合定律(一)
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背诵相应的比例
2.能够指出哪些性状是新出现的性状
3.熟悉孟德尔对于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4.熟练书写遗传图解表达遗传试验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重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与验证
学习难点: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教学过程:
一、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图1-7)
(1)两对相对性状指哪两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Fl的表现型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7
(3)F2原有的性状是哪几个?新出现的性状是哪几个?它们的数量比接近于多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与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3:1的数量比有联系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和y控制)
1. 两对相对性状
粒形:圆粒和皱粒(由R和r控制)
分别控制黄、绿和圆、皱这两对相对性状的Y和y、R和r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
2. 亲本基因型:和分别产生、一种配子;
3. 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4. F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与y、R与r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Y与R 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y与r组合成yr配子。
四种雄配子和四种雌配子的比例均为;
5. 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
在这16种组合中,共有9种遗传因子组合,决定4种性状表现,比例为。
图解:P (黄圆)×(绿皱)
↓↓
配子
↘↙
F1(黄圆)
○×
F2遗传因子组合形式:
性状表现有数量比是
另:新的性状组合重组类型:黄皱和绿圆占F2代的:
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占F2代的:
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
2、写出测交的遗传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