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气候适应性研究
传统与现代兼蓄的岭南宜居形态探索
Co b n n a i o nd M od r m i i g Tr d t n a i e n:The Li b e M o e o n na c ie t r va l d fLi g n Ar h t c u e
需要在不同的空间尺度上进行控制对象的梳理。 1 传统空间特色要素的归纳 .
描 述 岭 南 水 乡特 色 的 各 种 空 间要 素 ,便 于 规 划 针 对 适 宜
场等 ,都试 图在现 代与传统 的对话过程 中寻 找创新 与传承兼
蓄 的 言 语 , 成 为 新 时 期城 市 建设 主 流价 值 观 的导 弓 。相 比之 而 1
整 密集 。河网交织 、 桑基鱼塘 、 热带乔木 果树等要素代表 了岭
南 地 区特 质 性 的 自然 景 观 ,而 飞 架 在 水 道 河 涌 之 上 的各 式 各
的挖掘 , 只言片语地 传递着渐被淡 出记忆 的岭南风情 。据此 ,
本 文 以 广 州 白云 湖 地 区 城 市 设 计 项 目 中 的 宜 居 策 略 研 究 为
吴 婷 婷 W ut gig i t n n
住理想 的未来时 , 并重拾遗 失的地域文化情 结 , 导时代与传 倡
统 结 合 的 发 展 意 识 。 因 而 在 最 初 设 想 中就 提 出 了 “ 南 特 色 、 岭
摘要 : 在新一轮 大规模建设 的浪潮下 , 类城 市风貌及建筑 各
组 团为西部居住组 团, 中部商业 居住综合组 团 , 东部 居住组 团 和北部商 贸物流组 团。( 1 图 )规划提供 商业金融业建筑面积
广 州 作 为全 国 一 线 大 城 市 ,在 近 二 十 年 发 展 过 程 中 城 市 建 设 亮 点 不 少 , 早 期 的 开 发 区 到 各 大 新 城 / 的 建 设 此 起 彼 从 区
岭南、岭北传统民居适应性营造技术比较探析
一曾娟z n eJ nu ga 曩 .i竺两l l 岭 在  ̄ : i l 蕊
地 貌 气候 统 适应 营造 律 ng og he i l na nta lGua dn E b t c  ̄ T kn t r sd n si h nta ut Huna nd Ce r A sr t a ] a i gters e t nt eCe r So h h e
气候 类 型 与特 征 ,并 结 合 区 域 文化 特 施。试 图发掘两地 民居营造 技术不 同侧 以便 为两地 居住建筑 设计 方面 ,应
征 ,分析 差异性较 大的降温 、采 光等措
重 点 ,及 在 适应 性 方面 的 营造 规律 ,
对 自然 灾害 带来 启发 。
1两地 自然条件 比较
12两地 气 候 特 征 . 地 形 条 件 是 影 响 气 候 形 成 的 重 要 因 素 ,南 岭 山 脉 对 两 地 气 候 起 了 决 定 性 影 响 作 用 。 广 东 省 处 于 高 温 潮 湿 、 风 暴 多
曩 aa d mi g e om lahaet tsw aAd s rs bi n iurcrtss e o e. a e c n te o c tlacicn e a sni n a o nh c cu r ih t r i t h
a
1两 地 等 征 . 地貌 特 1
格。 从 两 地 地 理 条 件 出 发 , 总 结 地 貌 和
岭南 、岭北传 统 民居 遁 应 性 营 造 技 术 比 较 搡析
Co ar o d An lss o h a t b ly Co s r c mp i n an a y i f e Ad p a i n tu t s t i t T c u s e o h adi i alRe i en e i Ln n n a d L n b i i g a n i g e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研究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气候适应性设计已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
岭南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得其庭园空间的设计更具挑战性。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以期为岭南地区的庭园设计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将对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包括温度、湿度、降雨等因素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庭园空间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文章将深入探讨岭南庭园空间的主要要素,如水体、植物、园路、建筑等,并分析这些要素如何根据气候特点进行布局设计。
接着,文章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气候适应性布局模式在岭南庭园空间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这些案例将覆盖不同类型的庭园,包括私家园林、公共园林和风景名胜区等,以展示气候适应性设计在各类庭园空间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文章将总结归纳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岭南庭园空间要素布局模式的关键要素和设计原则,提出优化建议和未来研究方向。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气候适应性设计在岭南庭园空间中的应用,为提升岭南地区庭园空间的生态价值和美学价值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岭南庭园概述岭南,位于中国南部,包括广东、广西、海南、福建南部以及香港、澳门等地,这一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岭南庭园文化。
岭南庭园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有中国传统园林的共性,又因其地域特色而独具魅力。
岭南庭园的空间布局深受其气候影响,呈现出一种与北方园林截然不同的风貌。
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潮湿,多雨少风,这种气候条件使得岭南庭园在布局上更注重通风透气、遮阳避暑。
庭园中常采用开放式结构,利用水体、植物等要素创造凉爽湿润的微气候环境,使人们在其中能够感受到宜人的舒适度。
在空间要素布局上,岭南庭园讲究“因地制宜、因景而异”。
庭园中的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要素都经过精心设计和布局,以营造出一种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景观效果。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已成为当今建筑界研究的热点课题。
作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岭南建筑在应对地域气候方面有着独特的策略和智慧。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以期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本文首先回顾了岭南建筑的历史沿革和气候特点,分析了岭南建筑在应对炎热、潮湿气候方面的传统策略。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包括建筑设计、建筑材料、建筑技术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和比较,文章深入探讨了这些策略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效果,并总结了其优势和局限性。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将整体观念引入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中,强调了建筑与环境、功能与形式、技术与艺术的有机结合。
同时,文章也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既深入分析了岭南建筑的传统智慧,又关注了当代建筑技术的最新发展。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为现代建筑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推动建筑设计与地域气候、文化传统的有机结合,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文章的研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岭南建筑的传统智慧,为传统建筑文化的现代转型提供有益的借鉴。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本文将详细阐述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的具体内容和实践应用,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参考。
二、整体观的理论基础与建筑气候适应性的关系整体观作为一种哲学思想和方法论,强调将研究对象视为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注重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在建筑领域中,整体观的应用旨在从全局出发,综合考虑建筑与环境、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以实现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建筑气候适应性则是指建筑在设计、建造和使用过程中,能够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和环境特征,采取相应的策略和措施,以满足人们对建筑舒适性和功能性的需求。
这种适应性不仅体现在建筑的形式和功能上,更体现在建筑的材料、构造和技术等方面。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岭南传统民居是岭南地区的传统建筑形式,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岭南传统民居被取代或改建,这对于岭南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不仅有助于了解岭南传统建筑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还可以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反映了岭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文化传统。
通过深入分析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揭示岭南人民对生活环境的认知和理解,以及他们对家庭生活的期望和需求。
这对于挖掘岭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助于将传统建筑文化传承给后代,推动传统建筑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建筑思想,从而更好地理解和传承岭南建筑文化。
通过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揭示其在历史演变中的变迁轨迹,进一步认识岭南地区的建筑风格和生活方式。
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探讨传统文化在现代建筑中的融合与创新,促进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交流。
通过深入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促进岭南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生活空间和文化体验,同时也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的研究资源和文化遗产保护的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对岭南传统民居空间布局特征的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岭南传统建筑文化,促进岭南地区的文化传统的传播和弘扬。
了解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岭南古代建筑文化,进而认识岭南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研究岭南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特征,可以为当代建筑设计提供借鉴和启示,将传统建筑元素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不断丰富和拓展建筑设计的思路和手法。
岭南民居:审“势”观“气”的节能布局及其设计策略
岭南民居:审“势”观“气”的节能布局及其设计策略作者:谢浩来源:《上海城市管理》2014年第01期导读: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色,这跟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及岭南民居的气候设计经验有着缜密的联系。
诸如竹筒屋、西关大屋、骑楼和围龙屋的布局特点和建造形式,可以清晰地观察与了解岭南民居建筑经验和设计理念。
鉴此,很有必要呼吁并重视气候设计,特别是岭南建筑中在布局方面的一些生态节能精髓,这将有助于在现代建筑设计中体现生态节能的完美设计。
一、引言黑格尔说过:“要使建筑结构适合于环境,就要注意到气候、地位和四周的自然风光。
在结合目的来考虑的一切因素中,创造出一个自由的统一整体,这就是建筑的普遍课题,建筑师的才智要在这个方面完美体现。
”建筑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建筑创作必然离不开具体的地域和气候。
岭南地区属于炎热潮湿的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气温相对较高,夏长冬短,雨量充沛,特别是伴随着强烈的日照带来了大量的太阳辐射热量。
因此,气候设计在这种湿热地区就显得格外重要。
传统民居建筑有其独到的防热方式,建筑的通风、隔热、遮阳及避雨等功能十分明显。
传统岭南民居的不少做法符合生态节能要求,虽然它只具有原始状态和自然状态的价值,但如能实事求是地加以总结,对现代建筑设计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二、岭南古村落的总体布局特征风水学认为“塘之蓄水,足以荫地脉,养真气”,古代村落选址的一般规律是“负阴抱阳,背山面水”。
受其影响,岭南传统建筑的布局多审“势”观“气”,讲究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在适应当地自然气候条件的基础上,结合人们的居住习惯,创造出舒适健康的居住环境。
如体现民居利用热压原理实现自然通风的做法,就是被动式节能和调节建筑气候环境的一个实例。
“背山”可以利用山体挡住冬季寒冷的北风;“面水”可以在炎热的夏季进行微气候调节,实现“冬暖夏凉”的愿望。
“坐北朝南”可以使民居既能在冬季避免寒冷风吹入室内,降低内部热量的消耗,又能在夏季顺应风向,引导凉爽的风进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实现风压自然通风(见图1)。
城市更新理念下岭南古村落的环境设计探究
城市更新理念下岭南古村落的环境设计探究发布时间:2022-01-07T01:45:03.928Z 来源:《城镇建设》2021年第26期作者:刘雪霞[导读] 本文以典型岭南古村落——广州大岭村为例,探究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如何根据村落特征进行文脉的传承、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创新。
刘雪霞东莞市企石镇规划管理所广东东莞 523000摘要:城市的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随着我国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和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在保护传统古村落的同时,并使其融入现代社会,成为我国社会转型期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本文以典型岭南古村落——广州大岭村为例,探究在城市更新理念下,如何根据村落特征进行文脉的传承、环境的设计以及公共空间的创新。
关键词:城市更新;岭南古村落;环境设计引言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任务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有助于加快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建设,提高村民的文化自信与认同[1]。
在城市更新的理念之下,更新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为其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激发村落发展活力,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岭南古村落特征1.1山水环境特色广东村落整体空间布局因受地理位置影响,传统村落多以“山、水、村、田”为格局,体现在多山地、丘陵、台地的地区。
大部分的村落都环绕小山丘而建,村落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呈现前有水塘环绕后有林木茂密的整体布局。
村落肌理以居民建筑为中心圈层向外扩展,再以自然环境山水等要素共同组成村落空间形态,呈现“岭南水乡”的特色。
1.2独特的空间肌理岭南乡村道路系统的规划一般由街、坊、里构成,街为主干,坊、里为支干。
这种建筑占总建筑群的九成,在庞杂的建筑体系中,民居建筑依巷道整齐排布,以一个巷道为中轴铺开,所呈现的巷道有网格状布局和放射性布局。
有些巷道笔直分布,有些松散铺开,其纵深偏长,且有纵向巷道和横向巷道之分。
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构成要素对风环境的影响研究
3.5建筑总进深模拟分析
改变建筑总进深,研究建筑总进深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根据李海波的《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行制研究》,“三间两廊”式民居进深均值为11.05m,取11m为变量。取建筑总进深为33m、44m、55m、66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7所示。
表7不同建筑总进深下梳式布局村落1.5m高风速云图
图4巷道风速变化折线图
3.3巷道宽度模拟分析
改变巷道宽度,研究梳式布局南北向巷道宽度不同时风速的变化。模拟中取巷道宽度分别取1m、1.5m、2m、2.5m时的风环境进行对比分析,模拟结果如表3所示。
表3不同巷宽下梳式布局村落1.5m高风速云图
将4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6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4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87%、66%、77%、56%。随着巷宽增大,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小,当巷宽为1.5m时,风速衰减率为66%。之后随着巷宽的增大,风速衰减率先增大后减小至56%,风速变化逐渐缓和。
将4个模拟方案所测巷道风速绘制成折线图,如图10所示。对巷道进出风口风速进行对比得出,4个模拟方案的巷道风速衰减率分别为67%、93%、74%、71%。随着建筑总进深的增加,风速衰减率逐渐增大,当总进深为44m时,风速衰减率达最大90%,风速变化大。之后随着进深的增大,呈逐渐减小趋势,风速逐渐缓和。
2.3建筑高度
梳式布局村落内民居以“三间两廊”为主,根据李海波的《广府地区民居三间两廊行制研究》,传统“三间两廊”行制的民居多为一层,其正屋檐口高度为5.36m。然而随着新型材料及结构的发展,出现了传统三间两廊加建为两层或以上的情况。梳式布局内建筑高度的改变,影响着建筑间巷道的风速变化。
2.4建筑总进深
岭南传统建筑气候空间的尺度分析
岭南传统建筑气候空间的尺度分析提纲:1. 岭南传统建筑气候空间的尺度分析2. 湿度与气温调控3. 通风与光线设计4. 传统材质与现代技术应用5. 岭南传统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未来发展趋势1. 岭南传统建筑气候空间的尺度分析:岭南传统建筑是华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特色的传统建筑之一,它以其人文交融、具有丰富的地域特征和低碳环保的生态美学受到了世界各方的青睐。
其中,岭南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建筑气候空间,是岭南传统建筑最为重要的特征。
本文将从不同尺度上分析岭南传统建筑的气候空间,包括建筑整体布局、建筑内部分区、以及细节设计方面。
2. 湿度与气温调控:岭南传统建筑气候空间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优秀的湿度和气温调控系统。
具体来说,受南方地区的高温多湿环境影响,岭南传统建筑采用各种手段来调节建筑内部的湿度和气温。
在建筑布局上,将主要功能区域布署在南北向长开廊之间,这样空气流通不仅可以有效地降低气温,还可以提升室内的湿度。
此外,绝大多数的岭南传统建筑都采用了天井和花园等生态手段,以便在空间内营造出良好的湿度环境。
在建筑材料上,也会运用特殊的材料结构来调节气温,例如‘粘土、白砂、黄砂、稻草’等。
不仅如此,岭南传统建筑内部的门窗、窗棂、梁柱等都被赋予了不同的气温调控功能,这些细微的设计能让建筑达到最优的气温调控效果。
3. 通风与光线设计:通风和光线设计也是岭南传统建筑空间气候的重要方面。
因为建筑内部有些地方比较潮湿,需要通风,岭南传统建筑创新性地设计了开口通风口,用以室内经常性通风。
其次,在光照方面,岭南传统建筑大量采用回廊,它们的朝向会根据不同时间段太阳角度来选定,确保在白天阳光能够充分地照射到室内,让建筑内部变得明亮。
4. 传统材质与现代技术应用:岭南传统建筑的材料比较多样化,大多数材料来自当地自然资源,也使用了诸如木材、石料和青砖等传统材料。
但传统并没有意味着落后,在现代技术的影响下,一些传统材料得到了提升。
例如,在设计建筑的房梁上有许多华丽的褶曲和雕刻,这本来是手工完成的,现代技术则可以使用 CNC 加工完成,效率更高,精度更高。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当代建筑设计不仅仅需要考虑美学和功能性,还需要考虑气候适应性。
岭南地区作为我国湿热气候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建筑设计需要特别关注气候适应性。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气候适应性的理念,以及如何在实践中落实这一理念。
本文将从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基于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旨在为当代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岭南地区的气候特点岭南地区位于我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长而炎热,冬季短而温暖,雨量充沛,湿度较大,日照时间较长。
由于地处南海之滨,岭南地区还受到台风的影响。
这种气候特点决定了岭南地区的建筑要适应高温潮湿的环境,要考虑排水、通风以及防风防雨。
传统岭南建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些适应气候的设计策略,例如庭院建筑、挑檐建筑等。
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挑战,因此需要在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引入现代的设计理念,以适应当代的气候需求。
基于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在谈论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何为基于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
整体观是指将建筑视为一个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整体,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中,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美学、环境以及文化等因素,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使建筑融入环境,与自然和谐共生。
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与气候适应性设计密切相关,因为气候适应性设计需要建筑与环境相互配合,使建筑在保证舒适性的前提下,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在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中,如何将整体观的设计理念与气候适应性相结合,提出一些创作策略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创作策略:1. 应用传统建筑元素传统岭南建筑中的一些元素以其气候适应性而闻名,如庭院建筑、挑檐建筑等。
在当代岭南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应当代气候需求的建筑形态。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重,建筑行业也逐渐意识到了建筑气候适应性的重要性。
在中国南方地区,岭南建筑作为独特的文化遗产,也面临着气候变化对其保存和传承的挑战,因此,如何在保持其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进行气候适应性的创新设计,成为了当代岭南建筑领域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的历史演变和建筑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结合气候分析和相应的创作策略,探讨了一种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
首先,岭南建筑的历史演变表现出了其在气候适应性方面的传统智慧。
古代岭南建筑凭借其独特的木构结构和风水理念,形成了一种以隔热、抗震、防风、防雨为特点的建筑形式。
而现代岭南建筑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材料不同、结构形式和交通发达,岭南建筑的传统气候适应性有所削弱。
因此,在当代岭南建筑的设计中,应该注重整体观的概念,将建筑的气候适应性与其文化传承相结合。
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其一,注重建筑的遮阳、隔热和通风设计。
建筑遮阳、隔热和通风是建筑气候适应性的重要因素。
岭南地区夏季高温多湿、冬季湿冷,因此,在建筑设计中应用遮阳板作为立面设计,减少太阳直射进入室内的量,同时保证室内采光;采用厚实的墙体以保证房屋的隔热、保温;采用透气的墙或内墙外保温系统,并采用可存在基层的散热和通风系统,实现建筑内部空气流通和温度平衡。
其二,注重建筑的水文和排水设计。
岭南地区雨水集中、雨势强,需要进行相应的雨水管理和排水设施设计。
在建筑设计中,应考虑建筑的排水渠道、屋檐、地面排水系统等,保证建筑在雨季不受水灾影响。
其三,注重建筑的材料和结构设计。
在岭南地区,由于气候湿润,建筑材料容易受潮、腐烂,因此,在建筑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上需要注意。
建筑结构的设计应拥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以应对岭南地区多样的地质情况和地震频发的情况。
总之,在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中,应该从整体观的角度来思考建筑的设计和建造,注重建筑的气候适应性与其文化传承相结合。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摘要】:本文通过对岭南建筑特点的分析,探讨了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在当代建筑中的应用,并结合整体观理念,提出了创新设计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了这些策略在实践中的效果。
总结了当前研究的意义,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研究旨在为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以适应当代气候变化的挑战,促进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整体观、创作策略、案例分析、创新设计、研究方向、结论、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是当前建筑设计领域中一个重要且值得探讨的话题。
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方,气候湿热,四季温暖,雨量充沛。
传统的岭南建筑因地制宜,注重通风透光,屋顶多采用歇山顶,建筑底层高抬,通风保湿。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代岭南建筑在遇到一些新的挑战和问题。
研究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旨在探讨如何在保留传统建筑特色的基础上,应对气候变化所带来的挑战,在提高建筑舒适度的保证建筑的节能环保性。
通过对岭南建筑特点进行分析,结合整体观的设计理念,探讨气候适应性的创作策略,借鉴现代科技手段,结合当代设计方法,实现岭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岭南建筑特点的分析和研究,结合整体观的设计理念,探讨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以期为当代岭南建筑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岭南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1.2 研究意义岭南地区的建筑文化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特色和历史价值。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建筑设计中气候适应性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岭南地区建筑特点和气候特点的分析,探讨当代岭南建筑在气候适应性方面的创作策略,以期为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岭南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给建筑设计带来了挑战,如高温多雨的夏季和多风的冬季。
而传统的岭南建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考虑了气候适应性,但现代建筑设计需要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实践,以满足当代人们对于舒适性和可持续性的需求。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
在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在分析了岭南建筑特点及气候适应性挑战,讨论了整体观在岭南建筑中的应用,探讨了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并进行了案例分析和成果展示。
在总结了基于整体观的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并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当代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发,推动岭南建筑在保留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应当代气候变化。
【关键词】关键词: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整体观、创作策略、案例分析、成果展示、总结、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短,或者格式等。
以下是对研究背景的内容:在当代社会,随着气候变化的日益加剧,建筑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岭南地区作为中国南方地区的代表,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气候条件给建筑设计带来了独特的挑战和机遇。
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木结构、斗拱、砖瓦等元素而闻名于世,但在面对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时,传统建筑模式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逐渐在岭南地区兴起。
整体观注重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从整体出发,考虑建筑在气候适应性方面的优化和创新。
研究岭南建筑在整体观的指导下,如何更好地适应当代气候变化的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以期为岭南地区的建筑设计提供创新思路和实践经验。
也为更广泛的建筑行业在气候适应性设计方面提供借鉴和借鉴。
1.2 研究意义岭南地区作为中国南方的一个重要文化区域,其建筑风格独具特色,既融合了传统的文化元素,又具有现代化的设计理念。
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岭南地区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气候适应性挑战。
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设计手法可能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需求,因此有必要对岭南建筑的气候适应性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创新的设计策略。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基于整体观的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通过对岭南建筑的特点和气候适应性挑战进行分析,结合整体观的设计理念,提出具体的创作策略。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当代岭南建筑在气候适应性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建筑设计界的一个重要议题。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建筑在面对极端天气条件时的适应性问题。
而岭南地区的建筑气候适应性更加凸显出来,因为它融合了南方地区的独特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也面临着极端的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
基于整体观的当代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一、岭南建筑的气候特点岭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潮湿炎热,冬季相对干燥。
由于地处南方地区,岭南地区的建筑气候适应性面临着明显的挑战。
在此气候背景下,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而闻名。
传统岭南建筑以“四合五天”为基本格局,建筑结构多采用木质结构,局部使用砖石等建筑材料,风格古朴典雅,通风透气。
二、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整体观的建筑设计理念强调建筑与环境、文化、社会等因素之间的整体性关系。
在建筑气候适应性研究中,整体观的设计理念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全面考虑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文化和社会需求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整体观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文化特色和社会需求,寻求一种更加综合、持久的建筑设计方案。
三、基于整体观的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1. 整合当地气候特点基于整体观的岭南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首先需要充分了解当地的气候特点。
在根据气候特点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气温、湿度、风向等基本因素,还要深入研究当地的特色气候现象,比如雷雨、台风等极端天气条件。
通过整合这些气候特点,设计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打造出更加适应本地气候的建筑方案。
2. 结合传统文化特色岭南地区的建筑气候适应性创作策略中,传统文化特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岭南建筑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风格而闻名,其中包含了许多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建筑元素。
在当代岭南建筑的设计中,设计师可以结合传统建筑文化,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设计手法相结合,以实现气候适应性和文化传承的双重目的。
绍兴山地古村落的环境适应性分析
绍兴山地古村落的环境适应性分析作者:戴美纳张懈玄峰来源:《小城镇建设》2020年第02期摘要:山地古村落是绍兴地区一种典型的传统民居聚落形式。
本文以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岭南乡丁山村为例,以自然环境适应性和人文环境适应性作为切入点,通过实地调研、村民访谈及现状卫星图分析等手段对其村落空间格局和建筑形态与地形、气候及民俗习惯等因素的关联性进行分析,以探究绍兴山地古村落在布局与形态等方面对环境影响因素的应对策略及其所承载的古代匠人的营建智慧。
在此基础上,针对当前浙江省关于坡地村镇建设的相关政策与举措,提出山地古村落的营建思想对当下坡地村镇建设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山地古村落;环境适应性;村落布局;建筑形态;丁山村doi:10.3969/j.issn.1009-1483.2020.02.010 中图分类号:TU982.29文章编号:1009-1483(2020)02-0063-06 文献标识码:A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Analysis of Ancient Villages in Shaoxing Mountainous Areas: A Case Study of Dingshan Village, Shangyu DistrictDAI Meina, ZHANG Xie, XUAN Feng[Abstract] Mountainous historic villages represent typical traditional residential settlements in Shaoxing. Dingshan Village of Shangyu, a typical mountainous historic village of Shaoxing, is cited in this article for an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Based on field research, villager interviews, and satellite image analyses, it probes into the relevance between village spatial patterns, architectural forms, terrains, climates, and folk customs. From there,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regarding the impacts brought by the layouts and forms of Shaoxing mountainous historic villages to the environment, alongside the ind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insights from the ancient architects. On this basis,taking Zhejiang’s relevant policies and measur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hillside villages into consideration, this thesis puts forward that the thinking of constructing ancient mountainous villages will provide significant reference for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of hillside villages.[Keywords] ancient mountain village;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village layout;architectural form; Dingshan Village1研究背景1.1相关背景绍兴地区山青水秀、历史悠久,境内有会稽山、覆卮山和天姥山等山脉横贯其间,又有香榧古道、虞嵊古道及霞客古道等道路串联着绍兴境内的各个区县。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分析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当代岭南建筑创作分析摘要:在一代一代岭南建筑师的努力探索下,岭南文化传统的精髓将在新建筑中得以不断发扬和延续。
本文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对当代岭南建筑创作进行分析,从空间布局,立面遮阳,新技术方面,进行创作分析。
关键词:岭南建筑;建筑创作;气候适应性“当代岭南建筑”是指2000年以来,具有鲜明岭南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物。
“当代”作为一个时间概念,表明了我们正处在其中。
在现代建筑甚嚣尘上的今天,越来越多具有国际水准、现代风格、岭南特色的当代优秀岭南建筑出现在人们视野。
例如广州亚运城组团式布局体现了岭南水乡空间布局特征,沿河规划有岭南风情文化街,运动员村设计运用了蜗耳山墙等岭南传统建筑符号;广州大学城建筑与自然相结合,呈现出南方清新明亮、简洁轻盈的感觉,区域内保留了一些历史建筑和自然村落,将岭南传统文化结合到现代生活中来。
有理由相信,在一代一代岭南人的努力探索下,岭南文化传统的精髓将在新建筑中得以不断发扬和延续。
本文主要从气候适应性角度,对当年岭南建筑创作进行分析.一、适应气候的空间布局(1)总平面布局为获得利于自然通风的建筑形式,根据气流运动规律,建筑单体和总体布局上应当做到以下几个方面:①基地选址尽量避开空气污染源的常年主导风的下风向;充分利用基地周边的生态环境因素,如江河、湖泊、湿地、公园、森林、绿化隔离带等,引导其环境新风入小区。
②主导上风向留出风口,做到开放式布局,避免阻挡风源,建筑单体设计上可采用退层、局部挖空等处理手法。
③平面布局上,建筑物尽量朝南(尤其是居住建筑),在夏季主导风向上宜采用前疏后密、前短后长的形式,既可疏导夏日凉风而能又阻挡冬季寒流;为增大建筑的迎风面,建筑设计尽量考虑锯齿形群体布局。
④竖向布局上,在夏季主导风向上宜采取前低后高、步步高升的形式,以利于气流的上升和穿透。
⑤岭南地区宜采用行列式、错开式和斜列式几种总平布置方式。
⑥上风向建筑适当采用架空的形式,对于小区内部院落的通风效果有明显的改善。
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
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城市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其中包括能源消耗、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人们开始关注农村环境,并逐渐重视农村的开发和保护。
因此,研究农村区域的微气候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岭南地区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业区域之一,其农村聚落以传统村落为主要形式,其建筑风格独特,有着独特的生态环境。
传统村落的建筑材料多采用自然材料,如木材、竹子、土砖等,建筑风格多以小巧玲珑、灵巧巧妙为主,同时,传统村落在建设过程中也注重自然生态和环境和谐。
因此,研究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有助于发掘和保护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推动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以岭南地区的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微气候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岭南传统村落的建筑特点及其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
2. 岭南传统村落的地形地貌特征及其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
3. 岭南传统村落的植被状况及其对微气候环境的影响分析。
4. 岭南传统村落的气象站观测数据分析,以及传统村落与周边地区气候差异分析。
5. 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的关系。
本研究将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实地考察和现场观测、实验数据获取等方式,对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进行实证研究。
三、预期成果及意义本研究的预期成果主要包括:1. 揭示了岭南传统村落的微气候环境特点和规律,为传统村落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支持。
2. 为推动岭南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农村复兴提供参考和借鉴。
3. 为城市化进程中回归自然、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参考和案例。
4. 丰富和完善岭南地区农村环境保护和农业生态建设的研究成果。
总之,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对岭南传统村落微气候环境进行实证研究,为岭南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城市化进程提供参考。
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及文脉分析——以大旗头村为例
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的气候适应性及文脉分析——以大旗头村
为例
窦建奇;刘锐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24()5
【摘要】以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的大旗头村规划布局为例,探析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的气候适应性传统技术。
通过软件计算,模拟大旗头村“梳式布局”形式在不同季节的风环境特征,从而进一步分析大旗头村“梳式布局”,作为适应广
府地区热环境基本手法的若干优点,如村落布局往往与夏季主导风向一致、充分利
用民居天井巷道改善微气候环境、密集排列形成“相互遮挡”阴影区实现降温等传统技术。
最后,结合规划布局,分析了大旗头村的历史人文特征。
【总页数】2页(P53-54)
【作者】窦建奇;刘锐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42
【相关文献】
1.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气候适应性研究
2.闽东山区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冬季小气候实测研究
——以洋头村为例3.乡村振兴视角下临海村落公共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以硇
洲岛港头村“渔村客厅”设计为例4.气候适应性视角下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分析——以南京市江宁区黄龙岘村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重点练
【重点知识·能力提升】一、选择题"梳式布局"是我国岭南地区典型的村落布局形式,村中的建筑顺坡而建,前低后高,像梳子一样纵向排列,前后建筑之间空隙很小,两列建筑之间有一小巷,宽约1.2 至2.0米,是村内的主要交通道路;村落多以水为中心布局,村前多为湖泊或池塘。
如图所示为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岭南地区村落"梳式布局"的主要目的是()A.采光和防风B.通风和排水C.御寒和防沙D.防潮和防盗2.岭南地区民居其前后建筑之间空隙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人多地少B.地高林密C.河宽岸窄D.船多车少木筋房是德国分布较广泛的传统民居。
建造时,先用木材搭出整体框架,然后在木架空隙中填充含有秸秆、茅草和碎石的粘土,用泥抹平后刷涂料而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木筋房叙述正确的是()A.材质坚固,抗震性强B.斜顶设计,便于采光C.粘土墙体,冬暖夏凉D.墙体轻薄,通风透气4.木筋房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是()A.降水变率较大B.森林覆盖率高C.太阳辐射较强D.地壳运动活跃5.关于我国南、北方地域文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江南,园林建筑精巧灵秀;华北,院落布置南北纵轴B.居民住宅为保证冬季采光,建筑物间距由北向南逐渐扩大C.北方语言,支系繁多,比较复杂;南方语言,支系很少,比较单一D.北方多竹木建筑,通风散热;南方砖坯垒墙,防寒保暖地域文化的产生深受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湘菜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八大菜系之一,以辣著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当地()A.多雨潮湿,食辣可祛风湿B.蔬菜产量低,食辣有助下饭C.水土缺盐,以辣代盐D.原产且盛产辣椒,原料丰富7.湘西民居是中国建筑艺术瑰宝。
图中可以反映湘西民居的是()A.B.C.D..地坑院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下图)。
现存地坑院多建于清末、民国初年,是人们在黄土地上利用镢创肩挑建造而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岭南村落布局形式
4 夏季室外风环境模拟
pi fi
n
h撰s諧s
m
图2 夏季风速云图(1.5 m 高度) 根 据 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第5.1.7 条 ,建筑 物 人活动区室外1.5 m 高 处 风 速 宜 低 于 5 m/ s ,以保证人的正常 室外活动。对 比 表 1 ,自力村平均风速1.56 m/ s ,属于舒适范围的
m 速出现于大部分建筑物的背风面,其 平 均 风 速 约 为 0.35 / s。由
于自力村村域面积较大,建筑密度 相 对 较 低 ,在 夏 季 ,位于自力村 东 南侧的建筑因无建筑物遮挡,其 风 速 会 较 被 遮 挡 建 筑 风 速 高 , 因此室外最大风速集中于无遮挡的村落东南侧直接迎风的建筑
两 侧 ,最 高风速约2. 07 m/ s 。整体自力村室外风环境流体分布均 匀 ,无形成涡流,平 均 风 速 约 为 1.56 m/ s。
第43卷 第 23期 20 17 年 8 月
S山HANXI西ARC建HITEC筑TURE
AVuogl..4
3 No.23
2017
•2 5 •
文章编号:1009-6825 (2017)23-0025-03
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气候适应性研究
陈才杰
( 广 州 大 学 建 筑 与 城 市 规 划 学 院 ,广 东 广 州 5 1 0 0 0 6 )
岭南村落的布局形式大致有四种:梳式布局、密 集 式 布 局 、围 团 式 布 局 和 自 由 散 点 式 布 局 或 排 列 式 布 局 ,其 中 梳 式 布 局 为 岭 南 传统村落最典型的村落布局。梳 式布局村落中,建筑群前为一晒 谷用广场。广场前为池塘,半圆形或不规则长圆形,用 于 养 鱼 、灌 溉 等 。村 落 内 建 筑 像 梳 子 一 样 南 北 向 排 列 成 行 ,建 筑 之 间 形 成 巷道。
3 自力村概况
角 度 ,选取某一房间或某个区域进行模拟分析,计 算 基 于 动 量 、质 量及能量守恒等方程,通 过 分 析 区 域 内 部 空 气 的 流 动 情 况 ,提供 使用者进行风环境的模拟依据。根 据 江 门 市 气 象 局 提 供 的 资 料 ,
夏季自力村室外风场平均风速为1.42 m/ s 的 SSE风 场 ,作为边界
人体感受。因此采用梳式布局的自力村村落在夏季很好地适应 岭 南 地 区 湿 热 气 候 ,室 外 风 环 境 整 体 舒 适 ,适 合 人 活 动 。
表 1 风速变化与人体感受
风 速 变 化 范 围 /m •s - 1
人的感受
<1.0
感受不到风
1.0 -5.0 5.0 〜10.0
舒适 不 舒 适 ,行 动 受 影 响
收 稿 日 期 =2017-06-08
作者简介: 陈才杰(1992-) ,男 ,在读硕士
•2 6 •
第 43卷 第 23期 20 17 年 8 月
山西建筑
统 村 落 由 传 统 民 居 构 成 ,民 居 则 提 供 给 人 居 住 及 活 动 的 室 内 空 间 ,室 内 环 境 的 优 与 劣 直 接 影 响 人 在 其 中 活 动 的 生 理 及 心 理 感 受 。选 取 自 力 村 内 传 统 的 三 间 两 廊 形 式 民 居 为 研 究 对 象 ,采用
பைடு நூலகம்
摘 要 : 对岭南传统村落梳式布局气候适应性进行了分析,通过数值模拟村落进行了论述,提出了岭南村落梳式布局气候适应性
评 价方法,并对世界文化遗产自力村村落进行气候适应性研究,研 究 结 果 表 明 ,采用梳式布局的自力村村落对于岭南湿热气候适
应 性 强 ,通过对传统村落微气候的探索性研究,解决了传统村落气候适应性评价方法问题。
Ael〇cil\ jn
自力村,地处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我 国 历 史 文 化 名 村 之 一 , 也 是 世 界 文 化 遗 产 之 一 。气 候 条 件 为 典 型 南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平
均 气 温 常 年 稳 定 于 22 最 热 的 月 份 为 7 月 份 ,气 温 平 均 为 28.4 T 。最冷的月份为1 月 份 ,气 温 平 均 为 1 3 . 4 丈。夏季主导
10.0-15.0
很 不 舒 适 ,行 动 受 严 重 影 响
15.0 -20.0
不能忍受
图 1 自力村模拟分析模型图 自 力 村 室 外 风 环 境 研 究 采 用 C F D 方 法 。C FD 模 拟 是 从 微 观
>20
危险
5 夏季民居室内风环境模拟
传 统 村 落 的 形 成 创 造 了 丰 富 的 生 产 及 活 动 的 室 外 空 间 ,而传
风 为 东 南 风 ,冬 季 为 偏 北 风 。 自力村村落布局为岭南传统村落经典布局“梳 式布局 ”,村落
的背部为风水林,前部为晒谷场、风 水 塘 及 成 片 的 农 田 。 自力村 内传统民居布局整齐,呈 梳 式 布 局 ,通 过 南 北 向 呈 “梳 子 ”状的巷 道将村落内民居编织成一体。村内民居为传统“三 间两廊 ”形 式 , 即 建 筑 面 宽 三 个 开 间 ,东 西 两 个 人 口 门 廊 。
关键词 :传 统 村 落 ,气 候 适 应 性 ,数值模拟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1 项目背景概况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 2007年 6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人
《世 界 遗 产 名 录 》,其 由 三 门 里 村 落 、自 力 村 村 落 与 方 式 灯 楼 、锦 江 里村落及马降龙村落群组成。近 年 来 ,对于开平碉楼的研究在建 筑 史 、华人华侨史、保护及利用方面有相当丰硕的研究成果,却鲜
输 人 条 件 。基 于 自 力 村 总 平 面 进 行 村 落 建 筑 几 何 建 模 ,模 型 如 图 1 所示。
夏季室外风速评价。
CFD模拟风速如图2 所示。由于建筑物的形体尺寸等因素,
迎 风 面 遮 挡 即 减 缓 了 大 部 分 的 东 南 风 ,村 落 室 外 风 环 境 的 最 低 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