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意义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加深,中医药逐渐走向了世界,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青睐。
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药在丰富人类健康文化、保护全球健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首先,推广中医药能够丰富人类健康文化。
中医药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成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中医药是以人为本、以身体为中心的保健体系,注重对身体与心理的治疗,秉承着“整体思维,个性化治疗”的宗旨,能够有效地维护人类健康。
目前,随着全球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以传统价值观为基础的中医药理念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因此,积极推广中医药,有助于丰富全球健康文化,使人类在健康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
其次,推广中医药对保护全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以自然和谐为理念,强调体内外的平衡和融合,与现代化医学的理念相辅相成,二者可协调发展。
同时,中医药强调治未病,从慢性病的防控角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健康保健方式。
在全球化进程中发生的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问题,越来越需要采用一种更加综合、多元的诊疗体系,中医药在这些领域的应用正在得到广泛关注,有助于保护全球健康,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最后,推广中医药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也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药在专业领域得到了广泛认可,其发展历程以及思维方式及其底蕴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中医药的风靡不仅能够带来中华文化的向外传承,同时也促进了国际学术交流,增进了国家之间的友谊。
综上所述,推广中医药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丰富人类健康文化、保护全球健康、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所引发的重大影响,不仅影响中国,同时影响全球,单纯追逐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效果,完全不能取代中医药在健康领域所积累的传统知识和临床经验。
中医药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中医药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有助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能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那么,如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呢?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是关键一步。
标准化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市场的重要基石。
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的标准尚未统一,不同国家和地区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应用存在差异。
因此,我们需要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统一的中医药标准,包括中药材的种植、炮制、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以及中医诊断、治疗的规范和标准等。
通过标准化建设,确保中医药的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认可度和信任度。
人才培养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核心要素。
培养既精通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又熟悉国际规则和文化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方面,要加强国内中医药院校的教育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增加外语、国际法规、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医药人才。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合作办学、联合培养等方式,吸引国外学生来中国学习中医药,同时鼓励国内学生到国外交流和学习,促进中医药知识和文化的传播。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有力支撑。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药效成分等进行深入研究,为中医药的科学性提供有力证据。
例如,采用基因测序、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揭示中药复方的作用靶点和协同机制;利用纳米技术、靶向给药等手段,提高中药制剂的生物利用度和疗效。
同时,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建立中医药数据库和信息平台,实现中医药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重要途径。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的中医药相关活动,加强与世界各国在中医药领域的合作研究、学术交流和医疗合作。
通过建立中医药国际合作中心、举办国际中医药学术会议等方式,搭建交流平台,分享中医药的经验和成果。
中医药宣传策划书3篇
中医药宣传策划书3篇篇一中医药宣传策划书一、项目背景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中华民族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和西医药的广泛应用,中医药的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为了推动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我们制定了本宣传策划书。
二、项目目标1. 提高公众对中医药的认知度和兴趣,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和医疗价值。
2. 传播中医药的健康理念,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提高健康素养。
3. 促进中医药的创新发展,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升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市场竞争力。
4. 加强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培养中医药专业人才,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宣传策略1. 开展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展览、体验活动等,邀请专家学者、中医师等进行现场讲解和演示,让公众亲身感受中医药的魅力。
2. 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利用、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发布中医药科普文章、视频、案例等,吸引公众关注和参与。
3. 加强与媒体合作与报纸、杂志、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合作,开展专题报道、专访等,提高中医药的曝光度和影响力。
4. 举办中医药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中医药学术研讨会、论坛等,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和分享,促进中医药学术的发展和创新。
5. 推动中医药产业发展加强与中医药企业的合作,推广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宣传内容1. 中医药基础知识介绍中医药的历史渊源、理论体系、治疗方法、药材特点等,让公众了解中医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中医药文化介绍中医药的文化内涵,如中医哲学、养生文化、中药炮制等,让公众感受中医药的文化魅力。
3. 中医药临床案例介绍中医药在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等方面的临床案例,让公众了解中医药的临床疗效和优势。
4. 中医药创新成果介绍中医药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如中药新药研发、中医药信息化等,让公众了解中医药的发展动态和创新能力。
张伯礼: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走向世界?
张伯礼:中医药如何守正创新,走向世界?我们的中医药学是古代的一种医学,它有几千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维护我们中华民族繁衍生息过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但近代中医药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有很多人不理解它,有的人根本没学过中医药,根本不懂,但就因为中医药古、老、旧,就认为中医药不科学,这种观点太武断。
中医从大范围来说,它是经验医学,但是我要说西医也是经验医学。
我们医学都是经验医学,都有哲学,但是哲学理念不一样。
中医学的科学性不能用西医的科学标准来评价,因为它是两套体系。
中医科学吗?我们可以看一下中医和西医的一些比较:它们的文化背景是不一样的。
中医更加强调的是象数思维、整体思维;西医强调的是直观思维和线性思维。
理论基础上,西医立足于解剖、生理、病理;中医强调脏腑、经络、阴阳、气血。
从研究对象上看,中医更强调人的自我感受;西医更注重的是人的器官、生理的功能和病理的功能。
它们两者研究的方法、诊断的方法也有区别。
中医讲究“望、闻、问、切”,从外边,以外度内;西医靠的是“视、触、叩、听“,依赖的更多是客观的检查。
西医强调了化学药物、手术;中医讲究综合治疗,也用草药,但是更强调是整体治疗。
包括从针灸、按摩、食疗、药膳,甚至一些太极,包括八段锦这些综合来治疗。
所以这两套医学各自有各自的优势,它们的优势可以互补,但是不能互相取代。
什么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实践,而临床就是实践。
中医能治疗很多的疾病。
大家都知道丹参滴丸是治疗冠心病的药,这个药到了美国去注册,得要重新进行评价。
美国的评价比我们要严格一些,因为它一个病人要通过跑五次运动平板,用运动平板的结果,增加它的负荷,看看它心电图的变化来看这药的疗效,是比较苛刻的一个实验。
这是1000多个患者,包括有127家临床医学中心,8个国家来做的,得出了明确的疗效。
这药经过了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的评价,但是它还要问,为什么有效?这是很多人非常关注的。
这就是我们回答为什么有效的一张图。
中医药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
中医药如何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医药走向国际舞台,实现国际化发展的新格局,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中医药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首先需要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
标准是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重要通行证。
目前,中医药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标准,导致其在国际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因此,我们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符合国际惯例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包括中药材的种植、加工、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中医诊疗技术的规范等。
同时,要加强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推动中医药标准的国际化认可,使中医药在国际上有章可循、有标可依。
人才培养是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关键。
一方面,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中医药专业人才。
这些人才不仅要精通中医药理论和技术,还要熟悉国际医药法规、市场需求和文化背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有效地传播和推广中医药。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国际人才的培养,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从业者来学习和研究中医药,为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此,我们需要优化中医药教育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办学,开展多样化的培训和交流项目,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创造良好的条件。
科技创新是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中医药的研究和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
我们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对中医药的基础研究,深入挖掘中医药的科学内涵,阐明其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
同时,要加强中医药的研发创新,开发出更多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中药产品和诊疗技术。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手段,对中药材进行基因鉴定、质量监测,开发智能化的中医诊疗设备和软件等。
此外,还要加强中医药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加强中医药的国际传播与交流也是实现国际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几千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中医药的独特风格和疗效。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加深和人们对中医药的认可度提高,中医药也逐渐走向了世界舞台。
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在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还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
首先,中医药的走向世界是中华文化的展示。
中医药是中国古代智慧和传统文化的结晶,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生命健康的理解和探索。
中医药注重“阴阳调和”,强调整体观念,强调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
在这个以西方医学为主导的现代医疗体系中,中医药的展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让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有机会了解中国独特的文化传统。
其次,中医药的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过程中,各国人民通过学习中医药知识,了解中医药的理论和疗法。
在这个过程中,跨国交流的机会增加,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也得到促进。
例如,近年来中医药在西方国家的普及进一步推动了中西医结合的发展,中西两种医疗体系相互借鉴,不断取长补短,为各国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再次,中医药对全球民众的健康有积极影响。
中医药治疗疾病强调“治未病”思想,即提倡在人体健康状态出现异常之前就进行干预。
这与西方疾病治疗的理念有所不同,西方医学更侧重于治疗疾病症状。
中医药的走向世界使得更多人了解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提高了人们对健康的自我管理和保护的认识。
中医药的治疗方法,如针灸、中药汤剂等,也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和认可。
最后,中医药的走向世界为中国的文化产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热度不断攀升,它已成为带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涉及到中草药种植、中药材加工、中药制剂生产等多个领域,为相关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商机。
同时,中医药的走红也促进了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化,如中医药图书、纪录片、服饰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输出和传播。
总之,中医药的走向世界在国际交流、文化传播、健康医疗和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的挑战和机遇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医药逐渐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中医药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
本文旨在分析中医药在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同时探讨其可能带来的机遇。
中医药的国际化背景中医药的国际化历程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早在唐代,中医就已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亚和欧洲。
近年来,随着中医药的疗效逐渐被世界认可,其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更加凸显。
特别是近年来,WHO(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学的重视,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传统文化的传播中医药不仅仅是治疗疾病的方法,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通过推广中医药,可以向世界展示中国五千年文明的智慧。
这种文化传播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还有助于增强国民自信心和文化认同感。
科技进步的助推现代科学技术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一方面,通过现代化的工具和方法,可以更准确地探索传统治疗方法的机制,提高疗效;另一方面,通过科学的研究和临床试验,能够增强中医药的可信度,从而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
中医药在国际市场面临的挑战尽管中医药具有独特优势,但在国际市场上,其发展依然面临许多挑战。
监管政策的障碍不同国家对药品、保健品及医疗器械有不同的监管标准。
这使得中医药产品在进入某些国家时可能需要面临复杂的审批程序。
例如,美国FDA(食品和药品管理局)要求所有进口产品必须经过严格认证,这对于许多中小型中医企业而言,是一项巨大的压力。
文化差异带来的难题中医理论与西方医学有着根本性的区别。
在西方,以解剖学和生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医学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医则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很多外国人对中医药抱有怀疑态度,对其疗效缺乏理解和信任。
科学证据不足的问题虽然已有大量研究支持中医药的有效性,但仍有不少疗效尚未得到全面证实。
相较于西方医学,其科学性和古典性常常受到质疑。
因此,在开展国际化时,中医药亟需更多严谨深入的科学研究作为支撑,以增强其全球影响力。
中医专业期刊走向世界所面临的问题
术选择可靠的药材。
治疗要保持一致性, 防止干扰和沾染发生) 、可重复性的原则 。
药 物 试 验 的 多 中 心 原 则 应 该 突 破 以 中 医性 质 医 疗 单 位 牵 头 及
协作 的传 统模式, 头单位 可 以由西医单位甚至 国外 医疗机 构 牵 承担, 国际协作 的模式有 必要 引进 中药 的研 发实践中。 参考文献 :
可 比性 ) 对 照 、 盲 法 、 均 衡 ( 干 预 措 施 外 ,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 除 治
利用高科技含量 的先进技术, 如光谱学 、色谱技术 、基 因 技术 、纳米技术及各种新工 艺、新辅料、新设备等, 开发先进 的中药剂型, 如气 雾剂、 涂膜剂 、 速释 型口腔给药剂 型、 ( 控 缓) 释剂 型、结肠定位剂型 、缓释微丸剂型、复方中药制剂的多元 控制 系统 、纳米 中药靶 向制剂等 ;利用基 因指纹 图谱 、药物 的 靶向基因、药用基 因、毒副作用基 因、药物代谢转化基 因等技
目录和 主要文章 的英文文摘 , 杂志 的英 文 目录 却格式各异 , 但
有 的杂志 中文文摘 与英文文摘差异较大 ( 《 见 中国中医药信息 杂志 》2 0 0 5年第 1 2期第 2 O页 “ 前列消瘕汤对前列腺癌裸 鼠 移 植的抑制 作用 ”一文的中文文摘 和英文文摘) 中医杂志》 。《 前半部分刊载的重要专论 却没有 英文文摘和英文主题词, 而这 些文章正是 向国际医学界展示 中医基础理论研 究的好机会 。比 较合乎规范 的是 《 中国针灸 》和 《 中国中药杂志》, 这两种杂志 在 中文 目录后有 英文 目录和编辑 出版者信息 。《 中华 中医药杂 志 》将英文 目录放在末页, 而且没有编辑和 出版者的英文信息,
王国强对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提出六点建议
l.9 56 1. 8 0 7
l. 8 0 7 l. 8 0 7 l.8 O 7 1. 8 0 7
7.O 5 O 7.3 2 7
7.3 2 7 7.3 2 7 7.3 2 7 7.3 2 7
3 讨 论
数据挖掘的任务就是发现隐藏在数据 中的有意义的模式
数 据 挖 掘 技 术 可 以在 一 定程 度 上剖 析 先 生 的 用 药及 配 伍 规 律 。
性 疾 病 ; 是 药物 功 效 群 性 配 伍 模 式 , 药 之 问 具有 协 同增 效 、 三 诸 相 须 相使 、制 约 减 毒 等 作用 , 体 效 果 明 显 。 整
[] 国家中 医药 管理 局 《 2 中华 本草 》编 委 会. 中华 本草 [] 上海 : 上海科 M. 学 技术 出版社 ,99 19.
支持 度 () %
1.8 O7 l.3 37 1.8 07 I.8 O 7
置信 度 () %
10 0 0.0 8 .1 5 7 8.2 18 8.2 i8
郁 金一柴 胡 生牡 蛎一 生龙骨
菌陈一柴 胡 酸枣仁 一珍 珠母 陈皮一 党参 当 归一柴胡 香附一 柴胡
1.6 17 1.8 O7
通过本研究可 以看出, 数据挖掘技术可 以作为探 索名老 中医临
证 思 路 及 用 药 经验 的 一种 方 法 。 参考文献:
[] 国家药 典委 员会 . 1 中华 人 民共和 国药 典 ( 部) S. 京:化 学 _业 出 一 [] 北 1 :
版 社. 0 5 20 .
微调机制:二是作用缓和持久, 适宜 于亚健康状态和慢性复杂
l.8 O7 l .3 37 l.5 2 7 1 .8 O 7 l 5 7 6
中医药的国际化
中医药的国际化
中医药的国际化是指中医药在国际范围内的传播、推广和应用。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医药在国际上逐渐受到重视,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和接受。
中医药的国际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际市场推广:中医药药品、保健品和医疗服务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一些中医药企业通过国际注册、认证,使中医药产品更好地走出国门,进入世界各地的市场。
2.学术交流与合作:中医药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逐渐扩大。
国际上举办的中医药学术会议、研讨会等活动增多,中医药专家学者与国际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促进中医药理论和经验的传播。
3.文化输出:中医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医药的传播也在国际上得到关注。
中医药文化的特色,如针灸、中药煎煮、经络学说等,成为了吸引国际学者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4.国际合作项目:一些国家与地区通过与中国进行中医药领域的合作项目,引进中医药技术和经验,推动中医药在当地的应用和发展。
5.临床实践:在一些国家,中医药已经被纳入国家医疗体系,成为治疗和保健的一种选择。
一些国际医疗机构也在开设中医科室,提供中医药服务。
6.国际标准与规范:为了更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合作,中医药行业逐渐制定了符合国际标准的药材质量、中药制剂质量等规范,以提高中医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中医药的国际化不仅有助于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医文化的传承。
然而,与国际化相伴随的也有一些挑战,如跨文化传
播、标准认证的问题等,需要在国际合作中不断完善和解决。
剖析中医药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发展
随着全球对中医药的需求不断增加,国际 市场对中医药教育和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 益增长。
学术交流
文化传播
中医药领域的学术交流活动逐渐增多,促 进了国际间的知识共享和技术合作。
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 传播和发展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 文化软实力。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势
合作办学增多
未来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将更多以合作办学的方式进行,国 内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将加强合作,共同培养中医药 专业人才。
世界各地的患者对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和治疗方法有着强烈的需求,这促使中医药在国际上得到更广泛的 传播和应用。
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满足了全球范围内对传统医学的多元化需求,为世界人民的健康福祉作出了贡献 。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的意义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有助于推动中医药的国际传播和发展,提升中医药在国际医学领 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国际化进程中的知识产权 问题
中医药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国际化 进程中可能面临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瓶颈
缺乏国际统一的认证标准和体系
目前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缺乏统一的认证标准和体系,导致中医药 人才在国际就业市场上受到一定限制。
国际化师资力量不足
中医药教育国际化需要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师资力量 ,但目前这样的师资力量相对不足。
利用国际学术会议、展览、论坛等平台,宣传中 医药教育的特色和优势,提升中医药教育的国际 形象。
扩大中医药教育对外交流
鼓励和支持中医药教育机构与国外高校、研究机 构开展合作,共同开展中医药教育和研究项目。
加强中医药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立国际合作平台
通过建立中医药教育联盟、国际 中医药教育中心等平台,加强各 国中医药教育机构之间的合作与 交流。
中医药国际化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
中医药国际化面临哪些挑战与机遇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在全球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中医药国际化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然而,这一进程并非一帆风顺,既面临着诸多挑战,也蕴含着难得的机遇。
一、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挑战1、文化差异与认知障碍中医药理论建立在中国古代哲学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如阴阳五行、气血经络等概念,与西方现代医学的理论体系截然不同。
这种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使得西方国家对中医药的理解和接受存在困难。
许多西方人对中医药的疗效持怀疑态度,认为其缺乏科学依据和临床试验数据。
2、法律法规的限制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医药产品的监管法规和审批程序各不相同。
在一些国家,中医药尚未被纳入主流医疗体系,其药品注册和市场准入面临严格的法规限制。
例如,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分复杂,难以按照西药的标准进行评估和审批,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医药产品的国际化推广。
3、质量标准和安全性问题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一直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由于中药材的种植、加工、炮制等环节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导致中药材的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一些中药可能存在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中药的疗效,也给中医药的国际形象带来了负面影响。
4、人才短缺中医药国际化需要既懂中医药专业知识,又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和法律法规,还具备良好外语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然而,目前这样的人才十分短缺,制约了中医药国际化的进程。
5、国际竞争激烈在全球医药市场上,西药占据主导地位,跨国药企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品牌影响力和市场渠道。
中医药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与这些国际巨头竞争,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
二、中医药国际化面临的机遇1、全球健康需求的增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传统医学和自然疗法的需求日益增长。
中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预防保健、慢性病治疗、康复等领域具有显著优势,为中医药国际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中医药在世界的状况及发展趋势
中医药在世界的状况及发展趋势1、中医药较早地传到世界各地。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中国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
早在秦汉时期中医药就传到朝鲜、日本、越南,汉代中药材大黄远销欧洲,公元1至5世纪中国炼丹术多次传入阿拉伯国家,公元7至8世纪再由阿拉伯传到欧洲。
公元7—10世纪,中医药随着唐宋的强盛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传播,成为许多地方主要的治疗理论和手段。
唐代有不少国家派人来中国学习中医药,唐代传到印度的药材有人参、茯苓、当归、远志、乌头等被称为“神州上药”。
到了10世纪,宋朝与海外50多个国家通商,外运的中药品种、数量都大量增加,并且在广州还专门设立了专管药材出口机构──市舶司。
《马可波罗游记》就记载了大量中国药材被商人运往亚丁,再转运到北非的亚历山大等地。
1405年至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率领庞大的中国船队7次下南洋和西洋输出了大量的药材。
被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赞誉为中国16世纪的百科全书《本草纲目》于17世纪传到日本和欧洲,随后被选译或全译成日、朝、拉丁、法、英、俄等文字,成为国际上的重要科学文献。
由此可见,中医药不仅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较早地传到世界各地,深受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的欢迎。
2、新中国建立后中医药在世界的传播、影响和作用越来越大。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全球性的“针灸热”、“中医热”遍及各地。
进入八十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又兴起了“中药热”,各国纷纷派留学生到中国来学习中医药,派使团来华参观、学习、考察中药资源、栽培、饲养、炮制、成药以及洽谈商贸和技术合作。
中药走向全世界最突出的成果是中国的青蒿素惠及全球,每年挽救上万个人的生命,因此被西方媒体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伟大的医学创举”。
目前我国的中药产品已出口到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分布在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中医医疗机构达5万多家,医师超过12万人。
3、我国中药类商品的出口情况(1)中成药在中药产品整体出口额中占比不高。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
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文化意义中医药走向世界,不仅是医学领域的一个重要事件,更是文化领域的一个里程碑。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走向世界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对于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有着重要的文化意义。
中医药走向世界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和科学内涵,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
通过中医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从而增强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走向世界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中医药作为一门独特的医学体系,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想。
通过与世界其他医学体系的交流和对话,可以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合作。
中医药走向世界还可以促进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
中医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具有完整理论体系和独特治疗方法的医学体系。
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共同探索人类健康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全球人民的健康事业作出贡献。
中医药走向世界还可以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创新潜力。
通过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学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可以促进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推动中国的创新发展,提升国家在全球竞争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总之,中医药走向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
它不仅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还可以推动医学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中国的创新发展。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进程,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让中医药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做法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的做法说到中医药,大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呢?是那股浓浓的药香,还是那些五颜六色的中药材?哎呀,中医药可真是个宝藏!想想看,几千年来,这些传统技艺和智慧传承下来,不仅是中国的瑰宝,更是世界的财富。
可是,咱们得想个办法,把这份宝藏推向全世界,让更多的人了解它,使用它。
得让大家知道中医药的独特之处。
你知道吗?中医讲究的是“整体观”和“辩证法”。
简单说,就是看人不光看病,得把人当个整体来调理。
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养生啊,吃什么、喝什么都讲究个“搭配”。
这时候,咱们中医药的强项就来了。
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讲座、线上课程,让大家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不妨在社交媒体上开个直播,聊聊如何通过中医药来提升生活质量,顺便分享一些简单易学的小技巧,比如用姜茶驱寒,或是用枸杞泡水护眼。
要是能让大家在笑声中学到知识,那真是一举两得!再说,中医药可不是只在大医院里能看见的,咱们也可以走进社区,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可以组织一些免费的中医义诊活动,给大家把脉、问诊。
这可不是单纯看病,还是个宣传的好机会。
大家一边等着看病,一边听听中医的小故事,听听那些古老的智慧,哎呀,肯定能引起一阵热潮。
小区里的人,邻里之间聊起这些事,肯定会兴致勃勃地交流,咱们的中医药也就自然而然地传播开来了。
哦,对了,别忘了与外国友人分享中医药。
可以举办一些中西文化交流的活动,邀请外籍朋友们来体验中医。
想象一下,他们在中医师的指导下,亲手做一些传统的草药包,或者一起煮个药膳,哇,那个场面肯定热闹得很,大家围坐一起,聊着聊着就成了朋友。
中医药的理念、文化和价值观,在这样的活动中,自然就能传播到他们的心里。
再一个,得注重研究和创新。
传统中医药虽然好,但咱们也不能固步自封。
可以结合现代科技,比如使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来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找出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这样不仅能提升中医药的可信度,还能吸引更多年轻人的注意。
你想,大家都喜欢新鲜事物,如果中医药能和科技结合起来,那真是太酷了!同时,也可以和国外的科研机构合作,进行一些中医药的临床试验,推动中医药的国际化。
中医中药的世界传播与影响
中医中药的世界传播与影响中医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底蕴。
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疗效,中医中药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医中药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途径以及其对全球健康产业的影响。
一、中医中药的传播途径1. 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我国向西传播中医中药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丝绸之路,中医中药的理论和实践得以传播到亚洲、非洲和欧洲等地区,对当地的医学和药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书籍和文献传播:中医中药古籍在古代通过卷轴、笺牒等形式传播,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等。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大量的中医中药经典著作得以印刷出版,进一步推动了中医中药的传播。
3. 文化交流与学术交流:通过各种国际学术会议、中医中药培训班以及国际学术合作和交流项目,中医中药得以与其他国家的医学和药学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和互动,加强了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二、中医中药的世界影响1. 保健与养生:中医中药强调“治未病”,注重调理身体,提升人体免疫力,对许多慢性疾病的防治和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国家已将中医中药作为保健养生的一种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多样化的健康选择。
2. 治疗慢性病:中医中药在慢性病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关节炎等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中医中药治疗注重个体化和整体调理,对慢性病的综合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3. 药物研发和创新:中医中药蕴含着丰富的药物资源,其独特的药物组分和作用机制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得到了重视。
通过对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和研究,可以开发出新的药物,为全球医药创新提供了新的方向。
4. 世界遗产保护:中国的中医中药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认可进一步增强了中医中药在世界文化领域的影响力,也为中医中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保障。
总结:中医中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丝绸之路、书籍和文献传播、学术交流等多种途径传播到全球范围。
中医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
中医药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升国际影响力关键信息项:1、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目标与策略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传播策略规划2、中医药文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诊断标准治疗标准药材质量标准3、国际合作与交流机制合作对象合作领域交流活动形式4、人才培养与教育体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普及教育方案5、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传统知识保护现代创新成果保护创新激励机制6、资金投入与资源保障资金来源资源分配原则11 中医药文化传播的目标与策略111 短期目标在接下来的 1-2 年内,重点在于提高中医药文化在特定区域和目标受众中的认知度。
选择具有一定中医药基础和需求的地区,如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开展针对性的宣传推广活动。
通过举办中医药文化展览、讲座、体验活动等,让当地民众初步了解中医药的基本理论、特色疗法和养生理念。
112 中期目标在 3-5 年内,扩大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使其在更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认可和接受。
与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中医药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以科学数据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同时,推动中医药教育在国际上的发展,与国外院校合作开设中医药相关课程。
113 长期目标在 5-10 年内,使中医药文化成为全球医疗保健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现中医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和普及,建立起完善的中医药国际服务网络,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优质的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
114 传播策略规划综合运用多种传播渠道和手段,包括传统媒体(如报纸、杂志、电视、广播)、新媒体(如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学术交流、文化活动等,全方位、多角度地传播中医药文化。
制作高质量的中医药文化宣传资料,如纪录片、科普读物、动画等,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魅力。
12 中医药文化的标准化与规范化121 诊断标准制定统一的中医药诊断标准,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方法和技术,形成一套科学、客观、准确的诊断体系。
规范中医的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的操作流程和判断依据,确保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中医药英文图书出版实践与思考——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走出去”图书出版为例
《科技传播》57作者简介:周玲,中级职称,人民卫生出版社,研究方向为中医药图书出版、中医英语翻译等。
中医药英文图书出版实践与思考——以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走出去”图书出版为例周 玲摘 要 中医药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提升。
中医药“走出去”、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中医药“走出去”出版提供更好的内容支持。
人民卫生出版社通过加快中医药国际化标准教材建设和原创精品专著出版、整合中医药“走出去”资源、深化国际合作等实践,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 英文版中医药图书;实践与思考;中医药“走出去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21)280-0057-03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医药主动走出国门,逐渐获得了世界各国民众的认同。
然而,与中医药服务产业在全球的快速发展相比,承载中医药文化精髓的英文版著作的出版和传播则较为缓慢,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著作较少,与我国不断加快的中医药“走出去”步伐不匹配。
究其原因,与国内外文化背景、语言、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导致的图书未能有效传递中医药文化精髓、不能引起广泛共鸣有关,也与中医药国际化出版专业人才缺乏,走出去渠道不通畅有关。
中医药“走出去”出版应在中医药国际交流和传播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为中医药“走出去”提供更好的内容支持[1-3]。
人民卫生出版社(以下简称“人卫社”)从2005年开始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至今已出版了中医药外文版图书及相关产品300余种,在中医“走出去”出版领域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4]。
下文以人卫社中医“走出去”图书出版为例,谈一谈笔者对英文版中医药图书出版的实践和思考。
1 坚持标准为先,筑牢发展根基中医药走出国门,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中医药名词术语的规范化。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的医学,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于同一名词术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不同的译法。
从全球化视野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方案
从全球化视野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方案摘要:1.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2.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的必要性3.从全球化视野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的方案4.方案的具体实施策略5.预期效果与评估正文:一、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中医药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其医学思想和核心价值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知方式,受到了世界上越来越多国家学术界的认同。
然而,在当前的国际传播环境中,中医药文化面临着诸多挑战,如文化差异、语言障碍、专业知识的传播难度等。
因此,如何更好地将中医药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的必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的深入发展,国际传播已经成为了推动中医药文化发展的重要手段。
为了更好地实现中医药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有必要提出创新的传播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环境。
三、从全球化视野提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创新的方案1.建立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平台,利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现代化传播手段,为全球民众提供便捷的中医药文化学习、交流和体验途径。
2.加强中医药文化在海外的推广与宣传,通过举办各类讲座、研讨会、展览等活动,让更多国际友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3.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与海外高校、研究机构、企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发展。
4.培养一批懂中医药文化、懂外语、懂国际交流的专业人才,以满足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需求。
四、方案的具体实施策略1.加强政策支持,制定有利于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的政策措施,为相关机构和人才提供支持和保障。
2.提高资金投入,用于支持中医药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工作,确保各项活动能够顺利实施。
3.加强与海外有关方面的合作,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与推广。
4.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中医药文化的国际传播工作。
五、预期效果与评估通过实施上述方案,预期能够提高中医药文化在国际间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中医药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中医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医文化如何走向世界中医文化,那可是咱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呀!可怎么才能让它走向世界,被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呢?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我记得有一次去国外旅行,在当地的一个小集市上,偶然看到一个摊位在卖一些所谓的“草药制品”。
走近一看,包装粗糙,功效也说得含糊不清。
我当时就想,这哪能代表咱们博大精深的中医呀!要让中医文化走向世界,首先得把中医的理论讲清楚。
中医可不是随便抓把草就能治病的,它有着一套完整的、深奥的理论体系,像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等。
这些理论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就像听天书一样。
但咱得想办法把这些复杂的东西,用简单易懂的方式讲出来。
比如说,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比喻,把人体的经络比作城市的交通道路,气血就是路上跑的车,要是道路堵了或者车出问题了,人就会生病。
中医的诊断方法也是独具特色的,望闻问切,多神奇呀!望,就是看你的脸色、神态;闻,听听你的声音、气味;问,问问你的症状、感受;切,摸摸你的脉象。
可外国人不懂呀,咱们就得通过实际的例子让他们明白。
比如说,有个外国人总是觉得疲劳,没精神。
中医通过望,发现他脸色苍白;闻,听他说话有气无力;问,了解到他睡眠不好,还容易出汗;切脉,发现脉象虚弱。
综合这些,诊断出是气血不足。
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药调理,这人精神焕发,他能不惊叹中医的神奇吗?中药也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种各样的草药,经过炮制、配伍,就能发挥出神奇的疗效。
但外国人对中药的接受度往往不高,觉得味道苦、难喝。
这时候,咱们可以把中药做成更易于接受的剂型,像中药颗粒、胶囊,甚至是做成美味的药膳。
就像有一家中医馆,为了让外国人接受中药,专门开发了一款中药巧克力,既保留了中药的功效,又有巧克力的美味,大受欢迎。
中医的治疗手段也很多样,针灸、推拿、拔罐等等。
有个外国朋友,因为长期伏案工作,肩膀疼痛难忍。
尝试了各种西医的方法都不见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做了针灸。
针灸师找准穴位,轻轻扎下几针,没过多久,他就感觉肩膀轻松了许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工作是一项多边缘的艺术,是多种的艺术素养在编辑身上综合起来展现于弥漫着个性芬芳的图书中的艺术。
编辑的风格体现在图书上,图书的风格塑造了出版社的形象。
做编辑多年,常惑而自问:什么才是编辑的最高境界?编辑风格也有高山大海、小桥流水,有狂风暴雨、美人婵娟,有沉雄博大、古朴厚拙,有红楼幽梦、西厢怡情,什么才是它最高的品格?如同围棋里最高品格“入神”一般,编辑的最高境界也应该是“入神”,任何符合出版要求的作品,在具有这般境界的编辑手中,从形式到内容,从技术加工到印制发行,都能够找到它最合适的分寸。
当他拿到一部书稿,仿佛看到了呼之欲出的梦中情人,她的一颦一笑、一行一止、高矮肥瘦、含蓄热烈,尽在眼前。
他用慈父般的爱怜注视她,用母亲的柔情蜜意爱抚她,用热血与泪水浇灌她,使她有宝玉般的灵性与活力,呈现于广大读者上帝的面前。
这是何等的快意!这是精神的洗礼!★老总论坛编辑的个性是出版社个性的体现,如张元济先生严谨的编辑风格就与中华书局的图书特色融为了一体。
编辑的个性体现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他策划选题的风格。
策划选题的思路是因人而异的,如同一本图书交给两位编辑去编结果会迥然有别一样,选题策划的好恶取舍同编辑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很大的联系。
其次是他处理书稿的特点。
不同的编辑,对书稿的认识不一样,加工方法也不尽相同。
再次,不同的编辑对书稿内外设计等看法不一样,他的主导思想决定着书籍的内、外设计。
以上这些方面,是编辑个性得以体现的地方。
体现得结果是好是坏,这里面有一个编辑基本素质高下的问题,关于如何培养素质、加强修养之类问题的文章已多,本文不再赘述。
需要特别提出的是,在编辑追求自己艺术个性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个性统一在出版社的大旗之下,而这两个个性又应该统一在全国出版行业的大形势下,统一在党的出版方针政策的大前提下,这样才能使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实施好图书出版的“精品战略”,树立起自己个性鲜明的用以“安身立命”的优秀品牌。
让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郭博信中国医药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为世界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医药学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传统医药学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经验医学,而是有自己一套独特的完整的理论体系,并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卓越的临床疗效,因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在世界传统医药学中独占鳌头。
早在公元6世纪起,中医药就已相继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印度、阿拉伯等东方国家,随着国际交往的增加,中医药也逐步受到欧美国家的关注。
但是,长期以来,中医药与其他传统医药一样,在许多国家中并没有合法的地位。
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引发了美国医学界对我国针灸针麻81972海南省作家赴俄罗斯参观 据《作家报》月5日讯,为了开阔作家的视野,加强对外文学交流,海南省作协组织作家赴俄参观考察团一行人对俄罗斯进行了参观考察。
新闻出版交流1998年第1期的浓厚兴趣,进而在全球出现了研究使用针灸针麻的热潮。
世界卫生组织(WHO)受此影响,于1976年在第29届世界卫生大会上首次将传统医学列入议程,并于1978年在其设在日内瓦的总部中设立了“传统医学规划署”(TRM)。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和我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联合召开了首届“国际传统医药大会”,江泽民、李鹏等23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分别为大会题词。
大会发表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题的“北京宣言”,呼吁各国政府各有关国际组织对传统医药的发展给予必要的关心和支持,加强传统医药教育事业,在世界范围内培养传统医药的后继人才。
宣言响亮地提出:“为了人类健康,必须发展传统医药。
”并且确定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由于世界卫生组织对传统医药的高度重视,促进了中医药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
在1972年以前,美国50个州没有一个州允许针灸行医,自1972年内华达州率先承认针灸的合法地位后,许多州都通过了有关法律,至今几乎所有州都允许针灸的存在。
目前,美国有几十所针灸及中医学校,有些学校还设有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
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医大学每年就有800名毕业生,其中85%以上是美国人。
州政府每年举行两次中医会考,现考试合格者已达1万多人。
在美国,中医诊所、中成药保健商店的发展如雨后春笋,而且生意兴隆。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们花在传统医药方面的钱每年达140亿美元。
传统医药学在欧洲也同样备受青睐。
英国设立了传统医学全国委员会,十几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均设有与中医有关的课题,伦敦米德尔塞克斯大学还将开设欧洲第一个中医学位课程。
1997年3月,第四届英国科学周第一次举办中医讲座,这说明中医已被英国科学界认可。
德国联邦科技部最近拨款1千万马克资助传统医学发展,他们的医学院校已将传统医学列为必修课。
据悉,目前德国至少有10万名风湿性疾病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德国已成为中草药在欧洲市场的最大消费国。
法国、荷兰也开始在几所大学增设传统医学课目,荷兰政府已出资100万荷币支持传统医学研究。
中医在欧洲越来越受欢迎,德国巴伐利亚、法兰克福等地有不少本国人开办的小型中医院,病人源源不断,据说预约排队要等候3个月~6个月。
法国和德国本是现代医学的发源地,而今却成为重视和实施中医学的先驱者。
一些大医药公司纷纷成立天然药物部,不惜重金搜集资料。
一个瑞典的医药专家说:“中国草药已成为西方医药研究人员的金矿。
”在亚洲,日本的14万名西医已有半数转攻中医,针灸师已超过10万人。
在俄罗斯、波兰等国,人们不但重视中医和针灸的临床应用,而且还研究中医药的古典著作。
在阿拉伯,中医中药同样受到欢迎。
据美国《商业日报》报道,阿拉伯医药专家预测,到2001年,阿拉伯国家将出现盛行中医药治病的新局面。
目前,我国中医药已传播到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5年来,在我国召开的比较重要的中医药国际会议有20余次,我国已与美、日、法、德、英、马来西亚、埃及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政府间的中医药交流与合作,有的国家已公布了对中医中药的管理办法,还有的成立了管理机构。
迄今为此,我国已为82个国家和地区培养了1800名不同层次的高等中医药人才,为130多个国家培训了3000多名针灸人士,前来我国学习自然科学的外国留学生中学习中医药学的占第一位。
我国中药出口也遍及世界上130个国家和地区,仅1996年中药出口创汇总值达7亿美元。
现在,在世界上几乎找不到不晓得中医药的国家102129了。
据统计,当今世界以各种形式应用中医药和针灸的人数,已占世界总人数的1/3。
随着中医药进一步走向世界,作为中医药知识载体的中医药图书也必然要走向世界。
世界范围内掀起的中医药热,为我国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但遗憾的是,与中医药在世界篷勃发展的势头相比,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的步伐明显滞后。
我国各出版社虽然出版了大量的中医药图书,但几乎都是中文版的,只能在国内销售和供国外华人购买,而在国际图书市场,欧美及港台地区出版的英文中医药书籍非常走俏。
我国中医经典著作,也是由美国洛杉矶汉文研究所译成英语,在世界上大量发行。
而我国出版的英文中医药图书微乎其微,除了外文出版社和山东科技出版社有几本以外,其他几百家出版社基本上都是按兵不动。
这与我们这个正宗的中医药大国的地位是极不相称的,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的滞后局面必须改变。
江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中国要全方位、高层次、多格局地全面走向世界。
对我国出版界来说,能够率先走向世界进而占领国际图书市场的,当首推中医药图书。
这不仅因为中医药是我国所特有的医学体系,而且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也是举世所罕见的。
中医药历两千年而不衰,流派迭起,名医辈出,中医著作浩如烟海。
仅现存的中医古籍就有1万余种,不仅数量多,而且部头之大亦让人兴叹。
以方剂而论,宋代的《太平经惠方》有100卷,方16834首;《圣济总录》有200卷,方2万首;明代的《普济方》有426卷,方61739首;《中医方剂辞典》收录医方达1万首。
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对中医药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进一步确定了中医药的科学和社会地位,为中医药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和组织保障。
到1996年底,我国已建立了中医院2572所,高级中医药院校30所,中等中医院校51所,中医药科研机构85所;中成药工业企业1059家,总产值235亿元;全国中医药工作人员已逾百万。
如此庞大的中医药科研、教学、临床局面,如此历史悠久而又兴旺发展的中医药事业,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所没有的,这无疑为我国中医药图书提供了丰厚的出版资源,从而使其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具有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从国际到国内的中医药发展的大好形势来看,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势在必行。
当务之急是出版界的同仁要有远见卓识,认清世界医学的发展趋势和人类健康的需求,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强中医药图书英译本的出版工作,使中医药图书走出国门,进而在这一领域占领国际图书市场。
这不仅关系到出版社的经济效益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进一步提高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威望。
为了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我们应该大力重视和培养中医药翻译人才。
由于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医学体系,有着自己独特的学术语言,因此,在英语及其他语种中都缺乏中医的对应语。
译者既要自己弄明白深奥抽象的中医语言,又要亲自到译入语中去比较和筛选可能的对应语,这是一般外语翻译人才难以胜任的。
因此,建议国家的有关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要重视、关心、扶持、培养中医翻译人才,组织和建立起一支能够适应中医药在世界迅速发展的中医翻译队伍。
我们还应该建立自己独具特色的中医翻译学,确立中医翻译原则,制定统一的中医翻译标准,规范中医翻译语言,避免中医翻译用语混乱的现象,为世界图书市场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中医药英译本图书,从而更好地承担起中医药图书走向世界的历史任务。
新闻出版交流1998年第1期图书价格改革势在必行■王春苗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