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doc

合集下载

警惕语文课堂教学新误区

警惕语文课堂教学新误区

警惕语文课堂教学的新误区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

但某些语文教师在走出旧误区的同时又陷入了新的误区,笔者归纳的新误区主要有一、因为追求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内容。

二、因为要拓展、迁移,而游离于文本之外。

三、因为要提倡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忽视了基础知识的教学。

四、因为滥用多媒体手段,而干扰了正常的阅读教学。

这是每位语文教师应该警惕的。

关键词:语文课堂;新误区;文本阅读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1-0109-0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颁布实施,把我们带进了教学改革的新时期。

我们在语文课如何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如何凸现语文教学的个性美,如何构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个维度等等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可喜可贺。

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误区,因此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1.因为追求表面化的形式,而忽视了教学的核心内容课堂讨论,这本来就是很传统的学习方式,近来却被贴上“合作学习”的新标签大加标榜。

在一些教师眼中,它好像是新课改的产物,以为这是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形式或唯一形式。

于是,几乎每堂课必有小组讨论这一道“风景”。

只待老师一宣布讨论,学生便匆忙行动,七嘴八舌,热闹非凡。

有的“你争我夺”,互不相让,还有的干脆天南海北,高谈阔论,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说一些不着边际的“题外话”,偏离了讨论的主题。

我们还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在课堂讨论过程中,一些学习基础好思维活跃的学生抢先将自己的意见说出来,使得其他一些相对较差的学生失去了独立思考、发表意见的机会。

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会不再独立思考,误认为讨论是那几个”好”同学的事,从而又回到被动学习的老路上去了。

这样的”讨论”表面轰轰烈烈,实则空空洞洞。

这里并非要否定这一学习形式,关键要看讨论的有效度,就某一课文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必要;就某一问题而言,它有没有讨论的价值。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误区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误区

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如何走出误区作者:孙峰来源:《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2年第04期一、农村语文教学存在的误区1. 学生厌学,教师厌教。

农村初中因地处偏远,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由于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日益增多等,学生缺失正常的社会关爱,导致学生厌学现象日益突出。

具体表现在农村初中学生心理承受能力脆弱,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有的学生生活上追求奢侈,学习上潦草马虎,时间长了便导致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要么以种种借口请事假逃课,要么得过且过,学习无目标、无动力、无兴趣。

还有不少农村学校目前仍然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部分教师依然采用“题海战术”,也导致一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丧失兴趣;这些自然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情绪和效果,并影响教师产生厌教情绪,这直接制约农村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关乎农村教育的发展。

2. 忽视基础,缺乏耐心。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农村语文教师也开始重视教学过程的形式多样化,以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本没有什么不妥当的地方,但有的教师过于追求教学形式,忽视了基本知识的教学,语文课堂几乎成了多媒体课件展示活动;有的教师则把字词教学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利用课前预习时间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几乎不予涉及、不予检查、不予评价,顶多只是在预习环节或阅读准备环节中轻轻带过,导致学生只动口不动手,不少字词只会认不会写,这必然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

3. 小组合作流于形式。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其用意主要在于引起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高度关注,鼓励教师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但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策略运用不当,让课堂讨论流于形式,不仅不能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认真倾听和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实现信息与资源的交流整合,反而会引导学生误入歧途,这自然会影响课堂效果的不断提高。

4. 课堂评价方式比较单一,效果不佳。

目前,农村语文教师已经开始关注全体学生,运用恰当的鼓励、肯定等多种方式,及时评价,并通过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在展示过程中享受收获,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误区论文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误区论文

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的误区【摘要】计算机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的辅助手段。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如虎添翼,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但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地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因此,语文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果能巧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课堂教学,才能达到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会操作多媒体或者滥用多媒体课件,往往使课堂教学弄巧成拙,进入教学误区。

【关键词】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误区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断进入课堂教学,计算机多媒体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有力的辅助手段。

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教学,让教师的日常教学如虎添翼,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但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而言,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完美地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只有认真研读文本,根据文本的内容恰当制作最精当、最有典型意义的、最能解决问题又能启发学生思维的课件,来帮助教学,这样才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不致于进入课件教学的误区。

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学语文教师,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与长期的调研,我发现农村中学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存在着以下误区:一、多媒体就是看电影、看镭射有些老师认为用多媒体手段上课就是看电影、看镭射。

有位老师上小说《阿q正传》,他就把《阿q正传》这部电影用多媒体放给学生看,自己一句话不说,一个字不写。

看完之后,就叫学生讨论阿q的形象、归纳小说的主旨、探究小说的艺术特色。

学生怎能解决这些问题呢?在万般没有结果的情况下,老师滚动鼠标,结论一一显示在屏幕上,然后学生就埋头照抄。

这种让学生脱离文本、只看图像、照抄答案的教学方式,严重抹杀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二、多媒体就是放幻灯片有些老师认为用多媒体上课就是把课文内容制作成无数张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

有位老师上《孤独之旅》这篇小说时,将杜小康(胆小、怯懦)从油麻地出发到他(勇敢、有责任感)在芦苇荡替父亲管鸭的成长过程,制成了20张幻灯片展示给学生看。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误区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误区

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的误区课堂评价语,就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评判时所使用的语言。

客观、正确的教学评语,是学生及时获得信息反馈的重要手段。

通过这种途径,学生可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的差距,检验学习中的得失,从而调节学习过程,改进学习方法,优化解题思路。

同时,教师积极的评价语言,是使学生产生心理满足、强化学习积极性、促成主动学习的一种有效手段。

学生经常会依据获得的外部评价,逐渐培养自我评价的能力。

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评价语存在的误区1.漠视学生的表现,对语文课堂“无言以对”。

面对学生的精彩发言,有些语文教师常以含糊不清的词语作为评语,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不置可否。

如某教师在讲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时,指导学生朗读,以体验苏轼的豪放词风。

学生朗读后,教师的评价是“读得不错”,“读得很好”。

这种单调乏味的评价语,只是“廉价”地评价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不能明确指出作答的实质或问题所在,教师的表扬就失去了针对性。

学生感觉读得很好的地方得不到教师的肯定,感觉不知如何处理的地方得不到修正,导致学生求知不深入,浅尝辄止。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显得死板、僵化,让学生感到厌倦,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明显的情感偏差,导致评价语言过其实。

情感偏差造成语文教师的评价语感性成分多于理性成分,甚至完全被感性成分所占据。

有些老师一味要“保护学生”、“赏识学生”,曲解“赏识教育”,对学生回答中存在的错误视而不见。

如,某作文课上,一位老师让学生把“我第一次”这个作文标题补充完整,以下是该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对话:生:我第一次逃课。

师:这位同学真聪明,能够把生活中的不平凡事联系到写作上来。

(不好意思的学生见老师没有否定,信心大增)生:因为这个题目没人写,其他的又没有新意不够刺激。

师:能够逆向思维,打破常规,这是创新的表现很好。

学生对作文标题的补充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从教育的角度来考虑,教师应对某些行为和观念予以纠正。

切中肯綮 而尽精微——依托初中语文教材浅谈作文中细节描写的误区

切中肯綮 而尽精微——依托初中语文教材浅谈作文中细节描写的误区

阅读写作课程教育研究208 学法教法研究“切中肯綮”一词典出《庄子·养生主》,讲的是厨工技艺精湛,善于探究解牛之规律,动刀甚微,却刀刀必着肯綮(骨肉相连处),把一件吃力之事做得游刃有余。

后喻解决问题时方向准、办法对,切中要害。

在作文中运用细节描写亦是如此,要切中肯綮。

唯有用的对、用的准,方可事半功倍。

别林斯基在《当代人》中说:“仅用一个特征,一句话,就能够把任你写上十来本也无法表现的东西,生动而充分地表现出来。

”[1]这就足见细节描写这股精微的“巧劲”可以“四两拨千斤”,在极大程度上提升作文的品级。

愈是精微则愈要切中,愈需教师制定教学策略来巧妙地引导学生规避误区,精准地运用细节描写。

一、在对比中明确误区细节描写就是捕捉渗透在人物、事物、环境中的细微又典型的情节加以描摹。

它在记叙文中对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人物性格,创设具体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但细节描写的运用不可盲目,使用不当,则弄巧成拙。

下面笔者便结合学生习作与教材,针对学生运用细节描写时所遇到的几处误区加以分析。

(一)误区:生硬仿效以笔者指导过的谢嘉浩同学的《奶奶的保温瓶》为例,文中谢同学欲以奶奶的年迈来烘托自己愧意:“爸爸一向是不喜欢奶奶这样天天送早餐的……说她煲那么多粥,吃不完只能倒掉,浪费……面对爸爸的呵斥,那一刻我看到奶奶的脸上褶皱更加深刻了,几根银丝悄无声息地蔓延到她的鬓角。

”划线处的细节处理,乍一看,似入情入理,但仔细咂摸却甚无滋味。

似乎学生在表现衰老时,笔触所及必然是皱纹和白发。

无独有偶,在表现疲惫时一定是汗流浃背;表现悲伤时一定是泪如泉涌……这便是生硬的仿效。

模式化、脸谱化地摹写,无法展现人物个性化的光彩,空乏而落于窠臼。

相比之下,语文教材中却有着许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个性化人物的经典范例。

《台阶》在表现父亲的衰老和劳苦时,把焦点聚在父亲的双脚上:“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

当前语文课评价的误区

当前语文课评价的误区

当前语文课评价的误区浅析摘要:课堂教学的评价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人做出了许多尝试,很多观点和做法也被运用。

而教学评价又是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中不可避免的一个环节,很多教师也正是期望通过教学实践以及教学评价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因此可以说,教学评价实质上对教学的影响还一直是存在的。

当前评课还有一些误区在左右着教师,影响着课堂教学,因而对些许误区做出总结,期望能够廓清思路,促使课堂教学评价走上正轨。

关键词:教学评价;教学效果;评定检测关于怎样评课,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人做出了许多尝试,很多观点和做法也被运用。

可是,我仍然觉得当前评课还有一些误区在左右着教师,影响着课堂教学。

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课堂气氛不活跃就不是好课自新课标的“还课堂于学生”这一理念确立以来,课堂活动就成了很多人挂在嘴边的一个时髦名词。

于是,衡量一堂课的好坏,课堂活动成了一个重要指标。

我甚至听到评课时有人指出,这节课你讲了多少多少分钟,让学生回答问题,你点名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评价。

好像课堂上讲的多一点就是罪大恶极。

其实,课堂活动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取决于教育者的安排和设计。

课堂上,良好的课堂氛围会使许多学生追求某种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学生间发生连锁性的感染,促使学生追随它,发挥统一学生行动的功能;同时又能引导学生摆脱现状,具有创新功能。

所以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

但不能说没用活跃氛围的课就不是好的。

学生在课堂上聚精会神地听,他也是在汲取知识,全神贯注的思考,他也是在参与活动,这些都最终形成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既然具有效度,怎么能说不是好课?二、以讲为主的课不是好课其实,讲与不讲本身并没有错,问题是怎样“讲”,“讲”到什么程度。

讲与不讲,取决于课程的内容。

比如说语法知识,学生在初中根本没有认真学过,高中了,需要讲文言语法,如果不先有点语法知识,恐怕难能弄懂。

论新课改误区

论新课改误区

论新课改误区摘要:自从新的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开始,语文版教材登上了沈阳市中学语文教学的平台,新的语文版教材在结构和内容上,与以前的老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任何一次改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在新的教学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据此,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学生主体地位;素质教育以下就是我对新课改后出现的一些问题的看法:一、新的课改后,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新的误区1.在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并不是在教学仪器上的“新”在语文课上,适当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是十分有必要的。

但是,上课课件运用多了,会使学生的注意力全部转移到课件上的山山水水上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大大降低,所以,使用课件是可行的,但是过多地依赖课件是万万不行的。

因为新课标要求的“新”是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以先进的教学仪器为主体,忽略了学生的作用。

2.在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并不是要教师少说话或不说话记得曾经听过一节古诗课,老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上课开始到下课为止,基本一句话都不说,把话语权完全交给学生,以至于学生犯了原则的错误还不予以纠正,其目的就是要体现所谓的素质教育,学生的地位。

可是,实质上,这位老师误解了新课标中学生主体地位的含义,因为他忽略了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是我们教师最基本的职责。

所以,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不是让我们教育者保持沉默,甚至不说话,而是让我们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

3.在新课程中所提倡的“新”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的表演和拥有绝对的自由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在许多课堂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但是主体地位的体现却不是只让学生做,教师看的过程。

学生在课堂上自由说话,却被看做是课堂教学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体现,这种观点我想绝对不是正确的。

给学生自主,但却绝不是给他们绝对的自由。

如果给了这样的自由,基本就等价于对学生的放纵,会导致课堂秩序混乱,以至于影响进行正常的教学。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改进策略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改进策略
出版 社 ,1 9 8 7 . 1
调查方 式:不记 名方式 调查 内容 :请写 出班级 中最 优秀 学生和最落 后学生 的优点和缺 点 ; 从教 师评价 中可 以发现 :教师 对 “ 好 差 ”学生都 有写不 完和 写不 出现
象, 但两者 却是完全 相反 的。 即好孩 子的优 点写不完 , 几乎 没有缺 点, 而“ 落 后学 生”缺点 说不完 ,优 点难 找到。 虽然 这仅 仅是一 次随机 评价 ,然而 在时光 流转 之后 ,发现其 中所谓 的
[ 7 ] 王艳 玲 . 课堂 教学评 价 的现状 分析 与对 策 [ J ] . 理 工高 教研 究 .
2 0 0 6 , 1
作 者简介 :赵 春芸 ( 1 9 7 1 一 ),女 ,江苏 南京 人,甘肃 省滔 泉市 玉 门 油 田小学 教师 ,教 育硕士 ,中学一级 教师 。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误区与改进策略
“ 差 学 生” 目前 已经毕 业或者 临近 毕业 ,而 留在老 师心 目中 依然 是这样 的 印象 。这 是教 育 的悲哀 还是 学生 的 “ 顽 固 ”?在小 学阶 段就 形成 的负 面评
[ 5 ]陈振华 .教育评价中存在的 问题及反思 .教育发展研究 ,2 0 0 9 ,1 8 [ 6 ]钱玲 . 初 一学 生学 习 心理调 查结 果分 析 与思考 . 现 代 中小学 教 育 .2 0 0 6年 . 1 2

价伴 随学 生度过 少年 时期 ,最可 怕 的是在这 样 的评价 中 ,有 多少 学 生失去 了对 学校 的美好 向往 ?也失 去了对 自己的信心 。 因此 , 当教师 遇到一个 个“ 问 题 学生 ”时,切忌 因学生成 绩差而否 定一切 。 汇 集 以上 数据和 信 息,仅 以部分 样本学 生 的成 绩分 析说 明学 困生形成 的原 因 。作 为教 育工 作者 ,如果 仅停 留在 分析 原因 的层面 ,对 这些 学生 是 没有 实际 意义 的 因为, 学业失 败 的 “ 结论 ”将 伴随 他们 度过短 暂 的学校 时光 。因此 ,正确 认识 比值 分析 法 的作用 ,帮助 教师 在 日复一 日的平凡 工 作中 , 克服职 业倦态 , 深化 课堂教 学改革 , 切 实培养学 生“ 终身学 习” 的理念 , 让学 生 “ 成人 、成功 、成才 ”,成就 自己独特 的人 生才 是最 为关键的 。因而 , 通过 比值 分析 法提 供的数 据 ,帮助 教师转 变教 育教 学观 念,帮 助家 长确 立 科学 、合理的家庭 教育理 念 同样 迫在眉睫 !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中学语文朗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

引导 学 生 感 知 、体 验作 品 的言 语 形 式 ,完成 阅读 。上 述 做 法 无 疑 是 混 淆 了 朗读 教 学 的 根 本 目的 , 朗读 是 为 了更 充 分 更 深 入地 理 解 与 感 受 文 本 ,掌 握 阅读 课 文 的
方 法 , 是 为 了 积 累 语 言 素 材 , 培 养 语 言 感 受 能 力 , 实
面发 展 。因 此 ,重 新认 识 朗读 教 学 ,正 确 发 挥 朗读 在 语 文教 学 中的 实 际 功能 已成 为 每 个语 文 教 育 工 作 者 和
研究 者不 容 回避 的任 务 。

现 言 语 能 力 的提 高 。而 朗读 技 巧 只 能是 一 种 为 理 解 文 本 传 情 与 悟情 的 手段 和 工 具 ,任何 “ 乏 情 感 的 丰 富 缺 变 化 ,技 巧的 运用 也成 了有形 无神 的赝 品 ” I 。 — l
地 探求 有 效 性 朗 读 教 学 的 对 策 ,提 高 朗 读 的质 量 ,更 好 地 发挥 朗读在 中学语 文教 学 中的 实际 作用 。
1 变 更 教 育 观 念 ,改 革 评 价 方 式 .
的时 间 用 在 对文 章 的 精雕 细刻 上 和 对 “ 点 ” 的猜 测 考
模 拟 上 。 在 近 乎 形 式 化 、模 式 化 的 朗 读 形 式 — — 齐 读

吟 ” “ , 书读 百遍 ,其 义 自见 ” ,许 多教 育界 名 家 都 积 极 地 肯 定 了 朗读 在 语 文 教 学 中 的重 要 性 ; 《 文 课 程 语 标 准》 在 教学 目标 中也 多 次提 到 应 指 导 学 生 “ 普通 用 话 正确 、流 利 、有 感情 地 朗读 课 文 ” 。可 见 ,朗读 应该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误区及对策初探

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误区及对策初探

文教师很少布置作业 , 语文课程的学习变得非常“ 轻松” , 语文 学习效 果甚至不如实施新课改之前 。 1 . 3过分注重课 堂教 学形 式的改变和创新
新课改实施以来 , 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 , 中学语 文课堂发生 了巨大的变化 , 语 文教师打破过去教师讲 、 学生听 的传统模式 , 积极采用新 的教学模式 , 运 用新 的教学手段, 充 分 调 动 了 学 生参 与 语 文 教 学 活 动 的积 极 性 和 主动 性 。然 而 , 由于对 新 课 标 的 理 解 不够 精 准 和 深 刻 ,一 些 语 文 教 师盲 目采 用 多媒 体 教 学 手段 、 无序 组织 各 种 目的 不 明 确 的活 动 , 过 分 追 求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和创新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沦为形 式, 不利于中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进 行。 2新课改下中学语文教学对策初探
关键 词 新课 改 中学 语 文教 学 误 区 对 策
中图分类号: G6 3 3 . 3
文献标识码 : A
中学 语 文 教 学 。
所谓新课改 , 就是为“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而 实施 的新 一轮 基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新 课 改是 上 世 纪 末 提 出 的, 其 目的是构 建 符合 素 质 教 育要 求 的基 础教 育 课 程体 系 。 目 前 ,新 课 改下 的 中学 语 文 教 学 已经 取得 了一 定 的进 展 和成 效 , 但是 由于部 分教 师 对 新 的语 文 课程 标 准 领悟 不 深 , 新课 改 下 的 中学 语文 教学 仍然 存在 一些 误 区 , 影 响 了语 文教 学 的顺利 进行 。 1 新 课 改 下 中 学语 文教 学误 区 1 . 1 认识 不到位 , 新课 改仍 然停 留在理论和政策层面 新课改是为深化教育改革 、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提 出的新 轮课程改革 。 一些教师认为课程改革就是教材改革 , 跟教学 活动没有多大关系 , 仍然按照过去 的方式上课, 新课改下的中 学 语文 教 学 与之 前 的教 学 并 没 有 本 质上 的区 别 。 由于受 应 试

如何走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如何走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误区

如何走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方面,其中的阅读教学是因为教学的重要一环。

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成了应试教育的训练场,学生学的知识显得支离破碎。

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即指在课文教学中偏重于文章局部的理解、突破,而忽视文章整体的感悟和把握。

其结果,学生只能获得一些微观上的零碎知识,而未能从宏观上把握、领略文章整体的艺术性、科学性和文学性。

久而久之,学生既未获得系统的基础知识,更谈不上语文素养的形成。

语文教学陷入枯燥、机械的境地,使学生对语文课失去应有的兴趣和热情。

语文教学忽视课文整体性的教法,是导致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具体分析误区,以及走出误区的措施。

一、语文阅读教学的误区(一)淡化阅读阅读是学生加强语感、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思路、理解文意、领悟文章思想感情及其写作技法的重要手段。

有的教师却认为读书耽误时间,或不相信学生的能力,不如讲解来得快,于是一上讲台便一厢情愿地滔滔不绝于“重点”、“精彩”之处,教师眉飞色舞,学生却云里雾里,没有整体感知又何来局部之佳妙?(二)题海战术对付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式的语文教学,把教学内容题目化,把题目内容系列化,把答案要点规范化,应付眼前的考试或许会有短暂的效益,但学生根本无法理解课文的整体艺术美。

(三)化整为零文章是有机的整体,部分因整体而存在。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却把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肢解成单独的段落、句子、词语去分析,或者撇开课文的整体艺术不谈,只挑选其中的语段作练习。

其结果只是给学生传授了一些“杂碎”,说不上提高素养,更谈不上阅读欣赏。

因为文章的美丽之躯已被乱刀致残。

上述几种教法,是学生“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真实写照。

学生纵然多记几个词语,多做几道题目,却对课文的整体思路、文学艺术不甚了了,这何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们要充分地反映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情感,往往用“篇”的形式,听说读写的对象则常常是“篇”,而不是孤立的字、词、句、段甚或题目啊!二、走出语文阅读教学误区的措施鉴于上述三大误区,结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实践与思考,要使学生走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误区,从而体现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应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加强阅读的感悟性我教朱自清的《背影》时,先通过配乐范读使学生为文中深挚的父子情所感染,然后要求学生在深沉的基调上有感情地反复自由朗读。

语文课堂为何“误区”重重

语文课堂为何“误区”重重
奴 才 的 口吻 看 待 “ 义 ” 向 专 制 者 “ 试 能 力 ” 区 别 吗 ? 为 什 么 ? 仁 , 考 有 祈 求 “ 义 ” , 百 姓 能 过 上 人 的 仁 的 把 涵 才 能 “ ” 来 。 对 这 些 价 值 的 立 起 但 2 .孔 乙 己 时 代 的 读 书 人 — — 追 求 不 等 于 把 语 文 课 上 成 传 统 的
义 ” 社 会 ,仁 义 ” 本 就 不 存 在 。 强 食 的 能 力 。 认 为 今 天 应 试 教 育 面 的 , 括 思 想 、 德 、 仰 、 守 、 的 “ 根 你 包 道 信 操 贾 谊 是 以奴 才 的 心 态 、 才 的 精 明 、 培 养 的 “ 试 能 力 ” 科 举 时 代 的 理 想 等 , 生 只 有 凭 借 这 些精 神 内 奴 应 和 学
乏人 文精神 呢?
其 二 , 历 史 上 看 , 文 精 神 从 人 化 底 蕴 ” 文 化 底 蕴 蕴 舍 在 古 典 诗 ,
知 道 怎 么 教 了 , 区 成 了 走 不 出 的 基 , 有 定 力 。 么 , 文 为 什 么缺 先 天 不 足 。 语 文 教 学 特 别 看 重 “ 误 没 那 语 文 其 一 , 现 实 看 , 试 教 育 将 文 中 , 以 古 典 诗 文 在 教 材 当 中 就 从 应 所
在 又 有 “ 课 标 ” 有 “ 参 ” 有 名 教 育 而 不 是 应 试 教 育 。 对 应 试 教 超 , 术 形 式 多 样 , 很 高 的 审 美 新 , 教 , 艺 有
师 “ 案 ” 还 有 传 统 的 和 不 断 创 新 育 , 师 们 知 道 “ 什 么 ” “ 识 与 价 值 , 其 人 文 精 神 极 为 稀 有 。 其 教 , 教 教 :知 但 的 教 学 模 式 和 教 学 方 法 , 什 么 动 能 力 ” 答 题 方 法 、 试 技 巧 。 至 于 内 容 大 多 是 诉 苦 的 , 发 牢 骚 的 , 为 、 考 放

论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论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

论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几个误区及应对策略作者:刘香梅来源:《成长·读写月刊》2017年第03期【摘要】一个良好的导入,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

语文教育工作者,新颖别致的内容安排,奇特巧妙的导入方式,富有魅力的语言,不仅切合学生思维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通过有效的情感沟通,创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应的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体验,为整堂课的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然而,在追求导入有效性的道路上,我们往往会忽视课堂教学导入的本质特性,而去片面追求导入的表象化,形式的新奇化,语言的趣味化。

其结果自然是适得其反,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语文课堂;导入;误区;策略一、课堂导入的几个误区:(一)先入为主,直奔主题——重视“入”,忽视“导”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导入这一环节,一进课堂便直入主题:“今天我们讲第几课,请大家先看一遍课文”或“把书翻到第几页”等。

只有在公开课时会像模像样地设计一段导入语。

由于平时教学中的忽视,到难得一“导”时,便难免出现问题。

因此,其根本原因是教师对课堂导入认识上的缺失。

在执教《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我是这样导入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岑参的送别名篇《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现在请同学们马上熟悉全文,在最短时间内会背诵本文。

”学生随即低头就读,却面无表情。

本来一首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的诗歌,在学生嘴里念出来却似和尚的经文,让我听了很不是滋味。

课后经过反思,我得出了一个结论,重视了“导”,才能激发学生思维,调动积极性,这个过程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唤起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二)追求新颖,华而不实——脱离文本,忽视语言本位一堂生动的课,生动有效的课堂导入是少不了的。

有些老师不惜挤占教学时间,将大容量的媒体信息在课堂上加以展示,忽视了作为语文学科的“语言本位”,这样的导入既不符合目标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以致在教学上得不偿失。

(三)教师主导,过于强势——生拉硬扯,忽视学生情感有位老师上余光中《乡愁》时,问一个学生:“如果有个人离开家,去了一个很远的地方,几年之后,他开始挂念自己的亲人,这叫做什么?”学生答道:“珍惜亲情。

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语文教师对教材开发理解的误区--以语文课《背影》课堂教学为例

基础教育改革实践中语文教师对教材开发理解的误区--以语文课《背影》课堂教学为例

2 、散文注 重描 写,尤其 是细节描 写; 3 、动 词能够使 知 内容 , 理清课文思路 。 2、 从 “重 复 叙 述 ” 切 入 , 对 课 文 思 想 内 容 作 深 度 解析 。 3 、学 习课文语 言简 练 、结 构严谨 的艺术特 点。
育 出版社 , 2 0 0 3 .
[ 1 9 】 H o w a r d G a r d n e r . I n t e 1 1 i g e n c e R e f r a m e d : l d u 1 t i P 1 e
《 背 影 》 虽然 只有 一千 五 百 字 , 却 历 久传 诵 , 有感 人 至 深 的
[ 1 课 程 的 内涵 有所 突 破 和 创 新 。新 课 程 不 限于 以 课程 标 力量 ,这 篇短 文被选 为中学国文 教材 ,在 中学生的心 目中, 准 、教科 书等 为 载 体 的 “ 文 本 课 程 ” ,而 更 是 被 师 生 切 “ 朱 自清 ”三 个字 已经 和 《 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了。这
2 、体会作者的语言特 色。
2 、让学生速 读课文 ,找 出文中对背影 的四次 描写 ,并对 这 四次背 影描 写进 行分析 ; 3 、 要 求 学 生 分 组 讨 论 文 中 的 细 节 描 写 ,讨论为什么课文 以 《 背 影 》 为
题; 4 、 分 析 文 中 动 词 的 用法 和 作 用 。
书 ”转 向 “ 用 教 科 书 教 ” 。但 是对 “ 教 材 开 发 ” 的认 识 爱。然而 ,这 篇散文真 正的主题仅仅 是为了赞 美伟 大的父爱 许 多老 师 尚存 在 一 些误 区 。

吗?显然不是 ,笔者搜集 了十篇 比较典型 的 《 背影 》的教学 设计 ,分别分析 了每一位教师 的教学 目标 、在课堂上老师做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

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措施发表时间:2013-02-06T17:40:28.077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2年9月供稿作者:王美格[导读] 以中学语文文化教育误区的分析和什么是中学语文文化教育为核心问题,在探索解决误区对策的基础上,力争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取得较大的突破。

王美格河北省广宗县北塘疃中学摘要:在当前的文化大背景下,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是一个不争得事实,许多的语文教育工作者、研究者都在致力于将文化纳入语文教育的探索,这些探索使语文教育正在迈向一个新的局面。

但是也要看到在这些探索中很多概念混乱,没有认清中学语文教育在文化教育中处于一个什么地位,没有弄清楚当前的语文教育如何在坚持自身的学科特性和教育特性的基础上实现语文教育的文化特性,探索具有随意性和盲目性。

影响到了正常的中学语文教育的建设关键词: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学、弊端以中学语文文化教育误区的分析和什么是中学语文文化教育为核心问题,在探索解决误区对策的基础上,力争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都取得较大的突破。

第一部分是对当前中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文化教育误区进行全面展现。

概括各种误区的类型,以便针对各种类型,进行原因分析。

第二部分是误区原因分析。

主要是通过当前的中学语文课程现状、理论界的研究以及教师专业素养等方面分析上述误区产生的原因。

第三部分是中学语文文化教育的理论研究。

在理清各种混淆的概念基础上,从语文教育的本质特性和教育的本质特性的角度,对中学语文文化教育在概念上、特征上、功能上的进行理论定位探讨。

中学语文教学存在一些弊端。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参》不应成为教师教学的拐杖,而应成为教学的“指南针”。

《教参》是语文教师的主要参考书,它可帮助教师正确理解《大纲》的内容,熟练掌握和驾驭教材,提高教学质量。

正因如此,《教参》也就成了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拐杖。

但我们知道,《教参》对一篇课文的分析主要是作者生平、时代背景、段落层次、表达方式、写作特色等内容,这些知识点无疑也是我们要求学生掌握的。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反思语文高效课堂的误区

矫枉过正,过犹不及 ——反思语文高效课堂的误区

2013-03观察思考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反思语文高效课堂的误区文\万磊回望近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我曾经流连于应试教育的园地,曾经徘徊于新课改的门口,而今到了“悟”的时候,我却迷惘了。

我虽不是新课改的急先锋,但我也不愿固守应试教育的牢笼,不改革,语文必亡!“与时俱进”的我们,专业化成长之路如此多舛,则是始料未及的。

一言以蔽之,曰: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具体说来,为了纠正语文课脱离社会,人文性不强的弊病,我们滑向反语文的深渊。

语文课被我们上成了政治课、历史课、地理课、自然科学课、社会科学课,唯独不像语文课。

有人戏称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失魂落魄的语文课。

为了纠正传统语文教学中学生视野狭隘、理解僵化的问题,却走向了多元歪曲解读,走向与文本对立,反文本的道路。

最可怕的是许多人认为这是高效课堂。

有人上《背影》,学生解读出父亲违反交通规则;上《武松打虎》,解读出武松不爱护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上《孔乙己》,解读出要为他写状子起诉丁举人如此等等。

如此解读,固然反掉了对文本的僵化理解,但更反掉了文本本身。

为了纠正满堂灌、满堂问,所谓的讨论满天飞,我们却不明白有没有必要去讨论,有没有条件讨论,怎么讨论。

为了纠正传统语文教学学生主体地位的淹没,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老师定位为“引导者”,我们走向了“全线退出”不作为的泥淖。

教师不作为,害人最深。

因为它最易被解读为“符合新课改理念”。

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节公开课,它是一节关于诗歌鉴赏的复习课。

上课后,班级各小组介绍本小组的个性化组名,比如“×队”“×队”,先唱队歌,然后各小组争先恐后到黑板前面写答案,最后补充或质疑。

老师在干什么?他忙得不可开交:他拿了一块黑板,上面有很复杂的图表,每人发言后,他要及时打分,并填入表格,并在下课评出最佳小组、最佳发言人。

整堂课闹哄哄的,气氛的确热烈。

而这据说是“某某模式”。

笔者在教《孔雀东南飞》时,做了这样一个尝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误区-
无论是从事语文教学研究的理论工作者还是奋战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为改变这一令人忧虑的局面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中学生语言文字实践能力的低下仍然令人怵目惊心。

一、能力形成需求的差异与实践的错位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社会性决定了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技巧。

而这四个方面的能力技巧不是平起平坐的兄弟关系,其主次顺序为:听次于说,说次于读,读次于写,因而写是四种语文能力中的核心能力,也是最难形成而应用价值较高的能力。

但目前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存在一个显而易见的误区:重视篇目选文和语法的教学而相对轻视写作教学。

从开展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教材看,目前尚缺少系统有序的专门用于写作教学的课本。

虽然一些语文课本也提供了用于写作教学的提示和文题,但相比之下形瘦影单,而且在教学实践中也未引起教师和学生足够的重视;从教学时间的消耗看,用于选文教学的时间大大超过用于写作教学的时间,而且作文教学课时有时还要被利用于选文教学。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实践已偏离了科学的轨道,步入喧宾
夺主的境地。

能力的形成必须以实践训练为载体,这是不可逆转的规律。

目前中学生每学期写作训练量约在八千字左右,每天的写作训练量只有六十字左右。

这样的训练量与核心写作能力的养成需求存在着很大差距,严重制约着学生写作能力的健康发展。

魏书生要求他的学生每天写作五百字左右的文章,烟台市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写作量不少于二万字。

这些做法,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了迅速发展和提高,我们应当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试想,即便让一个学生在一学期内把一本语文书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对他语文能力的提高又能产生多大的积极作用呢?因此,语文教学应立足于篇目教学打基储写作教学练能力,把教学实践的重心位移到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上来,这样也许才能真正见效。

二、对理论的肢解导致践行的错位
长期以来,教师为主、课本为主、课堂为主的教学思想一直统治、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教师为主的本义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组织、引导学生开展有序而高效的学习活动。

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往往置能动有形的学生于不顾,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扮演被支配的角色,使学生成为被操纵的工具或被灌注的器皿。

这种现象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尤为突出,虽屡遭挞伐,但阴魂不散,严重窒息着学生思维能力和操作能力的发
展。

课本为主的提法并非完全排斥其它有益读物的补充,但在教学实践中,诸多有益读物已成为学生的禁书,唯课本是读已成为一些家长和教师训诫学生的信条,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成为死读课本和读死课本的书呆子。

课堂为主并不排斥其它场所的有效补充和整合。

只重视课堂,把学生一连十几个小时笼在教室里,忽视学生与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导致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一手硬,课外教学一手软。

带者儿童走向学科,不要带着学科走向儿童,这一教育名言也许会给我们对教师为主的说法引发新的思考和新的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要求他的实验中学(帕夫雷什中学)学生在初中毕业时精心选读二百部优秀文学作品,这给我们对课本为主的理解带来新的启迪。

一些学校组织学生大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质量,优化学校课堂、家庭和社会的组合,拓展学习的时空,为我们对课堂为主的理解和实践操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如果我们能从对理论的理解把握上系统全面些,在实践上从客观需求出发,按教育规律办事,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思想和新的教学模式,强化语文教学的务实性和开放性,语文教学也许会出现新的希望和曙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