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剖析讲解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d2b129399b6648d7c1c746bb.png)
C.森林覆盖率高
D.受冬季风影响较小
3.课后思考,东部季风区内冬季气温差异大, 对旅游业有影响吗?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整 理、归纳出来。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东部季风区图
东 部
。
季
。
风 区
探究一: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材料一: 冬至日时,黑龙江省漠河镇的昼长时间约为7小时,
而海南省的海口市昼长约为11小时。
受纬度因素 的影响,太阳直 射南回归线,北 方正午太阳高度 较南方小;且北 方昼长较南方短。
材料二:
冬季风南下,对北方 影响比南方大,加剧 了北方的寒冷。
西双版纳竹楼
行
哈尔滨
上海
秦岭—淮河以北的地区冬季气温低, 冰雪天气影响人们的出行;秦岭—
淮河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四季 可以通航。
课堂小结
一、冬季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
1、纬度位置 2、冬季风
二、气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对生产的影响 2、对生活的影响
巩固练习
1.读哈尔滨和广州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1)、哈尔滨和广州 1月份气温大约相差
___3_3___℃。
(2)、导致哈尔滨和 广州1月份气温差异 大的主要原因是 _纬__度__差__异_。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读我国部分地区沿东经106.50经线的地形剖面图,回答问题:
1月份乙地气温高于甲地的原因除纬度因素外,主要是因为
乙地:
( D)
A.海拔较低
B.受夏季风影响较大
探究二:气温 对生产生活的 影响
冬季的北国风光
气温对生产 的影响
冬季的海南岛农事
水稻是喜热喜湿的作物,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南的 地区;小麦是喜温凉、耐旱的作物,主要分布在秦岭—淮 河以北的地区。
八上2.2 气候基本特征(第一课时)课件
![八上2.2 气候基本特征(第一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5c1896f4a7302768e99399d.png)
二、夏季风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学生活动:模拟夏季风的进退和雨带的推移
华北雨季 (约7-9月)
江淮雨季 (约6-7月)
华南雨季 (约4-5月)
退回华南 (约9-10月)
1、活动准备:提供蓝色和 红色丝带各一条,并准备四 张分别有“冷、暖、干、湿” 字样的卡片。 2、活动设置:(1)蓝色 丝带代表冬季风,红色丝带 代表夏季风;(2)设置好 南、北方位。 3、活动演示:教师设置好 几个关键纬度位置,并说明 随季节变化,冷暖空气的力 量对比发生变化,随之带来 雨带的推移。
活动拓展:
如果夏季风过于强盛或过于衰弱时,那么这 种力量对比的关系会导致降水位置发生怎样的 变化,又会引发什么样的影响?
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推移及其影响
小结:
夏季风很强时,雨带迅速推 到北方,北方多雨,南方少 雨,可能出现“南旱北涝” 的局面。
夏季风很弱时,雨带徘徊在 南方地区,南方多雨,北方 少雨,可能出现“南涝北旱” 的局面。
降水的空间规律: 自东南沿海向西 北内陆递减
活动拓展:
对照图2-1-2、图2-2-1, 结合四城市与海洋的距离、 地形等差异,归纳影响我国 降水时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那些。
小结:
1、降水时间的特征: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 2、降水空间的特征: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的规 律 3、影响因素:海陆位置——一般情况距海越远,降水 越少。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
第一课时 季风热力性质差异(海陆分布)
2、界线: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 山脉为界,将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3、影响: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非季风区夏 季风很难到达,降水稀少,大部分地区全年都比较干旱。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53a56e02cc58bd63186bd7c.png)
中国的气候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中国的气候的第一部分。
气候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十分密切。
教材注重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引入,,密切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从气温进行探讨我国的气候特点。
我上的本节课是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中国的气温和温度带,教材安排了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和温度带分布图,培养了学生阅读图标的能力,气温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划分是本节的重点,其中冬季中国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是难点。
二、学习者分析:本节内容比较抽象,教材中利用学生已有的影响气候因素的知识,结合中国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特点,通过读图,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
温度带的划分以积温为标准,积温值的大小与农作物的生产期有关,从而体现出农作物不同的熟制。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深刻理解我国的气温特点。
三、教学策略:1、开放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如导入的时候用08年的雪灾,从雪灾对南方的影响之大说明影响的因素——气温,从而导入本节课。
利用自然景观图来导入到温度带。
2、精心设计活动。
在教学中,利用玲玲和贝贝这一对学生熟悉的人物,带领大家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
并且通过2人小组的讨论方式总结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一理念。
3、充分利用图像。
充分利用1月气温分布图、7月气温分布图、温度带图等,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说出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归纳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我国温度带的划分。
3、培养学生阅读分析等温线图,温度带图等图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分析总结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成因。
并找出一条0℃等温线的分布。
2、分析温度带的划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培养学生热带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环境意识。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
![地理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上册2.2气候第一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25bbb1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cd.png)
2.2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阅读图文资料,说出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2.运用地图找出1月0°C等温线的大致位置。
3.在地图上指出我国主要温度带,并说出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我国气温分布的特点和原因。
难点:气温差异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图片——追赶花期的养蜂人,我国每年油菜花开放时间的差异较大,图片展示了一年中养蜂人追随花期的移动路线,让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花期南北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新课讲授:一、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1. 气温分布特点活动1:学法指导教会学生读图的步骤与方法活动2: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越往北气温越低。
活动3:读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找出0°等温线的位置。
请同学们在课本上找出并加粗0°等温线,教师强调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一致,帮助学生记忆。
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冬季南北差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感受,教师展示漠河与海南冬季景观的差异。
合作探究1: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1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我们的冬季风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议一议:冬季“避寒”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冬季“避冬”好出去,学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活动4:引导学生阅读我国7月平均气温图,判断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观察图例、读数值、看延伸、算差值等,总结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探究2:青藏高原夏季气温偏低的原因教师给出图文信息提示,我国7月份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和山地气温垂直变化示意图,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平均气温低。
议一议:夏季“避暑”好去处让同学们结合教师给出的图片信息,找出夏季“避暑”好出去,让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2.1 中国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商务星球版)
![2.2.1 中国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八年级地理上册课件(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54d9395c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9.png)
课堂练习
竹子喜温暖湿润的环境。如图为“我国温度带及竹子分布示意图”,甲
、乙、丙、丁为不同温度带。据此完成5—7题。
5.影响竹子生长的主导因素是( D )
A.地形
B.交通
C.技术
D.气候
6.竹子分布面积最广的温度带是( A )
A.甲
B.乙
C.丙
D.丁
7.图中丁温度带是( A )
A.中温带
B.暖温带
C.亚热带
水的时间分配特点
结合各地降水量柱状图,了解影响我国降水时 空分布的主要因素
01
季风气候显著
季风气候显著——季风和降水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夏季陆地温度升高比海洋快, 海洋温度比陆地低,气压比 陆地高,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形成夏季风。
冬季陆地温度下降比海洋快, 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气压比 海洋高,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形成冬季风。
画出800mm、400mm年等降水 量线,说说它们与什么分界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
降水空间分布
400mm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季风气候显著—降水时空分布
降水空间分布
西少
北少
东多
根据火烧寮、武汉、兰州、乌鲁木齐 四个城市的年降水量的差异,说说我国 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点
D.高原气候区
课堂练习
图为“我国某省某年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8-10题。
8.该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名称是( A )
A.山东省 B.江苏省 C.河北省 D.浙江省
9.该省年降水量的大致分布规律是( D )
A.自东北向西南减少
B.自西南向东北减少
C.自西北向东南减少
D.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10.影响该省年降水量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D )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2.2气候基本特征(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https://img.taocdn.com/s3/m/7f2eef686294dd88d1d26b85.png)
气候的基本特征(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1、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冬季风和夏季风、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东部地区雨带的推移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学习目标】1、运用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识记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了解冬、夏季风的源地、性质和影响。
2、运用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示意图,熟悉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的一般规律;理解夏季风的不稳定对我国旱涝灾害的影响。
3、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概括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4、运用台北、武汉、西安、乌鲁木齐降水量资料图,简要分析四座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归纳我国降水的时间分配规律。
【教学模式】问题导学、讲练结合【学习方法】读图—分析—归纳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巩固训练()A.北冰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和印度洋 C.大西洋和太平洋D.太平洋和印度洋2、能给我国带来大量降水的季风是()A.西北季风B.东北季风C.西南季风D.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思考回答:DD巩固刚获得的知识。
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信心。
衔接过渡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成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成为非季风区。
那么,季风区的范围具体包括哪些地区呢?讨论探究展示图2—2—1:1、指导学生读图,并配合“中国地形图”,分组讨论完成下列问题:①学生在图中标注方向,然后判断两种箭头的指向、明确风向。
②仔细观察对比两种颜色的箭头的覆盖区,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范围。
③对比两种区域距海的距离,明确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海陆差异和盛行逐个讨论老师提出的问题,读图—分析—归纳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范围、界线、降水特点。
分组讨论完成各问题(分组代表回答):①夏季风是偏南风,冬季风是偏北风。
②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为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③季风区距海近;非季风区距海远。
④季风区降水多,非季风通过观察图片、探讨问题、解决问题可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三部曲的地理学习方法的养成,从而形成良好的合作探究合作探究4、展示课本P32图2—2—4中国年降水量分布,:1、让学生描出等降水量线:800mm、400mm、200mm。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1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1](https://img.taocdn.com/s3/m/430d1e3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98.png)
星球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节《气候基本特征》是本册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基本特征,包括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因素等。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图表,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气候的基本知识。
在教材中,气候被描述为“地球上的衣服”,这一比喻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气候的概念。
此外,教材还介绍了气候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特点以及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内容。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地球的形状、地球仪的使用等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对于气候的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例,理解和掌握气候的基本特征。
此外,学生可能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可能还不太清楚。
因此,需要通过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候的定义、分类、形成因素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一些气候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例、分析图表等方法,学生能够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气候的基本知识,学生能够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心,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积极参与环境保护的行动。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气候的形成因素和气候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对于这些内容,学生可能比较难以理解和掌握,需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案例、直观的图表等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实例,如“地球上的衣服”比喻,引起学生对气候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气候基本特征》PPT赏析课件
![《气候基本特征》PPT赏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f561f32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fd.png)
普遍种植喜热作物,一年两熟至三熟
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还表现在各地的干湿状况差异很大。人 们通常根据一个地区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来衡量该地气 候的干湿程度。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划分为湿润区、半 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
的植降 影被水 响类量
型对
中国干湿地区分布图
。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地区)分布规律:
降水最少地方: 新疆吐鲁番盆地 托克逊
淮河 降水最多的地
秦岭
方:台湾火烧
寮
(二)我国降水的季节(时间)分布规律:
1、降水较多的月份,广州为_4_、__5_、__6_、__7_、__8_、__9_月, 武汉为__3_、__4_、__5_、__6_、__7_、__8_月,北京为__7_、__8_月,哈 尔滨为_7_、__8_ 月。 2、四地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共同点_夏__秋__多__,__冬__春__少__ 明显的差异是__越__往__北__雨__季__越__短__,_____ 。
本特征还有哪些?
◎气候复杂多样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 2.同纬度地区,夏季陆地气温 高于海洋,冬季相反 3.在山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气 温逐渐降低
P34活动1
我国冬季气温分布 的特点: 气温自南向北逐渐 降低,南北温差大
纬度位置越高 ,等温线标注的 度数越低;离冬 季风源地越近, 等温线度数越低 ;海拔越高,气 温越低。
温带大陆气候: 冬冷夏热,降水少而集中在夏季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影响因素: 季风因素
2--22-1-111哈哈尔尔滨滨、、北北京京、、银银川川、、成成都都、、拉拉萨萨、
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基本特征》精品课堂教学课件(第1课时)
![《气候基本特征》精品课堂教学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989165c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75.png)
2.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限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限 大致是:
_大__兴__安___岭 ___阴_____山 __贺__兰____山 _巴_颜__喀__拉__山 冈___底___斯__山
3.季风气候显著
源地 风向 特点 影响
冬季风 蒙古、西伯利亚一带
西北、东北
寒冷干燥 降温减湿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 东南、西南
海南(春节)
黑龙江·雪乡(春节)
课堂导入
中国地大物博,气候多样,同一时间,在中国各地所呈现的景观, 截然不同,让我们揭开它美妙神秘的面纱吧!
星 球 版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
天气
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 间里阴晴、风雨、冷热 等的大气状况。天气的 突出特征是短时性和 多变性。
气候
一个地方多年的天 气平均状况。气候 的突出特征是长时 性和稳定性。
中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
托克逊 <50mm 兰州 400—800mm 武汉 800—1600mm 火烧寮 >1600mm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
降水最少的地方
年平均降水 量仅5.9毫米
降水最多的地方
合作探究
思考:为什么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海陆因素(夏季风)
降水东西差异
地形因素(山脉的阻挡)
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区域
非季风区
季风区
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区域
季风气候显著
自主学习
结合P30页图文资料完成下 列问题: 1.我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原因?
2.找出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 划分界限?
3.说说季风对降水的影响?
1.季风形成原因
WHY
世界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 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
人教八年级上册地理2.2气候第一课时说课文稿
![人教八年级上册地理2.2气候第一课时说课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77952da833687e21ae45a9cf.png)
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天气》第一课时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天气多样季风明显》的第一课时——南北气温的差异。
(二)教材剖析在自然地理环境诸因素中,天气与地理学习的全部章节有着密不行分的联系。
本节课“南北气温的差异”表现了气温作为天气最基本构成因素之一的重要地位。
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掌握是学习“东西干湿的差异”、“季民风候明显”、“天气复杂多样”等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三)教课要点剖析1我国冬、夏气温的散布特色及成因。
我国冬、夏气温的散布特色是学习我国“季民风候明显、天气复杂多样”的前提和基础。
2一月0°C等温线的散布地点一月0°C等温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限,认识0°C 等温线的散布地点,东部与秦岭——淮河一线相像,对归纳我国冬天气温散布特色有很大帮助。
3我国主要温度带的散布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不一样温度带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表现了新课程标准“学习对生活实用的地理”、“学习对终生发展实用的地理”的教育理念。
这部分知识的研究既能够使学生深切感觉到地理与现实生产、生活的息息有关,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忱,又培育了学生知识迁徙的能力。
(四)教课难点剖析1对“等温线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区分图”的剖析判读能力。
第一,在世界地理课程学习中,学生固然已经接触了“世界气温散布图“,但对“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仍旧存在难度。
掌握了等温线图的判读,能够迁徙到等降水量图的判读以及其余等值线图的判读过程中。
其次,因为学生对“中国政区图”和“中国地形散布大势图”的掌握不坚固,因此“我国温度带的区分图”的判读也是教课的难点。
2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色的形成原由。
因为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色的形成既受我国的纬度地点和地形地势的散布的影响,又遇到冬天风的影响。
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易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仍旧有必定的难度。
(五)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学生能够从实质生活出发,经过阅读等温线散布图,归纳出我国冬,夏气温散布特色,并学会剖析其形成原由。
最新2.2《气候基本特征》优秀课件(第1课时)
![最新2.2《气候基本特征》优秀课件(第1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49be44bc77da26924c5b054.png)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说说我国降水量的空间分布。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在图中找出200mm、400mm、800mm、 1600mm等降水量线。
200mm 400mm
800mm
减
1 600mm
递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思考:为什么我国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 季风气候显著 2 气候复杂多样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南方城市〔夏季〕
梅雨季节的宁波街道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东 南季风影响,降水多, 气温和降水有利于农作 物的生长;冬季冷,多 偏北风,降水少〕
北方某地〔夏季〕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季风气候显著
由于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我国大局部地区深受 季风影响,冬季与夏季盛行风的风向、冷暖、干湿都有着 明显差异,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A.甲地的熟制可到达一年三熟
B.甲乙两地位于北方地区
C.丙丁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D.我国南北温差夏季比冬季大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3、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的根本原因是( C )
A、季风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纬度位置的影响
D、降水的影响
4、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C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退出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B、雨热同期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5、梅雨和伏旱出现的地区在 ( B )
A、南部沿海 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华北地区
《气候基本特征》 讲义
![《气候基本特征》 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e908097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cf.png)
《气候基本特征》讲义一、气候的定义与影响因素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气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简单来说,气候指的是一个地区大气的多年平均状况,包括气温、降水、风等各种气象要素的综合表现。
气候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太阳辐射,它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
由于地球是一个球体,不同纬度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这就导致了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的基本格局。
海陆分布也对气候有着显著的影响。
海洋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很大,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而陆地则相反。
所以,沿海地区的气候通常比内陆地区更加温和,降水也相对较多。
地形因素同样不可忽视。
高山地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且山脉还会阻挡气流的运动,导致迎风坡和背风坡的气候差异明显。
比如,喜马拉雅山的南坡和北坡,气候就大不相同。
大气环流也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空气输送带,将热量和水汽从一个地区输送到另一个地区,从而影响各地的气候。
二、气候的主要类型世界上的气候类型多种多样,为了便于研究和理解,我们通常将其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1、热带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常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如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等。
这里的植物茂盛,生物多样性丰富。
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气温较高。
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如非洲的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分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雨季。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降水稀少。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和内陆地区,如撒哈拉沙漠。
2、亚热带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就是这种气候。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地中海沿岸地区是其典型代表。
3、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就是这种气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 上海 广州
7~8 4~9 4~12
思考:为什么南方的雨季比北方长?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迟,雨季长 北方雨季开始迟、结束早,雨季短
探究:我国降水空间分布有何规律?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⑴东部多于西部,南方多于北方
⑵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偏南风
夏季风的性质如何?
温暖湿润
夏季风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富含水汽
降水
雨季
阴山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有什么不同?
课堂小结
季风 名称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直接 结果
影响范围
冬季 西伯利亚 风 蒙古
偏北 寒冷 风 干燥
降温 全国大部 分地区
太平洋、
夏季 印度洋 风 低纬度
偏南 风
温暖 湿润
降水
季风区
的洋面
我国东部季风 区降水推移规 律?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基本特征(1)
复习导入 世界上季风气候显著的地区在哪里?
亚 洲 东 部 和 南 部
一、季风气候显著
我国的季风 气候有何特 点呢?
西伯利亚 蒙古
冬季风的发源地在哪里?
冬季风的风向是什么?
偏北风
冬季风的性质如何?
寒冷干燥
夏季风的发源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