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辅导(下):结尾 亮点 情感 议论 第八节 议论要深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节议论要深刻
议论类文章在“深刻”上的体现,主要是论点深刻、说理透彻。

论点深刻指的是见解深刻,对人具有启发作用。

就是说,你在文章中所表明的见解、主张、情感倾向等,能够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原来的思考空白有所弥补,有所领悟,甚至产生对此作进一步探讨的欲望。

严格地说,这一点与“有创新”的“见解新颖”有某种交叉现象。

说理透彻指的是一要透过现象深入本质,居高临下审察事物,辩证思维剖析问题;二要摆现象、揭本质、挖根源、说危害、讲办法,逐层分析说清所以然;三要抓住规律、理清关系、对比曲直、驳斥谬论,多方阐发击中要害。

总之,站得高,想得远,挖得深,说得透,就能达到“深刻”的要求。

一、“论点深刻”的主要方法
(一)思维求异
思维求异,就是同中求异,可以从思维的深度上纵向深入,从材料中发现别人所未见的闪光点;或逆向反思,对司空见惯的定论和常人共识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去想,打破由习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模式。

比如潘向黎的《自信是一朵花》:
有家刊物约稿,要我告诉年轻人如何才能自信。

一听,忙说:我可不知道如何教人家自信。

因为我自己不自信的时候很多很多。

比如电脑,比如机械,比如数字,一遇上就是一个晕。

每项都找了一个高手来当救苦救难的老师。

老师们都是我的朋友,开头对我的无能除了笑还是笑,现在已经处笨不惊了,最多给我一句崇高评价:“唉,文科生!”真是天凉好个秋。

在这些方面,我不知道该如何自信。

我只知道,如果我哪天吃错了药自信起来了,我也不会变成一个高手,反而连救苦救难的人都找不到了。

一个人怎么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自信?人没有全知全能的,对你不懂、不会、不擅长、天生弱智的方面,不自信好像比自信好吧?至少显得有自知之明,不一定可以藏拙,但最多只丢一次脸,不至于破绽百出、笑话越闹越大。

自信是要有实力做基础的,没有那个实力,千万不要提那股虚劲,不要摆那个pose,吃苦费劲,折腾上火,还叫明眼人看了笑话去。

关于自信,我能说的第一句话是:该不自信的时候,就不自信吧。

文章谈的是“自信”,但下笔时却从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究,从自己的经历谈起,从自己的不自信切入,谈到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不能自信,从而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该不自信的时候,就不自信吧”。

这种方法也叫做反弹琵琶法。

(二)思维求深
不要只在事物现象的表象层思维求异,而要设法探求这种客观现象存在的背后原因,从而有所认识和发现。

比如蓝翎的《不可盲读》:
读书的人受局限,写书的人也受局限。

因此,在读一本书的时候,就不要盲目崇拜,能读出其中的局限所在更好。

读出了局限,便有了冲破局限的可能,联想到局限以外。

当然这联想本身也有局限,没有局限的事物一般是不存在的,大概只有尚未完全被人了解的宇宙本身是例外。

我所以先发这一通抽象的议论,正是从近来的读书体验中联想出来的。

我很少有机会出国,而国外的发展变化又非常诱人,只好求其次,读出国归来的人写的著作,即通常所说的中国人看到的外国。

但读来读去,大多是去几个发达国家的观感,而写欠发达国家的却很少。

尽管那里有战乱,有纷争,有贫困,有疾病,除了少量的新闻报道,再想多知道些具体的就困难了。

是作者不愿意去还是不能去?这正好说明已故作家三毛写非洲沙漠生活的著作所以受欢迎的原因之一。

去发达国家没什么不好,回来写些好见闻更好,去的目的就是为了看好的嘛,有谁专是为了看坏的才去观光的?但是,在外国人眼里,去的人也是“老外”(借用一下咱们自己的流行词儿),是贵宾,有的让你看,有的你想看也看不着,故对此没有什么真切感受。

相反,看看他们本国人写的书,就觉得问题不老少,且有的像难解之谜,困惑着作者说不清道不明。

把两者相对照,也许不会产生尽善尽美或漆黑一团的感觉。

同样的道理,我也读过一些外国人写咱们的书,即通常所说的“外国人看中国”。

他们是本义的“老外”,来时是贵宾,有人陪着旅行,所到之处热情接待,服务周到,有所见亦有所不见,自然不会有咱们老百姓旅行的艰难感受,听到交通线上有“票贩子”,竟困惑不解,还能写出更深层的感受来?那样的书,他们国家的读者读着可能感到新奇,然而“出口转内销”,让咱们一读,平平淡淡,如此而已。

中国人想了解外国,外国人也想了解中国,在这一点上可以说两心相通。

但外国人怎样读外国人写中国的书,我不知道,不敢乱说。

作为一个中国人,根据我的体验,要想真正了解外国,只读流行的中国作者写外国观感的书,恐怕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读点他们写自己国内的书,彼此参照,冲破局限,似可读出更多的真来。

然而,引导读书的往往只强调一面,曾使我们吃了不少亏。

最突出的例子是过去“一边倒”的时期,把“老大哥”那里说得像天堂。

及至“天堂”一解体,咱们茫然了,过去读过的书全化为泡影。

也不是一点用处没有,至少可以懂得以后不可盲读。

作者提出“不可盲读”的观点,这种见解启人深思。

一个事物的出现,一种现象的存在,总是有其必然原因的,而分析已然原因,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事物或者现象本身。

作者读中国人写外国的书,感觉到跟本国人写的不一样,从而透过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抓住问题的核心,探讨事物的内在属性,提出新颖的见解,分析问题从深处展开,谈来头头是道,有理有据。

二、“说理透彻”的主要方法
(一)辩证分析
高考作文中的辩证分析,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①用一分为二的观点,采用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全面地分析事物。

事物有正面,有反面;有主流,有支流;有成绩,有问题;有长处,有短处。

看问题时不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②用联系的观点分析事物。

要注意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学会由此及彼地分析事物。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事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

③用发展的观点分析事物。

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运动、变化的,只有用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才能对事物的发展趋向作出正确推断。

比如《互逆的格言》一文,就是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辩证分析问题的:
中国有很多道德格言,人们习惯于用这些道德格言来规范约束自己。

可假如我们留意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一些格言是互逆的。

这里且举两例。

第一个是关于人生的。

有句谚语:半桶水晃晃荡荡,满桶水稳稳当当。

这是说人应该求“满”。

可又有一个来自老夫子的故事,说的是一天孔子带着学生来周公庙参观,一位学生指着一个倾斜的圆形木器,问那是什么。

守庙的说:“那是宥器,是灌溉用的吸水陶器,拴绳的罐耳在下边,用绳悬挂,罐身倾斜,打水很方便,后来成了明君的劝诫器。

”孔子看着弟子们疑惑的眼神,解释道:“我听说宥器这种东西,空虚时倾斜,半实半虚时中正不斜,如果一满就会翻倒。

”守庙人打来水一试验,果然如此,孔子叹道:“中则正,满则覆。

”这意思是指人永远不要求“满”。

第二个是关于政治的。

第一句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可又有这么一句:“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其实这两组格言各自是可以统一起来的。

任何一个人都可能有上进心,只要如此,他或她都可能求“满”。

但到了一定“满”之后,我们把它当作终点并以此自矜自夸自傲,这“满”很可能蜕变成对自己的“颠覆”。

这样一来,前面两句是不是就串联到了一起。

对后面两句,我们必须对人信任,在这个基础上,多听听各方面的意见,然后,择其善者而从之,选其贤者而用之,并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

这不,这两句又组织到一块儿了。

可现实中,谁又把这些相对立的同样是正面的道德格言给统一到一起呢?
这段议论从两面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性,析因论果,把看似对立的格言统一起来,议论周严而富有警示作用。

(二)强化论证
“论证”是说理深刻的主要手段,也是中学生作文的一个薄弱环节,因此,要达到“深刻”
的要求,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论证”这个环节。

①对比分析法。

就是将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两种情况加以比较,通过比较分析使正确观点鲜明突出。

请看中学生优秀习作《“窝囊”说》片段:
无论是“引车避匿”的蔺相如,还是脱衣露体迎接楚庄王的郑襄公,他们无不表现出一种常人所不能及的大气度,以小失换大得。

我想,“将相”与“庸人”的区别也就在这儿了。

自叹怀才不遇的贾谊,不善于在逆境中生活,不懂得要成就大功业就必须忍耐,结果过分悲伤,英年早逝。

两相对比,我们应该反对无能、怯懦造成的窝囊,但应该学会以大局为重,并体现大智大勇的那种暂时的“窝囊”,以成就今后的大业。

文章从当前中学生不能稍微受一点委屈的现象出发,提出在强调“骨气”的同时,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种种看似“窝囊”之举的问题。

节选部分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论述,先肯定宽宏大度、克己谦让的蔺相如等古代贤人,然后批评了悲悲戚戚、缺乏承受力的贾谊,在对比后推出观点,论证充分而有力。

②因果分析法。

就是分析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某种现象所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带来的结果。

比如2008年北京卷优秀作文《极限与空间》这样构思文章:因为“有时候,人的眼睛是会骗人的。

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可是在它的背后,还有许多空间等待发掘利用。

”所以“不要认为事物到了极限时,我们只能束手待毙,只要转换一下思考方式,更多的空间就会被我们发现。

”整篇文章中间部分就是对这个因果关系进行论证。

③层进分析法。

此法步步推进地论述,用两个以上的理由证明论点,形式上采用递进关系或承接关系的句式。

比如2008年全国卷Ⅱ的一篇优秀作文《变味的善良》就是用层进分析法构思作文的:开头写“我们总是站在富足的地方怜惜贫穷,总是躺在安全的地方怒斥邪恶,总是五十步笑百步后呼唤远离冷漠,总是在血痕淡去后才忙着计算生命的价值。

”接着用七段篇幅分别写“我们附身怜悯的姿态伤害了别人的自尊”“我们用沸腾的热血烫伤了他人的肉体”“我们用热血烫伤他人的肉体时,也烫伤他人的心灵”,三层层进式的分析,说明不当的善良是损害他人的,而我们自己还自以为在做善事。

最后再进一层讲我们该怎么办:“我们需要更多的思索和行动,站在别人的角度,理性地全面地看待问题”,“为爱心保鲜,让它永不褪色,不变质,不变味”。

文章情理俱佳,富有说服力。

【满分示例】
填不满的广口瓶
□北京一考生
19世纪末期,就在人们普遍认可原子是组成物质最小的粒子时,汤姆生的原子模型向世人证实了电子的存在,于是电子获得了最小的粒子的金牌。

没有比电子更小的吗?时至今日,
人们仍在探求突破这个极限——期待一位新的微型粒子的“冠军”。

10秒曾被认为是人类百米速度的极限,可当世界纪录被提高到9秒72,人们有了更新的期冀——我们的两条腿究竟还有怎样的潜力啊!
110岁曾经是公认的人类年龄极限,而当一位美国老太太在一百二十一岁举行了她的首场个人演唱会时,整个人类生命的极限被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历程。

这世上几乎所有的纪录都被一破再破,无数的极限成为陈迹。

古诗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如果我们看透极限,向外眺望,定会看到更广阔的空间。

眺望,是人类进步的踏板。

不要以为突破极限只属于伟人,其实它是所有人共有的能力。

长跑中超越生理的极点,做出一道苦思多日的数学题,都是对个人能力极限的突破。

纵然人的天赋高低不同,但谁也说不清自己的极限在哪儿。

也许你接受事物的能力差一些,但那只说明你战胜极限需要更多的付出,而不代表你的极限一定比别人逊色。

所以,千万不要轻易给自己设定一个极限,那只会增加你的畏惧,阻碍你的步伐。

有时,极限也会把我们引入思维误区。

在广口瓶的实验中,学生会认为填满石头的杯子是满的,但沙子和水的加入冲破了他们思维的局限。

可见,突破极限的前提是切忌陷进思维定势。

还拿这个实验来说,填完沙子和水,杯子就满了吗?水分子间也有间隙,对那些更微观的粒子而言,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看来,想把瓶子真正填满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人的大脑就是这样一个瓶子,我们每接受一些知识就相当于向其中投入一些物质。

当我们自以为已学富五车时,其实离满还很遥远。

即便是科学泰斗,也或在文学上发现欠缺。

学无止境,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哲学告诉我们,我们根本找不到最终的极限,正如我们无法穷尽真理。

在极限之外,定有广阔的未知空间供我们遨游。

人常说“享受过程”,是啊,能否穷尽极限并不那么要紧,至少在探求它的过程中,我们聪明了,我们能干了,我们充实了,我们快乐了。

请相信我,这才是最重要的。

【成功揭秘】这篇作文选材十分广泛,微型粒子、百米纪录、人类年龄、古诗名句、哲学原理,等等,显示了广博的知识积累。

而这些材料,对于一个理科生来说,也许并不显得新鲜,但可贵的是,这位考生,却写出了新意。

“期待一位新的微型粒子的‘冠军’”,“我们的两条腿究竟还有怎样的潜力啊!”“整个人类生命的极限被提升到一个崭新的历程”等等精彩的议论语句把思想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显示了新颖深刻的立意。

文章的可贵之处还在于思想的呈现具有层进性,不是在一个平面上循环,而是随着一个个材料的推出,逐步深化思想认识:“千万不要轻易给自己设定一个极限”,“想把瓶子真正填满是非常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能否穷尽极限并不那么要紧,至少在探求它的过程中,我们聪明了,我们能干了,我们充实了,我们快乐了”。

一个个新的境界在读者面前次第出现,给读者以健康阳光的思想启迪,显示了思维的广阔度和思想的深刻性。

(2009年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送给妈妈一双袜子,妈妈说:“我这个年纪怎么能穿红袜子呢?”大家都说是红色而道尔顿看到的却是蓝色,他感到自己色觉有问题。

他研究了两年,1794年发表论文《视觉之异常》,将这种疾病称为色盲症,填补了医学理论上的一项空白。

日本商人安藤百福看到拉面摊前常排着长队,已经破产的他感到这是一个创业机会。

他买了面粉和食油,在小屋里每天干20个小时,实验了一年,1958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包方便面。

这一新产品的开发带动了一个新产业。

法国年轻的家务杂工乔利,不小心将灯油滴在熨烫的衣服上,他只好白干一年来赔偿。

后来他发现被煤油滴染的地方,不仅没脏反而把陈年污渍也清除了。

这个发现,促使他研制出干洗剂,改革了传统的洗衣技术。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点拨】三则有关科学发现、发明的材料,是有很多共同点的,导向也十分清楚,考生可写科学发现、发明创造、痴迷专注、执著奋斗、钻研探究等;还可写善于观察、勇于创新、敢于突破、造福人类等;还可写细节的启示、生活告诉我们、百态人生、思考的价值、判断抉择等。

写人,写事,写理,写情都可以。

本题在审题方面不存在困难,但真正写好是不易的。

高考作文评分依据的是考生的作文所表现出的考生本人的思想认知水平、哲理思辨能力、文字表达功底和人文关怀素养。

由于审题基本不会有大的出入,今年评卷主要以考生的构思谋篇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来确定作文等级。

在思考中成长在执著中成功
江水因为有了思考,并能在信念中勇往直前,才得以冲破高山的阻挡,开创了九曲回肠的壮美;树种因为有了思考,并在理想中坚持不懈,才得以冲破石头的重压,彰显出生命坚毅的伟大;人类因为有了思考,并在憧憬中笃志追求,才得以冲破愚昧的桎梏,创造出当今世界的文明。

春秋时列国征战不断,弱肉强食,结果越国被吴国打败。

然而越王勾践并未因失败而一蹶不振。

他认真思考着、执著地准备着。

虽然臣服于吴王,却卧薪尝胆、忍辱负重、励精图治,数十年如一日地积蓄力量,以图东山再起。

这其间,勾践没有受到温情的关照,没有舒适的环境,有的只是遭受蔑视和侮辱。

但他思考着,雄心依旧;执著着,宏图不断扩展。

终于,越国的金戈铁马践踏了吴国的都城。

试想,越王勾践假如不思考、不执著地奋斗,怎会成为后来的五霸之一?
著名作家史铁生不幸腿残,只能以轮椅为伴。

这对任何人来说都是沉重的打击。

但史铁生并没有因此对生活失去信心,即使最初的作品不被读者接受时,他也不灰心不气馁。

面对饱经风霜的地坛,他仍然继续思考着,思考着生活,思考着生命的意义。

他热爱写作,执著于所爱的事业。

终于,史铁生成功了,他的成功源于思考,源于执著。

试想,哪一个成功的
人,能够是一帆风顺的呢?
不是吗?在安徒生刚有处女作问世时,有人知道他仅仅是个鞋匠的儿子,就讥笑他的作品“错字连篇”,嘲笑他“不懂文法”“不懂修辞”等等。

但安徒生并没有放弃童话创作,他思考自己的不足,执著自己的丰富想像和创作天赋。

英国诗人拜伦也是,他19岁创作的《闲散的时光》出版后,有人讥笑他“把感情抒发在一片死气沉沉的沼泽上”,甚至把他骂得狗血喷头。

而拜伦仍然思考着,坚持着自己的创作方向,不断地创作出新的作品。

最后,事实证明了拜伦的成功。

思考明确方向,执著孕育成功。

是思考和执著,让越王勾践得以东山再起,让史铁生成为著名的作家,让安徒生成为童话大师,让拜伦成为伟大的诗人。

冰心曾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身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是啊,没有思考的“奋斗泪泉”,没有执著的“牺牲血雨”,怎能有“成功之花”的“明艳”?思考你的思考,执著你的执著吧!因为它关乎你的成长,关乎你的成功。

【名师点评】能够被评为“优秀”的文章,不但要百里挑一,文质兼美,重要的是还应具有典型示范作用。

本文主要特征有二:
其一,语言不俗,底蕴深厚。

不论是运用排比修辞,紧紧围绕“思考和执著”开篇,还是主体部分对事例的简要概述,抑或是结尾的分析论述、引证说理,都显示作者驾驭祖国语言文字的深厚功底。

其二,选材精当,论理严谨。

1.请以“看客”为话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自定立意;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点拨】“看客”是个语态及情感非常复杂的词。

“看客”有性质之别,有正面负面之分。

“看客”大多数情况下是贬义的,是“冷漠”“冰冷”“麻木不仁”的同义语,如在街头看人吵架,看邻居夫妻俩打架,看讨不到工钱的乡下人跑到高楼上自杀等,很多人在充当着缺少责任没有担当的“旁观者”;当然“看客”也可以是“理性”“冷静”及“客观”的代名词,因站在圈外而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看客”有类属之分,“个体”与“群体”,“自我”与“他人”。

但想要写出一篇出色的作文,就要避开人们惯常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入笔。

看客
“看客”给人的印象历来不佳。

鲁迅先生的名篇《药》中从“三三两两”到“一大簇”的“看客”,“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的,向上提着”,这些描写总能让我们想起“看客”们的灰色及阴暗。

从此,“看客”似乎就成了那些街头巷尾专看热闹的人的代号,这一类人,或闲着没事可干,或为满足好奇心理,或为寻求新鲜刺激,形成独特的“看客”现象。

报载,在湖南省某市,一名轻生男子坐在楼顶边。

人们纷纷驻足观看,消防官兵们竭尽全力想挽救男子的生命。

起初男子不为所动,渐渐地,他有些犹豫,消防官兵们趁热打铁继续劝说。

几个小时过去了,正当事情有一些转机之时,看客们按捺不住了,在楼下直喊:“跳啊,跳啊!”男子听了,看了一眼这个令他绝望的世界,喝了一口酒,纵身一跃……这里的“看客”脸上没有了麻木、冷漠,但他们的精神却已结冰,不再是旁观者,而成了作恶者。

但“看客”未必都是灰色的。

报载,有一对夫妇从银行里取出了四十三万七千元存款,但从银行出来后,两名骑摩托的男子尾随他们,并实施了抢劫。

夫妇两人死命抓住装钱的塑料袋子不放,那可是他们的血汗钱啊!路人开始围拢过来,歹徒只好仓皇而去,但在争抢之时,塑料袋子破了,钞票掉了一地。

围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夫妇俩心一下子就凉了。

但是从人群中走出来一位男子开始主动帮他们捡钱,跟着又有几个人蹲下身帮助他们,当夫妇俩把钱拿到银行清点时,显示器上的数字竟是437 000元!这,也是“看客”!虽然我们会被冷漠吓到,虽然我们在社会中会经常碰壁,但这些“看客”却给了我们温暖,让我们看到了美好与光明。

这也使我想起了刚刚闭幕的北京奥运会,当中华台北跆拳道选手苏丽文第十四次被踢倒而又坚强地站起来时,全场观众掌声雷动。

这些“看客”毫不吝啬地将真挚的感情和无限的敬意献给了我们的选手,这些“看客”的鼓励和赞叹也许就是选手奋争的动力。

当前奥运冠军朱启南站在男子10米气步枪颁奖台上泪流满面时,又是全场观众给了他最热烈的掌声。

这些“看客”虽然心中也有遗憾,却没有冷嘲热讽,依然热情不减,这些“看客”的理解和宽容将是我们的运动员继续前行的动力。

“看客”,不应只有“灰色”的定义,它不应只与“冷漠”“冰冷”关联,“善良”“理性”“超越”“大度”应该是我们这个年代赋予“看客”的真正含义。

【点评】“看客”其实是个非常富有挑战性的话题。

一是因为“看客”的历史原因使得本题具有某种限制性,考生不易打开思路;二是因为“看客”的内涵难以深入发掘,层次也不好把握。

本文在构思上有两点突出之处:一是欲扬先抑,使文章内容丰富,很有层次感;二是从全新角度为“看客”定义,新颖别致。

本文从“看客”的起源入手,写了鲁迅《药》中的“看客”的情态,从而引出现代社会中此种“看客”的存在。

但中间作者笔锋一转,开始从新的角度介绍“看客”,他们也可以是温暖的,更可以是鼓励、赞叹、理解、宽容的,可谓逐层深入,步步挖掘,使文章也有了一定的深度。

2.(2010年重庆诊断)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材料一: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在飞机上接受意大利《机会》杂志记者采访。

记者问他:“最不能等待的事情是什么?”比尔·盖茨没有回答记者往往希望听到的“商机”两字。

他说:“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莫过于孝敬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