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学者到研究者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四十年历程2
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四十年历程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这一政策促动了中国社会整体性变革,在此背景下教育秩序也在不断重建。
中小学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实施者也在不断调整其履职方式,力求使教育成果更加符和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
为了持续地改进教育质量,提升教育品质,中小学教师越来越多地投入到探索性实践行为中,逐渐成为教育的研究者。
整体来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学教师成为研究者的进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可称为“精英实验期”。
上世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中国基础教育从动乱中恢复,进入平稳发展时期。
此时,中小学教师聚焦于如何按照教学大纲进行有效教学,无论是政策上还是制度上,并没有对教师研究做出更多、更具体的要求,教师的研究体现为以学科常规教研为形态的专业活动。
所谓教研,也更多以学习、落实上级要求和指示为主。
但是,有个别教师不满足于教学现状,基于自身对教学规律的假设自发开展教育实验,寻找更为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很多实验成果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
比如,北京的马芯兰老师自70年代末期就开始对数学教学知识结构进行调整,开创了马芯兰教学法,并编制了相应教材,教学效果显著,截至1995年,中国有20多个省、市、区,2700余所学校推广并采用了“马芯兰教学法”。
再比如江苏的李吉林老师自70年代末开始研究情境教学在语文学科的应用,1990年明确提出了“情境教育”的设想,情境教学由语文单科发展为整体的情境教育,影响力遍布全国。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教师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少数精英教师为主体、自发开展实验研究、研究周期较长、研究成果影响力深远。
精英教师们的成就用事实证明了教师具有研究者的作为空间和业务实力,能够成为优秀的研究者。
第二阶段可称为“大众探究期”。
在1997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首次以党的历史文献的形式提出了“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此背景下教育部于1998年制定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变化
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教师角色的变化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不只是教学内容或教学媒介,而更为重要的是在呼唤着一种新型的学校文化,催生着教师新的职业生存方式。
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
就此来说,教师成为研究者,已经是当今教师基本素养的一部分,已经是教师新的职业存在的基本表现形态。
近几年的实践表明,对于教师要成为研究者,实现从实践者向研究者的转变,已无太大的异议,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已经付诸实践。
但是,对于怎样的教师才属于研究型的教师?教师从事的研究有哪些独特之处?却有着种种不同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也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表现。
在我看来,能够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系统化反思,应该说就具备了研究型教师的基本素质。
在一定意义上,这个教师也已从单一的教学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了。
系统化的反思相对的是零散和片断的反思,摒弃的是模式化、机械的教育教学行为。
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地反复展现同样的教学模式,固然称不上是一个研究者,但即使偶有反思、偶有“佳作”,也不能视之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了。
教师成为研究者,意味着能对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持续不断的反思,意味着将反思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意味着将反思作为汇总教育教学经验、提升教育教学智慧的基本手段,意味着反思已经成为其基本的生活状态或方式。
反观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从事的教育科研活动,不难发现,存在着许多与上述研究定位不一致的地方,大致有以下几种:(一)一味求新求异。
在从事教育科研活动当中,选择了研究课题以后,如果发现他人已有所研究,便搁置一边,重新选择所谓新的课题。
历年的课题名录常常成为教师选择课题的重要参照,并不去深究已有的研究成果在哪些方面说明了自己的问题,解决了哪些自己所关心的困惑。
结果是,课题研究中新名词、新概念迭出,这些新名词、新概念虽然引人注目,呈现出“眼球教育科研”的状态,但并不见得真正提供新的意义,对教育实践有新的解释和指向。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
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其专业成长是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
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科研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教师在专业成长中如何培养科研能力,从实践者逐渐转变为研究者。
一、认识科研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重要性科研是教师提升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通过科研,教师能够拓宽自己的学术视野,了解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和方法。
科研也是提高教师职业素养和知识水平的有效手段,有助于教师在专业领域中获得更高的认可和地位。
二、培养科研意识,关注教育前沿研究教师要从实践者转变为研究者,首先需要培养科研意识。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教育专业书籍、期刊,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等方式,了解最新的教育前沿研究。
关注国内外一流教育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三、参与科研项目,实践理论知识除了关注前沿研究,教师还应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
通过参与科研项目,教师可以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参与科研项目还能够锻炼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培养综合素质。
四、撰写科研论文,提升学术造诣作为研究者,教师需要不断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积极撰写科研论文。
通过撰写科研论文,教师可以深入思考问题,整理分析数据,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
科研论文的发表还能够增加教师的学术影响力,为专业成长和学术交流搭建平台。
五、开展科研课题,推动学校教育发展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教师还应该积极开展科研课题,推动学校教育发展。
通过开展科研课题,教师可以深入研究教育问题,解决实际教学中的困惑,为学校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开展科研课题还能够锻炼教师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研究精神。
六、结语教师专业成长中的科研能力培养是一个持久不断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的学术修养和综合素质。
通过培养科研意识,参与科研项目,撰写科研论文,开展科研课题等方式,教师可以逐步实现从实践者到研究者的转变,为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教育家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成长,工作既没有创新能力,也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育态度,读书、反思、写作和教育科研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书匠”转向专业型“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过程。
如何实现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呢?一、更新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态度教育思想就是教育观念,是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或主。
教育思想人皆有之,但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
名师、特级教师、专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书匠的教育思想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行政命令被迫更新的,这是外驱动给予的。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是驱动类型,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能自发地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中小学校,各种类型的教师都有,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厌恶的垃圾去做,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谋生的饭碗去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还不是教书匠的层次。
教书匠是把教育教学只当工作去做,而且可以把工作当自家的事去做;只有研究型教师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我们要想成为研究者,就要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研究型的教师具有明确的教育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事业上。
如果有人问他们:“学校是谁的?”他(他)们会果断地回答:“学校是我的,我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专业型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开展,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他(她)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对话交流中,研究者可以让你获得教育正能量和释放正能量的最佳时机。
教师,专业型的研究者,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他们把对教育的创新看着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其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教学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师无论任何时候,从事的是教育教学,思考的也是教育教学。
从“教育学者”走向“教育研究者”
从“教育学者”走向“教育研究者”改“校兴科研”为“科研兴校”。
我们在研究中要直面学校实践,以改进学习的实践活动,提升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为目的,以能否解决学校问题,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学校问题作为衡量和评判学校教育科研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一、教师成为研究者:教师专业化的要求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观念中仅把教师视为普通知识的传递者,而教师所讲授的知识是前人、别人的发现和创作。
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但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是由心理学家研究的。
就教育研究来说,中小学教师总是处在教育研究的旁观者、消费者的地位。
脱离了研究的氛围,我们只能是一个教书匠的角色,毫无专业可言;教师有知识,但只是传递知识,教师在社会上成了一个特殊的、封闭的知识阶层。
1980年6月16日美国《时代周刊》一篇题为《救命!教师不会教》,引起了公众对教师素质的担忧,拉开了以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教育改革的序幕。
1997年,《北京文学》引发了有关语文教育问题的大讨论。
《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以“忧思中国语文教育”为题,同时刊登了邹静之的《女儿的作业》、王丽的《中学语文教学手记》、薛毅的《文学教育的悲哀》等三篇文章,对语文教育展开批判。
《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文艺报》等多家报刊转载了这三篇文章,并就语文教育刊发了大量文章,语文教育问题一时成为一个社会热点问题,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广泛参与。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等还就这次讨论制作了专题节目。
这次讨论,对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著名教育记者李炳亭先生最新力作《我给传统课堂打0分》正式出版。
学生不会飞,是因为老师剪掉了他们的翅膀,可怕的是同样缺翅膀的老师已不以蓝天、不以飞翔为意。
像现在这样的语文教育,整个败坏了学生对祖国语言和中国文化的趣味。
而根子何在?大陆一家报纸的一篇文章说,一位参加高考模拟考试的学生作文《映阶碧草自春色》,被两位语文老师判为不及格,而在复查考卷时,一位语文教育专家却认为这篇作文用词生动精细,句式灵活多变,文笔优雅凝练,有意蕴有味道,建议给满分。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教育家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成长,工作既没有创新能力,也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育态度,读书、反思、写作和教育科研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书匠”转向专业型“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过程。
如何实现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呢?一、更新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态度教育思想就是教育观念,是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或主张。
教育思想人皆有之,但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
名师、特级教师、专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书匠的教育思想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行政命令被迫更新的,这是外驱动给予的。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是内驱动类型,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能自发地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中小学校,各种类型的教师都有,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厌恶的垃圾去做,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谋生的饭碗去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还不是教书匠的层次。
教书匠是把教育教学只当工作去做,而且可以把工作当自家的事去做;只有研究型教师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我们要想成为研究者,就要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研究型的教师具有明确的教育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事业上。
如果有人问他们:“学校是谁的?”他(他)们会果断地回答:“学校是我的,我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专业型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开展,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他(她)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对话交流中,研究者可以让你获得教育正能量和释放正能量的最佳时机。
教师,专业型的研究者,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他们把对教育的创新看着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其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教学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师无论任何时候,从事的是教育教学,思考的也是教育教学。
从优秀到卓越当教师成为研究者作文
从优秀到卓越当教师成为研究者作文哎呀呀,我们的老师可厉害啦!老师说要从优秀走向卓越,还要成为研究者呢,哈哈!
我们的老师平时就对我们可好啦,教我们知识的时候特别认真。
嘿呀,那一道道难题在老师的讲解下,一下子就变得好简单呀!我们都特别喜
欢上老师的课。
老师说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才能变得更棒。
哎呀,我虽然不太懂什么是研究,但我觉得老师肯定能做到。
有时候看到老师在办公室里认真
地看很多很多书,还在本子上写着什么,嘿呀,肯定是在研究呢。
老师也鼓励我们要多思考,多问问题。
嘿嘿,每次我们问老师问题,老师都不会嫌我们烦,总是很耐心地给我们解答。
我想呀,老师这么努力,从优秀变得卓越,那以后教给我们的知识就更多啦,哈哈!我们也得跟着老师一起努力才行呢。
等我们长大了,也要像老师一样厉害,也要不断地学习和进步。
哎呀呀,那该多好呀!我相信我们的老师一定能成为最最卓越的研究者老师,嘿嘿!。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教育家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成长,工作既没有创新能力,也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育态度,读书、反思、写作和教育科研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书匠”转向专业型“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过程。
如何实现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呢?一、更新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态度教育思想就是教育观念,是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或主。
教育思想人皆有之,但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
名师、特级教师、专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书匠的教育思想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行政命令被迫更新的,这是外驱动给予的。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是驱动类型,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能自发地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中小学校,各种类型的教师都有,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厌恶的垃圾去做,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谋生的饭碗去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还不是教书匠的层次。
教书匠是把教育教学只当工作去做,而且可以把工作当自家的事去做;只有研究型教师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我们要想成为研究者,就要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研究型的教师具有明确的教育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事业上。
如果有人问他们:“学校是谁的?”他(他)们会果断地回答:“学校是我的,我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专业型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开展,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他(她)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对话交流中,研究者可以让你获得教育正能量和释放正能量的最佳时机。
教师,专业型的研究者,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他们把对教育的创新看着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其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教学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师无论任何时候,从事的是教育教学,思考的也是教育教学。
教师即研究者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教师的角色也逐渐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育研究者。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师即研究者的内涵和价值,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我们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
通过不断学习,我们可以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例如,近年来我通过参加各类培训,学习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使我的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得到了提升。
其次,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我们具备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还要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通过独立思考,我们可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尝试将游戏化教学、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方法应用于实践,发现这些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再次,教师即研究者要求我们具备科研素养。
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通过教育科研,我们可以积累实践经验,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并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近年来,我积极参与教育科研课题的研究,通过文献综述、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教育教学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此外,教师即研究者还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
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潜能,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在教育实践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育策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总之,教师即研究者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它要求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关注学生发展。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感责任重大。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从教师到研究室工作总结
从教师到研究室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历了从教育工作转向研究室工作的阶段。
这个转变带给我了新的挑战和机会,也让我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
首先,从教师到研究室工作的转变让我迈出了舒适区。
作为一名教师,我习惯了面对学生,应对他们的问题和需求。
但在研究室工作中,我需要独自面对大量的文献研究和实验数据分析。
这让我学会了更加自主和独立地解决问题,培养了我解决复杂研究难题的能力。
其次,我在研究室工作中意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虽然我独自完成了大部分的研究任务,但与其他研究人员和教授的合作仍然是不可或缺的。
通过与他们交流和合作,我获得了宝贵的指导和反馈,也拓宽了自己的研究思路。
另外,从教师到研究室工作的转变让我更加注重细节和精确性。
在教育工作中,我注重传递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但在研究室工作中,每一个实验的设计和每一个数据的分析都需要仔细和准确。
这让我提高了自己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技能,并且注重每一个细节的重要性。
最后,从教师到研究室工作的转变带给我了更多关于学术界的了解和机会。
我能够参与更多的学术会议和研讨会,与其他专家交流和分享我的研究成果。
这为我打开了更广阔的学术视野,并且拓宽了我的人际网络。
总的来说,从教师到研究室工作的转变让我具备了更多的研究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细节把控能力。
这个经历不仅对我个人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也使我能够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从教师到教研专家教育行业转正的专业发展路径
从教师到教研专家教育行业转正的专业发展路径教育行业一直以来都是人们非常重视的领域,而在这个领域中,教师是十分重要的一份职业。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师希望能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成长空间。
从教师到教研专家的转变就是其中的一种专业发展路径。
本文将探讨从教师到教研专家的专业发展路径,为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一、了解教研专家的角色和职责在开始探讨专业发展路径之前,首先需要了解教研专家的角色和职责。
教研专家是指在教育领域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独创性思维能力的专业人才,他们主要负责开展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工作,为教师提供专业指导和教育改革建议。
因此,教研专家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广泛的教育视野和创新的研究思维。
二、从教师到教研专家的发展路径1. 积累教学经验作为一名教师,首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技能。
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通过实践和反思,教师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并且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因此,积累教学经验是成为教研专家的第一步。
2. 深化学科知识教研专家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因此,在成为教研专家之前,教师需要加强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深化。
可以通过参加学术讲座、阅读学术论文等方式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科专业素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报考硕士、博士等学位,进一步加强学科的研究和理论基础。
3. 参与教育科研活动教研专家主要负责开展教育科研工作,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应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活动。
可以参加相关的学术会议、研讨会,与其他教育工作者进行交流和学习。
同时,教师还可以参与科研项目,进行教育实践和教学研究,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 提升教学能力成为教研专家需要具备卓越的教学能力,因此,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可以通过参加专业培训、教学研讨会等方式来提高教学技能。
此外,教师还可以选择开设教学案例分享课程,与其他教师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方法。
教育行业转正从教师到教研专家
教育行业转正从教师到教研专家随着教育行业的发展,教师职业一直备受关注。
然而,现如今,教育行业面临着转型的需求,教师们也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成为教研专家。
本文将探讨教育行业转正的过程以及教育专家的角色和责任。
一、教育行业转正的必要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行业也要与时俱进。
传统的教师角色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转正为教研专家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更能够帮助他们在教学中更加灵活、高效地运用各种教育方法和技巧。
教育行业转正的过程需要教师们将自身作为教育工作者的定位进行调整。
他们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是要成为一名教研专家,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教师。
这需要他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积极参与教育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二、教育专家的角色和责任教研专家在教育行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他们是教师们的榜样和引路人,同时也是教育改革的推动者。
首先,教研专家需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们要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和研究成果,并在实际教学中进行尝试和验证。
他们要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知识来指导其他教师,帮助他们提高教学质量。
其次,教研专家还要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和教材编写工作。
他们需要不断研究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同时,他们还要参与教材的编写,确保教材内容的准确和科学性。
最后,教研专家还要担负起教学研究和培训的责任。
他们要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提出教学改进的建议和方案,为教师们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
三、教育行业转正的途径和方法要成为一名教研专家,教师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和方法来实现:1. 学习和进修。
教师们可以报考硕士、博士研究生,或者参加教育学培训班、师范学院的研修项目。
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教师们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2.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教师们可以参加学校或地区的教研组织,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通过和其他教师的合作和互动,教师们能够了解到更多教学经验和方法,并将其应用到自己的教学中。
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论课题研究编者按:很多教师想做课题研究,却因为疲于教学而没有精力;很多教师想做课题研究,却找不到方法和门道,甚至连选题思路都没有;很多教师想做课题研究,却不能坚持下来。
这篇文章是一位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告诉你怎么通过课题研究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提升专业素质。
怎样用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有限的精力,更经济、更快地实现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从而更好承担起教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答案是做课题研究。
做课题、做研究,对于教师而言,甚为必要,它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利于教师解决教学中的一些困惑。
但是做课题研究,对很多教师而言,都是个难事。
一线教师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一线教师为什么要做课题研究1、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实践表明:一线教师在教育教学上能积极参与教科研的实践,自觉学习理论,更新教育观念,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教改,对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大有裨益。
“教师参加教育科学研究,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途径。
”(林崇德语)2、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在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这些问题包括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学生行为习惯、道德表现的问题,学校教育及管理模式的问题等。
3、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4、教育科研是当代教师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方式之一。
课题驱动,行动研究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基本方法,教师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教育。
必须有“教书匠”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二、如何选题,课题从哪里来?1、选题的基本原则可行性与价值性原则。
与主客观条件相符,有实现的可能性。
即选题能准确反映各研究要素的内涵与外延,并且表述准确。
理论价值(学术价值)指课题对检验、修正和发展教育理论,建立科学教育理论体系有积极的作用。
应用价值指选定的课题研究及其成果可直接运用于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如何从教书匠转变成研究型教师
如何从教书匠转变成研究型教师罗山县张传生今天是参加“国培计划”培训的第二天,有幸听了王彩琴老师精彩的一课,我感受颇深。
王老师是全国首届教育硕士研究导师,获得了很多的称号和荣誉,但我最佩服的是王老师自信,乐观,幽默,直爽的性格及善于学习,敢于创新,积极向上的精神。
四十多岁的王老师给人的感觉是活泼、干练、精力充沛,在她的课堂上让人兴奋,让人感动,让人佩服,更让人受到鼓舞。
王老师讲课的内容是《如何从教书匠转变成研究型教师》,围绕这个课题讲了八个问题。
一学校的本质是什么二谁是教育过程的主体三学校文化由什么构成四校长的责任是什么五校本研修的特点是什么六校本培训的模式七教师的研究课题从哪里来八教师如何获得研修课题对于这几个问题,王老师都作了精彩且细致的讲解,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互动、研讨、总结。
两个小时大家都全神贯注,细心聆听着,有时拍案叫好,有时点头称赞,有时欢呼雀跃,有时随声应和,融入其中,享受着,并快乐着。
我想一节好课的效果也就如此了。
﹙对于好课的标准我也有了更深认识和感受,自己快乐,让别人快乐,营造快乐氛围。
﹚对于这节课的内容我感受最深的是王老师在讲第七个问题:教师的研究课题从哪里来时,展示了一幅图片,看了之后,我为之震惊,的确值得我们教师深思:这是学生的一幅画,画的名称是我心目中的好老师。
可能你觉得画很一般,甚至可以说不那么好看,但我相信解读了小作者的心意后,你会感悟很多,思考很多。
王老师是这样解读的:这幅画中老师的头上方正中央画这一个太阳,表意是老师要向太阳一样光明,温暖且永恒。
然后再看像月牙似的嘴,表意是要始终有一张笑脸。
接下来再看中间,正中是个心形,内有海洋,天空,白云,含义是老师要像海洋天空一样宽阔,像飘浮的白云一样鲜活,再看左手托着一个天平,天平上是两个人,一个写着男生另一个写着女生,表意是老师对待男生女生要公平。
右手上看似一个有三层的蛋糕,最底层却写着“知识”二字,表意是学习是从小学到高中、从基础到精华的一个过程。
“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
“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校本研修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旨在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促使教师不断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校校本研修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围绕“务实、规范、精化”的工作理念,努力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反思型、科研型教师队伍。
为充分发挥校本研修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现将我校自建校以来的工作总结如下:一、确立开发理念,初步形成校本研修指导思想我校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决策分享的民主理念,全员参与的合作意识,个性化校本课程的价值。
旨在创办特色学校,构建特色课程,成就个性化教师,培训个性化学生。
二、领导重视,强化校本研修管理领导非常重视校本研修工作,成立了以罗东校长为组长的校本研修领导小组,加强对校本研修工作的指导,把校本研修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开展校本研修,大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学校加强了对校本研修过程的管理,做到了研修时间、内容、人员、考评“四落实”,做到了辅导教师上课有教案,听课教师有听课记录,学校有专人考评和信息反馈记载。
三、建立激励机制,推动校本教研进程为了调动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积极性,促进校本研修深入持久地开展,学校购置了有关新课改的报刊、书籍,教学辅助软件(班级优化大师),并邀请相关人员对希沃白板使用进行教师培训。
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开拓教师视野,提高教学水平。
此外,学校还制定了《南阳市第一完全学校高中部2019年度教职工考核方案》,把考核结果与奖惩、教师评优等挂钩,促进教师不断进取,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行为,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从而推动以校为本研修活动。
四、采取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教师素质1、互学互助模式。
我校自三月份开展赛课、评课活动。
第一阶段:教务处组织各学科教师利用每天的自习课进班赛课,同学科组内教师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虚心学习的态度,按照新课改评课标准打分,各学科组最终评出前两名。
研究: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跨越
研究:从经验型教师到研究型教师的跨越一提到“研究”,我们一线教师总认为那是遥不可及的事。
在教师的潜意识里,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备课、上课、判作业;而研究是专家的事。
教育和研究不可以兼顾,也是完全不搭界的两件事。
其实教育与研究是一脉相承的。
教师应该如何做研究?应该做什么样的研究?应该怎样做研究?如何通过研究提升自己的教学决策能力和教学专业水平?做探究型教师,是“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实践诠释:其实质是在情境中通过观察、阅读发现问题、搜集数据、形成解释,获得答案并进行交流、检验的过程。
那什么是“研究”?《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研”的意思是“细磨”,“究”的意思是“仔细追求、追查”。
“研”是把整块的东西磨碎了,以便于观察、服用,用的是分析的方法;“究”是对事物追根问底,以便了解其走向,用的是综合的方法。
一线教师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你离学生近,每天发生的故事,每个现象背后都有你寻求“想知道”的渴望与冲动。
当“教师的专业性”逐渐被社会认可时,我们却不知何去何从。
多年的教育教学研究经历告诉我们,做研究既要有研究主题的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研究方法的选择,还有研究成果的表达方式等内容。
一线教师做“研究”的核心环节包括:背景、选题、目的、文献研究、样本选取、结果获得以及统计分析方法、研究结果呈现、研究结论等。
其中“数据、证据、框架、逻辑”对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让我们带着“注重研究问题从何而来,注重教师研究如何设计,注重研究过程如何实施”来思考。
一、如何发现和提炼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发现和提炼)教师作为研究者,首先要思考的根本问题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
教育是培养人,教育研究是为了更好地培养人。
一线教师研究的突出特征是:在工作中进行研究,以研究的方式开展工作。
蔡金法教授《做探究型教师》一书介绍了发现研究问题的7个视角或领域为我们提供了选题的方向,值得教师细细品读,结合自己的兴趣、困惑、经验等方面确定研究问题。
书中这样阐述:“研究问题发现与形成,需要以下步骤:首先,从自己和他人的教学中、学生学习中、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等领域产生许许多多‘想知道’的话题转化为研究问题。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
教师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教师成为研究者”是英国教育家斯滕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
如果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没有成长,工作既没有创新能力,也没有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师的教育态度,读书、反思、写作和教育科研等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然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教师专业素养和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是教师实现由经验型“教书匠”转向专业型“研究者”的角色转换过程。
如何实现从“教书匠”转向“研究者”呢?一、更新教育思想,端正教育态度教育思想就是教育观念,是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或主。
教育思想人皆有之,但不同教师的教育思想是不同的。
名师、特级教师、专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在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书匠的教育思想是依靠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的行政命令被迫更新的,这是外驱动给予的。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思想更新是驱动类型,他们不仅有自己的教育思想,而且还能自发地转变教育思想,树立起先进的教育理念。
在农村中小学校,各种类型的教师都有,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厌恶的垃圾去做,有些教师是把教育教学当谋生的饭碗去做,这两种类型的教师还不是教书匠的层次。
教书匠是把教育教学只当工作去做,而且可以把工作当自家的事去做;只有研究型教师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我们要想成为研究者,就要把教育教学当事业去做。
研究型的教师具有明确的教育人生方向,把自己的人生价值锁定在教育事业上。
如果有人问他们:“学校是谁的?”他(他)们会果断地回答:“学校是我的,我是学校不可或缺的一分子。
”专业型的研究者在教学实践中,一切有价值的活动都围绕教育开展,所做的一切有意义的活动都是教育活动。
他(她)们的教育理念,不仅有教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在对话交流中,研究者可以让你获得教育正能量和释放正能量的最佳时机。
教师,专业型的研究者,不满足于现状,努力探求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他们把对教育的创新看着是人生中最大的乐趣,其生活状态已经和教育教学密不可分,这样的教师无论任何时候,从事的是教育教学,思考的也是教育教学。
研究报告浅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途径
浅谈由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途径泰山区教研科研中心鞠庆华有些教师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逐渐形成了个人的一些特点和风格,学生也喜欢上他(她)的课,这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怎样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呢?我认为转变的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许多经验型的教师注重了对本学科专业的学习,却忽视了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经验型教师往往凭着热情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由于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薄弱,他们很少主动、深入地反思和审视自己的教学,这使其很难在教育教学方面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
我就曾只满足于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而学生的这种喜欢是不持久的,在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会记得生物老师教学认真,师生关系融洽,但深刻难忘的教学片段,甚至影响人生的教育教学事件则甚少了,这与自己只关注学科教学,忽视对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和实践有密切关系。
可见没有教育教学理论的支持,课堂教学及教育工作很难再向纵深发展。
那么怎样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呢?我认为研读教育家、名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学习方法,只读理论有时让人觉得艰涩,应结合具体的教育教学案例来领会学习,只读不写收效不大,要将名家的理论转化成自己的理解和认识,比较好的方法是写读书笔记。
长此以往坚持学习,理论水平丰厚了,教育教学工作就会唤发出新的生命力,并逐渐形成独特的个人风格和魅力。
二、广泛地涉猎各方面的知识。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必须要有广博深厚的知识。
在一个知识和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地得以更新和充实,要使自己的知识丰厚而广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1)就专业知识而言,要进一步夯实和拓展,要时刻关注本学科的发展。
进入大学深造是比较好的选择,一来可以有一段较为充裕的时间静下心来仔细钻研、学习本专业的知识,夯实基础,二来可静下心来审视、反思在教育教学方面的得失,能经常聆听教育专家的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和经验,并细细地反刍。
而如果没有机会深造,则可自学,结合中学教材有针对性的复习大学内容,教育学、心理学、教学论等方面的知识也要温故而知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教学者到研究者
摘要:作为一线教师,怎样用我们现有的教育资源和有限的精力,通过课题研
究这个载体来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成果,提升专业素质,更快地实现由“教书匠”
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变。
笔者从课题研究为什么?是什么?如何做?阐述了中小
学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关键词:教学者研究者教师
一、课题研究为什么?
第一,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
新时代的教育呼唤着中小学教师积极投身于教育科学研究,尽快从“教书匠”型教师转化
为“专家型”教师,从“经验型”教师转化为“科研型”教师。
第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做课题研究主要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
第三,有助于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
课题研究的严密性,促使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系统化。
第四,有助于形成科研教学意识
做课题能使我们养成一种用新的教育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日常工作的行为习惯,自觉地去
改进自己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是什么?
中小学教育科研是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用研究的意识、研究的态度,来面对
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朱永新用这样一句话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含义,他说“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自己的感受开始,把一串串‘珍珠’
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
三、课题研究如何做?
第一,要选好课题
课题的选择非常重要,选题作好了,研究就成为可能,可以从六个方面来选择研究课题。
(1)源于工作实际。
从本职工作中去寻找课题,加以研究。
(2)源于工作困难。
在教育实践中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教
育质量有较大的意义。
(3)源于教育改革。
在教育改革与教育事业发展中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也就
形成许多研究课题。
(4)源于经验总结。
教育工作者从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但往往是零
碎的、不自觉的,也未经科学检验,这些经验只用于自己的工作中,没有推广应用,若运用
经验总结法或实验法予以科学检验与总结,并给以理论的抽象与概括,就成了科研成果。
(5)源于教育现象。
在实践中,若能对某些教育现象悉心思考、深入调查,会从中发
现和形成颇有价值的研究课题。
(6)源于课题指南。
上级科研部门每个五年计划均有课题研究指南推出,可以从中选
择作为研究课题。
第二,做好方案
一个详尽的课题方案,是课题研究成功的保障。
课题方案一般具有下列内容: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的价值、假设和理论依据、课题界定、研究内容、研究的方法设计、研究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组的组成及分工、研究保障。
一个课题研究方案要阐述清楚为什么研究
即研究背景,包括核心概念的界定、文献综述、研究的价值;研究什么即研究主题,包括研
究的目标、内容、重难点;怎么研究即研究的步骤,包括研究的方法、步骤、人员分工等;
研究出什么即研究出的成果;还能研究什么即课题反思。
第三,申报课题
正确填写申请表。
申请表的主要内容有:课题名称、负责人、课题组成员以及取得的与本
课题有关的成果、负责人已完成或正在担任的其他渠道下达的研究课题、课题论证、研究计
划和预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推荐人意见、课题负责人所在单位意见等。
在这些内容中,
课题论证是重要内容,它包括:研究背景,主要说明在什么情况、什么原因、为什么要研究
此课题,产生研究的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研究的目的是什么,根据课题依据所收集到的有
限资料和事实,根据自己的经验与认识,要对探索解决的问题进行综合思考后,必须提出一
个研究目标(研究假设),所研究的目标必须描述精确;研究内容,是课题的核心部分,课
题选择后,根据课题的意义和目标,要把研究的内容具体化,在内容划分完毕后,对照研究
标准,选定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选择研究方法,选择方法要根据目标、内容范围、对象等要
素而定,常用的研究方法有观察法、调查法、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统计分析法等;同
类课题研究现状分析,申报课题时要对该课题(同类、相近)通过网上搜索或文献搜索,进
一步了解课题现状,对已取得的经验、成果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改革、发展、创新、借鉴,避
免重复研究,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创新,就是自己的研究成果。
课题负责人
所在单位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后就可以向上级主管部门上交申请书,等待立项书的下达。
第四,开题
开题是集中研究参与者、上级领导和专家以会议的形式进行课题论证的一种方式,标志
着课题的开始,目的是促进理论学习,提高对研究问题的认识,促进研究者在实践中学习教
育科研知识,开阔研究者的思路,增强研究者的合作意识,借助专家、同行之力,进一步完
善研究方案。
第五,课题实践阶段
课题实践阶段要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策略进行扎实的实践,不走过场、不玩花哨;要
记录、收集实验的原始材料,分析数据,形成科学事实,包括阶段性报告、总结、教案资料、案例资料、论文资料、会议记录、学习与培训资料、发表或获奖的成果;要进行阶段性总结,形成阶段性成果;要继续进行行动研究,获取资料信息;要分析科学事实或已有理论,形成
新的科学理论;要撰写论文或研究报告,使结果以文字、图表、公式等符号形式保存下来。
第六,结题报告的撰写
结题报告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概说:概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情况,包括级别、文号、课题
背景、课题组成员、主要研究步骤、过程、时间发展;方法:做好本课题的作法、体会、经验,包括指导思想、研究策略、具体方法、如何争取领导改善条件、处理各种关系、如何推
广阶段性成果等;结果:列举本项研究所取得各种形式的理论成果、应用成果、社会效益或阶段性成果;评价:对成果和不足作出评价。
第七,申请结题
向有关部门递交结题申请书,并认真组织结题材料,结题材料包括:结题申请报告、课题立项申报报告、课题立项批复通知、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总结、课题研究终结性结题报告、课题成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