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P专享]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指导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指导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精品

最新-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指导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精品

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指导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内容提要】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好课的先决条件,它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一个“亮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置,但作为一线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和落实有相当大的难度。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教师在课前进行设计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渗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从简要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入手,阐述在教学目的中预设“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环节中渗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过程,在历史课程评价注入“过程与方法”目标等历史课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的要点,对初中历史课进行教学设计探索,以指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依据、科学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活动。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这是战时的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各项教学工作,教学设计应是教师的授课前备战。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将总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历史课程目标设置的一大改革,是历史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所谓“过程目标”,应包含“教”的过程目标与“学”的过程目标。

“过程”除了重视师生互动过程外,还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重视“历史过程”,即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认同历史,理解和解释历史进程。

“方法”应涵盖教法与学法两方面,即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所以,历史教法与学法是互为一体的。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是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方法。

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需求,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使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深刻的理解和建构,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下面我将从目标明确、情节化教学、案例引入和启发式问题四个方面,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

目标明确是教学的前提。

教师在开始授课之前应该明确教学目标,并向学生清晰地传达这一目标。

目标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的重要性和实际应用的场景。

教师可以通过问问题、呈现矛盾、设置启发性情境等方法,引导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思考和探索,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目的。

情节化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关键。

历史课涉及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教师可以将这些内容进行情节化处理,通过讲故事、模拟实践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在教学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时,可以通过讲述一位考生的经历,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古代科举制度的整个过程。

情节化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提高学习的参与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案例引入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策略之一。

历史课堂可以通过引入具体的历史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的案例出发,理解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通过学习历史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掌握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和影响,同时也可以启发学生对当今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解决。

启发式问题是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启发式问题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在学习中国古代的封建制度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探讨封建制度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

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包括目标明确、情节化教学、案例引入和启发式问题。

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学论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与技巧初中历史教科书,语言简洁,述说简单,于是,有的老师认为历史课“好教”,学生也产生历史“好学”心理。

然而,考试成绩达到理想的不多,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首先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没有把握好,其次是学生的学法有待改进。

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探索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充分利用45分钟,通过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新颖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等手段,把丰富的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受到感染,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主题鲜明,直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教师自身素质的展示历史教师的素质有:1、扎实的基本功。

2、宽阔的历史视野。

3、丰富的历史知识。

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要不断充实自身的历史专业知识。

提高教学技能。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得体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流露,教学图片的设计等来展示自身的素质,以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1、教学中自然的情感流露历史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历史事件有血有肉,如果仍旧使用老的教学方法----照本宣科,一只粉笔一本书,念完了事,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各种情感的流露,当然课堂上教师的语调、节奏、表情都应随教材内容的变化而变化。

在教学《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岳麓版)》一节的结尾部分,我提议:我们可以从郑和、戚继光的身上学到什么?(小组讨论,归纳,发言,然后评出三个较好的小组答案,由组长把答案抄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分享。

)然后,我声情并茂地说:我们应该学习他们的什么“心?”----爱国心!学习他们什么“情?”----爱国情!学习他们什么“行动?”----爱国行动!这样一呼一应,加之我激情高亢语调,仿佛把学生带到郑和的航船上,和探索者一起在“西洋”上航行,共享“东南亚和非洲国家独特风土民情”的喜悦,这样学生的全部感情和思维就完全集中于教师教学之中了。

2、教学图片的精心设计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的有限,有时具体的形象比生动的语言更能帮助他们的理解和记忆。

七年级历史教学“三步曲”论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三步曲”论文

七年级历史教学的“三步曲”教育教学活动就是使教育对象从“不知、少知”——“知”——获取“新知”的过程。

历史课的教育教学也不例外,可面对刚刚进入初中校园,从未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初一年级新生,怎样才能使他们对历史从“不知、少知”到“知”,再在“知”的基础上到能自己获取“新知”呢?我觉得:教学中可根据七年级新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实施阶段性教学,不同阶段进行侧重点不同的教学方式,也就是将七年级的历史教学侧重为三个阶段进行培养训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思维和方法。

则能更好地完成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一、趣味性阶段七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部分11、12岁左右,这一时期的他们活泼好多,注意力时间不长,而且思路较窄,不能把握历史事件各方面的联系和关系也不善于全面思考和分析问题,更不能深入地钻研和思考问题。

仅限于了解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

无法把握历史的实质。

对历史发展规律无从掌握和理解。

但他们好奇,有强烈的求知欲。

教师应把握时机激发他们学习历史兴趣保护好刚入学时对学科的好奇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良好的思维品质就会一步步形成。

历史在小学阶段获得知识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课本讲述,电视、报刊书籍及其他各种知识来源。

使他们对历史知识或多或少有所了解,诸如历史人物,如: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科学家张衡、唐代大诗人李白等,再如:历史小故事“毛遂自荐”“三顾茅庐”“司马光砸缸”“岳母刺字”等这些知识为进入七年级学习历史课打下了一些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唤醒他们对已有历史知识的回顾,引起对历史知识的丰富想象,形成新的兴趣。

以便顺利掌握知识。

但这时他们了解的仅是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人物事件等历史现象了解的只是零星片段、支离破碎的历史知识,决不是历史这门学科。

所以这一阶段应注重以下两点:激发学生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这是古人对学习兴趣重要性的认识。

现代人也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的成功,也都是从兴趣开始。

如何用好初中历史教案作文

如何用好初中历史教案作文

如何用好初中历史教案作文
历史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

而要想学习好历史,光有
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良好的教案也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关键。

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些如何用
好初中历史教案的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教案。

在教师发布教案后,学生要有意识地认真阅读教案,了解本节课的
内容、要求和重点。

通过仔细阅读教案,可以让学生对课程有更清晰的认识,有利于更高
效地学习。

其次,提前准备学习资料。

在阅读完教案后,学生可以根据教案内容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
学习资料,如查阅教科书、网上资料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知识,做到
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再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课堂上,学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历史知识,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
学习效果。

最后,及时复习巩固。

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要及时复习所学知识,巩固学习成果。

可以通过做历史练习题、复习教科书等方式来提高记忆力和理解能力,进而提高学习成绩。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案的好坏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认真阅
读教案、提前准备学习资料、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及时复习巩固等方法,更好地利用历史
教案,提高学习效果。

希望以上建议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历史,取得更好的成绩。

初中历史学科教与学的目标与路径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教与学的目标与路径教案

初中历史学科教与学的目标与路径教案一、教学目标历史学科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使他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社会和现实生活,理解历史变革的规律,提高历史素养。

具体来说,初中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认识和解释事物,领会历史变革的规律,消除时代偏见,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看待历史。

2. 使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要事件和人物,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时代变迁,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和国家发展战略。

3. 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感,提高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责任感。

4.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够合理地解读历史事件和人物,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以及历史事件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

二、教学路径初中历史学科教学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系统性学习。

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历史的大体发展脉络和时代变迁,包括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起源、世界大同大一、民族融合、问题回归,以及现代化进程、政治体制的改革、文化传承的保护等。

同时要让学生学习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性事件和重要人物,了解他们的事迹和影响,并逐渐形成一个系统、有稳健基础的历史知识体系。

2. 多角度研究。

历史学科要求学生不仅要了解各个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基本情况和主要影响,同时还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历史事件、人物的历史价值、历史变革的规律,以及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这要求学生有好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历史意识和思维能力。

3. 生动形象的教学。

生动的教学形式和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是初中历史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和理解历史,如历史传统之家、历史文物博物馆、历史电视节目、画册、电子图书,以及历史漫画、动画片、MV制作等。

4. 练习和实践。

学生还需要进行历史运用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模拟选举、辩论赛、小作文或大型历史实验,以及社会实践活动和地方文化体验等,从而使学生在实际中掌握历史知识和方法,并在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评价方法。

初中历史小论文指导教案

初中历史小论文指导教案

初中历史小论文指导教案
主题:初中历史小论文写作指导
目标:通过本次课程,学生能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写作技巧和结构,提高写作能力和历史
思辨能力。

教学内容:
1.历史小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
2.论文结构和写作步骤
3.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
教学方法:
1.讲解法: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历史小论文的写作要求和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小
论文的特点和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小论文范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撰写。

3.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互相讨论和交流的过程中,拓展思维,提
高历史写作的能力。

教学步骤:
1.介绍历史小论文的概念和写作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历史小论文的目的和意义。

2.讲解历史小论文的基本结构和写作步骤,详细介绍引言、正文和结论的撰写技巧。

3.通过案例分析法,分析历史小论文范例,让学生学会如何搜集历史资料、整理论据和展
开论述。

4.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选定一个历史主题,共同策划和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并展示给全班同学。

5.总结教学内容,设置写作任务和练习,鼓励学生在平时多加练习和实践,提高历史写作
能力。

评价方式:
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情况,评价学生对历史小论文写作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布置历史小论文写作任务,评价学生的历史写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鼓励学生在写作过程
中不断提高和改进。

3.通过学生的历史小论文成绩和表现,评价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绩。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程教学方法历史课程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有重要地位,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提高历史素养。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应采用生动、有趣、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方法。

二、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1.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能够将抽象的历史事件具象化,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真实的学习情境。

2.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指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事件,扮演相关角色,从而深入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教学方法。

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历史人物的心情与经历,提高历史素养。

三、讨论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历史问题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讨论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组织课堂讨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提出具有思考性的问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尊重每个人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2.开展历史辩论赛辩论赛是一种形式活泼、富有挑战性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辩论赛,让学生在辩论中提高历史素养,培养批判性思维。

四、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启发式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程中的应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论文初中教学工作计划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了解,包括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等方面的知识;2.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包括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3. 培养学生的历史技能,包括文献阅读、历史写作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史:包括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2. 中国近现代史: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战争等;3. 世界古代史: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希腊文明、罗马帝国、古印度文明、古巴比伦文明等;4. 世界现代史:包括世界两次大战、冷战时期、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世界各国的殖民扩张等。

三、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讲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知识,让学生了解历史背景和基本概念;2. 课堂讨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3. 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些历史研究和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4. 实地考察:教师组织学生到历史博物馆、古迹等地方进行参观和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评估1. 日常测试:教师每周进行一次小测验,测试学生对当周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2. 作业评定:教师布置学生写作业以评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3. 期中期末考试:教师每学期进行一次期中考试和一次期末考试,评定学生对整个学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4. 综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各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和学习态度。

五、教学建议1. 注重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2. 多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直观感受历史事件和人物;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4. 鼓励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历史研究和写作,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研究能力。

初中历史教学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技巧(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技巧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技巧历史教学在初中教育阶段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历史教学的重要性,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本文将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技巧。

一、吃透教材,精准把握教学内容1.深入研究教材,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意义,确保教学内容的准确性。

2.注意教材的内在联系,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使之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通过故事、悬念、问题等方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音频等,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历史情境。

3.组织角色扮演、辩论赛等课堂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历史事件的演绎,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注重启发,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1.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史论思维。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开展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1.采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2.结合案例分析、比较研究、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利用网络资源、校本课程等手段,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

五、有效的教学评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试卷、作业、课堂展示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素养。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六、关爱学生,营造和谐师生关系1.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2.耐心倾听学生的疑问,给予及时的解答和指导。

3.关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研究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与方法研究历史作为一门学科,早已不再是教授一些陈旧的记忆知识的简单学科,而更多地关注学生对历史事件背后的原因、结果和影响等深层次问题的思考。

因此,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维度,探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设计与方法。

1. 教学目标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课堂不仅仅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和历史研究方法。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注重历史思维的培养,例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因果分析、影响评估等能力。

2. 教学内容历史课程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历史知识的层次性来选择和安排。

教材中的内容应选择真实、生动具体的历史案例,而非单纯的文字叙述。

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例如,在学习中国近现代史时,可以选择一些具有亲身体验和感受的历史人物或事件,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真实性和重要性。

3. 教学方法针对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方法,我们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方式。

首先,可以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通过PPT、视频、互动教具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将历史事件还原成动态图像,真实地呈现给学生观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和演变过程。

其次,可以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由交流和互动,以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研究古代文明时,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古代文明遭受衰败,有些却能兴盛至今?”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发现历史事件背后的共性和规律。

此外,还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研究一个历史事件,并制作展板或演讲等形式进行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历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

作为特级教师,深入研究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方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结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1. 情境创设法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描述、丰富的教学资源展示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具有情感色彩和历史氛围的学习情境。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历史故事、人物、事件等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情感共鸣中主动参与历史学习。

2. 问题驱动法问题驱动法是指教师针对历史知识点设计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比较分析法比较分析法是指教师组织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制度等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历史规律。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比较分析法,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4. 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人物等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在具体的历史情境中感受历史,增强其历史感悟。

5. 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指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探讨。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其历史素养。

6. 跨学科整合教学法跨学科整合教学法是指教师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历史。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跨学科整合教学法,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其综合素质。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有效方法多种多样,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材内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奠定坚实基础。

初中历史课堂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方法(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课堂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课堂方法历史学科是中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涉及知识的传授,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课堂的有效教学方法,通过人性化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术成绩,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深入研究教材:教师应全面熟悉历史课本的内容,包括重点知识点和辅助材料,确保教学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2.了解学生情况:针对学生的不同背景和学习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3.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具、历史文物、图片等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讲述与互动1.故事化教学:历史事件和人物往往具有戏剧性的故事情节,教师可以将其改编成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提问与讨论: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直观教学1.使用多媒体:通过视频、音频、动画等形式的媒体,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

2.地图教学:利用历史地图,向学生展示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帮助他们建立空间概念。

实践教学1.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模拟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代入感。

2.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让他们亲身体验历史文化的魅力。

评价与反馈1.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他们纠正错误。

2.作业与测试:布置相关的历史作业和测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应注重人性化的教学方法,通过讲述与互动、直观教学、实践教学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

同时,教师应注重评价与反馈,为学生提供有效的指导和帮助,以确保他们能够全面、深入地学习历史知识。

以上内容为一份完整的初中历史课堂方法示例,包含了教学准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与反馈等方面,希望能够为您提供参考。

论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论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论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地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是历史教育工作者一直探索的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初中历史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传授历史知识,培养历史思维,提升历史素养。

传授历史知识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掌握历史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历史知识的传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为他们理解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提供基础。

培养历史思维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历史思维是指在历史材料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方式和方法。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培养批判性思维、推理性思维、系统性思维等,使他们具备正确看待历史事件和问题的能力。

提升历史素养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

历史素养是指学生对历史的感知、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通过历史教学,学生不仅应当了解历史,更应当在历史中受到启迪、获得滋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审美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历史事件和历史思想。

历史事件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历史事件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事件,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于学生了解历史发展、分析历史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思想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

历史思想包括历史人物的思想、社会制度的思想、科学技术的思想等,这些思想对于学生了解历史思想的演变、领悟历史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这两个方面的内容是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内容,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选择和设计。

三、教学手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示范、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历史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思想。

初中历史教师教案论文

初中历史教师教案论文

初中历史教师教案论文
一、教案名称:古代希腊文明简介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古代希腊文明的基本特点和辉煌历史;
2. 掌握古希腊城邦及其政治制度、文化特点等内容;
3. 能够分析古希腊文明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
1. 古希腊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2. 古希腊城邦政治结构;
3. 古希腊文化的特点;
4. 古希腊文明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1. 授课讲解:老师介绍古希腊文明的基本概念和历史背景;
2. 讨论交流:学生讨论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及文化特点;
3. 视听学习: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和音频,加深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古希腊文明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兴趣;
2. 讲解:老师讲解古希腊文明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引导学生了解;
3. 组织讨论:分组讨论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制度和文化特点,梳理出关键信息;
4. 视听学习: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和音频,加深学生对古希腊文明的了解;
5. 总结复习: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布置学生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
1. 学生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能否提出问题和观点;
2. 学生作业质量:学生是否能够准确理解和总结所学内容,作业内容是否符合要求;
3. 教学效果:学生对古希腊文明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七、教学反思:
1.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和思考;
2. 教学内容是否贴近学生生活和实际,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3. 教学过程是否流畅,是否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提高学生能力。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含学习方法技巧、例题示范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践第一篇范文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文化传承和发展脉络。

初中历史课程,正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是每一个历史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例如,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知识与技能目标可以是让学生掌握夏商周三代的基本历史事实;过程与方法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可以是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注重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将历史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解“抗日战争”一课时,可以结合学生家长或祖辈的经历,让学生感受历史的真实性和战争的残酷性,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创设问题情境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例如,在讲解“美国独立战争”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美国会爆发独立战争?独立战争的结果对美国和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进而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四、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实验法等教学方法。

例如,在讲解“历史人物”时,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历史人物的事迹,理解历史人物的品质和贡献。

五、注重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价,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教学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例如,可以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历史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评价,从而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论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论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论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媒介和工具,更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重要途径。

要想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就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适合初中生的历史教学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关于初中历史教学方法的适用原则和具体做法,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和学生有所帮助。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使他们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历史意识。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达到这一目标:1. 提倡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他们主动思考和质疑历史事件和人物。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他们主动学习历史知识。

2. 强调对比分析: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对历史事件、人物和制度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来看待历史问题,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和思辨能力。

3. 强调综合思考: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讨论、辩论和写作等方式来促进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整体思考能力和联想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全面的历史观。

以上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历史意识,使他们在学习历史知识的具备了解释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活跃课堂氛围历史教学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但也是一门较为严肃的学科。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教学效果,需要在课堂上营造活跃的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历史知识。

1. 利用多媒体: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来展示历史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2. 多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可以采用讲解、讨论、研究、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接受历史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利用教学游戏:在教学中引入一些历史知识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历史知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泼性。

以上方法可以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和活跃,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注重历史知识的实践应用历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历史知识的实际应用。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途径(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途径(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历史教学有效途径第一篇范文:初中历史教学有效途径历史教学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肩负着传承文化、塑造民族精神的重任,更是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历史素养。

教学目标明确明确的教学目标是历史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教学目标具体化、层次化,使学生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和意义。

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历史发展的主线,掌握历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素养;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育民族精神。

精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遵循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历史画卷。

同时,注重历史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服务现实。

创新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历史氛围,激发学习兴趣。

如:角色扮演、历史事件重现、多媒体教学等。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如: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历史事件?这个历史事件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3.比较教学法:通过比较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让学生发现历史规律,提高历史素养。

4.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案例,深入剖析,让学生从中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思辨能力。

优化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应注重以下几点:1.多元化评价:采用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历史素养。

2.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如态度、方法、合作等,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3.发展性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关注学生的潜力与特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应注重教学目标的明确,精选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评价,以期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历史素养的现代公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过程与方法”的课程目标指导初中历史课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历史教师的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好课的先决条件,它是保证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一个“亮点”是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设置,但作为一线教师,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理解和落实有相当大的难度。

课堂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只有教师在课前进行设计时,注重“过程与方法”渗透,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文从简要对“过程与方法”目标理解入手,阐述在教学目的中预设“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环节中渗透“过程与方法”的教学过程,在历史课程评价注入“过程与方法”目标等历史课教学设计时要注重的要点,对初中历史课进行教学设计探索,以指导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计划、有依据、科学地进行“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下的探究式教学活动。

【关键词】“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目的过程与方法教学评价教学设计 毛泽东同志曾提出:“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每战都应力求有准备,力求在敌我条件对比下有胜利的把握。

”这是战时的军事原则,这个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我们各项教学工作,教学设计应是教师的授课前备战。

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目标中将总目标分解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其中“过程与方法”目标的提出,是历史课程目标设置的一大改革,是历史新课程的一个“亮点”。

所谓“过程目标”,应包含“教”的过程目标与“学”的过程目标。

“过程”除了重视师生互动过程外,还应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重视“历史过程”,即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认同历史,理解和解释历史进程。

“方法”应涵盖教法与学法两方面,即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所以,历史教法与学法是互为一体的。

“教”不能狭义理解为教学生历史知识,而应重点理解为教学生学习历史知识、提升能力的“方法”甚至学会交往、学会生活的方法。

“方法”是引导“过程”得以顺利、有效进行的指针。

 冯一下 先生提出的历史教学“过程即目标”和美国教育家在80年代末提出了“过程学习”的理论,指出“过程学习”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各种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的过程,简单地讲, “过程学习,就是方法学习”。

如何将“过程与方法”目标很好地落实到教学实践中?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应象指战员认真准备一个个战役一样认真准备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课程标准的“过程与方法”目标,这样才在课堂教学活动就能顺利完成“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

一、在教学设计中注重预设“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便引导课堂教学中实施目标 初中历史新课程目标是多维目标,多维目标之间既有统一性,又有相对独立性,作为过程与方法目标与其它目标达成过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同时,过程方法目标又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界定。

历史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当中,要注重过程和方法作为课时目标之一,精心处理,因为新课标要求历史授课要注重过程和方法,以过程为核心,以方法为手段,在课前的教学设计时明确提出“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好引导这一目标的实施。

历史教学与历史学习过程、方法之关系密切。

如果不注重过程和方法的设计,很容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给学生的是以无血无肉的干巴巴的知识堆积,又很容易倒致象以前那样仅仅是学生应接受那些重、难点和基础知识,学生只明白要学习什么,不明白干什么用,那么学生很容易走上死记硬背的老路,所以,历史教案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何与课程目标相适配,更好地体现“过程与方法”目标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

一节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具有科学性,还应体现正确、有效、先进的教学方法。

虽‘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给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选择和发展余地,但是否渗透了好的教学方法目标,无疑是衡量教学设计质量的一把关键的尺子。

所以,历史教学设计不能只重结论目标,不重过程目标。

新课程指导下的历史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设计应在这方面有较大突破,有意识地强化方法过程的体现。

例如,在设计“贞观之治”这一课教学目标时,以往的教学目标只从学科体系出发,整篇围着掌握“唐朝兴起和唐初繁荣”等知识点,但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我们需要预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等过程目标和讨论、找问题、制表等方法目标,改变过去课堂的长篇阔论,枯燥无味,目标,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参与。

另外,在知识呈现方式上,尝试“问题+活动”的模式,探索唐初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和唐太宗与其他君王相比较,不强求得出惟一答案和固定的结论,突出探索追寻的过程。

二、在教学设计中突出“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环节的设计,以便教学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教学设计的教学过程这一环节中,应突出两者在历史学习中的重要性,在教学设计中,“过程”的优化与“方法”的形成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

1、重视过程教学设计 重过程设计就是在教学设计中把重点放在“教与学的过程”设计上,放在揭示历史知识规律的设计,如何让学生在思维过程中去发现问题,掌握真理。

这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发展能力和良好个性品质的过程。

历史学习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积累历史知识、从积累历史知识到理解历史的过程。

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

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学生的历史学习活动要经历“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应用历史”的认识过程。

因此教学过程设计中要注重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后活动,逐步感知人类在文明演进中的艰辛历程和巨大成就,逐步积累客观、真实的历史知识;通过收集资料、构建论据和独立思考,能够对历史现象进行初步的归纳。

比较和概括,产生对人类历史的认同感,加深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理解,并做出自己的解释。

显然,学生只有经历“过程学习”,才能获取使用历史知识的技能,才能体现“学史鉴今”,“史为我用”,在中学历史教学设计中,我们应重视以下几点。

(1)要体现历史学习的参与过程设计 历史学习的参与过程是掌握的知识结论的基本点,是课程目标才得以实现基础。

学生历史学习的参与不仅包括课堂内的参与,还应包括课外参观、访问、考察、调查等学习的参与。

尤其是探究性学习的参与过程是新课标尤为重视的,所以要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树立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交流、在交流中发展”的理念。

(2)要体现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过程设计 要注意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

特别要注意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同一历史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知识的联系和渗透等。

如有位大学生写了一篇《应该感谢“鸦片战争”》的文章,他为什么要这样写?是什么原因要感谢“鸦片战争”?追根溯源,正是这场战争,使中国开始觉醒,走向近代化,走向资产阶级改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3)要体现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解释过程设计 历史知识的理解和解释即应用是学习历史的目。

根据“内容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层次要求组织教学,同时要求对不同的历史知识作出不同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中要体现出识记、理解、运用不同层次的要求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目标、有重点、有适用性地掌握历史知识,达到促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历史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的目和。

2、重视优化历史教学过程设计 优化历史教学过程是实现过程目标的根本。

教与学都必须经历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应该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

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实施的《关于推进素质教育、调整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管理的意见》指出:“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学校和教师要为他们提供更多的获取信息,分析、讨论、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机会”。

这一论断即指出教师“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的都要优化。

所以教学过程的教学设计要从师生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几大方面实行优化设计。

3、重视获取历史学习“方法”设计 新的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

学生历史学习方法的形成,主要来源于教师给予的教学方式的指导、教学或自学过程中学生自我学习获取方法等。

作为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必须把握改革教学方式,要“创造兴趣盎然的教学情景,组织、安排丰富多彩的以‘探究’为特征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体验实践的宽广平台。

” 中学生历史学习方法形成于历史研究性学习中,在教学设计中应引导学生掌握以下几种学习法。

(1)引导学生对历史问题的提出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学会提出历史问题是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起点。

作为一个中学生来说,历史问题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第一,平时的历史学习。

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我们会遇到许多疑难、有趣的历史问题,如近代中国为什么被“挨打”?随炀帝怎么开凿了大运河?等。

如果能将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就成了研究学习的很好题材。

第二,周围的社会生活环境。

我们的社会每天所发生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时政大事等,都有它的历史渊源。

“中东为什么老是打仗?”“美国为什么这么强大?”“中国现代经济发展这么快的原因是什么?”等等,都可以让学生用历史观点来探究问题。

当然,历史研究性学习应该体现学科特性,提出的问题应该与历史学习密切相关。

(2)引导学生对历史信息的收集 加强学生历史信息收集途径引导。

可动员学生在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到有关部门收集专题资料,在家庭中收集历史物品等,还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都可收集到一些最新的有关历史的资料。

(3)引导学生对历史资料整理、分析 引导学生概括、设想、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对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及综合素质,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