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第2课时 物质的溶解(二)
物质的溶解性 (第2课时 溶解度)九年级下册化学同步课件 沪教版(全国)
90
60
●
30●
●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饱和和不饱和角度 比较三个点
A点: 60 ℃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点: 60℃时, 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
C点: 60℃时, 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并且有固体剩余
即为70℃时, 硝酸钾的过饱和溶液
溶 300
解 270
在2O℃下, 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均为36克
比较溶解度注意点: 温度、溶质都不同,不能比较溶解度。
溶 190 解 180 度 170
/
克
160 150
140
130
硝酸钾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氯化钠
20
10
23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S 溶解度(固体)
在一定温度下,该物质在100克溶剂(通常溶剂是水) 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饱和状态
单位为克
试说出下列这句话的含义:
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
“溶解之王”争霸赛——初步较量
问题:20℃时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能力谁强? 20℃时氯化钠的溶解能力更强
物质名称
溶解度/克
常见物质的溶解度(常温20℃)
氯化钠 氢氧化钙 蔗糖 氯酸钾 氯化铵
36.0
0.165 203.9 7.4
第六章溶解现象解析
第六章溶解现象一、溶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
2、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溶解吸热:如NH4NO3、KNO3溶解溶解放热:如NaOH、CaO、浓H2SO4溶解溶解没有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二、溶液的形成1、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2、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3、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
4、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为浅绿色Fe2(SO4)3错误!链接无效。
为黄色b、①溶质:被溶解的物质。
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
②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
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c、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3)水溶液的特性;(1)凝固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
(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
(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4)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无论水量多少,通常都把水视为溶剂。
②固体或气体溶于液体,固体、气体为溶质,液体为溶剂。
③多种液体形成溶液时,量多的一种为溶剂,其余为溶质。
注意:一种溶液中只含有一种溶剂,但可以有多种溶质。
(5)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①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②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九年级化学《6.2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及应用》复习学案 沪教版
第六章溶解现象复习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溶解度及应用【学习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2.了解结晶现象以及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性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3.认识溶解度曲线及会应用溶解度曲线【学习重点】认识溶解度曲线及会应用溶解度曲线【学习难点】认识溶解度曲线及会应用溶解度曲线【学习过程】一、知识准备(一)、物质的溶解性1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举例说明)2.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里,___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_____下,在一定量的_____里,____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变成不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变成饱和溶液。
注意:将C a(O H)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时,不能通过降温方法,因为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2_______。
4.浓溶液、稀溶液与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1)饱和溶液__________是浓溶液,如________饱和溶液却是稀溶液。
(2)不饱和溶液_________是稀溶液(3)在一定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________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二)、固体的溶解度1.溶解度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溶解度的要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溶解度含义:如“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4.溶解度曲线:(1)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趋势;(三个趋势,三种代表性物质)(2)同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3)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4)同一温度,不同物质不同溶解度比较;(5)溶解度曲线上交点的含义;(6)溶解度曲线上点的含义,曲线外点的含义。
物质的溶解性 第二课时
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道溶解度曲线是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根据该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化,知道这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2、能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找到获得这种物质的结晶方法。
3、会根据溶解度曲线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溶解度的大小等。
对不同物质的混合物进行分离。
教学过程:课前小测:举例说明影响物质溶解性大小的因素有那些?他们是如何影响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如何规定?气体的溶解度与那些因素有关?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二、溶解度曲线学生对照课本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氢氧化钙在20°时的溶解度是;2、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3、你还能发现那些规律?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如氯化钠。
还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
所以我们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进行转化,如果需要改变温度,要注意具体的物质。
例如将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较好的方法是增加溶质和蒸发溶剂,而降温则不理想。
将接近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改变温度不是降温,而是升高温度。
这些问题子啊具体的操作中应该引起注意,否则就容易出现错误。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判断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②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使溶解度的大小③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④判断如何通过改变温度将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⑤判断如何通过改变温度或蒸发溶剂使溶质结晶析出。
5、降温结晶阅读课本多识一点,体会如何从溶液中较快地获得硝酸钾晶体。
教材分析6、结晶固体从它的饱和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结晶是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练习:课本挑战自我123。
课题2第2课时 溶解度(2)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同步教学精品课件(人教版)
C 把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成饱和 溶液,所以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D 200C时,31.6g硝酸钾溶解在100g水里,形 成饱和溶液,所以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
4.NaCl和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10℃时,将40g NaCl固体加入l00g水中,可得到l40g NaCl溶液 B.KNO3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都很大 C.将3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一定为36.0g
5. 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B )
A.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30℃时乙的溶解度为30g D.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 变为饱和
6. 增大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的方法( C )
A. 升温增压
B. 升温减压
C. 降温增压
D. 降温减压。
45.8
63.9
85.5
①描点 ②连线
注:曲线要尽可能光滑
2.从绘制的溶解度曲线上,查出 上述几种物质在25℃和85℃时的溶 解度。
3.图2-12和图2-13给出了几种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与你所绘制 的溶解度曲线进行比较,并讨论:
(1)根据图2-12和图2-13分析, 这些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
①在20℃时,NaCl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 溶解溶质的质量是36 g。
②在20℃时,NaCl在100 g溶剂中最多能溶解36 g。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20℃时)
沪教版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第二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教学案6.3 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审核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认识温度对物质溶解度的影响;⑵了解结晶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学会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变化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溶解度曲线。
三、教学难点: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分析、讨论五、课前准备:溶解度曲线挂图六、知识点: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溶解度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lOO 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中的溶解度。
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⑴溶质、溶剂本身的性质:同一温度下溶质、溶剂不同,溶解度不同。
⑵温度的高低(外因):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不同而不同。
a.大多数固态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如KCl、KNO3的溶解度。
b.少数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如NaCl的溶解度。
c.有极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如Ca(OH)2的溶解度。
3.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某种溶剂中溶解能力的大小,常用易溶、可溶、微溶和难溶(不溶)粗略地表示,是物质的一种物理性质。
而溶解度是从定量的角度来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两者的关系为:4.气体溶解度(1)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时的体积数,叫做这种气体的溶解度。
*必须指明压强为101kPa。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温度:其他条件不变时,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越小。
②压强:其他条件不变时,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越大。
5.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1)溶解度曲线:溶解度曲线是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
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曲线的坡度及走向表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而不同。
第三节 物质的溶解性(课时2)
教学反思:
溶质质量 100% 溶液质量
联系
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溶解度 100% 100g 溶解度
(3)溶解度的意义 如:20℃时,NaCl 固体的溶解度为 36g。 表示在 20℃时,每 36gNaCl 固体溶解在 100g 水中恰好形成其饱和溶液 也可表示在 20℃时,每 100g 水中最多溶解 NaCl 的质量为 36g。 (小结)1。溶解度概念要认清四个要素: “三个前提(缺一不可) ”条件下的“一个 克数” 。 三个前提 ① 一定温度 ② 100 g 溶剂 ③ 饱和状态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室温 20℃) 溶解性的分类 溶解度 易溶 >10g 可溶 1~10g 微溶 1~0.01g 难溶 <0.01g 所溶解某溶质的最大克数――溶解度 一个克数(单位一定是克)
ag 100% a% ag 100g
溶解度 36g 100% 100% 26.5%,D 错误。 100g 溶解度 36g 100g
溶质质量分数 表示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多少 不定 没有规定 不一定饱和 1(为比值)
溶解度
关系式
溶质质量 100g 溶剂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c.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随温度的升高反而降低的,如 Ca(OH)2 等属于“下 降型” 。 4.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a.查找某物质在某一温度下的溶解度; b.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 c.了解温度变化对某物质的溶解度的影响及变化趋势; d.根据曲线进行有关溶解度的计算(注:溶解度曲线中隐含条件为:溶剂质量为 100g) 5.影响气体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除了与气体和水的性质有关之外,还与压强及温度有关。气体 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九下第6章溶解现象第3节物质的溶解性第2课时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习题沪教版
【点拨】 气体的溶解度主要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随压
强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制作 气泡水时,为了增大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应该增大 压强并使用冰水。
【答案】A
8 【2022·扬州】KNO3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 ℃时,KNO3的溶解度比KCl大 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KNO3大 C.60 ℃时,P点表示的KNO3 溶液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 D.将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 10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点拨】 t2 ℃时,氯化钾和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由表中
数据可知,80 ℃时,硫酸镁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 解度,90 ℃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硫酸镁的溶解度, 故t2的范围为80~90。
(3)将t3 ℃时MgSO4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的变化情况是___D___(填字母)。
【点拨】
10 ℃时KCl的溶解度比KNO3大,A错误; KNO3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比KCl大,B错误; 60 ℃时,P点在KNO3溶解度曲线的下方,表示的是 KNO3的不饱和溶液,因此还能继续溶解KNO3固体, C正确;将60 ℃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 ℃,KCl的 溶解度变小,析出KCl晶体,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 小,D错误。
溶解度大小。
【答案】A
10 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22 g B.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难溶物的溶解度为零 D.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大小
【点拨】 本题采用概念辨析法解答。描述溶解度时必须
指明温度,A错误;溶解度不一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有些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 钙,B错误;在20 ℃(室温)时,溶解度小于0.01 g的 物质属于难溶物,难溶物的溶解度不为零,C错误。
第六章第三节(第2课时)溶解度
第六章第三节(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度【知识整理】1.人们常用来定量描述物质溶解性的强弱。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是指。
理解该概念要把握如下几个要点:(1)在下;(2)在g溶剂里(一般为水);(3)达到状态;(4)溶解度指的是所溶解的质量(单位可以是g,也可以是Kg)。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常用(字母)表示。
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①外在因素:;②内在因素:、。
2.10℃的氯化铵的溶解度是33g。
这句话的含义是。
3.已知在t℃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S g。
根据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定义,可以得到如下结论:在t℃时,g固体物质能溶解在100g水中恰好形成g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因此在t℃时,某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a%与其溶解度S的关系为:a%= (用S表示)。
【知识巩固】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
()(2)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
()(3)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是31.6克。
()(4)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10克氯化钠,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0克。
()(5)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克,即100克溶液中含有31.6克硝酸钾。
()(6)20℃时,5克A放入50克水中溶解达到饱和,0℃时,5克B放入100克水中溶解达到了饱和,则A比B的溶解能力强。
()5.下列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无关的因素是()A.溶质的种类B.溶剂的种类C.溶质.溶剂的多少D.温度的高低6.某校化学探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测定在一定温度时某物质的溶解度,则待测液必须是该温度下该物质的()A.浓溶液B.稀溶液C.不饱和溶液D.饱和溶液7.在室温(20℃)时,把0.05g某物质溶于100g水里,即达到饱和,则一般把这种物质划为()A.易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难溶物质8.下列方法中,能够使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的是()A.增加水的质量B.在水中增加硝酸钾的质量C.降低水的温度D.升高水的温度9.生活中的下列现象,能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而变化的是()A.夏季,鱼塘中的鱼常常会浮在水面呼吸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C.打开汽水瓶盖,有大量气泡冒出D.烧水时,沸腾前水中有气泡产生10.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0℃时,100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31.6g硝酸钾B.20℃时,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1.6%C.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31.6g硝酸钾D.100g水中达饱和状态时溶解了31.6g的硝酸钾11.20℃时,50g水里最多溶解5g甲物质,60℃时,100g水里最多溶解10g乙物质。
高青县第七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第1节 物质在水中的分散 第2课时 物质溶解过程中的
C.空气 D.二氧化碳
D.5∶1
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以下有关说法中准确的选项是D哪一项:( )
A.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対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恰当使用,造成了温室效应、
酸雨、赤潮、白色污染、潮汐等环境问题
B.绿色化学是指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化学新工艺
C.北京等城市雾霾天气是由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导致的结果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 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第二课时 化学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用途与制法
12.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就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进行实验探究:
【集体讨论]
(1)讨论后同学们认为,选择的药品既要能消耗氧气,又不会跟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反
映,而且生成物为固体。他们应该选择( B )
A.蜡烛
B.红磷
C.硫粉
为了充分消耗容器中的氧气,药品的用量应保证 充足或过量
。
(2)小组同学共同设计了如下图的两套装置,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C.铁片、酒精溶液、盐酸
D.酒精溶液、蔗糖溶液、食盐水
5.用蒸馏法可使海水淡化,海水煮沸时的温度 高于 (填〞高于”〞低于”或〞等
于”)100 ℃,蒸馏出来的淡水比海水 容易 (填〞容易”或〞不易”)结冰,出现以 上两种现象的原因是 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 。
6.小英把氯化钠溶液注入一广口瓶后,做了如下图的实验,电灯亮了。这个实验 说明:氯化钠溶液能够 导电 。在电路的导线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是 电子 ; 在溶液中定向移动的带电粒子主要是 Na+ 和 Cl- (用化学符号表示)。
子长县二中九年级化学下册第6章溶解现象第2节溶液组成的表示第2课时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课件沪教
(3)小民所取蒸馏水的体积如下图3所示,那么该实验小组原计划配制的氯化钠溶液
中溶质质量分数1为8%
(水的密度为1 g/mL)。
休息时间到啦
同学们,下课休息十分钟。现在是休息时间,你们休 息一下眼睛,
看看远处,要保护好眼睛哦~站起来动一动,久坐对身 体不好哦~
结束语
同学们,你们要相信梦想是价值的源泉,相信成 功的信念比成功本身更重要,相信人生有挫折没 有失败,相信生命的质量来自决不妥协的信念, 考试加油!奥利给~
100g 200g
100g 10% ×100%=20%,符合题意。
100g 0.5
答案:D
【重点难点提示] 1.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2.关于溶液浓缩(无溶质析出),将原溶液蒸发掉部分溶剂,溶液蒸发溶剂前后,溶质的质量 不变。 3.与浓溶液混合后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等于两混合组分的溶质质量之和。 【易错易混警示] 1.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中代入的量是物质的质量,而不是物质的体积,而且计算中应注 意溶质的质量分数是一个百分数。 2.如果将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一半,加入溶剂的质量应是原溶液质量的一倍;假设将溶质质 量分数扩大一倍,蒸发溶剂的质量等于原溶液质量的一半。 3.溶于水的物质一般分三种情况:第一种如NaCl等这种既不与水反映,也不含结晶水的物 质,它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就是该物质的溶液;第二种物质一旦溶于水会与水发生反映,这 样所得溶液的溶质是新生成的物质;第三种情况:结晶水合物溶于水后,结晶水进入溶剂,所 得溶液的溶质是结晶水合物中无水化合物部分。
一定温度
标准:
100克溶剂(一般指水)
溶液对溶解度概念的理解 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需要抓住四个要点: (1)条件:一定温度。
因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不指明温度时, 溶解度没有意义。 (2)标准:100 g溶剂。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性课件
。
减小 增大
第十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3.结晶
(1)结晶:从溶液(róngyè)析中出晶体
的过程。
(2)结晶的方法
①蒸发结晶(jiéjīng):蒸发溶剂;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可溶物,如: NaCl
②降温结晶(jiéjīng):冷却热饱和溶液; 适用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可溶物,如: KNO3
5.(内江)如图是固体物质M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已知A、B、C
三点的坐标分别为A(t,10)、B(t,15)、C(t,5).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A点表示的化学意义是
t℃下,M的溶解度为10g
.
(2)t℃下,欲使C点对应溶液转变(zhuǎnbiàn)成为A点对应溶液,
可采取的措施有
恒温(héngwēn)蒸(发任水答一点即可).
该点对应温度下的 溶解。度
交点:曲线的交点表示这两种物质
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
相同
曲线: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 越大。
10 20
硼酸
(pénɡ 30 40 50 60 70 suā80n) 90 100 温度(wēndù)
第八页,共三十一页。
重点梳理
2.物质溶解性的定量表示
(6)固体(gùtǐ)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典例解析(jiě xī)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 转化 D.在提到物质(wùzhì)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第十三页,共三十一页。
典例解析(jiě
xī)
3.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shuōfǎ)中,错误的是( D ) A.在温度不变时,KNO3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KNO3晶体 B.改变条件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C.室温下,与固体溶质共存的溶液一定是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沪教初中化学九下《6第6章 溶解现象》PPT课件
A. 无色
B. 澄清
C. 均一
D. 稳定
练习与实践
➢以下物质中能在水中形成溶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有
________①__②__⑥_______。 ①食盐、②蔗糖、③面粉、④花生油、 ⑤碳酸钙、⑥熟石灰。
➢用洗发精洗头时,洗发精中存在
__乳__化__剂___,能使头发上的油脂以细小 的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 __乳__浊_液____,这种现象叫___乳_化___。
化学改变生活
爱劳动的你在帮助父母清洗
碗碟时发现哪些物质很难洗 净?你是如何解决的?
乳化作用示意
溶解现象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将实验的
结果记录在表6-3中
在水中溶 溶解前后温度 溶解过程中的
解的物质 的变化
热效应
硝酸铵
降低
吸热
氯化钠 基本不变
不明显
氢氧化钠
升高
放热
小知识
溶于水有显著吸 热现象的物质:
第六章 溶解现象
第一节 物质的溶解
生活中的溶液
实践出真知
➢请你对照课本153页“活动与探究”,
仔细观察实验演示,并将你观察到的 现象填入表6-2中
我们的发现
实验 高锰酸钾 加入水中 食盐加入水中
蔗糖加入水中
粉笔灰加入水中
食用油加入水中
实验现象
紫黑色晶体向水中扩散,形成 紫红色澄清液体
白色晶体向水中扩散,形成无 色澄清液体
溶液的特征
不均一、不稳定
悬浊液
沉淀
(固体小颗粒)
不均一、不稳定
乳浊液
分层
(小液滴)
溶液
均一、稳定
(分子、离子)
溶解现象
第六章溶解现象第一节物质的溶解1、如果物质以细小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悬浊液。
如果物质从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则形成乳浊液。
2、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叫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3、悬浊液、乳浊液、溶液都是混合物,悬浊液静置后易沉淀,乳浊液静置后易分层。
4、溶液的特征。
均一性: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稳定性:若外界条件不变,溶液可以永久存在。
透明:由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为单个分子、离子,肉眼不可见,也不阻碍光线透过,所以溶液透明。
注:①溶液可以有不同的颜色,溶液中有Fe2+呈浅绿色,有Cu2+呈蓝色,有Fe3+呈黄色,有MnO4-呈紫红色。
②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
1、氯化钠溶液的形成:以Na+、Cl-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蔗糖溶液的形成:以蔗糖分子形式扩散到水分子中。
6、在水、油混合物中加入某些物质,振荡或搅拌后,油能以小液滴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叫乳化。
金属表面油污清洗、洗涤剂、洗发精等都起乳化作用,人们把能促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物质叫乳化剂。
7、物质在形成溶液过程中常伴有热量的变化,有些物质溶于水,能使溶液温度升高,如氢氧化钠(NaOH)等,有些物质溶于水导致温度降低。
如:硝酸铵(NH4NO3)等。
8、加快物质溶解速度的方法有:⑴加热(或升温);⑵搅拌(或振荡);⑶将固体研成粉末。
9、水中溶有少量固体物质后,溶液的凝固点会降低,沸点升高。
通常在冬天向车辆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之类的化合物,以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向公路上的积雪撒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10、当物质在水中以离子形式扩散出来后,溶液中便存在有大量的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可以导电,如NaCl溶液、稀硫酸等,若物质在水中以分子形式扩散出来,则不能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因而这些溶液不导电,如蔗糖溶液、酒精溶液等。
第二节溶液组成的表示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时物质的溶解(二)
物质溶解时的热效应、水溶液的某些性质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液体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A.NaOH B.CaO C.NaCl D.NH4NO3
2.下列物质中既不存在分子又不存在离子的是() A.氯化钠晶体B.水C.氢氧化钠溶液D.金刚石
3.做电解水的实验时,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 A.提高水的温度B.增加氢的含量C.增加氧的含量D.增强导电性4.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煮沸的咸汤比煮沸的水温度高
B.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消除路面上的积雪可以撒些盐,使冰雪较快融化
5.有下列溶液:①纯碱溶液、②碘酒、③糖水。
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导电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可得溶液导电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向如图所示试管里的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U形管内液面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列是小佳同学学习了“物质的溶解”后对溶液的一些认识,判断这些认识是否正确。
若有偏差请说明理由或举例说明。
(l)溶液一定是混合物,混合物一定都是溶液。
(2)自然界中的海水、河水、湖水、井水、生活中用的自来水和喝的纯净水其实都是溶
液,溶液都是由物质溶于水制得的。
(3)物质溶解于水形成溶液的过程中,都伴有热量的变化,致使溶液的温度有的升高,有
的降低,还有的无明显变化。
8.现有氢氧化钠、氯化钠、硝酸铵、碳酸钙四种白色固体。
请你用最简便的方法将它们鉴别出来,简述操作步骤和结论。
9.夏日里想随时喝到凉爽的饮料,可以自制化学“冰箱”,即把一种化学试剂放入一定量的水中,就可以形成低温小环境。
这种试剂可以是下列物质中的() A.食盐B.硝酸铵C.蔗糖D.熟石灰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同一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相同
B.不同溶液的性质和用途不可能完全相同
C.用氢氯化钠溶液乳化除去试管内壁的油脂
D.冬天,在汽车水箱里加入少量乙二醇可以防止水箱结冰
11.将少许糖投入到一杯水中,糖逐渐溶解,水变甜了。
若将水温升高,再投入少许糖,糖能继续溶解,且溶解速度加快。
通过上述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微粒间是有空隙的
B.温度升高,微粒运动速率加快
C.溶解前后,水分子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D.温度升高,固体物质的溶解量一定增大
12.小琪往右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轻轻搅拌后,粘在烧杯上的塑料片脱落。
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A.食盐B.硝酸铵
C.氧化钙D.氢氧化钠固体
13.2010年春节前后,我国新疆等地连降暴雪。
为及时清除道路积雪,人们将氯化钠、氯化钙等盐酸盐类融雪剂撒在路面上,以便尽快融化路面上的积雪,防止路面结冰。
但过量使用融雪剂后会破坏植被和道路,还能造成土壤盐碱化。
(l)请用化学符号表示钙离子:________,钙离子是由________失去电子所形成的。
(2)根据所学知识解释融雪剂融雪和防止路面结冰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题干中的信息,请你对融雪剂的科学使用提一条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
14.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在高山上煮鸡蛋时,常在水里加些盐,相信你能道出其中的奥秘。
(2)氢氧化钠晶体和生石灰溶于水都能使混合物的温度升高。
这两者的原理是否完全相
同?说说你的看法。
(3)将固体溶于水时,通常都要振荡仪器或用玻璃棒搅拌,其作用是什么?请你设计实
验验证你的解释。
根据你的生活体验还有哪些外部条件能影响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
参考答案
1.C2.D3.D4.B
5.①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是由Na+和CO23-构成的,溶于水分解成自由移动的Na+和CO23-,在通电的条件下,离子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即能导电②、③碘、酒精、糖、水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溶解时,都是以分子的形式分散,无自由移动的带电微粒,不能导电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的微粒
6.左支管中的液面降低,右支管中的液面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使广口瓶中的气体体积膨胀,压强大于大气压
7.(1)溶液都是混合物,但混合物不都是溶液,如泥水是混合物,但属悬浊液,不属于溶液,其无均一性、稳定性。
(2)自然界中的水及自来水、纯净水都溶有多种物质,且具均一性、稳定性,故都是溶液,但溶液不都是由物质溶解于水得到的,如碘酒溶液中无水。
(3)正确
8.用四支试管分别取四种物质(均盖满试管底部),然后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充分振荡,若固体不消失,则原试剂是碳酸钙;用手触摸其余三支试管的外壁,若感到发烫,则该试管中盛的是氢氧化钠;若感到温度比正常温度低,则该试管中盛的是硝酸铵;若感觉不到温度的变化,则该试管中盛放的是氯化钠。
9.B10.C11.B12.CD
13.(1)Ca2+钙原子(2)氯化钠、氯化钙属于盐酸盐类融雪剂,它们溶于水(雪)后,使含盐雪水的凝固点降至0℃以下,使路面积雪难以结冰(3)制定融雪剂用量标准,适量使用
14.(1)高山上,气压低,水的沸点降低,鸡蛋不易煮熟,水中加盐得到的盐溶液沸点升高,鸡蛋容易煮熟。
(2)原理不完全相同,CaO溶于水,与水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大量的热,使混合物的温度升高;氢氧化钠溶于水,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大于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故使溶液的温度升高。
(3)振荡或搅拌目的都是加速固体物质的溶解,可做对比实验进行验证:在两只烧杯中各盛50mL水,分别称取颗粒大小相同的食盐2g,同时放进烧杯,在一只烧杯中不断搅拌,另一只烧杯静置,观察并记录两只烧杯中食盐完全溶解所需的时间。
温度和固体颗粒的大小对固体物质的溶解速率均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