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国家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
作者:杨昕
来源:《理论与现代化》2017年第03期
摘要: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一方面使我国文化发展面临着有利的机遇,促使其传播方式、生成路径和影响效应等发生巨大变革;另一方面也使我国文化发展面临信息泄露、文化入侵和渗透、文化产业市场遭受蚕食以及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被边缘化等危险。要有效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着力建构文化安全预测和预警机制、完善维护文化安全的法规保障体系、制定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体系、加强国际文化安全合作。
关键词:大数据;文化安全;挑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7)03-0087-05
一、大数据时代与我国文化发展环境的变化
自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其第二个十年以来,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应用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开启了一个大规模生产、分配和应用海量数据的时代,即大数据时代。不言而喻,大数据时代的信息风暴给每个国家、社会及个人带来了巨大变革。对于我国文化及其发展环境而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也使其传播方式、生成路径和影响效应等发生了巨大变革,呈现出与以往不尽相同的时代印记与现实表征。
第一,大数据推动了我国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近现代社会以来的文化传播主要表现为精英化、中心化、单向性和价值主导性等特征。而到了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文化传播方式、方法和路径被相当程度地颠覆和变革,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时代特征。特征之一是文化传播的去精英化和去中心化。以往,文化交流和传播的主导权主要掌握在党宣机构、政府部门、新闻媒体以及专家学者手中,他们在文化传播的议程设置方面有着绝对的主导权;然而,到了大数据时代,由于媒体技术可获得性与便捷性大幅度提高,这就使得普通大众也能够轻松掌握和运用媒体技术。在这种情况下,文化传播的主导权开始下移,借助于微博、微信、博客等自媒体平台,普通大众在文化交流和传播方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极大提高,从而呈现出去精英化和去中心化的发展趋势。特征之二是文化传播的互动性和价值多元性。进入大数据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传播主导权的不断下移,文化传播主体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增强;而在此影响下,以往那种带有明显价值导向性的文化传播模式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受到挤压,文化传播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价值多元化和多样性也愈发明显和突出。
第二,大数据推动了我国文化生成路径的变革。从一定意义上讲,自文化产生以来,其本身就是一种精英文化。因为文化是一种高度凝结人类智慧和知识的精神产品,只有具有较高知
识素养的人或由他们所建立的机构才能够进行生产。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由于教育的普及,虽然这种状况得以改观,但文化生产的精英化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步入大数据时代,文化生产的精英化状况从根本上得以改观,文化生产的既有范式发生革命性变革,由过去的撒网式、跟风式、标准化生产变为如今的定制化、差异化、个性化生产。在前大数据时代,文化生产者往往很难对大众的文化需求类型、关注点进行精确化的分析和把握;而到了大数据时代,受众在网络上的每一次点击、每一个评论等数据都可以通过相应的渠道和途径进行全面、系统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从而精确找到普罗大众文化需求的聚焦点、汇聚面。在这方面,腾讯视频可谓是作出了比较成功的探索和尝试。如腾讯视频制作的新闻视频节目《事实说》借鉴了美国Netflix 《纸牌屋》的生产模式,将对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贯穿于《事实说》的选题、制作、传播、营销的生产全流程,精确地找准受众的关注点和兴趣点,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娱乐视频领域收获不错的市场份额。据统计,自播出以来,《事实说》以其言论的深度和逻辑性、内容的知识含量受到关注,特别在70后、80后、90后群体中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目前第一季共计12期已播完,总播放量达8千万、评论量达19万、大数据调查的参与量达3千万[1]。
第三,大数据推动了我国文化影响效应的变革。过去,受制于通信条件、地域阻隔等因素的影响,文化的扩散和传播往往只能局限于一时一隅,文化的影响力受到很大限制。到了大数据时代,在网络通信技术的推动下,一种新的流行文化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能传播到全球范围,在不同地域、不同种族的人群中产生巨大影响。就我国的情况而言,以往,受文化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我国文化在国际文化交流和传播中的影响力比较微弱。然而,近十年来,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技术的助推下,我国文化与相关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很大提升,正在一步步走出国门,成为传播国家形象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一张亮丽名片。仅以依赖网络通信技术程度较高的网络游戏这一文化产业为例,根据《中国游戏产业报告》统计的数据显示:从2006年开始,中国网游海外出口就开始呈现爆发式增长,近十年来,中国网络游戏出口规模已经涨了30倍之多。2015年,中国自主研发网络游戏海外出口实际销售收入达到53.1亿美元,同比增长72.4%。可以说,网络游戏已经超越其他文化形式,成为中国文化出口的主力军。
二、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我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一)信息安全风险剧增
步入大数据时代,计算机与互联网已是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必备工具,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正是由于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大面积使用,也使得信息安全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与日俱增。如果那些记录着个人和组织的海量信息被泄露或被盗取,将会给用户、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带来极大的损害。如有媒体就曾报道,2015年4月22日,重庆、上海、山西、沈阳、贵州、河南等超30个省市卫生和社保系统出现大量高危漏洞,数千万用户的社保信息可能因此被泄露。从补天漏洞响应平台获得的数据显示,圍绕社保系统、户籍查询系统、疾控中心、医院等曝出高危漏洞的省市已经超过30个。据统计,仅社保类安全漏洞所导致的信息泄露就超过5279.4万条,涉及人员数量达数千万,其中包括个人身份证、社保参保信息、财务、薪酬、房屋等敏感信息。2015年的10月19日,乌云漏洞报告
平台接到一起惊人的数据泄密报告后发布新漏洞,漏洞显示网易用户数据库疑似泄露,影响到网易163、126邮箱过亿数据,泄露信息包括用户名、密码、密码密保信息、登录IP以及用户生日等[2]。
(二)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日益加剧
在经济全球化的助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席卷全球,向世界各个角落辐射和传播。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这种西方文化的传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但同时也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也未能幸免。正是基于这一现实,中国政府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国家文化安全,在保障正常的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同时,也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西方文化的过度入侵和滲透,并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和成效。然而,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在新的信息技术推动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比以往更甚,几乎是无孔不入,并呈现出新的特征和趋势。一是方式更加多样。在大数据时代环境下,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领域和途径都是西方国家经常使用到的文化入侵和渗透方式。二是手段更加隐蔽。手段的隐蔽性是大数据时代条件下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因为大数据环境下的文化入侵和渗透只需要网络终端就可以进行,而无需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这就使得防范文化入侵和渗透变得更加困难。三是影响更加深入和广泛。大数据时代西方文化入侵和渗透所造成的影响程度既是深入的,也是广泛的。这一方面体现为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对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构成了深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体现为西方文化的入侵和渗透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都构成深刻的影响。
(三)文化产业市场遭受蚕食
在现代经济体系中,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之一,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在美国,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值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文化产业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也采取了多种措施推动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然而,作为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相对薄弱,许多方面尚处于未开发或未充分开发的状态,这就使得具有巨大比较优势的西方文化产业能够不断入侵和蚕食中国市场,从而对我国文化产业市场构成严重冲击。文化部前部长孙家正就不无警醒地指出:“近几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我们面临着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少数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的资本实力、强大的文化传播优势和丰富的市场运作经验,借助现代市场机制和高新科技手段,将大量的精神文化产品输入中国,在获得巨大的商业利润的同时,对我进行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抢占、争夺我国的文化市场、文化资源和文化阵地,严重威胁了我国的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3]进入大数据时代以来,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西方文化产业入侵更为便利,这就使得我国文化产业市场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
(四)主导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