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踝部慢性损伤局部封闭治疗
2023慢性足踝疼痛的诊疗思路——疼痛类型
2023慢性足踝疼痛的诊疗思路一一疼痛类型
疼痛是足踝疾病常见症状,慢性足踝疼痛除了导致患者行动能力下降外还伴随情
绪及睡眠障碍,进一步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慢性足踝疼痛的病因复杂,正确的
诊断是治疗的关键。针对病因,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可以缓解疼痛,可提高患者
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疼痛是继脉搏、血压、呼吸、体温之外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国际疼痛研究协会(IASP)将疼痛定义为与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相关的一种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当疼痛持续或反复超过正常组织愈合的时间(一般是3个月)时被定义为慢性疼痛。
足踝是人体最重要的骨结构之一,负责支撑人体的重量和运动,足踝疼痛会影响
患者的生活和活动。长期的足踝疼痛,可能改变患者行走或站立姿势和步态,进
而导致脊柱和其他关节问题。足踝疼痛可能是急性的,也可能是慢性的。急性足
踝疼痛通常是由于创伤、扭伤或其他外伤引起的,而慢性足踝疼痛可由多种因素
引起,如慢性关节炎、肌肉或韧带损伤、神经损伤、肿瘤、代谢,腔病等,因此
正确的诊断是治疗慢性足踝疼痛的关键。
慢性疼痛可导致人体多器官系统功能紊乱,影响免疫系统而增加恶性疾病发生的
概率,同时还可导致或伴随抑郁障碍、焦虑障碍及睡眠障碍等心理障碍。慢,性
足踝疼痛患者因行动能力下降还会导致自我评价降低,会引发社交和情感问题,
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目标不仅是缓解疼痛,还有预防并发症和防止症状加重,改善心理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慢性足踝疼痛如何分类?
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修订本(ICD-I1)分类
6种足踝部常见损伤,处理原则人手一份!
6种足踝部常见损伤,处理原则人手一份!
一、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是骨科门诊及急诊的常见病,约占运动损伤以及体力劳动损伤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中约百分之八十五的损伤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三根韧带,防止踝关节向前、后脱位和向内过度翻转。常见的损伤原因是踝关节向内翻转、同时足向内旋转扭伤,距腓前韧带最先断裂;如果暴力持续,跟腓韧带随后断裂。距腓后韧带很少发生断裂。扭伤后外侧肿胀、疼痛,严重时有瘀血,伴活动受限,甚至不能负重行走。检查可以发现外侧压痛,踝向内翻转时疼痛。
正常的三条外侧韧带
扭伤时易损伤三条韧带常用的体格检查方法包括前抽屉试验、距骨倾斜试验以及踝关节活动度检查。医师应该同时检查患者踝关节有无肿胀及淤青,并触诊腓骨,排除腓骨骨折,还要检查踝关节周围所有解剖结构,排除诸如踝关节内侧结构损伤、距下关节损伤,副舟骨、距后三角骨损伤等。
大多数踝关节扭伤应进行X线检查,以排除骨折。但是,很多不必要的X线检查也可能被实行了。因此,建立了踝关节X线检查的“渥太华准则”。
渥太华准则:
需要X线检查的条件是,当踝关节、两侧骨性突起(踝尖)或下列位置之一周围有疼痛时:
•胫骨后侧远端6cm处或者内踝尖存在压痛。
•腓骨后侧远端6cm处或者外踝尖存在压痛。
•不能立刻用受伤脚负重或在急诊室检查时无法走4步。
踝关节扭伤在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即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后期进行肌肉力量、灵活性和平衡训练。距腓前韧带单纯断裂者应在石膏固定3~4周后开始功能康复。根据关节的稳定性确定治疗方案。治疗的目的是使患者尽快的、在最大程度上恢复到伤前运动水平。
踝关节慢性疼痛的矫形治疗
踝关节慢性疼痛的矫形治疗
踝关节扭伤是临床最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约80%-85%的患者通过各种保守治疗可以得到很好的恢复,但仍有15%-20%的患者将变成踝关节慢性不稳定,导致顽固性的踝关节疼痛和关节不稳定,这些患者最终往往需要接受进一步治疗。
需要治疗的原因
为什么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患者需要手术?这要从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症状谈起。踝关节慢性不稳定的患者可以有3方面的症状:
1、踝关节初次扭伤后残留的症状:这种症状多以疼痛、肿胀为主,在初次扭伤即存在,一般是初次扭伤时局部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包括腓骨长短肌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后外侧疼痛、踝关节软骨损伤导致的踝关节腔内肿胀和疼痛,三角韧带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内侧疼痛、外踝韧带或距腓前韧带损伤的踝关节外侧疼痛等。
损伤的组织不仅导致局部疼痛,而且在关节内会进一步损伤关节,导致关节内其它正常组织如软骨的加速磨损;一个经常被疏忽的病损是,胫腓前韧带损伤和踝关节不稳。
2、踝关节韧带撕裂出现的关节不稳定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生的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无力”现象和在不平地面或穿高跟鞋行走时的恐惧感。这种不稳定的症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质量,而且每一次扭伤都是对踝关节的再损伤,从而导致踝关节越来越松弛,并导致关节及周围组织的继发损伤。这种踝关节不稳定状态,在行走或运动时导致关节异常负荷增加,从而加快关节的退变,增加了关节软骨损伤的可能;一个经常被疏忽的病因是,下胫腓前韧带损伤导致的踝关节不稳,也是踝关节长期慢性疼痛的原因。
3、踝关节反复扭伤后的继发症状:这种症状也表现为关节内和关节周围的疼痛、肿胀,在踝关节反复扭伤后逐渐出现,其原因是踝关节不稳定后出现的继发病变。最常见的是慢性滑膜炎的表现,即患者在长时间行走后可感觉到踝关节的肿胀、酸痛感。
运动中出现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
运动中出现的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功能恢复
在体育运动中,运动员都经常也很容易受伤,特别是在一些激烈的对抗、快速的跑动、腾空踊跃、急停急转等动作中,在所有受伤中踝关节受伤就是更多见的了下面就有关踝关节损伤方面我查阅了相关资料借鉴了很多最新理论总结了以下几点仅供大家参考。
1、踝关节的结构原理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此外,胫骨远端后缘也有一突出部分,叫做后踝。因为后踝有跟腱等组织遮盖,下能象内外踝那样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胫骨远端和内、外、后踝构成一个方形的深窝,称为踝穴内,构成整个踝关节,俗称“脚脖子”。胫腓骨下端有内外踝和侧副韧带连接,这样的结构,使人的身体能站得稳稳当当,并且使踝关节只能向背屈和跖屈两个方向活动。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和腓距前、后韧带,此韧带比较薄弱,作用为限制足的内翻活动。在内侧有内侧副韧带,又称三角韧带。它起自踝尖端,向下呈扇形分开,分别连在舟状骨、距骨和跟骨的载距突上。它坚强有力较少受伤。在外侧有外侧副韧带。它起自外踝尖端,分成三束。前后叫做跟腓韧带。外踝韧带比较薄弱,容易受伤,尤其是在踝关节跖屈时。所以,踝关节扭伤,大多是距腓前韧带受伤。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特别是内外两侧更是如此。踝关节既负重,又活动,韧带又多,相对的关节面也多,容易发生关节扭伤、韧带损伤、骨折或关节软骨损伤。韧带、软骨本身血运营养差,损伤后不易愈合,易形成肿胀和慢性疼痛,影响踝关节负重,行走困难。因此出现踝关节损伤后切忌疏忽误治,延误病程,遗留一些慢性症状。发生原因:大多是因为身体失去重心,落地时踩在别人的脚上或脚被绊时出现。扭伤时,局部会发生关节肿胀、疼痛,严重时甚至造成骨折。
早读足踝部损伤及退变的影像学表现,太实用了!
早读足踝部损伤及退变的影像学表现,太实用了!
由于足踝解剖的特殊性,以及人们对它认识的不足,导致这种损伤存在着很多的迷惑性,容易被医患双方所忽视。生活中如扭伤、踩空、坠落等各种场景皆能造成足踝损伤,发生后应给予及时诊断和处理,避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今天早读就为大家详解几种常见足踝损伤及退变的影像学表现,值得大家学习参考!
一
距腓前韧带损伤
距腓前韧带的解剖
•起于外踝下1/3前缘,向下向内斜行止于距骨颈外侧面,近跗骨窦部
•平均长20mm,宽10mm ,厚达2mm
•甚为脆弱
•不论踝关节在何位置都是紧张的
•主要功能是限制踝关节内旋和跖屈,防止距骨向前半脱位
损伤机制
•距腓前韧带是踝外侧韧带中最脆弱的一束。附于外踝下前缘及距
骨颈外侧面,其中段跨越距骨体与距骨颈交界处隆起的骨嵴。当踝关节内收内旋或伴有跖屈位时,已被拉紧的距腓前韧带在骨嵴上产生较大的张力。当张力超过韧带所能承受的范围时,就可能发生韧带断裂诊断要点
•损伤史明确的内翻或跖屈损伤史
•物理检查外踝部肿胀、疼痛和压痛
•内翻应力试验距骨在踝穴内正常倾斜不超过5°。距骨倾斜若超过5°,提示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若达到15 °,提示踝关节外侧韧带完全断裂
X线检查:应力位片
侧位片:距骨向前移位的距离若超过3mm,提示侧面不稳,若超过6mm,可确诊距腓前韧带断裂
关节造影
•距腓前韧带与关节囊融合,韧带断裂必伴随关节囊损伤。距腓前
韧带破裂使踝关节与周围间隙相通。
正常距腓前韧带
MR(与距舟关节垂直的斜向横断面可显示,轴位或斜向T2WI、压脂T2WI或MR关节造影)
腱鞘炎封闭操作方法
腱鞘炎封闭操作方法
腱鞘炎封闭操作是一种非常小心谨慎的手术技术,一般需要专业的医生来进行操作。下面是腱鞘炎封闭操作的一般步骤:
1. 患处局麻:一般是用局部麻醉,使患者不感觉到手术过程中的疼痛。
2. 手术开刀:医生会用手术刀在患处的皮肤上切开一个小口。然后用手术器械逐层穿过组织,直到达到受损的腱鞘部位。
3. 封闭治疗:医生会使用注射器将特定药物注入到腱鞘内,以减少炎症和红肿。药物通常包括局部麻醉药、激素和抗生素。然后,医生会用缝针将手术口缝合。
4. 恢复:手术结束后,患者需要休息和恢复。消肿敷料和物理治疗可能会被用于加速恢复。
需要注意的是,腱鞘炎封闭操作虽然是一种小型手术,但也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建议和治疗计划。否则,手术可能会引起感染或其他并发症,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踝关节运动创伤及康复
踝关节运动创伤及康复
踝关节运动创伤及康复
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
踝关节韧带急性损伤是非常多见的运动损伤,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发病率最高。其中又以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常见。
一、外侧副韧带急性损伤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以及距外侧韧带。
(一)诊断与鉴别诊断
1.症状踝关节扭伤后外侧软组织肿胀、疼痛,严重时有瘀斑,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严重者患侧不能负重行走。
2.体征
2.1压痛:压痛点主要在踝关节外侧,即距腓前韧带和跟腓韧带所在的部位。寻找压痛点时应注意联合伤的检查。压痛点的检查应包括: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跗骨窦韧带、跟骰韧带、跖骰韧带、距后三角骨、副舟骨及距胫前韧带。触诊标志是先找到跟距关节外侧的凹陷,即跗骨窦。跗骨窦外上缘与外踝尖的连线即距腓前韧带;趾短伸肌肌腹的深方即为跟骰关节;第5跖骨底为腓骨短肌的止点,找到此点即可触到跖骰关节。主要标志找到后,韧带是否损伤就容易确诊。
2.2足旋后试验:重复损伤动作,将足被动旋后,外侧相应的损伤部位即出现疼痛。如果踝内侧疼痛,提示副舟骨损伤,或内侧三角韧带损伤。
2.3前抽屉试验:目的是检查外侧副韧带是否完全断裂。检查者一手握住小腿远端,一手握住足跟,使距骨向前错动。两侧对比,如果伤侧错动范围较大即为阳性。此试验通常在踝关节轻度跖屈位最容易进行。也有文献认为踝关节中立位抽屉试验阳性说明距腓前韧带完全断裂,跖屈位抽屉试验阳性则说明跟腓韧带完全断裂。
2.4内翻试验:将踝关节被动内翻,如果伤侧踝关节在外侧关节隙
的“开口”程度较大即为阳性。说明距腓前韧带或/和跟腓韧带完全断裂。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跖zhí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
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
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
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
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
A、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
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动作。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在行走、跳跃中,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线和腓骨上部的后面。
骨伤科常见病科普——踝管综合征
骨伤科常见病科普——踝管综合征
踝管综合征是骨伤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它好发于长期的外部揉搓刺激或者外
伤所致,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踝管综
合征的一些科普知识。
一、什么是踝管综合征
脚的内侧脚脖子,有一个凸出的小骨头,这个凸出的骨头,我们称之为内踝。在这个骨性凸起的正下方,靠近脚后跟的位置,有一根神经通过,叫胫后神经,
胫后神经通过的通道,我们称之为踝管。踝管综合征的意思,就是由于某种原因,神经通过的踝管变得狭窄了,那么神经在其中穿行的过程中,会受到挤压、受到
压迫,进而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我们称之为踝管综合征。它主要的问题,会导
致脚底出现感觉异常,包括麻木和疼痛等等。
二、踝管综合征的病因
1、先天性因素
外展肌肥大以及副外展肌跟骨外翻畸形、扁平足等都可使跖管的实用容积减小,从而引起胫神经卡压。
2、跟骨及踝部骨折
如复位不良、畸形愈合亦可使跖管容积减小。另外跖管的基底部不光滑可产
生压迫、摩擦而伤及胫神经。
3、慢性损伤
从事强体力劳动者长跑运动员以及踝关节频繁高强度跖屈背伸者,肌腱滑动
增多、摩擦增强,可引起腱鞘炎、腱鞘充血水肿,加之屈肌支持带相应增厚,跖
管伸缩性减小,其内压力增高可压迫胫神经并影响其血供,产生神经功能障碍。
另外,类风湿关节炎、老年骨关节病等患者皆可形成增生的骨赘,骨赘突入跖管亦可使胫神经受压。
4、跖管内部因素
腱鞘囊肿、脂肪瘤、曲张的静脉亦可引起胫神经卡压。
5、其他
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妊娠、大隐静脉及小隐静脉曲张等。
三、踝管综合征的常见症状
1、疼痛
多数踝管综合症的患者都会有疼痛不适的表现,尤其是足底部位出现广泛或灼热痛,并有不同程度的麻木感出现,尤其是夜间,尤其在夜间,加重后还会影响行走以及负重。病人活动或锻炼时,则疼痛症状明显加重,适当休息后可明显改善。
足踝扭伤的诊断与治疗
足踝扭伤的诊断与治疗
目前西医对於足踝扭伤的诊断与治疗,除了临床经验的判断外,就是利用X光来评估有无韧
带断裂,但准确度有限,至於更进一步的核磁共振,虽然大幅度地提高准确率,然而太过昂贵;而最近开始较为广泛为骨科与复健科医师所使用的,便是骨骼肌肉系统超音波扫描,经由临床医
师亲自诊断後,再辅以超音波直接看到韧带是否完整,实在是比过去单凭间接证据来判断要准
确许多,目前许多区域以上的医院均有这样的检查,实在是患友的福音;
在足踝扭伤的急性处理方面,原则不外乎休息,脚抬高、冰敷,弹性绷带施压包紮,大概最少要24小时,然後在不痛的范围内可教导病人作足部缓和的背曲-跖曲运动;
至於後续的处理原则,则必须视扭伤的程度来决定,一般分为三级,第一级表示韧带并无明显受伤,而第二级虽然有韧带不完全撕裂的情形,但仍保有其连续性,这两级一般仅需保守疗法即可,除了上面已经提过的,还有适当的消炎药物与物理治疗,如治疗用超音波、短波等透热疗法,或加上电疗以降低疼痛的程度,等到病人大约75%的活动范围不痛时,可再加上逐步阻抗训练
以强化足踝韧带;
若是第三级者,则表示韧带完全撕裂,需要以石膏固定较久的时间至少6星期,然後进行一连串的复健包括强化相关肌肉的肌力,足跟伸展运动,与本体感觉的训练;若病人是运动员、高度劳动者,或是合并有撕裂性骨折者,则优先考虑以手术治疗之;
作者王宠惠为台北市忠孝医院复健科医师
1.问: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否治癒的可能
答: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很多,不少是由脊椎与脊髓异常所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椎间盘突出症;其他骨科的疾病,如脊椎或椎间盘的退行性疾病、脊椎肿瘤、脊椎结核、髓膜炎的粘连都会会引起坐骨神经痛;此外骨盘内的炎症或肿疡、特殊的骨盘骨折甚至有时怀孕也会压迫坐骨神经而引起坐骨神经痛;糖尿病的神经病变、梅毒、维他命B1缺乏、中毒、神经炎等也会引起坐骨神经痛;
跟腱病的临床治疗研究进展
体外冲击波疗法最初是治疗骨不连、 骨折、骨折延迟愈合等疾病,近几年已成 为治疗运动系统慢性损伤疾病的有效方法, 兼备保守疗法的安全无创性和手术疗法的 特效性,对跟腱病有明显疗效。姚伟 [13] 利 用 ESWT 对治疗跟腱止点跟腱病与非止点 跟腱病疗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两种 跟腱病都取得良好效果,而跟腱止点跟腱 病疗效更佳,其原因与非止点跟腱病的病 变部位局限在距跟骨止点 2-6cm 相对缺血 范围内相关。薛慧琴 [14] 经随机法将跟骨结 节跖面有明显疼痛肿胀的 48 例患者,分为 体外冲击波治疗实验组和短波结合局部封 闭治疗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分别为 84.6% 和 31.8%,冲击波治疗组治疗效果显著。 黄合琴 [15] 等的试验中分别对患者在治疗 前、治疗 4 次后和治疗 3 个月时进行疗效 对比,均取得较高满意度,并且提出治疗 区域皮肤发红是治疗的常见反应,低强度 剂量的冲击波有助于减少并发症,而年纪 较大患者需慎用 ESWT。
1.4 离心训练
运动康复训练是软组织损伤修复的重 要手段之一,早在 1986 已经有学者提出 应用肌肉的离心性收缩训练治疗肌腱炎。 Knobloch[10] 认为新生血管形成在跟腱病中 扮演重要角色,跟腱的反复使用致肌腱部 分纤维钙化,出现肥厚微血管,导致局部 相对缺血而细胞功能受损,小腿三头肌离 心 训 练(Calf Muscle Eccentric Training, CMET)能改善肌腱周围微循环,降低整
2023慢性足踝疼痛的治疗思路及治疗原则
2023慢性足踝疼痛的治疗思路及治疗原则
慢性足踝疼痛的病因复杂,正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关键。针对病因,综合全面的治疗措施可以缓解疼痛,可提高患者的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改善心理健康。
慢性足踝疼痛的治疗思路
针对病因
首先区分疼痛是躯体性还是心因性。对于存在心因性疼痛的患者,根据心理量表评估、症状、病史及心率变异性分析,初诊时可选择相应的调节情绪、睡眠的药物,稳定患者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疼痛相关情绪因素对疼痛的影响,易于患者症状的局限化,有助于躯体疾病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值得注意的是,慢性足踝痛患者由于疼痛病史较长,生活质量下降,常会伴随焦虑、抑郁情绪。医生应在心身医学大健康的理念下,先躯体后心理,在彻查躯体原因后充分关注心理因素,防止漏诊躯体疾病。对于没有躯体致病因素,考虑为单纯心因性疼痛(躯体化症状)的患者,建议由精神心理科医生制定精神心理方面的康复和治疗方案,包括心理和行为矫正(支持性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等)、药物治疗等。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多次收治合并或者单一心因性足踝疼痛(躯体化症状)的患者,经完善各项检查后,排除器质性病变,在合用精神类药物的同时给予双通道受体阻滞剂(如盐酸度洛西丁)治疗后疼痛显著改善。对于躯体性疼痛,针对病理生理变化,分辨疼痛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炎性疼痛
(1)药物治疗和微创介入治疗:一线治疗药物包括抗感染药物(抗生素\笛体或非苗体抗炎药及其他免疫调节药物(抗类风湿、TNF-。抑制剂、生物制剂)等,针对特殊病因,如痛风,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神经阻滞、关节腔穿刺、臭氧治疗、痛点注射等微创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针对退行性病变,富血小板血浆(PRP)注射治疗也可达到较好的修复作用,且可以缓解疼痛。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疼痛科近年来开展了大量超声引导下踝关节、距下关节、踝外侧韧带和足底筋膜的PRP治疗,均达到了长期缓解症状的效果。
局部封闭治疗操作方法
局部封闭治疗操作方法
局部封闭治疗是针对某些局部疾病进行的治疗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1.消毒:在治疗前,必须先将所需部位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2.局部麻醉:根据疾病所在部位不同,可进行不同方式的局部麻醉,如局部注射麻醉剂,表面麻醉等。
3.切开:若是需要切开的部位,必须先在部位做出小口子,以方便进入治疗部位。
4.注入药物:选择适宜的药物进行注射,如抗生素、激素、青霉素等。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浓度和注射量需要根据疾病情况而定,不可自行使用。
5.放置生物膜:在药物注射后,需要在部位放置生物膜,以帮助药物更好地吸收,加速治疗。
6.缝合伤口:治疗结束后,需要对切口进行缝合,并做好伤口消毒和绷带包扎,以避免感染和二次感染的发生。
7.术后观察:对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和检测,根据情况予以调整药物剂量和疗程。如有不适或恶化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进行及时处理。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在足踝部创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
到较好的局部控制,但患者远处转移的发生率较高,赞成该病的治疗应联合化疗。但对于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局部治疗,选用手术或(和)放疗相对还有争议。食管小细胞癌中常常伴有对放化疗相对不敏感的鳞癌或腺癌成分,因此有选择性的手术治疗还是值得考虑的。本病的治疗应依据患者及病变的具体情况,采用多学科综合性及个体化治疗方案,局限期可选择局部手术+系统化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而广泛期应选择局部放疗+系统化疗,虽然该方案与其它方案差异不具显著性,但是考虑到广泛期患者手术创伤比较大并且效果不理想,而局部放疗+系统化疗对患者创伤相对较小,不失为一种理想的选择
[9]
。从本组结果中可以发现单纯
放疗与单纯化疗相比以及手术+化疗、放疗+化疗、手术+放化疗之间相比较,生存期上没有明显差异,综合治疗的治疗方案建议根据患者的个体化情况合理选择。尽管目前报道该病例数有所增加,但由于病例数较少,尚缺乏严格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治疗策略的探讨未有定论,仍以手术、放疗、化疗的综合治疗被视为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但总体来说PESC 并不是预后好的疾病,国外正在研究干细胞移植加大剂量化疗的方法用于PESC 的治疗,基因靶向治疗也有可能提高食管小细胞癌的治疗。对于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分期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复生,刘彤华.临床肿瘤病理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
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7:680-681.
[2]Ibrahim NBN ,James C ,Catherine M ,et al.Extrapulmonary oat cell carcinoma.Cancer ,
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运动康复与应用
文体用品与科技
总第436期2020年2月(上)
引言
踝关节扭伤后可能出现反复扭伤、慢性疼痛、肌力减弱和踝关节不稳定等,而“踝关节功能性不稳定”是踝关节外侧韧带急性损伤最常见的并发症,常见主诉为疼痛和踝关节打软无力。本文将从损伤发生机制、康复评定、康复策略等方面探讨最科学、有效的慢性踝关节不稳定康复方法。
1、慢性踝关节不稳定
踝关节扭伤典型的损伤机制是由内翻、内旋应力造成的,超过80%为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外侧韧带复合体包括三条主要韧带:距腓前韧带(ATFL )、跟腓韧带(CFL )、距腓后韧带(PTFL )。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常见为ATFL 损伤,其次是ATFL 和CFL 合并损伤,单纯的CFL 损伤较少见。ATFL 和CFL 最常见的损伤部位是中央部分。踝关节扭伤非手术治疗的患者,韧带通常在非解剖位置愈合,有发生并发症的潜在风险。症状可能是原始损伤时除韧带损伤外的其他合并伤导致的,主要为关节囊上力学感受器的损伤:传入纤维、感受器损伤及本体感觉反馈障碍等,这些都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定。踝关节急性扭伤后一般的功能康复期需要2-3月,损伤后通常会出现疼痛和行走不适,慢性踝关节不稳定的患者是在踝关节损伤未完全痊愈时,再次或反复出现类似损伤造成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的改变。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表现为反复的关节松弛(屈曲位)。在踝关节突然出现角度变化时本体反射的延迟是踝关节不稳定的重要影响因素。功能性不稳定源于神经肌肉因素,表现为本体感觉功能异常,以位置觉的异常最常见。发生慢性踝关节不稳定时,存在合并损伤的可能性很大,尤其是距骨穹隆的损伤。
足踝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性注射
足踝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性注射
现代医学主要是从微观方面来了解肢体肿胀的,很多人就认为炎症将导致损伤后的肢体使微循环发生改变,以及对创伤进行手术之后发生分子生物学因素改变和局部病理的生化,在骨伤科患者中,足踝部肿胀是极为常见的,即使肿胀程度不同,但其病情的发展与后是时相同的。在临床治疗足踝部损伤及炎症的治疗通常采用治疗性注射,这种技术在临床上简易但临床效果较好。该文就踝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跗骨管以及第一跖趾关节的病理诊断与治疗进行说明与分析。
标签:足踝;诊断;注射治疗
临床上对关节腔、关节囊、腱鞘以及药物注射和软组织的抽吸都是较为常见的治疗技能。以下主要从足踝中的第1跖趾、踝关节、足底筋膜、跗骨窦、趾间间隙与跗骨管关节的诊断与治疗进行探讨。
1 踝关节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与胫腓骨构成,皮质激素关节内注射的适应证就是踝关节炎。踝关节内注射治疗的指征有:关节炎、急性创伤性关节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晶体沉积病、滑膜炎等。当患者患有这些病经常会为疼痛或者关节不稳,体检过程中主要表现为:疼痛伴随运动受限,肿胀,畸形,行走不稳,关节发出弹响,有红斑并感到局部的温热。若诊断为感染就需要进行关检查或关节腔抽吸,这样验室检查对关节病就能作出明确的诊断。
治疗时患者作仰卧状态配合治疗,其踝关节使之保持松弛状态,治疗时找到胫骨与距骨之间的关节间隙,关节间隙主要位于内踝的胫前肌腱内缘与内踝的前缘之间,同时做好定位标记。
对患者实施关节腔抽吸,要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技术进行,实施穿刺进针部位是既定部位及其后外方,穿刺针过程中没有抵抗感、阻力感或突然减少,则证明已进入了关节腔,当抽吸完成就用止血钳把针头固定起来,随后更换注射器注入药物。这种方法在临床上操作较为简便并有较好的疗效,在医学界得到广泛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闭疗法
• 不同的药物又有不同的治疗作用。对于疼痛剧烈的急性病人,可 以给予强的松龙、利多卡因等消炎止痛药,以消除局部炎性水肿, 促进炎症吸收,缓解肌肉痉挛;
• 对于有粘连病灶的慢性病人,可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的药物, 以消除粘连、软坚散结、去瘀生新、改善组织代谢,从而缓解疼 痛。
• 骨科医生之所以用封闭疗法治疗各种疼痛病症,主要是利用其抗 炎作用来改善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致病因子 对机体的损害,它可以缓解疼痛,增强综合治疗的效果。
踝关节穿刺点
• 在内髁下方稍偏后,从距骨下缘与跟骨之间的空隙中进针 • 内髁前下方凹陷中,从胫骨与距骨缝隙间向内上方向进针 • 内髁前缘与胫骨前肌腱间的凹陷处,从胫骨与距骨的缝隙中进针 • 外髁前下方凹陷中,从趾长伸肌腱的外侧、跟骨和距骨之间的缝隙
• 反应较重者,立即给予吸氧与升压药。麻黄碱10-30mg iv,间羟 胺0.5-5mg iv升压,2.5%硫喷妥钠0.2~0.5 g iv对抗惊厥。呼吸循 环障碍时,立即做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心脏按摩
不良反应
• 中毒反应
• 轻度反应者:发热口干、颜面潮红、头晕流泪、激动多言等。
•
重度反应者:恶心呕吐、烦燥不安、面色苍白、胸闷心慌、出汗、 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脉搏细弱、口唇发绀及惊厥等。
• 过敏反应
• 类似中毒反应的症状,可伴荨麻疹,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
不良反应处理
• 立即停药。卧位,测血压、脉搏和呼吸。静脉注射5%~10%葡 萄糖溶液。安定5-10mg im或苯巴比妥钠0.1-0.2g im。
பைடு நூலகம்
操作注意事项
• 封闭治疗的关键是找准压痛点或局部病灶,同时确定其深度、方 向、范围、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 深部封闭时,若须改变注射方向,应将针头拔回至皮下组织后, 再行改变方向,将针重新刺入。决不可直接将针在深部组织中随 便更换方向。
• 封闭注射后,由于药物反应,局部可出现肿胀疼痛,一般48小时 后可缓解并消失,如果72小时后仍有红肿,发热,应考虑是否有 急性化脓性感染。
中进入关节腔
适应症
• 经药物、理疗、手法等保守治疗无效的严重疼痛,主要包括:腱 鞘炎,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肩关节疼痛(肩周炎,撞击综合征, 肩袖撕裂,冈上肌肌腱炎),肌肉起止点及韧带劳损,腰背疼痛, 滑膜炎及各种骨关节炎等。
禁忌证
患者不接受局部封闭治疗及对此治疗十分担心者。 疼痛部位可能为感染所致。 注射部位存在感染或全身慢性感染未控制。 存在明显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异常。 存在严重的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病情危重或不稳定。 肾上腺皮质激素禁忌应用或对激素及麻药过敏者。 痛点附近骨或软骨存在病理性病变,如骨肿瘤。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