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精品教案-最新学习文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22【教学课件】《祖国统一大业》
中共历任 领导人态度
胡锦涛的“四个决不”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方案首先在 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随后澳门问题也 得到圆满解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台湾问 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 明领导下,采用“一国两制”方案,台湾会早日 回到祖国环抱,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澳门问题由来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 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 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门 ,后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 留。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 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 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90年代) 寒流 (80至90年代) 和暖 隔绝 (1949—1979)
(2005年) 契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 ,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1)1979年,两岸停火,中央政府提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 方面进行交流; (3)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 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4)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5)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6)2000年3月后,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 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 (7)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1-新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程标准] 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1.背景1949年,国民党败退某某,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过程(1)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______________》,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了“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所谓“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某某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某某、某某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二、某某、澳门的回归1.某某回归(1)条件:①__________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为某某回归创造了有利条件。
②“__________”伟大构想,为某某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
(2)过程:①1982年,英国首相____________访华,就某某问题同________进行了会谈,双方同意通过________途径商谈解决某某问题。
②________年12月,中英正式签署关于某某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某某恢复行使________,____________进驻某某。
(3)意义:________的回归,中国人民洗雪了某某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1)前提:________的回归,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X例。
(2)过程: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对澳门恢复行使________,人民解放军进驻澳门。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背景(1)两岸“停火”:________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
(2)两岸“三通”:中央人民政府倡导两岸直接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1)________年开始,某某当局被迫采取一些措施,允许____________赴大陆探亲,进行经济文化交流,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年两会达成的“九二共识”,即双方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答案:D
填充型选择题的一般解法 (1)特点:填充型选择题与绝大多数的完全陈述式 选择题有所不同,其句式在表述上是不完整的。由于 它的求答指向不明确,这就给审题带来了难度,同时 使考查的范围和备选项中相似易混的知识点形成干扰 项的可能性增大。
(2)解题思路:解答此类题时首先要审明题意(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求答项和限定语),其次对题干中 的历史事件或历史概念必须有较全面的了解,并结合 选项中所涉及的其他知识点,逐项排除明显不符合题 意的选项。
“一国两制”的正确认识。材料虽然提出坚持和平统一,
但没有指出“决不使用武力”,故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
D
台湾问题和港澳问题的区别 (1)香港、澳门问题是历史上殖民者侵略中国遗留下 来的问题,是中国和英国、葡萄牙之间的问题。 (2)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是中国的 内政问题,应由中国自己来解决,不容许外国干涉。
2.2008年12月15日,海峡两岸直接“三通”变成了现实。 有人说这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突破”,此 前两岸关系发展取得的“历史性突破”是 A.《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C.海基会和海协会的成立 ( )
B.“一国两制”的提出 D.“九二共识”的达成
解析:本题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根据材料信息
不
同 点
享有权力 社会制度 设立区域
主要作用
相同点
推动祖国和平统一
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
都享有自治权,都是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区 域,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
[例1]
胡锦涛主席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大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大业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案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1、教学目标(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①简述“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形成、理解“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巨大历史意义。
②概述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的成功解决,认识“一国两制”构想对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实践意义。
③分析两岸统一的有利因素与不利因素,提高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模拟记者招待会,深入了解“一国两制”理论提出的时代背景、内容、过程,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②阅读图片、历史材料,观看视频等方式获取历史信息,锻炼学生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团体协作意识③通过辩论赛,训练学生的反应速度、口头表达能力,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现实问题;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什么能收回香港、澳门;对海峡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
3、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教学方式:根据情意原理,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运用有关的资料为学生营造历史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已学过的历史和学生曾经、现在经历的现实,从而既解决教学的重点,也提高学生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根据活动原理,让学生充分参与,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突出三个结合: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相结合;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课本知识与课内体验相结合。
教学用具:有关课件、有关影音资料。
4、教学过程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4分钟)发放“学案”,学生有感情朗诵《望大陆》,提问反映了什么历史现实与人民感情?台湾与祖国分离,人民渴望统一的强烈感情。
提问: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说说港澳台问题的由来投影课题,欣赏向镶嵌在大海上的明珠一样的台湾。
听朗诵,积极思考老师的问题,并回答问题。
听朗诵调动学生情绪,思考并回答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7分钟)一、课堂问题探究:解放初期中央政府曾想用什么途径解决台湾问题?什么因素使中央政府没有采取这一手段?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结论:武力解决。
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22祖国统一大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一
二
三
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香港回归 (1)历史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依据:1984年,中英两国签署的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3)回归概况: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4)历史意义: ①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②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范例。 2.澳门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自主思考香港、澳门的回归,给我们哪些重要历史启示? 提示: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是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探究点
“一国两制”的含义及历史地位
史料实证 世界各国人民都迫切要求在和平环境中发展自己国家的经济。 香港、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将有利于这两个地区的长期稳定和保 持繁荣。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和平与发展的大趋势。理论的逻 辑证明,如果没有对当今时代主题的重新正确认识,就不会有“一国 两制”构想的产生。 ——陈明显《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史》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说明“当今时代主题”的含义。 (2)根据材料,香港、澳门问题的“和平解决”采用了什么方式?这 一方式对港澳有什么重大意义? 提示:(1)和平与发展。 (2)方式:“一国两制”。意义:有利于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和稳定, 促进港澳的发展。
历史解释 (1)含义: ①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是统一 国家的主体,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 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②实行“一国两制”,是指在大陆和港、澳、台地区实行的政治、 经济和社会制度在各方面有根本的重大的区别,大陆实行社会主义 制度,香港、澳门、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③实行“一国两制”有宪法和法律保证,在一些地区实行不同的制 度有较长时间的稳定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六单元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
祖国统一大业教案【篇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人教版必修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重大历史意义。
”本课教材讲述的是“一国两制”理论的提出及在解决香港、澳门问题上的成功实践和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本课内容既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重大政治问题,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教材,它最大程度上体现了课标所提出的三维培养目标。
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专题乃至整个政治史模块教学中都有着很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或掌握一国两制提出的历史背景及其内涵;中英、中葡关于香港和澳门问题的谈判;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状况。
(2)能力目标:通过对港澳胜利回归的原因、意义及海峡两岸统一的有利条件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及相关资料,以培养同学们自学及分析解决材料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阅读1982年英国出兵阿根廷维护其在马尔维纳斯群岛的殖民利益的一段资料,深刻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和实践对于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2)小组合作、分析概括。
(3)观看有关香港、澳门回归的记录片,及电视、广播、报纸中有关一国两制的新闻,深刻体会其实践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具有创造性的重大战略决策,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
(2)通过对香港和澳门主权顺利恢复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这一理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论的认识,从而培养其爱党、爱国情感,并坚定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和积极反对台独。
(3)通过认识港澳顺利回归的根本前提和有力保障是祖国的日益强盛,港澳回归雪洗了中华民族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百年屈辱,使学生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2019_2020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一国两制”构想的特点和意义 (1)特点 ①“一国两制”的基础是“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香港、澳门都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②实行“两种制度”。大陆地区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 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 期共存,和平共处,相互支援,共同发展。
(2)2008 年,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终于实现。
【轻巧识记】 1.“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三个二”归纳祖国统一大业
【概念阐释】 “九二共识” 1992 年底,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
个中国原则,努力谋求国家的统一。”为 1993 年的“汪辜会谈” 铺平了道路。“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一个中国,各 自表述”与“交流、对话、搁置争议”。
(2)历程 ①1982 年,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英国首相_撒__切__尔__夫__人___进行 会谈。 ②1984 年 12 月,中英双方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③1997 年 7 月 1 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2.澳门回归 (1)条件:香港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过程: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缓和 (1)1979 年元旦,两岸间实现 30 年来的真正 停火。 (2)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_通__邮___、 通航、通商。 2.破冰:1987 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并 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优秀教学案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成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播放新中国成立时的历史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新中国成立的激动时刻,增强了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导向:教师设计了具有启发性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成就和祖国统一大业,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
2.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历程和重要事件。
3.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以及为实现祖国统一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此外,学生需要具备以下技能:
1.运用史料实证能力,分析新中国成立后的各项成就。
2.运用历史思维,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发展的历程。
3.运用合作交流能力,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团队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采用“导学-探究-讨论-总结”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思维。具体过程如下:
1.导学:教师引入新课,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改变了武力“解放台湾”的提法,故选C项。
1
2
3
4
5
6
解析
答案
2.“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 ’ 的设想。 ” 由此 可见,“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C.澳门问题
√
B.台湾问题 D.国际问题
者来做生意和进行学术文化交流活动的已有近 800万人次,其中1995年
达133万人次,占台湾出境人数的1/3。大陆去台湾探亲和进行学术文化
交流人员也有7 000多人次。
思考 (1)据材料,归纳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 两岸民间往来、贸易交流、文化交往日益频繁。
答案
(2)分析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两岸关系进展的原因。 答案 益等。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两岸人民血脉相连;两岸的共同利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27
祖国统一大业
课标要求 1.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2.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知识点一
历史叙述 1.背景
(1)1949年以后,台湾与祖国大陆处于隔绝的敌对状态。
(2)为早日解决 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
易错提醒 易混易错 易混易错
史料实证
探究点 “一国两制”的构想
材料一
1979年元旦《人民日报》登载的《告台湾同胞书》
材料二 世界上一系列争端都面临着用和平方式来解决还是用非和平方 式来解决的问题 ……新问题就得用新办法来解决。香港问题的成功解决, 这个事例可能为国际上许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些有益的线索。 ——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教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高一-第六单元-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习题与答案
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测试题知识点:港澳台问题1、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有关国家统一、民族复兴大业B.都适用于“一国两制”C.都要与外国政府谈判D.都牵涉到外国势力知识点:一国两制2.“一国两制”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制度创新。
下列关于“一国两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中央人民政府代表行使主权②“一个中国”是“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③特别行政区享有完全的自治权④“一国两制”中的“两制”是指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3.“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可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①有利于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②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③有利于台湾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④有利于台湾地区完全自治A.①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中指出:“……时至今日,种种条件都对统一有利,可谓万事俱备,任何人都不应当拂逆民族的意志,违背历史的潮流。
”对于当时有利于统一的条件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没有任何人反对一个中国B.“一国两制”方针的推动C.大陆逐步走向安定团结,开始实行改革开放D.台湾当局决定同大陆合作5.台湾商界表示,“三通”为台湾渡过金融危机增强了巨大信心。
那么“三通”能够实现开启的原因是( )①两岸人民的要求和热切盼望②两岸经济文化等交流发展的必然结果③国共两党政策的灵活性和务实性的结果[④台湾接受了“一国两制”方针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知识点:香港、澳门的回归6.下列有关澳门回归的史实,正确的有( )①中国综合国力的逐步提高是澳门能够回归的主要原因②结束了葡萄牙长达400多年的占领③香港问题的解决,为其提供了成功的范例④澳门特区可以和台湾地区一样拥有高度自治权和军队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7.香港回归十周年庆祝晚会的主题歌中有这样一句歌词:“明艳紫荆风中争胜,找对了路径,花瓣开得繁盛。
高考历史真题汇编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高中历史 ]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 :“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 :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 :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 :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 :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 :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 :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 :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 :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 :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 :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 :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 :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六章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 导学案(无答案)
前提条件:国力的增强地位的提高关键因素:正确的方针
群众基础:人心所向法律依据:联合声明的发表
思考|:特别行政区与民族自治区有何异同★
同:都是处理中央和关系,都有一定的
不同:目的自治层度社会制度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1979年元旦(2)1987年开(3)1992年,
A.50年代末60年代初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D.80年代末90年代初
思考:1895年台湾和祖国的分离,1949年台湾和大陆的分离,原因、解决方法
【心得பைடு நூலகம்会】1.A 2.A 3.B 4.D 5.C
备
注栏
C.中央人民政府代表中国行使主权D.特别行政区原有社会制度不变
4.“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适合解决的问题有()
①台湾问题②少数民族问题③香港问题④澳门问题⑤邻国边界问题
A.①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③④
5.“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此对联最早可能出现在20世纪()
思考:国际意义: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借鉴
二、.首次实践------香港回归
补充:香港问题的由来
1:(1)条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
(2)过程:①1982年②1984年12月③1997年7月1日
(2)意义: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恢复≠开始行使)
2.澳门回归:________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4)2005年(5)2008年
思考: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是中国的法律依据
思考:阻碍两岸统一的因素?应对措施?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即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1.(2019·聊城高一期中)下图中历史文件的发表,表明( )A.对台政策转变为和平统一B.“一国两制”构想正式提出C.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D.“冷战”结束两岸关系缓和解析:选A。
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故A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故B项错误;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故C项错误;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故D项错误。
2.(2018·广东学考)1992年,祖国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 ) A.海峡两岸实现“通邮、通航、通商”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一个国家,两种制度D.和平方式统一中国解析:选B。
1992年,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的重要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B项正确。
3.(2018·江苏学考)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尊重台湾现有的社会制度和台湾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台湾同胞分享大陆发展的机遇。
”“两岸一家亲”的政治基础是( )A.三民主义B.一个中国C.和平统一D.两岸三通解析:选B。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C项错误;“两岸三通”是两岸交流的方式,故D项错误。
4.(2019·天津红桥区高一检测)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这体现了( )A.三权分立原则B.地方自治原则C.主权平等原则D.“一国两制”原则解析:选D。
三权分立原则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故A项错误;香港有高度的自治权,但需要服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管辖,故B项错误;香港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体现了“一国两制”原则,故D项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2课《祖国统一大业》教案一、课标要求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简述“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理解台湾与祖国大陆相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通过指导学生讨论中国能够收回香港的原因及分析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教材的能力、根据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梳理,帮助学生掌握“形成过程类”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影视、文字史料的阅读,初步学会分析运用史料的方法;通过合作探讨,初步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实行“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根本保障和惟一可行之路,认识我们党的伟大和非凡智慧。
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庄严和民族自豪,明白个人命运与国家荣辱息息相关的道理,培养为推动祖国统一大业,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贡献的民族意识。
增进海峡两岸是一家的亲情,强化国家统一的意识,认识实现祖国统一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理论和实践本课难点: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意义。
四、设计思路本课主要通过音频文件、视频文件、图片、文字材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学生积极探究、相互讨论、启发诱导、情境感悟等手段使学生深入领会本课知识。
以祖国统一为主线,通过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了解统一的背景;通过“一国两制”的提出,了解统一的方针;通过香港、澳门的回归,理解统一的成功实践;通过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展望统一的前景。
创设情境,渲染悲愤之情、钦佩之情、豪迈之情来树立学生崇高的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全方位落实新课程的三维目标。
五、教学活动设计1、课前渲染课前播放配乐祖国风光片,风光片选取大陆、香港、澳门、台湾的风光图片,配以音乐伴奏《我和我的祖国》。
设计说明:课前播放相关主题的音乐来烘托气氛是一种不错的手段。
让学生欣赏风光片,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在艺术欣赏中激发起学生的爱国情感,为本课主题烘托气氛。
2、课堂导入播放温家宝总理讲话视频片断(背诵国民党元老于右任的诗《望大陆》),引导学生认识盼望祖国统一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党和政府正在为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努力着。
设计说明:导入需有“凝神、起兴、点题”之功效,这已为多数教师认可。
在实践中,我发现导入还需有时代感。
关于本课有许多设计从于右任的诗《望大陆》开始,有历史感,历史的情境渲染较好,但缺少时代气息。
本课属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历史单元,用温总理的讲话切合新时代的背景。
3、探究新课一、历史的回顾——港澳台问题的由来以图示的形式结合港澳台地图引导学生依次了解澳门被葡萄牙侵占,香港被英国侵占,台湾被国民党割据的概况。
学生依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回顾历史,积极回答,了解港澳台问题的由来。
设计说明:本课内容未向学生介绍港澳台问题的由来,缺少知识的铺垫,了解问题的由来为学习下面内容作知识背景铺垫,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二、伟大的构想——“一国两制”的提出(1)提出问题1:“一国两制”的构想是如何形成的?”引导学生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
并展示丰富的史料图片加深学生对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的认识。
学生先阅读课本理清“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发出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呼吁;1981年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建议举行国共两党对等谈判,实现第三次合作;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首次提出“一国两制”的构想。
(2)提出问题2:“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一国两制”是个伟大的构想?以图示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一国两制”构想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师生从创新性、和平性、可行性、正确性等方面共同探究“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意义。
设计说明:通过向学生提供文字材料,结合课本的表述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内涵及意义,认识党和政府在祖国统一问题上表现出非凡的智慧和创造力。
通过这一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史料阅读能力。
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1)通过多媒体打出下面两段材料:“英国是根据过去签订的条约管治香港的,这些条约是有效的。
”“如果中国收回香港,就会给香港带来灾难性的影响。
要想继续维持香港的繁荣,就必须由英国来管治。
”——撒切尔夫人主权问题是不能够谈的……(我们)应该明确肯定:2019年中国将收回香港。
如果不收回,就意味着中国政府是晚清政府,中国领导人是李鸿章…人民就没有理由信任我们,任何中国政府都应该下野,自动退出政治舞台。
——邓小平提出问题:英国的目的是什么?通过邓小平的谈话看看中国政府持怎样的态度?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得出,英国的目的是:要继续维持在香港的殖民统治;中国政府的态度是:在主权问题上毫不妥协,决定在2019年收回香港。
感受香港回归的艰难和中国政府收回主权的坚强决心。
设计说明:通过香港回归的艰难历程使学生认识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通过对邓小平讲话的了解,学生还可以认识:立场坚定,执着追求是解决艰难问题的基本因素,这有助于加强新课程的情感教育。
(2)展示中英联合声明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这是个为中英港三方所接受的方案,为香港回归提供了法律依据。
(3)播放视频文件:《百年盛典——香港回归》(剪辑),引导学生畅谈香港回归的感受并结合书本学思之窗材料和问题理解香港顺利回归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邓小平外交才能的杰出,及党和中央“一国两制”方针的切实可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决定因素则是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发展、国力日益强盛。
设计说明:通过观看视频文件谈感受,让学生油然生出一种豪迈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对香港顺利回归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意识到国力是外交的根本保证;增强学生对党、对中央人民政府的信任感。
课件呈现多为文字,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在课堂进行20分钟左右播放视频,改变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助于减轻学生课堂学习疲劳,激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4)展示澳门回归历程图片帮助学生了解澳门回归。
展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两幅区旗,引导学生认识区旗在图案上的共同点,进一步体会港澳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港澳人民热爱祖国。
(5)投影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胡锦涛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节选。
(提问:)胡锦涛主席的讲话表明了什么?引导学生认识香港回归的意义。
学生分析材料,通过自己的思考,归纳出香港回归的重大意义。
香港回归,促进了香港的发展,也带来内地的繁荣,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设计说明:观看史料图片,了解澳门回归。
观看区旗,感知图片,理性思考图案的共同点,升华爱国情感。
图片作为一种史料,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有着文字所不能达到的视觉冲击力。
展示图片,图说历史,实现知识呈现方式的多样性,有助于提高探究的效果。
以往谈香港回归的意义,大多老师依据书本意义进行归纳,既空洞又抽象。
通过感性的材料达到理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史料的分析、归纳能力。
四、光明的前景——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1)展示图片:两岸亲人相聚。
要求学生利用所提供的图片结合课本图说历史,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认识海峡两岸长期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
(2)展示一组图片(汪辜会谈、台资企业、春节包机、胡连会),引导学生了解两岸关系的进一步发展,认识两岸交流日益频繁,并与学生生活相联系。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和材料积极思考,了解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认识当今两岸经济交流频繁,政治有所交流,是两岸关系发展的主流。
(3)展示台独分子言论,引导学生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投影胡锦涛主席的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的材料和图片: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认识两岸关系发展的曲折和党和政府坚决维护祖国统一的坚强态度和重大举措。
(4)在此基础上,点击探究题:为什么说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师生共同探究海峡两岸最终统一的必然因素。
在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引导下,从人心所向、文化同源、一国两制、综合国力、物质基础、国际公认、《反分裂国家法》等方面探究海峡两岸最终统一的因素,展望祖国统一的美好前景。
设计说明:在讲授中,图说历史,结合书本掌握本子目基础知识,改变基础知识的呈现方式,增强学生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直观性认识。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引导学生体会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并落实到自觉维护祖国统一的具体行动之中。
通过海峡两岸的最终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的探究,让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前途充满信心。
在互动合作中培养共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5)展示一组图片(秦统一六国、时局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澳门回归图组合)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认识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意义,明白统一则强,分裂则弱的道理,对祖国统一进行情感的升华,引导学生港澳回归促进了国家走向复兴,祖国的完全统一一定能促进国家实现伟大复兴。
设计说明:本课的最终落脚点在认识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意义,因此列举了一组图片进行本课升华。
3、延伸学习祖国统一青年有责——就如何解决台湾问题提出你的设想与建议思路与要求:1、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国家有关两岸统一的法规政策等资料2、调查访问,了解民意3、与同学合作探究,交流学习成果4、以小论文的形式完成,不少于600字学生在课后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以小论文的形式形成探究成果。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进一步运用本课所学知识深入探究祖国统一大业问题,增强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关注时事的意识,胸怀天下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