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说明(给排水)

合集下载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设计依据:设计所用规范如下:《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 50015-2003(2009版)《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 GB 50140-200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 50013-201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4年版)《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 GB 50555—2010《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 CJ/T 164-2014《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364-2005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设计范围:1.本设计范围包括红线以内的给水排水、消防等管道系统及小型给水排水构筑物。

2.室外总水表井至城市给水管和本工程最后一个污(雨)水检查井至城市污(雨)水检查井之间的管道由市政有关部门负责设计。

管道系统:本工程设有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污水系统、消火栓给水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1.生活给水系统:1).市政给水管网供水压力为 0.20 MPa。

2).本工程日用水量为 342.00 m3/d;3).给水系统分区:a.本工程给水系统由给水管网市政两路供水。

市政管网给水压力为0.20MPa.b. 市政引入管管径为DN150c. 各供水压力不超过0.20Mpa2.生活热水系统:无3.生活污水系统:1).本工程污、废水采用合流制。

室内±0.000以上污废水重力自流排入室外污水管,2).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

3).本工程最高日污水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90%确定,为 307.8 m3/d;4.雨水系统:1).地下室上盖地面雨水排水。

雨水设计采用10年重现期,屋面雨水管道降雨历时取5min.。

2).本工程参照惠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3).地面雨水均采用外排水系统,排至室外雨水沟。

4).室外地面雨水经雨水口,由室外雨水管汇集,排至市政雨水管。

5).露台、屋面排水按《广东省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二十条》执行。

(完整)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

(完整)建筑给排水课程设计说明书

一、工程概况1、建筑性质:宿舍楼2、建筑规模:建筑面积2465。

75平方米;建筑层数:4层,建筑高14.4米.建筑结构形式框架结构,耐火等级为2级,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3、设计年限:50年4、现场条件:1) 该建筑西面、北面均有供水干管,管径DN150。

压力为0。

35MPa。

园区室外排水管为DN400 。

2) 室外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二、设计过程说明1、给水工程:本楼层为四层宿舍,可以直接根据室外管网提供的压力采用直接供水方式,从经济上来说能减少投资,节约成本,本给水系统按设计要求采用枝状网布置,按水平干管的敷设位置采用下行上给式。

2、排水工程:采用合流制排水方式,经过局部简单的处理后在排入室外排水管。

3、消防给水:根据本建筑的性质,不需要设消防灭火系统.只需设置灭火器就行了.4、管道平面布置和管材:管道布置图见附图,综合考虑,室内的给水立管、分管、分支管,均采用pp-r管,给水干管采用给水铸铁管,室内排水管采用排水pvc-u管。

三、室内给水系统的计算(1)给水用水定额及时变化系数查《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由表可知,宿舍(3、4类)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150-200,小时变化系数3。

0—3.5.取最高日生活用水定额170,小时变化系数为3。

0。

(2)最高日用水量Q d =mq=288×170=48.96m 3/d (3)最高日最大时用水量 Q h =·K h =48。

96×3.0/24=6.12 m 3/h(4)设计秒流量按公式q g =卫生器具的额定流量、连接管公称直径、和最低工作压力、同时给水百分数室内给水管网的设计秒流量计算管段编号卫生器具名称、额定流量、数量同时给水百分数%设计秒流量q(L/s )淋浴器大便器洗脸盆0.150.1 0.151—3 1 0 0 100 0.15 2—3 0 1 0 700.1 3-5 1 1 00.25 4-5 0 0 1 1000.15 5—61110.4序号给水配件名称 额定流量q(l/s) 连接管公称直径(mm) 最低工作压力MPa 同时给水百分数% 1 淋浴器 0.15 15 0。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消防给排水、电气、抗震专审设计说明

消防给排水、电气、抗震专审设计说明

消防给排水设计说明一、项目介绍:工程名称:工程地址:工程简介:建筑面积: m2;合计建筑面积: m2建筑层数:地上层层,地下层建筑高度: m,建筑体积: m3建筑结构:框架结构耐火等级:级;防火分区允许最大面积 m2, 项目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

建筑属性:使用性质:二、设计依据(1)消防技术咨询合同书(2)业主方提供的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3)《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0-2005(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本(6)《建筑给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5--2019(7)《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8)《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 50084-2017(9)《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9年版)(10)《公共聚集场所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3/205-2006(11)《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 50140-2005三、设计范围(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火栓喷淋设计(2)灭火器设计四、消火栓系统1)、市政给水管网引入本建筑的供水压力约为 MPa。

2)、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为 L/S,市政供水为环状供水,3)、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 L/s,火灾延续时间按小时计算。

4)、室内设置自救式消火栓,充实水柱长度13m,水枪喷嘴口径19mm,65mm麻质衬胶水带长15m,水枪喷口的射流量5L/S;带5m长消防软管卷盘及消火栓按钮,消火栓不作为直接启动消防水泵的开关,但可作为发出报警信号的开关或启动干式消火栓系统的快速启闭装置。

五、消火栓系统的基本参数1、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体积、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等因素综合分析确定。

2、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应小于《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表3.3.2的规定。

3、建筑物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应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功能、体积、高度、耐火等级、火灾危险性等因素综合确定4、建筑物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不应小于《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 50974-2014表3.5.2的规定。

机电设计任务书(模板)

机电设计任务书(模板)

目录一:给排水专业 (2)3.1.总体要求: (2)3.2.给水系统技术要求: (2)3.3.室内管道布置原则: (3)3.4.水表及水表竖井: (3)3.5.排水系统技术要求: (4)3.6.地漏及相关部件设置: (6)3.7.消防系统: (6)3.8.系统设计及管材选型: (7)二电气专业 (9)4.1.总体要求: (9)4.2.电能计量: (9)4.3.变电所及开闭所: (10)4.4.低压配电系统: (11)4.5.住宅户内配电: (12)4.6.照明系统: (12)4.7.防雷保护及接地系统: (13)4.8.火灾自动报警与消防联动控制系统: (13)4.9.弱电系统: (14)4.10.总平电气设计 (15)4.11.商业(铺)电气设计 (15)4.12.低压电气材料选型 (16)三暖通专业 (17)5.1.空调设计要求 (17)5.2.通风及防排烟设计要求: (17)5.3.燃气设施设置要求: (19)一:给排水专业1.1.总体要求:3.1.1.设计范围:应包含合同规定的给水、排水、消防及其它给排水相关设计内容。

1.1.1.设计指标:给排水及管网压力按国家规范指标并结合项目所在地自来水公司供水条件进行计算。

1.1.2.人防区域的给排水设计,需符合人防设计规范,并与人防设计图相对应。

1.1.3.在设备材料设计时应与项目定位匹配,不应选用指标偏高或档次偏高的设备、材料和元器件。

1.1.4.设计过程中,系统方案应与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充分沟通,并在平面布置(含设备房布置)及系统方案基本形成后,书面提供给建设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审核,根据审核意见进行设计。

1.1.5.在景观施工图完成后,设计单位需将给排水总平管道与景观施工图叠合,并完善景观给水预留接口及景观区排水设计,作为总平给排水的最后施工图。

1.1.6.设计文件应包含总平管网叠图,地下室综合管网叠图,供甲方技术人员进行管线碰撞审核。

1.1.7.给排水管道安装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的相关要求。

GB50981规范解读

GB50981规范解读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表3.4.1 建筑机电设备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
构件、部件所属系统
消防系统、燃气及其它气体系统;应急电源的主控系统、发电机,冷冻机等
电梯的支承结构,导轨、支架,轿箱导向构件等 悬挂式或摇摆式灯具,给排水管道、通风空调管道及电缆桥架 其它灯具 柜式设备支座 水箱、冷却塔支座 锅炉、压力容器支座 公用天线支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3.7.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 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进行抗震设计。 3.7.2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设计,应由相关专业人员分别负责进行。 13.4 建筑附属机电设备支架的基本抗震措施 13.4.2 条文对无抗震设防要求的设备进行了规定(参考美国UBC规范);
日益受到重视的机电抗震设计
地震时机电设施的损害
日益受到重视的机电抗震设计
• 投资造价分析:
• 震后重建费用分析
普通住宅
写字楼
酒店
医院
结构构件 非结构构件 陈设
新国标今年8月起实施,住建部公告也已出
台 GB 50981-2014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现批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为国家标准,编 号为GB50981-2014,自2015 年 8 月1 日起实施。 其中,第1.0.4、5.1.4、7.4.6 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 执行。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1建筑机电工程设施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 高度、结构类型、变形特征、设备设施所处位置和运行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的有关规定,经综合分析后确定。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概念要求。 3.1.2 建筑机电工程重要机房不应设置在抗震性能薄弱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置的设备,当发生强烈振动 时不应破坏连接件,并应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生谐振现象。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宏观要求。条文说明P41对重要机房做了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最全)

给排水设计说明(最全)

给排水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版);(3)《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2018;(6)《室外排水设计标准》GB50014-2021;(7)《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8)《建筑中水设计规范》GB50336-2018;(9)《云南省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53/T-39-2011;(10)《建筑给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16;(11)《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12)《建筑与小区雨水控制及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1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14)《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15)《气体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70-2005;(16)《消防设施通用规范》GB55036-2022;(17)《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18)《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GB55015-2021;(19)建筑专业提供的各种条件图;2.设计范围设计地块内的生活给水系统、生活热水系统、消防系统、生活排水系统等。

3.工程概况3.1工程名称:建设项目总承包项目;3.2建设地点:开发区;3.3设计内容:新建一栋综合楼的总图、建筑、给排水、电气(含强、弱电)等专业设计,道路广场室外给排水管线和相应配套等设施的初步设计。

3.4总建筑面积:510844.88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510844.88平方米;占地面积:54983.10平方米;3.5建筑设计使用年限类别:2类50年。

3.6屋面防水等级:综合楼、水泵房防水等级均为Ⅰ级;3.7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3.8建筑物主要特征见下表:建筑物一览表建筑名称层数(层)建筑功能建筑基底面积(㎡)建筑面积(㎡)结构形式建筑定性建筑高度(m)耐火等级防水等级附属用房1食堂、办公21881.1221794.95框架结构单层公共建筑4.35二级Ⅰ级合计24983.1020844.884.给水系统4.1水源本项目水源取自西北侧市政道路,由市政道路引出两路DN100给水管在场地内形成环状管网,水压为0.30MPa。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文解读及设计案例分享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文解读及设计案例分享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1 总则 1.0.4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 计。——强条必须执行。 注:该条文哪些区域的建筑机电需要抗震设计。 1.0.5 对位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地区除甲类建筑以外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 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注:根据国标规范《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了解建筑的抗 震设防类别。共四种甲类、乙类、丙类、丁类。
喜利得抗震支架优势:
• 成熟的抗震支架项目经验:大连英特尔、天津空客总装线、天津古 德里奇、天津PPG涂料、北京康宁、北京NOKIA、燕郊巴迪物 流、成都德州仪器等。
• 专业的设计团队:技术中心有专业支吊架系统设计团队负责方案设 计和现场服务。
• 专业的抗震支架产品系统:MQS抗震支架系统 • 专业的抗震设计软件:PROFIS Installation软件能够进行抗震支架
地震影响
6度
7度
8度
9度
多遇地震
0.04
0.08(0.12)
0.16(0.24)
0.32
罕遇地震
0.28
0.50(0.72)
0.90(1.20)
1.40
注:括号中数值分别用于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和0.30g的地区。
注1:采用隔震设计的建筑不多,具体项目需要和结构设计师了解。
注2:本表格是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一个主要使用表格,地震作用的计算需要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3.1.1建筑机电工程设施与建筑结构的连接构件和部件的抗震措施应根据设防 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高度、结构类型、变形特征、设备设施所处位置 和运行要求及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经 综合分析后确定。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要求做概念要求。 3.1.2 建筑机电工程重要机房不应设置在抗震性能薄弱的部位;对于有隔振装 置的设备,当发生强烈振动时不应破坏连接件,并应防止设备和建筑结构发 生谐振现象。 注:建筑机电抗震设计的宏观要求。条文说明P41对重要机房做了说明。

GB50981-2018《建筑的机电的工程的抗震设计的要求规范》解读汇报

GB50981-2018《建筑的机电的工程的抗震设计的要求规范》解读汇报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

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

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

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

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

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

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

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十年的历史。

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

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二、设计依据:1、相关规范:(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 50015-2019(2)《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 50352-2019(3)《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555-2010(4)《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5)《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6)《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7)《屋面雨水排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42-2014(8)《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9)《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0)《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9(11)《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12)《建筑给水排水与节水通用规范》GB55020-2021(13)《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2、建设单位对本工程提出的相关意见及要求,即设计任务书。

3、建筑和有关工种提供的作业图和有关资料。

三、设计范围:本设计范围包括:生活给排水系统、灭火器系统、热水系统、雨水系统。

四、管道系统:1、生活给水系统:1)、水源:采用市政水源,由原市政给水管网引入1根DN150的给水管道,住宅采用市政直供,供水压力0.7MPa。

水表井内设减压阀,阀后压力不大于0.2MPa。

2)、在本项目范围内布置环状供水管网,供给本工程室内。

4)、工程总用水量:最高日用水定额按200L/人.天,小时变化系数2.5,按3.5人考虑。

本工程全村最高日用水149.8m³/d,最大时用水量15.6m³/h。

5)、给水形式:总引入管水表设于室外水表井内,水表采用普通机械水表。

2、生活排水系统:1)、排除卫生间污废水。

2)、排水量:按给水量的100%计,149.8m³/d。

3)、本工程卫生间排水横管均敷设在下层空间。

关于给排水抗震设计说明的补充

关于给排水抗震设计说明的补充

关于给排水抗震设计说明的补充给排水抗震设计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地震发生时,给排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功能和人员的生命安全。

为了确保设计的可靠性,我们需要对给排水抗震设计进行一些补充说明。

1. 意识到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往往会把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结构设计上,而忽视了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

这导致有时在地震发生后,出现了给排水系统破损、泄漏和失效等问题,进而给建筑物本身和使用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危险。

在给排水抗震设计过程中,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并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

2. 考虑地震力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在给排水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地震力对给排水系统的影响,以确保其在地震中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地震会给建筑物带来横向和纵向的振动,而给排水系统必须能够应对这种振动并保持其完整性。

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管道的选材和固定对于给排水系统中的管道,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如钢材或抗震橡胶等。

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可以减少地震引起的位移和变形。

我们还需要合理固定和支撑管道,以确保其在地震过程中不会脱离或断裂。

2.2 设计弯头和连接件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弯头和连接件的设计也非常重要。

弯头和连接件的设计不仅要满足给排水系统的实际需求,还需要考虑到地震力的影响。

合理的设计可以减少地震引起的应力集中和破坏。

2.3 考虑地震引起的液体冲击地震会引起建筑物内部液体的冲击,这对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在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地震引起的液体冲击,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冲击消除装置或冲击吸收器等。

3. 考虑抗震设计标准的更新和完善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抗震设计的不断完善,抗震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更新。

对于给排水抗震设计,我们需要密切关注相关标准的更新和完善,并及时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和理念。

只有不断学习和应用最新的抗震设计标准,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提高给排水系统的抗震性能。

某办公楼给排水说明

某办公楼给排水说明

给排水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1、工程名称:2、建设地点:3、建筑面积:12519㎡4、结构类型:框架剪力墙结构5、建设单位:二:本工程设计依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9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17《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2010《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规程》DGJ32/TJ111-2010《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2-200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1-2017建筑专业提供图纸及其它相关资料。

三、给水系统:1、水源:生活给水水源采用城市自来水,由市政一路接入,在地块内设置成环状管网,供地块内的生活用水和消防用水。

2、用水量:用水量标准:办公:40L/人*日。

3、给水系统:1~7层为加压供水,由小区集中生活水泵房加压供给。

4.用水点处水压大于0.2MPa时,设置可调式减压阀,以保证各用水点处水压不大于0.2MPa。

5..水表:在楼外单独设置一块总水表,总水表后,各商铺、泵房、公共卫生间、空调机房以及地下淋浴等用水处各自设置水表单独计量,各层办公卫生间及空调机房水表分别公共区域内。

不同使用功能的用水区域设置分表。

水表需满足以下要求:(1)计量功能:应具有检测和计量累计流量功能;(2)通信接口:应具有数据远传功能,具有符合行业标准的物理接口;(3)通信协议:应采用Modbus协议或相关行业标准协议;(4)精度等级:应不低于2.5级;(5)其他性能参数:应符合《封闭满管道中水流量的测量饮用冷水水表与热水水表》(GB/T778)的规定。

机电工程之抗震支吊架安装规范

机电工程之抗震支吊架安装规范

机电工程之抗震支吊架安装规范机电工程之抗震支吊架安装规范根据原国家计委计标[1986]1649号文《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的要求,抗震支吊架是目前建筑机电设备用于抵抗地震作用力而增设的抗震支撑系统。

为便于工程安装人员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系统的工艺标准,特此编制此标准。

一编制依据1.《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3.《非结构构件抗震设计规范》(JGJ339-2015)4.《建筑机电设备抗震设计规范》(CJ/T 476-2015)5.《管道支吊架第一部分:技术规范》(GB/T17116.1-1997)6.《装备式管道吊挂支架安装图》(03SR417-2)7.《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03S402)8. 北京市龙达成品支吊架安装系统图册二适用范围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含地下综合管廊);抗震支吊架产品的质量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抗震支吊架安装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1 为保证建筑机电工程在地震作用下,仍能运行,对于吊杆长度不大于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建议进行抗震支架的补强;2 抗震设防管线内容:2.1国标强条必须严格执行: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注:含排烟,消防补风系统,消防前室正压送风系统,管线及风机相关设备)2.2国标非强条但应严格执行:2.2.1管径大于等于DN65的生活给水、热水及消防管道,当采用吊架、支架或托架固定时,应按本规范第8章的要求设置抗震支吊架;注:国外消防跟防排烟这两个系统严格执行2.2.2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当采用吊装时应设置抗震支吊架2.2.3管径大于或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均应进行抗震设计;2.2.4 管径不小于DN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2.2.5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m2和圆形或直径大于等于0.7m的风道可采用抗震支吊架;三基本规定1.抗震支吊架材料、规格、要求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的规定,并附有检测报告和出厂合格证。

GB50981规范解读

GB50981规范解读
13.4.2 条文对无抗震设防要求的设备进行了规定(参 考美国UBC规范); —重力不超过1.8KN的设备 —内径小于25mm的煤气管道和内径小于60mm的 电气配管 —矩形截面面积小于0.38平和圆形直径小于0.7米 的风管 —吊杆计算长度不超过300mm的吊杆悬挂管道 13.4.3 设备支架应具有足够的刚度和强度,其与建筑 结构应有可靠的连接和锚固;

Seismic info pack | NMPgs | 04.2015
3
日益受到重视的机电抗震设计
地震时楼面反应
地震时楼面反应放大系数

Seismic info pack | NMPgs | 04.2015
4
日益受到重视的机电抗震设计
地震时机电设施的损害

22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7 电气
7.5.5 电气管路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 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 晃吊架; 注:对电气线管和桥架的普通支吊架设计施工做了要求。 2 当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穿越防火分区时,其缝 隙应采用柔性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并在贯穿部位附近设置抗震支承; 注:对电气线管和桥架穿越防火分区时需设抗震支架。
G——非结构构件的重力,应包括运行时有关的人员、容器和管道中的介质及储物柜中物品的重力。

16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50981-2014)
3 设计基本要求
表3.4.1 建筑机电设备构件的类别系数和功能系数
构件、部件所属系统 类别系数 甲类建筑
消防系统、燃气及其它气体系统;应急电源的主控系统、发电机,冷 冻机等 电梯的支承结构,导轨、支架,轿箱导向构件等 悬挂式或摇摆式灯具,给排水管道、通风空调管道及电缆桥架 其它灯具 1.0 0.9 0.6 1.4 1.4 1.4 1.0 1.0 1.0 1.0 0.6 0.6 1.0 2.0

机电工程抗震专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电工程抗震专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机电工程抗震专篇-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引言是一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导读者进入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本文以机电工程抗震为主题,旨在介绍机电工程在抗震领域中的重要性、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以及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等内容。

机电工程作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震能力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地震灾害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威胁,机电工程作为地震灾害发生后的抗震防灾与抢险救援的重要力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机电工程不仅涉及到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还包括电力系统、供水系统、通风系统、给排水系统以及智能化控制系统等方面。

这些系统的抗震能力的稳固与否,直接关系到人们在地震灾害中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机电工程抗震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首先介绍机电工程的重要性,并探讨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随后,将重点关注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并对未来机电工程抗震做出展望。

通过深入研究不断完善机电工程抗震技术,我们可以为地震灾害的发生提供更好的抵御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本文拟全面系统地分析机电工程抗震的核心议题,提供给读者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机电工程抗震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机电工程抗震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可以为未来的抗震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并为保障社会稳定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具有自己的重点和内容。

下面将详细介绍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引言部分主要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方面。

概述部分将介绍机电工程抗震的背景和重要性,以引起读者对这个问题的关注。

文章结构部分即本部分,将详细解释和给出本文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目的部分将说明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研究机电工程的抗震技术,探讨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从而提高机电工程的抗震能力。

正文部分将分为三个小节,分别是机电工程的重要性、抗震技术的发展与应用、抗震设计与施工要点。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定稿版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定稿版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精编W O R D版IBM system office room 【A0816H-A0912AAAHH-GX8Q8-GNTHHJ8】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一、总则:1.1参考文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1.2术语:1.2.1抗震支吊架: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

由锚固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吊架示意图1-长螺杆;2-设备或管道等;3-螺杆紧固件;4-C形槽钢;5-快速抗震连接构件;6-抗震连接构件1.2.2侧向抗震支吊架: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平行的抗震支吊架。

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5-承重吊杆;6-管道1.2.3纵向抗震支吊架: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

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5-承重吊杆;6-管道1.2.4门型抗震支吊架:两根及以上承重吊架和横梁、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

门型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1-结构体;2-长螺母;3-长螺杆;4-方垫片;5-槽钢紧固件;6-膨胀螺栓;7-抗震连接构件;8-槽钢;9-快速抗震连接构件1.3 本指导意见中将“抗震设防烈度6度”简称为“6度”;1.4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地区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1.5施工前应与顾问沟通并咨询当地质监站等职能部门,获得顾问或质监站对于施工方案的认可。

二、各机电专业抗震支吊架的设置范围:2.1暖通:2.1.1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5.1.4条);此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2.1.2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当必须采用吊装时,应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且应设置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5.1.5条第四款)。

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综合管线系统的运用

抗震支吊架在机电安装综合管线系统的运用

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中第13.4.3 条和《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中第3.1.3条均为强制条文,并规定了:抗震设防烈度为 6 度及6 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设施必须进行抗震设计的要求,进行综合分析并确定抗震支吊架深化思路。

地震破坏会导致结构的破坏,如房屋的墙、梁、柱等建筑结构;也会导致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如建筑机电设施,水管、风管、电缆桥架等。

特别是震后机电系统中管道纵向拉伸断裂,水管破裂引发水灾,带来群众的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建设领域设计“抗震”是不可或缺的。

非结构构件的抗震是建立于结构抗震基础上的,抗震支吊架的安装施工是基于建筑机电系统的。

因其设备管线复杂、设计图纸信息不充分,以及其对建筑物的主体结构依赖性强,则后续安装时安装难度大,安装空间浪费。

这就需要在已进行抗震设计的结构体和相关机电系统平面图纸进行深化,并依据优质产品的力学性能,提供科学严谨的力学计算及验算。

以便于安装,降低造价,美观可靠。

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现场勘查实际情况后,以下是探讨抗震支吊架在实体工程中的实际运用。

1抗震支架与传统承重支架的区别1.1传统的承重支架系统是以重力为主要荷载的支撑系统,传统重力支吊架仅承受竖向荷载存在两个缺点:一是侧向摆动大,破坏临近设施,甚至脱落;二是水平地震作用缺乏支撑结构。

1.2抗震支吊架主要承担管线水平方向的载荷首先布设抗震支吊架,改变管线系统动力特性,由柔变刚,地震作用下响应明显变小;其次,改变抗震支吊架处的重力吊架的受力,进而改变其设计、选型、加劲、锚固等;再者,抗震支吊架分纵向、横向支吊架,其受力、布设、锚固等涉及地震工程、结构工程、机械工程、给排水等多学科多领域知识。

传统型支吊架与抗震型支吊架的比较如下表:2抗震支吊架的实际运用2.1抗震支吊架的使用范围和布置要求根据抗震支吊架标准和设计图纸中设计说明的要求,在本项目:(1)重量超过1.8KN的风机等设备,内径大于等于DN60mm勺电气配管, 150N/m或以上的电缆桥架、电缆梯架、电缆线盒、母线槽都应设置抗震支吊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排水抗震设计说明
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等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

本项目对直径≥DN65的管道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

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安装示意图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