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说明(给排水)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说明(给排水)
建筑机电抗震设计说明(给排水)

给排水抗震设计说明

为防止地震时给排水管道系统及消防管道系统失效或跌落造成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1.0.2条、第3.7.1条及《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1.0.4条等强制性条文,应对机电管线系统进行抗震加固。

本项目对直径≥DN65的管道设置抗震支吊架,且此项目抗震支吊架产品需通过FM认证,与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须采取可靠的锚固形式,具体深化设计由专业公司完成。

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原则为:新建工程刚性管道侧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12米,纵向抗震支撑最大设计间距24米,柔性管道上述参数减半;(为保证抗震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对长度低于300mm的吊杆,也建议进行适当的补强);最终间距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在深化设计阶段确定。

所有产品需满足《建筑机电设备抗震支吊架通用技术条件》CJ/T476-2015。

安装示意图如下:

抗震支架设计要求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范围: A:电器工程 1.设计依据 2.依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3.专业要求 (1)设计范围:≥DN65的电器配管,重力≥150N/米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或重力超过的其它设备。 (2)对于重力小于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3)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建筑,设备与结构的连接应直接锚固于结构主体,否则应设置防滑构件,由设备厂家根据规范要求设计。 (4)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24米;柔性管道(非金属 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 不得超过12米。 4.设计要求 (1)对于重要电力设施应按建筑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但在8度以上时不再提高。 (2)抗震支吊架初设间距应满足《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 (3)抗震节点布置: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第章节要求设置。 5.抗震构件 (1)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 (2)抗震组件/构件应为产品构件,构成形式应便于安装检验; (3)抗震组件/构件采用热镀锌防腐,当有绝缘要求时,应采用喷塑工艺; 6. 力学验算 (1)抗震构件应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设计及验算应符合构件的应许设计值; (2)抗震构件验算指标:承重吊杆长细比≤100,斜撑杆件长细比≤200,锚栓抗拉/抗剪荷载,抗震连接件角度/性能(应 许30?-60?); (3)上述计算中荷载最小值为组件最大应许设计值,并满足规范S ≤R. B、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 1、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Ⅱ类,建筑性质为重大公共建筑,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需补充设置抗震支吊架的范围:≥DN65的空调水管或重力超过的其它设备,截面面积≥或直径≥的空调风管,所有防排烟管道、事故通风管道及其设备。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24米;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米,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米。风管侧向抗震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 GB 50011-2001 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施行日期:2002年1月1日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2001] 156 号 根据我部《关于印发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 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011-2001,自2002 年 1 月1 日起施行。其中,1.0.2、1.0.4、3.1.1、3.1.3 3.3.1、3.3.2、3.4.1、3.5.2、3.7.1、3.8.1、3.9.1、3.9.2、4.1.6、4.1.9、4.2.2、4.3.2、4.4.5、5.1.1、5.1.3、5.1.4、5.1.6、5..5、5.4.1、5.4.2、6.1.2、6.3.3、6.3.8、6.4.3、7.1.2、7.1.5、7.1.8、7..4、7.2.7、7.3.1、7.3.3、7.3.5、7.4.1、7.4.4、7.5.3、7.5.4、8.1.3、8.3.1、8.3.6、8.4.2、8.5.1、10.1.3、10.2.5、10.3.3、12.1.2、12.1.5、12.2.1、12.2.9 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以及《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局部修订公告》(第1 号)于2002 年12 月31 日废止。 本标准由建设部负责管理,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解释工作,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2002 年1 月10 日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1997]建标第108 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进行修订而成。 修订过程中,开展了专题研究和部分试验研究,调查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大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修订说明 本次局部修订系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4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3]169号)的要求,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的设计、勘察、研究和教学单位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进行局部修订而成。 此次局部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1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15》以及民政部发布2015年行政区划变更公报,修订《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附录A“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2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实施以来各方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部分条款进行文字性调整。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了各方面的意见,对具体修订内容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修改,与相关标准进行协调,最后经审查定稿。 此次局部修订,共涉及一个附录和10条条文的修改,分别为附录A和第3.4.3条、第3.4.4条、第4.4.1条、第6.4.5条、第7.1.7条、第8.2.7条、第8.2.8条、第9.2.16条、第14.3.1条、第14.3.2条。 本规范条文下划线部分为修改的内容;用黑体字表示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次局部修订的主编单位: 本次局部修订的参编单位: 主要起草人员: 主要审查人员: 3.4.3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的平面、竖向不规则性,应按下列要求划分:

1 混凝土房屋、钢结构房屋和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房屋存在表3.4.3-1所列举的某项平面不规则类型或表3.4.3-2所列举的某项竖向不规则类型以及类似的不规则类型,应属于不规则的建筑: 表3.4.3-1 平面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表3.4.3-2 竖向不规则的主要类型 2 砌体房屋、单层工业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大跨屋盖建筑和地下建筑的平面和竖向不规则性的划分,应符合本规范有关章节的规定。 3当存在多项不规则或某项不规则超过规定的参考指标较多时,应属于特别不规则的建筑。 3.4.4 建筑形体及其构件布置不规则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内力调整,并应对薄弱部位采取有效的抗震构造措施: 1平面不规则而竖向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扭转不规则时,应计入扭转影响,且在具有偶然偏心的规定水平力作用下,楼层竖向 两端抗侧力构件最大的弹性水平位移或和层间位移的最大值与平均值的比值不宜大于1.5分别不宜大于楼层两端弹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平均值的1.5 倍,当最大层间位移远小于规范限值时,可适当放宽; 2)凹凸不规则或楼板局部不连续时,应采用符合楼板平面内实际刚度变化的计算模型; 高烈度或不规则程度较大时,宜计入楼板局部变形的影响; 3) 平面不对称且凹凸不规则或局部不连续,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块计算扭转位移比,对扭 转较大的部位应采用局部的内力增大系数。 2平面规则而竖向不规则的建筑,应采用空间结构计算模型,刚度小的楼层的地震剪力应乘以不小于1.15的增大系数,其薄弱层应按本规范有关规定进行弹塑性变形分析,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竖向抗侧力构件不连续时,该构件传递给水平转换构件的地震内力应根据烈度高低和 水平转换构件的类型、受力情况、几何尺寸等,乘以1.25~2.0的增大系数; 2)侧向刚度不规则时,相邻层的侧向刚度比应依据其结构类型符合本规范相关章节的规 定;

浅析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浅析建筑设计中给排水工程的重要性 摘要:建筑的发展,在现在的建筑当中面积的增大,生活人员的增多,建筑中原有的给排水系统已经不能适应现在发展的需要,本文结合给排水发展的历史、注意的问题,阐述建筑给排水设计在整个建筑设计中的重要促进作用。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工艺流程;节能设计;节水工程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e, the building in the area of now increases, the increase of life personnel, building zhongyuan some water supply system already can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w, based on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drainage design in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of the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Keywords: building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cess; Energy saving design; Water saving project 一、给排水工程的发展历程 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和用水量也在逐年增加,人们已不再满足原有的套设计习惯。根据资料显示,建筑能耗约占整个社会能耗的1/3,高居榜首。因此,节能、节水就至关重要了。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确立,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求对以前不受建筑设计重视的给排水工程的设计来一个较大的改革,以适应日趋变化的业主市场。作为一个从事建筑给排水专业的技术人员来说,应清醒地认识本专业在建筑节能、接水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把节能节水放在首位。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优美的环境。 二、给排水工程设计要注意的几个因素 1.由于原水水质不同,工艺流程各种组合,但它的基本工艺为混合、絮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在城市水厂中,基本流程为:原水一级泵房一加药一絮凝池一沉淀或澄清池一滤池一消毒清水池一二级泵房一用户。水厂内的主体处理构筑物中沉淀池、滤池基本上都高出地面,只有清水池可以埋入地下,而当沉淀采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 置的指导意见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 一、总则: 1.1参考文献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2术语: 1.2.1抗震支吊架: 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 体、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长螺杆;2-设备或管道等;3-螺杆紧固件;4-C形槽钢;5-快速抗震连接构件;6- 抗震连接构件 1.2.2侧向抗震支吊架: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平行的抗震支吊架。 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5-承重吊 杆;6-管道 1.2.3纵向抗震支吊架: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 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5-承重吊 杆;6-管道 1.2.4门型抗震支吊架: 两根及以上承重吊架和横梁、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 门型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1-结构体;2-长螺母;3-长螺杆;4-方垫片;5-槽钢紧固件;6-膨胀螺栓;7-抗震连接构件;8-槽钢; 9-快速抗震连接构件

1.3 本指导意见中将“抗震设防烈度6度”简称为“6度”; 1.4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地区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1.5施工前应与顾问沟通并咨询当地质监站等职能部门,获得顾问或质监 站对于施工方案的认可。 二、各机电专业抗震支吊架的设置范围: 2.1暖通: 2.1.1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建筑 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5.1.4条);此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2.1.2重力大于1.8kN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当必须采 用吊装时,应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且应设置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5.1.5条第四款)。(此处 1.8kN指机组及设备的动荷载) 2.1.3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空调水系统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 向抗震支撑。多跟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5.1.2条第四款) 2.2 给排水: 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 DN65的水平管道应设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4.1.2条第三款)。 2.3 电气: 2.3.1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 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2.3.2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 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2.4燃气: 2.4.1内径大于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抗震支吊 架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八章的规定;

暖通专业抗震设计专篇

暖通专业抗震设计专篇 设计依据 1、国家现行的主要规范、标准图集: 1.1、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1.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16版); 1.3、GB50243-2016——《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4、08K132——《风管支吊架》; 1.5、03S402——《室内管道支架及吊架》; 2、按照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0.4条,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6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必须进行抗震设计,本项目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建设单位的设计要求; 4、相关专业提供给本专业的工程设计资料。 暖通专业管线抗震设计范围 1、防排烟风道、事故通风风道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 2、矩形截面面积大于等于0.38平方米和圆形直径大于等于0.70m的风管系统可采用抗震支吊架; 3、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 4、悬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8kN的设备应设置抗震支吊架; 5、运动时产生振动的风机、水泵、压缩式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空

调机组、空气能量回收机组等设备、设施或运行时不产生振动的室外安装的制冷设备等设备、设施对隔声、降噪有较高要求时,应设防震基础,且应在基础四周设限位器固定。与其连接的管道应采用柔性连接。 设计要求 1、总体要求:抗震支吊架要求质量可靠、便于安装; 2、抗震支吊架设置最大间距满足下表的规定: 注:改建工程最大抗震加固间距为上表数值的一半。 3、每段水平直管段应在两端设置侧向抗震支吊架; 4、当两个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在中间增设侧向抗震支吊架; 5、每段水平直管段应至少设置一个纵向抗震支吊架,当两个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大于最大设计间距时,应按上表规定增设纵向抗震支吊架; 6、抗震支吊架的斜撑和吊架的距离不得大于0.1米; 7、水平管道在安装柔性补偿器及伸缩节的两端应设置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学习体会 2010抗震规范已经到货,抽空学习了一下,与去年注册工程师继续教育课时学的送审稿略有改动,以下简要记述认为对自己设计工作影响较多的修改,钢结构、砌体结构等本人接触不多的内容就不赘述了。一、第3章新增3.10节建筑抗震性能化设计的内容,3.10.3明确给出了中震(即设防烈度)计算的αmax值(送审稿是放在表5.1.4-1处的, 正式版本不知为何又改到了这里): 6度——0.12;7度(0.10g)——0.23;7度(0.15g)——0.34;8度(0.20g)——0.45;8度(0.30g)——0.68。对于平时设计来说,主要用于超限审查做的中震不屈服或中震弹性设计,一般的结构计算也没必 要做。 二、4.1.6条,将场地类别中的I类细化为I0和I1两个亚类。修订原因是考虑到剪切波速为500-800m/s的场地还不是很坚硬,将此种场地定为I1类,硬质岩石场地定为I0类。相应地,表5.1.4-2提供了这两种场地类别的特征周期值,其中I1类的特征周期值与2001规范中I类场地的 周期值相同。 三、5.1.4条: 1. 增加了6度罕遇地震的αmax值。 2. 计算罕遇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应增加0.05s。01规范只是在计算8度、9度的罕遇地震才有此要求,现要求扩大至各种地震烈度。此条对超限审查的罕遇地震弹塑性分析等有影响。

四、5.1.6条,修改了地震影响系数曲线。曲线的表达式表面上没有变化,但其中曲线下降段的衰减指数γ、直线下降段的下降斜率调整系数η1及阻尼调整系数η2的公式均有变化。 五、5.2.5条,增加了6度地震计算的结构任一楼层的水平地震剪力要求, 01规范只对7-9度有要求。 六、6.1.1条,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适用的最大高度有所调整。 1. 注4明确表中的框架结构不包括异形柱框架结构,异形柱结构的适用 高度应以异形柱规范为准。 2. 8度地震的适用高度分为0.2g和0.3g两种要求。 3. 框架结构适用高度有所降低。 4. 板柱-剪力墙结构的适用高度增大较多。 七、6.1.2条抗震等级,增加了24m作为抗震等级划分的高度分界。但编委们对条文细节的把握上依然令人失望,如抗震墙结构,H≤24m为四级抗震,H为25-80m为三级抗震,那24.5m应该按几级抗震,这不是又要让俺们和审查的老爷们扯皮吗?搞笑的是框架结构的划分——H≤24m为三级抗震,H为>24m为三级抗震就没有问题,难道结构抗震等级的划分还是一个委员确定一类结构?这种低级错误在02版高规也是俯拾即是,比如长厚比为5-8为短肢剪力墙,≥8以上为一般剪力墙,小于3为柱,长厚比为3-4之间的就不知为何物了。或许大师、专家们编制规范和我们做设计一样,也是加班加点熬出来的吧,写到后面都快睡着了,有点 错误也就不足为奇矣。 八、6.1.3条第3款修改:地下一层以下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可逐层

住宅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的设计探析

住宅建筑工程中给排水的设计探析 摘要: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给排水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因为给排水系 统在整体建筑中处于一个关键枢纽的地位,其系统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建 筑的质量与在实践应用中的使用年限。与此同时,建筑给排水设计的完善与否将 与建筑中所有家具设备的使用息息相关。本文从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明确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常见问题;解决措施 引言 建筑给排水在房屋使用中有重要作用,其质量好坏将直接影响到人们的使用效果。而建 筑给排水设计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设计与安装质量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很容易出 现质量问题,影响居民生活。在对其设计要注重其科学性、合理性以及严谨性,并加强监管、审核和监督,以保证建筑给排水设计质量。 1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常见问题 1.1给水管道及附件的损坏造成水资源浪费 给水管道的老化,会导致漏水现象的发生,特别是埋在地下的给水管道出现破损很难被 发现,会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而阀门、水龙头等的磨损、锈蚀等,也都会无形中浪费水 资源。此外,给水附件如果选择上不合理,就会导致实际的用水量高于出水量,这些都可造 成水资源的浪费。 1.2排水管道设计 排水管道设计要重视管道材料的选择,要选择耐腐蚀性强的材料或者高质量的结果设计。因为排水管道一般排放的是生活污水,若选择劣质或者是抗腐蚀性能不强的材料,很可能会 造成管道渗水,甚至影响整个建筑的使用效果。在选择排水管道管材时,应该加强对质量的 审核,保证管道材料符合设计规范、标准要求。 1.3前期考虑不周导致的倒流防止器问题 众所周知,在城市这一复杂庞大的大环境中其地下地上环网结构相当繁复,因为其内部 存在的各个阶段的水压也大不相同,需要建筑设计者根据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 和改善。如果为了经费和利益考虑,或者是工程中的麻痹大意造成倒流防止器的装备缺失, 那么一旦在城市环网中出现高低相差巨大的压力情况时,就会发生因为压力过高的接口,其 中所拥有的水流在进行流向时经过某一压力低的接口时,两者会发生激烈的“冲突”敬畏导致 城市的水表发生了严重的倒转情况,甚至遍布在城市管网内的水流将会与小区管道网内的水 发生交汇,进而被污染,后果不堪设想。 2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 2.1建筑给水设计要点 第一,水表设计需科学。在设计阶段,需要对水表的位置进行合理的评估,将其易于抄 写作为重要的考虑项目,通常将水表设置在室外环境或者放置在楼梯间位置。在住宅建筑过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GB50981-2014《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解读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制定背景 我们都知道,地震是一种随机性振动,有着难以把握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地震发生后可能引起火灾、毒气污染、细菌污染、放射性污染、滑坡、泥石流、水灾;沿海地区还可能遭受到海啸的袭击以及地震还容易引起环境污染、瘟疫流行等等一系列的次生灾害。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新的次生灾害可能也会伴随地震出现,如高层建筑玻璃破坏造成的玻璃雨,信息储存系统破坏引起的称为记忆毁坏等灾害。所以建筑是否具有抗震性对于防止地震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 意义! 机电系统抗震性能的提高,对于减少和防止由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我们说包括建筑机电工程在内的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在建筑机电工程的水、电、风各专业的设计人员在建筑机电工程设计时几乎都没有考虑到机电抗震,给系统带来比较大的隐患。 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对整个建筑的抗震设计十分重视。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紧急修订。与此同时,由深圳市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发起,联合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国内技术权威机构向住建部提出了制定《建筑机电工程抗

震设计规范》的申请,住建部有关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很快得到批复。2009年10月,根据建设部建标函[2009]88号“关于印发《2009年度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 一批)》的通知”要求,成立了国家规范《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的编制小组并展开编写工作。本规范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编,深圳置华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单位参编。规范主要起草人员:赵锂、刘振印、朱跃云、宋孝春张青、李学好、张良平、张杰、孙成群、杨炯、张大明。 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对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及加固已有几 十年的历史。那么,我们国家的机电抗震规范到底应该参照什么标准、该如何编写,是编制组的首要任务。调查发现,美国等发达国家虽然在机电抗震方面技术比较领先,但相关规范及标准并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国情。如:美国国内的标准不统一,各个州都有自己不同的设计标准。同时,美国各机电分包商有自己完全的职责范围,因此不会与其它系统的管道综合到一起进行设计,只会制定与各自系统的相应抗震标准,如NFPA13(第六章)等。 因此,为了保证我们国家机电抗震设计的先进性及统一性,规范编制组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参照国外先进标准,并在一些相关内容上提出了较国外先进标准更高更可靠的 技术要求。同时规范完全依照我国具体国情,为了达到减轻

建筑给排水设计论文

关于建筑给排水设计的探讨 摘要:在给排水的设计和施工中,应严格执行现行相关规范,不断总结设计和施工安装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完善和提高整体的安装工艺水平,力求为社会提供功能齐全、可靠、美观实用的建筑精品。文章通过建筑给排水工程设计施工的实践,阐述了设计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措施。 关键字:给排水;生活给排水;消防给排水 abstract: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strict implementation of relevant existing norms, constantly sum up the lessons learned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the installation process, improve and enhance the level of the overall installation process, and strive to provide the community with a full-featured, reliable, beautiful and practical building products. through the practice of building drainage works design construction, described the common problems and their treatment measures in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key words: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lif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fi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中图分类号:tl3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一般建筑物的给排水系统包括生活给水系统、生活排水系统和消防给、排水系统,它们都是楼宇自动化系统重要的监控对象,是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

抗震支架设计范围及技术要求 1、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建筑面积: 2、设计范围: A、电气工程 1、设计依据 7度及7度以上地区的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3、专业要求 (1)设计范围:≥DN60的电气配管,重力≥150N/米的电缆桥架、电缆槽盒及母线槽,或重力超过1.8KN的其它设备; (2)对于重力小于1.8KN的设备或吊杆长度小于300mm的悬吊管道可不进行抗震设计; (3)8度及以上抗震设防建筑,设备与结构的连接应直接锚固于结构主体,否则应设置防滑构件,由设备厂家根据规范要求计算。 (4)间距要求:刚性管道(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12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24m;柔性管道(非金属管道)侧向抗震支吊架间距不得超过6m,纵向抗震支吊架不得超过12m。

4、设计要求 (1)对于重要电力设施应按建筑设防等级提高一度设计,但在8度以上时不再提高; (4)抗震节点布置: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8.3章节要求设置。 5、抗震构件 (1)抗震组件/构件应能承受任意方向的地震作用; (2)抗震组件/构件应为成品构件,构造形式应便于安装检验; (3)抗震组件/构件采用热浸锌防腐,当有绝缘要求时,应采用喷塑工艺; 6、力学验算 (1)抗震构件应具有稳定的力学性能,设计及验算应符合构件的应许设计值; (2)抗震构件验算指标:承重吊杆长细比≦100;斜撑杆件长细比≦200;锚栓抗拉/抗剪荷载;抗震连接件角度/性能(应许30°- 60°); (3)上述计算中荷载最小值为组件最大应许设计值,并满足规范S≦R。 B、采暖及通风空调工程 1、本工程地震设防烈度7级,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建筑场地类别为 II 类,建筑性质为重大公共建筑,根据《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981-2014,需补充设置抗震支吊架的范围:≥DN65的空调水管或重力超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常用部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常用部分 6.3.9 柱的箍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1)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2)底层柱的下端不小于柱净高的1/3; 3)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4)剪跨比不大于2的柱、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 不大于4的柱、框支柱、一级和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2 柱箍筋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 13.3.3 多层砌体结构中,非承重墙体等建筑菲结构构件应符合下列要求: L 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600mm配置2φ6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独立墙肢端部及大门洞选宜设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3 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6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8、9度时应全长贯通。 墙长大于5m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墙长超过8m或层高2倍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高超过4m时,墙体半高宜设置与柱连接且沿墙全长贯通的钢筋混凝土水平系梁。 梁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觞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应按表 6.3.3采用,当梁端纵向受拉钢筋配筋率大于2%时,表中箍筋最小直径数值应增大2mm。 表6.3.3 粱端箍筋加密区的长度、箍筋的最大间距和最小直径 抗震等级加密区长度(采用较 大值)(mm) 箍筋最大间距(采用 最小值)(mm) 箍筋最小直径(mm) 一2h b,500 h b/4,6d,100 10 二 1.5h b,500 h b/4,8d,100 8 三 1.5h b,500 h b/4,8d,150 8 四 1.5h b,500 h b/4,8d,150 6 注:1 d为纵向钢筋直径,h b为梁截面高度; 2 箍筋直径大于12mm、数量不少于4肢且肢距不大于150mm时,一、二级的最大间距允许适当放宽,但不得大于150mm。

建筑设计中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469353.html, 建筑设计中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 作者:刘振刘丽 来源:《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年第25期 【摘要】建筑设计是一个多专业、多程序的复杂系统工程,各专业应该在设计的不同阶段及时沟通、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建筑给排水设计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详细分析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给排水专业与建筑、结构、电气和暖通专业的相互关系,并论述了给排水专业与其他专业的配合,以确保给排水设计及整个建筑设计高质高效的进行。 【关键词】建筑设计;给排水专业;建筑结构;暖通电气;专业配合 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结构和设备(给排水、暖通和电气等)三个基本专业,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因此,建筑设计是一个多专业、多程序的复杂系统工程。 建筑给排水设计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热水系统等,其在整个建筑设计中所占的比重虽然不大,但它却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给水、热水的供给和污水的排放直接影响着居民的正常生活,而消防设计则关系着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建筑给排水设计意义重大,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处理好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尤为重要,本文分析了在建筑设计过程中,给排水专业与建筑、结构、电气及暖通专业的相互关系及配合,以确保整体设计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 1、给排水专业与建筑专业的配合 建筑专业是建筑设计的基础和龙头专业。一个项目从方案伊始,建筑行业就统筹全局,给排水专业设计人员应该主动与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沟通,仔细阅读研究相关资料,了解建筑物基本情况,包括建筑物功能、面积、层高、层数;总给水和排水位置、用水人数;耐火等级、防火区域的划分、防火门及防火卷帘位置等情况。并且要特别注意与给排水设计有较大关系房间或位置的布置情况,例如:泵房、厨房、卫生间、设备间和管道井等。 掌握以上资料后,按照给排水相关设计规范,进行用水量、排水量、消防水池等的计算,向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提交泵房、蓄水池的平面布置尺寸;设备维修空间、层高;门窗要求;防火要求。给水管道、排水管道进出建筑物位置,预留洞尺寸;排水沟尺寸、位置;吊顶内消防给水管道位置,管道井尺寸。水泵、水箱位置;基础尺寸、高度。屋顶或水箱间水箱位置、尺寸等。 在很多建筑设计中,给排水设计都是在建筑专业设计完毕后,依据建筑施工图开始设计,这就可能导致放置给排水设备的空间十分有限,出现管道难以布置、设备难以检修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导致建筑专业甚至其他专业重新修改施工图,大大增加了工作量。为避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

机电工程抗震支吊架设置的指导意见 一、总则: 参考文献 《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术语: 抗震支吊架: 与建筑结构体牢固连接,以地震力为主要荷载的抗震支撑设施。由锚固体、 加固吊杆、抗震连接构件及抗震斜撑组成。 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长螺杆;2-设备或管道等;3-螺杆紧固件;4-C形槽钢;5-快速抗震连接构件;6-抗震连接构件侧向抗震支吊架: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平行的抗震支吊架。 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5-承重吊杆;6-管道

纵向抗震支吊架: 斜撑与管道横截面垂直的抗震支吊架。 纵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斜撑;2-抗震连接构件;3-锚固件;4-螺杆紧固件;5-承重吊杆;6-管道门型抗震支吊架: 两根及以上承重吊架和横梁、抗震斜撑组成的抗震支吊架。 门型侧向抗震支吊架示意图 1-结构体;2-长螺母;3-长螺杆;4-方垫片;5-槽钢紧固件;6-膨胀螺栓;7-抗震连接构件;8-槽钢; 9-快速抗震连接构件 本指导意见中将“抗震设防烈度6度”简称为“6度”; 抗震设防烈度6度及6度以上的地区建筑机电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施工前应与顾问沟通并咨询当地质监站等职能部门,获得顾问或质监站对于施工方案的认可。 二、各机电专业抗震支吊架的设置范围: 暖通: 防排烟风管、事故通风风管及相关设备应采用抗震支吊架(《建筑 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此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

重力大于的空调机组、风机等设备不宜采用吊装安装,当必须采用吊装时,应避免设在人员活动和疏散通道位置的上方,且应设置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第四款)。(此处指机组及设备的动荷载) 锅炉房、制冷机房、热交换站内的空调水系统管道应有可靠的侧向和纵向抗震支撑。多跟管道共用支吊架或管径大于等于300mm的单根管道支吊架,宜采用门型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第四款)给排水: 室内给水、热水以及消防管道管径大于或等于DN65的水平管道应设抗震支吊架(《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条第三款)。 电气: 内径不小于60mm的电气配管及重力不小于150N/m的电缆梯架、电缆槽盒、母线槽均应进行抗震设防。 当线路采用金属导管、刚性塑料导管、电缆梯架或电缆槽盒敷设时,应使用刚性托架或支架固定,不宜使用吊架。当必须使用吊架时,应安装横向防晃吊架; 燃气: 内径大于等于25mm的燃气管道应进行抗震设计,管道抗震支吊架的设置应符合《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981-2014第八章的规定; 在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建筑物内,燃气管道应根据建筑抗震要求,在适当的间隔设置抗震支撑,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立管的长度大于 60m,小于 120m时,应至少设置 1处抗震支承; 2. 当立管的长度大于 120m,应至少设置2处抗震支撑,且应在抗震支承之间的中 间部位采取吸收伸缩变形的措施。 3. 水平管的第一个水平管固定件应按建筑物抗震等级进行抗震设计。 三、抗震支吊架的做法: 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l──水平管线侧向及纵向抗震支吊架间距(m); l0──抗震支吊架的最大间距(m),可按表的规定确定; αEk──水平地震力综合系数,该系数小于时按取值; γ──非结构构件功能系数,按表条执行; η──非结构构件类别系数,按表条执行; ξ1──状态系数;对支承点低于质心的任何设备和柔性体系宜取,其余 情况可取;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条文 前言 汶川地震表明,严格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的建筑,在遭遇比当地设防烈度高一度的地震作用下,没有出现倒塌破坏,有效地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安全。说明我国在1976年唐山地震后,建设部做出房屋从6度开始抗震设防和按高于设防烈度一度的“大震”不倒塌的设防目标进行抗震设计的决策,是正确的。 根据建设部落实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的要求,依据地震局修编的灾区地震动参数的第1号修改单,相应变更了灾区的设防烈 1

度,并拟增加部分条文的修订,合计改动28~29条,其内容统计如下: 1. 灾区设防烈度变更,涉及四川、陕西、甘肃,共3条。 2. 材料性能按产品标准修改,2条,其中有强制性条文1条。 3. 强制性条文15条。原有条文的文字调整6条,主要涉及设防分类和建筑方案设计;删去关于隔震、减震适用范围限制的规定1条;新增涉及结构构件基本要求、预制装配式楼盖、山区场地、非结构构件、楼梯间、专门的施工要求8条。 4. 其他修改8~9条,涉及坡地、单跨框架、土木石民居构造措施,以及楼梯参与整体计算等。 2

本报批稿中,下划线为修改的内容,黑体字为强制性条文。 3.1.1 所有建筑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确定其抗震设防类别。 3.1.2 (删除) 3.1.3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要求。 [修订说明] 划分不同的抗震设防类别并采取不同的设计要求,是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对策之一。 本规范2001年版3.1.1条~3.1.3条的内容已经由分类标准GB50223予以规定,本次修订可直接引 3

建筑给排水设计基本流程

(一)喷淋设计基本流程 1.先查《建筑防火设计规范》,从建筑定性上查本楼是否需做喷淋。 2.确定本楼需做喷淋后,查《自动喷水灭火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举例看本楼适用何种危险等级设计喷淋(例如中危I等),确定了喷淋系统的喷水强度(例如中危I是6L/)及喷头的基本布置方式(例如中危I 正方形,长方形,保护面积,距墙最大,两喷头最小距离)等?。 3.根据防火分区划分布置喷头(注意配电间,电信电视机房,水泵房,水井,风井,封闭楼梯间,电梯等一般不设喷淋). 4.根据所布置的喷头,统计各个分区喷头数,根据(报警阀最多罐喷头不超过800个,最高及最低喷头不超过50m),来考虑报警阀个数及报警阀管理哪几个防火分区?。 5.布置各个报警阀至各个防火分区的干管,各个分区内部的干管,上部的喷淋立管位置等;且屋顶消防水箱要下一根管接入报警阀前的干管,满足初期灭火;且报警阀前拉一根干管到室外接水泵接合器. 6.细化各个分区的支管连接等,并画好各个分区的泄水阀,试水阀等.每个报警阀所管的最不利防火分区的最不利点设置末端试水装置;标注管径、定位尺寸; 7.根据平面图,布置喷淋系统图,计算喷淋泵流量、扬程、各个分区的减压孔板口径. 8.一般高层建筑地下室设置的平时发电机房采用水喷雾灭火系统,工程上经常采用全淹没式。人防电站一般采用喷淋。 (二)给排水及消火栓设计基本流程 1.上部给水方面: 1)首先根据建筑层数及市政自来水压力,来确定给水分区。一般住宅除了市政压力直接供应几层外,以上楼层采取采用市政给水管→贮水池+恒压变频供水设备→用水点的下行上给供水方式。一般一个变频分区的层数为7~8层,一般要求各层入口压力不超过(节水规范要求),超压部分楼层采用减压孔板或者可调式样减压阀。 2)确定好供水分区后,开始在平面图上布置给水立管、接出管等,然后每层接出水表供应各户给水,一般地产住宅每户是预留一个水龙头,其他由业主二次装修负责。政府经济租赁房一般需安装到位。 3)

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经验

价值工程 平作用,能够较好的模拟桩周土体的水平应力与水平位移,不足之处在于没有考虑桩土的摩擦效应,不能较好的模拟桩体贯入过程中桩与土的相互作用;(2 )力贯入法:在桩顶施加力模拟桩体就位,这种方法可以考虑桩土的摩擦效应与挤压效应,但是该方法很难得到完整的桩体贯入过程且计算较为费时;(3)位移贯入法,在桩顶施加位移荷载模拟桩体的贯入,该方法与实际较接近且计算用时较少,但涉及大变形,有限元处理困难。有限元模拟桩贯入存在以下问题:有限元理论及编程复杂,不利于工程应用;工程实际往往比较复杂,精确模拟沉桩过程困难;有限元法的计算精度对物理力学参数要求较高,工程很难得到全面计 算参数。不少学者用有限元法解决挤土效应[3][4], 在工程上推广还需探索。3.4滑移线理论该理论由Mayerhof 等[5]提出,将桩体的贯入问题视为承载力问题,采用滑移线理论来求解。滑移线理论在数学上求解相对简便,但是其计算结果的可靠性不高,因而应用的较少。3.5室内模型试验与现场实测方法对压桩过程其进行精确分析难度较大,学者[6]借助模型试验与现场观测法,分析沉桩挤土。沉桩的现场实测主要包括沉桩产生的桩周土体的位移、沉桩前后桩周土体的剪切强度、沉桩之后桩周土的变形特性、挤土前后桩的承载力、沉桩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与其消散过程等。 模型需按比例缩小,测得的结果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将结果应 用于工程需要修正。工程经验积累,通过统计得出挤土效应规律对于工程实践有积极意义,但是挤土效应观测时间较长,许多参数的测定较为困难。4群桩挤土效应的研究方法桩群桩施工过程中,桩与桩之间相互影响[7]:先期打入的桩刚度较大,可以部分限制土体的侧向变形,先打入的桩对后打入的桩有遮拦效应,后续施工产生的挤土效应由于先期打入的桩的存在会与单桩有很大的区别。桩周土体受到多根桩共同作用,其应力状态与位移是所有单桩挤土效应的叠加,不同的施工顺序对挤土效应影响很大。 目前群桩挤土效应的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1)应变路径法,由 应变路径法求出单桩解答,结合拉格朗日插值法求得群桩挤土的解析解;(2)等量桩法,将群桩等效为单桩,以圆孔扩张理论求解等效 单桩的挤土效应解析解;(3 )球形孔扩张理论,群桩中所有单桩对土体的影响按照权重进行叠加;(4)有限元法,基于单桩挤土有限元法对群桩进行模拟。 5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 目前,工程上常用的减小挤土效应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采取预钻孔取土打桩措施,这种方法的作用相当于增加了塑性区内的体积压缩变形。有些研究[2]表明桩径过小时这种方法作用不甚理想。 (2)合理安排打桩方向,研究证明先打入的桩对后施工的桩有一定的遮拦作用,为了保护管线等市政设施可以才去背着设施方向打桩。 (3)合理确定沉桩的速率,同一时段内沉桩数量过多,挤土效应 相互叠加,沉桩对土体的扰动较大,适当控制沉桩初期的压桩速率。(4)设置排水砂井或塑料排水板,形成良好的排水通道,可以加 速超孔隙水压的消散,加速土体的固结。砂井的设置比使用塑料板 效果较好。 (5)设置防挤槽或者挖沟保护,这种措施可以显著减小沉桩对表层土的挤压, 对埋置较浅的管线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参考文献:[1]施建勇,陈文,彭劼.沉桩挤土效应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2003,31(4) :415-418.[2]罗嗣海,侯龙清,胡中雄,潘小青,黄松华.预钻孔孔径对部分挤土桩挤土效应的影响研究[J].岩土力学,2002,23(2):222-224.[3]张明义,邓安福,干腾君.静力压桩数值模拟的位移贯入法[J].岩土力学,2003,24(1):113-117.[4]梅国雄,宋林辉,宰金珉,周峰.静压沉桩挤土机理探讨及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2008,25(5):660-664.[5]Mayerhof G G.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wedge shaped foundations.In:Caquo A ed.Proc 5th ICSMFE.Paris:Dunod Press ,1961. [6]周火垚,施建勇.饱和软黏土中足尺静压桩挤土效应试验研究[J].岩土 力学,2009,30(11):3291-3296.[7]罗战友,龚晓南,朱向荣.考虑施工顺序及遮栏效应的静压群桩挤土位移场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08,30(6):824-829.0引言近年来给排水工程设计的经验教训告诉人们必须在设计的观念上要有一个较大的革新,或者说必须有一个新的认识才能真正确保给排水工程的设计质量的提高,即良好的功能和良好的建筑形象的高度统一。良好的功能可为生产和管理人员创造舒适安全和整洁 优美的环境,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良好的建筑形象也是一种功 能,这种功能不光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上的。当前,住宅建设主要内 容已经从满足人们基本居住生存条件转变为提供全方位的以人为 本的更加舒适便捷功能多样化的生活空间设计上来。这就要求工程 设计人员在设计阶段把给排水设计的更人性化,尤其是厕所厨房洗 衣房等给排水管道多的空间。1给水设计1.1自动排气阀的作用设有延时自闭阀蹲式大便器的楼房给———————————————————————作者简介:彭敏(1981-),男,四川成都人,中级职称,研究方向为给水排水 工程。建筑给排水设计中的经验探讨 Design of Architecture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彭敏Peng Min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德阳618000) (Sichuan College of Architecture Technology , Deyang 618000,China )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的提高,人们对住宅的功能性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由此对住宅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给排水系统作为住宅设备的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系统设计的是否合理,对今后人们的生活居住、装修、维护等都将产生重要 影响。笔者结合多年工程设计的体会, 就有关住宅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几个常见问题作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一些帮助。Abstract:Along with the progress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quirement for work and living environment,people bring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 for residence design.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residence design.Whether its design is rational,have an important affection on people's residence,fishing and https://www.360docs.net/doc/0b13469353.html,bining with years of engineering design experience,the author makes a consideration on the common problems in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hoping for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resolutions. 关键词:建筑;给排水设计;问题 Key words:architecture ;design of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2-0088-02 ·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