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携手世界名企 创新办学模式 提升人才质量 培育技能精英

合集下载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

多维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打造产教融合共赢新样板作者:孔令叶徐勇军邱腾雄胡应坤莫弈举来源:《科技风》2024年第12期摘要:为促进高职专业建设融合与改进、提升智能制造及工业机器人领域的教学质量,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实施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构建了协同的教学师资队伍、联合进行“1+X智能制造单元维护”师资培训、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打造成了多领域、深层次、全方位、高质量的校企合作样板。

关键词:智能制造;校企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为响应《中国制造2025》的需求和国家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发展趋势,装备制造产业要提升制造能力和产品创新水平,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广东省也提出,10年内的主要经济任务是要完成“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实施工业强基工程、全面推进绿色制造、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1]。

因此,以广东省“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珠三角智能制造专业及专业群应运而生[2]。

但随着近两年智能制造产业的高速发展,智能制造人才培养短板越发明显,不能简单地把传统电气控制和机器人技术叠加而成,目前智能制造“1+X”证书的类型与智能制造专业及岗位相关度不高,覆盖职业岗位范围不大,行业通用性不强[34]。

因此,智能制造技术迭代快、人才口径宽、专业调整慢,人才链供给与产业链需求的结构性矛盾,严重限制了智能制造人才质量和技能素质的提高。

为此,顺应国家职业教育三教改革,联合国内智能制造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创新实施了共建智能制造产业学院、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协同创新中心、智能制造实训基地、师资培养基地四种校企合作形式,并联合开发了“‘1+X’智能制造单元维护”实验平台及教学资源,进行了师资培训、卓越(创新)人才培养,在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实现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无缝对接、生产与教学的高度融合、培养与培训的同步发展的同时,为企业带来1000万余元的经济效益,打造成了全过程、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样板。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院“技能节”隆重开幕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院“技能节”隆重开幕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学院“技能节”隆重开幕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
【年(卷),期】2017(0)13
【摘要】近日,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以“匠人匠心机械梦技能梦”为主题的第三届(2017年)技能节系列活动拉开序幕.本届技能节为期20多天,将陆续举办1场人才招聘会、3场专业汇报展示、7项教师技能竞赛、10场交流讲座、12项教师学生社团展示、40项学生个人技能竞赛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校园里掀起学习工匠精神,钻研新技术、掌握新技能、争当“大国工匠”的新高潮.技能节将充分呈现学院素质教育的新成果,展示学院师生的新风貌;成为师生们施展才华展示自我的大舞台,也将成为兄弟院校之间、校企双方之间建立友谊的桥梁和纽带.
【总页数】1页(P12-12)
【关键词】技能竞赛;技师学院;广东省;机械;学生社团;人才招聘会;素质教育;新技术【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9.28
【相关文献】
1.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携手世界名企创新办学模式提升人才质量培育技能精英 [J],
2.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r弘扬世赛精神成就技能强国梦想 [J], 周裕举
3.加强核心能力建设努力培养世赛精英——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夺金实践与体会 [J], 冯为远;
4.以竞赛促合作精心打造技能教育品牌——深圳技师学院(深圳高级技工学校)第七届技能节隆重开幕 [J],
5.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获广东省CAD机械设计职业技能竞赛11个奖项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连续三届成为世赛金牌大户奥秘何在?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连续三届成为世赛金牌大户奥秘何在?

14OCCUPATION2019 09文 / 《职业》杨生文连续三届成为金牌大户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荣获“2金2铜”,实现我国世赛金牌零的突破。

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6名选手参加了5个项目的比赛,他们不畏强手,顽强拼搏,荣获“2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成为全国“参赛项目最多、参赛人数最多、金牌数最多、奖牌数最多、竞赛成绩最好的技工院校”。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6名选手参加了5个项目比赛,斩获“4金1铜”:数控车、数控铣、综合机械自动化、制造团队挑战赛4个项目荣获金牌,塑料模具工程项目荣获铜牌,数控车金牌选手黄晓呈获得了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选手奖,再次刷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连续三届成为世赛金牌大户奥秘何在?了他们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奖牌榜的纪录。

“金牌,金牌,又是金牌!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凭什么连续三届成为世赛金牌大户?”记者采访了该院院长冯为远。

世赛成绩呈现十大特点“这些年参加世界技能大赛上,我们学院的成绩呈现出了十大特点。

”冯为远院长高兴地说。

接着,他总结了这些特点:一是参赛项目最多:5个,全部是“高尖精新”的现代制造业代表项目;二是参赛选手最多:6人;三是奖牌数最多:5项目全获奖,在全国参赛单位中最多;四是金牌数最多:4枚金牌,占全国1/4,占广东1/2;五是实现金牌新突破:本届比上两届均增加了2枚金牌;六是实现世赛“三双连冠”: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中,每届都连续获得两枚或两枚以上金牌;七是实现数控铣项目“三连冠”:连续夺得第43、44、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冠军;八是两项目首次夺金:综合机械自动化项目首获金牌,终结巴西在此项目“三连冠”;数控车项目中国连续五次参赛,首夺金牌;九是参赛项目全拿过金牌:参赛的五个项目全拿过金牌;十是2名选手连续两次获中国代表队国家最佳选手奖:第44届数控铣、第45届数控车两位选手均获此奖。

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

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

大部分学校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都是采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即学生根据学校制定的大纲进行学习,课程结束后由老师对学生进行评定。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通过采用问卷调查、大数据分析等方式得到全国检测人才需求报告,并根据报告进行多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具体包括成立试点班、邀请企业共同制作教学课程、探索基于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等。

本文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就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需求和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针对目前的教学出现的问题提出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精密加工与检测;计量;检测目前,企业对检测相关职业的需求量很大。

面对越来越大的市场需求,检测类人才的供给稍显无力。

笔者通过对当前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的研究,结合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对职业院校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一、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意义(一)培养高质量的检测类人才目前我国检测行业面临着人才供不应求、人才培养与实际需求不匹配的问题。

通过对现阶段我国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检测人才,这里的高质量不仅指的是专业能力优秀,还包括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

(二)提升对高质量检测人才培养重要性的认识由于我国的检测行业目前属于新兴行业,这就导致很多学校并未认识到该行业的前景和潜在需求。

职业院校通过对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能够让学生和学校都认识到检测行业的发展前景,进而开设更多服务检测行业发展的课程。

(三) 探索基于国家认可实验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国家认可实验室是指经CNAS(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给予了正式承认的实验室。

国家认可实验室从设立条件到室内环境要求都十分严格。

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从课程建设、培养学生等方面入手,通过和企业进行深度合作从而探索出的一整套人才培养机制。

精密加工与检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 改革与实践——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为例20241|59|人才培养PERSONNEL TRAINING由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提出的基于国家认可实验室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将这两者进行有机融合,创建了一整套以真实项目为载体,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实验室标准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为例

周海英摘要:协同创新是推进高校内涵式发展,提升创新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方式。

在高职教育协同创新体系中,协同育人是其中的核心概念。

以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双主体”育人的协同创新模式为例,介绍该校在办学体制机制、人才培养载体、教师团队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校企双主体;协同创新;协同育人作者简介:周海英(1978-),女,湖南常德人,副教授,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校企合作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物流管理。

基金项目: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学科共建项目:《以“教学企业”为载体的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GD13XJY24。

一、协同创新理论及相关背景(一)协同创新的相关理论1.协同创新协同创新是协同学理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扩散和应用,是将不同的创新要素建构成为一个动态运行的生存系统,各个要素之间建立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最终产生创新领域的协同效应。

一般意义上的协同创新是指,在政府、学校、企业、科研院所、中介机构、消费者之间所建立的以人才培养和使用、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为目标的资源整合模式。

2.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协同创新概念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在政府主导作用下,学校、企业、行业、中介机构、科研机构之间的协同创新有两个方面的目的,一是人才培养和使用,二是科技研发和知识增值,这两个方面的目的紧密联系,不能割裂,如果割裂开来,系统各要素就难以有效互动并产生协同效应。

对于高校来说,人才培养必须是开放性的,这就必然涉及到与相关资源构建人才培养共同体的问题。

如果高校把育人局限于校园内的教育教学活动,就不可能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协同创新是协同育人的基础概念,涵盖了协同育人;协同育人是学校作为系统整合的主动方,把人才培养作为核心目的的协同创新模式。

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的本质追求一致,都是通过追求协同体的整体最优化来实现各个协同要素的最优发展。

负重致远 不忘初心 ——广东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的技工教育情怀

负重致远 不忘初心 ——广东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的技工教育情怀

文 / 冯为远技工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在7.15世界青年技能日这个特别的日子里,作为一名技工教育人,回顾技工教育的发展历程,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静!痴情不改,初心未变。

结合自己担任校长20年来的切身体会,本人深刻认识到:一部技工教育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技工教育对社会对经济的贡献史。

一、“六个坚持”是中国技工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制胜法宝从我国的最早技工教育——1868年2月17日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到1941年在老解放区成立的甘肃省机械制造学校等三所技工学校,发展到2016年底,我国有2526所技工院校和323万在校生,技工教育之所以不断发展,并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后,逐步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我认为其制胜法宝可以概括为“六个坚持”。

坚持开放办学的思想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学习前苏联的技工教育模式,开办类似前苏联工厂艺徒学校,培养了一批应用型技术工人和一线技术操作人员,为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技工教育借鉴国外先进的办学经验和人才培养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培训包”、新加坡的“教学工厂”、日本的“产学合作”等,不断推动技工教育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为基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技工教育进一步开放办学,主要表现在:一是积极参加代表着世界职业技能领域最高水平的世界技能大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扩大了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影响力,助力中国迈向现代制造业强国。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从2013年开始代表我国参加了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在第42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1个优胜奖;在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为中国代表队斩获首金并获得2金2铜,实现了我国世赛金牌零的突破;接着,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再次斩获2金2银1铜,学院参加的世赛项目和选手一届比一届多、成绩一届比一届好。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全面转化世赛成果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全面转化世赛成果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全面转化世赛成果作者:杨生文于洋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5年第9期文/本刊记者杨生文于洋“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差距!”冯为远院长严肃地说。

作为亲临赛场的中国队成员,冯为远也感受到了我国技能水平与世界先进的差距。

“在整个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到处可见韩国、日本的设备,三星电子是大赛的赞助商,中国设备几乎看不到。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制造业与国外的差距,反映了我国制造水平与国外的差距。

”冯为远深有感触地说。

有参赛选手也向记者反映,他发现国外选手所用的工具不仅种类比我们多,并且轻便、方便操作,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加快了他们的操作速度。

对国际大赛竞赛规则的掌握还有了解也是我们的短板。

例如,预先制定下来的竞赛规则,裁判团队也可采取集体投票表决的方式做出改变,这样就造成了竞赛规则在现场中的变化,我们有时候就感到无所适从。

外语水平也是我们的一个短板。

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选手、教练与国外参赛者的交流,影响了我们向国外优秀选手学习的机会,甚至影响我们在世界技能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

开幕式、闭幕式和日常采访中,国外的媒体大多采访那些会英语的外国选手,很少采访我们中国选手。

“还有一个我们在比赛中体会到,国外选手比赛的个人意识可能比较强,我们是国家组织的大赛,就像体育比赛一样。

他们是全民性参与,跟我们有所不同。

所以,他们这种全民参与,可能会在比赛中、学习上收获更多。

”把世赛成果转化到教学之中最近,院长冯为远考虑最多的,不是庆功,而是如何把世赛的成绩,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从而转化为教学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中国制造2025。

“我们比赛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拿几块金牌,而是要通过比赛促进我们高技能人才的培育!我们不仅要培养出为国争光的技能竞赛精英,还要为全国输送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高技能人才,这才是我们的根本目的!”建设世界技能大赛成果研究和开发中心是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张可安:“校企合一”开创职业教育新模式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张可安:“校企合一”开创职业教育新模式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张可安:“校企合一”开创职业教育新模式作者:邹锡兰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09年第12期广东人才市场上的“冰火两重天”,在这个春天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一方面,金融危机持续蔓延,毕业生“找工作”越来越难;而另一方面,随着广东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的加快,珠三角“技工荒”愈演愈烈,“高薪难求一名好技工”的报道频现报端。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三年,珠三角的技工缺口达到570万!如此的错位,让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聚焦到了直接为制造业输送人才的职业技术学院身上。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由‘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转变,职业院校只有紧紧跟上这个步伐,和企业深度融合,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才有生命力。

”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院长、广州市机电高级技工学校校长张可安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

高技能人才成“香饽饽”走在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校园里,处处能感觉到浓浓的“工厂”气息:学生身上的蓝色工作服、类似于车间的教室、精密的机械设备,都在向外界传达着这座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半个世纪积淀下来的技术氛围。

随着珠三角制造业的崛起,以机电技术应用和数控加工为核心专业的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也越来越“吃香”,学校的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8%以上。

“我们的专业设置十分突出和集中,这两大专业的学生达到5500多人,占了全校学生总数的一半。

”张可安告诉记者,“数控加工是未来先进制造业的核心,而机电一体化人才是广东制造业最紧缺的,我们的专业方向正好契合了珠三角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趋势。

”张可安介绍说,以往职业院校学生三年要学30多门课程,过于分散,并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技术,走向岗位后仍感觉茫然。

在张可安的推动下,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的专业方向越收越“窄”,专业课程大幅压缩,一般职业院校“面向行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里被具体到了“面向岗位”。

如此一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学生的“含金量”越来越高,成为了广州地铁、广州东风本田等知名企业的“抢手货”。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省获奖选手和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的通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省获奖选手和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的通报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省获奖选手和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的通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9.09.29•【字号】粤府函〔2019〕340号•【施行日期】2019.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其他规定正文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表彰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我省获奖选手和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及个人的通报粤府函〔2019〕340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今年8月在俄罗斯喀山举行,中国代表团取得优异成绩,其中我省选手共获8枚金牌、3枚银牌、1枚铜牌和8个优胜奖,参赛项目和选手全部获奖,金牌数比上届增加3枚,金牌数和奖牌数均居全国第一,为中国代表团蝉联金牌榜、奖牌榜和团体总分第一作出重大贡献。

我省选手所取得的成绩,充分展现了我省青年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能和积极向上、斗志昂扬的精神风貌,充分体现了我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和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水平,充分展示了我省从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的基础和实力,以实际行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为大力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现对我省获奖选手及为参赛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记功奖励,具体如下:一、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车等8个项目金牌获得者黄晓呈等10名同志给予通报表扬,各奖励人民币50万元,并给予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

对上述8个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各奖励人民币50万元,并对培养电子技术项目金牌选手的技术指导专家组奖励人民币50万元。

二、对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商品展示技术等3个项目银牌获得者罗丽萍等3名同志给予通报表扬,各奖励人民币30万元,并给予晋升高级技师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

对上述3个项目技术指导专家组各奖励人民币30万元,并对培养家具制作项目银牌选手的技术指导专家组奖励人民币30万元。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

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2024年3月22日,广东省产教融合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2023年年会在广州举行。

大会以“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职普融通”为主题,设1场主论坛、3场分论坛。

来自16个地市相关政府部门、17个行业协会、88所院校和100家企业的400多位领导集聚一堂,聚焦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聚力探索广东产教深度融合新范式,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应用型人才支撑。

大会由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工信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員会指导,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主办,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承办。

广东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吴艳玲在致辞中表示,广东以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为统领,深化产教融合,推进人才供给、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促进产教相向而行,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吴艳玲介绍,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办学规模居全国前列,全省共有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615所,2023年职业教育全日制在校生达到300万人。

目前全省已成立108家职业教育集团,成员覆盖数千家行业企业、院校、科研院所。

全省高职院校协同行业企业多元共建共管146个现代产业学院,立项82个省示范性产业学院。

全省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有三分之二的高职院校参与其中,校企协同支持在职员工提升学历和技能,大力推广订单培养,全省职业院校开设订单班超过4000个。

2023年,广东组织落实现代职业体系建设改革重点任务,成立28家市域产教联合体和79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吴艳玲表示,大会将进一步广泛凝聚各方力量,为广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注入新动力。

会上,广东省产教融合促进会会长凌靖波代表促进会作工作报告,全面总结过去一年取得的坚实成效。

创新管理模式_护航金牌之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经验分享

创新管理模式_护航金牌之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经验分享

文 /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 叶军峰创新管理模式 护航金牌之路——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经验分享2023年9月1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以下简称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在天津圆满闭幕。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共有9个项目14名选手参加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经过4天的激烈角逐,学院获得“4金2银3铜2优胜奖”的优异成绩,同时5个项目9名选手入选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国家集训队。

一、学院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备赛情况赛前,学院按照“一项目一方案”的模式编制了《广东机械技师学院国赛集训方案》,通过倒排比赛工期,细化每日训练内容,确保进度总体可控,集训方案的重点集中在真题训练、模拟竞赛(含赛后复盘总结)、外出拉练(含练后总结)、公开样题训练、公开样题冲刺、赛场环境熟悉等六大方面,为落实好集训方案的内容,具体在以下五个方面做好保障工作。

(一)做好组织团队建设学院的参赛备赛工作得到了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的关心和重视,各级领导和有关职能部门对竞赛工作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为备赛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学院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专题部署,成立了参赛备赛44 | 2023年12 月上二、学院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参赛经验分享(一)认真做好竞赛组织和管理工作一是学院专门成立了竞赛管理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分成若干项目小组,每年对竞赛工作进行精心规划和组织管理,明确目标,责任到位。

学院竞赛工作组织机构涵盖院长、主管副院长、竞赛科、各项目教练组。

二是建立严格规范的技术团队管理评价机制,实行专家组长、教练组长、技术翻译、心理辅导等阶段目标管理制度。

三是研究制定科学的集训方案,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项目导向”。

四是全面了解各级技能竞赛规则和技术要求,及时跟踪项目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二)打造具有高强战斗力和竞争力的选手团队一是选拔一流选手。

每年新生入学后,学院通过分层海选,将成绩优异的学生分到竞赛班,进行强化训练,梯度培养,边学习、边训练、边参赛、边选拔,选出优秀选手参加省赛、国赛、世赛,直至成为金牌选手。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

“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来源:《广东教育(职教版)》2024年第04期“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和关心的问题,也是我国高校办学治校的首要问题。

“三全育人”是对高校育人现实问题的有力回应,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

本文通过介绍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外语商务学院党建品牌建设经验和做法,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以期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一、学院党建工作背景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十四五”党建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15610”新时代高质量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思路,要求基层组织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增強党组织“四力”为着力点,以严格做到“六个过硬”为落脚点,以“三全育人”为主线,构建新时代立体化“大思政”育人体系,从而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

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实施“一院一品”基层党建品牌和“示范支部”建设。

品牌建设核心在于育人,本品牌建设将秉承“党建引领、多维驱动、深度融合、铸魂育人”的理念,由学院党总支牵头,以“主题引领、问题导向、多维互动、知行合一”的原则,按照外语商务学院党建规划,从着力健全党建长效机制、着力推动党建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党建“双创”品牌、着力解决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四个方面着力,针对外语商务学院专业群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以及践行育人新理念等过程遇到的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和方案,提出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党建与育人实践相融合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外语商务学院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旅游管理、应用英语、应用日语和国际商务(外籍学生)四个专业,目前正在建设(省级)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

学院党总支按照学院党委工作督署、以党建“双创”为抓手,按“双高”建设和商英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等要求,在总结外语商务学院发展成果、沉淀特色的基础上,结合学院的语言、文化专业优势,提出“一引领一依托两融合三赋能育人模式”的党建工作品牌建设行动。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自信来源于领先的步伐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自信来源于领先的步伐

10OCCUPATION2018 08专题策划SPECIAL COVERAGE编辑 强 音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自信来源于领先的步伐2013年5月,我来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担任院长工作。

对于我来说,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担任院长5年的时间,这份自豪可能更多几分。

因为,在世界的技能大赛舞台上,在一些“大国重器”制造团队中,就有我们培养出的学生工匠!近年来,学院有近30名学生被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四川某国防企业、南海中船集团等国家战略核心企业录用。

这些学生已经成为能给国防装备安装“眼睛”、为国防装备加工核心部件、为国防装备制造发动机的优秀技能人才。

对标国际 广东有自信在技工教育方面,广东已经站在全国的前列,即使以国际标准来看,我们也至少处于中上等水平。

可以从几个指标来看。

我们的技能人才培养总量在全国居首,奠定了规模基础;我们的各级各类技能大赛成绩在全国最好,体现了人才培养质量。

同时广东因为有制造业经济支撑,校企合作的数量和质量也是最好的,就业率最高。

广东对技工院校和技能人才提升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最大,对技工院校拨款最多。

天时地利人和齐聚广东,成就了广东技工教育的高速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与世界相比,我们既有需要学习的一面,也有自己的特色。

广东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的优异表现,超过了不少老牌发达国家,从某个角度也可以证明我们的培养能力。

世界技能大赛选手的技能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一流,他们加工的产品精度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

国外不少媒体正是通过世界技能大赛这个舞台,对中国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有了非常积极的评价。

客观地说,我们要对自己有自信,我们的培养质量是不差的。

百尺竿头 更需“能战斗”精神竞赛工作现已是学院一大特色,是推动学院发展、提高师生技能水平和职业能力的重要抓手。

学院将继续保持在全国技能竞赛领域的领先地位,为明年冲刺喀山世赛打好基础。

2018年,广东省开展“高水平技师学院”的申报工作。

学院秣马厉兵,积极行动起来。

高职物流专业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高职物流专业实施“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受企 业好 评 、有 良好 职业 发展 潜力 的毕业 生 。
2 “ 主体 ” 人才 培养 模 式的 建设 目标 双
() 实施 “ 企交替 、双主体 培养 ” 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1 校
改革 。以广东 机电职业 技 术学 院 和广 东新 邦物 流 公 司为 核
心 ,成 立机 电职教集 团 下 的二 级 董事 会 ,组 建 “ 广东 新邦 物流学 院” ,在此平 台上积极 探索人才 培养模 式改革 。 ( )构 建基 于物 流职 业 工作 岗 位 的 课 程 体 系 ,实 施 2 “ 段式 ” 教学 组织 模 式 。全 面 引入 行 业 、企 业标 准 ,构 分 建 基 于物 流职业 岗位 的专 业课 程体 系 ,推行 以真 实工作 任
1 引 言
广东 机 电职业 技术 学 院是一 所全 日制 公办 高等 职业 院
( ) 以广东 新邦 物 流 学 院 为 依 托 ,提 高社 会 服 务 水 5
平 。建设 一个 “ 联 网工程技 术 开 发 中心 ”,为 蓬勃 发 展 物
校 。我校 物 流管理 专 业 开 设 于 20 年 ,是 广 东 省 较 早 开 03 设该 专业 的高职 院校 之一 。经过 几年 的建设 与 发展 ,物 流 管理 专业 已成 为我 校重 点建 设专业 之 一 。我校 在物 流管 理 等 专业实 施 的 “ 主 体 ”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取 得 了 一 定 的 成 双 绩 。本文 就我 校在 物流 管理 专业 实施 的双 主体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情况 进 行 总结 ,以探 讨 高 职物 流专 业 实 施 “ 企交 校 替 ,双主 体培 养 ” 的人才 培养 模式 的方 案 。
() 实施 “4”工程 , 设 校 内外 实训 实 习体 系。建 3 44 建 设4 个校 内 “ 、学 、做 ”一体化实训室 和 4家校 中厂 以及 教 4 校外顶岗实习基地 ,以满足 专业人 才培 养 的需 要。使这 类

“重奖”必要,但绝非唯一

“重奖”必要,但绝非唯一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28-0070-02如何正确看待“重奖技能冠军”?首先,要科学分析“重奖技能冠军”的现实意义。

一、“重奖”是对国际一流技能水平的价值肯定。

由此,给予世界技能大赛的获奖者重奖是“合适的、值得的”。

二、“重奖”是激励提升技能水平的具体举措。

根据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国家和省、市、学校都出台了系列奖励办法。

对办法的设计可以探讨,但不·讨论·“重奖”必要,但绝非唯一徐健技能人才的“冠军效应”用什么来放大正当国人为我国技能选手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取得金牌榜和奖牌榜双料冠军的好成绩(我国共获得1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和12个优胜奖)而人心振奋时,随之而来的对获奖选手和支持团队的各类重奖更是让人眼花缭乱。

粗略计算,一位世赛金牌获得者,国家、省、市、学校一圈下来至少能够得到130万元以上的奖金,还不算另外的户口、职称、待遇、荣誉等附加奖励。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业能力司司长张立新表示,这样的奖励是“合适的,值得的”。

他说,奖励的主要目的是发挥“杠杆效应”,由此撬动各方的重视和社会的关注,促进了技能人才事业发展。

从奖励所产生的社会效益来看,已经营造了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良好环境,促进形成技能成才的社会共识。

广东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认为:“各地重奖技能人才旨在树立典型,提升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

技能人才的奖励与奥运冠军省级的100万元奖励相比,奖金额度并不高,今后可以逐步规范。

当前主要的任务是要让技能冠军家喻户晓,这就够了。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说:“(重奖)弘扬了技能人才为国争光的精神,通过对获奖学生和老师的表彰把学校的教学进一步搞好,转变观念,鼓舞士气。

”然而,也有不同意见。

有人质疑,训练一个选手参赛就要花100多万元,加上后期奖励的几十万元,如果把这笔钱用于其他学生对口实习和训练,不知道能使多少人受益?职称是专业技术人员根据专业技术水平、能力以及成就评定的等级称号,“世赛”获奖就可评副高级,让那些兢兢业业于岗位建功的专业人士情何以堪?还有特级教师荣誉,这种对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艺术的最高褒奖,对一天讲台也没站过的“世赛”选手来说也难言合适,等等。

借鉴先进职教理念 创新校企双制模式

借鉴先进职教理念 创新校企双制模式

借鉴先进职教理念创新校企双制模式作者:冯为远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4年第2期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校企合作是当前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培养模式和评价模式的关键环节,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总趋势和方向。

2012年,广东率先提出“校企双制”办学制度。

“校企双制”是指依据技能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规律,依托院校和企业双方资源优势,通过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学院出学位,校企联合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充分发挥学院育人机制和企业用人机制的耦合作用,建立院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的办学制度。

“校企双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招生即招工的全日制双制班,主要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开展综合职业能力为培养目标的中高等技工教育,学员身份主要是全日制学生;二是招工即招生的在职双制班,主要面向企业在岗职工开展弹性学制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培养中高等技能人才,学员身份主要是企业员工。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在探索中不断创新“校企双制”体制机制建设,通过“校企双制示范园”培养现代制造业高技能人才。

一是聚四方三层搭立体架构——完善“校企双制”运行机构。

学院建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校四方60家代表组成的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现代制造业技能联盟,成立了以院长为主任的校企双制工作领导机构层,下设“校企双制”创建办公室,在教学部层面成立示范园,各专业层面成立专业建设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形成“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组织架构,明确各组织机构的主要职责与功能,搭建起运转高效的三层管理组织架构,实现组织运转的常态化。

二是携知名企业共建示范园——创新“校企双制”办学模式。

学院以行业协会为支撑,电汽部和机械工程部分别携手知名企业,校企共同进行机电工控园、精密制造园2个“校企双制”示范园第一阶段建设任务,形成了“校企双制”机电一体化专业实施“双主体育人、十共同管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以及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施“八个共同+产品引领+以赛五促”的人才培养方案。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召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交流会

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召开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交流会

16OCCUPATION2019 02理事快讯东莞市技师学院:选手在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夺得冠军法国当地时间2019年1月29~30日,第48届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在里昂举行。

本届赛事吸引了来自法国、德国、瑞士、丹麦、瑞典、比利时、巴西、中国等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共计18名选手参赛。

东莞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杨雄森同学在“第二届‘安琪酵母杯’全国职业院校创意面包大赛(中国)”中取得亚军,与来自嘉兴技师学院的朱宇飞代表中国出战。

经过两天激烈的角逐,中国队凭借总体成绩排名第一的优越成绩夺得冠军桂冠。

单项奖方面,来自中国队的东莞市技师学院烹饪专业学生杨雄森勇得金奖,来自中国的朱宇飞摘得银奖,来自德国队的选手荣获铜奖。

联汽车人才培养交流会在陕西汽车技工学校召开。

此次人才培养交流会是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机制,紧跟汽车产业新能源、智能化、轻量化三大趋势,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汽车专业教学改革,促进学校、企业、行业之间交流合作、资源共享,为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和陕西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形成300万辆汽车产业”做好人才培养而召开的专题会议。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新一行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参观调研近日,为促进西门子公司与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深入合作和发展,共同打造校企合作的标杆与典范,推广校企合作成功经验,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吴永新一行10人到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参观调研。

广东省人社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副处长刘启刚,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首席政府事务官兼区域组织总经理吴永新,高级副总裁、中国城市能力中心总经理兼华南区总经理商慧杰,政府事务总监何伟,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书记李胡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厉兵秣马 全力冲击喀山入场券历经3个月的高强度训练,近日,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计、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与开发、信息网络布线、商务软件解决方案、移动机器人、货运代理等8个项目15名学生参加了第45届世赛中国集训队第一阶段集训考核,最终,12名学生成功晋级制冷与空调、CAD机械设计、网络系统管理、网站设计与开发、移动机器人、货运代理6个项目的第二阶段集训,通过率高达86%。

将工匠精神融入世赛_以世赛标准培养学生

将工匠精神融入世赛_以世赛标准培养学生

|专题报道文 / 东莞市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郭春雷世界技能大赛(以下简称世赛)是目前全球地位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大的职业技能赛事,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

在2022年世赛机电一体化项目亚洲邀请赛上,东莞市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选手徐达与搭档在4天的竞赛中沉着应战,凭借扎实的基本功和多年的实战经验,以全程领先的优势获得了冠军。

虽然只有25岁,但这已经是徐达第4次在国际赛场上夺冠。

徐达之所以能先后4次在国际赛场上夺冠,与学院“将工匠精神融入世赛,以世赛标准培养学生”的育人理念密切相关。

一、以赛促教,用世赛标准培养学生2013年,学院率先在广东省全面开启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引进德国职业教育模式,对德国职业教育的先进理念、教学标准、学习领域、管理方法及考核方法进行本土化,培养无缝对接企业的高技能人才。

2015年,为了更好地对接世赛标准,培养更多的学生参加技能竞赛,学院经过全盘考量,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专门的技能竞赛办公室,负责研究各级各类技能竞赛。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尝试,学院发现学生进军世赛就像将工匠精神融入世赛以世赛标准培养学生2023年10月上 | 23OCCUPATION|职业向塔尖进军一样,选择参赛的选手余地比较大,因此更适合宽基础的选拔方式,而不应该刻意只训练一个或者几个为参赛而参赛的选手。

因此学院在教学中主动地融入世赛所必备的各种基础要素及评价标准进行教育教学。

这既成为学院便于选拔选手参加世赛的优势之一,同时也逐步确立学院“以赛促教”的办学理念,极大地促进和提升学院的教育教学水平。

基于此,通过不断优化与努力,学院选手挑战一个又一个大赛,赛场上涌现了越来越多学院学生的身影。

二、以赛促学,用工匠精神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是新时代工匠的代名词,是执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等优秀品质的综合体。

学院在培养国赛、世赛选手的道路上,坚持将工匠精神融入人才培养和选拔的全过程,在积极征战和承办各级各类技能竞赛项目中,充分发挥优势,全力备赛、力争突破,“以赛促学、以赛促建、以赛促评、以赛促奖”,努力为社会培养出一流的大国工匠。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训班开班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训班开班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机电一体
化技术专业培训班开班
佚名
【期刊名称】《职业》
【年(卷),期】2018(0)3
【摘要】近日,“2017年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培训班”
开班仪式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举行,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技工院校管理处处长
王飞、广东省人社厅技工教育管理处副处长刘启刚、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主任辜东莲、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兴军、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书记李胡、副院长刘新林等相关负责人,学院各科室、教学系负责人及来自全国各
地23所技工院校的30名机电一体化专业骨干教师共同出席了开班仪式.
【总页数】1页(P21-21)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工院校;技术培训班;技师学院;师资培训;广东省;技术
专业;机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18.1
【相关文献】
1.开封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封市技师学院第兰期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师资培训班在学
校开班 [J],
2.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班在山东交通技师学院开班 [J],
3.全国技工院校一体化师资培训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训班在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开班 [J],
4.全国技工院校汽车专业一体化师资培训班顺利开班 [J],
5.北京市工业技师学院首期一体化全国技工院校师资研修培训班开班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OCCUPATION
2018 02
专题策划
SPECIAL COVERAGE
编辑 强 音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
携手世界名企 创新办学模式提升人才质量 培育技能精英
在刚刚结束的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5个项目中,学院的6名选手,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取得“2金2银1铜”的优异成绩,成为本届世赛全国参赛项目最多、选手最多、竞赛成绩最好的技工院校。

学院连续两届实现双双连冠的传奇!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学院积极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提升的结果。

学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总体情况
2013年,学院成为了广东省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三所院校之一。

学院在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的方案中,提出了“创新载体,融合平台,驱动发展,走向世界”的办学理念和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教学改革思路。

通过创建“广东省机械技能联盟”“校企双制示范园”“校企共建世界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等平台,全力构建具有学院特色的办学模式。

1.创建广东省机械技能联盟,搭建校企合作办学的四方三层立体架构
2013年,学院成功建立了由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组成的“广东省机械技能联盟”,现联盟单位已达110家。

联盟形成“四方三层”校企合作组织架构,建立功能完善、职责明确、相互协调的校企合作办学
机制,形成了以合作育人为主线,完善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以人才培养质量为导向,建立多方参与评价机制;以满足双方需求为目的,建立定期调研与需求分析机制;以规范校企双方工作程序为内容,完善校企合作工作步骤和工作流程,确保校企双方的深度合作和可持续发展。

2.携世界知名企业共同建设“校企双制示范园”,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学院按照“理念与世界同步,标准与行业接轨”的思想,在“校企双制、八个共同”的基础上,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同投资3000万元共建“机电工控校企双制示范园”;与广州汽车集团公司等多家企业共同投资1500万元共建“汽车技术服务校企双制示范园”;与山特维克、卡尔蔡司等公司共同投资1900万元建设“精密制造校企双制示范园”。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示范园的建设,提炼和引进了世界知名企业的岗位职业标准、人才培养方法、工作任务以及建设资金和技术,与企业共同开展师资培养、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研教改、教学管理、实训场地以及世界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合作,实现了教学与企业岗位的对接,确保学生能学到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专业技术,创新了具有机械特
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
15
OCCUPATION
2018 02
专题策划
SPECIAL COVERAGE
编辑 强 音
色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3.创新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全面提升技能人才职业素质
学院以机电一体化、数控加工、汽车维修等试点专业为龙头,在全院各教学系、各专业全面推行校企双制办学。

现各教学系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机电系通过与西门子合作实现双元制的教学模式;数控系通过与瑞典山特维克公司合作,实现了产教研一体的教学模式。

通过校企双制办学,学院建立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校企合作为基础、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理论教学与技能操作融会贯通”的课程体系。

校企合作办学的具体做法
1.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同建设机电工控校企双制示范园,实现“双主体”育人
学院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共建机电工控校企双制示范园,引进了西门子的双元制培训体系,使学生能在世界先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利用世界先进的设备,学到世界先进的专业技术。

一是共同开办“西门子”校企双制班。

学院与西门子共同开办“西门子工业控制校企双制班”,完全按德国双元制的培养模式,由双方共同制定培养计划、参与专业建设、开发课程体系、组建教师队伍、共同实施教育教学,搭建管理队伍以及开展考核评价。

二是共同开展高水平的师资培训。

2013年至今,西门子多次派出工程师和专家为学院师生进行新技术培训,开发新课程等工作,组织了学院35名教师参加西门子工业自动化全球PT4认证。

双方合作完成了西门子全国职校暑期教师培训、西门子企业客户人员培训和社会人员培训500多人次。

三是双方共同组织开展技能竞赛活动。

在学院建设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和选手的集训工作中,西门子均予以大力协助,向学院提供了专家指导及软硬件平台支持,为学院选手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并获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是双方共同开展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

双方一起进行“产、学、研”活动,开发了与之配套的教材7本,一体化专业课程5门。

五是双方合作进行行业技能认证。

学院现已成为西门子培训及认证的合作伙伴,每年进行西门子认证培训达100多人。

2.学院与企业共同引导学生创新创业,积极促进就业工作
学院电子商务专业与广东林安集团合作,共建“电子商务创业就业校企合作示范基地”,将企业分公司办到学院中。

林安集团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平台、货源和技术支持,帮助学生在校就可以创建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毕业时学生可以带着自己的电子商务企业进驻林安集团投资2亿元建设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区,实现了学生创业就业的“一站式”服务。

3.校企共建世界大赛中国集训基地,共同培育金牌选手
学院利用高端引领、校企合作、多元办学的优势,从德国西门子等知名行业企业中引智引资。

引入企业资金800万元建设竞赛基地,按照世界技能竞赛的组织方式、技术标准和场地标准,完成了“行业领先、设施齐全、技术一流”,融“研究、培训、竞赛、集训”为一体的塑料模具工程、综合机械及自动化、数控铣、数控车等4个项目的国家技能竞赛基地和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的建设。

校企合作实践的体会
校企合作是深化学院内涵发展的抓手,通过实施校企双制办学,有力地促进了学院的教学管理、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科研、学生综合素质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

一是竞赛成绩突出。

学院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近年来学院共有73人在国家级以上竞赛中获奖,其中12人在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4金2银3铜1优胜的优异成绩,26人次获全国技能大赛第一名、28人次获全国第二名,115人获得全省技能竞赛前三名。

二是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教师愿意教,学生愿意学,毕业生深受企业好评。

近年来,学院有超过15%的毕业生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

企业对学院毕业生的满意度达到了90%以上。

有近30名学生被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四川绵阳物理研究院等国防重点军工企业录用。

三是学院综合实力快速提升。

近年来,学院被认定为广东省创建全国一流技师学院建设院校;世界技能大赛综合机械及自动化、塑料模具工程、数控铣、数控车等四个项目的中国集训基地。

获得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单位等
30多项荣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