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围盆地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浅析
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
第11卷 第2期中 国 地 质 调 查Vol.11 No.22024年4月GEOLOGICALSURVEYOFCHINAApr.2024doi:10.19388/j.zgdzdc.2024.02.03引用格式:田纳新,王大鹏,郑求根,等.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J].中国地质调查,2024,11(2):17-27.(TianNX,WangDP,ZhengQG,etal.Geologicalcharacteristicsandexplorationdirectionofoilandgasinthepassivecon tinentalmarginbasinsinthenorthernpartofWestAfrica[J].GeologicalSurveyofChina,2024,11(2):17-27.)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油气地质特征与勘探方向田纳新1,王大鹏1,郑求根2,杨光庆1(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102206;2.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100083)摘要:西非北部盆地勘探程度较低,但资源潜力巨大。
基于板块构造理论,通过结合地震与地质方法的综合研究,分析了西非北部主要地质时期的原型盆地,对比了各盆地的结构特征及其沉积充填差异性,解剖已发现油气藏,建立成藏模式,指出下一步勘探方向。
研究发现:西非北部被动陆缘盆地群经历了前寒武纪—二叠纪前裂陷、三叠纪—早侏罗世裂陷和中侏罗世至今的陆缘3个演化阶段,形成了断陷型、断坳型和坳陷型3个被动陆缘盆地亚类。
断陷型盆地形成单源-构造型成藏模式,勘探目标以裂谷层系的构造成藏组合为主;断坳型盆地可形成双源-双组合型成藏模式,大陆架上的缓坡带以裂谷层系构造圈闭为主,在台地边缘应寻找礁体和内幕岩溶,陡坡带上部的主要勘探目标应为规模较大的滑动-滑塌形成的斜坡扇,下部应关注成熟烃源岩层系内扇体所形成的上白垩统和下白垩统砂岩构造-岩性圈闭;坳陷型盆地以坳陷层系烃源岩为主,主要勘探对象为陡坡下部的浊积砂岩及台地缓坡三角洲砂体,台地边缘礁滩体、台地碳酸盐岩风化壳岩溶和断裂带岩溶也是值得重视的勘探方向。
柴达木盆地地震勘探技术进展及下步需求
岩 性 油 气 藏 LT L I H0 0CI S C RE ERV0 RS I
CE 会 议 专 刊 G
・
综述 与需求 ・
柴达 木盆 地地 震 勘探 技术进 展及 下步 需求
王传 武 , 冯云 发 , 青 宇 , 明生 , 良庆 黄 吴 张
( 中国石油 青海油 田分公 司勘探 开发 研 究院 ) 摘 要 : 达木盆地 的地震 勘探 经过 5 柴 0多年 的 实践 , 逐步形 成 了具 有 柴达木 盆地特 色的地震 资料 采集 、
家们 认 为 的柴达 木 盆 地 潜 在 的含 油 气 有 利 区带 和
构造 带大 多位 于复 杂 山地 。地形 复 杂 、 表相 对 高 地
差 大 、 发 和接 收 组 合 难 以展 开 , 利 于干 扰 波 的 激 不
第 一作 者 简 介 : 王传 武 ,96年 生 , , 级 工程 师 , 要 从 事地 震 资 料 方 法 研究 。 地址 :7 6 0 ) 肃 敦 煌 七 里 镇 青 海 油 田勘 探 开 发 研 究 16 男 高 主 (3 2 2  ̄ 院 。电话 :0 3 )9 35 。E malw w h ercia o c (9 7 8 2 65 - i:c q @p t hn. m. o o n
1 地 震 勘探 概 况
柴达木 盆地面积 1 1 l m , 中国西北地 区 . x O k 是 2
压 制 , 石滩 分 布较 为广 泛 。该 类 区域钻 井工 作非 砾 常 困难 , 在井 壁 坍 塌 严 重 、 药 难 以下 到 设计 深 存 炸
四大含 油 气 盆地 之 一 , 主要 发 育 柴 西第 三 系 、 柴北 缘侏 罗 系 、 三湖第 四系三 大含 油气 系 统 。盆地 经历
鄂尔多斯西部前陆盆地发育特征及勘探前景
111 展布范 围 .. 根据盆地 中生 代 各期 古 构 造 图揭 示 , 三 叠 晚 世定 边一西 峰有 一条 隆起 带 , 隆起 带 即是 前 隆 此 区, 而在 侏 罗纪 以后 , 由于东 部 地层 大量 剥 蚀 , 古 构造 面貌 已不 能代 表原始 的构造 面貌 。但 根据 前 人运用 泥 岩 压 实 曲线 恢 复 的 白垩 系 厚 度 图 中显 示 , 边一环 县一镇 原 一 带 仍 有一 规 模 较 大 的 在定 隆起 带 , 即该 期 的前隆 区 。 此
维普资讯
断
20 07年 3月
块
油
气
田 第l 4卷第 2期
F U T BDC I A L . I K OL&G SFE D A I L
鄂尔 多斯 西 部前 陆 盆地 发 育特 征 及勘 探 前 景
闫瑞萍 李汉林 路 达
(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 , 山东 东营 27 6 ) 5 0 1
1 1 2 3 斜坡带 ...
推 覆体 系西起 罗 山 , 4个逆 冲席组 成 , 有 由 具
典 型 的掩 冲推 覆特 征 , 震 剖 面揭 示 , 反 射 层 地
纵 向可叠 置 3次 。在 前 缘 三角 带 中 , 度较 小 约 宽 4k 其 内断 裂 仍 很 发 育 。后 冲 带 宽 度 不大 , m, 约 1 m, 0k 断裂 规 模 较 之 推 覆 体 系 内断 层 规 模 小 的 多, 其垂 直断距 10~ 4 6 20m。
盆 地 3类 j 。
本 区前陆 盆地分 为 4个构 造带 , 冲断带 、 即 坳
陷带 、 斜坡 带 和前 隆带 ( 图 1 。 见 )
1 鄂尔多斯盆地前陆盆地的特点
中国北方中新生代沉积盆地铀矿勘查进展和展望
积约 1 0 k 。大 部分 地 区已相继 部署 后续 0 万 m。
新 、东部 偏 老 的趋 势 ;含 矿 层 位 则 为 西 部 偏 老 、东部 偏 新 的趋 势 ,西 部 以 中下 侏 罗 统 为 主 ,中东 部 以下 白垩统 、上 白垩统 、古 近系为 主 _ 。这种 规律 与古 气候演 化有 密切 关 系E 5 ] 。 成矿模 式 研究取 得重 要进 展 ,建 立 了多种
抬升破坏亚型、构造断褶保存亚型E 。从最近 探明的蒙其古尔和东胜铀矿床的情况看 ,前景
广 阔 ,有较 多盆 地具 有很大 的找 矿空 间 。 努和廷 矿床 的成 因研究 和资 源储量 估算 评 价方 面有新 的 突破 。20 0 5年 以来 ,转 变 思 路 , 突破 古河道 或滨 湖古河 道及 层 间氧化作 用 和潜 水氧 化作用 的认识 ,认 为可 能是 湖相环 境下 与
矿远景区,为落实新的铀矿产地发挥了重要作
用 。 目前 应用 较 为普遍 有效 的是对 区域 地质 条 件 和成矿 条件 进行 调查研 究 与分 析 ,运 用 大地 构造 、水 文地 质 、古气 候 、铀 源 、岩相 古地 理
( 砂体 ) 、新构造运动、区域性还原作用等评价 准则进行综合对比的一般性预测评价模式,此
3阶段 ( 0 6 2 1 ) 2 0 ~ 0 0年 ,有新 开辟 调查 的 盆
吉林延吉盆地群 、黑龙江三江盆地等 。
1 3 1: 5 0 . 2 00 0铀 资 源 区域 评 价 和 航 空物 探
测量
1: 5 0 2 00 0铀 资 源 区 域 评 价 ( 相 当 钻 带
地 ,如 柴达 木盆 地 、焉耆 盆地 ,也 有在 前两个 阶段工 作 的基础 上对 重点 远景 区段 开展 深入 调 查 ,如 巴音 戈壁 塔木 素地 区 、二连 盆地 中东 部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_0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和勘探潜力摘要:本文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及勘探潜力进行探究,首先分析中国南海边缘盆地的构造和演变过程,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最后就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潜力进行探讨,对南海含油气盆地的勘探现状作出科学合理的评价。
关键词:中国南海;油气盆地;构造类型南海位于我国大陆南方,属于太平洋的西部海域,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海盆之一,拥有约1073.82km2的海域面积,不仅生态系统分布广阔,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其中包括海洋旅游资源和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
南海是海上航行必经的区域,对我国而言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1 中国南海边缘盆地性质及其构造和演变南海北部盆地是在华南地块及其边缘活动带基底上发育起来的拉张型新生代断陷—坳陷型含油气盆地,盆地规模较大。
当新南海处于张开阶段时,南沙地块开始呈现出裂离的状态,并且移动到距离华南大陆较远的区域。
在南沙地块漂移的过程中,地层逐渐发生褶皱断裂。
南海北部伸展盆地受到断裂、扩张和沉陷作用,使盆地普遍具有早期断陷、中期断坳、晚期区域沉降的发育过程。
北部湾盆地和珠江口盆地北部坳陷带在裂陷活动的初期、地势起伏较剧烈的构造环境下,沉积不稳定,以山麓相、洪积相等粗碎屑沉积为主;在裂陷活动的中期,地势被削平,出现比较宁静的湖泊环境,在湖盆的深洼处形成具有生油条件的暗色泥岩。
其后断裂又活动,盆地普遍下沉,被海相沉积物充填。
拗陷期被凹底锅式的大型坳陷所统一。
琼东南盆地、珠二坳陷和台西南盆地裂陷期晚期处于大陆坡位置,海陆过渡相烃源岩发育,烃源岩形成与河流—三角洲煤系密切相关。
中沙—西沙到笔架区烃源岩为渐新世—中新世海相烃源岩,与陆源有机质输入相关。
2 中国南海含油气盆地的构造类型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是典型的含油气盆地,是在华南板块及其边缘地块地质活动中逐渐演变形成的,呈现出新生代凹陷型的特点。
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在新生代初期曾发生过裂陷,主要呈现出东北至东西向的分布方向,到新生代的晚期阶段,南海北部大陆边缘盆地逐渐演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南华北叠合盆地油气勘探回顾与思考——以济源、谭庄-沈丘凹陷为例
第一作者简介 :齐兴宇 ,男 ,16 年 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勘探系 ,教授级高级 工程师 ,长期从事石油地质综合研究和勘探规划管理工作 。 94
收稿 日期 :2 0 - 3 3 0 9 0 —0
一
质部门 、物 探局及胜 利 、河南 【 、中原【、江苏油 田等 济源 、襄城 凹陷等见低 产油流 。在 8 凹陷中有 5 个 6口 多家油 气勘探单 位在 该 区开展油 气勘 探工作 。勘探 经 井分 别在新生界 、 中生界 和上 古生界 见油气 显示 , 但未
历了几个阶段:9 5 15 年至 17 年为区域概查和普查阶 能获得 商业性产 能 。 90 段;7 年 代初至 8 年 代早期 为石油普 查到油 气初探 阶 0 0 济 源和 谭庄一 沈丘 两 凹陷是 该 区面积 较大 、勘探 段 ;0 代 中期 到 9 年 代 中后 期以 周 口鹿 邑、谭庄一 程度相 对较高 、 8年 0 油气成藏 条件较 好 的地 区 。 通过 对这两 沈丘、 倪丘集、 襄城 、 舞阳及北部济源、 中牟等凹陷为 个 凹陷油 气勘探 事例 的分析和 反思 ,以探 讨造 成南华
原生 油藏为主要 目的 , 探新生界 次生油 藏 。 兼 该井钻 至 复杂地 下和地表 条件影 响 , 资料 品 质提 高不大 , 图后 成
上三叠统, 未见任何油气显示 , 但是, 发现了中、 下侏 未能提供新井位, 造成后续工作的被动局面。 其后 , 在 罗统一 上三叠统 1 0 m 厚 尚未 见底的烃 源岩 。 40 黄庄构 造的郭 1 井钻探 目的 层侏 罗系 、白垩 系 , 已有 据 1 9 9 5年后 进入华 北 古生界 深化 研究 和探索 阶 段 , 地震资 料成 图为断背斜 构造 , 距T、 K烃源 岩生烃 区近 。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第二章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二、盆地分析内容 (一)多手段进行盆地背景分析 指导理论: 指导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或其他大地构造理论手段 重力、磁力、电法、地震、 重力、磁力、电法、地震、钻孔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 盆地形成机理和盆地中的重大动力事件,如伸展、 盆地形成机理和盆地中的重大动力事件,如伸展、挤 断陷、 压、断陷、拗陷 确定盆地成因类型及进行对比 (二)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 方法:古生物学的、同位素测定、古地磁、 方法:古生物学的、同位素测定、古地磁、地震反射 剖面、沉积旋回和测井资料。 剖面、沉积旋回和测井资料。 目的: 目的:①建立成因地层单元或等时地层单元 建立地层序列—成生联系和特征 ②建立地层序列 成生联系和特征 确立地层格架—地层的空间关系 ③确立地层格架 地层的空间关系
2011-7-14 3
第二章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第一节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要素)
八、特殊沉积体的基本参数 如石油地质学:生、储、盖;热演化指标;油 气地球化学的若干指标等。 如煤地质学中的煤质、煤岩参数; 古地热(温)参数; 煤体参数(厚度、分带); 砂体参数(厚度、分带); 涉及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指标等等。
2011-7-14 4
第二章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第二节 盆地分析的整体思路及内容
一、总体思路 关键思路: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沉积规律、 沉积规律、 关键思路: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沉积规律 相分析、成矿特征——从全盆地着眼 从全盆地着眼——演化史、充 演化史、 相分析、成矿特征 从全盆地着眼 演化史 填史、成藏史。 填史、成藏史。 (一)整体分析: 即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个别要服从整体。 如单个剖面局部区的特点,要从全盆地着眼进行研究, 为沉积体系和体系域配置打下基础。 (二)古环境和古构造结合分析—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 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沉积矿床的基本因素,如煤、 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沉积矿床的基本因素,如煤、 石油。 石油。 盆地分析大量工作—再造古环境 再造古环境, 盆地分析大量工作 再造古环境,沉积体系重建 古构造又控制古环境和古地理,因此, 古构造又控制古环境和古地理,因此,两者应结合起 2011-7-14 来,不能孤立地去分析。 5
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
辽河外围盆地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分析为了寻找辽河油田接替领域,加大外围盆地的勘探力度势在必行。
近年来在辽河外围的陆家堡凹陷勘探取得较好勘探效果,而分析认为奈曼凹陷也具有较好的生油条件及储盖组合配置。
本文从构造特征、地层特征、油源条件及储层特征对该区的石油地质特征进行分析,最终确定该区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标签:奈曼凹陷;石油地质特征1 概况奈曼凹陷是开鲁盆地西南侧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
西北以乌兰尔格—东三义井凸起与张三园子—新庙凹陷相望,东以章古台凸起与八仙筒凹陷为邻,有利勘探面积约800km2。
奈曼凹陷总的资源量为0.86 × 108t,已上报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 034×104t,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目前该区完成二维地震1 329.2km,三维地震110.3 km2。
区内共有完钻探井8口,其中有4口井获工业油流,2口井见油气显示。
在凹陷中北部西侧发现了一个含油构造—双河断裂背斜,揭示了两套油藏,九上段為构造油藏,九下段为岩性油藏。
探明含油面积9.58km2,地质储量2034.29×104t。
2 石油地质特征2.1 构造特征奈曼凹陷是开鲁盆地西南侧的一个次级负向构造单元。
构造走向NNE向,呈狭长条带状分布。
根据区内断裂展布特征及构造形态,将区内划分为3个二级构造单元,即西部陡坡带、中央洼陷带和东部斜坡带。
2.2 地层特征本区主要发育中生代地层,下白垩统分布面积约800km2,最大埋深3600m。
下伏发育有中侏罗统海房沟组和三叠系上统哈达陶勒盖组。
前中生界基底由海西褶皱带石炭、二叠系浅变质砂岩、页岩组成。
奈曼凹陷地层发育较全,由三叠系哈达陶勒盖组、中侏罗统海房沟组、白垩系下统九佛堂组、沙海组、阜新组和白垩系上统、新生界组成。
2.3 油源条件奈曼凹陷发育有九佛堂组和沙海组两套生油层系,九佛堂和沙海组沉积时期发育的半深湖、深湖相深灰色泥岩、褐色油页岩沉积,具有较高的生油能力,构成本区主力烃源岩。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与南部边缘典型盆地CO2研究现状及进展
1 6日 “ 京都议定书”的签订 , 标志着 C O : 等温室气体 的排放 将受 到严 格限制 ,这 对世界 各 国尤其是 经 济迅 猛发展 的 中国提 出了 巨大 的挑战 。虽然 C O : 对 自然 环 境及生 态平 衡的 破坏存 在极 为不利 的 一面 ,但 其 同时 也是 国民 经济及 工农业 生产 中应用 非 常广泛 的重 要非 烃 气资 源 。由于 C O : 的多重性 , 人们在 认识和 改造 自然 的过程 中 , 必须 充分利 用 C O: 资源的 有利 方 面 , 并将 其
2 7 №. 2 2 ∞7 C h i n a t r o l a E l Ⅲ i o n 、
维普资讯
/ R a 值( 样品实测 H e / H e 值与空气标准 H e / H e 以及产生 酸雨现 象等 ,恶化环 境 。由于 C O 资源 多重 及R O2 性 的存在 ,故尽 快开展 对 C O 成 因机 制 、气源构成 特 值 之 比)是 判识与 区分 不同 来源及 成 因天然 气和 C
洋地 质调查局 ,广东省广州市 5 1 0 7 6 0 {3中海石油研 究中心 ,北京 1 0 0 0 2 7 )
摘 要 :南海北部边缘盆地非生物 C O: 资源 丰富 ,成因类型有壳源型、壳幔混合型及火山幔源型,其 中高含量壳源 型和壳幔混合型成因 C O : 不仅集中分布于盆地 中部坳陷泥底辟带浅层 , 而且具有平面上分区分块、纵向上分层分带分期 运聚充注的复杂规律。根据勘探及研究程度 ,预测其 C O : 资源量超过万亿立方米 ,勘探及钻探证实的 C O: 地质储量近 3 0 0 0×1 0 m ,居我国探 明 C O : 地质储量之首 ,具有巨大的勘探潜力和综合开 发利用前景。南海南部边缘 曾母和万安盆 地油气勘探 中亦发现部分 C O : 气藏和含 C O : 油气藏 , 其成因类型多为非生物火山幔源型 , 且受控于火山幔源活动与深大 断裂的输导 作用 ,但该区 目前勘探与研究程度甚 低。 关键词 :南海 ;北部边缘 盆地 ;南部典型盆地 ;C O: 成 因;运聚成藏规律 ;研究现状 中图分类号 :T El 2 2 . 2 文献标识码 :A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
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国内外油气勘探开发技术对比及发展趋势浅析摘要:随着世界油气资源开发进程加快,剩余油气藏的探明及开发难度日益加大,国外石油公司普遍注重高端技术研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勘探成功率和油气采收率,国内石油公司通过引进、消化和吸收,不断提升勘探开发技术水平,缩小与国外石油公司技术差距,实现公司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国内外石油公司;技术对比;发展趋势;勘探开发科技进步是石油企业发展最持久的动力,是实现油气资源高效开发的保障。
当前,石油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已经成为影响油田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国外勘探开发先进技术及发展趋势1.1 勘探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随着勘探领域的转变和勘探对象的日趋复杂,高新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
其代表技术主要包括:深层油气补给、连续型油气聚集等理论;此外,原子介电共振扫描仪、综合预测系统MDI等新技术和装备,能够提高地质建模速度与精度,得到更加可靠的预测结果;近两年,地球物理代表技术主要包括:宽频地震、4D地震、高密度地震、无缆采集等,以及各向异性与全波形反演地震成像等,应用以上技术,能够改善工效,降低勘探开发风险。
1.2 油气开发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进入21世纪,油气田开发向着高科技、低碳环保的方向发展。
主要代表技术有:智能水驱、海上注气、顶部注CO2驱等提高采收率技术,快速压裂完井技术,新型生物聚合物、二氧化碳驱等驱油技术,以上革命性的油气增产技术使得国外石油公司大大节约了作业时间和成本,以最少的投入获取更高的采收率。
1.3 石油工程技术进展及发展方向钻井逐渐向深层和深水领域扩展,技术、设备不断创新升级。
主要代表技术有:连续起下钻和循环钻井、混合型钻头、高造斜率旋转导向系统、抗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等,以上技术的优点是能够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钻头的控制性更好,适应地层范围更宽。
同时最大限度提高泄油能力,提高油气产量;测井代表技术有:斯伦贝谢公司的Techlog2011井眼数据处理平台、电缆旋转井壁取心工具以及Petrom 公司研制的随钻电磁波电阻率传感器、随钻方位伽马测量仪等新型设备仪器。
前陆盆地的认识及勘探意义
内容提要前陆盆地是指位于克拉通边缘,外侧为活动造山带的沉积盆地,其成因主要与克拉通边缘的被动下弯和造山带一侧的构造负荷作用有关。
盆地在形成演化、构造变形和沉积特征方面表现出独特的特征,并与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
目前国内外这类盆地在油气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潜力,成为石油地质学家和构造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前陆盆地分类演化历史成因盆地特征前陆盆地是世界上油气最丰富、大油气田最多的一种盆地类型,受到构造地质界和石油地质界的普遍重视。
前陆盆地学是研究在前陆构造环境中盆地形成、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学科,近20年来,前陆盆地学在新的大地构造理论指导下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本文回顾了前陆盆地概念的演变,从文献中追踪前陆盆地原命名者的涵义和沿革,以便更好地理解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前陆盆地特征及模式,最后根据前陆盆地的构造、沉积特征分析了该类盆地的含油气性,并提出今后有关前陆盆地概念用法上的建议。
1 前陆和前陆盆地的概念前陆(foreland),又称前地,在一般地质学中是指在其他陆地前缘或与其毗邻的陆地,它们之间存在自然地理关系。
而构造地质学中的前陆Suess(1909)创造的,用以表达后陆朝着前陆运动的想法,前陆是指与造山带毗邻的稳定的克拉通或地台的边缘地区,此定义为后来的地质学家所引用和发展。
Stille(1936)给前陆下的定义是指“不再受阿尔卑斯褶皱作用的大地构造单元,至多不过发生日尔曼型变形的地区”;Hills(1940)对前陆的定义为“地槽沉积物变形时向着它运动的稳定地块”;Horberg等(1949)描述前陆是“在一系列逆掩断片前面的地区”;Eardley(1951)将前陆定义为“在阿尔卑斯,大量的复杂褶皱的地槽沉积物及侵人岩被向北推动了数英里。
运动所指向的、北面的稳定陆地,就叫前陆”。
Eardley的定义已很接近现今前陆的概念,也是板块构造学说诞生之前被普遍接受的前陆概念。
确切地说,前陆是指与造山带(或活动带)相毗邻的、稳定的大陆部分,造山带的岩石向其逆冲或逆掩。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气勘探开发形势与未来发展展望
苏里格气 田发现之后 , 针对气藏低 丰度、 渗 低
透 、 压和储 层非 均质 性较 强 的特点 , 低 开展 了大量 的 前期 开 发评价 工作 , 出 了致 密气 开发要 面对 现实 、 提 依靠 科技 、 新机 制 、 化 开 采 、 创 简 走低 成 本 开 发路 子
1 前 言
鄂 尔多斯 盆地 是 我 国第 二 大 沉 积盆 地 , 太 古 在
开发 取得 重大 突 破 , 增 储 量 3 7 新 . 8×1 m , 0 已成
为增 储 上产 的 重 要 领 域 。2 1 盆 地 致 密 气 总 产 0 1年 量 达到 12×1 占盆地 天然气 总产 量 的 5 6 0m , 8% , 并 建成 我 国第 一 大气 田— —苏 里格 气 田( 图 1 。 见 )
[ 稿 日期 ] 2 1 4— 6 收 0 2—0 0
[ 基金项 目] 国家大型油气 田及煤层气开发重大专项 (0 1 X 5 0 2 1Z 0 0 7—0 ,0 lX 54 4 0 2 1Z 0 04) [ 作者简介 ] 杨 华( 9 3 16 一), , 男 山东菏泽市人 , 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 , 主要从事低渗透油气 田勘探开发与工程管理
2 致密气勘探开发历程
2 1 探 索 阶段 ( 9 6年以前 ) . 19 鄂尔 多斯 盆地 天然 气勘探 开 始于 2 0世纪 5 0年 代 , 期 以寻 找 构造 气 藏 为 主 , 盆 地 周 边 钻 井 6 早 在 0
均坡 降一 般在 4~ / i, 7m k 除有 少数 鼻状构 造外 , n 大 都 十分平 缓 , 备形 成构 造气 藏 的圈闭条 件 , 不具 主要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
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与勘探技术一、概述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创新,重点突出了地质条件分析、成藏机制探讨、勘探技术应用等方面的重要成果。
通过对研究区地质背景、生储盖组合、油气分布规律的综合研究,明确指出了该区域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和勘探方向。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进展;勘探技术;有利目标区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油气资源成为了我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之一。
盆地地质研究作为油气勘探的先导性工作,对于揭示油气分布规律、指导油气勘探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油气地质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勘探中,一系列重要发现和突破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和勘探技术的创新,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通过系统的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全面概述了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地质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勘探技术的创新。
这一研究不仅揭示了该区域独特的油气地质特征,还为今后的勘探方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工作的深入,我们有理由相信,鄂尔多斯盆地将会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之一,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鄂尔多斯盆地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横跨陕、甘、宁、蒙四省区。
这一盆地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炭、石油及天然气资源,其中煤炭储量约占全国可采储量的13,石油储量占全国可采储量的14,天然气储量则占全国森林总储量的14左右。
这些矿产资源不仅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安全保障。
更重要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地理位置使其在中国乃至全球能源市场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全球视角来看,鄂尔多斯盆地是我国对外矿产合作的重要窗口。
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该盆地成为我国通往国际市场的重要通道,对于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的经贸合作具有深远的影响。
准噶尔外围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方向
2020年11月第25卷 第6期中国石油勘探CHINA PETROLEUM EXPLORATION准噶尔外围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与勘探方向冯德浩1,2 刘成林1,2 姜文利3 高 煖3 李 培1,2 黎 彬1,2 柳永军1,2 张 蔚1,2( 1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3自然资源部油气资源战略研究中心 )摘 要:准噶尔盆地外围分布众多中小型低勘探程度盆地,地质认识程度低、地质资料缺乏,准确分析其油气源条件和油气资源潜力对未来风险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以地震、测井、分析化验和前人文献等资料为基础,采用低勘探程度盆地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厘定了准噶尔外围盆地主要烃源岩层位,并分析了各盆地油气资源潜力。
研究表明:准噶尔外围盆地侏罗系和二叠系烃源岩为主要油源岩,其中侏罗系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已达成熟阶段,具备较强的生烃能力;二叠系烃源岩为中等—好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石炭系和泥盆系烃源岩为主力气源岩,处于高成熟—过成熟阶段,以生气为主。
采用成因法计算准噶尔外围7个低勘探程度盆地总的石油资源量和天然气资源量分别为15009.75×104t 和339.27×108m 3,总体呈“多油少气”的特征。
综合油气资源评价成果,建立了侏罗系、石炭系—二叠系及泥盆系3种有利的油气成藏模式,并优选和什托洛盖盆地与布尔津盆地为油气资源潜力大的A 类盆地,可作为下一步风险勘探地区。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低勘探程度;烃源岩;油气资源评价;勘探方向中图分类号:TE122.1 文献标识码:AOil and gas resource assessment and exploration targets of low explorationdegree basin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Junggar BasinFeng Dehao 1,2, Liu Chenglin 1,2, Jiang Wenli 3, Gao Xuan 3, Li Pei 1,2, Li Bin 1,2, Liu Yongjun 1,2, Zhang Wei 1,2( 1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Petroleum Resources and Prospecting,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2 College of Geosciences,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Beijing); 3 Strategic Research Center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 )Abstract: There are many medium-small basins in the periphery of the Junggar Basin, which have been subject to relatively little exploration. The geological understandings of these basins are low, and the geology data is insufficient.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future risk exploration to accurately analyze the conditions of oil and gas sources and the potential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Based on seismic data, well logging, laboratory testing and previous literatures, by using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 assessment method for low exploration degree basins, the main source rock formations in the peripheral basins of the Junggar Basin are determined and the oil and gas resource potential of each basin is estim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Jurassic and Permian source rocks are the main oil source rocks in the peripheral basins of the Junggar Basin. The organic matter abundance of the Jurassic coal-measure source rocks is high and the source rocks have reached the mature stage, which have strong hydrocarbon generation capacity. The Permian source rocks are medium to good, the organic matter type is Ⅱ2—Ⅲ, and the source rocks are in the stage of mature to high mature. The Carboniferous and Devonian source rocks are the main gas source rocks, which are in the stage of high mature to over mature, and are gas-prone. Using the genetic method, the total calculated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seven peripheral low exploration degree basins of the Junggar Basin are 15009.75×104t and 339.27×108m 3 respectively, which are characterized by “more oil resources and less gas resources”. Based on the assessment results of oil and gas resources, three favorabl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models of Jurassic, Carboniferous-Permian and Devonian are established. The Heshituoluogai basin and Buerjin basin are selected as type-A basin with great oil and gas resource potential, which can be considered as risk exploration areas in the next step.Key words: Junggar Basin, low exploration degree, source rock, oil and gas resource assessment, exploration target基金项目:“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项目“中西部地区中小盆地油气资源评价”(2017YQZYPJ0128)。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新进展及借鉴意义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油作为一种重要的非传统油气资源,正日益受到全球能源行业的关注。
近年来,国外在致密油勘探开发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不仅提升了致密油的开采效率,也为其在全球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奠定了坚实基础。
本文旨在梳理和分析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的新进展,探讨其借鉴意义,以期为我国致密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本文将首先概述致密油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在全球能源市场中的地位,接着重点介绍国外在致密油勘探开发方面的最新技术、方法和管理经验,包括水平井钻井技术、多级压裂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等。
本文还将分析国外致密油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总结其成功经验,探讨其对我国致密油产业的启示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国内致密油产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致密油勘探开发技术的进步,实现致密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概况近年来,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致密油作为一种重要的石油资源,已成为国外石油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
致密油主要分布在页岩、砂岩等致密储层中,具有低渗透率、低孔隙度等特点,勘探开发难度较大。
在致密油勘探开发方面,美国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美国通过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成功实现了致密油的商业化开发。
其中,巴肯页岩、鹰滩页岩和尼布拉拉页岩等地区的致密油开发已成为美国重要的石油生产基地。
同时,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也在致密油勘探开发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国外致密油勘探开发的主要技术包括水平井钻井、多级压裂、水力压裂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有效提高了致密油藏的采收率和单井产量。
随着地震勘探、测井解释等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致密油藏的认识越来越深入,为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致密油勘探开发过程中,国外石油公司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他们通过采用环保钻井液、减少水力压裂用水量等措施,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通过优化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等手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中国发展趋势预测
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进展及中国发展趋势预测杨涛;张国生;梁坤;郑民;郭彬程【摘要】The tight sand gas is becoming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domains in unconventional natural gas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 Especially the large-scale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merican tight sandstone gas promotes the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in other countries. Based on a brief overview of global tight sandstone gas exploration & development, the paper carries out a systematic study on the exploration history, the exploration effect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and proposals of China's tight sandstone ga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a' s tight gas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and is entering the fast-developing stage recently. In recent years, several large tight sandstone gas reservoirs are discovered in upper Palaeozoic of Ordos Basin, Xujiahe Formation of Sichuan Basin and deep formations of Kuqa, Tarim Basin. The reserve and production of tight sand gas have both experienced rapid growth. The production accounts for 1/5 of China's total nature gas production in 2011, and it is predicted to reach 1/3 in 2020,and at that time the tight sandstone gas would become the key role in natural gas industry.%致密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美国致密气大规模开发利用,推动了许多国家进行致密气勘探开发的进程.从全球致密气勘探开发进展情况入手,对我国致密气的勘探开发历程、主要致密气田勘探开发成效、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表明,我国致密气大致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目前已进入库车深层发现了一批大型致密气田,致密气储量、产量均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2011年致密气产量占我国天然气总产量的1/4左右,预计2020年致密气产量比例将进一步提升到1/3左右,成为支撑我国天然气工业快速、健康、稳定发展的生力军.【期刊名称】《中国工程科学》【年(卷),期】2012(014)006【总页数】6页(P64-68,76)【关键词】致密气;勘探开发;发展趋势;产量预测【作者】杨涛;张国生;梁坤;郑民;郭彬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7致密砂岩气(以下简称致密气)已成为全球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之一,特别是美国致密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不仅助推美国天然气产量快速回升,也带动了全球致密气快速发展。
从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看大庆外围中小型盆地勘探前景
从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看大庆外围中小型盆地勘探前景孟祥军;金成志;杨平;霍凤龙;吴宏军【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05(010)003【摘要】通过对海拉尔盆地勘探历程的总结,阐述了断陷盆地勘探的四个特点,即盆地勘探突破需要一定的前期投入准备和具有较长的储备时间,勘探工程量投入与勘探成果呈正相关性,盆地勘探的突破与三维地震量的加大同步,资源量的认识在勘探的不同阶段存在一个较大的变动过程;分析了断陷盆地勘探所需历经的地震勘探准备阶段,系统研究、准确定位阶段,以及加大三维地震、钻井工作量,勘探从发现到突破阶段等三个阶段;得出了工程量的投入是勘探突破的保障,二维地震是勘探发现的基础、三维地震是勘探突破的关键,断陷盆地资源量的认识与钻探程度密切相关等三个结论.以此为模式,类比并提出了三江、漠河、大杨树、依兰-舒兰、孙吴-嘉荫等大庆外围中小型盆地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总页数】5页(P22-25,45)【作者】孟祥军;金成志;杨平;霍凤龙;吴宏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102200;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黑龙江省,大庆市,16345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黑龙江省,大庆市,16345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黑龙江省,大庆市,16345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黑龙江省,大庆市,163453;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部,黑龙江省,大庆市,1634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大庆外围中新生代盆地油气勘探领域及潜力 [J], 吴河勇;杨建国;金玮;王洪伟;徐庆霞;毕殿辉2.松辽盆地油气田分布规律的认识演进和海拉尔盆地油气分布规律--献给松辽盆地石油勘探50周年 [J], 薛维志3.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发现历史回顾与经验教训(二)——从盆地风格看盆地油气勘探前景 [J], 孙肇才4.松辽盆地外围东南部中生代残留盆地相互关系及油气勘探前景 [J], 董清水;高屹;王立贤;杨光;李世臻;朱莹;王丹丹5.从新的勘探理念寻求楚雄盆地油气勘探的突破——试论楚雄盆地的深盆气勘探前景 [J], 张福东;戚厚发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进展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进展冯志强;郭金瑞;田琨;刘静静;张忠民;田纳新;吴高奎;宫越【期刊名称】《地质学报》【年(卷),期】2024(98)3【摘要】自21世纪以来,被动陆缘盆地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的重点领域。
在统计被动陆缘盆地勘探数据,分析被动陆缘盆地历次理论、技术进展带来的勘探领域的不断突破和油气发现规律基础上,认为有三个方面大的持续发展,在勘探理论上已突破过去围绕裂谷找油,近年发展了坳陷型、转换型陆缘盆地油气成藏理论,提出在被动陆缘半封闭—封闭的局限大型坳陷周缘、转换型被动陆缘转换坳陷带、地幔出露带洋壳上覆远洋浊积砂领域找油的观点,在南大西洋西非段、西南非段、地中海东部、中北大西洋两端、东非海上均取得重大勘探突破;在勘探领域上横向呈现由陆上—浅海—深水—超深水,纵向由斜坡水道—斜坡扇—坡底扇—盐下碳酸盐岩—深水扇发展趋势;在工程技术上随着深水钻探、盐下目标地震识别刻画等技术发展,带动了水深3000 m以上目标钻探和勘探突破。
全球被动陆缘早期勘探主要在墨西哥湾周缘、南大西洋两岸中段,近年来逐步向中-北大西洋两岸、东非沿岸、北极等领域转移,未来被动陆缘油气勘探越来越走向远洋超深水、盐下、深层、极地等领域。
【总页数】18页(P957-974)【作者】冯志强;郭金瑞;田琨;刘静静;张忠民;田纳新;吴高奎;宫越【作者单位】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相关文献】1.北美大陆古代和现代被动大陆边缘含油气盆地的对比分析2.东非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结构构造差异与油气勘探3.古老被动大陆边缘的后期改造类型及油气发现——对塔里木盆地西南部被动大陆边缘勘探潜力分析的启示4.被动大陆边缘盆地油气勘探新进展与展望5.北美东部被动大陆边缘盆地的分段性与油气勘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石化“十四五”主要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
中国石化“十四五”主要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张宇;赵培荣;刘士林;刘超英;程喆;陈前;陈刚;张飞燕【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24(29)1【摘要】在系统梳理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石化)“十四五”以来高质量勘探举措、理论技术进展及油气勘探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油气勘探发展战略。
“十四五”以来,中国石化坚定资源发展信心,大力推动高质量勘探实践,在塔里木、四川、渤海湾、准噶尔、鄂尔多斯等盆地的深层碳酸盐岩、陆相页岩油、深层页岩气、中西部碎屑岩、成熟探区隐蔽油气藏、深层煤层气等领域取得了主要勘探成果,为石油稳增长、天然气快上产夯实了储量基础。
同时,发展完善了超深走滑断控缝洞型油气成藏理论、创新形成了页岩油成储成烃富集理论、深化了海相页岩气“二元富集”与致密碎屑岩油气差异富集机理认识等;攻关形成了复杂地质结构与储层结构条件下的以地震勘探、深层—超深层钻完井、超深层测录试井、水平井压裂技术等为代表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工艺技术。
展望未来,中国石化探区具备石油稳定发展、天然气快速发展的资源基础,勘探工作聚焦保拓矿权、勘探突破、规模增储三大核心责任,以深地工程、页岩油气示范工程、致密碎屑岩效益攻坚、常非统筹为统领,加快推进战略突破发现,落实规模增储阵地,进一步夯实上游可持续发展资源基础。
【总页数】18页(P14-31)【作者】张宇;赵培荣;刘士林;刘超英;程喆;陈前;陈刚;张飞燕【作者单位】中国石化油田勘探开发事业部;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1【相关文献】1.中国石化油气勘探进展与上游业务发展战略2.中国石油"十三五"油气勘探重大成果与"十四五"发展战略3.中国石化"十三五"油气勘探进展与"十四五"前景展望4.中国石化深层、常压页岩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展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盆
地
开鲁盆地陆家堡 凹陷 苏北盆地洪泽 凹陷
二连盆地乌里雅斯太 凹陷 二连盆地吉尔嘎朗图 凹陷 酒东盆地
科尔沁 管镇
南洼槽 锡 林 营 尔
深陷区低隆 深陷区低隆
深陷区斜坡 下台阶 深 陷区斜坡 下台阶 深 陷区斜坡 下台阶
5 1 l6 67 3
2 8 27 66 6 30 0 0~50 00
D :1 .9 9 ji n 1 7 —7 0 .0 1 0 .0 OI 0 3 6 / . s . 6 2 7 3 2 1 .4 0 1 s
外围盆地勘探进展与发展战略浅析
王玉满 董大忠 马 洪
( 中国石油勘 探开发研究院 ,北京 10 8 ) 0 0 3
摘 要 :分析外 围中小盆地近几年勘探进展 并取得 4 点启示 :近几年勘探成效超过预期,外围盆地有望成为现实的增储
32 . 外围中小盆地优选 笔者从中石油新一轮资源评价的3个外围盆地中, 9 挑 选 了 2 个 石油地 质条件 相对较 好 、资源规 模较 大的 1
特征, 可以作为外围盆地评价 比照的标准。 由此建立的
中小盆地分类标准为 : 表 )这 1 I 凹陷 ( 类 盆地) 资源量大干08X1 资源丰 盆地作为优选对象 ( 3 。 2 个盆地拥有石油远景 . 0 、 t 7 2 0t 50 0 o t 度大 于 3X14 k 时 , 0t mz 发现的最大 油 田规模一 般可超 资源量 7 .6X 1 、石 油地 质资 源量 3 .6X1。 , / 过 20 0t( 0 0X 14 大中型油 田) ,具 有 良好 的勘探前景 ; 分别占中石油外围盆地石油资源量的9 .% [0 9 。 4 3  ̄ 9 .% 1 未参与评价优选的盆地 1 个, 8 单个盆地石油地质资源 Ⅱ类 凹陷 ( 盆地 ) 资源 量为 ( .~0 8 0t 02 .)X1 、 00 5 .6 0t .9×1 o 0t。 资 源丰 度大 于 15×1 k ,或资源 量大 于 0 2X 量为 (.1 ~0 6 ) X 1 ,平 均为 0 1 . 0t m。 / .
外 围盆地总体面临勘探和认识程度低、勘探前景和发 目前 ,外 围盆地勘 探程度 总体偏 低 ,主要 表现 为 : 展战略 不 明朗等 问题 。 文论述 的 外 围盆 地是指 除 “ 本 七 ①多数盆地 尚未开展地震勘探, 仍处于地质调查阶段; 大 五 中” 盆地 以外 尚未获 得 重大勘 探 突破 的 中小 盆地 ②在 做过 地震 勘探 的少数 盆地 中 ,主要 凹陷 尚未实现 ( 不含 松辽 、渤海 湾 、四 川 、 尔 多斯 、青海 、塔 里木 、 地震连片 , 鄂 且地震资料时间跨度大 、 品质差, 不能满足 准噶 尔 、吐哈 、三塘 湖 、酒泉 、二连 、海 拉尔 “ 七大五 构造 精细 解释和 储层预 测的 需要 ; ③资源探 明率低 , 除 中”盆地 以及位 于青 藏高原 和海域 的盆 地 ) 。笔者 以 中 依兰一伊通 、 开鲁一彰武 、 苏北等盆地有少量探明储量 石油探区 3 个外围盆地为对象, 9 总结近几年的勘探进 外 ,多数盆 地无探 明储量 。
< 2 < 2
3 5 <2
o冯志强、金成志 、吴河勇等 ,东北中 、新生代断陷盆地群油 气资源 战略调查 及评 价 , 0 7 20 。
/f / l 中国石油勘探 21 年第4 01 期 2
上述 所选 择的 2 个 凹陷具 有 石油地 质条 件和勘 探 1 领域 清楚 , 勘探 程度相 对较 高 , 已有探 明或控制 储量 等
领域; 生油凹陷的深陷带是最有利 的勘探 区域 ;能否 发现大 中型油气 田是盆地迎 来勘探高峰和勘探可持续发展 的关键 ;科技
进 步是 实现勘探突破 的重要保证。 据 8 依 个勘探程度相对较高 的中小盆地 2 个凹陷的最大油藏规模与凹陷资源丰度、资源规 1 模 关系探索建立 了外 围盆地评价优选标准 ,并针对 中石 油 2 个外 围盆地开展了评价优选和勘探潜力分析 ,确定 了6个 I 1 类
实的增储领域 “ 十五”以来( 尤其是近两年) ,随着对外围盆地的
基本油气地质特征为: ①盆地发育以中、 新生代为主, 具
第一作者 简介 :王玉满 ,男 ,博士 ,高级工程师 ,从 事石 油地质 与勘探 规划研究工作 。 收稿 日期 : 0 0 卜 2 ;修改 日期 :2 1 一 1 0 2 1—1 9 0l 0 — 4 o门相 勇、张研等 ,全国 中小盆地资料库建档及评价优选 ,20 。 03
展 和勘 探潜 力 , 过 与 “ 大五 中”盆地对 比开展 盆地 通 七 优选 ,探讨外 围盆地 勘 探发展 战略 。
2 勘探启 示
2 1近几 年勘 探成 效 超过 预 期 。外 国盆 地 有望 成 为现 .
1 基本石 油地质特征和勘探现状
根据我 国中小盆地勘探和研究成果 ¨ …,外 围盆地
一
约 70X1f) 已成 为辽河 探区油 气勘探 的重要 战场 。 凹陷 区 ,油 气主要 分布 于环深 陷 区的斜坡 中下台阶 和 0 O ,
表 1大型盆地和 中小盆地油气运移距离对 比表
Ta e Co r lton h dr a b n m i a in it n e et e lr e s al b sn a d bl 1 rea i of y oc r o grto ds a c b w en a g — c e a is n m i s a l ie b sn d-m l z d a is s
・贾承造 、赵文智 、胡素 云等 ,新一 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 ,常规油气资源评价 ( 各盆地 )成果汇编 ,20 。 05
1 N o1C i eo u xl a 、 o42 1 h aPt l m Ep r m n re 。t
重视 程 度和勘 探 力度加大 ,在依 兰一伊 通 、开鲁一 彰
盆 地
油藏名称
油藏位置 东南隆起顶部
油 气藏规模
距离油气源距离(m) k 7 0
类 型
名 称
松辽盆地北部 长春岭
油( O ) ×lf t
25 7
气( 0 ) X1 m
大型坳陷盆地
松辽盆地北部
准噶尔盆地
阿拉新
陆 粱
西斜坡上部
腹部隆起上部 1 l6 2 8
在方 正柞树 岗向斜部 署 方 4井和 方 6井 ,分获 日产 油 破 , 增控制储 量 26X1 , 新 0 0t 年产 量 已突破万吨 大关 。 9m 0 8 工 业油流 , 实有利 勘探面 积 4 0 m 6 、1 .m 落 3k ; 综观 近几 年勘 探成 效 ,外 围盆 地具 有一 定勘 探前
苏 北 :“ 十五 ”以来 ,经过冀 东 、浙江两 个油 田的
武、 苏北等取得一系列突破和新进展, 勘探成效不亚于 先 后勘 探 , 基本 弄清 了主 力凹陷( 泽 凹陷) 构造格 局 洪 的 部分成 熟盆地 ,显示 出 良好勘 探前 景 。 和油气分布规律 , 在管镇次凹突破工业油气流关, 发现 依兰一 伊 通 :为 白垩 系和 古近 系一 新近 系双 层断 了管 1 、管 3 、管 4 、管 5 、管 1 等油藏 ,并落实三级 0 陷叠合 盆地 o 。在盆 地北部 ,方 正断 陷勘探获 得突破 , 储量 80×l 4; 大丰一 兴化探 区预 探又获得 油气 突 5 t在 0
中 国外 围沉 积盆地 众 多 , 初步统 计有 43 , 9 个 面积 有叠合型 、 继承型 、 留型等多种盆地类型 , 残 后期受到不 16X1 m 8 0k ,占陆上 沉积 盆地总 面积 的 5 %, 0 是我 国 同程度的改造 ; ②与大型成熟盆地富油气凹陷相比, 外围 油气勘 探不 可忽 视的 重要领 域o 。根据新 一轮 全 国中 盆地生油 凹陷相 对窄小 , 【 有效供烃范 围相对较小 ; ③沉积 小盆地 石 油地 质调 查和 资源 评价 ,有勘 探资 料记 载 的 砂体多为近物源快速充填, —低孔、 以中 低—特低渗储层 有 12 ,具 有 资源评 价结 论的有 7 个 .“ 0个 2 I 。 为主 ; ④油气运移距离较短 , 主要富集于生油凹陷的洼 陷 近几 年 , 随着 海拉 尔 、 三塘 湖 、 酒东 等 中小盆地 不 区, 不具备大型含油气盆地 “ 凹( 含油” 满 坳) 的分布特征 ; 断取得 勘探 突破 , 围盆地 勘 探开始 受到关 注 。目前 , ⑤资源丰度低 ,凹陷资源丰度一般小于 1 lO k 。 外 0× Ot m2 /
在汤原断陷东兴向斜钻探汤l , 井 在古近系见到较好油 景 ,有 望在近 期成 为现 实的增储 领域 。 气显示 , 望获得 工业油 流 。 有 吉林探 区( 通地堑 ) 即伊 勘 2 2 油凹 陷的 深陷 带是最 有 利的勘 探 区域 .生 探取得重要进展 , 在西缘冲段带、 梁家~新安堡、 莫里 青 、大 南 凹陷带及 波泥 河一太 平 凹陷发现 了一 批重 要 本文对 中 国陆 上 3 个大 型含 油气盆地 和 7 中型 、 个 勘探 目 ,新增储量 77 O ,初步形成亿吨级增 中小型盆地的油气运移距离进行了对比分析 ( )在 标 39X lf t 表1 。 储场面。 近两年 , 依兰一伊通勘探成效较柴达木等部分 松辽、 准噶尔等大型坳陷型盆地中, 油气可以运移到生 大 中盆地好 。 烃 区以外 的盆缘 和盆 内古 隆起成 藏 ,最 大运移 距离 超 开鲁一 彰 武 :十五 ”以来 , 陆家堡 、钱 家店 、 “ 在 龙 过 6 k 甚 至可超过 10 m。在 辽河西 部 凹陷 、 港 0 m, 4k 大 湾筒 、张 强等成 熟 凹陷新 增探 明储量 24 9 3× 14,占 歧 口、华北饶 阳、吐哈 台北 凹陷 等断 陷盆地 富油 气 凹 0t 辽河 同期储 量的 1%;同时 , 2 在奈 曼 凹陷等新 区 , 通过 陷 , 油气 沿斜坡 可以运移 到 凹陷边缘 上部和 顶部成 藏 , 新采集二维资料发现 了中等规模的整装含油构造 ,初 甚 至可 以运移 到 凹陷外 的隆起 区成藏 ,最大运 移距 离 步落 实控制 石油储量 2 5 0t 82X 1 4。目前 ,开鲁一 彰武 般为 1 ~2 k 而 在乌 尔逊一 贝尔 、 0 0 m。 依通 、 陆家 堡 、 盆地 的勘探 成效大 大好于 辽河滩 海 (十五 ”新增 储量 洪 泽 、 里雅斯 太 、 尔嘎 朗图和酒东 等 中小盆地生 烃 “ 乌 吉